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140.10 CCS X55 5133 四川省(甘孜州)地方标准 DB 5133/T 502021 地理标志产品 炉霍雪域俄色茶生产技术规程 2021-11-22 发布 2021-12-20 实施 甘孜藏族 自治州 市 场监督管 理局 发 布 DB 5133/T 50 2021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保 护地 域范 围.2 5 产 地环 境.2 6 种 植技 术.2 7 生 产要 求.4 8 加 工工 艺.5 9 质 量要 求.7 10 检 验方 法.8 11 检 验规 则.9 12 标 志、标签、包 装
2、、运输和 贮存.9 附录A(规 范性)炉霍 雪域俄 色茶 地理 标志 产品 保护范 围.11 附录B(规 范性)主要 病虫害 防治 方法.12 DB 5133/T 50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炉 霍县 林业 和草 原局提 出。本文件 由甘 孜藏 族自 治州 林业和 草原 局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炉 霍雪 域俄色 有限 责任 公司、炉 霍县林 业和 草原 局
3、、炉霍 县农牧 农村 和科 技局。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雷敏、刘锦 秀、谢雨 蕉、何浩、石美 艳、兰兴 建、高小 林、李 英、次绒 登巴。DB 5133/T 50 2021 1 地 理标志 产品 炉霍 雪域俄 色茶生产 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炉 霍雪 域俄 色茶(变叶 海棠、花叶 海 棠)的 定义、保护 地域 范 围、产 地环 境、种 植技术、生 产要 求、加工 工艺、质量 要求、检 验方 法、检验规 则、标志、标 签、包装、运输、贮 存。本文件 适用 于原 国家 质量 监督检 验检 疫总 局2010年第112 号公 告批 准保 护的 炉 霍雪域 俄色 茶。2 规范性 引用
4、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T 191 包装 储运 图示 标志 GB 2762 食 品安 全国 家标 准 食 品中 污染 物限 量 GB 2763 食 品安 全国 家标 准 食 品中 农药 最大 残留 限 量 GB 5009.3 食品 安全 国家 标准 食品 中水 分的 测定 GB 5009.4 食品 安全 国家 标准 食品 中灰 分的 测定 GB 5749 生
5、 活饮 用水 卫生 标准 GB 7718 食 品安 全国 家标 准 预 包装 食品 标签 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21.8 农 药合 理使 用准则 GB 9683 复 合食 品包 装袋 卫生标 准 GB 14881 食品 安全 国家 标 准 食 品生 产通 用卫 生规 范 GB 23350 限制 商品 过度 包装要求 食品 和化 妆品 GB/T 23776 茶 叶感 官审 评 方法 GB/T 30375 茶 叶贮 存 GH/T 1070 茶叶 包装 通则 GH/T 1091 代用 茶 JJF 1070 定量 包装 商品 净含量 计量 检验 规则 NY/T 2140 绿
