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99 CCS B20 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4262-2022 太湖流域 稻麦轮作 农田化肥 增效及氮 磷 减排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creasing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es of rice-wheat rotation fields in Taihu lake basin 2022-05-26 发布 2022-06-26 实施 江苏省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32/T 4262-20
2、2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基 本要 求.2 5 化 肥增 效.2 6 氮 磷减 排.3 附录A(规 范性)肥料 用量计 算方 法.5 附录B(资料 性)稻田 排水口 的适 宜高 度.6 DB32/T 4262-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 江 苏省 生态 环境 厅 提出 并归 口。本文件 起草
3、 单位:江 苏省 农业科 学院。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薛利 红、侯 朋福、杨 林章、段 婧婧、俞映 倞、杨梖、冯 彦房、何世 颖。DB32/T 4262-2022 1 太 湖流域 稻 麦轮作 农田 化 肥增效及 氮磷减 排 技 术规范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 了 太 湖流 域稻 麦轮作 农田 化肥 增效 及 氮 磷减排 的术 语和 定义、基本 要求、化 肥增 效 与 氮磷减排 的技 术要 求。本 文件 适用 于 太 湖流 域稻 麦轮作 农田 的化 肥 增 效与 面源污 染控 制,其他 区域 稻麦轮 作农 田可 参考。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4、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T 25246 畜 禽粪 便还 田技术 规范 GB 38400 肥料 中有 毒有 害物质 的限 量要 求 NY/T 496 肥料 合理 使用 准则 通则 NY 525 有机 肥料 NY/T 1118 测 土配 方施 肥 技术规 范 NY/T 2065 沼 肥施 用技 术 规范 NY/T 3504 肥 料增 效剂 硝化抑 制剂 及使 用规 程 NY/T 3505 肥 料增 效剂 脲酶抑 制剂
5、 及使 用规 程 DB32/T 2518 农田 径流 氮 磷生态 拦截 沟渠 塘构 建 DB32/T 2950 水稻 节水 灌 溉技术 规范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太湖流 域 Taihu basin 江苏省 内太 湖 湖 体,苏州 市、无 锡市、常州 市和 丹 阳市 的 全部 行政 区域,以 及句容 市、高淳 区、溧水区行 政区 域内 对太 湖水 质有影 响的 河流、湖 泊、水库、渠道 等水 体所 在区 域。(引 自 江 苏省 太 湖 水污染防 治条 例(2018)3.2 稻麦轮 作 rice-wheat rotation 同一田 块上 有顺 序地 轮
