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05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0772021 翠玉梨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iyu pear production 2021-12-28 发布 2022-01-28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4/T 4077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砀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
2、件起草单位:砀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砀山县硕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省砀山 县园艺场、宿州市农业生态环境站、砀山县梨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砀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省农业 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宿州市土壤肥料站、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砀山县植保植检服务中 心、萧县园艺站、砀山县土壤肥料服务中心、砀山县黄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砀山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 管理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保记、张娅、刘凯、王秀娟、李蕾、孙宗训、冯恒林、曹新峰、张红、张磊、 高正辉、周秀侠、田娟、柳斌斌、李庆林、吕青山、陈蕴、常海峰、侯旭、牛丽芬。 DB34/T 40772021 1 翠玉梨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3、 本文件确立了翠玉梨生产技术规程,并规定了翠玉梨生产的园地选择与规划、建园、土肥水管理、 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 本文件适用于翠玉梨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 442 梨生产技术规程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157 梨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
4、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园地选择与规划 4.1 园地选择 山地、平原、河滩均可栽植,但坡度应低于 15,以向阳坡为宜;交通便利。 4.2 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0.8、土壤地下水位 1 m 以下,pH 值在 6.57.8。 4.3 产地环境 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灌溉水源充足的地块,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4.4 园地规划 平地、滩地和 15以下的缓坡地栽植行南北向,配备必要的排灌设施和建筑物,有风害地区,营 造防护林。 DB34/T 40772021 2 5 建园 5.1 土壤改良 幼树定植后,从定植穴外缘,每年秋季结合施肥向外扩穴,宽
5、 30 cm40 cm,深 40 cm50 cm。 土壤回填时,底层加入秸秆、杂草,上层混加无害化处理腐熟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填平后灌水沉实。 5.2 苗木选择 选择根系发达,干高在 90 cm 以上、生长健壮的无病虫害苗木。应符合 NY/T 442 的有关规定。 5.3 栽植 5.3.1 栽植时间 秋末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或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为宜。 5.3.2 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根据树形分高中低三种,分别为每 666.7 m 2 栽 84 株190 株;45 株83 株;28 株 44 株。 5.4 授粉品种与比例 翠冠、圆黄、苏翠一号;配置 12 个授粉品种,按 1:4-8 比例配置,在
