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 S 6 5.0 2 0.2 0B 1 8DB3717菏 泽 市 地 方 标 准D B 3 7 1 7/T 7 2 0 2 1牡 丹 农 业 气 象 观 测 规 范2 0 2 1-0 9-1 0 发 布 2 0 2 1-1 0-1 0 实 施菏 泽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 布D B 3 7 1 7/T 7 2 0 2 1I前 言本 文 件 按 照 G B/T 1.1 2 0 2 0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标 准 化 文 件 的 结 构 和 起 草 规 则 的 规 定起 草。请 注 意 本 文 件 的 某 些 内 容 可 能 涉 及 专 利。本 文 件 的
2、发 布 机 构 不 承 担 识 别 专 利 的 责 任。本 文 件 由 菏 泽 市 气 象 局 提 出、归 口 并 组 织 实 施。本 文 件 起 草 单 位:菏 泽 市 气 象 局、菏 泽 牡 丹 产 业 技 术 研 究 院、菏 泽 市 林 业 局、菏 泽 市 牡 丹 产 业 发 展中 心。本 文 件 主 要 起 草 人:张 翠 英、傅 信 玉、李 瑞 英、张 朝 昌、郝 晓 雷、景 安 华、姜 慧、潘 善 友、刘 天 裕、司 奉 泰、高 艳 伦、樊 景 豪。D B 3 7 1 7/T 7 2 0 2 11牡 丹 农 业 气 象 观 测 规 范1 范 围本 文 件 规 定 了 牡 丹 农 业
3、 气 象 观 测 的 规 则,包 括 观 测 原 则 与 地 段、植 株 选 择,发 育 期 观 测、生 长 状况、产 量 调 查 分 析、主 要 农 业 气 象 灾 害 和 病 虫 害、田 间 工 作 等 观 测 内 容、标 准 和 计 算 方 法,观 测 结 果记 载 记 录 格 式 等 内 容。本 文 件 适 用 于 牡 丹 农 业 气 象 观 测 业 务、生 产 服 务 和 研 究。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中 的 内 容 通 过 文 中 的 规 范 性 引 用 而 构 成 本 文 件 必 不 可 少 的 条 款。其 中,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件,仅 该 日 期
4、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用 于 本 文 件。G B/T 3 3 7 0 3 自 动 气 象 站 观 测 规 范G B/T 2 0 5 2 4 农 林 小 气 候 观 测 仪N Y/T 1 7 8 2 农 田 土 壤 墒 情 监 测 技 术 规 范N Y/T 5 2 土 壤 水 分 测 定 法3 术 语 和 定 义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文 件。3.1萌 动 期越 冬 鳞 芽 开 始 膨 大,芽 的 鳞 片 开 始 分 离,并 逐 渐 绽 裂,露 出 芽 的 本 色
5、 的 时 期。3.2发 芽 期鳞 芽 顶 端 涨 裂,露 出 鳞 芽,可 看 见 幼 叶 和 花 蕾 尖 的 时 期。3.3现 蕾 期芽 鳞 开 裂,花 蕾 长 出 鳞 片 包 的 时 期。4 观 测 原 则4.1 平 行 原 则观 测 地 段 的 气 象 条 件 与 气 象 观 测 场 基 本 一 致 时,气 象 台 站 的 基 本 气 象 观 测 可 作 为 平 行 观 测 的 气 象要 素 部 分。4.2 代 表 性D B 3 7 1 7/T 7 2 0 2 12观 测 地 段、面 积 和 观 测 植 株、数 量 应 具 有 代 表 性。4.3 点 面 结 合应 在 相 对 固 定 的
