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CCS B 60 DB33 浙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371 2021 人工湿地 处理分散 点源污水 工程技术 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scattered point source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2021 - 09 - 22 发布 2021 - 10 - 22 实施 浙 江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33/T 2371 2021 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2020 标准 化工作 导则 第1 部 分:标
2、准化文 件的 结构和 起草规 则的 规定 起 草。 请注意 本标 准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 本标 准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 。 本标准 由浙 江省 林业 局提 出。 本标准 由浙 江省 林业 标准 化技术 委员 会归 口。 本标准 起草 单位 : 中国 林 业科学 研究 院亚 热带 林业 研究 所 、 浙江 问源 环保 科 技股份 有限 公司 、 中国 科学院 水生 生物 研究 所、 松阳县 自然 资源 和规 划局 。 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 邵学 新、吴 明、 梁威 、陶 卓、 丁俊、 叶征 莺、 何起 利、 叶小齐 、焦 盛武 。 DB33/T 2371
3、2021 1 人 工湿地 处理分散 点源污 水工程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人 工湿 地处 理工程 的一 般要 求、 工艺 流程、 预处 理、 工艺 选择 、 工艺 设计 、 进 出 水 系 统、填 料选 择与 设置 、植 物选择 与设 置、 防渗 与结 构、附 属设 施以 及运 行与 维护等 要求 。 本标准 适用 于 处 理规 模 小 于或等 于10000 m 3 /d 的人 工湿地 处理 分散 点源 污水 系统的 设计 和管 理。 注: 分散点源污水指不具备纳入城镇污水 管网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 (包括分散式和集中式农村污水) 、 农家乐污水 及小城镇污水(生活污水和具有类似性
4、质的其他污水)等 。 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 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标准必 不可 少的 条款 。 其 中 ,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 , 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标 准; 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 , 其 最新 版本 (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 ) 适 用 于 本 标准。 GB/T 13663.2 给水 用聚 乙烯(PE) 管道 系统 第2 部分: 管材 GB 14554 恶臭 污染 物排 放标准 GB/T 20221 无 压埋 地排 污、排 水用 硬聚 氯乙 烯(PVC-U ) 管材 GB 50013 室外 给水 设计 标准 GB 500
5、14 室外 排水 设计 规范 GB 50052 供配 电系 统设 计规范 GB 50069 给水 排水 工程 构筑物 结构 设计 规范 GB 50286 堤防 工程 设计 规范 GB 50869 生活 垃圾 卫生 填埋处 理技 术规 范 DB33/ 973 农 村生 活污 水 处理设 施水 污染 物排 放标 准 DB33/T 1196 农村 生活 污 水处理 设施 污水 排入 标准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标准。 3.1 人工湿 地 constructed wetland 模拟自 然湿 地的 结构 与功 能, 利 用植 物、 微生 物和 基质 的 物理 、 化 学、
6、生物 及其协 同作 用, 人 为 建 造的用 于污 水处 理的 湿地 。 根据 水流 特征 , 可 分为 表面流 人工 湿地 、 水 平潜 流人工 湿地 、 垂 直 潜 流 人 工 湿地, 以及 由不 同类 型人 工湿地 组合 而成 的复 合人 工湿地 等。 3.2 表面流 人工 湿地 free water 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 DB33/T 2371 2021 2 水面在 填料 表面 以上 , 污 水从池 体进 水端 水平 流向 出水端 , 主 要通 过植 物根 茎和表 层填 料上 微 生 物 活动, 以及 植物 吸收 、基 质吸附 的共 同作 用去 除污