6、 色食 品 代 用茶 DB51/T 1610 变叶 海棠 育 苗造林 经营 技术 规程 DB51/T 2482 茶 叶鲜 叶采 摘技术 规程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炉 霍雪 域俄 色茶 Luhuo snow-covered e se tea DB 5133/T 50 2021 2 在 四 川 省 炉 霍 县 行 政 区 域 特 定 的 保 护 区 域 范 围 内,选 用 蔷 薇 科 苹 果 属 植 物 变 叶 海 棠Malus toringoides(Rehd.)Hughes.或 花叶海 棠Malus transitoria(Batal.)Schnei
7、d.的 优质嫩 叶或嫩 芽为原料,经 特定 的生 产工 艺加工 制成 的代 用茶。4 保护地 域范 围 炉霍雪 域俄色 茶的 地理标 志产品 保护范 围 限 于原国 家质量 监督检 验检 疫总局2010 年第112号 公告 批准的范 围,现为 四川 省炉 霍县仁 达乡、虾 拉沱 镇(原斯木 乡、宜木 乡行 政区 域)、泥巴 乡、旦 都 乡、雅德乡、新都 镇等6个 乡镇 行 政区域,详 见附 录A。5 产地环 境 产地地 理位 置和 地形 特征 5.1 炉霍县 位于 甘孜 州中 部,地 处川西 高原 与山 原的 接触 地带,介于 北纬310031 51 和 东经100 10 101 13之 间,
8、地 势西北 高、东 南低,山脉 河流走 向多是 由西 北向东 南,牟 尼芒起 山自 北部 伸延入境,鲜水 河西 北向穿 流全县。处于 鲜水 河断裂 带,县 内平均 海拔3860m。最高点 为旦都 喀雪 山,海拔5484m,终年 白雪 皑皑,高山地 貌特 征极 为明 显;最低点 为仁 达乡 扒里 村,海拔3050m。独 特的 地理 位置和地 形特 征,造就 了炉 霍雪域 俄色 茶独 有的 品质。气候特 点 5.2 炉霍县 总的 气候 类型 属高 原寒温 带大 陆性 季风 气候,气候 特点 是垂 直分 布变 化明显,但 也有 区 域 性差异。全县 地形 相对 高差 大,垂 直变 异显 著;立体 地
9、貌景 观突 出,气候 基带 属山地 寒温 带气 候,并 随 海拔增高 而依次 过渡 为山地 亚寒带 山地 寒带 极高 山冰冻 带等不 同4条 垂直 气 候带谱,2020 年平 均气 温约6.2,年总 降水 量约695.7mm,年 日照 总时 数为 约2256.4h。生态环 境 5.3 炉 霍 县 境内 有 草地 面积1754.71 km,林 地面 积2359.9 km,森林 覆 盖率 为51.5,良 好的 森 林生态环境 造就 了炉 霍雪 域俄 色茶高 品质 的质 量特 征。6 种植技 术 种子采 集 6.1 在10月 下旬 11 月上 旬,选择饱 满、无病 害的 果实 采集。母树选 择 6.
10、2 在 保 护 地域 范 围内 选 择长势 良 好 且无 病 虫害 的 优质天 然 变 叶海 棠 或花 叶 海棠植 株 作 为采 集 果实 的母树。种子采 集方 法及 存储 6.3 DB 5133/T 50 2021 3 将采集 的果 实在 霜冻 后,手工或 机器 搓揉 出种 子,用冷水 漂去 果肉、杂 质、秕粒,选出 饱满、优质种子,晒干(含 水量 在10%以下),装 袋仓 储干 藏。育苗地 选择 6.4 苗圃选 择土层 厚度60cm 以 上,壤 土或砂 壤土,土壤 酸碱度 微酸至 中性(Ph4.5 Ph7.5),排 灌条 件良好,肥力 中等 水平 以上,土壤 结构 良好,地 形平 坦或坡
11、度在10 以内 的均 匀坡地。播种育 苗前 准备 6.5 6.5.1 土壤处 理 圃地土 壤在育 苗前 用药剂 处理进 行土壤 消毒,使用 的浓度 为2%3的 硫酸 亚 铁水溶 液,每 用 溶液9L;雨天 用细 干土 加入2%3 的硫 酸亚 铁制 成药 土,每hm 用量1500kg 2250kg。6.5.2 整地 整地包 括翻 耕、耙地、平 整、压 实。要求 做到 深耕 细整,清除 草根、石 块、地平土 碎;冬季 有 积 雪的地区 翻耕 深度25cm 以上 即可,冬季 无积 雪的 地区 深翻后 随耕 随耙,及 时平 整、镇 压。6.5.3 作床 苗床形 状依 土地 形状 而定。整成 宽1.2m
