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 T 4032-2021 儿童福利机构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规范.pdf

    • 资源ID:1530672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4 T 4032-2021 儿童福利机构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规范.pdf

    1、 ICS 03.080 CCS A 12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0322021 儿童福利机构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规范 Standard for rehabilit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in Child Welfare institutions 2021-09-30 发布 2021-10-30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4/T 4032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

    2、由安庆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民政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庆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安徽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安庆市民政局、合肥市 慧涵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臻、汪沛、江源远、董晓丽、周翔玲、谢萍、刘莹、张旭、黄慧。 DB34/T 40322021 1 儿童福利机构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儿童福利机构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档案管理及服务质量控制。 本文件适用于儿童福利机构为孤独症儿童提供的康复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

    3、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6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6部分:医疗保健符号 GB/T 10001.9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 24436 康复训练器械 安全通用要求 JGJ 39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MZ/T 010 儿童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孤独症儿童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患有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等广泛性发育障碍的

    4、 018 岁儿童。一般存在社会交往 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等行为表现。 3.2 孤独症儿童康复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采用多学科和多专业合作的团队方式,对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实施专业训练和系统干预方案,预防或 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帮助孤独症儿童回归社会的系列活动。 4 基本要求 4.1 服务原则 4.1.1 早期长程 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以教育干预为主,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长期治疗,强调每日干 预。对于可疑的患儿也应及时进行教育干预。 4.1.2 科学系统 DB34/T 40322021 2 应使用明确有效的方法对孤

    5、独症儿童进行系统的康复教育, 既包括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干预训练, 也包括促进儿童身体发育、防治疾病、减少问题行为、提高智能、促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方面的训练。 4.1.3 个体训练 应在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孤独症儿童在智力、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开展有计划的个体训练。对 于重度孤独症儿童,早期康复训练时的训练人员比例宜为 1:1,小组训练时应当根据其发育水平和行为 特征进行分组。 4.1.4 家庭参与 应给予孤独症儿童照护者支持和教育, 提高参与程度, 帮助照护者评估康复教育的适当性和可行性, 指导照护者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妥善处理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与生活、工作的关系。 4.2 场

    6、所要求 4.2.1 康复场所设置 4.2.1.1 康复场所的建筑面积宜为 500 m 2 以上,业务用房应不低于 70,室外活动场所适宜在 400 m 2 以上。康复活动室及辅助用房宜符合 JGJ 39 的要求。 4.2.1.2 建筑设施分区合理,方便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设有明显标志,并应符合 MZ/T 010、 GB/T 10001.1 、GB/T 10001.6 和 GB/T 10001.9 的要求。 4.2.1.3 康复场所应设置但不限于下列功能室:评估室、个训室、多功能教室、集体训练室、感统训 练室、语言训练室。 4.2.2 设施设备 4.2.2.1 康复场所应配有相应

    7、的认知训练设备、感统训练器具、音乐训练设备、言语沟通训练设备、 多感官训练设备及康复效果评估工具等。 4.2.2.2 康复训练器械的安全性应符合 GB 24436 的要求。 4.3 人员要求 4.3.1 人员配置 4.3.1.1 应根据机构规模按一定比例配备医师、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营养师和照护者。有条件的 机构可配备社会工作者、社区康复指导员和心理治疗师等。 4.3.1.2 康复治疗师应具有医学、康复治疗技术、特殊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学历或工作背景, 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受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 4.3.1.3 医师与机构内康复儿童数量的配比宜不低于 1:20;康复治疗师与康复儿童的

    8、配比宜不低于 1:5;特教老师与康复儿童的比例宜达到 1:61:8。 4.3.2 培训 4.3.2.1 康复治疗师应定期接受机构或外部提供的业务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4.3.2.2 照护者应定期接受家庭康复指导培训,至少每月一次。 DB34/T 40322021 3 5 服务流程 5.1 流程图 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流程图,见图1。 图1 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流程 5.2 基本情况调查 5.2.1 应对每个进入机构接受康复服务的孤独症儿童开展基本情况调查。 5.2.2 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成员情况、入学情况、健康状况(视听、言语、情 感、智力等功能)、患病史、兴趣爱好等。基本

