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1.220 CCS B 41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0292022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2022 - 03 - 10发布 2022 - 04 - 10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0292022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秀英、傅义娟、林元清、炊文婷、张燕、张总超、应兰、张晓英、李万顺、 冯洪恩、张德才、陈长江、马元莲、陶景莲、范
2、晓荣。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 DB63/T 20292022 1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准备、建立病例定义、调查范围、现场调查、追溯追踪 调查、抽样检测、数据分析、风险分析等内容及方法。 本文件适应于家猪、野猪和软蜱等易感动物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8648 非洲猪瘟诊断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
3、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例定义 Case Definition 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中,用于确定流行病学单元“发病 ”与否的一套标准。分为个体病例和群体 病例。包括可疑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 3.2 流行病学单元 Epidemiological Unit 具有发生非洲猪瘟明确的流行病学关系、 暴露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可能性大体相同的易感动物或易感 动物群,如处于同一环境或饲养管理方式相同的易感动物。 3.3 疫点 Epidemic Point 发生非洲猪瘟的场、户、舍、场地、运载工具等。 3.4 疫区 Epidemic Area 非洲猪瘟暴发并流行涉及的区域。即病猪所在地自然村或疫点外
4、延3公里范围。 3.5 DB63/T 20292022 2 受威胁区 Threatened Area 与疫区相邻并存在该疫区非洲猪瘟传入风险的区域。无野猪活动的地区,从疫区边缘向外延伸10 公里;有野猪活动的地区,从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0公里。 3.6 现场调查 Site Investigation 发生动物疫情时,在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调查的 对象包括被选择的养殖场户、屠宰场、交易市场等,并通过采样进行核实诊断。 3.7 追溯调查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对第一例可疑病例发病前至少1个潜伏期内,引入疫点的所有易感动物、风
5、险物品、运输工具和人 员进出等进行溯源调查。 3.8 追踪调查 Follow-up Investigation 对第一例可疑病例发病前至少1个潜伏期内以及疫情发生采取隔离措施前, 从疫点输出的易感动物、 相关产品、运载工具以及密切接触人员的去向进行追踪调查。 3.9 个体表观流行率 Individual Apparent Prevalence 通过监测直接计算获得的流行率,是检测阳性结果数和检测动物总数的比例。 3.10 群体表观流行率 Population Apparent Prevalence 动物疫病检测阳性场户数与检测场户数的比例。 3.11 真实流行率 True Prevalence
6、 真实流行率(TP)=(AP+Sp-1)/(Se+Sp-1)。式中: AP为表观流行率;Se为敏感性,取值范围0-1; Sp为特异性,取值范围0-1。 3.12 发病风险 Onset Rist 特定时间内猪群非洲猪瘟新发病例数与风险猪群生猪数量的比例。 3.13 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DB63/T 20292022 3 以发生非洲猪瘟风险因素为研究对象,说明每种风险因素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评估由每种风 险因素导致的可能非洲猪瘟疫情对辖区猪养殖业产生的损害概率与程度。 3.14 后果评估 Consequence Assessment 猪群感染非洲猪瘟后发病、死亡、生产能力
