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3.120.20 CCS 点击此 处添 加CCS 号 32 江苏 省 地方标准 DB32/T 4283 2022 建筑工程 渗漏检测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tandard for leakage detec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2-06-13 发布 2022-12-01 实施 江苏省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江 苏省住 房 和城乡建 设厅 发 布 DB32/T 4283 2022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1 3 术语 和定 义.1 4 基本 规定.2 4.1 适 用条 件.2 4.2 检 测程
2、 序及 工作 内容.2 4.3 检 测方 法分 类及 其选 用原则.3 5 模拟 渗漏 环境 试验.5 5.1 一 般规 定.5 5.2 蓄 水试 验.5 5.3 淋 水试 验.5 5.4 水 压试 验.5 5.5 灌 水试 验.6 6 渗漏 位置 检出 方法.7 6.1 一 般规 定.7 6.2 红 外热 成像 法.7 6.3 微 波测 湿法.8 7 检测 报告.9 附录 A(资 料性)蓄水试 验记 录.10 附录 B(资 料性)淋水试 验记 录.11 附录 C(资 料性)给水管 道 水 压试 验记 录.12 附录 D(资 料性)排水管 道灌 水试 验记 录.13 附录 E(资 料性)红外热
3、 成像 法现 场记 录.14 附录 F(资 料性)微波 测 湿法 现场 记录.15 DB32/T 4283 2022 II 前 言 本 规程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本 规程 由江 苏省 住房 和城 乡建设 厅 提 出。本 规程 由江 苏省 住房 和城 乡建设 厅 归 口。本 规程 起草 单位:南 京工 大建设 工程 技术 有限 公司、南京 工业 大学、苏 州市 房屋安 全鉴 定管 理 处、南京市 栖霞 区建 筑安 装工 程质量 监督 站、无锡 市建 设 工程管 理服 务中 心、南京 市 房屋安 全服 务
4、中 心、南京市 建筑 工程 质量 安全 检测中 心。本 规程 主要 起草 人:陆 伟 东、杨 放、曹旷、周艳 芳、戎进、吕 德鹏、曹华、刘 杏杏、高 平平、崔云、芮万平、景 卫岐、吴 灿彬、李进、常 银生、赵 建华。DB32/T 4283 2022 1 建 筑工程 渗漏检测 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规程 适用 于建 筑工 程中 有防水 要求 的建 筑结 构构 件、构 筑物 及给 排水 管道 的渗漏 检测。按本规 程进 行建 筑工 程渗 漏检测 时,除应 遵守 本规 程 的规定 外,尚应 符合 国家 现 行有关 标准 的规 定。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5、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50300 建 筑工 程施 工质 量验收 统一 标准 GB50207 屋 面工 程质 量验 收规范 GB50209 建 筑地 面工 程施 工质量 验收 规范 GB50242 建 筑给 水排 水及 采暖工 程施 工质 量验 收规 范 JGJ/T 235 建筑 外墙 防水工 程技术 规程 GB/T 21086 建筑 幕墙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模拟