    9、情况调查内容,见附录 A。 5.3 成立康复评估小组 5.3.1 机构内应成立康复评估小组,小组成员不少于 3 人,包括医师、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以上 人员需持有相应专业的资质证书。有条件的机构可请社会工作者、社区康复指导员、心理治疗师参与评 估。 DB34/T 40322021 4 5.3.2 康复评估小组组长应由具备下列资格之一的人员担任: a) 具备康复医师资格,且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不少于 1年; b) 具备康复治疗师资质,且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不少于 5 年。 5.4 康复前评估 5.4.1 孤独症儿童进入机构两周后,机构应在全面收集儿童相关诊断证明、体检报告等基础上,对其 进

    10、行全面、逐项地评估,了解儿童的功能状况、主要障碍、发展潜力,为制定训练目标、训练计划提供 依据。 5.4.2 康复训练前评估工具宜使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量表),见附录 B。 5.5 制定康复目标、计划 5.5.1 依据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和康复前评估的结果,制定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 5.5.2 康复训练计划应根据每次的康复效果评估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5.5.3 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儿童的基本情况分析、儿童的评估情况分 析、儿童的长短期康复内容及目标。 5.5.4 康复治疗目标应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具体制定要求如下: a) 短期目标:通过康复训

    11、练达到最迫切、最容易解决的功能性改善(攻击性行为和刻板与重复的 怪异动作,如拍打、揉搓手等习惯的改善); b) 中期目标:通过康复训练达到可参与日常活动的功能性改善(不能主动与人交谈或使交谈持续 下去); c) 长期目标:通过康复训练达到部分症状改善或消失,使其回归融入社会。 5.6 康复训练 5.6.1 康复训练时间 5.6.1.1 康复训练频次宜 1 年一个周期。每年一个阶段性总结。 5.6.1.2 康复训练时间每年不应少于 10 个月,平均每月不应少于 22天,每天不应少于 3 小时。 5.6.1.3 康复训练周期内情况如遇超龄、转院、转介等情况应中断或中止康复训练。 5.6.2 康复训

    12、练内容 5.6.2.1 应根据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安排并细化“月-周-日”康复训练活动,遵从孤独症儿童的生 理发育和行为特征开设相关课程作为康复支持。 5.6.2.2 康复训练宜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综合行为干预(听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认知训练等); b) 结构化教学(以其对孤独症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特点认识为基础,兼采取“结构化教学” 的原理,设计成一套能够帮助儿童系统地安排教学环境、材料及程序的课程); c) 离散式单元教学(其应用适合与任何环境有关的场景,这种方法适合于新技能的建立。如基本 学者技能、语言能力、动作能力、学术技能等); d) 图片交换沟通训练(一套专门训练

    13、自闭症学童与人沟通的系统,它的特点是让自闭症学童使用 图像辅助沟通); e) 自然情景教学(激发孤独症儿童学习动机,习得适当的互动,并将学到的沟通技能运用在自然 情境中)。 DB34/T 40322021 5 5.6.2.3 应灵活设置集体课程和个别化训练课程,开展社会融合活动。有条件的机构可开展幼小衔接 教育、职业训练等康复训练项目。 5.6.3 康复训练方法 5.6.3.1 根据康复计划对孤独症儿童实施社会交往、社会融合、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与沟通、生 活自理、情绪与行为和感觉统合能力等领域的训练和教学。 5.6.3.2 训练人员应按照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中的教学方法规范操作并记录,教学方

    14、法应科学合理, 并为成熟的、有循证依据的训练方法。 5.6.3.3 康复训练包括个别化训练(语言与交流能力训练、认知理解能力训练、问题行为矫治)、小 组课、集体课(社交技巧训练、音乐活动、精细能力训练、融合活动等)、生活自理训练(进食、饮水、 入厕、穿脱衣、梳理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手的精细功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 5.6.3.4 根据孤独症儿童个体情况选择训练方法,确定基本康复训练课程。建议每天开展个训课不少 于 30 分钟;开展组别或小组课疗不少于 60 分钟(上午、下午各 1 次);开展集体课不少于 30 分钟; 开展运动训练或感觉统合训练不少于 60 分钟(上午、下午各 1 次)

    15、。 5.7 社会融合活动 5.7.1 应根据儿童的能力水平和发展要求,选择性提供以社会性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功能康复为 目的,照护者和机构老师可以实施操作的社会融合教育,每季度安排应不少于一次。 5.7.2 应积极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创造社会融合的条件。 5.7.3 在开展社会融合活动时应给予儿童心理支持、注意保护儿童安全、儿童隐私等。 5.8 康复效果评估 儿童康复训练效果应从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与沟通、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 情绪与行为共八个方面进行评估。 5.9 阶段性总结 5.9.1 应每半年开展一次阶段性总结。 5.9.2 阶段性总结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康

