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1.100.30 CCS P30/39 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4184 2021 清水混凝 土应用技 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fair-faced concrete 2021-12-31 发布 2022-06-01 实施 江苏省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江苏省 住房和 城乡建设 厅 发 布 DB32/T 4184 2021 I 目 次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1 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3 术 语和 定义.2 4 基 本规 定.3 5 设计.3 5.1 建筑
2、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5.2 结构 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6 模 板工 程.4 6.1 模板 选择.4 6.2 模板 设计.5 6.3 模板 制作.6 6.4 脱模 剂.6 6.5 模板 安装.6 6.6 模板 拆除 与维 护.7 7 钢 筋工 程.7 8 混 凝土 工程.8 8.1 混凝 土原 材料.8 8.2 配合 比和 性能 指标.9 8.3 生产 和运 输.9 8.4 泵送、浇 筑和 运输.10 8.5 养护.11 9 成 品保 护.12 9.1 模板 成品 保护.12 9.2 钢筋 成品 保护.12 9.3 混凝 土成 品保 护.12 10 质 量验 收.12 10.1 混凝 土
3、原 材料.12 10.2 模板.13 10.3 钢筋.15 10.4 清水 混凝 土实 体.16 附录A(规 范性)粉 体 原材料 外观 图像 采集 和分 析方法.18 附录B(规 范性)清 水 混凝土 外观 质量 图像 采集 和评价 方法.19 附录C(规 范性)微 生 物抗泛 碱剂.22 DB32/T 4184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本文件 由 江 苏省 住房 和城 乡建设 厅 提 出。本文件 由 江 苏省 住房 和城 乡建设 厅 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东 南大
4、 学、江 苏新 筑同 创土 木工 程有限 公司、江 苏建 宇建 设集团 有限 公司、中 电建铁路 建设 投资 集团 有限 公司、江苏 奥莱 特新 材料 股份有 限公 司。本文件 主要起 草人:钱春 香、郑 春扬、蒋亚 清、芮 雅峰、张永胜、郭 景强、李伟、王成、管民 良、龚斌文、李 进、麻秀 星、韩向朝、潘 毅。DB32/T 4184 2021 1 清 水混凝 土应用技 术规程 1 范围 为规范 清水 混凝 土应 用,保证工 程质 量,特制 定本 规程。本规程 适用 于新 建和 改扩 建房屋 建筑、市 政和 轨道 交通等 工程。清水混 凝土 的设 计、制备、施工 与质 量验 收,除应 执行本
5、规程 的规 定外,尚 应符合 国家 和行 业 现 行有关标 准的 规定。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50204 混凝 土结 构工 程 施工质 量验 收规 范 GB 50666 混凝 土结 构工 程 施工规 范 GB/T 50214 组 合钢 模板 技 术规范 GB/T 17656 混 凝土 模板 用 胶合板 GB/T 1596 用于 水 泥 和
6、混 凝土中 的粉 煤灰 GB/T 18046 用 于水 泥、砂 浆和混 凝土 中的 粒化 高炉 矿渣粉 GB 8076 混 凝土 外加 剂 GB 50119 混凝 土外 加剂 应 用技术 规范 GB/T 23439 混 凝土 膨胀 剂 GB 15193.3 食 品安 全国 家 标准 急性 经口 毒性 试验 GB/T 21603 化 学品 急性 经口毒 性试 验方 法 GB/T 1863 氧化 铁颜 料 GB/T 20785 氧 化铬 绿颜 料 GB/T 14902 预 拌混 凝土 GB/T 5950 建筑 材料 与非 金属矿 产品 白度 测量 方法 GB/T 5451 农药 可湿 性粉 剂润湿
