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3.020 CCS Z 50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499 2022 水安全评 价指南 Evaluation guidance for water security 2022-04-08 发布 2022-05-08 实施 山东省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37/T 4499202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评价方法.1 方法选择.2 4.1 评价指标体系.2 4.2 指标表达式.2 4.3 指标赋分.7 4.4 权重确定方法.8 4.5 水安全综合评价.8 4.6 5 水安全综合评价等级确定准则及预
2、警.8 附录A(规范性)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10 附录B(规范性)水安全评价指标评分等级.12 参考文献.14 DB37/T 4499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DB37/T 44992022 1 水 安全评 价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安全评价的术语和定义、方法和等级确定准则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县级以上区域水安全评价。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
3、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水安全 water security 区域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控、水生态保护和水安全管理等处于可接受协调发展状态。3.2 水安全 评价 water security evaluation 采用指标体系对县级以上区域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控、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安全管理等保障达到程度开展的综合性评价。3.3 供水安 全 water supply security 在现实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供水系统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水量、水质、水源稳定性和持续性等方面合理需求以及特殊情况下控制破坏性风险的状态。3.4 防洪减 灾安 全 flood control and
4、 disaster reduction security 通过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与有效运作,使洪、涝、旱等水灾害的损失和影响得到控制,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免除重大威胁的状态。3.5 水生态 安全 water ecological security 在现实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水生态系统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一种状态。3.6 水管理 安全 water management security 通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灾害防控、水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区域水安全总体处于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状态。3.7 重
5、点水 利工 程 ke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对区域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控、水生态保护产生重大作用的各类水利工程。4 评价方 法 DB37/T 44992022 2 方法选 择 4.1 4.1.1 水安全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4.1.2 层次分析法将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按三层设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a)目标层是水安全评价的总目标,综合评价区域或流域的水安全保障程度;b)准则层反映水安全保障的不同方面,针对山东省的特点,准则层分为供水安全、防洪减灾安全、水生态安全和水管理安全等四个子系统;c)指标层是水安全评价的具体量化指标。评价指 标体 系 4.2 4
6、.2.1 目标层 水安全评价的目标层是水安全。4.2.2 准则层 水安全评价的准则层包括供水安全、防洪减灾安全、水生态安全、水管理安全。4.2.3 指标层 水安全评价的指标层共21个指标:供水安全层包括区域用水保障率、城镇集中供水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4个指标;防洪减灾安全层包括重点河湖防洪标准达标率、除涝标准达标率、因洪经济损失率、因涝经济损失率、因旱经济损失率 5个指标;水生态安全层包括区域水面率、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土保持率、地下水超采系数、植被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 6个指标;水管理安全层包括万元区域生产总值用水量、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工业用水
7、重复利用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重点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率、水利监测体系覆盖率6个指标。山东省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宜见附录A。指标表 达式 4.3 4.3.1 供水安 全指 标 4.3.1.1 区域用 水保 障率 区域用水按式(1)计算:保障 实际 可供(1)式中:R保障区域用水保障率;W实际区域实际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W可供95%保证率下区域可供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4.3.1.2 城镇集 中供 水率 城镇集中供水率按式(2)计算:DB37/T 44992022 3 集中 集中供水 集中总(2)式中:R集中 集中供水率;P集中供水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人口,单位为人;P集中总 总人口,