    16、复效果; b) 孤独症儿童各项功能发展情况; c) 阶段性康复项目完成情况; d) 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9.3 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阶段性总结可由康复评估小组支持编撰,康复训练师配合完成。 5.9.4 阶段性总结中应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调整下一阶段康复目标。 5.9.5 阶段性总结宜采用儿童康复训练效果折线图,见附录 C。 5.10 随访 5.10.1 宜对离开机构的孤独症儿童进行跟踪随访指导。 5.10.2 宜为非机构内养育的孤独症儿童在阶段性康复治疗结束后,开展家庭康复随访工作,了解孤独 症儿童各项功能变化并持续康复指导。 5.10.3 随访宜采用满意率评估进行,可利用家长满意

    17、度评估表,见附录 D。 DB34/T 40322021 6 6 档案管理 6.1 机构应为在机构内参加康复的孤独症儿童建立康复档案,档案应包含文字、图片形式,宜包含视 频 形式,宜建立电子档案管理。 6.2 孤独症儿童康复档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孤独症儿童基本信息表; b) 孤独症儿童康复评估报告; c) 孤独症儿童康复计划; d) 孤独症儿童康复过程记录; e) 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评估; f) 孤独症儿童康复阶段性总结; g) 孤独症儿童康复随访、康复指导工作记录。 6.3 儿童康复档案应永久保存。 7 服务质量控制 7.1 康复工作质量指标和达标率至少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康

    18、复评估率达 100; b) 康复档案建立率达 100; c) 照护者培训率达 100; d) 从事康复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年度接受专业培训人数比例达 100。 7.2 应定期征询康复对象家长对康复效果、 家长培训与指导等工作的意见和反馈, 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DB34/T 40322021 7 附录A (资料性) 基本情况调查 A.1 基本情况调查 每个进入机构接受康复服务的孤独症儿童基本情况调查分儿童基本情况调查和家庭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内容详见表A.1 和表A.2。 表A.1 儿童基本信息表 填表人:(与个案关系:) 填表日期: 儿童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诊断结果 诊断时间 诊断地点 联系电

    19、话 家庭成员 称谓 姓名 职业 学历 对孩子态度 称谓 姓名 职业 学历 对孩子态度 入学情况 从未入学 曾入学 普通幼儿园,幼儿园,入学时间。入学多久,因未继续就读。 普通小学,学校,入学时间。入学多久,因未继续就读。 辅读班,入学时间。入学多久,因未继续就读。 机构,入学时间。入学多久,因未继续就读。 其他,入学时间。入学多久,因未继续就读。 听觉状况 正常 听觉障碍 障碍类型 障碍原因 障碍部位 语音听阈/听力损失 助听器配用状况 左耳 分贝 尚未配 已配用 助听器类型 右耳 分贝 尚未配 已配用 助听器类型 视觉状况 正常 视觉障碍 障碍类型 障碍原因 障碍部位 裸眼视力/视野 视觉辅

    20、具配用状况 左眼 尚未配 已配用 视觉辅具类型 右眼 尚未配 已配用 视觉辅具类型 肢体状况 正常 肢体障碍 障碍类型 障碍原因 障碍部位,辅具类型 障碍程度 自行行动 依靠辅具,所用辅具 无法行动 DB34/T 40322021 8 表A.1 (续) 何时发现孩子与其他孩子不同,表现在。 曾否智力筛查 从未筛查 原因。 筛查过 筛查结果, 筛查日期筛查单位。 曾否医学检查 从未检查过 曾检查过 脑CT,结果 核磁共振,结果 血液检查,结果 其他 目前情况 没有语言 呀呀学语 单音 简单句 会与人交谈 坐 爬 扶物走 独立走 其他 沟通方式 口语 手语 姿体语言 沟通板 沟通图片 读唇 其他