6、渗 漏环 境试 验 simulation test of leakage situation 试验对 象在 使用 过程 中可 能遭遇 的水 环境 状态 的试 验。3.2 渗漏位 置检 出方 法 detection method of leakage location 确定测 区内 渗漏 位置 的检 测方法。3.3 满水试 验 watering test 通过对 水处 理、调蓄 池构 筑物蓄 水进 行的 严密 性试 验。3.4 蓄水试 验 impoundment test 通过对 建筑 工程 中有 防水 要求的 板类 结构 构件 蓄水 进行的 严密 性试 验。3.5 淋水试 验 water sp
7、raying test 通过对 建筑 工程 中有 防水 要求的 板、墙类 结构 构件 淋水进 行的 严密 性试 验。3.6 水压试 验 water pressure test 对给水 管道 系统 进行 的耐 压力和 严密 性试 验。DB32/T 4283 2022 2 3.7 灌水试 验 irrigation test 对排水 管道 系统 进行 的严 密性试 验。3.8 压力降 pressure drop 水压试 验稳 压阶 段试 验系 统内压 力值 的下 降幅 度。3.9 红外热 成像 法 the method of infrared thermography 利用红 外热 成像 装置 将物
8、 体表面 的温 度分 布拍 摄成 可视图 像进 行分 析的 方法。3.10 热像图 thermography 利用红 外成 像装 置拍 摄的 表示物 体表 面辐 射温 度的 图像。3.11 空间分 辨率 spatial resolution 红外成 像装 置分 辨物 体空 间几何 形状 细节 的能 力。3.12 温度分 辨率 temperature resolution 红外成 像装 置能 够辨 别的 最小温 差。3.13 测温一 致性 measurement uniformity 在红外 成像 装置 视场 内不 同区域 温度 测量 结果 的一 致性。3.14 微波测 湿法 microwave
9、 humidity measurement method 利用微 波测 试仪 测得 表征 物体含 水率 大小 程度 数值 的方法。3.15 相对湿 度 relative humidity 利用微 波测 试仪 测得 的表 征物体 含水 率大 小程 度的 数值。4 基本规 定 4.1 适用条 件 4.1.1 对新建 建筑工 程,检验和 评定屋 面、外 墙及 其他构 造的防 水性能,应 按现行 国家标 准 建 筑 工程施工 质量 验收 统一 标准 GB50300、屋面 工程 质量验 收规 范 GB50207、建 筑地 面工 程施 工 质 量验收规 范 GB50209、建 筑给水 排水 及采 暖工 程
10、施 工质量 验收 规范 GB50242 等的 有关 规定 执行;当对防水 工程 的检 验结 果或 施工质 量存 在怀 疑或 争议 时,可 按本 规程 进行 检测。4.1.2 对既有 建筑 物或 构筑 物,当遇到 下列 情况 之一 时,可按本 规程 进行 检测:a)对防水 工程 的质 量有 怀疑 和争议。b)防水工 程修 缮前,需 明确 具体渗 漏部 位。c)防水工 程修 缮后,需 对修 缮效果 进行 检验。d)涉及纠 纷的 司法 鉴定。4.2 检测程 序及 工作 内容 4.2.1 检测工 作应 按 图 4.2.1 规 定 的程序 进行。DB32/T 4283 2022 3 图 4.2.1 检测
11、程序 4.2.2 调查阶 段应 包含 下列 工作 内容:a)收集被 检测 工程 的图 纸、防水工 程验 收资 料、防水 材料的 品种 及有 关原 材料 的测试 资料。b)现 场 调查 被 检测 工程 整 体或 局 部的 防 水构 造做 法、环 境 条件、表观 质量 及 其存 在 问题,对既有建筑,尚 应调 查使 用期 间的修 补情 况。c)确定相 关检 测范 围。4.2.3 检测方 案应根 据调 查结果 和检测 目的、内容 和范围 指定,选择一 种或 数种检 测方法,必要 时 应征求委 托方 意见 并认 可。4.2.4 测试设 备、仪 器应 按相应 标准和 产品说 明书 规定进 行保养 和校准