7、下降,公共卫生后果以及监控花费,赔偿损失,潜在贸 易损失,对环境的不良后果进行的综合评估。 3.15 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 依据非洲猪瘟发生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得到的结论,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3.16 风险交流 Risk Sharing Communication 在风险分析期间, 风险分析人员和相关利益方对风险信息和分析结果, 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4 组织准备 4.1 人员准备 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非洲猪瘟怀疑发病的报告后, 应立即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 成现场调查工作组,开展调查方案的制订、现场勘查和访谈、数据采集和分析、制订采样方案、
8、采集样 品,工作组与地方有关部门间的协调等工作。 4.2 物资准备 开展调查时应必备车辆、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消毒剂、垃圾袋、自封袋、标签、记号笔、调查表、 检测采样信息表、解剖器械、不含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10 ml)、含EDTA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10 ml)、 离心管(2 ml、10 ml)、2 ml 无菌冻存管或小号密封袋、采样箱等调查及采样材料。 5 建立病例定义 按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第五版)执行。 6 调查范围 6.1 疫点阳性场点。 6.2 疫区和受威胁区生猪养殖场户。 6.3 与疫点场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养猪场、屠宰场、饲料厂、餐饮机构、生猪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等。 6.4
9、追踪溯源时发现跨省份的,提请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请相关省份协助调查。 7 现场调查 DB63/T 20292022 4 7.1 调查内容 7.1.1 绘制当地大比例尺地图,标出疫点、疫区与受威胁区,标出疑似疫点周围 10 km 以内分布的生 猪养殖场、生猪交易市场、屠宰场、道路、河流、山岭、树林、人工屏障等。 7.1.2 调阅生猪发病养殖场户生产记录,了解存出栏、饲养管理、疫苗和药品使用、发病死亡、病死 猪无害化处理、第一例病例发病前至少 21 天内的人员往来、周边地理地貌及易感动物养殖、野生动物 分布等情况,分析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影响疫情控制和消灭的环境和生态影响。 7.1.3 屠宰场调阅
10、屠宰检疫记录、生猪进场记录、猪肉产品出场及急宰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等。 7.1.4 交易市场调阅调运记录、检疫证、无害化处理记录等。 7.1.5 从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调阅生猪调运及备案、发病场点相关经纪人、生猪无害化处理等记 录,分析疫情可能去向。 7.1.6 发病场户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林业部门提供野猪和软蜱分布情况。 7.1.7 按不同的发病场点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附录A、附录 B、附录C、附录 D、附录 E 、附录F)。 7.1.8 实施对疫点的初步控制措施,禁止生猪及其产品和可疑污染物品从疫点运出,并限制人员流动。 7.2 核实诊断 利用已收集到的信息,参照病例定义,检索病例。比较检
11、索到发病数量与既往正常水平的差别,结 合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剖检病变和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7.3 采样检测 调查场点按本规范10采样检测。 8 追溯调查 8.1 调查内容 8.1.1 发病场户调查内容包括: a) 第一例可疑病例发病前至少21天内的生猪饲养,病死猪处理,猪肉制品购买、使用和处理, 泔水的来源及处理方式等情况; b) 第一例可疑病例发病前至少21天内生猪来源、 经手经纪人、 运输车辆、 数量等生猪调入情况; c) 第一例可疑病例发病前至少21天内饲料来源、是否含有猪血成分、猪血成分来源屠宰场、加 工处理工艺、使用该饲料的其他场户是否发病等饲料更换情况; d) 调查养
