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5 T 2364-2021 公路路基监测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31255       资源大小:15.24M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5 T 2364-2021 公路路基监测技术规范.pdf

    1、 ICS 93 . CCS P 6 广 T 2021 - 08 0 6 6 西 壮 T echnica - 09 - 27 发 壮族 公 路 l speci f 发 布 广西 壮 族 自 路 路 基 f ication 壮 族自治 区 自 治 基 监 测 for mon 区 市场监 督 区 测 技 术 itoring 督 管理局 地 D B 术 规 范 of high w 发 布 4 方 标 B 45/T 23 6 范 w ay subg 2021 - 1 布 45 标准 6 4 2021 rades 1 0 - 31 实 准 实 施DB 45 /T 2 36 4 20 21 I 目次 前言

    2、.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 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监测方案 . 4 5. 1 一般规 定 . 4 5. 2 路堤 . 5 5. 3 软土路 基 . 7 5. 4 路堑 . 8 5. 5 滑坡 . 9 5. 6 支护结 构 . 10 6 监测技术 要求 . 11 6. 1 一般规 定 . 11 6. 2 现场巡 查 . 12 6. 3 地表水 平位移 . 13 6. 4 地表垂 直位移 . 13 6. 5 深层垂 直位移 . 15 6. 6 深层水 平位移 . 15 6. 7 倾斜 . 16 6. 8 裂缝 . 16 6. 9 孔隙水

    3、压力 . 16 6. 10 地下 水位 . 17 6. 11 岩土 压力 . 17 6. 12 锚杆 (索)应力 . 17 6. 13 结构 应力应变 . 17 6. 14 雨量 . 18 6. 15 自动 化监测 . 18 7 监测成果 编制及信息反馈 . 18 附录 A(资料 性) 监测 点编号与图例 . 21 附录 B(资料 性) 监测 点布置示意图 . 22 附录 C(资料 性) 现场 巡查报表 . 25 附录 D(资料 性) 监测 日报表 . 26 参考文献 . 31 DB 45 /T 2 36 4 20 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 T 1 .12 0 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4、1部分:标 准化文件的 结构和起草 规则的规 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新恒通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广西交投科技有限 公司、广西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唐正辉、 刘先林、 何廷全、 李明智、 李敦仁、 杨泓全、 王勇、 米德才、 黄 泽斌、 闫强、吕玺 琳、叶琼瑶 、黄海峰、 韦宇辉、欧 鸥、黄成年 、李晓峰、 陈川、孙冠 华、刘光彬 、

    5、罗安民、 骆俊晖、张永辉、黄建初、张焱、苏冬九。 DB 45 /T 2 36 4 20 21 1 公路路基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路基监测的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监测方案、 监测技术要求、 监测成果编制及 信息反馈。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境内二级及以上公路路基变形、 应力应变及其影响因素等的监测, 其他道路可参 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 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GB /T 1 28 98 国 家三

    6、、四等 水准测量规范 GB /T 1 79 42 国 家三角测 量规范 GB 5 00 26 工程测量标准 GB 5 06 89 通信 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JG J 8 建筑 变形测量规范 JT G/ T 33 34 公路滑坡 防 治设计规范 JT G D3 0 公 路路基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监测 m on ito ri ng 采用仪器测量、 现场巡查等监控手段和方法, 采集反映工程安全状态、变 化 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数 据,并进行分析、反馈的活动。 3 .2 自动化监测 au to ma ti c m on it or in g 采用

    7、新型传感设备与通讯技术, 通过远程网络平台智能控制, 实现前端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 存储、 传输、处理、分析、显示、报警等功能的监测预警方式。 3 .3 监测等级 mo nito ring le ve l 根据路基工程 (监测对象) 规模、 地质条件、 工程特 点、 环境影响因素等确定的监测需采用的级别。 3 .4 孔隙水压力系数 p or e w at er p re ssu re p ar am ete r 软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增量与荷载增量的比值。 DB 45 /T 2 36 4 20 21 2 3 .5 基准点 d atu m po in t 为便于 变 形观 测作 业而 布设的 稳