6、观 测 地 段 进 行 观 测,在 牡 丹 生 长 发 育 遭 遇 重 大 气 象 灾 害、大 面 积 病 虫 害 发 生 时,应 在 较 大 范 围 内 开 展 农 业 气 象 调 查。5 观 测 地 段 和 植 株 选 择5.1 地 段 选 择在 连 片 种 植 牡 丹 的 区 域,应 选 择 距 林 缘、建 筑 物、道 路、水 塘 2 0 m 以 上,代 表 当 地 牡 丹 生 产 水 平 的地 段 作 为 观 测 地 段,并 应 远 离 河 流、水 库 等 大 型 水 体。5.2 观 测 地 段 分 区按 照 面 积 相 等、生 长 状 况 相 对 均 衡 的 原 则,宜 将 观 测
7、地 段 分 成 4 个 区 域,每 个 区 域 不 小 于 0.1 h m2。各 项 观 测 在 每 个 区 域 内 分 别 进 行。5.3 观 测 点 选 择5.3.1 在 观 测 地 段 的 每 个 区 域,应 选 取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一 个 观 测 点,用 来 观 测 牡 丹 生 长 发 育 过 程。5.3.2 观 测 点 之 间 应 保 持 一 定 距 离,使 之 纵 横 不 在 同 一 行 上,观 测 点 距 田 地 边 缘 的 距 离 不 小 于 2 m。5.4 观 测 植 株 选 择在 每 个 区 域 中 应 任 取 1 0 株 生 长 状 况 基 本 一 致 的 植 株
8、,作 为 观 测 对 象。5.5 记 载 内 容观 测 地 段 和 观 测 植 株 选 定 后,应 对 观 测 区、观 测 植 株 做 固 定 标 志,并 记 载 有 关 信 息,主 要 内 容 包括:地 段 名 称 或 编 号;所 属 单 位 名 称 或 个 人 姓 名;地 段 所 在 位 置,与 气 象 观 测 站 的 距 离、方 位 和 海 拔 高 度 差;所 在 地 的 地 形、地 势 和 面 积;环 境 条 件,如 距 房 屋、树 木、水 体、道 路、铁 路 等 的 方 位 和 距 离;土 壤 状 况,包 括 土 壤 质 地、酸 碱 度 和 肥 力 情 况 等;生 产 管 理 水 平
9、,按 上、中、下 等 级 记 载;观 测 植 株 的 品 种 名 称、栽 培 方 式;观 测 植 株 的 苗 龄、长 势。6 发 育 期 观 测6.1 观 测 内 容牡 丹 发 育 期 观 测 内 容 及 观 测 指 标 见 表 1。D B 3 7 1 7/T 7 2 0 2 13表 1 发 育 期 观 测 内 容 及 指 标发育期 观测指标萌动期 植株上越冬鳞芽开始膨大,外部鳞片分离逐渐绽列,鳞片之间的空隙可以看出芽的浅色部分发芽期 当鳞片裂开,露出鳞芽,芽的顶部现出新鲜颜色的尖端现蕾期 芽鳞开裂,花蕾长出鳞片,显出幼叶和顶蕾,幼枝长 3 c m 左右小风铃期 花蕾外苞片向外伸张,花蕾直径大
10、小一般为 1.5 c m 2.0 c m 之间大风铃期 花蕾外苞完全张开,花蕾开始增大,新枝长至 1 5 c m 左右,花蕾高于叶面之上,直径一般 为 2.0 c m 2.5 c m圆蕾透色期 花蕾圆满硬实形似棉桃,但顶端仍尖,从花蕾顶端可见花的颜色开花期 花蕾破绽露色,花瓣逐渐张开,经历初花期、盛花期,至花瓣凋谢叶片放大期 花瓣凋谢后,叶片增大增厚,颜色加深呈绿色或深绿色鳞芽分化期 花凋谢后,叶腋间孕育着新的鳞芽,此时鳞芽开始分化种籽成熟期 果荚由绿变黄,呈蟹黄色,种籽已成熟,可采收落叶期 秋季叶子由绿色减退开始变黄,秋冬季枝条上的叶片自然脱落生理休眠期 植株基本停止生长,逐渐进入生理休眠期
