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35.240.99 CCS L 70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0822021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website intensive platform 2021-12-28 发布 2022-01-28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4/T 4082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人民
2、政府网管理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AH/TC 2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管理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滁州 市政府网站和新媒体中心、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六安市大数据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陶松、郭亚光、寿志勤、贺良震、戴志龙、宋小娟、张伟、季静、姜东林、许 君、金晶、赵亮、徐明。 DB34/T 40822021 1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的建设模式、应 用功能、规范性文件与管理制度、安全与运维保障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省级、市级政府
3、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3978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intensive platform of government websites 将一定范围内的政府网
4、站集中到一起,形成技术统一、功能统一、结构统一、资源归集汇聚的一站 式、面向多服务对象、多渠道、多层级、多部门的政府网站集群平台,以下简称“集约化平台”。 4 基本要求 4.1 应遵循安全性、先进性、自主可控的原则开展集约化平台建设。 4.2 应遵循开放性、可扩展、可移植的原则开展集约化平台建设。 4.3 应遵循实用性、易维护、经济性的原则开展集约化平台建设。 5 建设模式 5.1 部署模式 5.1.1 集约化平台采用省级、市级分建模式,省级、市级集约化平台应通过数据接口共享交换数据。 5.1.2 省级、市级集约化平台应依托电子政务外网采取分布部署模式,管理后台应与前台网站逻辑隔 离。 5.2
5、 技术架构 DB34/T 40822021 2 集约化平台技术架构见图1。 安 全 与 运 维 保 障 体 系 标 准 规 范 与 管 理 制 度 基础 设施层 电脑端 移动 端 自助 端 应用 支撑层 内容管理中心 业务 应用层 信息发 布 系统管理中心 用户及 服务层 电视 端 自 然 人 法 人 栏目管 理 组织用 户管理 应用支撑 单点登 录 统一工作流引擎 统一自定义表 单 统一接 口服务 数据 共享 交换 运维管理中心 统一任 务 中心 互动交 流 数据 服 务 办事服 务 解读回 应 数据资 源层 统一 消 息中心 站点管 理 计算及存储设 施 电子政 务 外网 互联网 安全设
6、施 云管理和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日常 监 测 日志 审 计 资源 监 控 其他应 用数据库 政府网 站信 息资 源库 集约化 平台数据 库 移动互 联 网 电子大 屏 政务 新 媒 体 辅助应用 信息 报 送 绩效 考 核 工单 管 理 图1 集约化平台技术架构示意图 6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计算及存储设施、安全设施等,基础设施宜采 用云计算技术建设。 7 数据资源 数据资源包括集约化平台数据库、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库以及其他应用数据库。 8 应用支撑 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单点登录:实现一次登录即完成对集约化平台所有应用的登录认证操作。 b) 统
7、一工作流引擎:实现对集约化平台功能业务流程的集中管理和动态调整,提供可视化流程 设计、流程管理等功能。 DB34/T 40822021 3 c) 统一自定义表单:统一管理集约化平台自定义表单,提供可视化表单设计、表单解析和表单 管理等功能。 d) 统一任务中心:统一维护和管理集约化平台各类定时计划任务,提供创建、启动、维护、终 止等功能。 e) 统一接口服务:对集约化平台的接口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包括注册、授权、监控、分析等。 9 业务应用 9.1 内容管理中心 9.1.1 信息发布 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采集:批量采集指定网站的信息并对抓取内容提取和分析,支持接口、数据库、网页采
8、集信 息资源采集方式的配置。 b) 编辑:提供可视化的文档内容编辑功能,支持常用流版式文件直接导入,一键排版、错敏词 检查,编辑后的内容可在线预览。 c) 审核:提供稿件审核功能,应支持自定义审核流程与栏目绑定,支持短信、邮件、系统内消 息等通知方式。 d) 发布:提供单篇发布、批量发布和计划发布等功能。 e) 推送:提供信息推送功能,支持推送至相关政府网站,以及政务新媒体等第三方平台。 f) 专题管理:提供可视化自定义专题管理功能。 9.1.2 政府信息公开 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目录管理:提供多级目录管理功能,实现对目录的创建、修改、显示、隐藏以及绑定单位等 功能。 b) 分
9、类管理:提供组配分类、主题分类、体裁分类等分类管理功能。 c) 信息维护:提供信息发布功能。 d) 政策文件库管理:提供政策文件的分类配置和内容维护功能,可引用其他目录中发布的政策 文件至政策文件库进行统一管理。 e) 依申请公开:提供对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统计。 f) 统计汇总:按部门、目录、时间等维度统计信息更新数据以及依申请公开登记、办理、答复 数据。 9.1.3 解读回应 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政策解读:解读信息的发布、解读形式分类配置,以及政策文件关联。 b) 回应关切:新闻发布会图片、视频发布,以及政策文件关联。 c) 新闻发布会:新闻稿
10、件发布以及政策文件关联。 9.1.4 办事服务 DB34/T 40822021 4 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用户注册及登录:对接政务服务网统一认证中心实现用户的注册及登录。 b) 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前端展示:通过各级政务服务网提供的前置库或接口服务调用,实现数据 同源、前端融合。 c) 办件查询:对接各级政务服务网实现办件进度的查询。 9.1.5 互动交流 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咨询投诉:网民咨询投诉留言统一受理、转办、回复。 b) 在线访谈:主题管理、访谈实录管理、访谈公众参与情况分析。 c) 征集调查:征集活动的主题管理、征集设计、留言管理、结果反馈,与政府信息公开
11、目录中 的决策公开栏目实现数据同源。 d) 评价监督:满意度评价及评价结果统计。 e) 知识问答:共享政策文件库、共享政务知识库中知识内容的导入、分类、编辑、推送。 9.1.6 数据服务 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数据发布:与本地区本行业统计系统对接,动态更新相关数据。 b) 公共数据开放:公共数据集目录的编目、主题展现、数据集管理,可与相关部门业务系统对 接,通过数据接口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共数据集开放服务。 9.1.7 政务新媒体 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登记备案:政务新媒体开设、变更、关停、注销的登记备案信息管理。 b) 资源管理:政务新媒体矩阵的信息资源管理。 c)