7、染物的 人工 湿地 。 3.3 水平潜 流人 工湿 地 horizontal sub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 水面在 填料 表面 以下 , 污 水从池 体进 水端 水平 流向 出水端 , 主 要通 过植 物根 系和填 料表 面的 微 生 物 活动, 填料 阻截 和吸 附, 植物吸 收的 共同 作用 去除 污染物 的人 工湿 地。 3.4 垂直潜 流人 工湿 地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污水从 湿地 表面 垂直 流过 填料从 底部 排出 , 或 从湿 地底部 进入 垂直 流向 填料 表面并 排出 , 主 要 通 过 植物根
8、 系和 填料 表面 的微 生物活 动, 填料 阻截 和吸 附,植 物吸 收的 共同 作用 去除污 染物 的人 工湿 地。 3.5 复合人 工湿 地 hybrid constructed wetland 由表面 流 、 水平 潜流 或垂 直潜流 等不 同类 型处 理单 元串联 构成 。 3.6 污染物 表面 负荷 pollution area loading rate 人工湿 地单 位表 面积 在单 位时间 内接 纳并 将其 去除 到预定 程度 的污 染物 量。 3.7 水力表 面负 荷 hydraulic surface loading rate 人工湿 地单 位表 面积 在单 位时间 内所
9、能接 纳的 污水 量。 3.8 水力停 留时 间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污水在 人工 湿地 内的 停留 时间。 3.9 孔隙率 porosity factor 人工湿 地充 填填 料堆 积体 积中, 填料 间孔 隙体 积所 占的百 分比 。 3.10 渗透系 数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污水在 人工 湿地 填料 或防 渗层内 单位 时间 流过 的距 离。 4 一般要 求 DB33/T 2371 2021 3 4.1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工 程应 符合相 关规 划要 求, 以及 水污染 防治 、水 资源 保护 和自然 生态 保护 、交 通、
10、防 洪、 排水 等方 面的 要求。 人工 湿地 污水 处理 工程不 适宜 在人 口稠 密或 土地资 源紧 张的 地 方 应 用 。 4.2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工 程应 设在建 设区 域主 导风 的下 风向, 城镇 及农 村饮 用水 水源的 下游 ,应 符合 大气环 境防 护距 离要 求及 其他卫 生、 安全 等各 类防 护距离 要求 。 4.3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工 程的 建设不 应对 自然 生态 环境 造成破 坏, 运行 时不 应对 环 境造 成二 次污 染, 应有控 制蚊 蝇生 长和 消除 恶臭的 措施 , 并 应制 定发 生 环境污 染事 故及 台风 、 暴 雨 等极端 天气 的
11、应 急预 案 。 4.4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工 程的 景观建 设, 应在 满足 处理 要求的 基础 上, 结合 水体 景观和 沿岸 建设 ,综 合确定 处理 设施 形状 和植 物配置 。 4.5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工 程系 统,主 要包 括预 处理 工程 、主体 工程 、附 属设 施等 三大部 分。 人工 湿地 污水处 理工 程应 按照 工艺 合理、 布设 紧凑 、 排 水通 畅、 管 理方 便、 景观 协调 、 交通 便利 的原 则 进 行 总 体 布置。 4.6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工 程应 按照充 分利 用地 形地 势、 重力流 排水 为主 、土 方平 衡合理 、提 水能 耗较
12、 低的原 则进 行高 程设 计 。 4.7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工 程系 统中, 宜建 设能 提高 处理 效率、 延长 运行 周期 、控 制二次 污染 、便 于日 常管理 、增 加运 行稳 定性 的人工 处理 设施 。 5 工艺流 程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系 统典 型工艺 组合 如下 : 6 预处理 6.1 预处理 工程 主要 用于 降低 污水中 的悬 浮物 、漂 浮物 、油类 、有 机污 染物 及其 他特征 污染 物并 具有 水量调 节能 力。 6.2 预处理 设 计 水量 应按 所纳 废水水 量确 定。 无实 测数 据情况 下, 可参照 浙江 省取( 用) 水定 额 中相关 用水 定额