    8、定的、 长期保存 的测量点 ,在 变 形 测量中 , 作 为 测量工作基点及变 形 监测点起 算依据 的 稳 定可 靠 的 控 制点。 3 .6 监测点 m oni to ri ng p oin ts 直 接或间接 设置 在 监测 对象上, 并能反应监测 对象 力学 或 变 形特征 的 观 测点。 3 .7 监测周期 mo ni to ri ng cy cl e 监测工作 从开始到 结 束 的 时间跨度 。 3 .8 监测频率 mo ni to ri ng fr eq ue nc y 在 某 个时间段 内 实施 的监测 次数 。 3 .9 预警值 w arn in g va lu e 能反 映

    9、 监测 对象已经 出现 异常或危险 的 特征指 标 临界值 。 4 基本规定 4 .1 路基监测应 根据 监测 对象 的 形式 、规 模 、地 质特 点及 周边 环境等确 定 其 监测 等级 , 按照监测 等级 合理选择 监测 指 标和监测方 法,确 定监测 网度 、 频度 和 预警条 件。 4 .2 路堤、软土路基的监测 等级 可 根据填筑 高 度 、工程 条 件 复杂 程 度 按照表 1 划 分 ,其 工程 条 件 复杂 程 度 按表 2 划 分。 表1 路堤及软土路基监测等级 监测对象类型 填筑高度或滑坡体积 工程条件复杂程度 监测等级 路堤 H20 m 复杂 一级 较复杂 二级 简单

    10、三级 H20 m 复杂 二级 较复杂、简单 三级 软土路基 H16 m 复杂 一级 较复杂 二级 简单 三级 H16 m 复杂 二级 较复杂、简单 三级 注: 填筑高度H指填筑层最大厚度与最大放坡高度的大值。 DB 45 /T 2 36 4 20 21 3 表2 路堤及软土路基工程条件复杂程度 工程条件 复杂程度 复杂 较复杂 简单 地形条件 基底横坡坡度20 基底横坡坡度1020 基底横坡坡度10 地基压缩性 压缩层深度范围内存在厚度大于 5 m的中等高 压缩性土层 压缩层深度范围内存在中等高 压缩性土层,其厚度不大于5 m 压缩层深度范围内不存在中等 高压缩性土层 软土分布及 处治情况 软

    11、土层平均厚度大于3.0 m, 力学 性质差,采用排水预压或新型材 料、技术处治,或环境条件变化 可能影响路基稳定 软土层厚度大于3.0 m,而力 学性 质较差,采用复合地基等成熟方 法处治 无软土;或软土层厚度小于3.0 m, 已采用强夯置换等成熟技术进行 处理 水文地质 邻近江河湖海并与之有水力联 系,基底存在承压水体、地下水 径流通道,或存在水敏感性岩土 而地下水丰富等情况 地下水较丰富,对路基稳定有一 定不利影响 没有地下水, 或 地下水对路基稳定 无明显不利影响 支护结构 设有高度大于8 m的挡墙或出土高 度大于10 m的抗 滑桩等大型支档 结构 设有高2 m8 m 的挡墙或出土高 度

    12、不大于10 m的 抗滑桩等支档结 构 挡墙高度小于2 m或无支撑结构 填筑材料 膨胀土、高液限土等特殊性土料 一般合格填料 硬质岩石方或粗粒土 注1:复杂程度从复杂到简单,有任一项符合某等级标准者,即优先定为该等级。 注2:复杂程度的界定宜重点考虑软土性状和空间分布,以及处治方案的可靠性、可控性等因素。 4 .3 路堑的监测等级可根据边坡高度、工程条件复杂程度,按表 3 划分。工程条件复杂程度根据场地 地形与坡率、岩土类型、地下水及支护结构等情况按表 4 划分。 表3 路堑监测等级 边坡类型 高度 工程条件复杂性 监测等级 土质边坡 H40 m 复杂、较复杂 一级 一般 二级 20 mH40