12、 内容管理:内容的编辑、审核、发布功能,支持错敏词智能纠错。 d) 日常监测: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开设不规范、更新不及时、疑似表述错误等情形的监测服务。 e) 统计分析:提供账号分类统计、运营情况统计、榜单排行等功能。 9.2 系统管理中心 9.2.1 组织与用户管理 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组织管理:平台用户单位基本信息及层级关系的维护,单位基本信息应包括全称、简称、行 政级别、组织编码等。 b) 内部用户管理:平台用户基本信息的维护及用户启用、禁用、删除等,用户基本信息应包括 姓名、账号、口令等。 c) 用户权限管理:平台用户权限的维护及分配等。 9.2.2 站点管理 DB34/T
13、 40822021 5 应提供站点信息配置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站点类别、名称、域名、网站标识码、ICP备案号、公安 机关备案号等信息配置,并支持模板管理、模板配置、信息审核流程配置、热词配置、错敏词库配置等 管理功能。 9.2.3 栏目管理 应提供栏目配置管理,可配置包括但不限于栏目的名称、类型、关键词、审核流程等,并支持栏目 移动、排序、归档等功能。 9.3 运维管理中心 9.3.1 资源监控 应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但不限于CPU、内存磁盘、IO等使 用率。应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提醒,定期自动生成资源使用情况分析报告。 9.3.2 日常监测 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首
14、页不更新、栏目不更新、互动回应差、错敏词、链接无法访问等监测及预警 服务。 9.3.3 日志审计 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登录日志:记录登录用户的姓名、所在单位、账号、登录机器的 IP 地址、登录时间、登录状 态等信息,并提供检索功能。 b) 操作记录:记录操作用户的姓名、所在单位、账号、操作机器的 IP 地址、操作内容、操作时 间等信息,并提供检索功能。 9.3.4 工单管理 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流程管理:工单创建、评估、确认、办结、评价等工单处理流程。 b) 预警提醒:逾期工单预警功能。 c) 工单统计:可用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等形式展示工单统计结果。 9.4
15、 辅助应用 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信息报送:稿件编辑、报送、审核、采编等功能,并对信息报送的采编结果进行统计汇总。 b) 绩效考核:提供对各级政府网站主办单位的考核通报、整改反馈、结果汇总等功能。 c) 答问知识库:答问知识分类设置、内容编辑等功能,并支持政府信息公开、解读回应、互动 交流等内容的导入。 d) 全平台错敏词管理:错敏词的新增、修改、删除、导入、导出等操作。 e) 全平台信息检索维护:提供信息的全平台检索,并能对检索结果进行删除、导出、取消发布 等操作。 f) 全平台链接位推送:可向平台内的所有网站站点一键推送链接位。 g) 链接管理:管理网站漂浮窗口等链接资源,支
16、持链接新增、修改、发布、取消发布等操作。 DB34/T 40822021 6 h) 数据分析:提供平台资源、平台健康指数、平台访问情况、平台服务使用情况以及平台栏目 更新、浏览、转载、评价等数据的统计分析,统计周期可按月度、季度、年度等,统计维度 可按站点、栏目等。 i) 数据标引:可对网站数据自动标引和人工标引,支持标签库以及自动标引规则的配置。 10 用户及服务 自然人和法人可通过电脑、移动终端、自助服务终端等多种渠道访问政府网站,获取服务功能。 11 规范性文件与管理制度 11.1 规范性文件 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数据资源标准规范,实现平台数据资源统一调用、统一监管; 基于集约化平
17、台的政府网站管理办法,明确技术建设、内容保障、经费预算、监管考核、安 全防护等职责,规范网站域名名称、主要功能、栏目设置、页面格式等。 11.2 管理制度 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政府网站迁入迁出制度,规范政府网站设立、迁移、整合、改版、下线等流程; 政府网站安全防护制度,明确安全防护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机构、人员和安全框 架等; 政府网站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职责、机构、人员、工作流程、工作要求等。 12 安全与运维保障 12.1 安全保障 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基于政务云建设统一安全防护体系,并与集约化平台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按照 GB/T 22240 开展定
18、级备案工作,按照 GB/T 22239、GB/T 39786 进行建设,并定期组织 安全检查、监测评估; 建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或委员会等专门组织全面负责、指导、监管网络安全日常管理工作的 开展,并为网络安全工作落实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支持。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对网络攻击、病 毒入侵、系统故障等风险的应急处置能力。发生安全事件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置, 并按照规定向有关管理部门报告。 12.2 运维保障 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DB34/T 40822021 7 采用系统监测与人工检查方式,定期检查应用系统运行状态及日志,发现问题、分
19、析错误及 警告信息,排查处理潜在风险隐患; 建立数据全量和增量备份管理机制。 DB34/T 40822021 8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457号)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1515号)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 号)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国办发201747号)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集约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871号) 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123号)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11号) 8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总体建设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 2017162号) 9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政府网站集约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 2018309号) 10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政府网站 信息资源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皖政办秘202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