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05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0762021 黄冠梨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Huangguan pear production 2021-12-28 发布 2022-01-28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4/T 4076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砀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2、。 本文件起草单位:砀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砀山县鑫泰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安徽省砀山 县园艺场、砀山县梨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砀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宿州 市土壤肥料站、萧县园艺站、砀山县土壤肥料服务中心、砀山县植保植检服务中心、宿州市农业生态环 境站、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砀山县黄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恒林、汪保记、曹新峰、孙宗训、柳斌斌、张磊、张娅、王秀娟、刘凯、李 庆林、张雷、李蕾、周秀侠、高正辉、宋素娥、肖敏、魏永、王北斗、刘超纲。 DB34/T 40762021 1 黄冠梨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冠梨生产的园地
3、选择与规划、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 治和采收。 本文件适用于黄冠梨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 442 梨生产技术规程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157 梨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园地选择与规划 4.1
4、 园地选择 山地、平原、河滩均可栽植,但坡度应低于 15,以向阳坡为宜;交通便利。 4.2 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0.8、土壤地下水位 1 m 以下,pH 值在 6.57.8。 4.3 产地环境 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灌溉水源充足的地块,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4.4 园地规划 平地、滩地和 15以下的缓坡地栽植行南北向,配备必要的排灌设施和建筑物,有风害地区,营 造防护林。 DB34/T 40762021 2 5 建园 5.1 土壤改良 幼树定植后,从定植穴外缘,每年秋季结合施肥向外扩穴,宽 30 cm40 cm,深 40 cm50 cm。 土壤回
5、填时,底层加入秸秆、杂草,上层混加无害化处理腐熟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填平后灌水沉实。 5.2 苗木选择 选择根系发达,干高在 90 cm 以上、生长健壮的无病虫害苗木。应符合 NY/T 442 的规定。 5.3 栽植 5.3.1 栽植时间 秋末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或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为宜。 5.3.2 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根据树形确定,一般倒伞形为每 666.7 m 2 栽 33 株55 株,株行距 3 m4 m4 m5 m;纺锤形每 666.7 m 2 栽 83 株110 株,株行距 1.5 m2 m4 m;主干形栽植密度为每 666.7 m 2 栽 110190 株,株行距 1 m1.5
6、m3.5 m4 m。 5.4 授粉品种与比例 翠玉、翠冠、圆黄;配置 12 个授粉品种,按 1:48 比例配置,在田间有规则 的均匀分布。 5.5 定植 栽植前对梨苗根系进行修根处理,剪平伤口,将苗木侵入 70甲基硫菌灵 200 倍液蘸根。江南采 取起垄栽植、江淮之间沟栽、淮河以北穴栽,栽植时将苗扶直培土,灌水沉实。栽植深度根茎部与地面 相平,露出嫁接口,整平树盘园艺地布覆盖。 6 整形修剪 6.1 树形 6.1.1 分形 采用主干形、纺锤形、倒伞形。 6.1.2 主干形 树高 3 m3.5 m,主干高 70 cm80 cm。中心干强壮直立,干上螺旋着生 30 个35 个结果枝 组,间隔 7.