11、6.2 发 育 期 确 定当 观 测 植 株 出 现 某 一 发 育 期 特 征 时,即 为 该 个 体 植 株 进 入 相 应 发 育 期。地 段 牡 丹 群 体 进 入 发 育 期,以 观 测 的 总 株 数 进 入 发 育 期 的 株 数 所 占 百 分 率 确 定,第 一 次 大 于 或 等 于 1 0%为 发 育 期 的 始 期,大 于 或 等于 3 0%时 为 发 育 普 遍 期,发 育 期 宜 观 测 到 普 遍 期 为 止。6.3 观 测 时 间发 育 期 应 隔 日 进 行 观 测,开 花 期 应 每 日 观 测。两 个 相 邻 发 育 期 间 隔 时 间 较 长,可 逢 5
12、 和 旬 末 进 行 观测,临 近 发 育 期 即 恢 复 隔 日 观 测,旬 末 应 进 行 巡 视 观 测。6.4 观 测 位 置在 观 测 地 段,选 定 固 定 植 株 挂 牌 并 进 行 观 测。6.5 特 殊 情 况 处 理特 殊 情 况 应 记 载 并 处 理 如 下:因 品 种 原 因,进 入 发 育 期 植 株 达 不 到 1 0%或 3 0%时,观 测 进 行 到 该 发 育 期 的 植 株 数 连 续 3 次 总增 长 量 不 超 过 5%为 止;因 品 种 或 栽 培 措 施 等 原 因,发 育 期 未 出 现 或 出 现 异 常 现 象;固 定 观 测 植 株 失 去
13、 代 表 性,应 在 测 点 重 新 选 取 固 定 植 株 观 测;规 定 观 测 时 间 出 现 妨 碍 田 间 观 测 的 天 气 或 旱 地 灌 溉 时 可 推 迟 观 测,过 后 应 及 时 补 测,如 出 现发 育 期 百 分 率 超 过 1 0%或 3 0%,则 将 本 次 观 测 日 期 作 为 进 入 始 期、普 遍 期 或 末 期 的 时 间。7 生 长 状 况 测 定 与 评 定7.1 测 定 项 目牡 丹 发 育 期 生 长 状 况 测 定 项 目 见 表 2。D B 3 7 1 7/T 7 2 0 2 14表 2 发 育 期 生 长 状 况 测 定 项 目发育期 测定
14、项目大风铃期 新枝生长长度园蕾透色期 花蕾直径、新枝生长长度盛花期 花朵盛开直径种籽成熟期 植株密度7.2 测 定 方 法生 长 状 况 测 定 项 目 应 符 合 下 列 要 求:在 定 株 挂 牌 的 植 株 上 进 行 测 定;新 枝 生 长 长 度 测 定:测 量 观 测 植 株 当 年 新 生 枝 条 基 部 到 顶 部 的 长 度;花 蕾 直 径 测 定:游 标 卡 尺 测 量 花 蕾 最 宽 部 分 的 直 径;花 朵 盛 开 直 径 测 定:游 标 卡 尺 测 量 牡 丹 花 进 入 盛 花 期 时 花 朵 的 直 径。7.3 生 长 状 况 评 定7.3.1 在 牡 丹 每
15、个 发 育 普 遍 期,以 整 个 观 测 地 段 全 部 牡 丹 为 对 象,按 本 文 件 7.3.2 的 规 定 进 行 目 测 评定。前 后 两 次 评 定 结 果 有 改 变 时,应 注 明 原 因。7.3.2 生 长 状 况 应 按 下 列 标 准 进 行 评 定:a)一 类:植 株 健 壮,叶 色 正 常,枝 条 发 育 良 好,花 蕾 饱 满 且 多;没 有 或 仅 有 轻 微 的 病 虫 害 和 气象 灾 害,对 生 长 影 响 极 小,预 计 可 达 到 丰 产 年 景 的 水 平;b)二 类:植 株 正 常,叶 色 正 常,枝 条 发 育 尚 可,花 蕾 稍 少 或 稍
16、小;植 株 遭 受 病 虫 害 或 气 象 灾 害较 轻,预 计 可 达 到 平 均 产 量 年 景 的 水 平;c)三 类:植 株 矮 小,枝 条 发 育 一 般;花 蕾 较 少 或 较 小;病 虫 害 或 气 象 灾 害 对 作 物 有 明 显 的 抑 制或 产 生 严 重 危 害,预 计 产 量 很 低,是 减 产 年 景。7.4 大 田 生 育 状 况 调 查7.4.1 牡 丹 种 植 区,选 择 牡 丹 高、中、低 产 量 水 平 的 地 块,其 中 观 测 地 块 代 表 一 类,另 选 其 它 具 有 代表 性 的 两 类 地 块 进 行 生 育 期 观 测 调 查。7.4.2
