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林省 工程建 设地方 标准 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heat pump system engineering DB22/T 5044-2020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 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厅 施行日期:2020 年 7 月 29 日 2020 长 春 吉 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通 告 第 557 号 吉 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吉 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厅 关 于 发 布 既 有 住 宅 加 装 电 梯 工 程 技 术
2、 标 准 等 4 项 吉 林 省 工 程 建 设 地 方 标 准 的 通 告 DB22/T 5041-2020 DB22/T 5042-2020 DB22/T 5043-2020 DB22/T 5044-2020 2020 7 29 前 言 依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 2019 年全省工程建 设地方标准 制 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 (吉建标 2019 1 号) 文件要求, 编制组经调查研究, 总结工程经验, 依据 地源热 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 等 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我省的水 文地质及气候等具体情况, 并广泛征求意见, 对 地源及低温余热 水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DB
3、22/T 1038-2011 进行了修订, 并更 名为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 本 标 准 的 主要 内 容 :1 总则;2 术语 和符号;3 工 程 勘 察;4 地埋管换热系统 ;5 地下水换热系统;6 地表水换热系统;7 低温 余热水换热系统;8 空气源热泵系统;9 热泵机房;10 末 端系统; 11 监测与控 制系统;12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1 本标 准的适用范围修订为采用 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 供生活热水或供冷的热泵系统工程的 勘察、 设计、 施工及验收;2 术语中 增加热泵系统、 空气源热泵系 统、空气源热泵机组;3 增加 2.2 节 符号;4
4、 增加 空气源热泵系统 方案设计前对室 外空气参数及周边情况调查内容; 5 地源热 泵系统 工程勘察增加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 CJJ/T 291 相关要 求; 6 工程勘察报 告相关内容由附录 A 修订为正文;7 增加第 8 章 空气 源热泵系统。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 由主编单位 长春工程学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 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 积累资料, 随 时将意见或建议寄送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地址: 长春市 民康路 519 号,邮编:130041,Email :)。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省 土木建筑学会热能动力分会
5、 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长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吉林省 水文地质调查所 长春经济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文和王集团吉林省文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吕耀军 金 洪文 肖楚 雄 范洪昌 石俊龙 朱 立新 马 爽 边德军 任庆凯 赵 麒 王 浩 徐 辉 王 琛 赵 雄飞 蒋祥 婷 杨 蕾 仇 阳 刘 旭日 白文 明 蔡世坤 李景皓 刘 丽莘 韩 晶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陶乐然 周 毅 邵子 平 惠 群 丛 颖 衣 建全 赵清 华 1 总则 . 1 2 术语和符 号 . 2 2.1 术语 . 2 2.2 符号 . 5 3 工程勘察 .
6、 8 3.1 一般规定 . 8 3.2 资源及现 状调查 . 8 3.3 钻探取样 与试验 . 9 3.4 勘察内容 及要求 . 9 3.5 工程勘察 报告 . 12 4 地埋管换 热系统 . 14 4.1 一般规定 . 14 4.2 地埋管管 材与传热介质 . 14 4.3 地埋管换 热系统设计 . 15 4.4 地埋管换 热系统施工 . 16 4.5 地埋管换 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 18 5 地下水换 热系统 . 20 5.1 一般规定 . 20 5.2 地下水换 热系统设计 . 20 5.3 地下水换 热系统施工 . 21 5.4 地下水换 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 22 6 地表水换 热
7、系统 . 23 6.1 一般规定 . 23 6.2 地表水换 热系统设计 . 23 6.3 地表水换 热系统施工 . 24 6.4 地表水换 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 24 7 低温余热 水换热系统 . 26 7.1 一般规定 . 26 7.2 低温余热 水换热系统设计 . 26 7.3 低温余热 水换热系统施工 . 27 7.4 低温余热 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 27 8 空气源热 泵系统 . 28 8.1 空气源热 泵系统设计 . 28 8.2 空气源热 泵系统施工 . 29 8.3 空气源热 泵系统检验与验收 . 30 9 热泵机房 . 31 9.1 机房的布 置 . 31 9.2 土建、