7、 性测 定方 法 GB/T 8077 混凝 土外 加剂 匀质性 试验 方法 GB/T 17671 水 泥胶 砂强 度 检验方 法(ISO 法)GB/T 9142 混凝 土搅 拌机 GB/T 17626 电 磁兼 容 试 验和测 量技 术 JGJ/T 74 建筑 工程 大模 板 技术标 准 JGJ 96 钢 框胶 合板 模板 技 术规程 JGJ 169 清 水混 凝土 应用 技术规 程 JGJ 52 普 通混 凝土 用砂、石质量 及检 验方 法标 准 JC/T 539 混凝 土和 砂浆 用 颜料及 其试 验方 法 JGJ 63 混 凝土 用水 标准 JGJ/T 10 混凝 土泵 送施 工 技术规
8、 范 JGJ 1 装配 式混 凝土 结构 技 术规 程 DB32/T 4184 2021 2 JG/T 335 混凝 土结 构防 护 用成膜 型涂 料 JG/T 337 混凝 土结 构防 护 用渗透 型涂 料 JC/T 949 混凝 土制 品用 脱 模剂 JGJ/T 70 建筑 砂浆 基本 性 能试验 方法 标准 JGJ 55 普 通混 凝土 配合 比 设计规 程 JG/T 3033 试验 用砂 浆搅 拌机 CH/Z 3001 无人 机航 摄安 全作业 基本 要求 CH/Z 3005 低空 数字 航空 摄影规 范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清水混 凝土 f
9、air-faced concrete 直接利 用混 凝土 成型 后的 自然质 感作 为饰 面效 果的 混凝土。3.2 普通清 水混 凝土 normal fair-faced concrete 表面无 明显 气孔 和色 差,对饰面 效果 无特 殊要 求的 清水混 凝土。3.3 饰面清 水混 凝土 decorative fair-faced concrete 表面颜 色基 本一 致,无明 显气孔,对 拉螺 栓孔 眼、明缝、蝉缝、假眼 等规 律 排列,以自 然质 感为 饰面效果 的混 凝土。3.4 装饰清 水混 凝土 architectural concrete 表面装 饰图 案或 镶嵌 装饰 片的
10、清 水混 凝土。3.5 彩色清 水混 凝土 colored fair-faced concrete 具有特 定外 观颜 色的 清水 混凝土。3.6 抗泛碱 剂 anti-efflorescence agent 用于抑 制混 凝土 泛碱 的外 加剂。3.7 清水混 凝土 设计 颜色 designed color of fair-faced concrete 清水混 凝土 的预 期外 观颜 色。3.8 外观颜 色偏 离度 deviation degree of appearance color 清水混 凝土 外观 图像 各像 素点灰 度值 与设 计颜 色的 色卡图 像灰 度值 的偏 离程 度。3.
11、9 自比色 差标 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of self-comparison chromatic aberration 外观图 像全 部像 素点 灰度 值的标 准差。3.10 粉体原 材料 色差 chromatic aberration of powdered materials 粉体原 材料 的自 比色 差标 准差。DB32/T 4184 2021 3 4 基本规 定 4.1.1 清水混 凝土 分为 普通 清水 混凝土、饰 面清 水混 凝土、装饰 清水 混凝 土和 彩色 清水混 凝土。4.1.2 清水混 凝土工 程应 进行全 过程质 量控制。同 一工程、饰面 效果要 求
12、相 同的清 水混凝 土,原 材 料和施工 工艺 应保 持一 致。4.1.3 防裂、防渗、防 污染 等措 施不应 影响 混凝 土饰 面效 果。4.1.4 处于潮 湿环 境或 干湿 交替 环境的 混凝 土,应选 用非 碱活性 骨料,掺 加抗 泛碱 剂。4.1.5 清水混 凝土工 程应 在上一 道施工 工序质 量验 收合格 后再进 行下一 道施 工工序。应建 立各施 工 工序自检 和交 接管 理制 度,对施工 操作 和管 理人 员逐 级进行 详细 施工 技术 交底。4.1.6 清水混 凝土 关键 工序 应编 制施工 指南,并 在实 施过 程中进 一步 优化。4.1.7 清水混 凝土 施工 前应 做样
13、 板。5 设计 5.1 建筑设 计 5.1.1 清水混 凝土建 筑设 计应确 定清水 混凝土 类型 及应用 范围。清水混 凝土 构件尺 寸宜标 准化和 模 数化。5.1.2 对于饰 面清水 混凝 土和装 饰清水 混凝土,应 绘制详 图,确 定明缝、蝉 缝、对 拉螺栓 孔眼、装 饰图案和 装饰 片等 的形 状、位置和 尺寸。5.1.3 清水混 凝土 施工 缝宜 与明 缝位置 一致。5.1.4 对影响 清水 混凝 土饰 面效 果的预 留预 埋部 位,应出 具设计 文件。5.2 结构设计 5.2.1 清水混 凝土 结构 的环 境分 类按 表 5.2.1 的 规定 执行。表5.2.1 清水 混凝 土结