12、,必 要时尚 应按使 用频率、检测对象 的重 要性 适当 增加 校准次 数。4.2.5 渗漏检 测除 应进 行渗 漏位 置检出 外,还宜 对检 测对 象的相 关构 造及 其损 伤进 行检查。4.2.6 数据处 理、分析 过程 中,出现异 常情 况时,应 及时 补充测 试。4.2.7 在需要 明确 渗漏 通道 或确 认渗漏 原因 等情 况时,可 采 用开凿 或取 芯的 方法 对检 测结果 进行 验证,验证完 毕后,应 及时 对破 损部位 进行 修补。4.2.8 检测工 作完 毕,应及 时出 具符合 合同 约定 要求 的检 测报告。4.2.9 现场检 测工作,应 采取确 保人身 安全和 防止 仪器
13、损 坏的安 全措施,并 应采取 避免或 减小环 境 污染的措 施。4.3 检测方 法分 类及 其选 用原 则 4.3.1 建筑渗 漏检 测 技术,按作 用目的 不同,可分 为模拟 渗漏环 境试验 和渗 漏位置 检出方 法。两 种 类型方法 的选 用原 则应 遵循 下列规 定:a)当 检测 对象 处于 非渗 漏环境 时,应 先进 行渗 漏 环境模 拟,待 检测 对象 处 于渗漏 状态 时,再 进行渗漏位 置检 出,模拟 渗漏 环境试 验作 用于 测试 部位 的临水 面。接收委 托 调 查 确定检 测目 的、内容 和范 围 制定检 测方 案 确定检 测方 法 设备、仪器 准备 检测、检查 渗漏环
14、境模 拟试 验 数据处 理、分析 检测报 告 检测结 果验 证 DB32/T 4283 2022 4 b)当 检测 对象 处于 渗漏 环境时,可 直接 进行 渗漏 位置检 出,渗漏 位置 检出 方法作 用于 测试 部 位 的背水面。4.3.2 模 拟 渗 漏 环 境试 验 包 括满水 试 验、蓄 水试 验、淋水试 验、水 压 试验、灌 水试验,可 按 表 4.3.2选择。表4.3.2 模拟 渗漏 环境 试验 序号 检测方 法 特点 适用条 件 限制条 件 1 满水试 验 1.周期 较长 2.漏检 概率 低 水 处 理、调 蓄 构 筑 物 的 功 能 性试验或 渗漏 位置 检出 2 蓄水试 验
15、1.周期 较长 2.漏检 概率 低 3.受 环 境 影 响 较大 地 面 工 程、平 屋 面 工 程 等 的 渗漏位置 检出 1.结 构 找 坡 或 建 筑 找 坡 坡 度 较大的屋 面不 得选 用 2.蓄 水 区 全 部 出 水 口 必 须 有 效封堵,无法 或难 以封 堵的 不 宜采用 3 淋水试 验 1.周期 较短 2.用水 量大 3.淋 水 设 备 较 复杂 建 筑 外 墙、幕 墙、无 法 进 行 蓄水 试 验 的 屋 面 工 程 等 的 渗 漏 位置检出 1.检 测 现 场 无 充 足 水 源 的 不 宜采用;2.高层 建筑 取水 不易 3.检测区无 有 效 排 水 设 施 的 不宜
16、采用 4 水压试 验 1.周期 较短 2.漏检 概率 低 给 水 管 道 的 功 能 性 试 验 或 渗 漏位置检 出 5 灌水试 验 1.周期 较短 2.漏检 概率 低 排 水 管 道 的 严 密 性 试 验 或 渗 漏位置检 出 排 水 管 难 以 有 效 封 堵 的 不 宜 采用 4.3.3 渗漏位 置检 出方 法包 括目 视观察 法、红 外热 成像 法、微波测 湿法、寻检 法,选 取 原则可 按 表 4.3.3执行。表4.3.3 渗漏 位置 检出 方法 序号 检测 方法 特点 适用条 件 限制条 件 1 目视观察法 1.无需 设备 2.检出 率低 3.结果 直观、明 了 具 备 观 测
17、 条 件 的 所 有背水面 1.难以 抵近 观察 的部 位不 宜采用 2.肉眼观测效果受背水面 表面材质、光照条 件等 环境 因素 影响 较大,宜 结合其他 渗漏 检出 方法 共同 采用 2 红外热成像法 1.检出 率高 2.结果 直观、明 了 3.适用 范围 较大,测 区表面限制 条件 小 具 备 观 测 条 件 的 所 有背 水 面,尤 其 是 小 范围的精 细检 测 1.环境 温度 应在 040 2.环境 湿度 不应 大于 90%,且无 结露 3.镜头 严禁 受阳 关直 射 3 微波测湿法 1.单 点 式 微 波 测 湿 系 统效率较 低 2.易检 出渗 漏隐 患部 位 3.检出 率高