8、采 暖通风、给排水 . 31 9.3 热泵机组 系统 . 32 9.4 电气 . 33 9.5 热泵机房 系统施工、检验与验收 . 33 10 末端系统 . 35 10. 1 末端系 统设计 . 35 10.2 末端系 统施工、检验与验收 . 35 11 监测与控 制系统 . 36 11.1 一般规 定 . 36 11.2 换热系 统参数监测与控制。 . 37 11.3 监测与 控制系统施工 . 38 11.4 监测与 控制系统检验与验收 . 39 12 整体运转 、调试与验收 . 40 附录 A 常 用 物 质 的 比 热 、 密 度 、 热 导 率 和 热 扩 散 率 . 42 附录 B
9、浅层 地热能计算方 法 . 44 附录 C 岩土 热响应试验 . 46 附录 D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49 附录 E 地埋 管外径及壁厚 . 52 附录 F 地埋管压力损失计算 . 54 本标准用词说明 . 56 引用标准名录 . 57 附: 条文说明 . 59 1 1 总则 1.0.1 为规 范地源、 低温余热水源及空气源等热泵系统的应用技术, 确保系统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 本 标准 适 用 于 采 用 蒸 气 压 缩 热 泵 技 术 进 行 供 热 、 供 生 活 热 水 或供冷的热泵系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热 泵系
10、统 工 程 的 设 计 、 施 工 及 验 收 除 符 合 本 标 准 外 , 尚 应 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和 符号 2.1 术语 2.1.1 热泵 系统 heat pump system 由热泵机组、 热能交换系统和末端系统组成的供热、 供冷系统。 2.1.2 地源 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或高温热源 , 由 水 源 热 泵 机 组、地热能交换系统、末端系统组成的供热、供冷系统。根据地热 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2
11、.1.3 低温 余热水源热泵系统 low temperature waste heat water-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 不 能 直 接 用 于 供 热 或 生 活 热 水 的 工 业 或 生 活 等 低 温 余 热 水 (一般低于 35 ) 为低温 热源, 由水源热泵机组、 低温余热能交换 系统、末端系统组成的供热或供生活热水系统。 2.1.4 空气 源热泵系统 air-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 空 气作 为 低 温 或 高 温 热 源 , 由 空 气 源 热 泵 机 组 、 末 端 系 统 组 成的供热、供冷系统。 2.1.5 水源
12、热泵机组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机组。 2.1.6 空气 源热泵机组 air-source heat pump unit 以空气 作为低温热源的热泵机组。 2.1.7 浅层 地热能资源 shallow geothermal resources 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2.1.8 传热 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 热 泵 系统 中 , 通 过 换 热 管 或 换 热 器 与 冷 热 源 进 行 热 交 换 的 一 种 3 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 2.1.9 地埋 管换
13、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 的 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2.1.10 地埋 管换热器 ground heat exchanger 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 构 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 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2.1.11 水平 地埋管换热器 horizont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 热 交换器。 2.1.12 竖直 地埋管换热器 vert
14、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 热 交换器。 2.1.13 地下 水换热系统 groundwater system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 热 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2.1.14 直接 地下水换热系统 direct 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 交 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1.15 间接 地下 水换热系统 indirect 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
15、tem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 含 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1.16 地表 水换热系统 surface water system 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 热 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2.1.17 开式 地表水换热系统 open-loop surface water system 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 通 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4 2.1.18 闭式 地表水换热系统 closed-loop surface water system 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 地