13、 的80% 90% 采用 ;也 可参 考相 似工 程 经验; 农家 乐水 量以 最大 接待能 力核 算。 6.3 预处理 系统 污水 排入 标准 按照 DB33/T 1196 的 要求 确定。 6.4 预处理 系统 出水 主要 水质 指标, 应根 据后 续处 理工 艺的类 型按 表1 确定 。 表1 不同后 续处 理工 艺要 求的 预处理 系统 出水 主要 水质 指标 项目 人工湿地类型 表面流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CODCr (mg/L ) 125 200 200 BOD5 (mg/L ) 50 80 80 SS (mg/L ) 100 60 80 TN 25 40
14、40 NH3-N (mg/L ) 10 25 25 TP (mg/L ) 3.0 5.0 5.0 pH 6 9 7 主体工 程 7.1 工艺选 择 附属设 施 预处理 工程 主体工 程 污水 排放 DB33/T 2371 2021 4 7.1.1 人工湿 地处 理工 艺应 根据 污水水 质、 处理 水量 、自 然环境 、生 态特 点、 景观 要求、 处理 标准 、 建设投 资、 运行 成本 等条 件确定 。 7.1.2 表面流 人工 湿地 宜在 土地 面积充 裕, 污水 中 悬 浮物 较多的 情况 下采 用 ; 应用 时 应控 制蚊 蝇的 孳 生和漂 浮物 的积 存。 7.1.3 潜流人 工湿
15、 地处 理效 率和 效果优 于表 面流 人工 湿地 ,应用 时尽 可能 降低 污水 中悬浮 物量 。 7.1.4 人工湿 地处 理系 统可 由单 个表面 流或 潜流 (水 平、 垂直) 处理 单元 构成 ,也 可由多 个同 类处 理 单元并 联、 串联 或不 同类 型人工 湿地 串联 构成 复合 人工湿 地。 7.2 工艺设 计 7.2.1 人工湿 地工 艺设 计主 要包 括表面 积、 水 力 停留 时间 、 深度 、 形 状与 构造 等, 还 包括进 出水 系统 、 填料布 设、 植物 配置 、防 渗与结 构等 内容 。 7.2.2 人工湿 地的 表面 积设 计可 按CODCr(化 学需 氧
16、量) 、BOD5(五 日生 化需 氧量) 、NH3-N(氨氮)、TN( 总 氮)、TP(总磷) 等主 要污 染 物表面 负荷 和水 力表 面负 荷进行 计算 ,并 应取 其设 计计算 结果 中的 最大 值, 同时应 满足 水力 停留 时间 要求。 污染 物表 面负 荷、 水力表 面负 荷和 水力 停留 时间应 按下 列公 式计 算: a) 污染物 表面 负荷 (NA ) 01 () A Q S S N A . (1) 式中: 式中: NA 污染 物表 面负 荷( 以 CODCr 、BOD5 、NH3-N 、TN 、TP 计,g/m 2 d); Q 人工 湿地 污水 设计 处 理流量 (m 3
17、/d); S0 进水 污染 物浓 度(g/m 3 ); S1 出水 污染 物浓 度(g/m 3 ); A 人工 湿地 的表 面积 (m 2 ) 。 b) 水力表 面负 荷(q ) Q q A . (2) 式中: 式中:q 水 力表 面负 荷 (m 3 /m 2 d)。 c) 水力停 留时 间(T ) Q lbhn T . (3) 式中: 式中:T 水 力停 留时 间 (d); l 人工 湿地 长度 (m); b 人工 湿地 宽度 (m); h 人工 湿地 深度 (m); n 人工 湿地 填料 孔隙 率(%)。 DB33/T 2371 2021 5 7.2.3 人工湿 地的 总深 度应 为水 深
18、或填 料高 度加 超高 。表 面流人 工湿 地 的 水深 宜 为0.3 m 0.5 m ,超 高应大 于风 浪爬 高, 且宜 大于 0.5 m ;潜 流人 工湿 地水深 宜 为 0.4 m 1.6 m ,超高 宜 取 0.3 m 。 7.2.4 人工湿 地建 设场 地 的 自然 坡度宜 平整 , 表面 流人工 湿地水 力坡 度宜 小 于0.5% , 潜 流人 工湿 地水 力坡度 宜 为0.5% 1.0% 。 注: 水力坡度指污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上的水位下降值与路程距离的百分比。 7.2.5 人工湿 地处 理单 元的 长宽 比应符 合下 列规 定: 表面流 人工 湿地 大 于 3:1 ;
19、水平潜 流人 工湿 地 3:1 5:1 ; 垂直流 人工 湿 地1:1 3:1 ; 对于不 规则 人工 湿地 ,应 设置避 免短 流、 滞留 的导 流设施 。 7.2.6 表面流 人工 湿地 处理 单元 面积不 宜大 于3000 m 2 , 潜 流人工 湿地 处理 单元 面积 不宜大 于2000 m 2 。 当污水 处理 量超 过100 m 3 /d 时, 人工 湿地 处理 单元 不宜少 于 2 个。 7.2.7 垂直流 人工 湿地 采用 底部 排水时 ,应 设有 与底 部 排 水管相 连的 通气 管。 通气 管管径 宜与 排水 管 相同, 管顶 部应 设防 杂物 进入的 保护 罩。 7.2.