    13、m 复杂 一级 较复杂 二级 一般 三级 H20 复杂 二级 较复杂、简单 三级 岩质边坡 H50 m 复杂、较复杂 一级 一般 二级 30 mH50 m 复杂 一级 较复杂 二级 一般 三级 H30 m 复杂 二级 较复杂、一般 三级 DB 45 /T 2 36 4 20 21 4 表4 路堑工程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4 .4 对 可能 影响到 路基 安 全 稳 定的滑坡 , 应 对其进行 监测 ,其 监测 等级 可按 J TG /T 3 334 确 定的滑坡 防 治工程 安 全 等级 查表 5 确 定。同 时, 滑坡 影响 范围内的路基监测 等级 不应 低于 滑坡的监测 等级 。 表5 滑坡监

    14、测等级划分 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级 滑坡监测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注: 对无法绕避的大型以上滑坡 (体积大于3 10 5 m 3 ) , 宜在 勘察设计阶段开始监测工作, 并考虑全过 程的连续性。 4 .5 当 路基 影响 范围内 存在 民居 、 铁 路、 桥梁 、高 压 电塔 、地 下 油气或电 力 管线 、 历史 文 物等敏 感 地 物时, 监测 等级宜 提高一 级 。 4 .6 支 挡 结构的监测 等级宜 与 其 支护 对象保持 一 致 。 4. 7 对崩塌 、 危 岩、岩 溶 强发 育等特殊 路 段,其 监测应作专 项 研究。 4 .8 对 一、 二级 监测 对象, 监测 周期 应 包

    15、含整个施 工 期, 并 延续到 交工 后 不 少于 1 个 水文年 , 直 至 监 测结果 显 示变 形稳 定 为止 。 三级 监测 对象 的监测 周期 应 包括整个施 工 期 。 4 .9 完 工 后 第一 年监测 等级 宜延 用 原 有 等级, 监测 、巡查 过 程中 若情况恶 化 ,宜 提高 监测 等级, 并 相 应 调整 监测方案 ;完 工 后连续 一年监测结果 显 示 稳 定的路 段, 可 相 应 降低 监测 等级 。 4. 10 监测点编号与图例 宜 按附录 A 统 一 格式 。 5 监测方案 5 .1 一般规定 5. 1. 1 对 一 级 监测 对象 应制定监测方案 ,二级 监测

    16、 对象宜 制定监测方案。 工程条件 复杂程度 复杂 较复杂 简单 地形与坡率 边坡坡角与自然斜坡坡坡角差 值大于15; 开挖线以上自然斜 坡坡角陡、高差大 边坡坡角与自然斜坡坡坡角差值介于 515; 开挖线以上自然斜坡坡角 较陡、高差较大 边坡坡角与自然斜坡坡坡 角差值小于5;开挖线以 上自然斜坡坡角小于5 岩体类型 (岩质坡) 类 类 类或类 土的类型 (土质坡) 膨胀土、 红黏土、 杂填土、 全风 化炭质岩等特殊性岩土 一般素填土、花岗岩残积土、混合土 等工程力学性质较差的土 一般全风化岩、 粗粒土及 坚 硬状 细 粒土 地下水 地下水丰富或较丰富, 边坡岩土 体水稳性差 地下水丰富或较丰

    17、富,对边坡岩土体 力学性质有一定影响 地下水 贫乏 , 或边坡 由 水稳 性 好 的岩土 组 成 支护结构 边坡支护采用 了 新技术、 新材料 或新工 艺 , 或结构 隐蔽 性高、 施 工工 艺 复杂, 质 量 控 制 与 检 测 难 度大 边坡支护结构或 施 工工 艺 较复杂,质 量 控 制 与 检 测有一定 难 度 无复杂性结构 注1: 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 根据JTG D 30 划 分。 注2: 复杂程度从复杂到简单,有任一项符合某等级标准者,即优先定为该等级。 DB 45 /T 2 36 4 20 21 5 5. 1. 2 公路路基监 测应根据工程 特点,分 析研究工程 风险、关键 部位