12、殖人员、相关技术服务人员、贩运人员在第一例可疑病例发病前 21 天内是否购买过生 猪、猪肉制品等活动情况。 8.1.2 屠宰场点调查场点地理位置、屠宰加工能力、屠宰生猪主要来源、检疫程序、猪肉供给、场点 清洗消毒及无害化处理、产品去向等情况,采集相关调运数据。 8.1.3 交易(农贸)市场调查市场商户数量、日均交易量、交易品种、生猪及猪肉产品来源和去向、 市场生物安全情况、运输车辆信息等。 8.1.4 饲料厂调查饲料中是否含有猪血成分,猪血成分的来源及加工处理工艺,与疑似导致疫点生猪 发病的同批饲料去向等。 8.1.5 餐饮机构(泔水来源地)调查内容包括: a) 猪肉、下水及猪肉制品来源和数量
13、,有检疫证或相关记录的拍照留存; b) 猪肉处理加工程序、泔水日产量和去向。 DB63/T 20292022 5 8.1.6 向兽医人员和村级防疫员了解发病场户猪群的发病时间、数量、疫情可能来源和扩散风险,以 及周边场户生猪的病死情况、无害化处理情况等。 8.1.7 向经纪人了解检疫证出证情况、生猪来源、数量、健康及发病状况,收购方式,运输路线和途 中停靠地点,运输工具和清洗消毒情况等。 8.2 采样检测 相关场点按本规范10抽样检测。 9 追踪调查 9.1 调查内容 9.1.1 养殖场户调查内容包括: a) 第一例疑似病例出现前至少 21 天内以及疫情发生后采取隔离措施前,从疫点生猪调往其他
14、养 猪场户的,调查调入养殖场户生猪发病、死亡等情况; b) 第一例疑似病例出现前至少 21天内以及疫情发生后采取隔离措施前,从疫点生猪调往屠宰场 的,调阅屠宰场屠宰记录、该批生猪检疫证、无害化处理记录等; c) 第一例疑似病例出现前至少 21天内以及疫情发生后采取隔离措施前,从疫点生猪调往生猪交 易市场的,调查交易市场内生猪及肉制品去向、运输车辆信息等。 d) 调查与疫点生猪使用相似来源泔水的养殖场户生猪调运、污染物处理和人员活动情况。 9.1.2 调查疫点所在县区内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屠宰场点的情况。 9.1.3 交易(农贸)市场调查市场商户数量、日均交易量、交易品种、生猪及肉制品去向、市场生物
15、 安全情况、运输车辆信息等。 9.1.4 无害化处理场对照保险理赔记录和无害化处理记录及照片,了解病死猪、猪粪和污染物的处理 情况。 9.1.5 餐饮机构调查泔水去向。 9.1.6 对当地生猪经纪人、饲料兽药等企业的技术服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有无异常情况出现。 9.2 采样检测 相关场点按本规范10抽样检测。 10 抽样检测 10.1 样品来源 10.1.1 养殖场户采集病死猪组织、生猪全血、环境、饲料、粪便、泔水和泔水桶样品。 10.1.2 市场和屠宰场采集血样、组织样品、环境样品。 10.1.3 无害化处理场采集病死猪组织样品和环境样品。 10.1.4 餐饮机构采集案板、猪肉、刀具、冰箱血
16、污物样品,血污染的肉品、废弃边角料、泔水样品。 10.1.5 车辆采集粪便、污物样品。 10.2 样品的采集、运输与保存 DB63/T 20292022 6 按农业农村部农牧发20217号执行。 10.3 样品检测 按GB/T 18648执行。 11 数据分析 利用收集到的非洲猪瘟调查数据使用 Excel 或 SPSS 等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描述非洲猪瘟 发生过程的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提出疫源、传播途径等分险因素假设,并进行验证。包括以下内容: a) 以时间为横坐标、发病数为纵坐标,以直方图的格式绘制流行曲线,用于提供非洲猪瘟传播模 式、发病规模、病原进入时段和发病潜伏期信息; b) 多
17、个场户发病,绘制疫点生猪养殖场户布局与发病示意图,通过水系、地形、公路等不同图层 的加载,进行可视化分析,为病因的探讨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c) 按照不同的场户或圈舍生猪发病死亡情况绘制分类对照表,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群间发病差 异,提供病因线索; d) 计算不同时间、空间、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等频率测量指标,显示强度,为形成 假设提供参考信息; e) 仔细审核材料,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从病原、传播途径和宿主等环节通 过数据分析结果建立非洲猪瘟疫病发生的病因假设,并用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假设验证,得出疫病暴 发的原因; f) 根据调查结果,从排除接触传染源,减少对传染
