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B61/T 1414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合阳县农业技术推 广中心、蒲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彬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铜川市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永寿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凤翔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朝辉、邱炜红、刘金山、石美、石磊、徐文华、杜明叶、梁永强、杨珍
2、珍、 蒲岳建、师渊超、吕辉。 本文件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解释。 本文件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电话:029-87080055 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 邮编:712100 DB61/T 14142021 1 小麦氮磷钾化肥施用限量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麦氮磷钾化肥施用量的术语和定义、施肥量的确定方法、施用限量和施肥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小麦种植区小麦氮磷钾化肥的施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3、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J 6342012 土壤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测定 氯化钾溶液提取-分光光度法 NY/T 8892004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 1121.72014 土壤检测 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 2911201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DB61/T 9562015 旱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DB61/T 9572015 水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DB61/T 11082017 渭北旱地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监控施肥技术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so
4、il test 基于土壤有效氮、磷和钾养分测定,监控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结合小麦目标产量、品质和施肥的环 境效应,确定氮、磷、钾肥施用量的技术。 3.2 土壤硝态氮安全阈值 safety threshold of soil nitrate nitrogen 麦田土壤中允许的硝态氮累积最高值,小麦收获期、复种区小麦播种前1.0 m土壤硝态氮不超过55.0 kg/hm 2 , 旱作区小麦播前不超过110.0 kg/hm 2 。 3.3 施肥系数 fertilization coefficient 基于土壤养分等级和培肥的目标值,以目标产量的养分携出量为标准(1.0),进行施肥量倍数调 节。 DB61
5、/T 14142021 2 3.4 限量指标 limitation index for fertilizer input 评价施肥量投入情况的参数,以依据本规范确定的施肥量的0.9 倍1.1 倍肥料投入为合理施肥, 低于0.9 倍该施肥量的肥料投入为施肥不足,高于1.1 倍该施肥量的肥料施入为施肥过量。 4 施肥量的确定方法 4.1 氮肥施用量确定方法 在小麦播前一周或收获期,应按照NY/T 29112016规范采集麦田0 cm100 cm土壤样品,应按照 HJ 6342012测定硝态氮含量,按公式(1)、公式(2)和公式(3)确定氮肥用量: con fer app N N N / 100 .
6、 (1) test threshold yield fer N N N N . (2) 100 / 8 . 2 ob yield Y N . (3) 式中: N app 氮肥料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2 ); N fer 肥料氮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2 ); N con 氮肥料含氮量,单位为百分数(%); N yield 目标产量需氮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2 ); N threshold 土壤硝态氮安全阈值,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2 ); N test 土壤硝态氮实测值,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2 ); Y ob 目标产量,可由相应田块前三年
7、(自然灾害年份除外)小麦的平均产量乘以系数1.1计 算,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2 )。 4.2 磷肥施用量确定方法 在小麦播前或收获期,按NY/T 29112016规范采集麦田0 cm20 cm土壤样品,应按照NY/T 1121.72014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应按公式(4)、公式(5)和公式(6)确定磷肥用量: con fer app P P P / 100 . (4) factor yield fer P P P . (5) 0.9/100 ob yield Y P . (6) 式中: P app 磷肥料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2 ); P fer 肥料磷用量(纯养分P
8、2 O 5 ),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2 ); P con 磷肥料含磷量,单位为百分数(%); P yield 目标产量需磷量(纯养分P 2 O 5 ),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2 ); P factor 施磷系数,由表1确定; DB61/T 14142021 3 Y ob 目标产量,可由相应田块前三年(自然灾害年份除外)小麦的平均产量乘以系数1.1计算, 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2 )。 表1 麦田土壤供磷指标与施磷系数 土壤有效磷(mg/kg) 供磷等级 旱作区 小麦玉米复种区 小麦水稻复种区 施磷系数 很低 5 15 10 2.0 偏低 5 ,10 15,20 10,
9、15 1.5 适中 1 0 ,15 20,25 15,20 1.0 偏高 1 5 ,20 25,30 20,25 0.5 很高 20 30 25 0.3 4.3 钾肥施用量确定方法 在小麦播前或收获期,按NY/T 29112016规范采集麦田0 cm20 cm土壤样品,应按照NY/T 8892004 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按公式(7)、公式(8)和公式(9)确定钾肥用量: con fer app K K K / 100 .(7) factor yield fer K K K .(8) 2.4/100 ob yield Y K .(9) 式中: K app 钾肥料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10、 2 ); K fer 肥料钾用量(纯养分K2O),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2 ); K con 钾肥料含钾量,单位为百分数(%); K yield 目标产量需钾量(纯养分K 2 O),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2 ); K factor 施钾系数,由表2确定; Y ob 目标产量,可由相应田块前三年(自然灾害年份除外)小麦的平均产量乘以系数1.1计算, 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2 )。 表2 麦田土壤供钾指标与施钾系数 土壤有效钾(mg/kg) 供钾等级 旱作区 小麦玉米复种区 小麦水稻复种区 施钾系数 很低 60 70 50 1.0 偏低 60,90 70,100 50,8
11、0 0.5 适中 90,120 100,130 80,110 0.3 偏高 120,150 130,160 110,140 0.1 很高 150 160 140 0.0 DB61/T 14142021 4 5 施肥限量 不同产区和产量水平小麦的施氮、磷、钾肥限量如表3、表4和表5所示。 表3 旱作区不同产量水平的小麦施氮磷钾肥限量 小麦产区 产量水平 (kg/hm 2 ) 施氮肥限量 (kg/hm 2 ) 施磷肥限量 (kg/hm 2 ) 施钾肥限量 (kg/hm 2 ) 6000 170190 6065 4045 表4 小麦玉米复种区不同产量水平的小麦施氮磷钾肥限量 小麦产区 产量水平 (k
12、g/hm 2 ) 施氮肥限量 (kg/hm 2 ) 施磷肥限量 (kg/hm 2 ) 施钾肥限量 (kg/hm 2 ) 9750 240275 105120 7585 表5 小麦水稻复种区不同产量水平的小麦施氮磷钾肥限量 小麦产区 产量水平 (kg/hm 2 ) 施氮肥限量 (kg/hm 2 ) 施磷肥限量 (kg/hm 2 ) 施钾肥限量 (kg/hm 2 ) 7500 180215 85100 5060 注:表3、表4、表5 中的施氮、施磷、施钾肥限量,分别指肥料中的N、P 2 O 5 、K 2 O纯养分量。 6 施肥方法 6.1 肥料选用及施肥方法应按照 DB61/T 11082017、 DB61/T 9562015、 DB61/T 9572015 标准进 行,其中氮磷钾肥基肥和追肥比例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6.2 旱作区:氮磷钾肥均一次性基施。如春季降水充足,可结合降水追加施用氮肥限量值的 10 %。 6.3 小麦玉米复种区:磷钾肥一次性基施,氮肥基施 60 %80 %,在返青拔节期、抽穗期追施 20 % 40 %。 DB61/T 14142021 5 6.4 小麦水稻复种区:磷钾肥一次性基施,氮肥基施 50 %60 %,在分蘖、拔节期追施 40 %50 %。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