6、换 种植水 稻和 小麦。3.3 化肥增 效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increasing DB32/T 4262-2022 2 基于目 标产 量和 肥料 效应 函数,通过 水肥 运筹 优化、缓控释 肥或 有机 肥替 代等 措施来 保证 作物 产 量并提高 肥料 利用 率。4 基本要求 4.1 应 以提 高肥 料利 用率 为核 心,提高 稻 麦产 量的 同时 减少化 肥投 入及 农田 氮磷 排放。4.2 因地制 宜选 择适 宜的 化肥 增效及 氮磷 减排 技术。4.3 肥料使 用应 符 合NY/T 496 要求,肥料 用量 应根 据作 物养分 需求 及土 壤供 肥特
7、征进行 确定。4.4 水分管 理 应以 节水 减排为 核心,在保障 作物 正常水 分需求 的基础 上节 约灌水 量,减 少农田 排 水 及其带来 的氮 磷流 失。5 化肥增 效 5.1 稻田 5.1.1 施肥量 5.1.1.1 施肥量 根 据NY/T 1118 进 行确定,常 规粳 稻的 纯氮 用量 以16 kg/亩18 kg/亩为宜,籼 稻 的纯氮用 量 以12 kg/亩14 kg/亩 为宜,P2O5 不超 过纯 氮用量 的 40%,K2O 用量 以纯氮 用 量的 80%为宜。5.1.1.2 肥料用 量计 算 按 附录 A 确 定。5.1.2 化肥运筹 优化 5.1.2.1 适用于 采用 普
8、通 化肥 的稻 田。5.1.2.2 化肥应 分次 施用。氮 肥宜 分三次 施用,基 肥、分蘖 肥和穗 肥 以 3:3:4 为宜。钾肥 宜分 两 次施用,分别 作基 肥和 穗肥 施用。磷肥 应全 部作 为基 肥一次 施用。5.1.2.3 基肥宜 使用 氮磷 钾三 元复 合肥,并应 结合 整地 深施 混 入土壤。对 土壤 速效 磷含 量 大于 20 mg/kg 的田块,可 不施 磷肥,采 用氮钾 二元 复合 肥。5.1.2.4 水稻移 栽后 7 d 10 d 追施分 蘖肥,分蘖 肥 宜使 用尿素,也可 采用 复合肥 加尿素。水 稻 倒3.5 叶 期追 施穗 肥,氮肥 宜 使用 尿素,钾 肥 宜 使
9、用 氯化钾,也 可使 用氮钾 复 合肥。5.1.2.5 宜在化 肥施 用的 同时 配施 硝化抑 制剂 或脲 酶抑 制剂,使用 应 分别 符合NY/T 3504 和 NY/T 3505的要求。5.1.2.6 避免雨 前施 肥。5.1.3 有机肥 料替 代 5.1.3.1 化肥用 量高 且 土 壤有 机质 含量较 低的 田块,应 施用 有 机肥料,培肥 地 力并 提高 养 分利用 效 率。5.1.3.2 商品有 机肥 应符合 GB 38400 和NY 525 的要 求。有机 肥 料 替代 氮的 比例 宜为 氮 总 用量 的10%20%,结合 整地 全部 基施混入土 壤。氮肥 运筹 比例 及施肥 方
10、法 同 5.1.2.2,基肥氮 不足 的用 氮磷 钾 三 元复合肥 补足。追 肥要求见5.1.2.4。5.1.3.3 沼液或 沼渣 的使 用应 符 合NY/T 2065 的要 求。5.1.3.4 腐熟畜 禽粪 便 的 使用 应符 合 GB/T 25246 的要 求。5.1.4 新型缓 控释 肥替 代 5.1.4.1 采用新 型缓 控释 肥替 代传 统化肥,提 高肥 料利 用率 并减少 追肥 次数。5.1.4.2 宜选择 水稻 专用 氮磷 钾三 元素配 比缓 控释 肥料。施 氮量 比 推荐 施氮 量减少 10%15%。DB32/T 4262-2022 3 5.1.4.3 宜采用 一次性 施肥 方