14、 构的环 境分类 环 境类别 条 件 一 室内干燥环境 二 a 室内潮湿环境;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非寒冷地区与非侵蚀性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环境 b 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5.2.2 清水混 凝土 强度 等级 应符 合下列 规定:a)清水混 凝土 强度 等级 不宜 低于 C30;b)相邻结 构的 清水 混凝 土强 度等级 应一 致。5.2.3 对 于 不 同 服 役 环 境 的 清 水 混 凝 土 结 构,其 纵 向 受 力 钢 筋 的 混 凝 土 保 护 层 最 小 厚 度 应 符 合 表5.2.3 的规 定,允许 偏差 应符合 现行 国家 标准 混 凝土结 构工
15、程施 工质 量验 收规范 GB 50204 的规定,且不应 出现 负值。表5.2.3 纵向 受力 钢筋 的混凝 土保 护层 最小 厚度 设 计使用年 限 100年 50 年 强 度等级 保 护层最小 厚度(mm)偏差 强 度等级 保 护层最小 厚度(mm)偏差 DB32/T 4184 2021 4 环 境作用等 级 板、墙等面形构件 一 C30 25+10,0 C30 25+10,0 二 a C35 C40 35 30+10,0 C30 30+10,0 b C45 C50 40 35+10,0 C45 C50 35 30+10,0 梁、柱等条形构件 一 C30 C35 35 30+8,0 C3
16、0 25+8,0 二 a C35 C40 40 35+8,0 C30 C35 35 30+8,0 b C45 C50 45 40+8,0 C45 C50 40 35+8,0 5.2.4 预应力 清水 混凝 土的 钢筋 保护层 厚度 宜在 表 4.2.3 的规定 值基 础上 增 加 5mm。5.2.5 当采用 后浇带 分段 浇筑混 凝土时,后浇 带施 工缝宜 设在明 缝处,且后 浇带宽 度宜为 相邻两 条 明缝的间 距。6 模板工 程 6.1 模板选 择 6.1.1 模板体 系应根 据设 计文件、施工 技术方 案和 施工工 艺等要 求进行 专项 设计。模板可 采用钢 模、木模等,模 板面 板可
17、采用 不锈钢 板、带装 饰纹 理木 板等,强度、刚 度和 周转 应满足 施工 要求,且 加 工 性能好。6.1.2 模板选 型可 参考 表 6.1.2 的规定。表6.1.2 清水 混凝 土模 板选型 表 序号 模 板类型 清 水混凝土 分类 普 通清水混 凝上 饰面/彩色清 水混凝土 装 饰清水混 凝土 1 木梁胶合板模板 2 铝梁胶合板模板 3 木框胶台板模板 4 钢框胶合板模板(包边)5 钢框胶合板模板(不包边)6 全钢大模板 7 全钢不锈钢贴面模板 8 全钢不锈钢装饰模板 9 50mm 厚木板模板 10 铸铝装饰内衬模板 11 胶合板装饰模板 12 玻璃钢模板 13 塑料模板 6.1.3
18、 模板面 板选 材需 兼顾 面板 材料的 吸水 性、清水 混凝 土 饰面效 果影 响程 度等 因素,可参考 表 6.1.3。表6.1.3 清水 混凝 土模 板面板 选材 表 面 板材料 吸 水性能 混 凝土饰面 效果 注 意事项 DB32/T 4184 2021 5 原木板材,表面不封漆 吸水性 面板 粗糙模板纹理 色差大,有斑纹 锯木板材,表面不封漆 粗糙模板纹理,暗色调 多次使用后,纹理和吸水性会减退 表面刨平的木板材 平滑模板纹理,暗色调 多次使用后,纹理和吸水性会减退 普通胶合板或松木板 弱吸水性面板 粗糙木板纹理,暗色调 多次使用后,纹理和吸水性会减退 表面封漆的平木板 平滑木板纹理
19、,深色调 多次使用后,纹理和吸水性会减退 木制光面、多层板、三合板 平滑木板纹理 多次使用后,纹理和吸水性会减退 压实处理的三合板 覆膜多层板 平滑表面,没有纹理 面层不均匀性和覆膜色调差异 平面塑料板材 非吸水性面板 平滑发亮的混凝土表面/塑料、塑胶、聚氨酯内衬膜 根据设计选择制作/玻璃钢 平滑表面 混凝土表面易形成气孔和石状 纹理 金属模板 混凝土表面易形成气孔和石状纹理甚至锈痕 6.1.4 模板骨 架材料 可采 用标准 型材、木梁、钢木 组合梁、铝梁 等材料,应 顺直、规格一 致,应 有 足够的强 度、刚度,满 足受 力要求。6.1.5 模板之 间的 连接 可采 用模 板夹具、螺 栓等
20、连接 件。6.1.6 对拉螺 栓的规 格、品种应 根据混 凝土侧 压力、墙体 防水、人防要 求和 模板面 板等情 况选用,且应有足 够强 度。无特 殊要 求的墙 体宜 选用 通丝 型对 拉螺栓 与相 匹配 的套 管及 套管堵 头,有防 水 和 人 防 等要求的 墙体 宜选 用三 节式 对拉螺 栓,三节 式螺 栓的 锥接头 与模 板面 板接 触端 宜采用 塑料 套保 护,保 证 混凝土表 面效 果。6.1.7 对拉螺 栓套管 及堵 头应根 据对拉 螺栓的 直径 确定,可选用 塑料、橡胶、尼龙 等材料。套管 应 满足强度 要求,堵 头不 变形,易于 拆卸,不 应损 坏清 水混凝 土表 面。6.1.
