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2 T 4214-2022 宜兴红茶生产及质量分级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34190       资源大小:1.17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2 T 4214-2022 宜兴红茶生产及质量分级技术规范.pdf

    1、 ICS 67.140.10 CCS DB32 X55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4214 2022 宜兴红茶 生产及质 量分级技 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grading of Yixing black tea 2022-01-28 发布 2022-02-28 实施 江苏省 市场 监督 管 理 局 发 布 DB32/T 42142022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 则 第1部 分:标 准化 文件 的结 构和 起 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本文件 由江 苏省 园艺 标准 化

    2、技术 委员 会提 出并 归口。本 文件 起草 单位:宜兴 市 茶叶协 会、宜 兴市 茶果 指 导站、江 苏省 农业 技术 推 广总站、宜兴市茶 文化 促进 会、宜兴 市产品 质量 和食 品安 全检 验检测 中心。本 文件 主要 起草 人:徐建 陶、张 坚强、许梦 华、唐 锁海、杨亚 君、马 建中、王敖盘、许晴暖、邢瑶、丁 宁。DB32/T 42142022 宜 兴红茶 生产及质 量分级 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 了宜 兴红 茶的 茶树种 植、鲜叶 采摘 及分 级、加 工以 及质 量要 求等。本 文件 适用 于宜 兴地 区生 产的工夫 红 茶。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 中

    3、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 该日期 对应 的版 本适 用于 本文 件;不注日 期的 应用 文件,其 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T 191 包 装储 运图 示 标志 GB 2762 食品 安全 国家标 准 食 品中 污染 物限 量 GB 2763 食品 安全 国家标 准 食 品中 农药 最大 残留 限量 GB 7718 食品 安全 国家标 准 预 包装 食品 标签 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4 茶 水 分测 定 GB/T 8305 茶 水 浸出 物 测定 GB

    4、/T 8306 茶 总 灰分 测 定 GB/T 8310 茶 粗 纤维 测 定 GB/T 8311 茶 粉末 和碎 茶含量 测定 GB 11767 茶 树种苗 GB 14881 食品 生产 通用 卫生规 范 GB/T 14487 茶叶 感官 审 评术语 GB/T 18797 茶叶 感官 审 评室基 本条 件 GB/T 23776 茶叶 感官 审 评方法 GB/T 30375 茶叶 贮存 JJF 1070 定 量包 装商 品净 含量计 量检 验规 则 GH/T 1070 茶叶 包装通 则 GH/T 1071 茶叶 贮存通 则 DB32/T 635 阳羡 雪芽 茶 生产技 术规 程 国家质 量监

    5、督检 验检 疫总 局令2005 年 第 75 号 定量包 装商 品计 量监 督管 理办法 国家质 量监 督检 验检 疫总 局令 2009 年 第 123 号 国家质 量监 督检 验检 疫总 局关 于 修 改食 品标 识管 理规 定 的决定 DB32/T 42142022 3 术 语和 定义 本文件 没有 需要 规定 的术 语和定 义。4 茶 树种 植 4.1 基地 选择 与规 划 应符合 DB32/T 635 的要 求。4.2 品种 选择 4.2.1 选择 适应 宜兴 气候 和土壤 并适 制宜 兴红 茶的 茶树品 种,如兴 种、鸠坑 种、祁 门 种 等。4.2.2 种苗 质量 应符 合 GB

    6、11767 中、级标 准要 求。4.3 茶园 开垦、土 壤管 理 和施肥 应符 合 DB32/T 635 的要 求。4.4 病、虫、草害 防治 应符 合 DB32/T 635 的要 求,参照 附录 A 执行。4.5 茶树 修剪 4.5.1 幼 龄茶 树修剪 茶苗移 植后 进行 定型 修剪,一 般进 行 3 次定型 修剪,于 每年 2 月 底至 3 月初 进行。第一次定型 修剪 的高 度为 离 地 15 cm 20 cm。第二 次定 型修剪 的高 度为 离 地 30 cm 40 cm。第三次定 型修 剪的 高度 为离 地 45 cm 50 cm。4.5.2 成 龄茶 树修 剪 成龄茶 树修 建方