7、5 cm10 cm,主枝角度 7090,均匀伸向各个方向。 6.1.3 纺锤形 DB34/T 40762021 3 树高 3 m 左右,干高 60 cm80 cm,中心干直立健壮,其上呈螺旋状较均匀地或呈层状插空分布 着 1520 个侧分枝,单轴向四周延伸,主枝间距 20 cm 左右,主枝开张角度为 8090,长度为 1.2 m1.5 m。不留侧枝,主枝上直接着生中小型单轴延伸的结果枝组。 6.1.4 倒伞形 树高约 2.5 m3 m,主干高 50 cm70 cm,树冠由基部 3 个主枝和 1 个中心干构成。中心干上 直接培养结果枝组。 6.2 整形 6.2.1 主干形 栽植第一年,发芽前在距
8、离地面 30 cm40 cm 处选一健壮饱满芽短截定干,待长至 30 cm40 cm 时绑缚竹竿或其他支撑物,并及时抹除下部萌发的芽体。 第二年萌芽前对中心干上的芽重刻伤, 刻芽部位在芽上方 0.5 cm 处, 刻伤长度为枝条周长的 1/2, 深达木质部。 当新梢长到 15 cm20 cm 时, 用牙签将新梢基角撑至 90。 秋天落叶时树高达到 2.0 m 2.5 m,形成 3035 个分枝。 第三年萌芽前继续对中央领导干延长枝刻芽,秋季对于个别角度小于 45、长度大于 75 cm 的枝 组拉平,疏除竞争枝、病虫枝、细弱枝使树高达到 2.5 m3.0 m。 6.2.2 纺锤形 定植后,苗高超过
9、 1.5 m 的粗壮苗,定干高度在 1.2 m 以上,高定干,弱苗在苗高 70 cm80 cm 处剪掉定干。定干后留顶芽,下 23 芽抹除,其余 60 cm 以上进行刻芽,间隔 15 cm20 cm,促发 分枝,防止干性过强造成上强下弱现象。 第一年冬剪时,疏掉距离地面 50 cm 以内的分枝,长度 50 cm 以上的主枝留 50 cm 短截,中心 干延长头保留不剪任其自然生长。 第二年夏季待整个植株达到 2 m 左右时,将中心干延长头摘心或落头,将其发生的分枝拿枝或拉 枝,角度 70左右,疏掉下部主枝上的背上枝,改善内堂光照。 6.2.3 倒伞形 苗木定植后选饱满芽定干,定干高度 80 cm
10、,第一年生长季节采用木棍撑枝等方法拉开主枝角度, 主枝开角 6070,在基部选留 3 个主枝。主枝间水平夹角 120。冬季在中心干基部瘪芽处(距 上一年剪口 20 cm)重剪,控制其顶端优势;第二年重新培养新的中心干延长枝。主枝选旺芽进行短截, 对于主枝延长枝的竞争枝可疏除或拉平,辅养枝长放,以将其培养成长果枝。 第二年生长季节继续通过各种拉枝、诱引等措施调整主枝角度及方位,冬剪时对中心干延长枝“弱 枝弱芽带头”修剪,对中心干旺枝从基部去除,其余枝条一律缓放,成花后让其结果,并改造成中、小 型结果枝组。 第三年主枝中心干上的枝条尽可能利用其结果,夏季采用牙签开张枝条基角。冬季修剪时中心干延 长
11、枝采用“弱芽带头”、主枝延长头采用“壮芽带头”短截,其余枝条不要短截,以疏枝和缓放为主。 6.3 修剪 6.3.1 初果期 DB34/T 40762021 4 选好骨干枝延长头进行中短截,促发长枝,扩大树冠。合理调整主、侧枝角度。对骨干枝以外枝条 轻短截,缓势促花,促进结果并培养结果枝组。枝组培养应疏、缩、截、放相结合;枝组更新去弱留壮, 枝组基部粗度超过其着生主枝的三分之一时,利用其后部分枝进行局部或全部更新。 6.3.2 盛果期 结果后应及时回缩复壮枝组,疏除过密枝、衰弱枝、背上直立旺枝及稠密枝组,对留下的发育枝行 适度短截, 以促发新枝和形成饱满的花芽。 控制外围生长, 促进内膛枝条健壮
12、生长, 防止结果部位外移, 对枝条选优去劣,去弱留壮,不断更新。精细修剪中、小型枝组,去直留平,以保持健壮生长,连年丰 产。 控制花芽留量,合理负载。每 666.7 m 2 枝量保持在 56 万个。 6.3.3 衰老期 此期主要任务是:增强梨树长势,更新、复壮骨干枝和结果枝组,延缓骨干枝的衰老。采取抑前促 后的办法进行更新,减少花量以恢复树势。 衰老树的更新修剪必须与增施肥水相结合,才能恢复树势,稳定树冠和维持一定的产量。 7 土肥水管理 7.1 土壤管理 7.1.1 生草与覆盖 行间生草,南方以种植白三叶草为主、北方以毛叶苕子为主,刈割后覆盖于树盘。 7.1.2 中耕除草 梨园在杂草超过 3
13、0 cm 以上时进行刈割。树盘覆盖秸秆、杂草等厚度 10 cm15 cm,上面零星压 土,秋施基肥时将其埋入地下。 7.2 施肥 7.2.1 秋施基肥 采果后至落叶前,以无害化处理或商品有机肥为主。施肥量按每生产 1.0 梨果施 1.0 1.8 有机肥计算,并掺入适量的 N:P:K=1:0.5:1 三元复合肥、生物菌肥和微量元素肥料。施肥结合深翻 改土进行,从定植穴外缘,逐年挖条状或放射状沟扩穴,宽 30 cm40 cm,深 40 cm50 cm,肥料与 土壤拌匀,回填土后灌水沉实。 7.2.2 追肥 第一次在花前或花后以氮、磷为主,第二次在果实迅速膨大期以钾肥为主。施肥量根据树势、生长 情况
14、确定,采用沟施或多点穴施。 肥料的合理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7.2.3 叶面追肥 DB34/T 40762021 5 当叶面出现缺素状况时, 进行叶面补充施肥。 一般在中、 后期以磷、 钾肥为主, 并适量喷施补充中、 微量元素,注意避开高温。 7.3 水分管理 7.3.1 灌溉水质量 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7.3.2 灌水时期、方法 灌水时期根据水分需求临界期而定,通常包括萌芽水、花后水、膨果水、冬前水等四次关键水,及 时灌水,采用肥水一体化设施或滴灌、渗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 7.3.3 排水 暴雨前及时疏通沟渠,梨园不能出现积水。 8 花果管理 8.1 预