21、8 明缝条 可选 用硬 木、铝合 金、塑 料等 材料,截 面宜 为梯形。6.1.9 清水混 凝土模 板除 应符合 本规程 规定外,尚 应符合 现行国 家标准 混 凝土结 构工程 施工规 范 GB 50666、组合 钢模板 技术规 范GB/T 50214、混凝 土模板 用胶合 板GB/T 17656 和现行 行业 标准建 筑工 程大 模板 技术 标准JGJ/T 74、钢框 胶合板 模板 技术 规程 JGJ 96 的 规定。6.2 模板设 计 6.2.1 板分块 设计 应满 足饰 面设 计要求。当 饰面 无具 体要 求时,模板 分块 应符 合下 列规定:a)外墙模 板分 块宜 以轴 线或 门窗口
22、中线 为对 称中 心线,内 墙模 板分 块宜 以墙 中 线为对 称中 心 线;b)外墙模 板上 下接 缝位 置宜 设于明 缝处,明 缝宜 设置 在楼层 标髙、窗 台标 高、窗 过梁梁 底标 高、框架梁 梁底 标高、窗 间墙 边线或 其他 分格 线位 置处;c)阴角模 与大 模板 之间 不宜 留调节 余量;当 确需 留置 时,宜 采用 明缝 方式 处理;d)梁、板构 件 底、侧 模板 分块 宜 以构 件 中线 为 对称 中心 线,对 称、均 匀 布置;侧 模 板水 平 接缝位置应 在同 一标 高,竖向 接缝应 与梁 底分 缝贯 通布 置。6.2.2 单块模 板的面 板分 割设计 应与蝉 缝、明
23、缝等 清水混 凝土饰 面效果 一致。当设 计无具 体要求 时,应符合 下列 规定:a)墙 模 板的 分 割应 依 据墙 面的 长 度、高 度、门 窗洞 口的 尺 寸、梁 的位 置 和模 板的 配 置高 度、位置等确 定,所形 成的 蝉缝、明缝 水平 方向 应交 圈,竖向应 顺直 有规 律;b)当模板 接高 时,拼缝 不宜 错缝 排 列,横缝 应在 同一 标高位 置;c)群 柱 竖缝 方 向宜 一 致。当矩 形 柱较 大 时,其 竖缝 宜设 置 在柱 中 心。柱 模板 横缝 宜 从楼 面 标高开始向 上均 匀布 置,余数 宜放在 柱顶;d)水平模 板排 列设 计应 均匀 对称、横平 竖直;对 于
24、弧 形平面 宜沿 径向 辐射 布置;DB32/T 4184 2021 6 e)装饰清 水混 凝土 内衬 模板 面板分 割应 保证 装饰 图案 的连续 性及 施工 的易 操作 性;f)应 根 据市 场 现有 模 板尺 寸情 况 选取 分 割尺 寸,钢 模板 面 板分 割 缝一 般 竖向 布置,同一 块 模板上的面 板分 割缝 一般 对称 均匀布 置。6.2.3 模板设 计除 应符 合本 规程 规定,尚应 符合 现行 行业 标准 建筑 工程 大模 板技 术标准 JGJ/T 74、钢框 胶合 板模 板技 术规 程JGJ 96 和 清 水混 凝 土应用 技术 规程 JGJ 169 的规 定。6.3 模
25、板制 作 6.3.1 模板应 按照加 工设 计图和 工艺文 件进行 制作,控制 加工精 度,模 板表 面应平 整、方 正,拼 缝 严密。6.3.2 模板龙 骨不 宜有 接头,确 需接头 时主 龙骨 数量 不应 超过主 龙骨 总数 的 50%。6.3.3 木模板 材料 应干 燥,切口 宜刨光。6.3.4 金属模 板制 作应 符合 下列 规定:a)金属模 板周 边加 工应 采用 铣边工 艺,确保 模板 面板 拼接和 连接 严密;b)面板宜 经抛 光处 理,对已 抛光的 钢模 板表 面,应及 时涂刷 脱模 剂进 行保 护;c)模板组 拼、焊接 后的 变形 应进行 校正。6.3.5 模板加 工后宜 预
26、拼,对模 板平整 度、外 形尺 寸、相 邻板面 高低差 以及 对拉螺 栓组合 情况等 进 行校核,校核 后应 对模 板进 行编号。6.3.6 模板应 置于 平整 场地 堆放,避免 变形 和污 染,若发 生变形 破损 应及 时更 换。6.4 脱模剂 6.4.1 脱模剂 应符 合下 列要 求:a)同一工 程使 用的 脱模 剂应 为同一 厂家、同 一品 种;b)脱模剂 不应 引起 混凝 土表 面起粉 和产 生气 泡,不 改 变混凝 土表 面颜 色,且 不 污染或 锈蚀 模板;c)脱模剂 应具 有改 善混 凝土 表面质 量的 功能,且 容易 脱模、涂 刷方便、保护 模 板光洁、易干燥、抗雨淋 和便 于