18、非 金 属 均 质 材 料 且 较平 整 的 背 水 面,小 范围精细 检测 1.背水 面建 筑面 层较 厚时 不宜采 用 2.隔水层由多种材料复合 制作或内部构造较 复杂 时不 宜采 用 3.受边 界效 应影 响较 大 4 寻检法 1.检出 率高 2.无法 定量 判断 非 金 属 均 质 材 料 且 较平 整 的 背 水 面,大范围 初 检,确 定 精 细 检测区域 无法给 出确 切的 检测 结果,不 能单 独使用 DB32/T 4283 2022 5 5 模拟渗 漏环 境试 验 5.1 一般规 定 5.1.1 进行渗 漏环境 模拟 之前,应调查 检测对 象实 际可能 遭遇的 渗漏环 境状
19、态,模 拟试验 不宜超 出 最不利渗 漏环 境状 态。5.1.2 进行模 拟渗漏 环境 试验之 前,应 确定相 应的 渗漏位 置检出 测区,并在 合适时 间节点 进行渗 漏 位置检出。5.1.3 模拟渗 漏环境 试验 应对对 象名称、时间、位 置、环 境温度、水温 等进 行详细 记录,必要时 应 绘图记录 试验 布置 方式。5.1.4 满水试 验适用 于水 处理构 筑物的 模拟渗 漏环 境,按 照现行 国家标 准 给水排 水构筑 物工程 施 工及验收 规范 GB50141 执 行。5.2 蓄水试 验 5.2.1 蓄水试 验适 用于 有防 水要 求的地 面工 程、平屋 面工 程等的 功能 性试
20、验或 模拟 渗漏环 境。5.2.2 蓄水试 验应 符合 下列 要求:a)注 水前 应确 保观 察面 处于干 燥无 杂物 状态,并 对蓄水 区所 有流 出口 进行 有效封 堵。b)注 水时 宜保 持水 流恒 定,总 注水 时长 不宜 超 过30min。c)蓄 水高 度应 为20mm 30mm,当蓄 水区 存在 一定 坡度时,最 小蓄 水高 度不 应低 于 15mm。d)蓄 水时 应设 置液 面高 度观察 点,蓄水 期内 液面 下降高 度不 应大 于初 始液 面高度 的 20%。e)当 蓄水 期内 液面 高度 变化值 超过 限值 且测 区内 未检出 渗漏 点时,应 检查 蓄水区 封堵,重 新 进
21、行试验。f)蓄 水时 长不 应小 于 24h,若 在试 验过 程中 出现 严 重渗漏 现象,可 终止 试验。5.2.3 蓄水试 验记 录可 参照 附 录A 执行。5.3 淋水试 验 5.3.1 淋水试 验 适 用于 建筑 坡 屋 面、外 墙、幕墙 等 的 模拟 渗漏环 境。5.3.2 外墙淋 水试 验应 按国 家现 行标准 建筑 外墙 防水 工 程技术 规程 JGJ/T 235 执 行。幕墙 淋水 试验应按国 家现 行标 准 建 筑 幕墙 GB/T 21086 执行。其他检 测对 象的 淋水 试验 可参照 本规 程 4.3.3 条执 行。5.3.3 淋水试 验应 符合 下列 要求:a)试 验前
22、 应对 试验 流经 区域进 行规 划,避免 试验 用水流 入其 他非 检测 区域。b)淋 水装 置宜 采用 排管,可采 用喷 管。c)淋 水装 置在 试验 过程 中应可 靠固 定。d)采 用喷 管时,喷 嘴距 临水面 的距 离不 宜小 于 1m,喷水 方向 与临 水面 的夹 角不应 小 于 60。e)试 验水 流应 保持 恒定,水流 量应 以测 区临 水面 达到连 续满 流为 准。f)淋 水时 长不 应小 于 1h,若试 验过 程中 测区 内发 生大面 积渗 漏,可终 止试 验。5.3.4 采用目 视观 察法 进行 渗 漏 检出时,应 在淋 水开始 至 淋水结 束 后 30min 内保 持 持
23、续观 察。采用 红外热成 像法 或微 波测 湿法 进行渗 漏检 出时,应至 少 进行两 次检 测,分 别在 淋 水前及 至淋 水结 束 后 30min内。5.3.5 淋水试 验记 录可 参照 附 录 B 执 行。5.4 水压试 验 5.4.1 水压试 验适 用于 各种 给水 管道的 功能 性试 验或 模拟 渗漏环 境。5.4.2 水压试 验应 采用 专用 压力 泵,压 力泵 应符 合下 列要 求:DB32/T 4283 2022 6 a)加 压方 式可 采用 手动 加压或 气动 加压,采 用气 动加压 时的 调节 精度 不应 低于 0.01MPa。b)加 压泵 应配 备压 力表,压力表 最小