    18、及关键 工序,了解 施工、运营过 程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监测方案。 5. 1. 3 编制监测方案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 收 集工程地 质勘察报 告 、路基设计文件、周 围 环境调查资料、水文气象 资料等相关资料, 并 进行现场踏勘; b) 了解监测对象的现状及相邻工程相关情况; c) 了解工作的其他要求。 5. 1. 4 监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a) 工程概况; b) 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及工程风险特点; c) 监测目的和依据; d) 工程监测等级; e) 监测内容与监测指标; f)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g) 监测方法与精度要求; h) 监测周期及监测频率; i) 预警

    19、指标及预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j) 监测信息反馈程序; k) 监测设备、人员的配备; l) 质量控制、安全保障措施; m) 成果形式。 5. 1. 5 所有监测对象均应进行现场巡查, 一、 二级监测对象现场巡查频率宜与设备监测频率保持一致, 三级监测路段现场巡查不宜低于 2 次/月。 5. 1. 6 监测点的布置宜符合以下规定: a) 重点布置在监测对象的变形关键特征点及最不利位置上; b) 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c) 避免被施工或其他人为破坏,保证整个监测周期内能延续使用; d) 对监测对象新出现的特征性裂缝,及时进行监测。 5. 1. 7 公路路

    20、基监测应确定预警项目及预警值,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条件时,应及时反馈。 5. 1. 8 监测预警指标及预警值确定宜符合下列要求: a) 能满足路基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控制要求 ; b) 选择最能表征监测对象状态的指标与特征值,预警指标可为单一指标或指标组合; c) 根据路基设计方案,结合设计计算结果、工程经验等确定。 5 .2 路堤 5. 2. 1 路堤监测应达到以下目的: a) 提供路基沉降量与沉降速率,以指导施工控制填筑速度,确保路基施工质量; b) 确 定路堤的 变形 范围、变形模式、变 形 速 率 及 稳 定 状态, 验证路基处 治 效 果 ,保障路基运营 安全。 5. 2. 2 路堤监测指

    21、标宜根据工程监测等级按表 6 确定。 DB 45 /T 2 36 4 20 21 6 表6 路堤监测指标 工程监测等级 监测指标 地 表 水平 位移 地 表垂直位移 深 层 垂直位移 深层水平 位移 地下水 位 一级 () () 二级 () () 三级 () 注: “”必做 项 目 ; “()”选做 项 目 。 5. 2. 3 路堤监测点布设 宜符合 下 列 规定: a) 根据 工程监测 等级 布设垂直 于道 路 走向 的监测 断面 , 断面 间 距 宜为 50 m 10 0 m,宜 将 监测 断 面 布置 在预 测变 形 较 大的位置 ; b) 地表垂直位 移:路基中 线 、路 肩 、路堤坡

    22、 面 及坡 脚 等处宜 设置监测点 , 每 个 监测 断面 上 单 侧 路基监测点不 少于 4 个; c) 深层垂直位移: 需 分 析 分层 沉 降 量 时, 填 土层内监测点 竖向 间 距 宜为 3 m 5 m, 地基 压 缩 层内 土层 界 面 、 加固 区 底面 宜 设置监测点 ; d) 地表水平位移:监测点设置 在 坡 脚 、坡 体 中部及路 肩 等处, 路基单 侧 监测点不 宜少于 3 个; e) 深层水平位移: 监测孔 宜 布置 在 坡 脚 、坡 体 中部及路 肩 等 部位 , 每断面 监测孔不 宜少于 2 个; f) 地下水位:水文地 质条 件 特征显 著 的 断面 宜 布设地下