    21、说明: 曾否患重大疾病 否 是, 病名 患病时间 持续时间 住院情况 目前是否患病 否 是:癫痫 心脏病 哮喘病 脑膜炎 其他 服药情况:未服药 正在服药 服药持续时间 对何种药物过敏 有无禁忌 无 有 特殊行为 无 有,具体表现为: 此行为开始于。 兴趣爱好 食物 喜 欢:猪肉 牛肉 白菜 番茄 其他 不喜欢:羊肉 芹菜 扁豆 其他 水果 喜 欢:苹果 梨 西瓜 香蕉 其他 不喜欢:苹果 梨 西瓜 香蕉 其他 饮料 喜 欢:牛奶 可乐 水 果汁 其他 不喜欢:牛奶 可乐 水 果汁 其他 活动 喜 欢:看电视,内容 球类游戏 听音乐 其他 不喜欢: 身体接触 喜欢:亲吻 摸一下身体部位 抱一下

    22、 其他 不喜欢: 玩具 喜欢:积木 小汽车 玩具枪 洋娃娃 其他 不喜欢: DB34/T 40322021 9 表A.2 家庭访谈记录表 填表人: (与案主关系) 家访日期 家访人员 居住状况 与父母同住 与(外)祖父母同住 与亲戚同住 教养单位 其它 父母 婚姻状况 同住 分住 分居 离婚遗弃 出走 丧偶 再婚 其它 教养态度 父:权威 放任 民主 其它 母:权威 放任 民主 其它 主要照顾者 祖父母 外祖父母 父 母 其它 家人主要 休闲活动 看电视 听音乐 喝茶聊天 看书 逛街 户外活动 其它 家庭需求 了解孩子的能力 教养方法 心理咨询 读特殊教育书籍 相关福利 亲职教育 家人相处 经

    23、济补助 相关辅具 其它 健康状况 很少生病 常生病,经常是这些疾病 从未住院 曾经住院,因为 饮食习惯 无异常 挑食,偏爱 有食物限制 睡眠状况 午睡,一般 开始,持续 (单独睡 和 一起睡) 晚上睡觉,一般 开始,持续 (单独睡 和 一起唾) 嗑唾 失眠,时间长达 ,其它说明: 入厕情况 便秘 大便正常,一般每天 次,在 的时间(马桶 痰盂 蹲式便糟 其它 ) 每天小便 次,一股 次小便(马桶 痰孟 蹲式便糟 其它 独自解决 需协助(协助方式) 是否冲洗 身体清洁 洗手,具体表现为 洗脸,具体表现为 洗头,具体表现为 洗脚,具体表现为 洗澡具体表现为 穿着 穿衣服,说明 穿裤子,说明 穿鞋子

    24、,说明 穿袜子,说明 戴帽子,说明 异常行为 无任何异常行为 有,具体为 何时开始此行为 ,曾否进行处理 具体方法是 ,效果 休闲 家中的玩具有: 家中的休闲设施有(如电视、象棋等): DB34/T 40322021 10 表A.2 (续) 填表人: (与案主关系) 家访日期 家访人员 以下为家访者填写 (请家访后再填写以下内容划“”表示父亲的情况;划“0”表示母亲的情况) 家长情绪、 行为及 语言反应 主动向孩子发出声音至少两次 家长视线维持孩子在视线内,经常注意他她 家访时,观察到家长告诉孩子物品或人的名字或称呼 经常鼓励孩子正向的行为 主动与访谈者交谈 允许孩子玩弄脏、乱的游戏 提供较具

    25、难度的玩具给孩子,并示范参与、鼓励孩子玩 表达出对孩子正向的感情爱抚或亲吻孩子至少一次 家长对 孩子行为 接受度 没有对孩子大声叫 没有对孩子表现出厌烦或敌意 没有责打孩子 在过去的一周中没有一次以上责打孩子 没有责骂批评孩子 访谈中干扰、限制孩子的行动不超过3次 家中至少有十本书陈列 家中养有宠物 日常生活 环境 的安排 每周至少有4次户外活动(包括去超市) 定期带孩子健康检查或预防注射 孩子有特定地方放他她的玩具及宝贝 孩子游戏的环境是安全的 家 长 情 况 概 述 个人特质 内向型 外向型 稳定型 暴躁型 忍耐型 冲动型 坚持度高 坚持度低 学习方式 讲述 示范 思考 操作 反省 受教育