24、分度 值不 应小 于 0.01MPa。c)加 压泵 的打 压口 应匹 配所检 测给 水 管 道接 口。5.4.3 水压试 验前 应进 行下 列准 备工作:a)应 查明 所检 测给 水管 道布置 情况,根 据检 测要 求划定 试验 范围,试 验范 围内的 给水 管道 系 统 应能够形 成封 闭的 连通 器。b)试 验前 应查 明给 水管 道系统 内所 有出 水阀 口的 相对高 度。c)给 水管 道系 统内 最高 点与最 低点 的高 差不 宜大 于 3m,不 应大 于5m。5.4.4 水压试 验应 按照 下列 要求 进行:a)宜 选定 给水 管道 系统 内最低 的出 水阀 口为 加压 阀口,将加
25、压泵 与之 相连,应确保 接口 有可 靠 密封性。b)打 开给 水管 道系 统内 所有出 水阀 口,开启 加压 泵排除 系统 内气 体,当单 个出水 阀口 稳定 出 水 时则关闭 该阀 口,从低 到高 依次关 闭系 统内 所有 阀口。c)缓 慢升 压至 试验 压力,试 验压 力应 符合 设计 要 求,当设 计未 注明 时,各 种 材质的 给水 管道 系统试验压 力均 为工 作压 力 的1.5 倍,且 不应 小于0.6MPa。d)金 属及 复合 管给 水系 统在试 验压 力下 稳 压 10min,压 力降 不应 大于 0.02MPa,然 后降 到工 作压力下稳 压20min,压 力降 不应大 于
26、 0.01MPa。e)塑 料管 给水 系统 应在 试验压 力下 稳 压1h,压力 降不应 大 于 0.05MPa,然 后 降到工 作压 力 的 1.15倍状态 下稳 压 2h,压力 降 不得超 过 0.03MPa。f)试 验同 时 应 在相 关区 域进行 渗漏 位置 检出。5.4.5 水压试 验记 录可 参照 附 录 C 执 行。5.5 灌水试 验 5.5.1 灌水试 验适 用于 各种 排水 管道的 功能 性试 验或 模拟 渗漏环 境。5.5.2 宜采用 封堵 胶囊 进行 管道 封堵,封堵 胶囊 的使 用应 符合下 列要 求:a)封 堵胶 囊在 使用 前应 进行气 密性 检查:组 合封 堵胶囊
27、 充气 装置 的配 件,将胶囊 按压 浸入 水 中,充气观 察胶 囊表 面有 无气 泡渗出。b)封 堵胶 囊在 排水 管道 内使用 时,不应 放置 在管 道三通 及接 口处。c)各 种规 格的 胶囊 必须 在相应 的管 道内 使用,不 能以小 代大。5.5.3 灌水试 验范 围的 划定 应符 合下列 要求:a)试 验应 分层、分 段进 行。b)应 查明 所检 测排 水管 道布置 情况,根 据检 测要 求划定 试验 范围,确 保待 检测排 水管 道处 于 灌 水高度之 内。c)灌 水高 度不 宜大 于 2m。5.5.4 灌水试 验应 按照 下列 要求 进行:a)灌 水前 应对 排水 管道 进行冲
28、 洗,去除 管道 内污 物及杂 质。b)打 开下 层排 水管 的立 管检查 口,将 封堵 胶囊 从 该口慢 慢向 上送 入,然 后 向胶囊 内充 气,使 胶囊与管内 壁紧 密接 触屯 水不 漏为度。c)确 认排 水管 道封 堵完 毕后,在上 层灌 水口 进行 灌水至 楼面 标高。d)灌 满水 15min 水 面下 降后,再灌 满观 察 5min,若水面 不降,则 结束 试验,若水 面下 降,可 补水延长 试 验 时间。e)试 验同 时应 在相 关区 域进行 渗漏 位置 检出。f)试验 过程 中应 杜绝 试 验用水 以外 的水 流进 入试 验范围 内。DB32/T 4283 2022 7 5.5