17、每 个 调 查 点 可 选 取 2 个 测 点,各 项 目 调 查 时 间 应 在 观 测 地 段 进 入 发 育 普 遍 期 3 天 内 进 行,测 定方 法 符 合 本 文 件 7.2 的 规 定。调 查 所 处 的 发 育 期、新 枝 生 长 长 度、花 蕾 直 径 和 花 朵 盛 开 直 径。收 获 时调 查 收 获 日 期 及 产 量。7.4.3 测 定 单 位 面 积 上 的 总 株 数,分 别 量 取 1 0 个 株 距 和 1 0 个 行 距 的 长 度,计 算 1 平 方 米 株 数,求 每公 顷 株 数,结 果 取 二 位 小 数。8 产 量 调 查 分 析8.1 调 查
18、内 容产 量 调 查 的 主 要 内 容 包 括:单 果 荚 重 量、单 果 荚 籽 粒 重、千 粒 重、地 段 产 量。8.2 测 定 方 法8.2.1 单 果 荚 重 量D B 3 7 1 7/T 7 2 0 2 15在 观 测 地 段 连 续 采 摘 成 熟 果 荚 5 0 个,称 重 求 平 均 重 量,单 位 为 克,平 均 值 取 一 位 小 数。8.2.2 单 果 荚 籽 粒 重在 观 测 地 段 连 续 采 摘 成 熟 果 荚 5 0 个,晾 干 脱 粒 称 重 求 平 均 重 量,单 位 为 克,平 均 值 取 一 位 小 数。8.2.3 千 粒 重采 摘 果 荚 充 分 晾
19、 干、脱 粒,籽 粒 含 水 率 1 0%1 1%,随 机 取 二 组 各 1 0 0 0 粒,分 别 称 重,二 组 重 量 相差 不 大 于 平 均 值 的 3%(如 平 均 值 为 3 0 0 g,则 两 组 相 差 不 大 于 9 g)时,平 均 重 量 即 为 千 粒 重,单 位 为 克,平 均 值 取 二 位 小 数。如 差 值 超 过 3%,再 取 1 0 0 0 粒 称 重,用 最 为 接 近 的 两 组 重 量 的 平 均 值 作 为 千 粒 重。8.2.4 地 段 产 量观 测 地 段 实 际 收 获 的 产 量,单 位 为 千 克 每 公 顷(k g/h m2),结 果
20、取 二 位 小 数。9 田 间 小 气 候 观 测9.1 气 象 要 素 观 测在 观 测 地 段 安 装 小 气 候 自 动 观 测 仪,观 测 要 素 主 要 包 括:气 温、湿 度、风 向、风 速 和 降 水、地 温(0 c m、1 0 c m、2 0 c m、4 0 c m)、日 照 时 数。观 测 技 术 要 求 应 符 合 G B/T 3 3 7 0 3、G B/T 2 0 5 2 4 的 规 定。9.2 土 壤 相 对 湿 度 测 定土 壤 相 对 湿 度 宜 采 用 自 动 观 测 仪 进 行 测 定,设 施 环 境 因 条 件 限 制 时,可 采 用 人 工 烘 干 称 重
21、法。采用 自 动 观 测 仪 测 定,应 符 合 仪 器 设 备 安 装 使 用 要 求,并 定 期 计 量 检 定。观 测 技 术 要 求 应 符 合 N Y/T 1 7 8 2、N Y/T 5 2 的 规 定。1 0 农 业 气 象 灾 害 观 测1 0.1 观 测 内 容主 要 包 括 干 旱、低 温 冷 害、霜 冻、洪 涝、连 阴 雨、风 灾、雹 灾、冻 害 等。1 0.2 观 测 时 间灾 害 发 生 后 应 立 即 观 测。从 牡 丹 植 株 受 害 开 始 至 受 害 植 株 恢 复 生 长 或 不 再 变 化 为 止。1 0.3 观 测 地 点在 牡 丹 生 育 状 况 观 测
