1、 山 东省工 程建设标 准 DB DB37/T 5210-2022 J 16138-2022 房屋 建筑与市 政 基础设施 工程勘察 质 量信息化 管 理标准 Standard for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quality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2022-1-4 发布 2022-4-1 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山 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山 东省工 程建 设标准 房屋建筑 与 市政基础 设 施
2、工程勘察 质 量信息化 管 理标准 Standard for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quality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DB37/T 5210-2022 住房和城 乡建设 部备案号:J 16138-2022 主编单位:青岛 市勘察测 绘研究 院 批准部门:山东 省住房和 城乡建 设厅 山东省市 场监督 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1 年 4 月 1 日 I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
3、标准智能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等 4 项标 准的通知 鲁建标字 2022 1 号 各市住房 城乡建 设 局、市场 监管局,各有关单 位:智能建 筑工程 技 术标准 房屋 建 筑与市政 基础设 施 工程勘察质量信 息化管 理 标准 房屋建 筑 和市政基 础设施 工 程检测机 构质量管理 体系标 准 和既 有建筑 地 下增层技 术规程 等 4 项山 东省工程建 设标准,业经审定 通过,批 准为山东 省工程 建 设标准,现予以发布,自2022 年4 月1 日 起施行。原 智能建 筑工程 技 术标准DBJ/T14-087-2012 同时废止。以上标准 由山东 省 住房和城 乡建设 厅 负责管理,由主 编 单
4、位负责具体技 术内容 的 解释。附件:山 东省工 程 建设标准 发布名 单 山东省住 房和城 乡 建设厅 山 东省市 场监督管 理局 2022 年1 月4 日 II 附件:山 东省工 程 建设标准 发布名 单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主编单位 1 智能建筑工程技术标准 DB37/T 5209-2022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大学 2 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标准 DB37/T 5210-2022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3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DB37/T 5211-2022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 4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技术规
5、程 DB37/T 5212-2022 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 III 前言 根据山东 省住房 和 城乡建设 厅、山东 省市场监 督管理 局 关于印发 2021 年 山 东 省 工 程 建 设 标 准 制 订 修 订 计 划 的 通 知(鲁 建 标 字2021 19 号)的 要求,标准 编制 组 经广泛调 查研究,认真总结 工程实践经验,参考 有 关国家标 准,并 在 充分征求 意见的 基 础上,最 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共分 6 章和 3 个附录,主要 内容 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信 息化管 理 要求、管 理成果 使 用、信息 化管理 系 统设计要 求以及相关附 录。本标准由 山东省
6、住 房和 城乡 建设厅 负 责管理,青岛市 勘察 测绘研究 院负责 具体技 术 内容的解 释。在执 行过程中,请各单 位结合工 程实践,认真 总结经 验,如发现 需要修 改 或补充之 处,请 将 意见和建 议寄青岛市勘 察测绘 研 究院 房 屋建筑 与市 政基础设 施工程 勘 察质量信 息化管理标 准 编委 会办公室(地址:青岛市市 北区山 东 路 189 号,邮政 编 码:266033,联 系 电 话:0532-85623617,电 子 邮 箱:),以供修订时 参考。主 编 单位:青 岛市勘察 测绘研 究 院 参编单 位:山东设 协勘察设 计审查 咨 询中心 青岛市西 海岸基 础 地理信息
7、中心有 限 公司 青岛市建 设工程 施 工图设计 审查 有 限 公司 山东建勘 集团有 限 公司 青岛地矿 岩土工 程 有限公司 IV 中国海洋 大学 东营市勘 察测绘 院 山东岩土 勘测设 计 研究院有 限公司 主要起 草人员:张 志华 王殿斌 吕三和 乔 社 焦俊超 赵 民 胡振彪 闫强 刚 王海 银 肖 代胜 谭 权 史 晨晓 乔 新 高凤怀 苏玉 玺 王 会军 刘 红军 尚 耀宪 孟宪超 主 要 审 查人 员:戴 一鸣 刘俊岩 盛根来 郑 全明 单宝艳 罗永 现 陈圣仟 郜宪 存 罗 学俊 1 目 次 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3)4 信 息化管理 要求.(4)4
8、.1 一般规定.(4)4.2 基础信息.(4)4.3 过程信息.(5)4.4 外业管理.(5)4.5 试验管理.(6)4.6 相关方管理.(6)5 信 息化管理 成果使 用.(8)5.1 一般规定.(8)5.2 内部管控.(8)5.3 成果使用.(8)6 信 息化管理 系统设 计 要求.(9)6.1 一般规定.(9)6.2 数据库设计要求.(9)6.3 功能设计要求.(9)6.4 支撑环境与网络安 全要 求.(10)附录 A 基 础信息数 据要 求.(11)附录 B 过 程信息 数据要 求.(13)附录 C 照 片拍摄 要求.(15)本标准用 词说明.(16)引用标准 名录.(17)条文说明.