29、.5 灌水试 验记 录可 参照 附 录 D 执 行。6 渗漏位 置检 出方 法 6.1 一般规 定 6.1.1 应根据 检测对 象的 特性、检测现 场环境 及测 试条件 选择一 种或多 种渗 漏检出 方法。当选择 多 种渗漏检 出方 法时,各 方法 的检测 结果 应能 够相 互印 证。6.1.2 渗漏位 置检 出测 区的 划定 应遵循 下列 原则:a)对 面积 较小 的检 测对 象,可 直接 将该 对象 划定 为 1 个 或若 干个 测区;b)对 面积 较大 的检 测对 象,可先 进行 初检,再根 据 初检结 果确 定重 点检 测部 位,并划 分若 干个 测区;c)单 个测 区应 连续,其 最
30、大面 积不 应超 过本 章的 相关规 定。6.1.3 对于一 般的渗 漏检 测工程,如无 特殊情 况,应进行 渗漏现 象的目 视观 察。采 用目视 观察法 进 行渗漏检 出应 符合 下列 要求:a)综 合考 虑光 照、色差、距离 等因 素的 影响,确 保目视 观察 的可 靠性。b)水 迹、水滴、少 量喷 溅或持 续流 出等 现象 均视 为渗漏 现象。c)注 意区 分冷 凝水 与实 际渗漏。d)可 采用 内窥 镜等 辅助 工具辅 助检 查。6.1.4 对于面 积较大 的渗 漏检测 工程,可先采 用寻 检法确 定疑似 或重点 渗漏 区域,再在此 基础上 划 定测区,采用 其他 方法 进行 渗漏检
31、出。寻检 法必 须配 合 其他 渗漏 检出 方法 共同 使用。6.2 红外热 成像 法 6.2.1 红外热 成像 法适 用于 一般 材质测 区的 渗漏 位置 检出。6.2.2 红外热 像仪应 符合 国家现 行有关 标准的 要求,在建 筑工程 渗漏检 测领 域应用 的红外 热像仪 主 要技术参 数宜 符合 下列 要求:a)空 间分 辨率 不大 于 1.5 10-3rad。b)温 度分 辨率 不大 于 0.05。c)探 测器 一般 为不 小 于320240 像素 元非 冷焦 平 面探测 器。d)工 作波 段宜 在长 波范 围内,即 8m14 m。e)测 温一 致性 值应 不超 过0.5。f)测 温
32、范围 宜在-20+100 范围内,此 范围内 图像应 清 晰、层次 分明,且测量 数据满 足温 度分辨率 的要 求。g)工 作环 境温 度在-15+50 之 间,工作 环境 湿 度不大 于90%。h)连 续稳 定工 作时 间不 宜小 于 2h。i)具 备可 见光 拍摄 的能 力。6.2.3 检测时 应充 分考 虑下 列环 境因素:a)待 测面 辐射 率的 影响。b)宜 避免 非被 测物 体的 辐射能 进入 测试 范围。c)室 外检 测时 应在 无雨、低风 速的 环境 下进 行。当室外 风速 大 于 5m/s 时,不宜进 行检 测。d)室 内检 测时,被 测区 域宜避 免灯 光的 直射。e)当
33、空气 相对 湿度 大 于90%或 空气 中粉 尘含 量异 常 时,不 宜进 行检 测。6.2.4 检测过 程应 符合 下列 要求:a)测 区应 根据 检测 需求 划定,单个 测区 的面 积不 宜大 于 25m2。DB32/T 4283 2022 8 b)仪 器放 置点 宜满 足所 拍摄单 幅热 像图 覆盖 单个 完整测 区;当待 测面 面积 较大时,可 多点 放 置 仪器,并 应在 所拍 摄热 像图 交界处 做好 标识。c)记 录相 关检 测信 息,包括环 境温 度、测区 表面 材料、颜色 等。d)宜 采用正 对测 区的角 度进行 拍摄,拍摄 角不宜 超过 45,若检测 条件 限 制无法 达到
34、该 要求,应在报 告中 注明。e)拍 摄过 程中 应避 免仪 器抖动。f)红 外拍 摄的 同时 应拍 摄可视 照片。g)检 测得 到的 红外 图像 应标识 其所 对应 测区 及拍 摄时间,原 始图 像应 妥善 保 存,且 不得 进行 修 改。6.2.5 对于进 行模拟 渗漏 环境试 验的检 测工程,应 至少在 试验前 后分别 进行 一次红 外热成 像拍摄,两次拍摄 的仪 器摆 放位 置及 拍摄角 度应 保持 一致。6.2.6 针对蓄 水试验、淋 水试验、水压 试验、灌水 试验进 行的红 外热成 像法,若难 以检出 渗漏,可 采用热水 重新 进行 试验,试 验水水 温宜 超过 环境 温 度 20