    26、程度 小学 中学 大学 大学以上 教学技巧 灵活 呆板 多样 一层不变 教学方式 l2种 24种 46种 无 对孩子行为管理能力 弱 较弱 一般 较强 强 对孩子障碍程度的了解 不了解 了解很少 了解大部分 很了解 对孩子的期望 低 一般 高 合理 不合理 康复训练的参与度 低,基本交由他人训练 一般,有一定的参与 高,积极主动配合 主要亲属中有无重大 精神疾患者和 其他残疾者 无 有,(写具体) 其它 补充 (由家访人员 填写) 测试时间: 年 月 日 DB34/T 40322021 11 附录B (资料性)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患儿姓名: 评定时间: B.1 人际关系 1分,与

    27、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 2分,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 3分,中度异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 4分,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者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反应。 B.2 模仿(词和动作) 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 2分,轻度异常:大部分时间都模仿,有时激动,有时延缓。 3分,中度异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有时模仿。 4分,重度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他人。 B.3 情感反应 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愉快不愉快,以及兴趣,通过面部表情姿势 的变化来表

    28、达。 2分,轻度异常:对不同的情感刺激有些缺乏相应的反应,情感可能受限或过份。 3分,中度异常:不适当的情感的示意,反应相当受限或过份,或往往与刺激无关。 4分,严重异常:极刻板的情感反应,对检查者坚持改变的情境很少产生适当的反应。 B.4 躯体运用能力 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和意识。 2分,轻度异常:躯体运用方面有点特殊-某些刻板运动,笨拙,缺乏协调性。 3分,中度异常:有中度特殊的手指或身体姿势功能失调的征象,摇动旋转,手指摆动,脚尖走。 4分,重度异常:如上述所描述的严重而广泛地发生。 B.5 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 1分,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兴趣运用和探索。 2分,轻度异常

    29、:轻度的对东西缺乏或不适当地使用物体,象婴儿一样咬东西,猛敲东西,或者迷 恋于物体发出的吱吱叫声或不停地开灯、关灯。 3分,中度异常:对多数物体缺乏兴趣或表现有些特别,如重复转动某件物体,反复用手指尖捏起 东西,旋转轮子或对某部分着迷。 4分,严重异常:严重的对物体的不适当的兴趣,使用和探究,如上边发生的情况频繁的发生,很 难使儿童分心。 B.6 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1分,与年龄相当:对改变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 DB34/T 40322021 12 2分,轻度异常:对环境改变产生某些反应,倾向维持某一物体活动或坚持相同的反应形式。 3分,中度异常:对环境改变出现烦躁、沮丧的征象,当干扰他时很

    30、难被吸引过来。 4分,严重异常:对改变产生严重的反应,假如坚持把环境的变化强加给他,儿童可能逃跑。 B.7 视觉反应 1分,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视觉反应,与其他感觉系统是整合方式。 2分,轻度异常:有时必须提醒儿童去注意物体,有时全神贯注于镜象,有的回避眼光接触,有 的凝视空间,有的着迷于灯光。 3分,中度异常:经常要提醒他们正在干什么,喜欢观看光亮的物体,即使强迫他,也只有很少的 眼光接触,盯着看人,或凝视空间。 4分,重度异常:对物体和人的广泛严重的视觉回避,着迷于使用余光。 B.8 听觉反应 1分,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听觉反应。 2分,轻度异常:对听觉刺激或某些特殊声音缺乏一些反应,

    31、反应可能延迟,有时必须重复声音刺 激,有时对大的声音敏感,或对此声音分心。 3分,中度异常:对听觉不构成反应,或必须重复数次刺激才产生反应,或对某些声音敏感(如很容 易受惊,捂上耳朵等)。 4分,重度异常:对声音全面回避,对声音类型不加注意或极度敏感。 B.9 近处感觉反应 1分,与年龄相当:对疼痛产生适当强度的反应,正常触觉和嗅觉。 2分,轻度异常:对疼痛或轻度触碰,气味、味道等有点缺乏适当的反应,有时出现一些婴儿吸吮 物体的表现。 3分,中度异常:对疼痛或意外伤害缺乏反应,比较集中于触觉、嗅觉、味觉。 4分,严重异常:过度的集中于触觉的探究感觉而不是功能的作用(吸吮、舔或磨擦),完全忽视疼

    32、 痛或过分地作出反应。 B.10 焦虑反应 1分,与年龄相当:对情境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并且反应无延长。 2分,轻度异常:轻度焦虑反应。 3分,中度异常:中度焦虑反应。 4分,严重异常:严重的焦虑反应,可能儿童在会见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坐下,或很害怕,或退缩等。 B.11 语言交流 1分,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语言。 2分,轻度异常:语言迟钝,多数语言有意义,但有一点模仿语言。 3分,中度异常:缺乏语言或有意义的语言与不适当的语言相混淆(模仿言语或莫名其妙的话)。 4分,严重异常: 严重的不正常言语,实质上缺乏可理解的语言或运用特殊的离奇的语言。 B.12 非语言交流 DB34/T 40322