22、 地 段 观 测;重 大 气 象 灾 害 发 生 时,应 适 当 扩 大 观 测 范 围,必 要 时 在 气 象 灾 害发 生 所 属 辖 区 内 开 展 大 范 围 调 查。1 0.4 记 载 项 目1 0.4.1 灾 害 名 称 和 灾 害 强 度在 灾 害 开 始、增 强 和 灾 害 结 束 时,应 记 录 天 气 气 候 情 况,内 容 见 表 3。D B 3 7 1 7/T 7 2 0 2 16表 3 气 象 要 素 及 主 要 天 气 气 候 情 况名 称 天气气候情况记载内容干 旱 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干旱期间的降水量和天数、地段干土层厚度(c m)、土壤相对湿度(%)低温冷害
23、不利温度持续日数、过程日平均气温及距平、极端最低气温及日期霜 冻 过程气温0 持续日数、极端最低气温及日期洪 涝 连续降水日数、过程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及日期连阴雨 连续阴雨日数、过程降水量风 灾 过程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日期雹 灾 冰雹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最大冰雹直径、冰雹密度或积雹厚度。冻 害 不利温度持续日数、过程日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及日期1 0.4.2 受 害 部 位 及 症 状植 株 的 部 分 器 官 受 害,如 根、茎、枝、叶、花 蕾、花 朵、花 蕊(雄 蕊、雌 蕊)、果 实 等。受 灾 部位 和 症 状 应 记 录 下 列 内 容:根:被 水 淹 没 或 部 分 外 露
24、;茎、枝:梢 受 害,上 部 受 害,基 部 受 害,某 节 位 受 害,茎、枝 变 色,干 枯,折 断 等;叶:完 全 变 色,边 缘 变 色,植 株 上 部、下 部 叶 片 变 色,卷 缩、凋 萎、干 枯、破 损、掉 落;花 蕾、花 朵:花 蕾 变 色 或 脱 落,花 朵 受 损、变 色 或 脱 落;花 蕊(雄 蕊、雌 蕊):花 蕊 受 害 变 化,包 括 颜 色、状 态 等(导 致 牡 丹 发 育 失 败);果 实:变 色、裂 开 小 口、裂 开 大 口、完 全 裂 开。1 0.4.3 受 害 程 度用 植 株 受 害 百 分 率 和 部 位 受 害 百 分 率 表 示:a)植 株 受
25、害 百 分 率:在 选 定 的 观 测 地 段,按 式(1)计 算 4 个 观 测 区 域 的 牡 丹 总 株 数 和 受 害 总 株数,计 算 其 植 株 受 害 百 分 率:%100 NzNsRs(1)式 中:RS 植 株 受 害 百 分 率(%);NS 受 害 总 株 数;NZ 总 株 数。b)部 位 受 害 百 分 率,分 别 以 个 别 部 位 受 害、半 数 部 位 受 害、大 部 或 全 部 受 害 进 行 估 计 和 记 载。1 1 病 虫 害 观 测1 1.1 观 测 内 容主 要 包 括 叶 斑 病(红 斑 病、褐 斑 病、炭 疽 病)、白 绢 病、根 结 线 虫 病、根
26、腐 病、灰 霉 病、白 粉 病、日 灼 病、地 下 害 虫(蛴 螬、地 老 虎、蝼 蛄)、蚜 虫、红 蜘 蛛、蚂 蚁、天 牛 等。1 1.2 观 测 时 间 和 地 点1 1.2.1 观 测 时 间 从 病 虫 害 发 生 至 不 再 蔓 延 或 加 重 为 止。D B 3 7 1 7/T 7 2 0 2 171 1.2.2 应 在 观 测 地 段 上 进 行,遇 有 病 虫 害 大 发 生 时,应 扩 大 观 测 范 围,必 要 时 在 病 虫 害 发 生 所 属 辖区 内 开 展 大 范 围 调 查。1 1.3 记 载 项 目1 1.3.1 病 虫 害 名 称应 记 载 实 际 发 生 的