6、田间有规 则的均匀分布。 5.5 定植 栽植前对梨苗根系进行修根处理,剪平伤口,将苗木侵入 70甲基硫菌灵 200 倍液蘸根。江南采 取起垄栽植、江淮之间沟栽、淮河以北穴栽,栽植时将苗扶直培土,灌水沉实。栽植深度根茎部与地面 相平,露出嫁接口,整平树盘园艺地布覆盖。 6 土肥水管理 6.1 土壤管理 6.1.1 生草与覆盖 行间生草,南方以种植白三叶草为主、北方以毛叶苕子为主,刈割后覆盖于树盘。 6.1.2 中耕除草 梨园在杂草超过 30 cm 以上时进行刈割。树盘覆盖秸秆、杂草等厚度 10 cm15 cm,上面零星压 土,秋施基肥时将其埋入地下。 6.2 施肥 6.2.1 秋施基肥 DB34
7、/T 40772021 3 采果后至落叶前,以无害化处理或商品有机肥为主。施肥量按每生产 1.0 梨果施 1.0 1.5 有机肥计算,并掺入适量的 N:P:K=1:0.5:1 三元复合肥、生物菌肥和微量元素肥料。施肥结合深翻 改土进行,从定植穴外缘,逐年挖条状或放射状沟扩穴,宽 30 cm40 cm,深 40 cm50 cm,肥料与 土壤拌匀,回填土后灌水沉实。 肥料的合理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6.2.2 追肥 第一次在花前或花后,以氮、磷为主,第二次在果实迅速膨大期以钾肥为主。施肥量根据树势、生 长情况确定,采用沟施或多点穴施。 6.2.3 叶面追肥 当叶面出现缺素状况时,
8、 进行叶面补充施肥。 一般在中、 后期以磷、 钾肥为主, 并适量喷施补充中、 微量元素,注意避开高温。 6.3 水分管理 6.3.1 灌溉水质量 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6.3.2 灌水时期、方法 灌水时期根据水分需求临界期而定,通常包括萌芽水、花后水、膨果水、冬前水等四次关键水,及 时灌水,采用肥水一体化设施或滴灌、渗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 6.3.3 排水 暴雨前及时疏通沟渠,梨园不能出现积水。 7 整形修剪 7.1 树形 7.1.1 分形 采用主干形、纺锤形、小冠疏层形。 7.1.2 主干形 树高 3 m3.5 m,主干高 70 cm80 cm。中心干强壮直立,干上螺旋着生
9、 30 个35 个结果枝 组,间隔 7 cm10 cm,主枝角度 7090,均匀伸向各个方向。 7.1.3 纺锤形 干高 5060 cm,树高 3 m 左右,中心干上呈螺旋状较均匀地或呈层状插空分布着 1520 个侧 分枝,中心干下部的侧分枝的开张角度约 80,中心干上部的侧分枝的开张角度约 70,侧生分枝不 留侧枝,下部的长 1 m,中部的长 7080 cm,上部的长 5060 cm 为宜。 DB34/T 40772021 4 7.1.4 小冠疏层形 树高一般为 3.03.5 m,干高 5070 cm,基部 3 个主枝,第 2 层 2 个主枝,第 1 层与第 2 层主枝间的距离 100 cm
10、120 cm,主枝开张角度 7080。 7.2 整形 7.2.1 主干形 栽植第一年,发芽前在距离地面 30 cm40 cm 处选一健壮饱满芽短截定干,待长至 30 cm40 cm 时绑缚竹竿或其他支撑物,并及时抹除下部萌发的芽体。 第二年萌芽前对中心干上的芽重刻伤, 刻芽部位在芽上方 0.5 cm 处, 刻伤长度为枝条周长的 1/2, 深达木质部。 当新梢长到 15 cm20 cm 时, 用牙签将新梢基角撑至 90。 秋天落叶时树高达到 2.0 m 2.5 m,形成 3040 个分枝。 第三年萌芽前继续对中央领导干延长枝刻芽,秋季对于个别角度小于 45、长度大于 75 cm 的枝 组拉平,疏
11、除个别竞争枝、病虫枝、细弱枝使树高达到 2.5 m3.0 m,冠幅达到 150 cm100 cm。 7.2.2 纺锤形 第一年冬剪时,疏掉距离地面 50 cm 以内的分枝,长度 50 cm 以上的主枝留 50 cm 短截,中心 干延长头保留不剪任其自然生长。 第二年夏季待整个植株达到 2 m 左右时,将中心干延长头摘心或落头,将其发生的分枝拿枝或拉 枝,角度 70左右,疏掉下部主枝上的背上枝,改善内堂光照。 7.2.3 小冠疏层形 定干高度一般在距地面 60 cm80 cm 处短剪。剪口下所留的第一芽,要求芽体饱满、健壮,整形 带内要求有 57 个饱满芽,选留 34 个枝作为主枝。在培育成第一
12、层主枝后,中心主干的延长头要 轻剪。第一层主枝上可在离主干 50 cm 处选留一长枝作第一副主枝,各主枝的第一副主枝,方向也要 互相错开。在第一层主枝上培养第二副主枝,距第一副主枝 40 cm,方向相反。 除培养各级骨干枝外,其余枝掌握少疏多留,尽快扩大树冠。同时培养大、中、小各类结果枝组。 对生长势强、生长直立、花芽较难形成的品种,采用先放后缩法培养枝组,枝条长放后长势较缓,形成 花芽后再回缩。 7.3 修剪 7.3.1 初果期 翠玉梨树体中庸, 幼树树势较旺, 萌芽率高, 成枝力低。 选好骨干枝延长头进行中短截, 促发长枝, 扩大树冠。合理调整主、侧枝角度。对骨干枝以外枝条轻短截,缓势促花
