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3.080.01 CCS A 00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5752022 健康社区建设规范 standard for healthy community construction 2022-05-30发布 2022-07-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5752022 I 目 次 前 言.II 引 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体要求.2 5 健康环境.3 6 健康服务.4 7 健康文化.5 8 健康人群.6 9 服务支撑建设.7 参 考 文 献.9 DB36/T 15752022
2、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卫生健康监测评价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学俊、胡鹏、帅小雪、刘中韬、叶国英、杨智民、田喆希、陈瑛。DB36/T 15752022 III 引 言 为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 20191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发201713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康江西行动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920号)、健康江西行动实施方案(20
3、19-2030年)等文件精神,加快形成“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江西建设新格局,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指导江西省健康社区建设,特制定本规范。DB36/T 15752022 1 健康社区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健康社区建设的术语与定义、总体要求、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人群和服务支撑建设。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辖区内城市健康社区的建设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894 安全标志及
4、其使用导则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17051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GB/T 17217 公共厕所卫生规范 GB/T 27770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鼠类 GB/T 2777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蚊虫 GB/T 27772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蝇类 GB/T 27773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蜚蠊 GB 316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 GB 316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GB/T 33168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 GB 51260 环境卫生技术规范 WS
5、/T 479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CJ 94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健康社区 healthy community 在满足社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建设宗旨,以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人群等为主要内容,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具备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健康设施设备,形成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社区居民健康的新型健康社区。3.2 DB36/T 15752022 健康素养 health literacy 居民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3.3 健康素养水平
6、 health literacy level 成年人中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在监测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3.4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community day-care center for the elderly 为社区内自理老年人、半自理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文化、休闲娱乐、教育咨询等日间服务的养老服务场所。3.5 健康家庭 healthy family 具有健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和技能,践行健康行为的居民家庭。3.6 健康小屋 health hut 通过提供相关设备与技术,为居民提供自助健康检测、健康自我评估与健康指导干预的场所。3
7、.7 体卫融合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减少疾病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居民健康,做到体育锻炼与卫生要求相融合。4 总体要求 4.1 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健康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措施,不断营造健康环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4.2 坚持政府主导,共建共享的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街道组织、社会支持、居民参与”,明确健康社区建设责任,实施共建共享,打造“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人群”的创建格局,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4.3 坚持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的
8、原则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健康社区建设工作,注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提高群众卫生防病意识、自我保健意识,营造“健康生活,人人参与”的氛围。5 健康环境 DB36/T 15752022 3 5.1 外环境要求 5.1.1 社区内道路清洁平整、无积水,建筑立面、楼道等区域干净整洁。社区公园、广场、绿道、宅间绿地能够满足居民休闲、运动等需求。社区声环境良好,无固定噪声源干扰,周围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治理。5.1.2 社区内建筑餐饮厨房油烟、住宅厨房油烟排放应采取有效净化处理措施。5.1.3 社区内的消防设施齐全、完好,消防车通道通畅。社区道路和设施安全状况良好,车辆停放有序,
9、保障救护车能到达建筑的出入口。在易发生跌落/跌倒、触电、溺水等伤害的区域设置安全标志和保护设施,安全标志应符合GB 2894的规定。每年至少组织1次防震减灾和急救培训。5.1.4 加强社区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及环境的适老化改造,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出行。在社区内宜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5.1.5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社区内垃圾点、垃圾站的建设应符合 GB 51260的规定,垃圾箱(桶)布局合理、数量足够、有门有盖、周围清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科普宣传工作,引导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并及时清理。5.1.6 应在居民集中活动场所附近设置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的建
10、设达到 GB/T 17217的规定。5.1.7 应引导居民文明饲养畜禽宠物,及时清理粪便,定期体检驱虫、接种疫苗,预防人畜共患病及对居民造成伤害。5.2 饮水安全要求 5.2.1 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测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5.2.2 二次供水设施应符合GB 17051的规定,给水水池、水箱等储水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少于 1次,并做好相应记录。5.2.3 直饮水水质检测应符合行业标准 CJ 94 的规定,直饮水设备每半年至少清洗 1 次,并做好相应记录。5.3 食品安全要求 5.3.1 社区内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5.3.2 社区内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依法取
