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6 T 1570-2021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30900       资源大小:719.4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6 T 1570-2021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01 CCS B 16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5702021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 2021 - 12 - 31发布 2022 - 06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570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繁育环境条件及设施 . 1 5 人工繁育技术 . 2 附

    2、录 A(资料性)花绒寄甲形态特征. 4 附录 B(规范性)人工饲料配制原料与方法. 5 参考文献 . 6 DB36/T 1570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原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晓华、涂业苟、熊彩云、金明霞、颜学武、喻爱林、谢谷艾、王文辉、王洋。 DB36/T 15702021 1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以鞘翅目拟步甲科粉甲属大

    3、麦虫Zophobas morio Fabricius蛹为替代寄主鞘翅目、寄 甲科、寄甲属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人工繁育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全省范围内花绒寄甲人工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花绒寄甲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 花绒寄甲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又称花绒坚甲,属鞘翅目、寄甲科、寄甲属,其 形态特征见附录A。 3.2 人工饲料 Artificial diets 人工

    4、饲料以人工饲养得到的大麦虫蛹进行人工配制的原料, 人工饲料成分及具体配制过程参见附录 B。 3.3 人工繁育 Mass rearing 将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按68头/蛹)接入替代寄主大麦虫蛹,通过人为控制温湿度,使其在寄主 体内完成世代发育,增加发育代数,扩大个体数量。 3.4 卵卡 Egg card 花绒寄甲将卵粒产在诱集木块上面的牛皮纸片(长7cm9cm,宽 3cm4cm)上称为卵卡。 4 繁育环境条件及设施 DB36/T 15702021 2 4.1 条件 温度控制在(252)C,相对湿度(7510)%,暗光,饲养密度控制在 5060头/盒。 4.2 设施 花绒寄甲设施分为养虫室、接种室

    5、、储藏室3个功能区,其中养虫室配备培养箱、饲养架、养虫盒、 加湿器、消毒药剂等;接种室配备超净工作台、紫外线杀菌灯等;储藏室配备冰箱、冷柜等。 5 人工繁育技术 5.1 消毒 饲养前,用75%的酒精灌装于喷壶中,均匀喷洒于带孔养虫盒(20cm13cm7.5cm)内部表面消毒, 晾干后,盒底平铺对折的抽纸,盖上盒盖,备用。将引诱产卵木块在120烘箱中烘2.5h,冷却备用。 5.2 卵的孵化 将产有卵的卵卡放入含吸水脱脂棉的培养皿中,并将其放入25暗光养虫室中孵化。 5.3 接种 将初孵花绒寄甲幼虫(按68头/蛹)接入替代寄主大麦虫蛹体表,装入5mL的指形管,并在管内装 入折叠纸片后用脱脂棉塞住口

    6、,放入温度25湿度70%条件下进行暗光培养。 或剪取成虫盒中的卵块放 入养虫盒中,周围放上大麦虫初化蛹。接种室使用前用紫外灯光照射灭菌消毒。 5.4 幼虫饲养 收集孵化的幼虫到养虫盒中,按比例放入寄主大麦虫初化蛹,且将大麦虫初化蛹放在幼虫的附近, 方便取食。每隔一天更换一次垫纸,以及消毒养虫盒。 5.5 茧蛹的培育 将快结茧的花绒寄甲老熟幼虫,放入养虫盒,内铺一层0.5cm厚的脱脂棉帮助其结茧化蛹。 5.6 成虫的养殖 5.6.1 将茧盒中出现羽化的成虫放入带孔成虫养虫盒,在盒底部放入一块 8cm的纱网,以确保成虫行 动方便。 5.6.2 在松木木段上用皮筋绑定相同尺寸的黑卡纸,放入养虫盒中纱

    7、网上,以便成虫产卵,再往养虫 盒中放入培养皿,皿器中装有吸附蒸馏水的脱脂棉,让花绒寄甲成虫取水。 5.6.3 用一个圆形塑料盖(高1.5cm,直径6cm)装上人工饲料后,放入养虫盒中,供成虫取食。 5.6.4 将养虫盒放入温度(252)、湿度(7510)%的人工气候箱中。 5.7 种群复壮 在野外马尾松枯死木的树皮下进行人工采集花绒寄甲的成虫,将采集到的花绒寄甲带回室内饲养, 进行保种繁殖,选择体壮、个体大、活动能力强的做种虫,按5060 头/盒放入养虫盒。然后补充到种 群中。 5.8 质量检验 DB36/T 15702021 3 大麦虫蛹被花绒寄甲寄生率在88%以上;花绒寄甲每雌虫年平均产卵

    8、量为2000粒以上,平均成虫羽 化率为90%以上。 DB36/T 15702021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花绒寄甲形态特征 A.1 卵 乳白色,近孵化时黄褐色,长0.8mm1.0mm,宽0.2mm。 A.2 幼虫 初孵幼虫头部、胸部和腹部分节明显;胸足3对,腹节10节,每节两侧都生有1根长毛,尾部的2 根最长;老熟幼虫胸足变小退化,腹部肥大,呈蛆形状。 A.3 茧和蛹 茧丝质,长卵形,长6.3mm14.6mm,宽2.6mm5.4mm。初为灰白色,后变成深褐色。蛹为裸 蛹,蛹体黄白色,足和翅折于胸部腹面,羽化前颜色变深。 A.4 成虫 体长5mm10mm,体宽2mm4mm。深褐色,

    9、头部、前胸背板和鞘翅上布满小刻点,头藏入前 胸背板下;复眼黑色呈卵圆形;触角11节,端部膨大呈球形;腹节7节,基部2节愈合;足粗状,跗节4 节,端部有2爪;前胸背板前宽后窄,呈倒梯形;鞘翅表面有6个棕褐色或灰褐色鳞片斑和4条灰褐色鳞 片形成的沟槽或纵脊。 DB36/T 15702021 5 B B 附 录 B (规范性) 人工饲料配制原料与方法 B.1 饲料原料 无菌水60%70%、 黄粉虫幼虫干粉20%30%、 大麦虫幼虫干粉10%15%、 葡萄糖2%5%、 亚油酸2% 5%、肤氨酸0.05%0.1%、脯氨酸0.01%0.05%、轻氨酸0.01%0.05%、丝氨酸0.01%0.05%。 B.

    10、2 配制方法 将黄粉虫幼虫干粉和大麦虫幼虫干粉混合均匀,在混合物搅拌的条件下加入无菌水,将配制好的溶 液置于备用,然后在溶液中添加脯氨酸、轻氨酸、丝氨酸、肤氨酸、葡萄糖以及亚油酸,混合均匀即可 获得花绒寄的人工饲料成品。 DB36/T 15702021 6 参 考 文 献 1颜学武,嵇保中,周刚. 一种花绒寄甲幼虫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评价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15,39(01):39-43. 2颜学武. 花绒寄甲人工饲料及林间应用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4. 3雷琼,李孟楼,杨忠歧. 花绒坚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3(02):62-66. 4雷琼. 花绒坚甲的人工饲养技术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5周亚君. 花绒坚甲幼虫形态简介J. 昆虫知识,1989(05):300. 6秦锡祥,高瑞桐. 花绒坚甲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J. 昆虫知识,1988(02):109-112. 7卞敏,杨志敏. 花绒坚甲研究初报J. 山东林业科技,1988(S2):31-32. 8李纪伟. 人工繁育花绒寄甲的替代寄主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7. 9郭婉琳. 花绒寄甲的退化规律及复壮技术研究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16.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6 T 1570-2021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