27、 病 虫 害 的 学 名,地 方 俗 名 可 作 为 备 注 进 行 记 录。1 1.3.2 受 害 期记 录 病 害 发 生 率 和 受 害 期,当 发 现 定 株 观 测 的 植 株 受 病 虫 危 害 时,记 为 发 生 期;病 虫 发 生 率 高(全田 5 0%以 上),记 为 猖 獗 期;病 虫 害 不 再 发 展 时 记 为 停 止 期。1 1.3.3 发 生 程 度发 生 程 度 以 百 株 虫 数 计 算。1 2 田 间 工 作 记 载1 2.1 记 载 时 间在 发 育 期 观 测 的 同 时,应 记 载 观 测 地 段 上 的 栽 培 管 理 项 目,起 止 日 期,方 法
28、 和 工 具、数 量、质 量及 效 果。1 2.2 记 载 项 目主 要 内 容 包 括:修 剪:修 剪 日 期、修 剪 程 度 等;采 收:多 次 采 收 每 次 均 记 载 采 收 日 期、采 收 量 等;灌 溉:日 期 及 灌 溉 量、灌 溉 方 式 等;施 肥:日 期、种 类、数 量 等;中 耕、松 土、除 草:日 期、效 果 等;病 虫 害 防 治:病 虫 害 名 称、防 治 日 期、农 药 名 称、剂 量 及 效 果 等;晾 晒 或 烘 干:晾 晒 或 烘 干 的 时 间、干 燥 程 度 等;其 它 田 间 管 理 措 施 及 效 果(主 要 包 括 新 技 术 的 应 用 部 分
29、,如 生 物 防 治,植 物 生 长 调 节 剂 的 应用 等)。1 2.3 记 载 要 求记 录 要 求 如 下:田 间 操 作 记 载,按 实 际 的 项 目 和 内 容,用 通 用 术 语 记 载 项 目 名 称;同 一 项 目 进 行 多 次 观 测 时,要 记 明 时 间、次 数;重 量、质 量 等 计 量 单 位 用 法 定 计 量 单 位 记 录。1 3 观 测 记 录 簿 填 写应 随 身 携 带 牡 丹 生 育 状 况 观 测 记 录 簿,及 时 填 写 观 测 原 始 记 录,观 测 记 录 及 分 析 内 容 可 按 照 本 文件 附 录 A、附 录 B 规 定 的 样
30、式 填 写。AD B 3 7 1 7/T 7 2 0 2 18附 录 A(资 料 性)牡 丹 生 育 状 况 观 测 记 录 簿A.1 观 测 记 录 簿 样 图图 A.1 图 A.3 给 出 了 观 测 记 录 簿 封 面、观 测 地 段 说 明、地 段 分 区 及 测 点 分 布 的 样 图。B图 A.1 封 面 样 图牡丹 生育 状况观 测记 录薄单位名称作物名称品种名称苗龄栽培时间年 月 日 起年 月 日 止D B 3 7 1 7/T 7 2 0 2 19观测地段说明1.2 3 4 5 6 7 8 9 1 0.图 A.2 观 测 地 段 说 明 样 图图 A.3 地 段 分 区 及 测
31、 点 分 布 样 图地段分区及测点分布图D B 3 7 1 7/T 7 2 0 2 11 0A CA.2 观 测 记 录 簿 样 表表 A.1 表 A.7 给 出 了 牡 丹 发 育 期 观 测、新 枝 生 长 长 度、花 蕾 直 径、花 朵 直 径、植 株 密 度 测 定、产量 分 析 记 录、农 业 气 象 灾 害 和 病 虫 害 观 测 记 录 样 式、田 间 工 作 记 载 的 记 录 样 式。表 A.1 发 育 期 观 测 记 录日期(月.日)发育期观测总株数进入发育期株数1 2 3 4 合计%生长状况评定(类)备注观 测 员 校 对 员D B 3 7 1 7/T 7 2 0 2 1