9、(18)2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 requirements.(3)4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requirements.(4)4.1 General requirements.(4)4.2 Basic information.(4)4.3 Information in process.(5)4.4 Management of field work.(5)4.5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work.(6)4.6 Management of related par
10、ties.(6)5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achievements.(8)5.1 General requirements.(8)5.2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8)5.3 Application of achievements.(8)6 Design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9)6.1 General requirements.(9)6.2 Database design requirements.(9)6.3 Func
11、tion design requirements.(9)6.4 Requirements of supporting environment and network safety.(10)Appendix A Requirements of basic information data.(11)Appendix B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data in process.(13)Appendix C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in photography.(15)Explanation of wor
12、ding in this standard.(16)List of quoted standards.(17)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18)1 1 总 则 1.0.1 为加强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强化过程质量控制,提升勘察质量管理标准化与信息化,编制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 用于山 东省房屋 建筑和 市政基 础设施工 程勘察 质量的 信息化管 理。1.0.3 工程勘察 质量 监 督部门应 组织 建立工 程 勘察质量 信息 化管理 系 统(以下简称“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对工程勘察质量行为进行信息化监管。工程勘察各相关单位,应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采集、上传和利用相
13、关信息。1.0.4 山东省工 程勘 察 质量信息 化管 理除应 符 合本标准 外,尚应符 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2 术 语 2.0.1 质量管理信息 inform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管理系统 采集或 利 用的,用 以评价 工程勘 察质量管 理效果 的有关 外业钻探、试验阶段的人员、时间、位置和进度等 信息。2.0.2 信息化管理系统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采用“互 联网+”模式,通过地 理信息 等技术 建设的用 以控制 工程勘 察质量的软件系统。2.0.3 工 程 勘 察 质 量 信 息 化 管 理 in
14、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quality 采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勘察项目质量管理信息的合规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监督和评价。2.0.4 基础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参与工程勘察工作的相关单位的单位、人员、设备等基本信息。2.0.5 过程信息 information in process 工程勘察项目及其实施过程中形成或传递的信息。2.0.6 异常警示 abnormal message alert 通过对勘察工作质量管理信息的评价,做出的对异常操作过程及结果的不符合判定或警告、提示。3 3 基 本
15、 规 定 3.0.1 应按照勘察工作流程,对工程勘察过程质量进行信息化管理。3.0.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应满足实时、实地、实人管理要 求,以及提升勘察单位内部管理和促进工程勘察质量监督部门行业管理的要求。3.0.3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应符合住 房和 城乡建 设 部建设 工程 勘察质 量 管理办法和 房屋 建筑和 市政基 础设施工 程勘察 质量信 息化监管 平台数 据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以 及行业有关技术标准要求。3.0.4 工程勘察项目有关 责任人员应按本标准规定,采集和上传信息化管理系统所需各类信息,并对 其真实性负责。3.0.5 工程勘察外业及土工试验质量管理信息应在现场采集,
16、实时上传,信息修改应留痕,并可追溯。4 4 信 息 化 管 理 要求 4.1 一 般 规 定 4.1.1 勘察单位应依据 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标准 GB/T 50379 有关规定,健全勘察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勘察工作的工作流程进行质量管理,建立勘察现场工作质量责任可追溯制度。4.1.2 工程勘察 工作 流 程主要包 括现 场踏勘、勘察纲要 编制、现场 工 作(包括技术交底及 勘探、测试、取样工作)、室 内试验、内业整 理(包 括资料 整理与报告编制、报 告审核)、施 工图审查、资料 归档及 后期服务 等环节。其中,勘探外业实施及室内试验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应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监督管理。4.