18、源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接触和保护易感动物 群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12 风险分析 12.1 风险评估 从非洲猪瘟发生历史和地理分布状况,分析包括软蜱以及虱、螨、苍蝇、硬蜱等其他媒介昆虫分布 状况,野猪分布状况,生猪及其产品流通状况,人类活动,饲养方式,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等本辖区影响 非洲猪瘟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和非洲猪瘟传入本辖区的可能途径。掌握非洲猪瘟个体表观流行率、群体 表观流行率、真实流行率和发病风险,科学判断非洲猪瘟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同时,非洲猪瘟发生对 养猪业、农牧业经济、 环境生态及对生猪及其产品流通等影响进行后果评估。 12.2 风险管理 制定非洲猪瘟预防控制措施、建立预警系
19、统和监测系统、落实扑杀补偿制度、制定根除措施、恢复 生产等风险管理措施和决策。 12.3 风险交流 DB63/T 20292022 7 风险交流贯穿于整个风险分析期间, 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管理措施应从生猪养殖场户到政府部门得 到充分的讨论和认可。并及时将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及意见、风险评估的结果、风险管理的措施等,向相 关政府部门和生猪养殖场户进行通报。 13 书面报告 13.1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应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对调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描述暴发或流行的 总体情况,分析引起暴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提出控制措施并效果评价。调查报告见附录G。 13.2 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结
20、合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非洲猪瘟发病风险因素的产生条件及发展轨迹、非洲猪瘟疫情 发生的概率、 疫情对生猪养殖场户及社会的危害以及制定风险管理措施等完成非洲猪瘟发生风险分析评 估报告。 14 生物安全防护 按附录H执行。 DB63/T 20292022 8 A A 附 录 A (规范性) 非洲猪瘟养殖环节流行病学调查表 非洲猪瘟养殖环节流行病学调查表见表A.1。 表A.1 非洲猪瘟养殖环节流行病学调查表 _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签章) 单位:头 场户名称 地理坐标 经度: 纬度: 地 址 省 县/市、区 乡/镇 村/场 场/户主姓名 联系电话 启用时间 易感动物种类 养殖单元(
21、户/舍)数 存栏数 家猪 野猪 调查原因 调查人员姓名 单位 联系电话 疫 点 所 在 场 户 概 况 发现首个病例日期 接到报告日期 调查日期 病死情况 户名或猪舍编号 母猪/育肥猪/仔 猪 存栏数 发病数 死亡数 无害化处 理数 发病单元 (户/舍)现 况调查 自发现之日起 新发病数 病死数 第 1 日(月 日 ) 第 2 日(月 日 ) 第 3 日(月 日 ) 第 4 日(月 日 ) 第 5 日(月 日 ) 第 6 日(月 日 ) 第 7 日(月 日 ) 第 8 日(月 日 ) 第 9 日(月 日 ) 第 10 日( 月 日 ) 疫点发 病过程 . DB63/T 20292022 9 表
22、A.1 非洲猪瘟养殖环节流行病学调查表(续) 初步诊断 (请附照 片)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初步诊断结果: 诊断人员: 诊断日期: 样品类型 数量 采样时间 送样单位 检测单位 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 诊 诊 断 情 况 实验室诊 断及结果 疑似诊断 确诊结果 村/场名称 最初发 病时间 存栏数 发病数 死亡数 传播途径径(如泔水、饲料、外来人 员、生猪调入等) 疫 疫 情 传 播 情 况 野猪分布及发病情况 周边易感 野猪及软 蜱调查 软蜱分布情况 养殖场户 布局图或 现场照片 (布局图由调查人员手绘或养殖场户提供) 疫区 受威胁区 全 县 易感动 物名称 养殖场/户 数 存栏量 养殖场/户
23、 数 存栏量 养殖场/户 数 存栏量 生猪 野猪 疫点所在 县 (市、 区) 易感动物 生产信息 其他 疫病可能来源调查(追溯): 1.新的饲料调入并饲喂生猪:否 是 饲料中是否含有猪血成分:否 是 饲料来源:_ 使用该饲料的其他场户是否发病:否 是; 2.生猪调入是否进行有效隔离: 否 是 有效隔离_天; 3.饲料运输、购猪等车辆是否直接进入生产区: 否 是; 4.本场/户人员是否到过其他养殖场/户或活畜交易市场:否 是; DB63/T 20292022 10 表A.1 非洲猪瘟养殖环节流行病学调查表(续) 5.是否定期消毒:否 是 消毒药品:酸类 戊二醛类火碱 生石灰 其他 消毒频次:每天