12、 2.0m,厚0.1m 0.2m 的低 床,苗床 要 求平整。有 条件 的可将苗床 做成 南北 走向。6.5.4 种子催 芽 6.5.4.1 催芽前 种子 消毒 用15 20 温 水或 冷水 加浓度 为0.1%高 锰酸 钾,浸 泡3h4h,种子 捞出 后用 清 水冲洗3 min 5min。6.5.4.2 种子催 芽处 理 播种前 一周,用水 温 为25 35 浸 种,待 种子 膨 胀时把 已膨 胀的 种子 分出,置 于18 25 的室内加以 覆盖,每 天用 温水30 左 右冲 洗1次 2 次,当 裂嘴和 发芽 的种 子总 数达 到20%30%时即 可 播种。播种时 间 6.6 采取春 季播 种
13、,高原 藏区 一般在4月 中旬。气 温回 升 到5 12 之 间也 可播 种。播种量 与方 法 6.7 每hm 播75kg 150kg 净 种为宜。采用人 工均匀撒播,用腐殖土或 沙土覆盖1.5cm,再用塑料 薄膜或者干草 覆盖。苗期管 理 6.8 6.8.1 保湿和 除草 整个育 苗期 间都 应保 持圃 地土壤 湿润,防 止积 水。幼苗出 土后 苗床 除净 杂草。6.8.2 施肥 DB 5133/T 50 2021 4 苗圃施 肥应 坚持“少 量多 次”的 原则。施 肥 宜 以农 家肥、复合 肥和 含磷 高的 肥料为 主。6.8.3 间苗 幼苗高度 在10cm 15cm进行 间苗,以 留均、
14、留 齐、留良、去劣 为原 则。每 留苗40 株50株。苗木出 圃 6.9 苗龄1 年 以上,苗 高70cm 以上,地径0.5cm以上,无病虫 害 的 苗木 可 以 出圃。出圃 时 间 一般3 月 4月上旬。采 用裸 根起 苗,起苗时 不要 硬拔 苗木,尽 量保护 根系。栽前假 植 6.10 大量起 苗后不 能及 时运走 或未栽 植完的 苗,均需要 假植。假植地 要选 排水良 好、背 风向阳 的地 方,播种苗 假植 深度 为30cm 40cm,迎风 面的 沟壁 作成45的斜 壁。长期 假植 时,一定要 做到 深埋、单 排踩实,并 用席、遮 阳网 等遮 阴,降 低温 度。栽植 6.11 栽植地 宜
15、选择 海拔2800m 3500m、坡度 不大 于45、水热条 件较好 的阳 坡或半 阳坡,以土层 深厚、湿润且 通透 性较 好的 中性 沙壤土 为佳。栽 植前 完成 整地并 灌水。藏区春 季栽 植为 宜,时 间 在4月 上旬 至中 旬。采 用人 工植苗 栽培,每穴 单株 人 工栽植 至根 颈3cm处压实,做 到苗 正、根伸。树体管 理 6.12 6.12.1 栽植结 束后,应 对幼 树进 行松土 除草、灌 溉施 肥、病虫害 防治 等相 关抚 育措 施。6.12.2 栽植成 活后,树 体高 度超 过 100cm,每年6 月 对树 体 进行矮 化修 剪 1 次,树体 全部落 叶后 再 对树形修 剪
16、 1 次。12 月前 清 除落叶、修 剪杂 草。6.12.3 翻耕松 土在 土壤 封冻 前进 行,前三 年每 年 1 次2 次,冬 季不 需翻耕。翻耕 松 土应注 意与 树干保持适 当距 离,不应 伤及 树根,深 度 20cm 以上。6.12.4 栽植成 活后 的前 三年 每 年5 月6 月 施复 合肥2 次,每次每 穴 200g,或 前期 合 理施用 氮肥,后期增加 磷、钾肥 的施 用数 量。病虫害 防治 6.13 病虫害 防治 采用 绿色 防控 技术为 主的 综合 防治 技术,出现 爆发 性病 虫害 时,可 使用生 物农 药或 矿 物源农药 防治。使 用农 药应 严格遵 守GB/T 832