35、。6.2.7 热成像 结果 的处 理应 符合 下列要 求:a)根 据相 关的 工程 技术 资料、内外 部环 境条 件及 相关的 维修 状况 等,确定 被测面 预期 表面 温 度 分布。b)根 据温 度条 及拍 摄的 可见光 图像,读取 正常 部 位温度;并根 据内 外 部 实 际情况,去除 非渗 漏的温差色 块。c)对 过大 仰角 或水 平角 拍摄的 红外 图像 进行 梯度 修正。d)单 个测 区进 行了 两次 及以上 的拍 摄时,应 对同 位置不 同条 件下 的热 成像 结果进 行对 比。6.2.8 渗漏区 域的 判定 应符 合下 列要求:a)建 筑渗 漏区 域温 度异 常参考 值:户外 渗
36、漏 温差 可取 0.51.5,室 内 渗漏温 差可 取 0.30.7。b)对 由红 外图 像所 识别 的温度 异常 区域,应 采用 目视法 或其 他手 段细 致检 查,若 发现 渗漏 现 象,则判定 为渗 漏区 域。6.2.9 红外热 成像 法现 场记 录可 参照附 录 E 执 行。6.3 微波测 湿法 6.3.1 微波测 湿法 适用 于非 金属 且具有 一 定 吸水 性材 质测 区的渗 漏位 置检 出。6.3.2 微波测 湿仪 系统 应符 合下 列要求:a)应 可直 观显 示湿 度检 测数据。b)宜 具备 数字 成像 软件,可生 成相 对湿 度分 布图。c)系 统内 探头 的最 大测 试深度
37、 不应 小 于100mm。6.3.3 测区的 布置 应符 合下 列要 求:a)测 区表 面应 平整,有 杂物时 应清 理。b)对 于钢 筋混 凝土 构件 表面布 置的 测区,内 部钢 筋 在测区 表面 上的 投影 面积 不应大 于测 区总 面 积的20%。c)采 用单点 式测 试时,测区的 最大面 积不 宜大 于 10m2;采用连 续式 测试时,测区 的最大 面积 不宜大 于50 m2。d)测 区边 缘距 构 件 边缘 或不同 材质 交接 处的 距离 不应小 于 200mm。6.3.4 测点或 测线 的布 置应 符合 下列要 求:a)测 点或 测线 应在 测区 内均匀 分布。b)采 用单 点式
38、 测试 时,测点宜 采用 正交 网格 形式,测 点间 距不宜 大 于 200mm,重 点区 域应加 密 测点。DB32/T 4283 2022 9 c)采 用连 续式 测试 时,测线宜 正交 布置,测 线间 距不宜 大 于 300mm,重点 区域应 加密 测线。d)测 点不 应布 置于 接缝、裂隙 或表 面损 伤处。6.3.5 检测过 程应 符合 下列 要求:a)现 场应 绘制 测点 或测 线布置 图,并在 图中 标识 出干扰 体(如钢 筋、电盒、电缆 槽等)。b)采 用单 点式 测试 时,所用探 头的 测试 深度 不宜 小于被 测物 厚度 的1/2,不宜大 于被 测 物 厚 度。c)设 备探
39、 头应 与被 测面 保持垂 直,间隙 不应 大 于5mm。d)进 行模 拟渗 漏环 境试 验时,应在 试验 开始 前及 结束时 分别 进行 测读。6.3.6 测试结 果的 处理 应符 合下 列要求:a)根 据检 测环 境实 际情 况,剔 除非 渗漏 原因 产生 的异常 数据;b)将 所测 得数 据绘 制成 相对湿 度分 布图,根 据相 对湿度 分布 状况,判 定疑 似渗漏 位置。c)由 相对 湿度 判定 的疑 似渗漏 位置,应 采用 目视 观察法 或其 他手 段细 致检 查,若 发现 渗漏 现 象,则判定 为渗 漏区 域。6.3.7 微波测 湿法 现场 记录 可参 照附 录 F 执行。7 检测
40、报 告 7.0.1 检测 报告 应包 括下 列内容:a)工 程概 况、委托 单位、检测 单位 及人 员等 信息。b)检 测的 目的、内 容、范围及 依据。c)所 用仪 器设 备的 型号、编号、检 定日 期等。d)检 测日 期、时间 及温 度、湿 度等 环境 参数。e)调 查、检测、分 析结 果。f)结 论与 建议。7.0.2 检 测结 论宜 包含 渗 漏位置、渗 漏影 响区 域、渗漏水 来源 及渗 漏原 因分 析等内 容。7.0.3 渗 漏原 因分 析应 结 合调查、检 测结 果做 出,受客观 条件 限制,对 渗漏 原因难 以作 出判 断的,应在报告 中说 明。DB32/T 4283 2022