16、 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2.1.19 低 温 余 热 水 换 热 系 统 low temperature waste heat water system 与低温余热水进行热交换的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低温余 热 水换热系统和间接低温余热水换热系统。 2.1.20 直接 低温余热水换热系统 direct low temperature waste heat water system 低温余热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进行 热 交换的系统。 2.1.21 间 接 低 温 余 热 水 换 热 系 统 indirect low temperature
17、 waste heat water system 低温余热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循环利用或排放的低温余 热 水换热系统。 2.1.22 环路 集管 circuit header 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 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2.1.23 含水 层 aquifer 导水的饱和岩土层。 2.1.24 井身 结构 well structure 构成钻孔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钻孔结构、井壁管 、 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及止水封井段的位置等。 2.1.25 抽水 井 production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 2.1.26 回灌 井 injection well
18、用于向地下含水层灌注回注水的井。 2.1.27 热源 井 heat source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抽水 井 和回灌井的统称。 5 2.1.28 抽水 试验 pumping test 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出水量、水位 、 水质、水温变化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获取水文地质 参数及地下水特征的试验。 2.1.29 回灌 试验 injection test 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量 、 记录水位、水温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 的试验。 2.1.30 岩土 体 rock-soil bo
19、dy 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亚黏土壤等。 2.1.31 岩土 热响应试验 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 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 续 加热或取热, 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 2.1.32 岩土 综合热物性参数 parameter of the rock-soil thermal porperties 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 的 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 2.1.33 岩土 初始平均温度 initi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r
20、ock-soil 从自然地表下 10m 20m 至竖直地 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 内, 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 2.1.34 测试 孔 vertical testing exchanger 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岩土热响应试验 的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 2.1.35 监测 与控制系统 de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 是指通过安装数据计量和采集装置,对热泵系统进行控制与 监 测。 2.2 符号 D 地埋管换热器单孔地热能; 6 T 温度; T 温差; R 导热热阻; 导热系数; K 传热系数; L 长度; r 半径; d o 管外径; d i
21、管内径; d e 当量直径 ; d b 钻孔的直 径; 岩土体的热扩散率; 运行时间; Q c 额定冷负荷; Q h 额定热负荷; EER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 COP热泵机组的供热性能系数 ; T 运行小时数 ; d n 公称外径 ; 流量; 公称直径; 管子的断面面积; 流速; G d j A V 7 Re 管内流体的雷诺数; 管内流体的密度; 管内流体的动力黏度; 管段的沿程阻力损失; 单位管长摩擦阻力损失; 管段的局部阻力损失; 管段的总阻力损失。 P P Y P d P d P z 8 3 工程勘 察 3.1 一般规 定 3.1.1 地 源热 泵 系 统 方 案 设 计 前 , 应
22、 进 行 工 程 场 地 状 况 调 查 及 浅 层 地热能的资源勘察。 3.1.2 低 温余 热 水 源 热 泵 系 统 方 案 设 计 前 , 应 进 行 低 温 余 热 水 资 源 情况勘察。 3.1.3 空 气源 热 泵 系 统 方 案 设 计 前 , 应 进 行 室 外 空 气 参 数 及 周 边 情 况勘察。 3.1.4 工 程勘 察 应 由 水 文 地 质 和 暖 通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共 同 承 担 , 工 程 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对地源、低温余热水源、空气 源热泵系统资源可利用情况以及系统设计、施工、运行中的监测和 维护提出建议。 3.1.5 地源 热泵系统