24、一次 一周两次 一周一次 每月一次 不定时; 6.是否使用泔水喂猪:否 是 如使用泔水喂猪,请提供泔水来源_县 _镇(街道)_路 餐馆名称_ ; 7.是否将猪肉及其制品带入过场内:否 是 来源_; 8. 若为人工授精,精液来源 _ ; 9.是否有外来兽医、饲料销售人员或经纪人进入猪舍:否 是; 10.人员进入生产区是否有淋浴、喷雾或其它方式消毒:否 是; 11.场内道路是否分净道和污道: 否 是; 12.本场/户生猪养殖方式:自繁自养 单纯育肥 自己养母猪,但也外购部分仔猪育肥; 13.猪场周围环境: 山区 农田 城郊 农村居民区 其它:_ ; 14.周边是否有野猪活动:否 是 不清楚 饲养生
25、猪是否与野猪接触:否 是; 15.周边是否有软蜱:否 是 不清楚; 16.近期是否参展:否 是; 17.近期无害化处理量_头; 18.最近一个月以来是否引入母猪或种公猪:否 是 批次及来源:_ 近一个月以来是否引入育肥猪:否 是 批次及来源_。 疫病可能扩散传播范围调查(追踪): 1.最近一个月以来是否出售/调出过生猪:否 是 批次及去向:_ 调出养殖场名称_ 经纪人姓名及联系方式:_ ; 2.是否带本场生猪参展:否 是; 3.是否放养:否 是; 4.是否接触野生动物:否 是; 5.是否有诊疗兽医巡诊:否 是; 6.本场人员是否外出与易感动物接触: 否 是。 注 1:本表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26、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在实施扑杀等处理措施前针对发病或感染场户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填写。 注 2:表中同一单元同时存在母猪、育肥猪、仔猪的,分行填写;存栏数指发病前的存栏数;发病数 指出现该病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测为阳性的动物数。 DB63/T 20292022 11 B B 附 录 B (规范性) 非洲猪瘟屠宰场/点流行病学调查表 非洲猪瘟屠宰场/点流行病学调查表见表B.1。 表B.1 非洲猪瘟屠宰场/点流行病学调查表 C _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签章) 单位:头 D _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签章) 单位:头 _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签章) 单位:头 名称
27、地理坐标 经度: 纬度: 地址 省 县(市、区) 乡(镇) 村(场) 受访人身份 受访人姓名 联系电话 启用时间 屠宰场/ 点概况 屠宰动物种类 日均屠宰量 调查原因 调查人员姓名 联系电话 调查人员单位 接到报告日期 调查简 要信息 发现首个病例日期 调查日期 动物种类 同群数 发病数 死亡数 动物发 病死亡 情况 初步 诊断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初步诊断结果: 诊断人员: 诊断日期: 样品类型 数量 采样时间 送样单位 检测单位 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 实验室 诊断及 结果 疑似诊断 确诊结果 疫区 受威胁区 全县 易感动 物名称 养殖场/ 户数 存栏量 养殖场/ 户数 存栏量 养殖场/
28、户数 存栏量 疫点所 在县 (市、 区) 畜牧 业生产 信息 DB63/T 20292022 12 表B.1 非洲猪瘟屠宰场/点流行病学调查表(续) 屠宰场 基本情 况 日屠宰量(附生产交易记录、检疫记录照片) 运输车辆牌照号 检疫证书号 生猪来源地 猪肉供给及产品去向 生猪来 源追溯 可能事件 详细信息 病毒污染肉制品去向(请写流向的市场摊位名称或者经手经 纪人联系方式) 病毒污染肉制品如何处置 发病及同群动物如何处置 发病及同群动物产品去向(写明流向的交易市场、经手的纪 人联系方式或养殖场名称) 其他(如污水排放去向) 追踪 情况 初步结论 DB63/T 20292022 13 C E 附
29、 录 C (规范性) 非洲猪瘟交易市场流行病学调查表 非洲猪瘟交易市场流行病学调查表见表C.1。 表C.1 非洲猪瘟交易市场流行病学调查表 _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签章) 名称 地理坐标 经度: 纬度: 市场类型(农贸市场、生猪交易市场) 地址 省 县(市、区) 乡(镇) 村(场) 受调查人类型 受调查人姓名 农贸市 场、生猪 交易市场 概况 联系电话 启用时间 调查原因 调查人员姓名 调查人员单位 联系电话 调查日期 调查简要 信息 发现首个病例日期 接到报告日期 所经营动物及其产品 种类 经 营 / 批 发户数 (户) 日均销售/批发数量 主要来源地(经纪人、养殖 场、屠宰场)