20、8 人工湿 地主 要设 计参 数宜 通过试 验资 料确 定, 无试 验资 料 时, 可按 表2 、表3 和表4 中 的参 数 选用。 复合 人工 湿地 可将 总的污 染物 负荷 分配 到各 段分别 进行 设计 。 表2 表面流 人工 湿地 主要 设计 参数 项 目 常规处理 CODCr 表面负荷g/(m 2 d) 2.5 4.0 去除效率(% ) 50 60 NH3-N 表面负荷g/(m 2 d) 1.5 2.5 去除效率(% ) 20 50 TP 表面负荷g/(m 2 d) 0.25 0.35 去除效率(% ) 35 70 水力负荷m 3 /(m 2 d) 0.08 水力停留时间(d ) 5
21、.0 表3 水平潜 流人 工湿 地 主 要设 计参数 项 目 常规处理 CODCr 表面负荷g/(m 2 d) 6 10 去除效率(% ) 55 75 NH3-N 表面负荷g/(m 2 d) 3.0 4.0 去除效率(% ) 40 70 TP 表面负荷g/(m 2 d) 0.3 0.5 去除效率(% ) 70 80 水力负荷m 3 /(m 2 d) 0.4 水力停留时间(d ) 3.5 表4 垂直 潜流 人工 湿地 主要设 计参 数 项 目 常规处理 CODCr 表面负荷g/(m 2 d) 10 12 去除效率(% ) 60 80 NH3-N 表面负荷g/(m 2 d) 3.5 4.5 去除效
22、率(% ) 50 75 DB33/T 2371 2021 6 表4 垂直 潜流 人工 湿地 主要设 计参 数 ( 续) 项 目 常规处理 TP 表面负荷g/(m 2 d) 0.3 0.5 去除效率(% ) 60 80 水力负荷m 3 /(m 2 d) 0.6 水力停留时间(d ) 1.6 7.3 进出水 系统 7.3.1 人工湿 地处 理单 元的 进出 水系统 设计 ,应 保证 配水 和集水 的均 匀性 和可 调性 。表面 流人 工湿 地 应设置 大水 量冲 击时 的溢 流或分 流设 施; 潜流 人工 湿地应 设置 防止 进水 端雍 水、 发 生表 面流 的 溢 流 或 分 流设施 。 7.3
23、.2 表面流 人工 湿地 的进 水、 出水系 统可 采用 一个 或几 个进出 口的 过水 形式 进行 配水和 集水 。进 水 口和出 水口 的水 流平 均速 度应小 于 0.2 m/s 。 7.3.3 潜流人 工湿 地宜 采用 可使 进出水 均匀 的穿 孔管 、多 管口并 联、 穿孔 花墙 、可 调堰等 形式 。进 水 区和出 水区 的位 置, 按水 流可沿 水平 方向 (水 平潜 流型) 或垂 直方 向 ( 垂直 潜流型 ) 均 匀流 过 填 料 层 来 确定, 并应 保持 水位 可调 。 7.3.4 人工湿 地处 理单 元构 筑物 应设置 放空 阀或 易于 放 空 的设施 。 7.3.5
24、人工湿 地进 水、 出水 口应 采取消 能、 防冲 刷、 加固 等措施 ;人 工湿 地出 水直 接进入 地表 水体 且 有地表 水高 水位 倒灌 的可 能时, 应设 置防 倒灌 设施 。 7.3.6 人工湿 地进 出水 管道 宜采 用PVC 或PE 管 , 所用 管材 的类型 、 加工 要求 、 防 腐做 法等应 符 合 GB/T 20221 和GB/T 13663.2 的 规定。 7.4 填料选 择与 设置 7.4.1 人工湿 地填 料应 能为 植物 和微生 物提 供良 好的 生长 环境, 应具 有较 强的 机械 强度, 较大 的孔 隙 率、比 表面 积和 表面 粗糙 度,以 及良 好的 生
25、物 和化 学稳定 性。 7.4.2 填料可 采用 碎石 、砾 石、 粗砂、 火山 岩、 页岩 、蛭 石、沸 石、 矿渣 、炉 渣、 陶粒等 材料 加工 制 作,亦 可采 用经 过加 工和 筛选的 碎砖 瓦、 混凝 土块 等材料 ,宜 就近 取材 。 7.4.3 填料应 按级 配要 求配 置, 填料中 不应 有泥 土残 渣及 其他杂 物, 应保 持良 好的 过滤性 和透 水性 。 7.4.4 潜流人 工湿 地的 填料 层可 采 用单 一材 质或 几种 材质 组合, 填料 粒径 可采 用单 一规格 或多 种规 格 搭配。 填料 层上 可铺 设0.1 m 0.2 m 厚 适宜 植物 生 长的土 壤或