15、防冻害 8.1.1 开花前后,寒流来临或有霜冻时全员灌水或喷水。 8.1.2 人工辅助授粉或喷 100 ppm 的赤霉素。 8.1.3 低温期持续向空中喷水,微喷带铺设间距视梨树行距而定,一般为 4 m8 m。不宜向梨树上直 接喷水。 8.1.4 气温接近 0时,点火生烟,每 666.7 m 2 果园面积设置 6 个8 个烟堆。 8.2 保花保果 8.2.1 自然授粉不充分时,以人工授粉为主,辅以蜜蜂、壁蜂等辅助授粉。在授粉树上选大铃铛花制 作花粉,花开 70时授粉。受霜冻后,对晚花补充授粉。 8.2.2 初花期喷 0.3硼砂 + 0.2 尿素 + 芸苔素内酯。 8.3 疏花疏果 8.3.1
16、花序分离期,疏除病虫花、小花、稠密花。花序数超过 18000 时,疏除多余的,为留果量的 2 2.5倍。 8.3.2 落花后 1 至 2 周疏果,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宿萼果、小果、过密果。外围多留;壮树壮枝多 留,弱树弱枝少留,每 666.7 留果量 70009000 个。 9 套袋 9.1 套袋选择 选择透气性好、耐雨水淋洗的高质量、外黄内黑(白)或双黄透明的二层纸袋,规格长 18 cm20 cm,宽 15 cm16 cm。 DB34/T 40762021 6 9.2 套袋前准备 对全园进行一次综合防治,结合补充钙肥;套袋前一天将袋口湿润。 9.3 套袋时间、方法 落花后三周开始套袋,五周前
17、结束。套袋时将袋体撑开,使袋的底部通气、放水孔张开,将梨果从 袋口中间切口处置入袋中,从两侧纵向挤折,把袋口折叠至果柄处,用捆扎丝扎紧袋口。 9.4 套袋后管理 套袋后每隔 10 天左右检查袋内黄粉蚜、康氏粉蚧等病虫发生情况,发现危害及时预防。 10 病虫害防治 10.1 主要病虫害 梨炭疽病、梨鸡爪病、梨轮纹病、梨黑斑病、梨小食心虫、梨木虱、螨类、康氏粉蚧、梨黄粉蚜、 绿盲蝽。 10.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精准预测 预报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化学防治。 10.3 防治措施 针对黄冠梨不同生育期病虫害发生特点,采取以农业、
18、生物防治为基础,理化诱控为核心,科学使 用化学农药的综合防治方法。具体措施按 NY/T 2157 的有关规定执行,参见附录A。 11 采收 11.1 采收时间 根据果实成熟度和不同用途分期、分批采收。 11.2 采收方法 人工采摘,轻采轻放、严防机械伤。 DB34/T 40762021 7 附录A (资料性) 黄冠梨病虫害防治历 表A.1 黄冠梨病虫害防治历 物候期 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休眠期 炭疽病、黑斑病、轮纹病、 食心虫、梨木虱、绿盲蝽、 叶螨、黄粉蚜、康氏粉蚧等 刮除树体粗翘皮、病疣,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僵果并带出园外集中 深埋或烧掉。 树干进行涂白。 合理修剪,控制负载。 耕翻树盘。
19、 萌芽至 开花期 炭疽病、梨锈病、轮纹病、 黑斑病、黑星病、食心虫、 梨木虱、绿盲蝽、叶螨、 黄粉蚜、康氏粉蚧等 片露白期:喷 3Be5Be 石硫合剂。 花序分离期:园中悬挂梨小性诱剂;树上绑扎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安 装太阳能杀虫灯、挂黄色粘虫板;树干缠黄色诱虫带。 落花 70:喷施 22.4螺虫乙酯悬浮剂 4000 倍 + 80代森锰锌可 湿性粉剂 800 倍。 幼果 发育期 炭疽病、鸡爪病、梨锈病、 轮纹病、黑斑病、食心虫、 梨木虱、绿盲蝽、叶螨、 黄粉蚜、康氏粉蚧等 袋前:喷施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 + 30噻虫嗪悬浮 剂 4000 倍液 + 氨基酸钙叶面肥。 人工摘除病叶、病果及梨瘿蚊虫叶,剪除梨茎蜂危害枝橛,并集中深 埋或烧毁。 及时中耕除草,剪除树根上萌蘖,消灭其上的害虫。 果实 膨大期 炭疽病、黑斑病、轮纹病、 食心虫、梨木虱、叶螨、 黄粉蚜、康氏粉蚧等 袋后:喷 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700 倍 + 20噻虫胺悬浮剂 2500 倍。 人工摘除病叶、病果、虫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中耕除草或刈割超高杂草,雨后及时清沟沥水。 果实采收 前后 炭疽病、轮纹病、食心虫、 梨木虱、叶螨、黄粉蚜、 康氏粉蚧等 收前 30 天: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700 倍。 采收后:喷 1:3:260 倍波尔多液。及时清除果园病果、次果、枯枝、 病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