    23、水位监测点 ; g) 典 型 路堤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见 附录 B 。 5. 2. 4 路堤监测 精度宜符合 表 7 规定。 表7 路堤及软土路基监测精度要求 监测指标 精 度 要求 地 表 水平 位移 3 mm 地 表垂直位移 、深层 垂直位移 2 mm 深层水平 位移 0.10 mm / 500 mm 地下水 位 1 c m 孔隙 水压力 2 kPa 裂缝 岩土体 : 2 mm, 砼 结构 : 0.5 mm 5. 2. 5 路堤监测 频率 按表 8 确 定。 表8 路堤监测频率要求 监测阶段 监测 频 率 填筑阶段 1 次/ 1 d 或1 次/ 1层 填筑 至 路 床后 , 铺 筑路 面前

    24、1 次/7 d 15 d 铺 筑 完 路 面 结构层 3 个月 内 1 次/ 15 d 铺 筑 完 路 面 结构层 3 个月后 1 次/ 30 d 注: 遇 到强 降雨 、 数据异常 、 关键施 工 节 点等特殊情况, 应提 高监测 频 率。 5. 2. 6 路堤监测 预警 指 标及 预警 值 应 根据 工程地 质条 件、设计方 案及 当 地工 程 经 验 确 定 , 缺乏 相关 数 据时, 可按下 列 规定 确 定: a) 在 路堤 填筑期间, 采 用单日位移速 率 作 为预警指 标 , 取 填 土层 顶面 24 h 垂 直位移大 于 10 mm / d, 或 坡 脚 水平位移大 于 5 m

    25、m / d 为预警值 ; DB 45 /T 2 36 4 20 21 7 b) 路堤填筑后, 采用位移速率与累计位移作为预警指标, 5日 平 均位移速率预警值取 2 mm /d, 累 计位移预警值取 20 mm。 5 .3 软土路基 5. 3. 1 软土路基监测应达到以下目的: a) 提供路基沉降量与沉降速率,以指导施工控制填筑速度,确保路基施工质量; b) 确定路基的变形范围、 变形模式、变 形速率及稳定状态, 验证处治效果,保 障 路基运营安全。 5. 3. 2 软土路基监测指标宜根据监测等级按表 9 确定。 表9 软土路基监测指标 工程监测等级 监测指标 地表水平位移 地 表垂直位移 深

    26、层垂直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 孔隙水压力 地下水位 一级 () 二级 () () () () 三级 () 注: “”必做项目;“()”选做项目。 5. 3. 3 软土路基监测点布设宜符合下列规定: a) 监测断面垂直于路线走向,一级监测对象每 20 m50 m 设一 个断面,二级监测路段每 50 m 10 0 m 设一个 断面,监测断面布置在预测变形较大的部位; b) 地表水平位移:监测点设置在路肩、路堤坡面、坡脚等部位,每断面监测点不宜少于 3 个; c) 地表垂直位 移:路基中 线 、路肩 、路堤坡面 、反压护道 坡 肩 、坡脚 均宜 设置监测点, 每断面 监测点不宜少于 4 个; d) 深层

    27、垂直位 移:监测点 宜 设 在 软土层顶面或 地基 顶面;需 分 析 分层沉 降 量 时,分层 沉 降 监测 点竖向间距宜为 3 m 5 m, 地基压缩层内土层界面、加固区底面宜设置监测点; e)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在路肩、坡面、坡脚附近,每个断面监测孔不宜少于 2 个; f) 孔隙水压力 :用于 评估 路基稳 定性 时,测点宜 布置在最危险滑动面 附 近 的软土层中, 竖向间 距不宜大于 2 m;用于预测工后沉降时,监测点宜布置在地基压缩层内的软土中,竖向间距不 宜大于 3 m; g) 地下水位:宜在路基两侧各设置一个观测孔; h) 典型软土路基监测点布置示意图见附录 B。 5. 3.