30、 市场经营 概况 同群生猪数(头) 发病数(头) 死亡数(头) 无害化处理数量 (附照片) 现况 调查 初步 诊断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初步诊断结果: 诊断人员: 诊断日期: 样品 类型 数量 采样 时间 送样单位 检测单位 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 实验室 诊断 DB63/T 20292022 14 表C.1 非洲猪瘟交易市场流行病学调查表(续) 疑似诊断 确诊结果 生猪交易 市场布局 图 (请提供当地行政区划图,并在地图上标出疫点位置,注明疫点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如靠近山 脉、河流、公路等。) 其他信息 (如您觉得有其他上表未标出的可用信息,如当地的风俗习惯等,请在以下写出。) 经营户姓名
31、 动物种类 数量(头) 检疫证书号 来源地 发病生猪 来源地追 溯 经营户姓名 数量(头) 检疫证书号 来源地 生猪 经营户姓名 数量(公斤) 检疫证书号 来源地 发病生猪 及其产品 追踪 猪产品 出售/调运情况 日期 详细信息 风险动物 及其产品 追踪 注 1:表中同群数是指与发病动物有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动物数;表中发病数是指出现该病临床症状的 动物数。 注 2:发病生猪、风险动物及其产品追踪指发病动物运抵该市场至封锁之日起,对所有从疫点出售的动物及 其产品进行跟踪调查。 DB63/T 20292022 15 D F 附 录 D (规范性) 非洲猪瘟运输途中流行病学调查表 非洲猪瘟运输途中流
32、行病学调查表见表D.1。 表D.1 非洲猪瘟运输途中流行病学调查表 _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签章) 疫点所在地址 省 县(市、区) 乡(镇) 村 疫点概况 地理坐标 经度: 纬度: 货主姓名 从业时间 电话 联系地址 省 县(市、区) 乡(镇) 货主及运输 工具基本情 况 运输工具 车牌号 调查原因 调查人员姓名 单 位 联系电话 接到报告日期 调查简 要信息 发现首个病例日期 调查日期 动物种类 成年猪(头) 育肥猪(头) 仔猪(头) 其他(头) 来源地 启运地 检疫证书号 启运时间 启运时数量 截至调查时发病数 生猪发病 现况调查 截止调查时死亡数 初步诊断 临床症状: 病理变
33、化: 初步诊断结果: 诊断人员: 诊断日期: 样品类型 数量 采样时间 送样单位 检测单位 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 实验室 诊断 疑似诊断 确诊结果 DB63/T 20292022 16 表D.1 非洲猪瘟运输途中流行病学调查表(续) 疫区 受威胁区 全县 易感动 物名称 养殖场/ 户数 存栏量 养殖场/ 户数 存栏量 养殖场/ 户数 存栏量 疫点所 在县 (市、 区) 畜牧 业生产 信息 疫点所在地 及周边地理 特征 (请在县级行政区域图上标出疫点所在地位置;注明周边地理环境特点,如靠近山脉、河流、公 路等。) 可能事件 详细信息 途中经停地点 途中病死动物处理情况 追踪调查 初步结论 疫点处置
34、情况 疫区防控措施 受威胁区防控措施 应急处置措 施 其他措施(如向经停地点所在 县通报疫情情况等) 注:本表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在实施扑杀等处理措施前针对生猪及其他易感动物 运输途中发病或感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填写。 DB63/T 20292022 17 E G 附 录 E (规范性) 非洲猪瘟发病前一个月调运情况调查 生猪每批次调入来源情况调查表见表E.1。 表E.1 非洲猪瘟发病前一个月调运情况调查表(一) 单位:头 购买来源地址 省 市 县(市、区) 乡(镇) 村 生猪来源场户信息 经纪人信息 生猪购买情况 场户 名称 户主 姓名 联系 方式 姓名 联系 电话
35、母猪 种公猪 育肥猪 仔猪 生猪每批次调出去向信息(具体到场户、屠宰场或者猪贩)情况调查表见表E.2。 表E.2 非洲猪瘟发病前一个月调运情况调查表(二) 单位:头 出售去向地址 省 市 县(市、区) 乡(镇) 村 生猪出售去向场户信息 经纪人信息 生猪出售情况 场户 名称 户主 姓名 联系 方式 姓名 联系 电话 母猪 种公猪 育肥猪 仔猪 DB63/T 20292022 18 F H 附 录 F (规范性) 非洲猪瘟易感野生动物流行病学巡查表 非洲猪瘟易感野生动物流行病学巡查表见表F.1。 表F.1 非洲猪瘟易感野生动物流行病学巡查表 巡查人姓名: 联系方式: 采样单位(盖章): 巡查日期
36、: 年 月 日 巡查地点 县(市、区) 乡(镇) 街(村) 场 检测样品种类及数量(头份) 组织样品 易感野生 动物种类 生存情况 (头/只) 动物 死亡数 (头/只) 无害化 处理数 (头/只) 全血 血清 名称 数量 环境 样品 DB63/T 20292022 19 G I 附 录 G (规范性)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表G.1给出了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格式。 表G.1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XXXX(地区)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一、 现场调查 (一) 发病场点概况 1、基本信息。XX 省 XXX 市 XXX 县(市区)XXXX 乡(镇)XXXX 村 XXXX 场户、经纬