27、用 后清 理;d)脱模剂 的选 用应 考虑 模板 的种类、混 凝土 表面 效果 设计要 求和 现场 施工 条件;e)脱模剂 在 模 板表 面的 接触 角宜不 低 于 75。6.4.2 脱模剂 的施 工应 符合 下列 要求:a)施 工 前应 对 模板 表 面质 量进 行 检查,确认 表 面质 量符 合 要求 后 方可 施 工,与混 凝 土接 触 的模板内表 面不 应有 任何 污损;b)脱模剂 的施 工可 采用 喷涂 或刷涂,涂 层应 薄而 均匀,无漏 涂、无挂 流;c)涂完脱 模剂 的模 板宜 采取 覆盖措 施防 止板 面污 染;d)涂过脱 模剂 的模 板遇 雨淋 或其他 因素 失效 后必 须补
28、 涂;e)脱模剂 施工 时必 须避 免涂 在钢筋 或预 埋件 上。6.5 模板安 装 6.5.1 模板安 装前,应 进行 下列 工作:a)检查面 板清 洁度;b)清点模 板和 配件 的型 号、数量;c)核对明 缝、蝉缝、装 饰图 案的位 置;d)检查模 板内 侧附 件连 接情 况,附 件连 接应 牢固;e)复核基 层上 内外 模板 控制 线和标 高。6.5.2 模板安 装应 符合 设计 要求,位置 准确、稳 定牢 固,接缝严 密,不应 存在 漏浆 缝隙。DB32/T 4184 2021 7 6.5.3 模板安 装时,配板 应确保 清水混 凝土表 面蝉 缝呈规 律性排 列,模 板应 遵循先 下后
29、上 的原则,按顺序逐 一安 装。6.5.4 对拉螺 栓安 装应 位置 准确,紧固 对拉 螺栓 时应 使模 板受力 均匀,不 得使 模板 产生局 部变 形。6.5.5 模板安 装就 位后,应 对接 缝缝隙 及连 接部 位采 取密 封措施。6.5.6 合模前 应清 理干 净模 板内 部杂物。6.5.7 模板安 装后,应 对模 板面 板和边 角采 取保 护措 施。6.6 模板拆 除与 维护 6.6.1 模板拆 除应 符合 下列 规定:a)应适当 延长 带模 养护 时间,确保 混凝 土有 足够 强度,拆模 过程 不损 伤混 凝土 表面及 棱角;b)拆 模 时混 凝 土温 度 不宜 过高,应避 免 混凝
30、 土 表面 接触 空 气时 降 温过 快 产生 开裂。大风 或 温度急剧变 化天 气不 宜拆 模,炎热或 干燥 季节,拆 模同 时应及 时覆 膜养 护;c)拆除顺 序应 按模 板设 计要 求进行。6.6.2 模板维 护应 符合 下列 要求:a)拆除或 转运 时,应慢 起轻 放,尽 量减 少面 板与 其他 材料的 摩擦、碰 撞;b)拆除后,应 及时 清理 面板 上残渣 和污 物,涂刷 脱模 剂,变 形面 板应 及时 修复 或更换;c)模板堆 放时,应 注意 保护 面板,严禁 面板 接触 地面;d)模板存 放时,应 采取 必要 的防潮、防 晒措 施,防止 模板变 形、锈蚀 或其 他损 伤。6.6.
31、3 模板拆 除与维 护除 应符合 本规程 规定外,尚 应符合 现行国 家标准 混 凝土结 构工程 施工规 范 GB 50666 和现 行行 业标 准 建筑 工程 大模 板技 术规 程JGJ 74、清水 混凝 土应用 技术 规程 JGJ 169的规定。7 钢筋工 程 7.1.1 钢筋品 种、规格、型 号、连接方 式应 符合 设计 要求,连接 方式 不应 影响 保护 层厚度。7.1.2 钢筋原 材料及 半成 品、成 品均应 表面清 洁、无浮锈,存放 应上盖 下垫,避免 造成钢 筋锈蚀 或 污染。7.1.3 钢筋设 计时,应 根据 清水 混凝土 饰面 效果 对螺 栓孔 位的要 求确 定。7.1.4