8、单位为人。4.3.1.3 农村自 来水 普及 率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按式(3)计算:农村 农村供水 农村总(3)式中:R农村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P农村供水使用自来水的农村人口,单位为人;P农村总 农村总人口,单位为人。4.3.1.4 集中式 饮用 水水 源地 水质 达标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按式(4)计算:水源地 达标水源地 水源地总(4)式中:SR水源地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N水源地达标水质达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数量,单位为个;N水源地总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数,单位为个。4.3.2 防洪减 灾安 全指 标 4.3.2.1 重点河 湖防 洪标 准达 标率 重点河湖防洪标准
9、达标率按式(5)计算:防洪 达标 总(5)式中:SR防洪防洪标准达标率;L达标防洪工程达标长度,单位为千米(km);L总 应完成的防洪工程总长度,单位为千米(km)。4.3.2.2 除涝标 准达 标率 除涝标准达标率按式(6)计算:除涝 达标 区域(6)式中:SR除涝除涝标准达标率;DB37/T 44992022 4 S达标 区域除涝标准达标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S区域 区域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4.3.2.3 因洪经 济损 失率 因洪经济损失率按式(7)计算:洪 洪(7)式中:ELR洪 因洪经济损失率;EL洪 年洪灾经济损失,单位为万元;RGDP 区域生产总值,单位为万元
10、。4.3.2.4 因涝经 济损 失率 因涝经济损失率按式(8)计算:涝 涝(8)式中:ELR涝因涝经济损失率;EL涝 年涝灾经济损失,单位为万元;RGDP区域生产总值,单位为万元。4.3.2.5 因旱经 济损 失率 因旱经济损失率按式(9)计算:旱 旱(9)式中:ELR旱因旱经济损失率;EL旱 年旱灾经济损失,单位为万元;RGDP区域生产总值,单位为万元。4.3.3 水生态 安全 指标 4.3.3.1 区域水 面率 区域水面率按式(10)计算:水 河湖 区域(10)式中:R水 区域水面率;S河湖区域内河湖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S区域区域总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4.3.3.2
11、 重要河 湖水 功能 区水 质达 标率 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按式(11)计算:DB37/T 44992022 5 水功能区 达标水功能区 水功能区总(11)式中:SR水功能区 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N水功能区达标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达标个数,单位为个;N水功能区总 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总个数,单位为个。4.3.3.3 水土保 持率 水土保持率按式(12)计算:水土流失 已治理 应治理(12)式中:CR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S已治理 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S应治理 应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4.3.3.4 地下水 超采 系数 地下水超采系
12、数按式(13)计算:实采 可采 可采(13)式中:k 地下水超采系数;Q实采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单位为万立方米每年(104m3/a);Q可采地下水可开采量,单位为万立方米每年(104m3/a)。4.3.3.5 植被覆 盖率 植被覆盖率按式(14)计算:植被 植被 土地(14)式中:R植被植被覆盖率;S植被植被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S土地土地总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4.3.3.6 自然湿 地保 护率 自然湿地保护率按式(15)计算:湿地 湿保护 湿地总(15)式中:R湿地 自然湿地保护率;S湿保护受保护湿地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S湿地总湿地总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
13、2)。DB37/T 44992022 6 4.3.4 水管理 安全 指标 4.3.4.1 万元区 域生 产总 值用 水量 万元区域生产总值用水量按式(16)计算:总(16)式中:WRGDP 万元区域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万元(m3/万元);W总 总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RGPD区域生产总值,单位为万元。4.3.4.2 城镇公 共供 水管 网漏 损率 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按式(17)计算:漏损 漏损 总供(17)式中:R漏损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W总供供水总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W漏损管网漏损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4.3.4.3 工业用 水重 复利
14、用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按式(18)计算:重 重 新 重(18)式中:R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W重工业重复利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W新工业取用新鲜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3/a)。4.3.4.4 灌溉水 有效 利用 系数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按式(19)计算:净 毛(19)式中: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W净灌区净灌溉用水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3);W毛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3)。4.3.4.5 重点水 利工 程良 性运 行率 重点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率按式(20)计算:运行 总(20)DB37/T 44992022 7 式中:RWP 重点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率;NWP运行