17、1.8的 规 定,不 应使 用国 家命 令禁 止的农 药,不应 污染 环境。主要病 虫害 防治 方法 符合DB51/T 1610 的规 定,详见 附录B 的规 定。7 生产要 求 生产场 所 7.1 炉霍雪 域俄 色茶 加工 生产 场地环 境、设施 与卫 生管 理应符 合GB 14881 的 要求。生产用 水 7.2 DB 5133/T 50 2021 5 加工用 水、冲洗 加工 设备 用水应 符合GB 5749 的要 求。原料 7.3 无异味、无 污染、无病 虫 害叶、无机 械损 伤叶、无 夹杂物,单 芽要 求完 整、匀净。用于 同批 次加 工的鲜叶,其 嫩度、匀 度、净度、新鲜 度应 基本
18、 一致。鲜叶 等级 及质 量要 求见 表1。表1 鲜叶 等级 及质 量要 求 鲜叶等级 采摘时间 质量要求 极品嫩芽 4 月底6 月中旬 单芽为主,少量一芽一叶。原料洁净,不含枝梗、花蕾、花朵、其他杂物。特级嫩芽 4 月底 7 月初 一芽一叶初展为主。原料洁净,不含枝梗、花蕾、花朵、其他杂物。一级嫩芽 4 月底7 月中旬 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原料洁净,不含枝梗、花蕾、花朵、其他杂物。特级嫩叶 4 月底7 月中旬 成熟新梢2 3 嫩叶为主,枝梗 量低于5%,不含花蕾、花朵、其他杂物。一级嫩叶 4 月底 7 月底 原料嫩叶为主,枝梗量低于10%,不含花蕾、花朵、其他杂物。碎叶 4 月底8 月初旬 原
19、料嫩碎叶为主,枝梗量低于15%,不含花蕾、花朵、其他杂 物。毛料 4 月底8 月中旬 叶:枝梗比例为75%:25%左右。原料装 运 7.4 原料盛 装、运输 应符 合DB51/T 2482 的 规定。8 加工工 艺 加工流 程 8.1 8.1.1 炉霍雪 域俄 色茶(绿 茶)加工工 艺流 程 8.1.1.1 应选用 原料 极品、特 级、一级嫩 芽或 嫩叶。8.1.1.2 鲜叶采 摘 摊青 杀 青 揉捻 烘干(足 火)筛 选检 验 包装 8.1.2 炉霍雪 域俄 色茶(红 茶)加工工 艺流 程 8.1.2.1 应选用 原料 极品、特 级、一级嫩 芽。8.1.2.2 鲜叶采 摘 萎凋 揉 捻 发酵
20、 干燥 筛 选 检验 包装 8.1.3 炉霍雪 域俄 色茶(颗 粒茶)加工 工艺 流程 8.1.3.1 应选用 原料 特级 或一 级嫩 叶。8.1.3.2 鲜叶采 摘 晒青 晾 青(静置)摇 青 炒青 包 揉与烘 焙 挑拣 检 验 包装 8.1.4 炉霍雪 域俄 色茶(袋 泡茶)加工 工艺 流程 8.1.4.1 应选用 原料 为嫩 叶或 碎嫩 叶。DB 5133/T 50 2021 6 8.1.4.2 原料 杀青 揉 捻 烘干 切碎 装 袋 检验 包 装 8.1.5 紧压茶(康 砖茶)加 工工 艺流程 8.1.5.1 应选用 原料 嫩叶 或碎 嫩叶 或黑毛 料,可拼 配一 定比 例茶叶 调口
21、感。8.1.5.2 原料 杀青 揉 捻 渥堆 干燥 筛 拼(拼配)蒸压成 型 干燥 检 验 包装 加工关 键点 要求 8.2 8.2.1 采摘 原料应 符合表1的规 定。鲜 叶采摘 时在手 中不 可紧捏,放置 茶篮中 不可 紧压,以免芽 叶破碎、叶 温增高、采下 的鲜 叶要 放置 在阴凉 处、运青 的容 器应 干净、透气、无异 味、运 送鲜叶 过程 中,容堆 放 时 不可重压。8.2.2 摊青 8.2.2.1 摊青场 地应 清洁 卫生、空 气流通、无 异味 和无 外来 粉尘。8.2.2.2 将鲜叶 摊放 于摊 青凉 床或 硬化地 面上,厚度 为 2cm 5cm,并通 微风,每30min 翻动
22、一次,翻动时动 作要 轻,避免 鲜叶 损伤。鲜叶 含水 量 65%75%为摊 青适 度。8.2.3 杀青 8.2.3.1 杀匀杀 透,老而 不焦,嫩 而不生。8.2.3.2 老叶轻 杀,嫩叶 老杀。投 叶 量均匀,火 温稳 定,叶色 由 鲜绿转 为暗 绿,无红 梗红 叶,无 焦边,略显清 香,含水 量 为 55%60%为杀 青适 度,杀青 叶 应及时 摊凉 或吹 凉。8.2.4 揉捻 采用揉 捻机 进行,装 叶量 以自然 装满 揉筒 为宜,加 压应掌 握轻、重、轻 的原 则,以 揉捻 叶紧 卷 成 弯曲条。较老 叶纤 维素 含量 高,揉 捻时 不易 成条,易 采用热 揉。嫩芽、嫩叶 揉 捻容易