    7、 式如 下:a)轻 修剪 每 年进 行 1 次2 次,第一 次于 春茶结 束 后(5 月 上中 旬)进行,第 二次于7 月中 下旬 进行,修 剪深 度 3 cm 5 cm,剪 去树 冠 突出枝、不 成熟 枝,以平 整蓬面。b)深 修剪 剪 除树 冠表 面 10 cm 15 cm 的鸡爪 枝,于春 茶结 束后(5 月初 至 6 月初)进行。c)重修剪 适用 于树势衰 老低产,茶树 下部骨干 枝 尚可的茶园改 造。时间 以 春茶结束后(5 月上 旬)为宜。重 修剪时 刀口 要求 平整,高 度以离 地 30 cm 40 cm 为 宜。d)台刈 适 用于 树势 衰败、产 量很 低的 茶园 改造。宜在春

    8、 茶结 束 后(5 月 上 旬)进行。在根颈 处或 离 地 10 cm 20 cm 处剪去 全部 枝条。e)修边 覆 盖度 较大 的茶 园,每 年进 行茶 行边 缘修 剪,保 持茶 行间 20 cm 左右的间 隙。5 鲜 叶采 摘 及 分级 5.1 基本 要求 DB32/T 42142022 以 宜兴 行政 区域 内 适 制红 茶茶树 的单 芽、一芽 一、二、三叶 鲜叶 为原 料,要 求色 泽新鲜、芽叶完 整,无劣 变或 异味,无病虫 害芽 叶、空心 芽,不 带鱼叶、单 张、老片 和非 茶 类夹杂 物。采用提 采,不得 掐采 和撸 采。5.2 鲜叶 储运 5.2.1 用清 洁卫 生、透气 性能

    9、良 好的 茶篮 或篓 筐盛 装鲜叶,装 叶量 不超 过 150 kg/m3。不得使用布 袋、塑料 袋等 软包 装。5.2.2 采下 的芽 叶宜 在 4 h 内运 抵茶 厂,在 运输 过 程中,轻 放、轻 压,减 少 机械损 伤。切 忌紧压、日晒、雨 淋,防止 鲜叶质 变和 混入 有毒 有害 物质。5.2.3 鲜叶 分 品 种和 等级、分别 摊放,雨 水叶 和非 雨水叶 分别 摊放。5.3 鲜叶 分级 根据茶 树生 长特 性、加工 和 产品 质量 等级 要求 进行 鲜叶分 级,具体 要求 见表1。表1 宜兴 红茶 各等 级 对 应的 鲜 叶要 求 产品等级 鲜叶要求 特级 单芽至一芽一叶半展 一

    10、级 一芽二叶 初展及以上嫩度比例不低于 90%二级 一芽 三叶初展及以上嫩度比例不低于 85%6 加工 6.1 卫生 要求 应符 合 GB 14881 的 规定。加工场 所不 应使 用灭 蚊药、灭鼠 药、驱虫 剂、消毒 剂等易 污染茶叶 的物 品。6.2 工艺 流程 6.2.1 萎凋 6.2.1.1 萎 凋方 式有 以下 两种:a)自然萎凋:将鲜叶均匀 摊放于萎凋架 蔑盘上,嫩 叶、雨水叶和 露水叶宜 薄 摊,老叶厚摊,摊放 厚度 一 般 2 cm 5 cm,每 隔 2 h 3 h 翻 抖一次,手 势要 轻,避免 损伤芽 叶,萎凋时间 宜控 制 在 8 h 12 h。b)萎 凋槽 萎凋:将 鲜

    11、叶 均 匀摊放 在萎 凋槽 内,厚 度 10 cm 15 cm,鼓风 机风 量大小 根据 叶 层 厚 薄 和 叶 质 柔 软 程 度 适 当 调 节,以 不 吹 散 叶 层 或 出 现“空洞”为 宜,鼓 风 机 温 度25 30,每 隔 2 h 3 h 翻动 一次,萎凋 时间 宜 控制 在 6 h 10 h。温度 先 高后低,下叶前 10 min 15 min 停止 加 温、只 鼓冷 风。雨水 叶先 用冷风 吹干 表面 水,再进 行加温 萎凋。6.2.1.2 萎 凋程 度:萎 凋叶 含水量 以叶 面失 去光 泽,叶色转 为暗 绿,青 草气 减 退、清香 透出;叶质柔 软、折梗 不断,紧 握成团