17、1.3 项目负责 人应 负 责勘察项 目现 场质量 管 理信息的 上传 工作,也 可授权勘察项目有关人员上传现场质量管理信息。4.1.4 所有勘探孔的质量管理信息均应按本标准要求上传。4.1.5 施工图审查应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核查勘察项目过程信息,辅助 技术审查。4.2 基 础 信 息 4.2.1 基础信息 应包 括 参与工程 勘察 工作的 勘 察单位、勘 探 劳务单 位、土工试验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单位信息、人员信息、设备信息等。4.2.2 相关单位应在 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注册,填报基础信息。4.2.3 单位信息 应包 括 单位类型、单 位名称、法定代表 人、营业执 照 扫描件、社会统一信
18、用代码、资质 证书编号、资质 证书扫 描件、联 系人、联系电 话等信息。单位信息变更后应及时更新。4.2.4 人员信息 应包 括 取得执业 资格 的注册 人 员、司钻 员、描述员、土工试验员等岗位人员的姓名、性 别、岗 位类型、身份证 号、联系电话、执业资 格名称、注册或资格证书编号等信息。人员信息变更后应及时更新。4.2.5 设备信息应包括勘探、取样、原位测试和 室内试验等相关设备和仪器信息。4.2.6 基础信息数据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5 4.3 过 程 信 息 4.3.1 过程信息应包括项目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技术信息和质量管理信息等。4.3.2 项目信息 应包 括 项目编号
19、、项 目名称、项目类型、项 目详细 位 置、建设单位名称、建设单 位联系 人及联系 方式、勘察委 托书或技 术要求、勘察 进度计划、主要工作量等。4.3.3 资源配置 信息 应 包括参与 本项 目的人 员 信息及联 系方 式、拟 投 入的主要仪器设备信息等。4.3.4 技术信息应包括勘察纲要、勘探取样记录、原位测试记录、室 内 试验记录、试验成果报告、勘察报告等信息。4.3.5 质 量管 理 信息 应包 括 工程 勘察 项目 所 有阶 段 的技 术交 底、设 备进 场 验收、外业实施过程举证、试验过程举证等,还包括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异常警示和质量管理信息评价报告等。4.3.6 质量管理 信息
20、的 评价标准 应符 合地方 实 际,应包 括外 业施工 时 间、进度及勘探孔位置的偏差、有关记录与执行的规范及勘察纲要的符合性、照片可 辨识度等内容。4.3.7 过程信息数据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B 的规定。4.4 外 业 管 理 4.4.1 外业进场 前,勘 察单位应 登录 信息化 管 理系统进 行项 目注册,填报项目信息。填报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第 4.3.1 条、第 4.3.2 条及附录 B 的规定。4.4.2 外业施工 前,项 目负责人 应组 织进行 现 场技术交 底,并应组 织 填写设备进场验收单。签署的相关记录和现场的交底过程应拍照上传信息化管理系统。4.4.3 勘探过程应符合建筑工程
21、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标准JGJ/T 87 的有关规定,勘探信息应包括下列内容:1 勘 探孔编号、类型、设计孔深;2 钻机开孔照片;3 钻机终孔照片;4 勘探记录照片或电子文档;5 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为主要勘探手段时,应按开始时间、结 束时间 6 分别拍摄施工场景照片,并应拍摄显示触探测试结果的照片。4.4.4 土试样取样应符合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标准JGJ/T 87 的有关规定,尚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土试样照 片,应显示 土试样样 品及 土试样 标 签中的样 品编 号、取 样 深度、取样日期、野外定名等信息;2 分段拍摄的 全孔岩芯照片中,土试样采取位置应做标识。4.4.5 原位测试
22、可上传过程照片和结果照片。4.4.6 有关质量管理信息的照片拍摄质量应符合附录 C 的规定。4.4.7 勘探外业 结束 后,项目负 责人 或被授 权 的项目组 成员 应在 信 息 化管理系统中确认完工。4.5 试 验 管 理 4.5.1 试验室应将试验委托单及土试样照片及时上传 信息化管理系统。4.5.2 土试样开 封、试 样制备时,应 将开土 记 录单以照 片或 电子文 档 形式及时上传信息化管理系统。4.5.3 土工试验宜上传试验过程数据。4.5.4 试验室信息化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试验委托内容、数量、批次应与样品一致;2 所有试验操作在试验室内完成,位置偏差应符合要求;3 接收样品与