23、 成条,采 用冷 揉。揉捻叶细 胞破 坏率 一般 为80%85%,茶汁 粘附 于叶 面,手摸有 润滑 粘手 的感 觉。揉捻时 产生 的团 块需 及时解散。8.2.5 烘干(足火)采用烘 干机(烤 箱)进行,以烘 焙含 水量4%6%,手捻成 末为 适度,应 及时 摊凉或 吹凉。8.2.6 萎凋 宜 采 用 加温 萎 凋,散 发 部分 水 分,使 茎、叶萎 蔫,色 泽 暗 绿,青 草 气散 失,含 水 量 降至55%65%左右。8.2.7 发酵 高原地 区宜 采用 发酵 机,温度控 制在3035,相 对湿度 保持 在65%85%,时间6h 9h。8.2.8 晒青 DB 5133/T 50 2021
24、 7 晒青时 间以 午后3时5时 阳光柔 和时 为宜,叶 子宜 薄摊。晒青 时间 宜根 据鲜 叶嫩度 和天 气情 况 掌 握在20min 40min,茶 青呈 现叶面 光泽 消失 转为 暗绿 色,发 出微 青味,叶 面柔 软,顶 叶叶 缘部 分 略 卷,嫩梗折弯 不脆 断,手捏 带有 弹性感,失 重6 9 左 右为适 度即 可。8.2.9 晾青(静置)晒青后,将 青叶 归筛,放 入做青 室静 置,青叶 经过 晒青时,会 蒸发 部分 水分,青叶 成遢 软样。8.2.10 摇青 根 据青 叶的水 分变 化情况 决定摇 青的次 数和 轻重,摇青3次5次,每 次摇青 间隔30min,达到“绿叶红镶 边
25、”便是 做青 适度。8.2.11 炒青 炒青时 按照“适 当高 温,投叶适 量,翻 炒 均匀,闷 炒为主,扬 炒配 合,快速 短时”进行,温 度 宜 在240 280。影响 炒青 质量的 因素 有温 度、投叶 量等。8.2.12 包揉与 烘焙 8.2.12.1 揉捻 初烘 包 揉 复烘 复包 揉(定性)烘干 8.2.12.2 将打包 好的 茶包 放在 揉捻 机中进 行揉 捻做 形。揉捻 应掌握“适 当重 压,快速 短时”原 则。初包揉 3min 4min,解块 后 即行初 焙。焙 至五、六成 干,不 粘手时 下焙,趁热 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缩 等手法,经 三揉三 焙后,再用 5060 的
26、 文火慢 烤,使 成品 香气敛 藏,滋 味醇厚,外 表色 泽油亮。包揉 与焙 火是 多次 重复进 行的,直 到将 茶揉 至外形 紧结、圆 实。8.2.13 挑拣 茶经过 包揉 与烘 焙达 到外 形紧结、圆 实后,进 行挑 拣后为 成品。去 除茶 品中 的茶梗、杂 质,利 于 包装、保 鲜、饮用。8.2.14 渥堆 揉捻后 的料,无 需解 块直 接进行 渥堆。选 择背 窗、洁 净的地 面,避免 阳光 直射,堆高66cm 100cm,上盖湿 布等物,借 以保湿 保温。渥堆适 宜的 环境条 件是室 温25 左右,相对 湿度保 持在85%以 上。茶 坯含水量60%65%为宜,揉 捻叶过 干,可在 堆面
27、 上洒 些清水。气 温高,叶 温上 升过快,可 在渥 堆 过 程 中 翻拌一次,以 防烧 坏茶 坯。当叶色 已变 黄褐,青 气消 除,发 出酒 糟香 气,手 伸 入堆内 感觉 发热,茶 堆表 层出现水 珠,叶片 黏性 不大,对 光 透视 呈竹 青色 而透 明即为 渥堆 适度。9 质量要 求 基本要 求 9.1 生产加 工中 不应 使用 任何 食品添 加剂 和化 学添 加剂,不应 使用 色素、香 料、粘接剂。原料 应 洁净、无 异物、无 异气味、无 霉变。感官指 标 9.2 DB 5133/T 50 2021 8 应符合 表2 的规 定。表2 感 官指 标 项目 指标 外观 具有各产品固有的色泽