15、良好运行的水利工程数量,单位为个;NWP总 重点水利工程总数,单位为个。4.3.4.6 水利监 测体 系覆 盖率 水利监测体系覆盖率按式(21)计算:水利监测体系覆盖率由四项指标评价后的算术平均值确定,即:监测 河湖 取用水大户 水源地 水利工程(21)式中:R监测 水利监测体系覆盖率;RMC河湖 河湖监测体系覆盖率;RMC取用水大户取用水大户监测体系覆盖率;RMC水源地 水源地监测体系覆盖率;RMC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监测体系覆盖率。河湖监测体系覆盖率按式(22)计算:河湖 河湖河湖(22)式中:NM河湖已监控河湖数量,单位为条/个;NT河湖地区重点河湖名录的河湖数量,单位为条/个。取用水大户
16、监测体系覆盖率按式(23)计算:取用水大户 取用水大户取用水大户(23)式中:NM取用水大户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监测取用水大户数量,单位为个;NT取用水大户取用水大户总数量,单位为个。水源地监测体系覆盖率按式(24)计算:水源地 水源地水源地(24)式中:NM水源地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已监测的水源地水量,单位为个;NT水源地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数量,单位为个。水利工程监测体系覆盖率按式(25)计算: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25)式中:NM水利工程 已监测的重点水利工程数量,单位为个;NT取用水大户重点水利工程总数,单位为个。指标赋 分 4.4 DB37/T 44992022 8 考虑到各指标的
17、取值性难度以及评价的可操作性,山东省县级以上区域水安全指标评价标准采用的是将各指标进行量化分级确定。根据各指标水安全程度划分为非常安全、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和极不安全五级,并进行标准化赋分。各项指标的定量评价为百分制:非常安全赋分100分,安全赋分80分,基本安全赋分60分,不安全赋分40分,极不安全赋分20分。山东省水安全评价指标评分等级宜见附录B。权重确 定方 法 4.5 本文件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个指标和准则层的建议权重,宜见附录B。使用本文件时,可根据不同地区实际,结合各自特点,对权重值进行适当修正。水安全 综合 评价 4.6 对各指标评分,并结合各指标权重,进行分数集成,得到各指
18、标层、准则层及目标层的综合得分。准则层即供水安全、防洪减灾安全、水生态安全、水管理安全评价得分采用公式(26)进行计算:(26)式中:Bi 第i个准则层的计算分值;Wj 第j个指标的权重;Cij第i个准则层的第j个指标的分值。目标层即水安全得分采用公式(27)进行计算:(27)式中:Wi 第i个准则层的权重;WSR水安全得分。5 水安全 综合 评价 等级 确定 准则及 预警 水安全综合评价等级划分为非常安全、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和极不安全5个等级:综合评价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为非常安全;综合评价得分在70-90(含)分之间的为安全;综合评价得分在50-70(含)分之间的为基本安全;综合
19、评价得分在30-50(含)分之间的为不安全;综合评价得分小于等于 30(含)分的为极不安全。表1 水安全 综合 评价 等级 划分 标准 分值 90WSR100 70WSR90 50WSR70 30WSR50 WSR30 评价等级 非常安全 安全 基本安全 不安全 极不安全 非常安 全:供水、水资源及管理、水生态、防洪减灾系统与社会、经济健康协调高效发展,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满意程度很高。安全:供水、水资源及管理、水生态、防洪减灾系统与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满意程度较高。如果达到此标准,建议政府保持水安全管理现状。基本安 全:供水、水资源及管理、水生态、防洪减灾系统
20、与社会、经济能协调发展,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满意程度一般。如果达到此标准,建议政府加强水安全管理。DB37/T 44992022 9 不安全:供水、水资源及管理、水生态、防洪减灾系统不能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已威胁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果达到此标准,建议政府发出二级响应警告。极不安 全:供水、水资源及管理、水生态、防洪减灾系统全面恶化,已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果达到此标准,建议政府发出一级响应警告。DB37/T 44992022 10 A A 附录A(规范 性)水安全 评价 指标 体系 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见表A.1。表A.1 水安全 评价 指标 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21、 指标层 指标序号 指标定义 指标类型 水安全 供水安全 区域用水保障率 C11 区域用水保障率是指区域实际用水量与区域可供水量的比值。定量 城镇集中供水率 C12 城镇集中供水率指城镇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定量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C13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是指使用自来水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 定量 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C14 水质达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数量占列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数的比值。定量 防洪减灾安全 重点河湖防洪标准达标率 C21 防洪标准达标率即评价区域的总体防洪达标程度。定量 除涝标准达标率 C22 除涝标准达标率为区域除涝达标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