23、工程勘察应符合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 CJJ/T 291 和 浅层地 热 能 勘 查 评 价 规 范 DZ/T 0225 的 相 关规 定 。 3.2 资源及 现状调查 3.2.1 工程 勘察前, 应收集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的水文、 气象、 地形、 地貌、区域地质、地热地质资料以及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和成果资 料,可利用低温余热水资源情况等。 3.2.2 水 文地 质 调 查 应 包 括 下 列 内 容 : 岩 土 层 岩 性 、 结 构 ; 含 水 层 分布、厚度及埋藏条件;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及动态变化;岩 土体的热物理性质参数(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及岩土体的物理性质 参数 (孔隙率、 含水
24、率、 密 度) ; 地温场自然分布特征及热响应规律。 3.2.3 低 温余 热 水 资 源 调 查 应 包 括 下 列 内 容 : 低 温 余 热 水 水 温 、 水 9 质、水量等。 3.2.4 室外 空气参数调查应包括: 供 暖、 通风、 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冬季和夏季最多风向及频率,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等。 3.2.5 工 程场 地 现 状 调 查 应 包 括 下 列 内 容 : 场 地 已 有 建 筑 物 和 规 划 建筑物的性质、占地面积、高度及分布等;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 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建筑物的分布和埋深;场地内已有的水井情况 等。 3.3 钻探取 样与试验 3.3.1
25、通 过钻 探 取 样 : 查 明 岩 土 体 岩 性 结 构 , 测 试 其 物 理 性 质 及 热 物理性质参数,分析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藏条件。钻探取样应 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的有关规定 。 3.3.2 通过 钻探孔测定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和动态变化。 3.3.3 钻探 孔数量不宜少于 2 个, 孔深应根据换热系统要求及地质 条件确定。钻探孔的施工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 作规程CJJ/T 13 的规定 。 3.3.4 地 埋管 热 泵 系 统 的 应 用 面 积 在 (3000 5000 ) 时 ,宜 进 行 岩土热响应试验, 大于等于 5000 时, 应
26、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 并 应符合附录 C 的规定。 3.3.5 地 下水 源 热 泵 系 统 应 进 行 抽 水 及 回 灌 试 验 , 并 应 符 合 供 水 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 的有关 规定。 3.4 勘察内 容及要求 3.4.1 地埋 管换热系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察内容 : 1 ) 场地岩 土层的岩性、结构、地温场分布特征; 2 ) 场地岩 土体的天然含水率、 孔隙率、 粒度成分、 密度、 导 10 热系数和比热容等; 3 ) 场地地 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4 ) 按规定进 行的现场热响应试验, 应取得换热孔岩土比热容、 岩土体平均导热系数、 岩土
27、初始温度等参数, 确定地埋管 的合理长度; 5 ) 表土冻 融期及标准冻土深度; 2 勘察要求 : 1 ) 水平地 埋管换热系统勘探方法可采用坑、 槽探进行, 其数 量不宜少于 2 个,深度宜 比预计埋藏深度深 1.0m ; 2 ) 竖直地 埋管换热系统, 勘探方法应进行钻探取样, 钻孔数 量不宜少于 2 个,深度宜 比预计埋管深度深 5.0m 。 3.4.2 地下 水换热系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察内容 : 1 ) 场地岩 土层岩性、结构、含水层类型及埋藏条件; 2 ) 含水层 的富水性、渗透性; 3 ) 地下水 的水温、水质、水位及其动态变化; 4 ) 地下水 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8、 5 ) 勘察钻孔 应是抽水和回灌试验孔, 获取单井出水量和相应 的降深值以及单井回灌量和相应的水位上升值; 6 ) 确定合理 的地下水循环利用量和抽水井、 回灌井布置方案; 2 勘察要求 : 1 ) 勘察钻孔 的深度, 应根据含水层或含水构造带埋藏条件确 定; 2 ) 在勘察 深度内有多个含水层组时, 应进行分层勘察, 取得 各层的水质分析资料。 水质分析项目应根据地区或场地具 体条件和要求确定; 3 ) 勘察试 验井的施工应符合管井技术规范GB 50296 的 相关规定。 勘察结果符合地源热泵系统要求时, 勘察试验 井应完善成热源井, 成井施工过程应由水文地质专业人员 11 进行监理。 3
29、.4.3 地表 水换热系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察内容 : 1 ) 地表水 水源性质、深度、面积、水量及利用现状; 2 ) 地表水 不同深度的水温、 水质及动态变化, 水面冻融期及 冰层厚度; 3 ) 地表水 的补给与排泄、流速、流量及动态变化; 4 ) 确定地 表水取水和回水适宜地点及路线; 5 ) 闭式系 统必要时应进行水下换热器的热响应试验; 2 勘察要求 : 1 ) 应充分 调查和利用已有的多年水文观测和测试资料; 2 ) 无资料 时, 应进行不同深度的水温、 水质、 水位动态的观 测和测试工作,时间应不少于一个水文年; 3 ) 必要时, 应布置勘探钻孔, 了解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