32、钢筋加 工时,应注 意叠放 位置和 穿插顺 序;应注意 钢筋接 头形式、接 头位置、搭接 长度、锚 固长度对 钢筋 绑扎 的影 响;通长钢 筋应 注意 端头 弯钩 方向,保 证钢 筋总 长度、钢 筋位置 和保 护层 厚度 符合设计规 定。7.1.5 钢筋安 装时,应 兼顾 预应 力筋位 置与 钢筋 保护 层厚 度。7.1.6 钢筋绑 扎材 料宜 选 用 20#22#无锈 绑扎 钢丝;每 个 钢筋交 叉点 均应 绑扎,绑 扎钢丝 不得 少于 两圈,扎 扣和 扎丝 尾端 应朝 向构件 截面 内侧。7.1.7 不宜在 已搭设 的模 板上进 行焊接 施工,必须 现场焊 接时,应对模 板做 好保护 措施
33、,以免损 伤、污染模 板。7.1.8 定位钢 筋的 端头 应涂 刷防 锈漆,并应 套上 与混 凝土 颜色接 近的 护套。7.1.9 钢筋安 装后,应校 正钢筋 尺寸,避免触 碰模 板和对 拉螺栓,做好 防雨 雪冲淋、防污 染、防 变 形等措施。7.1.10 钢筋垫 块应 有足 够的 强度、刚度,颜 色应 与清 水混 凝土外 观颜 色接 近,宜呈 梅花形 布置,减 小与模板 的接 触面 积,同一 部位垫 块形 状、尺寸 应保 持一致,布 置均 匀、间距 一致。7.1.11 当纵向 受力 钢筋 保护 层厚 度大 于 50mm 时,宜 采取 有 效的防 裂构 造措 施,当层 内配置 防裂、防剥落的
34、钢筋 网片 时,网片 钢筋保 护层 厚度 不应 小 于25mm。DB32/T 4184 2021 8 8 混凝土 工程 8.1 混凝土 原材 料 8.1.1 应选用 强度 等级 不低 于 42.5 级 的硅 酸盐 水泥、普 通 硅酸盐 水泥、白 色硅 酸盐 水泥或 彩色 硅酸 盐水泥。8.1.2 同一清 水混 凝土 工程 的水 泥宜为 同一 厂家、同 一品 种、同 一强 度等 级。8.1.3 宜选用 低碱 且试 配混 凝土 初始含 气量 不大 于 3%的 水 泥。8.1.4 同批次 水泥自 比色 差标准 差宜小 于 6,同一 视域清 水混凝 土用不 同批 次水泥 自比色 差标准 差 偏差宜小
35、于0.5。8.1.5 水泥标 准稠 度用 水量 不宜 大于 28%,比表 面积 宜控 制在 300m2/kg 350m2/kg,烧失 量不 宜大 于3.0%。8.1.6 矿物掺 合料宜 选用 粉煤灰、粒化 高炉矿 渣粉,同一 工程用 同一类 矿物 掺合料 宜为同 一厂家、同一品种、同 一等 级。8.1.7 同批次 粉煤灰 或粒 化 高炉 矿渣粉 自比色 差标 准差宜 小于 6,同一 视域 清水混 凝土用 不同批 次 矿物掺合 料自 比色 差标 准差 偏差宜 小 于0.5。8.1.8 宜采 用I 级 或 级粉 煤灰,并符 合下 列规 定:a)选用 级粉 煤灰 时,烧失 量不宜 大 于 5.0%;
36、b)掺用粉 煤灰 的试 配混 凝土 初始含 气量 不宜 大 于 3.0%;c)其他性 能指 标应 符合 现行 国家标 准 用于 水泥 和混 凝土中 的粉 煤灰 GB/T 1596 的 规定。8.1.9 粒化高 炉矿 渣粉 宜采 用 S95 级,并符 合下 列规 定:a)比表面 积宜 为400m2/kg 500m2/kg;b)掺用粒 化高 炉矿 渣粉 的试 配混凝 土初 始含 气量 不宜 大于 3.0%;c)其他性 能指 标应 符合 现行 国家标 准 用于 水泥、砂浆 和混凝 土中 的粒 化高 炉矿 渣粉 GB/T 18046的规定。8.1.10 当同时 掺加 符 合 7.1.8 和7.1.9
37、规定 的粉 煤灰 和粒 化高炉 矿渣 粉时,复 合矿 物 掺合料 的自 比色差标准 差宜 小 于6,同一 视域清 水混 凝土 用不 同批 次矿物 掺合 料自 比色 差标 准差偏 差宜 小 于 0.5。8.1.11 当掺用 其他 矿物 掺合 料时,应 符合 现行 相关 标准 规 定,并经 过充 分试 验验 证,确定满 足清 水混凝土要 求后 使用。8.1.12 同一工 程宜 选用 同一 料源 和岩石 种类 的粗 骨料,性 能指标 应符 合现 行行 业标 准 普 通混 凝 土 用砂、石 质量 及检 验方 法标 准JGJ 52 的 规定。8.1.13 粗骨料 颜色 应基 本一 致,表面应 洁净。8.