    12、、松 手可 缓慢 散开 为宜,鲜叶 含水 量 为 58%62%。6.2.2 揉捻 DB32/T 42142022 6.2.2.1 揉 捻方 法:根据 萎 凋叶量 选用 合适 型号 的揉 捻机,装叶 量以 自然 装满 揉桶为 宜,揉捻加压 掌握 轻、重、轻的 原则交 替进 行,重 复 1 次2 次,揉 捻时 间 60 min 90 min 为宜,解块后 筛面 茶条 索不 够紧 结的可 进行 复揉,复 揉装 叶量以 装至 揉桶 的 2/3 为 宜。揉 捻后 采用解块机 解块。6.2.2.2 揉 捻程 度:揉 捻 叶条索 紧卷,茶汁 充分 揉 出而不 流失,叶子 局部 泛 红,并发 出较 浓烈的果

    13、香味,茶 叶细 胞破 碎率 达 80%以上。6.2.3 发酵 6.2.3.1 发酵 方法:可 采用 发酵室 发酵 或发 酵机 发酵,摊 叶厚 度 10 cm 15 cm,温 度控 制在25 35,相对湿度 控制 在 90%以上,并进行翻拌、保持空气流通,避免阳光直射,发酵时间 控制 在 3 h 5 h,视叶质 老嫩、揉 捻程 度、发酵条 件而 定。6.2.3.2 发 酵程 度:以 青 草气消 失,并 发出 浓郁 的 花果香 味、叶 色呈 黄红 色 为宜,程 度掌 握“宜轻 不宜 重”原则。发 酵叶 象以 四级 为适 度,具 体发酵 叶象 详见 表 2。表2 红 茶发 酵叶 象 项目 要求 一级

    14、叶象 青色,浓烈青草气 二级叶象 青黄色,有青草气 三级叶象 黄色,微清香 四级叶象 黄红色,花果香、果香明显 五级叶象 红色,熟香 六级叶象 暗红色,低香,发酵过度 6.2.4 干燥 6.2.4.1 干 燥方 法:采 用烘 干机进 行干 燥,分毛 火、足 火两次。毛 火温 度控 制在 120 130,摊叶厚 度 1 cm 2 cm,时间 4 min 5 min;下机及 时摊凉 约 1 h 后 足火 干燥,温度 控制 在100 左右,厚 度约 1 cm 2 cm,时 间 20 min 30 min,下机及时 摊凉 在干 净 的盛茶 用具 中,厚度 5 cm 10 cm。6.2.4.2 干 燥程

    15、 度:烘 毛火,用 手捏 稍有 刺手 感,叶 回软有 弹性,折梗 不断,含水 量 20%30%下 机。烘足 火,条索 紧结,手捻 成末,香 气浓 郁,含 水量 约 为 6%。6.2.5 整 形归 档 将烘足 火后 完全 冷却 的毛 茶通过 色选 机、风选 机等 去除筋 梗、黄片、碎 末后,按照不 同规格进 行分 级归 档。7 质 量要 求 7.1 基本 要求 成品茶 品质 正常,无 劣 变、无异味、无 霉变,不 含非 茶 类物质,不 添加 色素、香 味 物质。DB32/T 42142022 7.2 感官 指标 宜兴红 茶各 等级 感官 指标 应符合 表 3 的规 定。表3 宜兴 红茶 各等 级