26、 沙石 覆盖 层。 7.4.5 水平潜 流人 工湿 地的 填料 铺设区 域分 为进 水区 、 主 体 区和出 水区 。 进 水区 长度 宜 为 1.0 m 1.5 m , 出水区 长度 宜 为0.8 m 1.0 m 。进 水区 填料 应沿 着水 流方向 从大 到小 铺设 ,出 水区填 料应 沿着 水流 方向 从小到 大铺 设。 7.4.6 垂直潜 流人 工湿 地按 水流 方向 , 填 料依 次为 主体 填 料层 、 过 渡层 和排 水层 。 由 上部喷 流布 水时 , 宜在布 水范 围内 局部 铺设 厚 0.5 m , 粒径8.0 mm 15.0 mm 的砾 石覆 盖层 。 7.4.7 潜流人
27、 工湿 地填 料应 采取 防止填 料堵 塞的 措施 。在 保证净 化效 果的 前提 下, 宜采用 直径 相对 较 大的填 料, 进水 端的 设计 形式应 便于 清淤 。 7.4.8 人工湿 地填 料层 的填 料直 径、深 度和 装填 后的 孔隙 率,可 按试 验结 果或 按相 似条件 下实 际工 程 运行结 果进 行设 计, 也可 按表 5 选用 。 DB33/T 2371 2021 7 表5 潜流 人工 湿地 填料 层主要 设计 参数 项 目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进水区 主体区 出水区 主体层 过渡层 排水层 填料直径mm 40 20 20 10 10 30 2 5 5 10
28、 10 20 填料深度(m ) 0.6 1.2 0.6 1.2 0.6 1.2 0.8 1.2 0.2 0.3 0.2 0.3 填料装填后孔隙率(% ) 50 40 40 30 30 35 30 35 35 45 45 55 7.5 植物选 择与 设置 7.5.1 人工湿 地植 物宜 优先 选择 耐污去 污能 力强 、根 系发 达、输 氧能 力强 、抗 冻和 抗病虫 害、 收割 与 管理容 易、 经济 价值 高和 景观效 果好 的本 土植 物。 7.5.2 人工湿 地的 植物 可由 一种 或几种 植物 或木 本和 草本 植物优 化组 合构 成。 配置 时应根 据植 物的 除 污特性 、生 长周
29、 期、 景观 效果、 环境 条件 、种 间竞 争等因 素确 定其 种类 和空 间分布 。 7.5.3 人工湿 地植 物选 择以 草本 植物为 主, 适当 考虑 小型 木本植 物。 表面 流人 工湿 地可选 满江 红、 浮 萍等漂 浮植 物 , 睡 莲 、 菱 角、 荇菜 、 萍蓬 草等 浮叶 植物 , 穗 状狐 尾藻 、 黑藻 、 苦 草 、 眼 子菜 、 菹 草 等 沉 水植物 。 潜 流人 工湿 地可 选风车 草、 美人 蕉、 芦 苇 、 芦竹、 香蒲、 菖蒲、 水 葱、 灯 心草、 菰、 荷 花、 旱 伞草、 藨草 等挺 水植 物。 7.5.4 人工湿 地植 物种 植密 度可 根据植 物
30、种 类、 种苗 类型 和单束 种苗 支数 进行 优化 调整。 浮叶 植物 和 沉水植 物种 植密 度宜 为 3 株/平 方米 9 株/ 平方 米, 挺水植 物的 种植 密度 宜 为9 株/ 平方 米 25 株/ 平 方米, 植物 株距 宜 取0.2 m 0.5 m 。 7.5.5 人工湿 地植 物的 种植 时间 应根据 植物 生长 特性 确定 ,宜选 择在 春季 或初 夏, 也可在 夏末 或初 秋 种植。 7.5.6 植物栽 种后 应立 即充 水, 潜流湿 地可 先将 水位 控制 在设计 水位 ,待 植物 成活 后通过 降水 位来 刺 激地下 根的 伸展 ,然 后恢 复到设 计水 位。 表面