    28、 4 软土路基监测精度宜符合表7要 求 。 5. 3. 5 软土路基监测频率宜按表 1 0 确定。 表1 0 软土路基监测频率要求 监测阶段 监测频率 填筑阶段 1 次/1 d 或1次/ 1层 填筑至路床顶后、铺筑路面前的第 1 个月 1 次/3 d 填筑至路床顶后、铺筑路面前的第 2 个月起 1 次/7 d 铺筑路面结构层后 3 个月内 1 次/15 d 铺筑路面结构层 3 个月后 1 次/30 d 注: 遇到强降雨、数据异常、关键施工节点等特殊情况,应提高监测频率。 DB 45 /T 2 36 4 20 21 8 5. 3. 6 软土路基监测 预警指 标及 预警值 的 确 定 宜符合以 下

    29、规定: a) 根据 软土 厚 度 、性 质 、地基 处理 方 法 、 类 似 工程 经 验 等因素 综 合确 定 ; b) 对 天然 软土地基、 排 水 固 结 法处理 的软土地基 , 沉 降 速 率预警值 可 取 10 mm / d, 水平位移速 率 预警值 可 取 5 mm / d, 孔隙 水压力 系 数预警值 可 取 0. 7 1. 0 ; c) 对复合 地基路基 ,预警值 取桩 间 土承 载比 例与 天然 地基( 或 排 水 固 结 法 )路基 预警值 之积 。 5 .4 路堑 5. 4. 1 路堑监测应 达 到确 定 边 坡的变 形 范围、 滑动 面 深 度 、 变 形 速 率 及

    30、稳 定 状态, 验证 边 坡 处 治 效 果 , 确保边 坡 施 工与运 营安 全的 目 的。 5. 4. 2 路堑监测 指 标 宜根据 监测 等级 按表 1 1 确 定。 表1 1 路堑监测指标 工程监测等级 监测指标 地 表 水平 位移 地 表垂直位移 深层水平 位移 地下水 位 雨量 一级 () 二级 () () () 三级 () 注: “”必做 项 目 ; “()”选做 项 目 。 5. 4. 3 路堑监测点布设 宜符合 下 列 规定: a) 监测 断面 方 向 与 边 坡 最 不利方 向 一 致, 监测 断面 间 距取 30 m 60 m; b) 地表位移: 地表水平、 地表垂直位移

    31、监测点 宜为 共 同点 ;从 坡 脚 至 坡 顶 水平 距离每 20 m 40 m 设1 个 监测 点 , 坡 顶 开 挖 线以 外 宜 设1 2 个 监测 点 ; c) 深层水平位 移:深层水 平位移监测 孔 宜 布置 在边 坡前 缘 、中部及 顶 部 , 如 有 必 要 还 需在 坡 顶 开 挖 线以 外 布设 1 个 监测 孔 , 监测 断面 上 监测点 间 距 宜 取 20 m 40 m; d) 地下水位: 地下水 丰富 的路堑 边 坡 宜 布设地下水位监测点 , 地下水位监测点可布设 在 深部位 移监测孔内 ; e) 雨量:雨量计 宜安 装 在 坡 体 或边 坡附 近无遮 挡 的区

    32、域 , 10 km 范围的雨量 监测 数据 可参考 ; f) 典 型 路堑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见 附录 B 。 5. 4. 4 路堑监测 精度宜符合 表 1 2 的规定。 表1 2 路堑及滑坡监测精度要求 监测指标 精 度 要求 地 表 水平 位移 3 mm 地 表垂直位移 、深层 垂直位移 3 mm 深层水平 位移 0.10 mm / 500 mm 地下水 位 1 c m 裂缝 岩 土体 : 2 mm, 砼 结构 : 0.5 mm 5. 4. 5 路堑监测 频率宜 按表 1 3 确 定。 DB 45 /T 2 36 4 20 21 9 表1 3 路堑监测频率要求 监测阶段 监测频率 施工期 1