41、 10 附录A(资料 性)蓄水试 验记 录 A.1 蓄水试 验记 录可 参照 表 A.1 执行。表A.1 蓄 水试 验记 录表 试验对 象名 称 试验位 置 蓄水开 始时 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初始蓄 水高 度 mm 气温 水温 蓄水结 束时 间 年 月 日 时 分 结束蓄 水高 度 mm 气温 水温 渗漏检 出方 法 目视 观察 法 红外 热成像 法 微波 测湿 法 附图 试验 结果 试验 结论 试验人:记录人:审核人:DB32/T 4283 2022 11 附录B(资料 性)淋水试 验记 录 B.1 淋水试 验记 录可 参照 表 B.1 执 行。表 B.1 淋水 试 验 记录 表 试验对
42、 象名 称 试验位 置 淋水方 式 排管 喷 管 淋水开 始时 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淋水结 束时 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气温 水温 渗漏检 出方 法 目视 观察 法 红外 热成像 法 微波 测湿 法 附图 试验 结果 试验 结论 试验人:记录人:审核人:DB32/T 4283 2022 12 附录C(资料 性)给水管 道水 压试 验记 录 C.1 水压试 验记 录可 参照 表 C.1 执 行。表C.1 给 水管 道水 压试 验记录 表 试验对 象名 称 试验位 置 试验压 力 MPa 工作压 力 MPa 气温 水温 试验压 力 稳压开 始时 间 年 月 日 时 分 试验压 力下 压力降
43、MPa 工作压 力 稳压开 始时 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工作压 力下 压力降 MPa 渗漏检 出方 法 目视 观察 法 红外 热成像 法 微波 测湿 法 附图 试验 结果 试验 结论 试验人:记录人:审核人:DB32/T 4283 2022 13 附录D(资料 性)排水管 道灌 水试 验记 录 D.1 灌水试 验记 录可 参照 表 D.1 执行。表D.1 排 水管 道灌 水试 验记录 表 试验对 象名 称 试验位 置 灌水高 度 m 气温 水温 第一次 灌水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液面下 降高 度 mm 第二次 灌水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液面是 否下 降 是 否 渗漏检 出方 法
44、目视 观察 法 红外 热成像 法 微波 测湿 法 附图 试验 结果 试验 结论 试验人:记录人:审核人:DB32/T 4283 2022 14 附录E(资料 性)红外热 成像 法现 场记 录 E.1 红外热 成像 法现 场记 录可 参照 表 E.1 执行。表E.1 红 外热 成像 法现 场记录 表 工程名 称 检测日 期 检测位 置 仪器型 号/编号 模拟渗 漏环 境 未进 行 满 水试 验 蓄 水试 验 淋水 试验 水 压试 验 灌 水试 验 测区编 号 照片编 号 拍摄时 间 气温()风速(m/s)拍摄角()备注 检测 结果 检测 结论 检测人:记录人:审核人:DB32/T 4283 2022 15 附录F(资料 性)微波测 湿法 现场 记录 F.1 微波测 湿法 现场 记录 可参 照表 F.1 执 行。表F.1 微 波测 湿法 现场 记录表 工程名 称 检测日 期 检测位 置 仪器型 号/编号 检测对 象厚 度 mm 探头测 试深 度 mm 模 拟渗 漏环 境 未进 行 满 水试 验 蓄 水试 验 淋水 试验 水 压试 验 灌 水试 验 测点/测线布置示 意图 备注 检测 结果 检测 结论 检测人:记录人: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