23、完成试验、出具成果的时间节点应真实。4.5.5 各批次土 工试 验 结束后,相关 试验人 员 应将各批 次的 土工试 验 成果报告及时上传信息化管理系统。最后批次成果报告上传后,项目负责人应在系统中确认完工。4.6 相 关 方 管 理 4.6.1 工程勘察 项目 的 相关方包 括勘 探劳务、土工试验 等分 包单位 和 施工图审查机构等,相关方单位信息应按本章第 4.2 节要求上传 信息化管理系统。4.6.2 分包单位 在 信 息 化管理系 统 中 注册的 人 员可接受 项目 负责人 授 权,协助勘察单位上传分包项目有关的质量管理信息。7 4.6.3 施工图审 查机 构 在审查勘 察成 果报告
24、时,应对勘 察单 位在 信 息 化管理系统中 上传的过程信息和 信息化管理系统生成的质量管理信息评价报告进行核查,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施工图审查意见中应填写以下信息:1 勘察单位是否上传外业质量管理信息;勘察报告中如有土工试验成果,试验单位是否上传试验的质量管理信息;2 上传勘探孔数量与勘察报告使用勘探孔数量是否一致;3 系统是否生成质量管理信息评价报告;4 质量管理信息评价报告结论。8 5 信 息 化 管 理 成果 使 用 5.1 一 般 规 定 5.1.1 工程勘察 质量 监 督部门、勘察 单位、施 工图审查 机构、信息 化 管理系统运维部门之间应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成
25、果。5.1.2 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维部门应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5.2 内 部 管 控 5.2.1 勘察单位 和各 相 关方应在 信息 化管理 系 统中及时 更新 基础信 息 和项目过程信息。5.2.2 勘察单位 和各 相 关方应利 用信 息化管 理 系统进行 工作 质量评 估 和管理绩效评价。5.2.3 勘察单位 和各 相 关方应对 系统 的异常 警 示进行追 踪,并要求 项 目负责人进行整改。5.3 成 果 使 用 5.3.1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运维部门 应根 据管理 系 统设定的 功能 权限,实 时查看项目信息,分析异常警示及其他信息,并向勘察单位反馈。5.3.2 信息化管 理
26、系 统 运维部门 应对 勘察项 目 质量管理 信息 评价报 告 的结果进行评估。5.3.3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运维部门 应定 期对所 负 责地区的 勘察 信息化 管 理工作进行统计分析,向工程勘察质量监督部门提 供“系统运行评价报告”和年度“运行管理报告”。9 6 信 息 化 管 理 系统 设 计 要 求 6.1 一 般 规 定 6.1.1 信息化管理系统 应保持 724 不间断运 行,运维人员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相关规定。6.1.2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应加强人 工智 能、大 数 据、区块 链等 技术应 用,提升异常警示、信息识别、质量评价等功能。6.1.3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27、应具备人 员、位置、时 间、设备 等自 我举证 和 信息追溯功能。6.1.4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应与数字 化审 图系统、勘察单位 诚信 考核系 统、上级工程勘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实现互联互通。6.1.5 信息化管理系统宜采用 SaaS 云平台技术架构。6.2 数 据 库 设 计 要 求 6.2.1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数据库字 典可 参照 房 屋建筑和 市政 基础设 施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监管平台数据标准(试行)设计。6.2.2 信息化管理系统 数据库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 4 章的要求,数据 库结构应符合附录 A、附录 B 的规 定,并应满足可扩展。6.2.3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宜采用国 产数