31、流湿 地的初 期水 位可 控制 在0.2 m 0.3 m ,植 物生 长稳 定 后可将 水位 调整 到正 常运 行状态 。植 物种 植完 成后 ,逐步 增大 水力 负荷 使其 驯化适 应处 理水 质。 7.5.7 人工湿 地植 物 可 采用 幼苗 移植、 盆栽 移植 或收 割植 物移植 等方 式栽 种, 不宜 采用种 子繁 殖。 7.6 防渗与 结构 7.6.1 人工湿 地构 筑物 应具 有防 止污水 渗漏 功能 ,不应 污 染地下 水。 防渗 措施 应根 据污水 性质 和地 质 情况, 并结 合施 工、 经济 、工期 等多 方面 因素 来确 定。 7.6.2 人工湿 地建 设场 地的 土壤
32、渗透系 数应 小于 10 -8 m/s , 且厚度 大 于0.5 m 。 土壤 渗 透系数 大 于 10 -8 m/s, 应构 建防 渗层 。 7.6.3 人工湿 地防 渗可 采用 粘土 碾压法 、三 合土 碾压 法、 土工膜 法、 塑料 薄膜 法和 混凝土 法等 方法 , 可按照 GB 50869 执 行。 7.6.4 人工湿 地处 理工 程基 本构 筑物包 括堤 (坝 )、 沟渠 、配水 井、 隔墙 等 , 可采 用粘土 、毛 石等 与 自然环 境协 调性 好的 天然 材料建 造, 也可 采用 混凝 土、砖 等材 料建 造。 7.6.5 人工湿 地采 用毛 石 、 混 凝 土、 砖等 材料
33、 建造 的堤 ( 坝 ) 、 沟 渠 、 配 水井 、 隔墙 时 , 应 符 合 GB 50069 的规定 ;采 用粘 土建 造堤 (坝) 、隔 墙时 ,应 符 合GB 50286 的规 定。 8 附属设 施 8.1 消毒设 施 DB33/T 2371 2021 8 8.1.1 人工湿 地出 水中 粪大 肠菌 群 数超 过DB33/ 973 的规 定时, 应设 置消 毒设 施。 8.1.2 可采用 氯气、 二氧 化氯、 次 氯酸钠、 液氯、 紫外 线和 臭 氧等进 行消 毒。 消 毒方 式 可参 考 GB 50014 。 8.1.3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工 程的 消毒设 施和 有关 建筑 物
34、的 设计, 应符 合 GB 50013 中 的有关 规定 。 8.2 计量与 检测 设施 应按DB33/ 973 及环 境保 护和建 设部 门的 要求 ,开 展处理 水量 计量 、水 质监 测及运 行状 况监 控。 8.3 其他设 施 8.3.1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工 程中 的其他 设施 主要 包括 建设 区内的 供配 电系 统、 运行 管理用 房、 建设 区 道路、 绿化 工程 等。 8.3.2 供配电 系统 设计 应符 合 GB 50052 的 规定 。 8.3.3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工 程的 运行管 理用 房可 根据 实际 需要进 行设 置。 8.3.4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工
35、 程建 设区内 道路 的设 置, 应在 满足运 输和 通行 要求 的情 况下, 与景 观工 程 相协调 。 8.3.5 建筑物 、构 筑物 、道 路两 侧及其 他空 闲地 应进 行绿 化。绿 化植 物应 选择 抗污 能力强 、景 观效 果 好、易 于管 理的 植物 ,速 生与非 速生 植物 相结 合, 灌木与 乔木 相结 合, 并尽 量选择 本土 植物 。 9 运行与 维护 9.1 运行 9.1.1 人工湿 地日 常运 行管 理 要 求见 浙江 省农 村生 活污 水处理 设施 管理 条例 等 有关规 定。 9.1.2 操作人 员、 技术 人员 及管 理人员 应进 行相 关法 律法 规、专 业技