    33、 次/1 d3 d 施工完成后 6 个月内 1 次/7 d 施工完成后 612 个月 1 次/15 d 施工完成后超过1 2个月 1 次/30 d 注: 遇到强降雨、数据异常、关键施工节点等特殊情况,应提高监测频率。 5. 4. 6 路堑监测预警 应根据工程 地 质条件 、设计方案 、变形发展趋 势 及当地工 程 经验等, 综合分析 各 监测指 标 数据确 定。 无 工程经 验 时 可 采 用地表或 深层水平位移速 率 作 为 主要 预警指标 ,预警值 可 取 5 mm / d。 5 .5 滑坡 5. 5. 1 滑坡监测应 达到确定滑 坡范围、滑 动面深度、 滑坡变形速 率及稳定状态, 验证滑

    34、坡 防治工程 效 果,确保滑坡及其影响范围的工程施工与运营安全的目的。 5. 5. 2 滑坡监测指标宜按表 1 4 确定。 表1 4 滑坡监测指标 工程监测等级 监测指标 地表水平位移 地 表垂直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 土压力 地下水位 雨量 一级 () 二级 () () () 三级 () () 注: “”必做项目;“()”选做项目。 5. 5. 3 滑坡监测点布设宜符合下列规定: a) 监测断面宜沿主滑方向及其垂向布置成十字形或方格形,断面间距宜取 30 m 50 m;规模大、 性质复杂的滑坡可按变形分区进行监测,分区分别布置断面; b) 在 监测断面 上,滑坡前 缘 、主滑段 、滑坡后 缘 、

    35、滑坡外 稳 定地段 、支 挡 结构物 、路基 或桥隧 构造物等部位宜布设监测点; c) 地表位移: 地表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监测点宜设置于相同或相近位置, 监测点间距宜取 20 m 40 m; d) 深层水平位 移:监测孔 布设在 滑坡前缘 、主滑 段 、滑坡后 缘 及滑坡外 稳 定地段, 每 个 分区的 监测主断面上深层位移监测孔不少于 3 个; e) 土压力:压力计宜埋置于支档结构受力侧、下滑段与阻滑段过渡区等部位; f) 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监 测点可布设 在 深部位移监测孔内, 监测等级为 一 级 的滑坡地下水位监 测点不宜少 3 个; g) 雨量:雨量计宜安装在滑坡体或滑坡附近无遮挡的

    36、区域; h) 典型滑坡监测点布置示意图见附录 B 。 5. 5. 4 滑坡监测精度宜符合表 1 2 规定。 5. 5. 5 滑坡监测频率宜根据监测 目的、变形状态按表 1 5 确定。 DB 45 /T 2 36 4 20 21 10 表1 5 滑坡监测频率要求 监测 目 的 变形状 态 监 测 频 率 施 工 前核实 设计 参数 活跃 1 次/ 1 d 2 d 相 对稳定 1 次/ 5 d 10 d 处治 施 工安全监测 活跃 12 次/ 1 d 相 对稳定 1 次/ 3 d 7 d 处治 后效果检 测 活跃 1 次/ 1 d 5 d 相 对稳定 1 次/ 15 d 30 d 注: 遇 到强

    37、降雨 、 数据异常 、 关键施 工 节 点等特殊情况, 应提 高监测 频 率。 5. 5. 6 滑坡监测 预警 条 件应 根据 工程地 质条 件、设计 参 数 、发 展趋 势 及 当 地工 程 经 验 等确 定 ,当 缺乏 经 验 时 可 采 用深部位移与地表位移速 率 作 为预警指 标 , 预警值 取 5 mm / d 。 当 抗 滑 桩 等重 要支 档 结构 失效 或 达 到预警条 件 时,其 支 挡 的滑坡 也 应 视 为 达 到预警条 件。 5 .6 支护结构 5. 6. 1 公路工程中涉及锚杆(索)、 挡 墙 、 抗 滑 桩 等 支护结构 时,宜进行 监测。 5. 6. 2 支护结构