28、 据库,数 据库应有 安全 防护措 施,确保信息安全。6.3 功 能 设 计 要 求 6.3.1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应根据勘 察内 外业工 作 特点和信 息化 管理要 求,合理规划功能模块,设计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运维等功能。6.3.2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应包括桌 面端 和移动 端,其中桌 面端 可以基 础 信息录入、过程信息管理和相关方管理为主,移动端可以勘察外业和室内试验等质量管理信息采集为主。6.3.3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应具备质 量管 理信息 真 实性验证 功能,采用 符 合国家规定的电子地图与定位系统,内外业质量管理信息录入时需采集操作时的照片、位置、10 时间和操作人员。
29、系统 应具备异常警示功能,可实现实时异常提醒及项目异常警示统计分析。6.3.4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的桌面端 应兼 容主流 操 作系统与 浏览 器,移 动 端应兼容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和主流操作系统。6.3.5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应具备完 善的 用户认 证 和权限管 理功 能,并 可 根据实际需要拓展。6.3.6 信息化管理 系统应具备自动生成项目质量管理信息评价报告功能。6.4 支撑 环境 与网络 安全 要求 6.4.1 信息化管理 系统支撑环境应共享已有政务云基础设施,并与互联网连接。6.4.2 信息化管 理 系 统 数据库存 储和 备份应 做 好存储空 间的 冗余及 增 量设计,满
30、足数据量不断增长的需求。6.4.3 信息化管理 系统网络安全建设应与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6.4.4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应建立数 据备 份 与容 灾 机制,保 障 数 据安全 和 系统不间断运行。11 附录 A 基础信息数据要求 A.0.1 单位信息 数据要求可按表 A.0.1 执行。表A.0.1 单位信息 数据要求 序号 数据名称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备注 1 单位类型 字符型 50 2 单位名称 字符型 50 3 法定代表 人 字符型 50 4 资质等级 字符型 50 5 营业执照 照片 6 社会统一 信用代 码 字符型 18 7 资质证书 编号 字符型 50 8 资质证
31、书 100 照片 9 联系人 字符型 30 10 联系电话 字符型 18 A.0.2 人员 信息数据要求可按表 A.0.2 执行。表A.0.2 人员信息 数据要求 序号 数据名称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备注 1 姓名 字符型 30 2 性别 字符型 2 3 岗位类型 字符型 10 4 身份证号 字符型 18 5 执业资格 名称 字符型 20 6 注册执业 证书号 字符型 60 7 资格证书 编号 字符型 20 8 联系电话 字符型 18 A.0.3 设备 信息数据要求可按表 A.0.3 执行。表A.0.3 设备信息 数据要求 序号 数据名称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备注 1 设备类型 字符型 50
32、12 续表A.0.3 设备信息 数据要求 序号 数据名称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备注 2 设备型号 字符型 50 3 其他 字符型 100 13 附录 B 过程信息数据要求 B.0.1 项目 信息数据要求可按表 B.0.1 执行。表B.0.1 项目信息数据要求 序号 数据名称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备注 1 项目编号 字符型 30 2 项目名称 字符型 300 3 项目类型 字符型 30 4 项目位置 字符型 200 5 建设单位 名称 字符型 200 6 建设单位 联系人 字符型 50 7 建设单位 联系电 话 字符型 30 8 勘察技术 要求 文本型 9 勘探进度 计划 文本型 10 主要勘探
33、 工作量 数值型 10 B.0.2 资源配置信息数据要求可按表 B.0.2 执行。表B.0.2 资源配置信息数据要求 序号 数据名称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备注 1 项目负 责人 字符型 30 2 描述员 字符型 30 3 试验员 字符型 30 4 设备类 型 字符型 30 5 设备型 号 字符型 30 B.0.3 勘探 信息数据要求可按表 B.0.3 执行。表B.0.3 勘探信息数据要求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备注 1 勘探 孔编 号 字符型 20 2 勘探孔类 型 字符型 10 3 设计孔深 数值型 3 4 技术与安 全交底 照片 14 续表B.0.3 勘探信息数据要求 序号