37、度、场户主姓名、从业情况、 地形地貌特征、易感动物养殖、野猪和软蜱生存等情况。 2、生猪存出栏情况。按生猪调运批次、年龄、体重、品种、既往病史、免疫、死淘、检疫情况等分别描述。 3、饲养管理情况。包括生猪来源、销售模式、生猪饲喂模式、饲料来源与组成、车辆人员进出的管理、场户内生物 安全管理等。 4、屠宰场生猪进场及屠宰检疫、猪肉产品出场、生猪急宰、无害化处理等情况。 5、交易市场生猪调运、检疫、发病、死亡、无害化处理等情况。 6、运输途中生猪来源地、检疫、发病、死亡、无害化处理等情况。 7、疫病诊断。包括确定病例定义、样品检测等。 8、疫情处置。 (二)发病经过 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描述疫
38、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种群分布,判断暴发同源性。 1、 按时间分布绘制流行曲线,显示强度、传播特点。 2、 按空间分布绘制空间分布图(地图或布局图),显示疫情范围。 3、 按群间分布制作分类对照表,对比群间发病差异。 二、追溯追踪调查 (一)追溯 (二)追踪 三、地方疫情排查 (一)养殖场户生猪来源、存栏、饲养管理、发病、死亡、无害化处理及调运等情况。 (二)生猪屠宰场、饲料厂、餐饮机构、生猪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等生猪来源、生猪发病及死亡、病死猪无害化处 理、生猪流通监管、场地环境卫生管理、饲料成分、泔水处理等情况。 (三)抽样检测情况。 (四)野猪、软蜱等易感野生动物生存状况。 四、趋势判断 (
39、一)病因探索(疫情来源判断) (二)趋势判断(疫情可能扩散风险分析) 五、防控措施 DB63/T 20292022 20 H J 附 录 H (规范性)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安全防护 H.1 抵达受访场户 抵达受访场户应具备下列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a) 车辆严禁入场; b) 划分清洁区和非清洁区,在清洁区完成消毒、穿戴个人防护设备、物资的准备工作; c) 按照场地进场程序进入; d) 场地内所需电子设备应始终放置在密封的塑料袋中,通过塑料袋使用,其他非一次性物品应按 照场地物资进场程序进行消毒后进场; e) 同一批调查人员不要出入不同场点。 H.2 穿戴个人防护设备 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应具备
40、以下要求: a) 清洁区穿戴个人防护设备; b) 脱下鞋子,并放在塑料布上; c) 遵守养殖场进场要求,必要时洗澡后穿戴养殖场内部衣服进场。 H.3 离场前 离场前应具备下列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a) 在非清洁区域对接触过养殖场的所有物品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b) 对盛放样品容器的表面进行消毒,然后放在清洁区; c) 依次脱下鞋套、手套、防护服放入非清洁区的垃圾袋中; d) 彻底擦洗靴子,消毒后放入清洁袋。手和眼镜必须进行消毒,用消毒湿巾清洁脸部; e) 进入生产区域的人员在指定区域进行沐浴洗澡更衣后方可离开; f) 非一次性物品和盛放样品的容器用双层袋盛放并胶带封装; g) 携带出养殖场的袋子
41、需放在车辆内预先铺好的塑料布上; h) 接触过样品或潜在污染的车辆进行重点清洗消毒,并处理车内污垢后擦拭消毒。 H.4 离场后 离场后应具备下列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a) 淋浴并将当天所穿衣服浸泡在消毒剂中30分钟; b) 进行暴发调查的人员24 小时内不得访问其他的场地,以防止该疫病的意外传播。 DB63/T 20292022 21 H.5 消毒剂的选择 主要消毒剂包括: a) 最有效的消毒剂是去污剂、次氯酸盐、碱类及戊二醛; b) 8/1000福尔马林(30min)、次氯酸盐-2.3%氯(30min)、3/1000福尔马林(30min)、3%邻苯 基苯酚(30min)可灭活病毒; c) 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有情)、氯化物和酚化合物适用于建筑物、木制结构、水泥表面、 车辆和相关设施消毒,酒精和碘化物适用于人员消毒; d) 不易消毒的设施放置在阳光下暴晒消毒。 DB63/T 20292022 22 参 考 文 献 1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第五版) 农牧发20217号 2 王志亮 吴晓东 王君玮主编.非洲猪瘟M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