28、,无劣变、霉变、无杂质 汤色 具有各产品固有汤色 香气 具有各产品固有的香气,无异气味 滋味 具有各产品固有的滋味,无异味 理化指 标 9.3 水分、总灰 分应 符合GH/T 1091的 规定。卫生指 标 9.4 9.4.1 污染物 限量 指标 应符合GB 2762 的规 定和NY/T 2140 中 绿色 食品 必检 项 目的规 定。9.4.2 农药最 大残 留限 量指 标 应符合GB 2763 的规 定和NY/T 2140 中 绿色 食品 必检 项 目的规 定。净含量 9.5 应符合JJF 1070 的规 定。10 检验方 法 感官指 标检 验 10.1 应按GB/T 23776 的规 定执
29、 行。理化指 标 10.2 10.2.1 水分 应按GB 5009.3 的规 定执 行。10.2.2 总灰分 应按GB 5009.4 规定 执行。污染物 指标 检验 10.3 应按照GB 2762 的规 定和NY/T 2140 中 绿色 食品 必检 项 目的规 定执 行。农药残 留限 量检 验 10.4 应按照GB 2763 的规 定和NY/T 2140 中 绿色 食品 必检 项 目的规 定执 行。净含量 的检 验 10.5 DB 5133/T 50 2021 9 应按照JJF 1070 的规 定执 行。11 检验规 则 抽样 11.1 11.1.1 组批 取样以“批”为 单位,同 一批投 料
30、生 产,并在 同一 地点、同一 周期 内加 工过 程中形 成的 独立 数 量 的产品为 一个 批次。同 批产 品的品 质和 规格 应一 致。11.1.2 取样 取样应 按GB/T 8302 执行。检验 11.2 11.2.1 出厂检 验 每批产 品出 厂前,生 产单 位应进 行检 验,检验 合格 后方可 出厂。出厂检 验项 目为 感官、水 分、净 含量。11.2.2 型式检 验 型式检 验的 项目 为本 文件 的9.2、9.3、9.4、9.5要 求的全 部项 目,检验 周期 为每年 一次,有 下 列 情况之一 时,应进 行型 式检 验:a)产品 定型 时;b)加工 工艺 改变 后或 设备 更换
31、,可能 影响 产品 品质 时;c)停产 一年 后,又恢 复生 产时;d)出厂 检验 的结 果与 上次 型式检 验有 较大 差异 时;e)国家 有关 规定 提出 要求 时。11.2.3 复检 对检验 结果 有争 议时,应 对留存 样进 行复 检,或在 同批产 品中 重新 随机 加倍 抽样进 行不 合格 项 目 的复检,以复 检结 果为 准。12 标志、标签、包 装、运输 和贮存 标志、标签 12.1 12.1.1 产品销 售包 装上 的标 签标 志应符 合 GB 7718 的 规定。12.1.2 运输包 装上 储运 图志 标示 应符 合 GB/T 191 的 规定。包装 12.2 12.2.1
32、应符 合 GB 23350 和 GH/T 1070 的规 定。内包 装材 料 采用复 合食 品包 装袋,应 符合 GB 9683 的规定。DB 5133/T 50 2021 10 12.2.2 包装容 器应 整洁、美 观,无异味,封 装严 密,无漏 物现象。12.2.3 包装箱 应封 装、牢固、干 燥、避 光,能保 证茶 叶品 质,便 于仓 贮和 运输。运输 12.3 12.3.1 运输工 具应 清洁、干 燥、卫生、无异 味、无污 染。12.3.2 运输时 应防 雨、防潮、防 暴晒。12.3.3 装卸时 应轻 放轻 卸,不应 甩抛,防止 包装 破损。12.3.4 不应与 有毒、有 害、有异 味
33、、潮 湿、易污 染的 物品 混装、混运。贮存 12.4 应符合GB/T 30375 的 规定。保质期 12.5 符合8.1.1、8.1.2、8.1.3、8.1.4 工艺 生产的 产品 保 质期常 温下不 低于24 个月。8.1.5 工艺 生产 的产品在 符 合GB/T 30375 规 定下,可长 期保 存。DB 5133/T 50 2021 11 A A 附录A(规范 性)炉霍雪 域俄 色茶 地理 标志 产品保 护范 围 炉霍雪 域俄 色茶 地理 标志 产品保 护范 围见图 A.1。DB 5133/T 50 2021 12 B B 附录B(规范 性)主要病 虫害 防治 方法 B.1 俄色树 主