34、字段名称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备注 5 设备进场 验收单 照片 6 开孔照片 照片 7 终 孔照片 照片 8 土试样照 片 照片 9 触探成果 照片 照片 B.0.4 试验 信息数据要求可按表 B.0.4 执行。表B.0.4 试验信息数据要求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备注 1 试验单位 字符型 100 2 送样单/试验委 托书 照片 3 样品照片 照片 4 开土单 照片 5 试验仪器 字符型 50 6 试验过程 记录 照片或视 频 7 试验成果 PDF 文档或照片 8 试验人 字符型 10 15 附录 C 照片拍摄要求 C.0.1 技术与安全交底及设备进场验收单应签署齐全后,分别拍
35、摄文件照片及交接人双方手持相关文件的照片。文件照片应可清晰识别文字信息。C.0.2 可按照钻机进场顺序,对钻机进行编号,分别拍摄每台钻机和司钻人员在场区内的合照。C.0.3 钻机在孔位处准备就绪,开孔时应拍摄钻机和机组人员在现场的合照。C.0.4 钻机终孔后拍摄岩芯时,要求标牌显示勘探孔编号、类型、设计孔深等信息,并按照每米一排,每 5 米拍摄一张照片,每张照片应含对应位置所采取的土试样的标牌。岩土芯样照片应清晰完整,采用俯拍。另外,还应拍摄显示全部岩芯的 全景照片。C.0.5 触探准备就绪开始贯入时以及触探结束后,应拍摄上传设备和机组人员在现场的合照。触探完成后应及时拍摄触探测试结果的照片,
36、并及时上传触探自动采集形成的电子文档照片。C.0.6 送达试验室的土样品应分别拍摄送样单(委托单)文件照片及土样品照片。文件照片应可清晰识别文字信息。送样单也可上传电子版附件。C.0.7 开土单照片应包含所有土试样的开土记录表内容。文件照片应可清晰识别文字信息。具体内容、格式参照有关标准执行。C.0.8 土工试验成果照片应包含所有土试样的试验成果内容。文件照片应可 清晰识别文字信息。具体内容、格式参照有关标准执行。土工试验成果也可上传电子版附件。16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 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 用词说明如下:1)表 示很严 格,非 这 样做不可 的用词:正面
37、 词采用“必须”,反面 词采用“严禁”。2)表 示严格,在正 常 情况下均 应这样 做的用 词:正面 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 示有选 择,在 一 定条件下 可以这 样做的 用词:正 面词采 用“可”,反面词采用“不可”。2 本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照执行”。17 引用标准名录 1 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标准GB/T 50379 2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 3 房屋建 筑和市 政基 础设施工 程勘察 质
38、量信 息化监管 平台数 据标准(试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0 年)18 山 东省 工程 建设 标准 房 屋建 筑与 市政 基础 设施 工程 勘察 质量 信息 化管 理标 准 DB37/T 5210-202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 16138-2022 条文说明 19 目 次 1 总则.(20)3 基 本规定.(21)4 信 息化管理 要求.(22)4.1 一般 规定.(22)4.2 基础 信息.(22)4.3 过程 信息.(23)4.4 外业 管理.(24)4.5 试验 管理.(24)4.6 相关 方管理.(24)5 信 息化管理 成果使 用.(26)5.1 一般 规定.(26)5
39、.3 成果 使用.(26)6 信 息化管理 系统设 计 要求.(27)6.1 一般规 定.(27)6.3 功能设 计要求.(27)20 1 总 则 1.0.1 2017 年 5 月,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指出,要“加强 工程监管,确保勘察设计质量。”2017 年 8 月 22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建质 2017 169 号),明确提 出了“通过影像留存、人员设备定位和数据实时上传等信息化监管方式,推动勘察现场、试验室行为和成果的质量管理标准 化,切 实提升 工程勘察 质量水 平”,并在北