32、1 1表 A.2 新 枝 生 长 长 度、花 蕾 直 径、花 朵 直 径项目 新枝生长长度(厘米)花蕾直径(毫米)花朵直径(厘米)日期 月 日 月 日 月 日发育期测点 1 2 3 4 1 2 3 4 1 2 3 41234567891 0合计总和平均备注:观 测 员 校 对 员D B 3 7 1 7/T 7 2 0 2 11 2表 A.3 植 株 密 度 测 定测定日期(月.日)发育期 测定过程测 点总和 株/平方米 株/公顷1 2 3 41 0 个株距1 0 个行距1 0 个株距1 0 个行距1 0 个株距1 0 个行距1 0 个株距1 0 个行距1 0 个株距1 0 个行距1 0 个株距
33、1 0 个行距备注:观 测 员 校 对 员D B 3 7 1 7/T 7 2 0 2 11 3表 A.4 产 量 分 析 记 录D(资 料 性 附 录)产 量 结 构 分 析 记 录月.日 项 目 分析计算步骤 分析结果备注:观测地段实收面积(h m2)地段总产量(k g)1 平方米产量(g)备注与上年比增减产百分率观 测 员 校 对 员D B 3 7 1 7/T 7 2 0 2 11 4表 A.5 农 业 气 象 灾 害 和 病 虫 害 观 测 记 录 样 式观测日期(月.日)灾害名称 受 害 期 天气气候情况 受害征状及程度 预计对产量的影响备注:观 测 员 校 对 员D B 3 7 1
34、7/T 7 2 0 2 11 5表 A.6 气 象 灾 害 和 病 虫 害 调 查 记 录调查日期(月.日)县(区)行政 区域内成灾面积和比例灾害名称 并发的自然灾害受灾起止日期造成的其他损失调查点灾情类型(轻、中、重)资料调查点名称(乡、村),位于气象站的方向、距离(k m)、来源受害症状地形、地势受害程度(植株、器官)品种名称成灾面积和比例 苗龄灾前、灾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所处发育期对减产趋势估计(%)土壤状况(质地、酸碱度)成灾的其他原因产量水平(上、中、下)实产(户主名字)此种灾害类型在县(区)内分布及受灾害的主要区、乡名称、数量备注观 测 员 校 对 员D B 3 7 1 7/T 7 2
35、 0 2 11 6表 A.7 田 间 工 作 记 载项目 日期 方法和工具 数量、质量、规格 观测员 校对员备注: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分析观 测 员 校 对 员D B 3 7 1 7/T 7 2 0 2 11附 录 B(资 料 性)牡 丹 生 育 状 况 观 测 记 录 簿 填 写 说 明B.1 封 面台 站 名 称:填 写 观 测 单 位 所 在 市、县(区)名 称。作 物 名 称、品 种 名 称:按 照 学 名 填 写,不 应 填 写 俗 名。苗 龄:记 录 苗 龄。定 植:栽 培 日 期。起 止 日 期:第 一 次 使 用 簿 的 日 期 为 起 日;最 后 一 次 使 用 簿 的 日 期
36、为 止 日。B.2 地 段 说 明 和 测 点 分 布 图地 段 说 明:按 照 本 文 件 5.5 的 规 定 逐 项 填 写。测 点 分 布 图:按 照 地 段 形 状 分 区,将 发 育 期、生 长 状 况 等 测 点 标 在 图 上,以 便 观 测。B.3 发 育 期 观 测发 育 期:记 载 发 育 期 名 称,观 测 时 未 出 现 下 一 发 育 期 记“未”。观 测 总 株 数:需 统 计 百 分 率 的 发 育 期 第 一 次 观 测 时 记 载 一 次,记 载 4 个 测 点 观 测 的 总 株 数。进 入 发 育 期 株 数:分 别 填 写 4 个 测 点 观 测 植 株