    16、感 官指标 等级 外形 内质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级 细紧锋妙、乌润(显毫)、匀整 甜香持久 橙红、明亮 鲜醇、甘甜 嫩匀、红亮、多芽 一级 细紧、乌润、匀整 甜香 橙红、明亮 甜醇 红匀、明亮 二级 紧实、乌尚润、尚匀整 甜香 橙红、尚亮 醇尚甜 尚红匀 7.3 理化 指标 理化指 标应 符合 表 4 的规 定。表 4 理化 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质量分数)/%7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36 水溶性灰分(质量分数)/%60 粗纤维(质量分数)/%12 茶多酚(质量分数)/%7 总灰分(质量分数)/%6.5 7.4 卫生 指标 7.4.1 污染 物限 量应 符 合 GB 2762 的

    17、 规定。7.4.2 农药 残留 限量 应符 合 GB 2763 的规 定。7.5 净含 量 定量包 装规 格由 生产 单位 自定,净 含量 负偏 差应 符合 定 量包 装商 品计 量监 督管 理办法 的规定。8 试 验方 法 8.1 感官 指标 对照分 级品 质指标,在符合 GB/T 18797 规定 的茶 叶审 评室内 按 GB/T 23776、GB/T 14487规定执 行。8.2 理化 指标 DB32/T 42142022 a)水 分按 GB/T 8304 的 规 定执行。b)水 浸出 物按 GB/T 8305 的规定 执行。c)总 灰分 按 GB/T 8306 的 规定执 行。d)粗

    18、纤维 按 GB/T 8310 的 规定执 行。e)粉末 按 GB/T 8311 的 规 定执行。8.3 卫生 指标 8.3.1 污染 物限 量检 验 按 GB 2762 的 规定 执行。8.3.2 农药 残留 限量 检验 按 GB 2763 的规 定执 行。8.4 净含 量 按 JJF 1070 的规 定执 行。9 检 验规 则 9.1 取样 按 GB/T 8302 的规 定执 行。9.2 组批 产品检 验以“批”为 单位,以同 期加 工、同一 级别、同一规 格的 产品 为一 批,同批产 品的品质 规格 和包 装应 一致。9.3 出厂 检验 每批产 品均 应做 出厂 检验,检验 项 目 为感

    19、官指 标、水 分和净 含量。检 验 合 格,附 合格证,方可出 厂。9.4 型式 检验 9.4.1 型式 检验 为全 项目 检验,从出 厂检 验合 格的 产品中 随机 抽样,检 验周 期 为每年一次。9.4.2 有下 列情 况之 一时,应进 行型 式检 验。a)正 常生 产后,如 原料、工艺、机具 有较 大变 化,可能影 响产 品质 量时。b)产 品长 期停 产(半年 以 上)后 恢复 生产 时。c)出 厂检 验结 果与 上次 型 式检验 有较 大出 入时。d)国 家法 定质 量监 督机 构 提出型 式检 验要 求时。e)新 产品 投产 时。9.5 判定 规则 9.5.1 凡劣 质、有污 染、

    20、有异味 或卫 生指 标不 合格 的产品 均判 为不 合格 产品。9.5.2 出厂 检验 和型 式检 验时,有一 项指 标不 符合 规定即 判为 不合 格。DB32/T 42142022 9.6 复检 对检验 结果 有争 议时,应 对 留存样 或在 同批 产品 中重 新按 GB/T 8302 规 定加 倍 取样进 行不合格 项目 复检,以 复检 结果为 准。10 标 志标 签、包装、运 输、贮存 和 保质 期 10.1 标志 标签 产品标 签应 符合 GB 7718 和国 家质 量监 督检 验检 疫总局 关于 修改 食 品标 识管理 规定的 决定 的 规定,包 装储运 图示 标志 应符 合 GB

    21、/T 191 的 规定。10.2 包装 应符 合 GH/T 1070 的规 定。10.3 运输 运输工 具清 洁、干燥、无 异味、无污 染。运 输时 有 防雨、防潮、防晒 等措 施。不得 与有毒、有 害、有异 味、易污 染的物 品混 装、混运。10.4 贮存 库房、管理 和温 湿度 应按 照 GB/T 30375、GH/T 1071 的 规定 执行。贮 存仓 库 应专用,不得使 用化 学合 成的 杀虫 剂、灭 鼠剂 及防 毒剂 等物 品。10.5 保质 期 在本文件 规 定的 贮存、运 输条件 下,产品 自生 产之 日起,保质 期不 超 过 18 个 月。11 记录 建立农药、肥 料等投 入品