40、京、上海、浙江、山东、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开展勘察质量管理信息化试点。2017 年 12 月 11 日,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印 发关 于开展工 程质量 管理标 准化工作 的通知(建 质2017242 号),提 出要促 进 质量管理 标准化 与信息 化融合,将信息 化建设 纳入行业发展战略,提高行业信息化监管水平。2020 年 5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质量信息 化监管平台数据标准(试行),旨在推进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监管工作,提升勘察质量监管信息化水平。2021 年 3 月,省住建厅通过标准立项 方式确定本标准的编制,以标准化引领信息化,为全省范围内建设和推广信
41、息化监管提供基本遵循。2021 年 4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关于修改 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 的决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令第 53号),“鼓励工程勘察单位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时采集、记录、存储工程勘察数据”“工程勘 察质量 主管部 门应当运 用互联 网等信 息化手段 开展工 程勘察 质量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本标准旨在 统一省内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促进质量管理标准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行“互联网+”管理模式,抓 住工 程勘察关键环节质量,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21 3 基 本 规 定 3.0.1 本标准以 工程 勘 察质量行 为为 主要关 注 对象,为 信息 化管理 系
42、 统 设计提供基本遵循,执行时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工程勘察质量监管的内容及指标。工程勘察内外业一体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鼓励根据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提出内外业一体化的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勘 察单位或重要的工程项目宜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设备,采用电子手簿进行技术信息和质量 管理信息的采集与上传,提升我省工程勘察信息化水平。3.0.2 所谓 实时、实 地、实人 管 理,是指由 在 信息化管 理系 统 中注 册 的符合要求的人员,在工作现场一定范围内,即时采集、即时上传质量管理信息的要求。3.0.4 创建工程 时上 传 项目信息、资 源配置 信 息应由项 目负 责人完 成,以质量行为举证为
43、主的质量管理信息可由项目负责人或其授权的项目组其他人员上传,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试验的质量管理信息可由在 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注册的具体实施人员上传。3.0.5 非实时实 地的 信 息,信息 化管 理系统 将 提示异常,信 息上传 人 员 可根据提示即时修正。如未能修正,则异常警示将保留。22 4 信 息 化 管 理 要求 4.1 一 般 规 定 4.1.2 工程勘察 外业 和 室内试验 数据 的真实 性、合规性 直接 影响到 勘 察质量的高低。根据有关调研成果,勘探外业和室内试验通常是整个勘察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高发环节,质量低劣的勘察工作不但对工程建设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良