38、1.14 表观密 度宜 为2600kg/m32800kg/m3。8.1.15 粗骨料 宜 为5mm 25mm 连 续级配。8.1.16 同一工 程宜 选用 同一 料源 的河砂,性能 指标 应符 合 现行国 家标 准 普 通混 凝 土用砂、石质 量及检验方 法标准 JGJ 52 的 规定。当使用 人工 砂时,应充分 进行试 验验 证,确 定满足 清水混 凝土 要求 后使用。8.1.17 宜选级 配 区的 中砂,细 度模数 宜 为 2.4 2.8。8.1.18 同一工 程应 选用 同一 厂家、同一 品种 的外 加剂,性 能应符 合现 行国 家标 准 混凝土 外加 剂 GB 8076 的规 定,膨胀
39、 剂应 符 合现行 国家 标准 混 凝土 膨胀剂 GB/T 23439 的 规 定。8.1.19 严禁使 用含 有氯 盐、硫酸 盐的早 强剂。8.1.20 宜采用 聚羧 酸系 高性 能减 水剂,减水 率应 大 于 25%。8.1.21 处于二-b 类环 境的 清水 混 凝土,宜掺 加三 萜皂 甙类 引气剂,以 提高 混凝 土抗 冻性能。8.1.22 同批次 膨胀 剂自 比色 差标 准差宜 小 于 6,同一 视域 清 水混凝 土用 不同 批次 膨胀 剂自比 色差 标 准DB32/T 4184 2021 9 差偏差 宜小 于0.5。8.1.23 外加剂 不应 影响 混凝 土颜 色,不 应促 进泛
40、碱现 象的 产生。8.1.24 掺用外 加剂的 试配 清水混 凝土初 始含气 量不 宜大 于 3.0%;清水混 凝土 需控制 含气量 时,宜 选用聚醚 类消 泡剂。8.1.25 抗泛碱 剂分 为基 于微 生物 矿化的 微生 物抗 泛碱 剂和 其他抑 制泛 碱作 用的 抗泛 碱剂。同一 工 程 使用的抗 泛碱 剂应 为同 一类 型、同 一厂 家。8.1.26 微生物 抗泛 碱剂 不应 影响 混凝土 颜色,同批 次抗泛 碱剂自 比色 差标 准差 宜小 于 6,同一 视 域 清水混凝 土用 不同 批次 抗泛 碱剂自 比色 差标 准差 偏差 宜小 于 0.5。8.1.27 微生物 抗泛 碱剂 其他 指
41、标 应符合 附 录 C 的 规定。8.1.28 其他类 型抗 泛碱 剂的 使用 应充分 进行 试验 验证,在 确定满 足清 水混 凝土 要求 后使用。8.1.29 同一工 程使 用的 颜料 应为 同一品 种、同一 厂家、同 一规格。8.1.30 颜料应 符合 现行 国家 标准 氧化 铁颜 料GB/T 1863、氧 化铬 绿颜 料GB/T 20785 和现 行行业标准 混 凝土 和砂 浆用 颜料及 其试 验方 法JC/T 539 的规 定。8.1.31 同批次 颜料 自比 色差 标准 差宜小 于 6,同 一视 域清 水 混凝土 用不 同批 次颜 料自 比色差 标准 差 偏差宜小 于0.5。8.1
42、.32 拌合用 水应 符合 现行 行业 标准 混凝 土用 水标 准JGJ 63 的规 定。8.2 配合比 与性 能指 标 8.2.1 配合比 设计时 应考 虑混凝 土颜色,同一 视域 清水混 凝土颜 色应一 致。同一构 件自比 色差标 准 差宜不大 于2.4,外观 颜色 偏离度 宜不 大 于 6,不同 构件自 比色 差标 准差 偏差 宜不大 于 0.5。8.2.2 混凝土 配合 设计 时应 符合 下列规 定:a)固体原 材料 密度 差宜 不大 于 1000kg/m3,且原 材料 间不应 发生 会产 生气 泡的 化学反 应;b)应根据 工程 服役 环境,对 抗碳化、抗 冻害 进行 验证;8.2.
43、3 处于二-b 类环 境的 清水 混 凝土,宜先 消泡 再引 气,含气量 不宜 大 于 3.0%。8.2.4 按设计 要求 确定 清水 混凝 土外观 颜色 在 RAL 色卡 中 的色号,并 据此 选材、试 配,制 作清 水混 凝土样板,按附 录B 进 行气 孔和色 差评 级。清水 混凝 土与所 选色 卡的 外观 颜色 偏离度 不宜 大 于 6,气 孔 质量宜达 到P-I 级或 P-级,气 孔分 布宜达 到 P-A 级或 P-B 级,色差 的质 量宜 达到 C-I 级或 C-II 级,色差分布 宜达 到C-A 级或 C-B 级。8.2.5 清水混 凝土 拌合 物性 能除 应符合 预 拌混 凝土
44、GB/T 14902 的 规定 外,尚应 符合下 列规 定:a)拌合物 颜色 应均 匀一 致,无可见 色差;b)入模坍 落度 宜 为 160mm 200mm;c)泌水率 宜控 制 在 5.0%10.0%;d)初始含 气量 不宜 大 于 3.0%;e)初凝、终凝 时间 应满 足现 场施工 要求。8.3 生产与 运输 8.3.1 混凝土 原材 料进 场和 贮存 应符合 下列 规定:a)原 材 料进 场 时,供 方应 按规 定 批次 向 需方 提 供质 量证 明 文件,包括 型 式检 验报 告、出 厂 检验报告与 合格 证等;b)水泥、掺合 料等 胶凝 材料 宜采用 独立、专 用的 储备 仓;c)水