30、力联 系。 3.4.4 低温 余热水换热系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察内容 : 1 ) 低温余 热水水源性质、水量及利用现状; 2 ) 低温余 热水的水温、水质及动态变化; 3 ) 确定低 温余热水取水和回水适宜地点及路线; 2 勘察要求 : 1 ) 应充分 调查低温余热水来源、性质、用水安全等内容; 2 ) 无相关 资料时, 应进行不同季节的水温、 水质、 水量动态 的观测和测试工作,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 3.4.5 空气 源热泵系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察内容 : 1 ) 不少于 一年室外年逐时气温; 2 ) 极端最 低气温; 3 ) 已有和 规划周边建筑物性质、距离、高度等;
31、12 4 ) 室外机 布置位置方案; 2 勘察要求 : 1 ) 应充分 调查和利用已有的室外空气参数资料; 2 ) 无相关资 料时, 应进行不少于一年的室外空气逐时参数的 观测。 3.5 工程勘 察报告 3.5.1 勘 察工 作 结 束 后 , 应 及 时 整 理 、 分 析 勘 察 资 料 , 编 写 工 程 勘 察报告。 3.5.2 勘察 工作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任务的来 源; 2 建设项目 的规模、功能及冷热负荷要求; 3 勘察工作 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4 依据的技 术标准; 5 使用的仪 器、设备; 6 完成的工 作量; 7 勘察工作 日程,提交勘察报告时间等。 3.5.3 工
32、 程所 在 地 区 域 自 然 地 理 及 地 质 概 况 说 明 应 包 括 下 列 内 容 : 1 区域自然 地理条件; 2 气象水文 特征; 3 区域地质 条件。 3.5.4 项目 场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地形 、地貌条件; 2 地质岩性 结构; 3 地下水含 水层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和水质动态特征; 4 地下水补 给及排泄条件。 3.5.5 低温 余热水资源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业或生 活低温余热水来源; 13 2 水量、水 温、水压、变化规律等; 3 可能存在 的风险及解决措施。 3.5.6 室外 空气参数及周边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不少于一 年的
33、室外逐时气温、相对湿度等室外空气参数; 2 周边建筑 物性质、高度、距离、噪声要求等情况; 3 确定室外 机合理位置,评估气流、噪声等对周边的影响。 3.5.7 热泵 系统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依据调查 、 钻孔取样、 测试与现场试验的资料, 分析测试和 试验成果资料的准确性,提出设计使用的技术参数的建议值。 2 对采用不 同方式的热泵系统的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3 根 据 保 护资 源 、 合 理 开 发 的 原 则 , 提 出 拟 建 热 系 统 的 方 式 , 论证其保证程度,并预测其可能的变化趋势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3.5.8 结论 和建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勘察的主 要结
34、论性意见; 2 建议热泵 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 3 指出施工 中和运行后的注意事项; 4 建议监测 的项目及要求。 3.5.9 主要 附件包括下列内容: 1 勘察工作 与建筑物平面布置图; 2 综合地质 图及其剖面图; 3 钻孔柱状 图;抽、灌水试验综合图表; 4 各类测试 成果表; 5 热响应试 验成果报告; 6 室 外 逐 时气 温 、 相 对 湿 度 、 极 端 最 低 气 温 、 极 端 最 高 气 温 。 14 4 地埋管 换热系统 4.1 一般规 定 4.1.1 地 埋管 地 源 热 泵 系 统 应 进 行 全 年 逐 时 动 态 负 荷 计 算 , 最 小 计 算周期为 1 年。
35、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吸热量应与总释热量 相平衡,当全年累积吸热量与释热量不平衡时,应采取合理可靠的 辅助热源或冷源进行调节。 4.1.2 当地 埋管换热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 5000m 2 以上时, 应通过 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确定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参数,并应利用热响应 试验的参数计算结果进行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 4.1.3 地埋 管换热系统应用建筑面积超过 10000m 2 的,在地埋管区 域应设置监测孔,监测孔尽量均匀分布,间距不宜大于 50m ,且地 埋管区域中心、角部、边缘部位和区域外 5m 内应设置监测孔,监 测孔孔深宜大于设计孔深 5m-10m 。 4.2 地埋管 管材与传热介
36、质 4.2.1 地埋 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地埋管应 采用化学稳定性好、 耐腐蚀、 导热系数大、 流动 阻 力 小 以 及 热 膨 胀 小 的 塑 料 管 材 及 管 件 , 宜 采 用 高 密 度 聚 乙 烯 管 (PE80 或 PE100 )或聚 丁烯管(PB ) ,不应采用聚氯乙烯(PVC)、 金属及金属塑料复合管材和管件。管材与管件应采用同种材料 ; 2 地埋管质 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管材应符合 设计要求, 且公称压力不应小于 1.0MPa , 使用温度为 (-2050) 。 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本标准附录 E 的规定选用; 3 地埋管应 按设计长度整根供应, 中间不应有接头; U 型连接 15 件宜在工厂内与管材连接好,不宜在施工现场熔接;竖直埋管和水 平联结管的材质应相同,规格应相匹配,接头部位密封。 4.2.2 地埋 管中充注的传热介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安全,腐 蚀性小,与地埋管管材无化学反应; 2 冰点比最 低设计温度低 5 及以上 ; 3 良好的传 热特性,较低的摩擦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