    22、 采购、出 入库 和使用 记录,包括投 入品 成分、来源、使用 方法、使 用量、使 用日 期、使用人 等信 息。建立农 事操 作管 理记 录,包括肥 水管 理、植保 措施、修剪、采 摘等 信息。建立鲜 叶验 收、加工、入 库的完 整档 案记 录(见附 录 B),做 好标 识,防止 混 淆。档案应 至少 保留 两年,内 容真实、准 确、完整、清 晰,以 实现 可追 溯。DB32/T 42142022 附 录 A(资料 性)宜兴地 区茶 树常 见病 虫草 害的防 治指 标、防治 适期 及推荐 使用 药剂 A.1 宜 兴地 区茶 树常 见病 虫草害 的防 治指 标、防治 适期及 推荐 使用 药剂 见

    23、 表 A.1。表A.1 宜 兴地 区茶 树常 见病虫 草害 的防 治指 标、防治适 期及 推荐 使用 药剂 病虫草 害名称 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 推荐使用药剂 茶尺蠖 每平方米幼虫量 7 头以上 喷施病毒制剂掌握在 1 龄2 龄幼虫期,喷施化学农药或植物源农药掌握在 3 龄前幼虫期 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苦皮藤素、蛇床子素、苦参碱、联苯菊酯、高效 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除虫脲、敌百虫、氯菊酯、辛硫磷 茶毛虫 百丛卵块 5 个以上 3 龄前幼虫期 苏云金杆菌、印楝素、苦参碱、联苯菊酯、氯菊酯、辛硫磷、溴氰菊酯、氯氰菊酯 茶小卷叶蛾 采摘前,每平方米茶丛 1、2 代幼虫 量

    24、 8 头以上,3、4代幼虫量 15 头以上 1、2 龄幼虫期 溴氰菊酯 茶细 蛾 百芽梢有虫 7 头以上 潜叶、卷边期(1 龄3 龄幼虫期)溴氰菊酯 茶刺 蛾 每平方米幼虫 量幼龄茶园10 头、成龄茶园 15 头 2、3 龄幼虫期 敌百虫 小绿叶蝉 第一峰每 百叶虫量 6 头以上或每平方米虫量 15 头以上;第二峰 每百叶虫量 12头以上或每 平方米虫量 27头以上 施药适期掌握在入峰后(高峰前),且若虫占总量的80%以上 藜芦碱、印楝素、苦参碱、球孢白僵菌、茶皂素、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茚虫威、虫螨腈、啶虫脒、呋虫胺、噻嗪酮、丁醚脲、烯啶虫胺、噻虫嗪、氯噻啉、吡虫啉、吡蚜酮 黑刺粉虱 2

    25、头/叶3 头/叶 卵孵化盛末期 联苯菊酯 茶蚜 有蚜芽梢率 4%5%,芽下二叶有蚜叶上平均虫口20 头 发生高峰期,一般为 5 月上中旬和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 溴氰菊酯、氯菊酯 长白蚧 有虫枝率 10%15%卵孵化末期至 1、2 龄若虫期 马拉硫磷 茶丽纹象甲 每平方米虫量 15 头以上 成虫出土盛末期 联苯菊酯、马拉硫磷 茶橙瘿螨 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有虫 量3 头4 头 发生高峰期以前,一般为 5月中旬至 6 月上旬和 8 月下旬至 9 月上 旬 矿物油、石硫合剂 茶黄螨 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有虫 量3 头4 头 发生初期 藜芦碱、印 楝素 茶炭疽病 病叶率为 5%10%发病初期 氢氧化铜