13、,促进结果并培养结果枝组。 枝组培养应疏、缩、截、放相结合;枝组更新去弱留壮,枝组基部粗度超过其着生主枝的三分之一时, 利用其后部分枝进行局部或全部更新。 7.3.2 盛果期 通过修剪稳定健壮树势,结果后应及时回缩复壮枝组,疏除过密枝、衰弱枝、背上直立旺枝及稠密 枝组,对留下的发育枝行适度短截,以促发新枝和形成饱满的花芽。控制外围生长,促进内膛枝条健壮 生长,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对枝条选优去劣,去弱留壮,不断更新。控制花芽留量,合理负载。 DB34/T 40772021 5 7.3.3 衰老期 此期主要是增强梨树长势,更新、复壮骨干枝和结果枝组,延缓骨干枝的衰老。采取抑前促后的办 法进行更新,减
14、少花量以恢复树势。衰老树的更新修剪必须与增施肥、水相结合,才能恢复树势,稳定树 冠和维持一定的产量。 8 花果管理 8.1 预防冻害 8.1.1 开花前后,寒流来临或有霜冻时全园灌水或喷水。 8.1.2 人工辅助授粉或喷 100 ppm 的赤霉素。 8.1.3 低温期持续向空中喷水,微喷带铺设间距视梨树行距而定,一般为 4 m8 m。不宜向梨树上直 接喷水。 8.1.4 气温接近 0时,点火生烟,每 666.7 m 2 果园面积设置 6 个8个烟堆。 8.2 保花保果 8.2.1 自然授粉不充分时,以人工授粉为主,辅以蜜蜂、壁蜂等辅助授粉。在授粉树上选大铃铛花制 作花粉,花开 70时授粉。受霜
15、冻后,对晚花补充授粉。 8.2.2 初花期喷 0.3硼砂 + 0.2尿素 + 0.3白糖。 8.3 疏花疏果 8.3.1 花序分离期,疏除病虫花、小花、稠密花。保留花序数为留果量的 22.5 倍。 8.3.2 落花后 1 至 2 周疏果,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宿萼果、小果、过密果。外围多留;壮树壮枝多 留,弱树弱枝少留,每 666.7 留果量 60008000 个。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在精准预 测预报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化学防治。 9.2 主要病虫害 梨炭疽病、梨锈病、梨黑斑病、梨褐斑病、梨小食心虫、
16、梨木虱、螨类、康氏粉蚧、梨黄粉蚜、绿 盲蝽。 9.3 防治措施 针对翠玉梨不同生育期病虫害发生特点,采取以农业、生物防治为基础,理化诱控为核心,科学使 用化学农药的综合防治方法。具体措施按 NY/T 2157 的有关规定执行,参见附录A。 10 采收 DB34/T 40772021 6 10.1 采收时间 根据果实发育期,外观与内在品质,分批、分期采收。 10.2 采收方法 人工采摘,轻采轻放、严防机械伤。 DB34/T 40772021 7 附录A (资料性) 翠玉梨病虫害防治历 表A.1 翠玉梨病虫害防治历 物候期 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休眠期 炭疽病、梨锈病、食心虫、 梨木虱、绿盲蝽、叶螨
17、、 黄粉蚜、康氏粉蚧等 刮除树体粗翘皮、病疣,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僵果并带出园外集中 深埋或烧掉。 对树干进行涂白。 合理修剪,控制负载,保持均衡树势,诱导植株抗病能力。 耕翻树盘,破坏害虫地下越冬场所。 萌芽至 开花期 炭疽病、梨锈病、黑斑病、 食心虫、梨木虱、绿盲蝽、 叶螨、黄粉蚜、康氏粉蚧等 片露白期:喷 3Be5Be 石硫合剂。 萌芽期:园中悬挂梨小性诱剂诱杀梨小雄成虫;树上绑扎梨小食心虫 迷向丝;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挂黄色粘虫板;树干缠黄色诱虫带。 落花 70:喷施 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1500 倍 + 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 4000 倍 + 氨基酸钙叶面肥。 幼果 发育期
18、炭疽病、梨锈病、黑斑病、 食心虫、梨木虱、绿盲蝽、 叶螨、黄粉蚜、康氏粉蚧等。 袋前:喷施 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800 倍 + 20噻虫胺悬浮剂 2500 倍。 人工摘除病虫果、叶、枝并集中深埋或烧毁。 及时中耕除草,剪除树根上萌蘖,消灭其上的害虫。 果实 膨大期 炭疽病、褐斑病、黑斑病、 食心虫、梨木虱、叶螨、 黄粉蚜、康氏粉蚧等。 袋后:喷 80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 + 30噻虫嗪 悬浮剂 4000 倍液。 人工摘除病叶,集中烧毁。 中耕除草或刈割超高杂草,雨后及时清沟沥水。 果实采收后 褐斑病、炭疽病、食心虫、 梨木虱、叶螨等。 喷 1:3:260 倍波尔多液。 及时清除果园病果、次果、枯枝、病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