36、 术、 安全 防护 、应急 处理 等理 论 知识和 操作 技能 的培 训。 特殊作 业人 员持 证上 岗。 9.1.3 应制定 设备 操作 、运 行要 求、巡 视检 查、 交接 班、 安全守 则、 应急 预案 等管 理制度 。 9.1.4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工 程的 试运行 期应 不少 于 3 个 月 , 并 有试 运行 记录 , 试 运 行期应 进行 不少 于 连续 2 个 月的 水质 检测 。 9.1.5 试运行 时 应 采用 逐步 加大 水力负 荷与 污染 物处 理负 荷的进 水方 式, 每次 提高 幅度视 污染 物去 除 率、植 物和 微生 物生 长情 况而定 ,直 至达 到设 计
37、要 求和稳 定运 行。 9.1.6 运行时 应对 流量 、水 位、 水质和 一些 生物 学参 数进 行日常 检测 ,对 设备 运行 、构筑 物工 况、 植 物病害 、污 泥沉 积等 进行 定期检 查并 记录 。 9.1.7 运行中 出现 水质 异常 情况 时,应 及时 进行 分析 ,可 增加监 测内 容、 调整 取样 位置和 监测 频率 。 9.1.8 人工湿 地处 理设 施应 定期 检查填 料的 堵塞 情况 ,可 根据情 况采 用间 歇式 运行 方式。 必要 时应 进 行填料 的翻 动、 清理 或更 换部分 填料 。 9.1.9 人工湿 地出 水应 符 合 DB33/ 973 。 9.1.1
38、0 人工湿 地处 理设 施应 定期 清淤排 泥。 污泥 处理 、处 置及利 用应 符 合 GB 50014 的有关 规定 。 9.1.11 人工湿 地处 理设 施应 设置 除臭装 置处 理恶 臭气 体。 恶臭气 体排 放浓 度应 符 合GB 14554 的相 应 规定。 9.2 维护 DB33/T 2371 2021 9 9.2.1 人工湿 地应 及时 收割 植物 和补种 缺苗 。收 割时 间应 选择在 植物 休眠 期或 枯萎 后。收 割前 应先 降 低系统 内的 水位 并使 表土 干燥, 收割 和补 种时 不得 破坏湿 地土 壤。 收割 的植 物应考 虑再 利用 或 无 害 化 处 理。 9
39、.2.2 冬季运 行时 ,宜 采取 强化 预处理 、减 轻污 染负 荷、 延长水 力停 留时 间等 措施 来提高 处理 效果 。 可采用 收割 植物 覆盖 等措 施保持 地表 温度 。可 利用 植物季 节性 休眠 特性 或木 本和草 本植 物搭 配。 9.2.3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工 程运 行期间 应进 行植 物的 病虫 害防治 、枯 萎植 物和 死亡 水生生 物的 清理 工 作。 不宜 在人 工湿 地污 水 处理工 程中 使用 化学 除草 、 杀 虫等 易破 坏生 态系 统 的药剂 。 杂草 可采 取调 节 水 位和人 工拔 除的 方式 加以 控制。 9.2.4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系
40、 统的 围堰( 堤坝 )边 、过 滤坝 、输水 管道 、集 水布 水设 施的漂 浮物 及处 理 设施底 部的 沉积 物应 进行 定期清 理。 9.2.5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系 统出 现短流 、堵 塞等 异常 现象 时,可 采取 控制 进水 水量 、停床 轮作 、表 层 更换填 料、 冲洗 等措 施。 9.2.6 根据暴 雨、 洪水 、干 旱、 结冰等 天气 情况 ,调 节和 控制人 工湿 地污 水处 理设 施水位 。应 设置排 洪、分 流等 设施 应对 突发 事故风 险。 9.2.7 应对构 筑物 、建 筑物 及各 种管道 、闸 阀、 护栏 、爬 梯、照 明设 备等 做定 期检 查和维 修。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