11、式,利用插 秧施肥 一体 化机械 将肥料 全部深施,并 在倒 三叶期 进行 田 间诊断,如 顶4 叶 叶色 浅于 顶 3 叶,则 适量 追施 氮肥,籼稻 每亩 不超 过3 kg,粳稻 每 亩不 超 过 5 kg;如叶色正 常则无 需施 穗肥。也可 采 用一基 一追 方式,缓控释 肥替代 比例 为施氮 量的 70%80%,全 部 作为基肥 深施,拔 节孕 穗期 进行 1 次追 肥,采用 尿素 或氮钾 复合 肥,占总 施氮 量的 20%30%。5.2 麦田 5.2.1 施肥量 5.2.1.1 根据 NY/T 1118 进 行确定,纯 氮推荐用量 以 14 kg/亩16 kg/亩为宜,P2O5 用量
12、 不 宜 超过 5 kg/亩,K2O 用量 推荐 6 kg/亩 8 kg/亩。5.2.1.2 肥料用 量 计 算按 附录 A 确 定。5.2.2 化肥运筹 优化 5.2.2.1 适用于 采用 普通 化肥 的麦 田。5.2.2.2 化肥应 分次 施用。氮肥 宜 分 三次施 用,基肥、壮蘖 肥和 拔节孕 穗肥 的分 配比 例 以6:1:3 或5:1:4为宜。磷肥 应全 部做 基肥 一次施 入,钾肥 宜分 基肥 和拔节 孕穗 肥两 次施 用。5.2.2.3 基肥宜 使用 氮磷 钾三 元复 合肥,结合 整地 深施 混入 土壤。5.2.2.4 氮肥追 肥宜 采用 尿素,分 别在小 麦四 叶期 追施 壮蘖
13、 肥、倒 2.5 叶 期追 施拔 节 孕穗肥。钾肥 追肥使用 氯化 钾,在倒2.5 叶期追 施。5.2.2.5 在化肥 施用 的同 时 宜 配施 硝化抑 制剂 或脲 酶抑 制剂,使用 应 分别 符合NY/T 3504 和 NY/T 3505的要求。5.2.2.6 避免大 雨前 施肥。5.2.3 有机肥 料替 代 5.2.3.1 化肥用 量高 且 土 壤有 机质 含量较 低的 田块,应 施用 有 机肥料,培肥 地 力并 提高 养 分利用 效 率。5.2.3.2 氮肥运 筹及 施肥 方法 按 5.2.2.2 执行,追 肥 按5.2.2.4 执行。其它 按5.1.3 要 求执行。5.2.4 新型缓
14、控释 肥替 代 5.2.4.1 采用新 型 缓 控释 肥替 代传 统化肥,提 高肥 料利 用率 并减少 追肥 次数。5.2.4.2 缓控释 肥 的 替代 比例 以 推 荐氮用量的 60%70%为宜,应 结合 整地 或者 利用 种肥同 播机械 进行基肥 深施,其 余30%40%的氮 采 用尿 素在 拔节 孕穗期追 施。5.2.4.3 宜选择 小麦 专用 氮磷 钾三 元素配 比 缓 控释 肥料。施 氮量 比 推荐 氮用 量减少 10%15%。6 氮磷减 排 6.1 水分管理 6.1.1 适当增加 稻田 田 埂高 度,减少径 流排 水的 发生,田 埂高度 以 20 cm 25 cm 为 宜。6.1.
15、2 水稻插 秧前 泡田 灌溉 水深 以3 cm 5 cm 为宜,做 到 插秧前 不排 水。不应 多 灌 后再排。6.1.3 水稻插 秧后 或分 蘖期 后 实 行浅水 勤灌 和浅 湿灌 溉 技 术,按照 DB32/T 2950 执行,降低 田面 水层,减少降 雨时 径流 发生 机会。6.1.4 应结合 天气预 报,及时调 整 稻田 灌排方 案。如近期 预报有 降雨时,可 推迟灌 水,或 根据雨 量 预报,适 量减 少灌 水 量。6.1.5 根据水稻 不同 时 期的 耐淹 水深适时 调 整排 水口 高度,稻田 排水 口的 适宜 高度 参见附 录B。DB32/T 4262-2022 4 6.1.6
16、麦田应 开好 丰产 沟,做到 雨停田 干,田间 雨后 无积 水。6.2 排水拦 截净 化 6.2.1 利用农 田周边 的低 洼地,种植 有 经济价 值的 水生蔬 菜 如藕、茭白、茨 菇 等或 水生花 卉等,农田排水先 排至 水生 植物 田,其中 的 氮磷 经植 物吸 收拦 截后再 排入 河道。6.2.2 农田周 边 有 可利 用的塘/浜,宜 优 先利 用塘 浜构 建汇 水调蓄 系统,对 农田 施肥 后一周 内的 排水 进行蓄集 后循 环灌 溉,实现 排水中 氮磷 养分 的 再 利用,减少 氮磷 向水 体的 排放。6.2.3 因地制宜 建设 生态 拦截沟 渠,对 排水中 的氮 磷进行 拦截净 化