    38、监测应 达 到确 定支 挡 结构的 健康 状态 的 目 的。 5. 6. 3 锚杆(索)监测 指 标 宜 按表 1 6 确 定。 表1 6 锚杆(索)监测指标 工程监测等级 监测指标 锚头位移 应 力 /应 变 一级 二级 () 三级 () 注: “”必做 项 目 ; “()”选做 项 目 。 5. 6. 4 锚杆(索) 监测点 宜 布设 在 锚杆( 索) 受 力 最 不利、地 质条 件 复杂 的锚 固 区 关键 部位 , 测定 锚 杆 (索) 应 力和 预 应力 损失 , 非 预 应力锚杆的监测 根数 不 宜少于 总 数 的3 , 且 不 少于 3 根; 预 应力锚 杆(索)的监测 根数 不

    39、 宜少于 总 数 的5 , 且 不 少于 3 根 。 5. 6. 5 挡 墙 监测 指 标 宜 按表 1 7 确 定。 表1 7 挡墙监测指标 工程监测等级 监测指标 地 表 水平 位移 土压力 倾 斜 一级 () 二级 () () 三级 () 注: “”必做 项 目 ; “()”选做 项 目 。 5. 6. 6 挡 墙 监测点布设 宜符合 下 列 规定: DB 45 /T 2 36 4 20 21 11 a) 选择挡土墙受力最不利、 地质条件复杂的断面监测,间 距取 30 m60 m,挡 墙监测断面位置宜 与路基监测断面协调一致; b) 地表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墙顶、墙底位置; c) 土压

    40、力:监测点布置在台背紧贴挡土墙布设,竖向间距不宜大于 3 m, 且不宜少于 3 个; d) 倾斜:沿 监测 对象同一 竖 线 分别布设顶 部监测点和底 部监测点,必要 时宜在监测 对象中部布 设监测点; e) 典型挡墙监测点布置示意图见附录 B 。 5. 6. 7 抗滑桩监测指标宜按表 1 8 确定。 表1 8 抗滑桩监测指标 工程监测等级 监测指标 地表水平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 土压力 结构应力应变 一级 二级 () () () 注: “”必做项目;“()”选做项目。 5. 6. 8 抗滑桩监测点布设宜符合下列规定: a) 监测点选择在受力较大、 坡体稳定性较差位置的抗滑桩内布设, 监测桩数取

    41、抗滑桩总数的1 0 , 且不少于 2 根; b) 地表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在抗滑桩桩顶位置; c) 深层水平位 移:监测点 布置在 抗 滑 桩 内部,在 抗 滑 桩浇筑 前 , 将 测斜 管 绑扎在 钢筋笼 上,测 斜管深度与抗滑桩长度一致; d) 土压力:压力计布置在桩背,竖向间距不宜大 于 3 m,且不 宜少于 3 个; e) 应力应变: 监测点宜 布置 在 抗 滑 桩受 力 最 大的主筋 上,受拉 与 受 压 侧 同 时 布置, 弯矩较大的 桩段竖向间距不宜大于 2 m,且不宜少 于 4 个; f) 典型抗滑桩监测点布置示意见附录 B 。 5. 6. 9 支护结构监测精度宜符合表1 9规

    42、 定 。 表1 9 支护结构监测精度要求 监测指标 精度要求 地表水平位移 2 mm 深层水平位移 0.10 mm/500 mm 裂缝 0.5 mm 倾斜 0.01 应力应变、土压力 0.5FS 5. 6. 10 支护结构监测周期与频率宜与其支护的对象一致。 5. 6. 11 支护结构监测预警值宜参考设计容许值确定。 6 监测技术要求 6 .1 一般规定 6. 1. 1 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 设计要求、 场地条件、 监测等级与精度要求综合确定,DB 45 /T 2 36 4 20 21 12 一 个指 标可 采 用 多种 监测方 法相 互验证 。 6. 1. 2 仪器 、设 备 和 元 器 件应 符合以 下要求: a) 监测 仪器 、设 备 和 元 器 件的 精度 、 灵 敏度 、 重复 性、可 靠 性、 寿命 、 防


    注意事项

    本文(DB45 T 2364-2021 公路路基监测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