45、泥、掺合 料应 按品 种、等级、生产 厂家 等分 别入 库,并 采取 防雨、防 尘等 措施;d)骨料应 按料 源、品种、规 格等分 别堆 存在 可排 水硬 质地面,并 采取 遮雨、防 晒、防 尘等 措 施;e)外加剂、抗泛碱 剂、颜 料 应按品 种、生产 厂家 分别 贮存,贮 存容器 和管 道不 宜采用 铁质 材料,DB32/T 4184 2021 10 并有遮 雨、防尘、防 晒和 防冻等 措施。液 态外 加剂 使用前 应搅 拌均 匀;f)现场原 材料 应有 明确 标识,标 明材 料名 称、品 种、生产厂 家、生 产日 期、进 场时间、有效 期。8.3.2 混凝土 生产时,原 材料计 量应采
46、用检定 合格 的电子 自动计 量设备,严 格按施 工配合 比进行 准 确称量,计量 偏差 应符 合现 行国家 标准 预 拌混 凝土 GB/T 14902 的规 定。8.3.3 清水混 凝土 生产 应符 合下 列规定:a)宜采用 专 用 生产 线,不宜 与其他 品种 混凝 土交 替生 产;b)搅拌时 间宜 延 长 20 30s,确保 拌和 均匀;c)水泥入 机温 度不 宜大 于 55;d)混凝土 出机 口温 度高 于 30 时,宜采 取加 冰降 低拌 合 水温度、风 冷骨 料等 措施 进 行温度 控制;当混凝 土出 机口 温度 低 于 5时,宜 采用 不高 于 60的拌 合水、骨 料预 热等 措
47、施进 行温 度控制;e)抗泛碱 剂与 颜料 应与 水泥 等一同 投入 搅拌 机,并拌 和均匀;f)生产不 同颜 色混 凝土 前,应将搅 拌机 清洗 干净。8.3.4 拌合物 性能 应符 合 7.2.4 的规定。8.3.5 清水混 凝土 拌合 物的 运输 应符合 下列 规定:a)宜采用 专用 搅拌 运输 车,装料前 容器 内应 清洁、无 积水;b)运输车 应采 取防 冻、防晒 等措施;c)运输过 程应 防止 发生 分层、离析 等,严禁 添加 配合 比以外 的水 或外 加剂;d)泵送施 工时,运 输能 力应 保证混 凝土 连续 泵送,运 输时间 不宜 超 过 90min。8.4 泵送、浇筑 和振
48、捣 8.4.1 混凝土 泵送 按现 行行 业标 准混 凝土 泵送 施工 技术 规范JGJ/T 10 执 行。8.4.2 混凝土 浇筑 除应 符合 国家 现行标 准 混凝 土结 构工 程施工 规范 GB 50666 的 规定外,尚 应符 合下列规 定:a)清水混 凝土 浇筑 前应 先清 理接触 混凝 土一 侧的 模板 表面,保持 模板 表面 清洁、无积 水;b)入模时 拌合 物颜 色应 均匀,无明 显色 差;c)预留预 埋件 和钢 筋过 密处,应预 先制 定浇 筑方 案;d)同一区 域混 凝土 的浇 筑宜 先竖向 结构 后水 平结 构,连续进 行,分 层厚 度不 宜 超过 500mm,前后两次浇
49、 筑间 隔时 间严 禁超 过混凝 土初 凝时 间;e)墙、柱 浇筑,在 根部 宜先 铺设厚 度 30mm 50mm 同 配 合比水 泥砂 浆,再浇 筑混 凝土;f)门 窗 洞口 混 凝土 浇 筑,应从 洞 口两 侧 对称 下 料、同时 浇 筑,避 免窗 模 偏位 或压 力 不均 匀 产生变形;g)混凝土 强度 等级 有差 异的 构件交 接部 位,应 在交 界 区域采 取分 隔措 施;分 隔 措施应 牢固 可靠,防止不 同强 度等 级混 凝土 相互流 淌,分隔 位置 应符 合设计 要求;h)后浇带 清水 混凝 土浇 筑前,应先 剔除 施工 缝处 松动 石子或 浮浆 层,并清 理干 净;i)雨季施
50、 工应 制定 相应 防护 及排水 措施,严 禁暴 雨时 浇筑混 凝土。8.4.3 混凝土 振捣 应符 合以 下规 定:a)应采用 机械 振捣;b)采 用 振捣 棒 振捣 时,宜 采用 二 次振 捣 法,振 捣时 做到“快插 慢 拔”,每次 插入 振 捣的 时 间宜为 20s 25s,频 率宜 为 10000 次/min 12000 次/min,幅度 宜为 1.0mm 1.2mm,并以 混凝 土不再显 著下 沉、不出 现气 泡,表 面不 泛出 灰浆 为准;c)混 凝 土振 点 应从 中 间开 始向 边 缘分 布,且 布 棒均 匀,层 层搭 扣,遍 布 浇筑 各部 位,并 应 随浇筑连续 进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