22、定量 因洪经济损失率 C23 因洪经济损失率是指某一区域年洪灾经济损失与区域生产总值之比。定量 因涝经济损失率 C24 因涝经济损失率是指某一区域年涝灾经济损失与区域生产总值之比。定量 因旱经济损失率 C25 因旱经济损失率是指某一区域年旱灾经济损失与区域生产总值之比。定量 DB37/T 44992022 11 表A.1 水 安全 评价 指标 体 系(续)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指标序号 指标定义 指标类型 水安全 水生态安全 区域水面率 C31 区域水面积是以河道(湖泊)的设计水位或多年平均水位控制条件计算的面积,区域水面积同区域内总面积的比例称为区域水面率。定量 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23、 C32 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区域内水质监测断面达标个数与监测断面总个数的比值。定量 水土保持率 C33 已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与应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表征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定量 地下水超采系数 C34 地下水超采系数是指同一范围内某段时间地下水的超采量与可开采量的比值。定量 植被覆盖率 C35 植被覆盖率即植被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定量 自然湿地保护率 C36 自然湿地保护率是指行政区域内受保护湿地面积占其湿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定量 水管理安全 万元区域生产总值用水量 C41 万元区域生产总值用水量是指创造每万元区域生产总值所需消耗的水量。定量 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C42 管网漏
24、损水量与总供水量之比称为供水管网漏失率。定量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C43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是指工业重复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百分率。定量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C44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入田间的水量(或流量)与引入总水量(或流量)的比值。定量 重点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率 C45 重点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率是指良好运行的水利工程数量占重点水利工程总数量的比例。定量 监测体系覆盖率 C46 监测体系覆盖率是指河湖、水利工程、水源地和取用水户等监测体系的覆盖率。定量 DB37/T 44992022 12 B B 附录B(规范 性)水安全 评价 指标 评分 等级 水安全评价指标评分等级见表B.1。表B.1
25、水安全 评价 指标 评分 等级 目标层 准则层 建议权重 指标层 指标序号 建议权重 指标评价等级标准及赋分 非常安全(100分)安全(80分)基本安全(60分)不安全(40分)极不安全(20分)水安全A 供水安全B1 0.35 区域用水保障率/%C11 0.25 0,50(50,65(65,80(80,95(95,110 城镇集中供水率/%C12 0.25 95,100 90,95)85,90)80,85)0,8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C13 0.25 95,100 90,95)85,90)80,85)0,8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C16 0.25 99,100 98,99)97
26、,98)96,97)0,96)防洪减灾安全B2 0.26 重点河湖防洪标准达标率/%C21 0.20 98,100 96,98)94,96)92,94)0,92)除涝标准达标率/%C22 0.18 98,100 96,98)94,96)92,94)0,92)因洪经济损失率/%C23 0.18 0,0.35(0.35,0.40(0.40,0.45(0.45,0.50(0.50,+)因涝经济损失率/%C24 0.22 0,0.35(0.35,0.40(0.40,0.45(0.45,0.50(0.50,+)因旱经济损失率/%C25 0.22 0,0.6(0.6,0.8(0.8,1.0(1.0,1.2
27、(1.2,+)DB37/T 44992022 13 表B.1 水 安全 评价 指标 评 分等级(续)目标层 准则层 建议权重 指标层 指标序号 建议权重 指标评价等级标准及赋分 非常安全(100 分)安全(80 分)基本安全(60 分)不安全(40 分)极不安全(20 分)水安全 A 水生态安全B3 0.24 区域水面率/%C31 0.15 15,+)12,15)9,12)6,9)0,6)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C32 0.2 90,100 85,90)80,85)75,80)0,75)水土保持率/%C33 0.15 95,100 90,95)85,90)80,85)0,80)地下水超采
28、系数 C34 0.2-1,-0.4)-0.4,-0.2)-0.2,0.0)0.0,0.2)0.2,+)植被覆盖率/%C35 0.15 70,100 60,70)50,60)40,50)0,40)自然湿地保护率/%C36 0.15 75,100 70,75)65,70)60,65)0,60)水管理安全B4 0.15 万元区域生产总值用水量/m/万元 C41 0.18 1,10)10,15)15,20)20,25)25,+)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C42 0.15 0,10(10,12(12,14(14,16(16,10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C43 0.15 96,100 94,96)92,
29、94)90,92)0,9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C44 0.17 0.70,1 0.65,0.70)0.60,0.65)0.55,0.60)0,0.55)重点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率/%C45 0.18 96,100 92,96)88,92)84,88)0,84)水利监测体系覆盖率/%C46 0.17 95,100 90,95)85,90)80,85)0,80)注:表示上限和下限值均包含;)表示下限值包含,上限值不包含;(表示下限值不包含,上限值包含。DB37/T 44992022 14 参考文 献 1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4 GB/T 148482017 地下水质量标准 5 GB/T 25173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6 GB 50201 防洪标准 7 CJJ 50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8 SL 219 水环境监测规范 9 SL 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10 SL/Z 4792010 河湖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11 SL 492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12 DB37/T 2172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