11、得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5.3.3 社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环境卫生应符合 GB 14881、GB 31621和 GB 31654的规定。5.4 无烟环境要求 5.4.1 社区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止吸烟。5.4.2 社区主要建筑物入口处、电梯、公共厕所、会议室等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高度应与人体视线相一致。社区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5.5 环境治理要求 5.5.1 定期组织开展集中病媒生物防制活动,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控制为辅的社区病媒生物综合防制措施,有效防控病媒生物传播性疾病的发生。社区的鼠、蚊、蝇、蟑(蜚蠊)密度控制水平分别达到 GB/T 27770、GB/T 2
12、7771、GB/T 27772和GB/T 27773中的 B级以上。5.5.2 开展社区健康环境监测,提供定期巡查、上门走访、通讯联络等多渠道的监督、反馈问题的方式。建立一套与问题整改成效配套的、完善的社区奖惩制度,提高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环境整治意识。DB36/T 15752022 6 健康服务 6.1 基本服务要求 6.1.1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助建立、维护和管理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接收医
13、院转诊患者,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患者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6.1.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为健康小屋等居民健康自助检测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6.1.3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宜设置中医馆或国医堂等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规范提供中医药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必须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6.1.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下服务,提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规范管理率:定期开展疾病筛查活动;指导社区居民使用医疗装备进行血压、血糖和血脂的自我健康管理;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服务,达到连续、全程管理要求;建立高血压、糖
14、尿病、高脂血症互助小组,通过组内专题研讨、谈心交流等方式提升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管理能力。6.1.5 社区常住人口的健康建档率、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06 岁儿童健康管理率、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分别应高于所在的设区市上年平均水平 5%。6.2 体卫融合要求 6.2.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向社区居民提供以下服务:指导社区居民使用社区智能健身、康复器材;指导社区居民科学健身;为社区居民提供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健身指导服务。6.2.2 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宜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6.3 重点人群要求 6.3.1 社
15、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按照 WS/T 479的要求为社区 06 岁儿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6.3.2 社区应为留守、遗弃、特殊儿童等提供托育服务和医育结合服务。6.3.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以下服务: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与康复、失能失智预防干预和心理关爱等健康促进活动;推广老年期常见疾病的防治适宜技术;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等服务。6.3.4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和医养结合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保障特困或五保老人、困境家庭和优抚对象中的失能或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中失能或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
16、人等四类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等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上门医疗服务。6.3.5 社区宜设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 GB/T 33168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6.4 健康教育要求 DB36/T 15752022 5 6.4.1 社区应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服务,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每年至少开展2次,健康教育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开展多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如健康讲座、健康知识展览,健康素养宣传活动、知识竞赛等;在社区内的公共场所提供健康素养宣传教育的印刷资料、音频、视频等传播材料;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专项的健康素养教育活动和健康促进活动。6.4.2
17、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爱国卫生、疾病预防、预防接种、伤害防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健康管理知识;科学诊疗和合理用药相关知识;中医药治未病及养生保健理念;戒烟限酒知识;急救、康复知识和技能;心理健康、合理膳食、营养健康、科学健身知识;社会适应知识和技能;生态环境和健康素养知识;常见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基本防治知识;其他需要宣传普及的健康知识和技能。7 健康文化 7.1 健康氛围要求 7.1.1 社区应制定社区健康公约和健康守则等行为规范,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等理念和要求纳入其中,广泛宣传,大力开展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活动,激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维护健康的主动性
18、。7.1.2 倡导绿色环保文化。提倡节约能源,引导居民采取步行、自行车或公共交通出行,自带购物袋、水杯等,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过度包装产品、一次性用品。7.1.3 倡导健康消费理念,不购买、不消费假冒伪劣产品。7.1.4 传承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引导群众正确使用中医药维护自身健康。7.1.5 发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文化辅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作用,组织居民参与到健康社区建设中,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7.1.6 社区居民应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7.2 文化活动要求 7.2.1 社区应多渠道、有组织地开展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社区至少
19、组建2 支业余文化团队,每年至少举办 4次文化活动。7.2.2 引导文化辅导员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指导服务。7.2.3 倡导相关大专院校学生、相关院团的文艺人才投身社区文化活动。7.3 健康家庭要求 7.3.1 社区内每年至少组织1次“健康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居民树立自身健康责任。DB36/T 15752022 7.3.2 引导家庭成员主动签约家庭医生,科学配备使用家庭小药箱,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宜制定家庭健康规范。8 健康人群 8.1 戒烟服务要求 社区可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下戒烟方面的服务:健康咨询;健康指导;运用技术方法开展戒烟干预服务;戒烟管理计划建立与成效跟踪、评估。8