    26、、吡唑醚菌酯、苯醚甲 环唑、代森锌、啶氧菌酯 杂草 杂草占茶园面积 20%25%芽期或出齐处于旺盛生长期到开花期 灭草松、扑草净、莠去津、草铵膦、西玛津、草甘膦异丙胺盐 注:推荐使用药剂应为在茶树上登记的低毒药剂。DB32/T 42142022 A.2 茶 园推 荐使 用农 药品 种及安 全使 用标 准见 表 A.2。表A.2 茶 园推 荐使 用农 药品种 及安 全使 用标 准 农药品种 每亩使用剂量/(g 或 mL)或稀释倍数 安全间隔期(d)施药方法/每季最多使用次数 绿色食品可用农药划 有机食品可用农药划 0.3%苦参碱水剂 75125 3 喷雾/2 次 100 亿孢子/毫升短稳杆菌悬浮

    27、剂 500700 倍液/喷雾 20 亿 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5060/喷雾 1%苦皮藤素水乳剂 3040 10 喷雾/2 次 0.4%蛇床子素乳油 100 120/喷雾 8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 400800 倍液/喷雾 400 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 27.5 30/喷雾 1%印楝素微乳剂 2745 5 喷雾/3 次 95%矿物油乳油 300 450/喷雾 45%石 硫合剂结晶 150 倍液/喷雾 0.5%藜芦碱可溶液剂 1000 1500 倍液 10 喷雾/1 次 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 1500 2000 倍液 5 喷雾/2 次 240 克/升虫

    28、螨腈悬浮剂 2125 7 喷雾/1 次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000 1500 倍液 14 喷雾/3 次 10%高效 氯氰菊酯乳油 7 10 10 喷雾/1 次 25 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020 5 喷雾/1 次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2500 5000 倍液 7 喷雾/1 次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2 4 7 喷雾/1 次 20%除虫脲悬浮剂 1500 2000 倍液 5 喷雾/1 次 40%辛硫磷乳油 1000 2000 倍液 7 喷雾/3 次 150 克/升茚虫威乳油 1722 10 喷雾/1 次 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 2 3 14 喷雾/1 次 25%噻嗪酮可湿性

    29、粉剂 1000 1500 倍液 10 喷雾/1 次 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2 5 喷雾/1 次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液 30 喷雾/1 次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1000 2000 倍液 7 喷雾/2 次 22.5%啶氧菌酯悬浮剂 1000 2000 倍液 10 喷雾/2 次 2.5%联苯菊酯水乳剂 3040 7 喷雾/1 次 50%丁醚脲悬浮剂 7080 10 喷雾/1 次 DB32/T 42142022 90%敌百虫原药 1000 2000 倍液 20 喷雾/1 次 25 克/升溴氰菊酯乳油 1020 5 喷雾/1 次 40%呋虫胺可溶粉剂 1015 7 喷雾/1

    30、次 30%茶皂素水剂 75125/喷雾/1 次 10%氯菊酯乳油 2000 5000 倍液 3 喷雾/2 次 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 16667 25000 倍液 3 喷雾/1 次 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 2030 5 喷雾/2 次 45%马拉硫磷乳油 450720 倍液 10 喷雾/1 次 10%氯氰菊酯乳油 3040 7 喷雾/1 次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 25 喷雾/3 次 30%草甘膦水剂 250 500/喷雾/1 次 50%西玛津可湿性粉剂 150 250/喷雾/1 次 18%草铵膦可溶液剂 200 300/喷雾/3 次 25%灭草松水剂 200 400/喷雾/

    31、1 次 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 250 400/喷雾/1 次 48%莠去津可湿性粉剂 208312.5/喷雾/1 次 注:使用剂量、安全间隔期等根据该药剂的使用说明书摘录。DB32/T 4214 2022 附 录 B(资料 性)生产记 录表 B.1 鲜叶 进厂 验收 记录 表 见表 B.1。表B.1 鲜 叶进 厂验 收记 录表 日期 来源(地点)品种 数量(kg)等级 验收人 备注 B.2 茶叶 加工、入 库记 录 见表 B.2。表B.2 茶 叶加 工、入库 记录表 日期 品种 鲜叶批次号 鲜叶等级 鲜叶重量(kg)加工批次 加工(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记录 成品茶等级 成品茶数量(kg)加工人员 包装形式 保管员 备注


    注意事项

    本文(DB32 T 4214-2022 宜兴红茶生产及质量分级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