    33、021 13 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非语言性交流。 2分,轻度异常:非语言交流迟钝,交往仅为简单的或含糊的反应,如指出或去取他想要的东西。 3分,中度异常:缺乏非语言交往,儿童不会利用或对非语言的交往作出反应。 4分,严重异常:特别古怪的和不可理解的非语言的交往。 B.13 活动很大 1分,与年龄相当:正常活动水平-不多动亦不少动。 2分,轻度异常:轻度不安静或有轻度活动缓慢,但一般可控制。 3分,中度异常:活动相当多,并且控制其活动量有困难,或者相当不活动或运动缓慢,检查者很 频繁地控制或以极大努力才能得到反应。 4分,严重异常:极不正常的活动水平,要么是不停,要么是冷淡的,很难得到

    34、儿童对任何事件的 反应,差不多不断地需要大人控制。 B.14 智力功能 1分,与年龄相当:正常智力功能-无迟钝的证据。 2分,轻度异常:轻度智力低下-技能低下表现在各个领域。 3分,中度异常:中度智力低下-某些技能明显迟钝,其他的接近年龄水平。 4分,严重异常:智力功能严重障碍-某些技能表现迟钝,另外一些在年龄水平以上或不寻常。 B.15 总的印象 1分,与年龄相当:不是孤独症。 2分,轻度异常:轻微的或轻度孤独症。 3分,中度异常:孤独症的中度征象。 4分,严重异常:非常多的孤独症征象。 B.16 定量评估得分结果 总得分: 。 B.17 测评结果: 测评人: 注1: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

    35、RS)是由 15 项内容组成,由检者使用的评定量表。 注2:本量表每项按 14 级评分,总分大于或等于 30 分可诊断为孤独症,少于 36 分时则为轻中度孤独症, 总分达到或大于 36 分时为严重孤独症。 DB34/T 403 14 孤独症 322021 症儿童康复训练效果折线 图C 图C.2 附 ( 孤独症儿童 图如下: C.1 孤独症儿 2 孤独症儿童 附 录C (资料性) 童康复训练效 儿童感知觉康 童粗大动作康 果折线图 康复效果折线 康复效果折线 线 线图 图 图C 图C.3 孤独症 C.4 孤独症儿 症儿童精细动 儿童语言与沟 作康复效果折 沟通康复效果 折线图 果折线图 DB34

    36、/T 40322021 15 DB34/T 403 16 322021 图C 图C.6 C.5 孤独症儿 6 孤独症儿童 儿童认知康复 童社会交往康 复效果折线图 康复效果折线 图 线图 图 图C 图C.7 孤独症 C.8 孤独症儿 症儿童生活自 儿童情绪与行 理康复效果折 行为康复效果 折线图 果折线图 DB34/T 40322021 17 DB34/T 40322021 18 附录D (资料性) 家长满意度评估表 家长满意度评估表 尊敬的家长,您好! 以下内容是关于您孩子所在康复机构情况的表述,请您基于对机构的了解和感觉客观作答,本调查 目的是促进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康复效果,您可以自行决定

    37、本调查问卷署名可以否,请您放心填写,任 何资料均不会外传或做其他用途,感谢您的配合。 基本信息 孩子姓名: 性别:诊断类别: 进入机构时间: 服务类别: 全日制 半日制(小时制) 评价内容 评价结果 机构条件 对机构场所整体环境和面积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机构康复实施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机构安全设施和保障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机构教师的专业能力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机构教师和人员数量配备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机构资质及信息公开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服务内容 对参加自己孩子训练计划会议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家长培训的内容和频率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

    38、孩子康复训练的参与性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处理结果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服务态度 对机构负责人的服务态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机构老师的服务态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机构管理或后勤人员的服务态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康复效果 对孩子社交能力的进步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孩子语言能力的进步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孩子运动能力的进步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孩子认知能力的进步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孩子行为问题解决效果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家长培训的效果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孩子的整体进步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对机构的整体印象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欢迎您对机构服务提出 其他意见或建议


    注意事项

    本文(DB34 T 4032-2021 儿童福利机构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