44、性发展,有必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关键环节质量的管理与监督。4.1.3 工程勘察 项目 负 责人采用 注册 师执业 制,项目负 责人 应对现 场 情况有充分了解,并参与现场质量管理信息的上传。本标准不约定项目负责人上传的内容及数量,可根据地方实际确定。4.1.4 受场地条 件或 其 他客观因 素影 响,不 能 实施勘探 时,应在对 应 勘探孔位置上传相关举证照片,说明原因,并应得到管理系统运维部门的确认,方可提交完工,否则,系统可在项目管理信息评价报告中予以扣分。考虑不能实施的勘探孔数量较多时可能会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因此,建议系统设计应明确不能实施的勘探孔数量超过勘察纲要中总孔数
45、 的控制比例,超出这一比例,系统将在项目管理信息评价报告中判定为不合格。勘察现场通信条件不满足实时上传要求时,照片等管理信息仍应记录信息的时间、位置,当具备通信条件时,系统可接受该类信息,不做异常警示。虽然只有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报告才会要求进行施工图审查,但考虑其他勘察阶段的成果有可能会应用到详细勘察报告中,因此,所有阶段的工 程勘察的管理信息均应按要求采集上传。4.1.5 施工图审 查是 对 勘察成果 质量 把关的 重 要手段,但其 工作时 间 节点滞后于勘探外业,对勘察过程质量无法评价。作为勘察成果闭环管理的关键一步,审 查机构应通过核查质量管理信息,辅助技术性审查,协助工程勘察质量监督部
46、门进行勘察质量监管。4.2 基 础 信 息 4.2.5 工程勘察 单位 可 在 勘察质 量信 息化管 理 系统 中填 报勘 察工作 采 用的主要试 23 验测试设备信息。考虑设备不是本标准管理的主要内容,暂不做详细规定,勘察项目所采用的主要设备以设备类型和数量为主要管理内容。4.3 过 程 信 息 4.3.2 项目信息 中应 包 含勘察纲 要的 主要内 容,包括布 置的 主要勘 探 工作量和进度计划等,可以采用摘录纲要主要内容或上传纲要附件的形式提供,为工作完成程度的评价提供依据。主要工作量应包含勘探孔数量、预计总进尺、技术孔类型及数量等。4.3.3 工程勘察 项目 负 责人必须 具备 注册土
47、 木(岩土)工程 师执业 资 格。资源配置信息可直接从基础信息库中勾选或根据工程应用情况填报。4.3.5 质量 管理 信息 是 信息化管 理的 主要内 容,分为以 照片 为主要 形 式(部分内容接受电子版附件)的现场自我举证信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系统识别的异常警示信息以 及 项 目 完 成 后 由 信 息 化 管 理 系 统 根 据 设 定 自 动 生 成 的 项 目质量管理信息评价报告等。某种角度上看,施 工图审查机构的审查意见也应算作项目的质量管理信息之一,其既是所审查项目的评价结果,也是接受监管部门监督的信息。4.3.6 项目信息 注册 后,从钻机 进场、勘探 孔 开钻、测 试
48、取 样,到 勘 探孔终孔,均应按时间顺序、在现场依次采集上传质量管理信息。实时采集的时间、位置偏差的标准设定应考虑定位系统的自身误差,但当出现勘探孔位置偏差较大时(开孔位置与孔位设计坐标位置偏差较大,或开孔位置与测试、取样、终孔岩芯的位置偏差较大,例如:大于 50 米),系统应提示异常,上传人员可复核后重新上传。未重新上传正确的位置信息的,异常警示将保留。非线路工程,位置偏差超过2000 米时,系统应在项目管理信息评价报告中判定为不合格。每台钻机每天的钻探进尺数量或完成勘探孔数,以及每台设备每天的触探进尺数量均应设定限值的标准(例如,钻探 70 米/台天,静力触探 200 米/台天),当勘探进
49、度超出限值时,应异常警示。上传照片内容不全或不符合规范、勘察纲要或本标准附录的要求,或照片不可辨识时,也应进行异常警示。具体异常的类型、等级及指标,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设计。24 4.4 外 业 管 理 4.4.2 交底记录 必须 签 署交底人 和接 收人以 及 交底时间。设 备进场 验 收是项目进行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标准要求上传主要设备的类型、数量,应在现场对其进行验收并填写表单。4.4.3 开孔、终孔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将用于分析勘探、测试的过程。关于勘探记录的质量管理信息,可以上传纸质记录的照片,也可以上传电子记录的 PDF 文档或全页面截屏。考虑野外工作条件及内页整理的实际,勘探
50、记录信息接受后期调整,但随钻形成的重要信息,例如孔深、取样深度、标贯击数等不可更改。4.4.4 终孔后 分 段拍 摄 的岩芯照 片中,采取 土 试样的对 应位 置可只 放 置样品编号的标签进行标识。4.4.5 基于分步 实施 监 管的原则,可 根据不 同 情况,提 出上 传部分 原 位测试质量管理信息的要求。例如:标准贯入试验的过程照片及芯样可在对应岩芯位置拍照上传。4.4.7 根据信息 化管 理 系统设置,只 有在勘 探 工作结束 后下 达完工 或 结束外业的指令,系统才会进行外业工作的统计和评估,其结果才能生成项目的质量管理信息评价报告。4.5 试 验 管 理 4.5.1 当室内试验多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