34、要 病害 防治 方法 俄色树 主要 病害 防治 方法 见表B.1 的 规定。表B.1 俄色树 主要 病害 防治 方法 病害名称 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 防治措施(666.7/克.ml)安全间隔期(d)炭疽病 春、秋季发病期,空气湿度85%以上,叶发病率35%。春、秋季发病期,5d中有3d 上午日照3h,或降雨量2.5mm 5mm。1.百菌清75 100g(800 倍1000 倍液);2.多菌灵75100g(800 倍1000 倍液);3.甲基托布津50 100g(1000 倍1500 倍液)。10d 7d 10d 10d 缩叶病 芽、嫩叶病率35 春、夏季发病期,5d中有3d 上午日照3h,或降雨
35、量2.5mm 5mm。1.秋季结合深耕施肥,将根际 枯枝落叶深埋土中。2.喷施三唑酮2030ml(3500 倍)。10d14d B.2 俄色树 主要 虫害 防治 方法 俄色树 主要 虫害 防治 方法 见 表B.2 的 规定。表B.2 俄色树 主要 虫害 防治 方法 虫害名称 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 防治措施(666.7/克.ml)安全间隔期(d)苹果梨尺蠖 幼虫量每亩4500 头或每m 条长10 头以上。年发生代数多,以第3,4,5 代(6月8 月下旬)发生严重。1.组织人工挖蛹,或结合冬耕施 基肥深埋虫蛹;2.灯光诱杀成虫;3.(1)2.5%鱼 藤 酮 乳 油150 ml 250 ml(300
36、倍500倍);(2)0.2%苦参碱50 ml 70 ml(1 000 倍1 500 倍);(3)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7d 5d 3d 跗线螨类 被害芽占5%或鳗卵芽占20%。5 月中旬、8 月下旬9 月上旬 1 采除虫口,抑制虫口发展;2.(1)15%灭螨灵(速螨酮)乳油4 000 倍液;(2)20%四螨螓悬浮液1000 倍液 3.非采摘期用45%石硫合剂晶体200300 倍液。7d 10d 苹果瘤蚜 有蚜梢率达10%以上,有蚜叶平均虫口已达到30头时 3 月4 月中下旬,5月中旬,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 1.及时疏枝清园,中耕除草,使 园区通风透光;2.0.2%苦参碱50ml 70ml
37、(1 000 倍1 500 倍);3.喷施45%石硫合剂250g 375g(200 倍300 倍)封园。7d-10d 非采摘期 DB 5133/T 50 2021 13 表B.2 俄 色树 主要 虫害 防 治方法(续)虫害名称 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 防治措施(666.7/克.ml)安全间隔期(d)瘿螨 每cm2 叶面积有虫 3 头4 头,或指数值 6 8 头 5 月中下旬,8 月9月发现个别枝条有为害状的点片发生时,即应施药。1.非采摘期0.5 波美度石硫合剂。2.20%四螨螓悬浮液1 000 倍液。10d 小绿蝉 5 月6 月,8 月9 月若虫盛发期,百叶虫口:夏季超过6 头;秋季超过12 头时施药防治 施药适期掌握在入峰后(高峰前期),且若虫占总量的 80 以上。1.及时采摘,发生严重时可机 采或轻修剪;2.(1)Bt4000IU/mg 悬浮剂200 倍4 00 倍液;(2)2.5%鱼藤酮乳油150ml 200ml(300 倍500 倍)。3d5d 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