17、 后再 排放,生态 拦截沟 渠的建设 按DB32/T 2518 执行。也可 在 水泥排 水沟 渠内 间隔 种植 氮磷高 效吸 收的 水生 植物,稻季 可种 植水 稻、空 心菜、水 葫芦、狐尾 藻等,冬季可 种植 黑麦 草;或者 间隔配 置拦 截植 物箱,箱 体宽度 窄于 沟渠 宽度,内 填装氮磷 高效 吸附 基质 并种 植多年 生氮 磷高 效吸 附植 物,如 菖蒲、蓑 衣草 等。6.2.4 宜在农 田排水 口处 或者排 水沟渠 进入河 道之 前建设 促 沉净 化池,对排 水中的 氮磷进 行净化 后 再排放。DB32/T 4262-2022 5 A A 附录A(规范 性)肥料用 量计 算方 法
18、肥料用 量计 算 见 公式(A.1):F=N R n(A.1)式中:F,肥 料用 量,kg/亩;N,纯养分 总 用量,kg/亩;R,该次 施肥 占总 用 量比例,%;Fn,肥料中纯 养 分含 量,%。示例:氮用量为 15 kg/亩,基肥、分 蘖肥、穗肥 的比例分别为 40%、20%、40%。假设基肥选用 氮含量 15%的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则复合肥用量为 15(kg/亩)40%15%=40 kg/亩;假设分蘖肥选 用氮含量 46%的尿素,则分蘖肥尿素用量为15(kg/亩)20%46%=6.52(kg/亩);穗肥及磷钾肥用量计算以此类推。表A.1 给出 了常 规粳 稻不 同 技术 应 用场 景下
19、 的肥料 用量 示例。总氮 用量 以16 kg/亩来计算;化 肥运 筹优化技 术采用普通的 三元复合肥、尿素和氯化 钾;商品有 机肥中氮含量 以2%为标准 来 计算,替代 化肥比例20%;新 型 缓 控 释 肥 替 代 技 术 采 用 一 基 一 追 施 肥 方 式,基肥 使 用 氮 磷 钾 三 元 掺 混 控 释 肥(N-P-K=27-10-12),施用 比例70%,拔节 孕穗 肥采 用尿素 和氯 化钾。表A.1 常规 粳稻 不同 化肥 增效 技 术应 用场 景下 的肥 料用量 示例 采用的化肥增效技术 基肥 分蘖肥 拔节孕穗肥 化肥运筹优化 技术 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32
20、kg/亩 尿素10.43 kg/亩 尿素 13.91 kg/亩,氯 化 钾13.3 kg/亩 有机肥料替代 技术 商品有机肥160 kg/亩,氮 磷 钾三 元 复 合 肥(15-15-15)10.67 kg/亩 尿素10.43 kg/亩 尿素 13.91 kg/亩,氯 化 钾13.3 kg/亩 新型缓控释肥替代 技术 氮 磷 钾 三 元 掺 混 控 释 肥(27-10-12)37.33 kg/亩 不施 尿素 9.39 kg/亩,氯化钾9.6 kg/亩 DB32/T 4262-2022 6 B B 附录B(资料 性)稻田排 水口 的适 宜高 度 表B.1 给出 了水 稻 耐 淹水 深、耐淹 历时、蓄 雨上 限 和 推荐排 水口 高度 的指 标。表B.1 水稻 的 耐淹 水深、耐淹 历 时和推 荐排 水口 高度 生育时期 耐淹水深(cm)耐淹历时(d)蓄雨上限(cm)适宜排水口高度(cm)返青期 3-5 1-2 8 5 分蘖期 6-10 2-3 8-12 10 拔节孕穗期 15-25 4-6 15-20 20 抽穗开花期 30-35 4-6 15-20 10 乳熟期 30-35 4-6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