20、.2 运动健身要求 8.2.1 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社区居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8.2.2 社区内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应向社区居民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8.2.3 社区应定期组织社区体育活动,每年至少举办4 次体育活动。8.2.4 居民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达到以下要求:每周体育锻炼频率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时间30min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强度中等程度及以上。8.3 心理健康要求 8.3.1 社区应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志愿者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服务。8.3.2 社区宜提供衔接递进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援助热
21、线;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康复。8.3.3 社区宜提供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面对面沟通;专家线上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团队活动。8.3.4 应对社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多对一”社区管理服务。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关爱帮扶小组,由社区专干、社区民警、精防医生、民政/残联专干、患者家属及社会工作者组成,为患者提供家庭随访、转诊联络、应急处置、救治救助、资源链接等服务。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居家患者社区康复参与率分别应高于所在的设区市上年平均水平 5%。9 服务支撑建设 DB36/T 15752022 7 9.1 体制机制建设要求 9.1.1 社区所在的街
22、道办事处应采取签署承诺书等形式,承诺开展健康社区建设工作。9.1.2 应成立健康社区共建共享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应包括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物业管理等,负责统筹、协调健康社区的建设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提供社区健康服务。健康社区共建共享工作小组应加强与社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企业等联动。9.1.3 健康社区共建共享工作小组应建立完善的工作和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组织领导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健康影响分析制度。9.1.4 社区应建立健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完善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适用范围;组
23、织机构及职责;事件报告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9.1.5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应组织辖区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以及社区志愿者、辖区居民等,协助做好以下工作: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传染病防控救治基本知识;按照规定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信息收集报送;相关人员的隔离、转运及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的管理;协助完成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及周边环境的流行病学调查;封闭管理小区,并做好人员的安抚及后勤服务工作,尤其是困难家庭和人员;协助完成辖区内疫点的终末消杀、外环境预防性消杀,环境卫生整治;其他相关工作。9.2 人才建设要求 9.2.1 社区应根据社区居民
24、的数量和健康需求,合理配备医疗卫生专业技术、文化辅导、社会体育指导、健康管理、营养健康、心理健康、康复服务、护理服务、急救等领域的从业人员。9.2.2 医疗卫生专业技术、文化辅导、社会体育指导、健康管理、营养健康、心理健康、康复服务、护理服务、急救等领域的从业人员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取得资质。9.3 设施设备建设要求 9.3.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应在每个社区配置至少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面积、科室配置等建设要求应符合江西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求。服务半径不大于 800米。DB36/T 15752022 9.3.2 心理健康咨询室 社区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综治中心或其他
25、场所建立至少 1个及以上心理健康咨询室或功能相同的相关工作室。9.3.3 文化活动室 社区应配置至少 1个及以上社区文化活动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0 m2。9.3.4 健康宣传设施 社区应配置 1个及以上健康文化长廊,总长度不少于 10m;配置 4个及以上宣传栏,每个的面积不少于2 m2;配置1 个及以上电子宣传屏幕、面积不少于8 m2。9.3.5 健康教育设施 社区应设置 1个及以上固定的健康教育场所,使用面积不少于 50 m2,配有电视、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视频播放设备,提供5种及以上可供群众免费取阅的健康宣传资料,配有血压计、身高体重计、腰围尺、体重指数(BMI)计算尺、膳食宝塔挂图等健
26、康教育工具。9.3.6 健康装备 9.3.6.1 社区应组织有关单位在社区的公共区域配置健身、康复器材,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宜能满足社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居民的需求。设备每年至少维护一次,有安全提示和使用指南,免费向居民开放。9.3.6.2 社区应建立1 条及以上健康步道,长度不少于 200m,宽度不少于 1.5m。9.3.6.3 社区应在社区公共区域配备1个及以上健康小屋等居民健康自助检测点,能实现身高、体重、心率、血压、血糖、血脂等常见指标的自助检测,能实现智能化身份识别(身份证、社保卡)与数据采集,支持自测数据自动上传,相关数据标准与接口能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9.3.7
27、 病媒生物防治设备 应在社区周边安装病媒生物实时监测设备。在病媒生物易出现区域,安装病媒生物诱杀设备。9.3.8 急救装备 社区应在人员密集场所和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装备。DB36/T 15752022 9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3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4 江西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 5 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6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7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8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国卫基层发201713号)9 健康江西行动实施方案(2019-2030年)(健康江西委发20191号)10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康江西行动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920号)11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2111号)12 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2004年 5月 2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 130号)13 江西省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0-2030年)(健康江西办发20206号)14 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赣卫妇社发200621号)15 江西省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试行)(赣文旅公共字20191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