37、 中,进 入 发 育 期 的 株 数,并 计 算 总 和 及 百 分 率。生 长 状 况 评 定:按 照 本 文 件 7.3 的 规 定 填 写。B.4 新 枝 生 长 长 度、花 蕾 直 径、花 朵 直 径新 枝 生 长 长 度(c m)、花 蕾 直 径(m m)、花 朵 直 径(c m)按 照 本 文 件 7.2 的 规 定 逐 项 填 写。4 个 测 点 测 定 值 按 顺 序 记 录,计 算 总 和 及 平 均,平 均 值 取 一 位 小 数。B.5 植 株 密 度 测 量 记 录发 育 期:填 写 牡 丹 密 度 测 定 时 所 处 发 育 期;测 定 过 程 项 目:填 写 量 取
38、 1 0 个 株 距 和 1 0 个 行 距 的 长 度,计 算 1 平 方 米 株 数,求 每 公 顷 株 数,结果 取 两 位 小 数。B.6 大 田 生 育 状 况 调 查 记 录按 照 本 文 件 7.4 的 规 定 记 入 备 注 栏,注 明 不 同 生 产 水 平 观 测 地 段 所 在 乡(镇)、村 及 田 地 所 属 单 位或 个 人 名 称。B.7 产 量 分 析 调 查分 单 项 记 录 和 计 算 结 果 记 录 两 部 分。记 录 应 遵 守 下 列 原 则:凡 需 进 行 逐 株 测 量 和 称 重 的 原 始 数 据,填 入 产 量 结 构 分 析 单 项 记 录
39、页 内;各 项 分 析 记 录 按 照 分 析 项 目 的 先 后 次 序 逐 项 填 写;分 析 计 算 过 程 记 入 分 析 计 算 步 骤 栏,计 算 最 后 结 果 记 入 分 析 结 果 栏,取 2 位 小 数;地 段 实 收 面 积、总 产 量:在 牡 丹 果 荚 收 获 后 与 土 地 使 用 单 位 或 户 主 联 系 进 行 调 查;增 减 产 百 分 率:增 产 记“”,减 产 记“”,百 分 率 按 公 式(B.1)计 算:D B 3 7 1 7/T 7 2 0 2 12100%ypPp PyRP(B.1)式 中:RP 增 减 产 百 分 率(%);PP 当 年 产 量
40、(k g/h m2);PY 上 年 产 量(k g/h m2)。B.8 主 要 农 业 气 象 灾 害 病 虫 害 观 测 记 录B.8.1 灾 害 名 称农 业 气 象 灾 害 和 病 虫 害 按 出 现 先 后 次 序 记 载;同 时 出 现 两 种 或 以 上 灾 害,先 记 重 的 后 记 轻 的,若分 不 清,可 综 合 记 载。B.8.2 受 害 期记 载 气 象 灾 害 或 病 虫 害 发 生 的 开 始 期、终 止 期;受 害 过 程 中 有 发 展 也 应 观 测 记 载,以 便 确 定 气 象灾 害 严 重 日 期 和 病 虫 害 猖 獗 期;突 发 性 的 灾 害 天 气
41、,以 时 或 分 记 录。B.8.3 预 计 对 产 量 的 影 响按 照 无 影 响、轻 微 以 及 减 产 成 数 记 录。D B 3 7 1 7/T 7 2 0 2 13参 考 文 献 1 中 国 气 象 局.农 业 气 象 观 测 规 范 M.北 京:气 象 出 版 社,1 9 9 3:7-6 0 2 冯 秀 藻,陶 炳 炎 主 编.农 业 气 象 学 原 理 M.北 京:科 学 出 版 社,1 9 9 1:3 4-3 5 3 李 嘉 珏,张 西 方,赵 孝 庆,等.中 国 牡 丹 M.北 京:中 国 大 百 科 全 书 出 版 社,2 0 1 1:3 0-3 5 4 李 兆 玉.凤 丹 牡 丹 M.北 京:北 京 时 代 华 文 书 局,2 0 1 6 5 成 仿 云,李 嘉 珏,陈 德 忠,等.中 国 紫 斑 牡 丹 M.北 京:中 国 园 林 出 版 社,2 0 0 5 6 王 莲 英,袁 涛.唐 山 世 园 会 牡 丹 芍 药 专 题 展 论 文 集 C.北 京:中 国 林 业 出 版 社,2 0 1 7,5 9-1 3 0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