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2 T 5021-2019 Ⅱ型耐热聚乙烯(PE-RTⅡ)供热管道工程技术标准.pdf

    • 资源ID:1530228       资源大小:2.79M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22 T 5021-2019 Ⅱ型耐热聚乙烯(PE-RTⅡ)供热管道工程技术标准.pdf

    1、 吉林省 工程建 设地方 标准 型耐热聚乙烯(PE-RT) 供热管道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polyethylene of raised temperature resistance (PE-RT II) pipeline for heating engineering DB22/T 5021 2019 主编部门: 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 2019年 6 月 24 日 2019 长春 吉 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第 519 号 II PE-RT 现

    2、批准II 型耐热聚乙烯(PE-RT)供热管道工程 技术标准 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编号为:DB22/T 5021-2019,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19 年 6 月 24 日 前 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5 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 准及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三)(吉建标20153 号) 文件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学习总结了其他省市采用 型耐热聚乙烯管道(PE-RT)做为供热管道的实践经验,借鉴 相关国外标准和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 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1 总则;2 术语;3 材料;4 设计

    3、;5 管道安装;6试验、清洗、试运行;7工程质量验收。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 由长春市供 热(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工程学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 时将意见或建议寄送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 民康路 519号,邮编:130041,E-mail:)。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春市供热(集团)有限公司 长春工程学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市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同鑫热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市松江塑料管道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长德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 道达尔石化(中国) 甘肃松江新

    4、型管道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吕耀军 胡建平 侯慧实 狄 云 刘关战 周志弘 温洪刚 崔 亮 牛海峰 周 杨 姚 远 王甲晨 翟洪波 朱昭林 朱海勇 赵启辉 柯锦玲 赵 麒 徐 辉 王 琛 孙 飞 赵 靖 赵雄飞 国萍莉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 毅 邵子平 鲁亚钦 丛 颖 马根华 目 次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材料 . 4 3.1 型耐热聚乙烯管材及管件 . 4 3.2 预制保温管 . 15 4 设计 . 17 4.1 一般规定 . 17 4.2 水力计算 . 18 4.3 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 19 5 管道安装 . 22 5.1 一般规定 . 22 5.2 热熔对接

    5、连接 . 23 5.3 电熔连接 . 30 6 试验、清洗、试运行 . 33 6.1 管道压力试验 . 33 6.2 管道清洗 . 33 6.3 系统试运行 . 34 7 工程质量验收 . 35 本标准用词说明 . 36 引用标准名录 . 37 附:条文说明 . 39 1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型耐热聚乙烯(PE-RT)供热管道在低温热水供 热领域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运行和保证工程质 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 1.2MPa、设计温度不大于 75、公称外径小于或等于 450mm 的型耐热聚乙烯低温热水供 热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

    6、0.3 型耐热聚乙烯供热管道工程的设计、 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 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 语 2.0.1 型耐热聚乙烯原料 material of type II polyethylene of resistant temperature resistance 用于管道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包括以乙烯和丁烯、己烯、辛烯 等为共聚单体经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含有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等。 2.0.2 无补偿敷设 installation without compensator 直管段不采取人为热补偿措施的直埋敷设方式。 2.0.3 预制保温管 composite insulate

    7、d pipes 由型耐热聚乙烯工作管、 聚氨酯泡沫保温层和高密度聚乙烯 (架空敷设也可采用其它材料)外护管组成。 2.0.4 公称外径(d n ) nominal outside diameter 管材、管件外径的规定数值,单位为毫米 mm。 2.0.5 公称壁厚(e n ) nominal wall thickness 管材、管件壁厚的规定值,单位为毫米 mm。 2.0.6 不圆度 out-of roundness 在管材或管件管状部位同一横截面上, 最大和最小外径测量值 之差,或最大和最小内孔测量值之差,单位为毫米 mm。 2.0.7 设计压力(P) design pressure 管道系

    8、统压力的设计值,单位为 MPa。 2.0.8 管系列(S) pipe series 与公称外径和公称壁厚有关的无量纲数值, 用于指导管材规格 的选用。 2.0.9 标准尺寸比(SDR) standard dimension ratio 管材或管件的公称外径d n 与公称壁厚e n 的比值,SDRd n /e n 。 3 2.0.10 电熔连接 electro-fusion joint 电熔承口管件(或电熔鞍型管件)与管材(或带有插口端的 管件)进行连接的方式。 2.0.11 热熔对接连接 butt-fusion joint 用加热板将两管端面(或鞍型曲面与管材外表面)熔融后对接 的连接方式。

    9、4 3 材 料 3.1 型耐 热聚乙烯管材及管件 3.1.1 II 型耐热聚乙烯管材、 管件原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除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第 1 部分: 总则GB/T 28799.1、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 2 部分:管材 GB/T 28799.2、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 管道系统第 3 部分:管件GB/T 28799.3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表 3.1.1 的要求。 表 3.1.1 型 耐热聚乙烯原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项目 测试方法 单位 数值 密度 GB/T 1033.2 g/cm 3 0.945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90/5

    10、kg) GB/T 3682 g/10min 0.450.85 氧化诱导时间(210) GB/T 19466.6 min 20 全切口蠕变试验 (Arkopal,80,4.0MPa) GB/T 32682 h 2000 110/2.2MPa 条件下的静液压热 稳定性 GB/T 6111 h 15600h 长期静液压强度最小要求值 GB/T 18252 MPa 10 3.1.2 管材、管件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 3.1.2 的要求。 5 表 3.1.2 管材 、管件的物理性能 项目 要求 试验参数 试验方法 参数 数值 密度 0.945 g/cm 3 温度 (232 ) GB/T 1033.2 纵向回

    11、缩率 2 温度 110 GB/T 6671 试 验 时 间 e n 8mm 1h 8mm e n 16mm 2h e n 16mm 4h 静液压状态下 的热稳定性 无破裂 无渗漏 静液压应力 2.4 MPa GB/T 6111 试验温度 110 试验时间 8760h 试样数量 1 熔体质量流动 速率 MFR 与对原料测定 值之差,不应超 过0.3g/10min 且不超过20% 砝码质量 5kg GB/T 3682 试验温度 190 氧化诱导时间 20min 试验温度 210 GB/T 19466.6 耐慢速裂纹增 长(e n 5mm) 500h 试验温度 80 GB/T 18476 试 验 压

    12、 力 S 4 1.15 MPa S 5 0.92 MPa S 6.3 0.73 MPa S 8 0.58 MPa 电熔管件的熔 接强度 脆性破坏所占 百分比 小于等于 33.3% 试验温度 (232) GB/T 19806 GB/T 19808 插口管件对 接熔接管件的 拉伸强度 试验到破坏为 止:韧性:通过 脆性:未通过 试验温度 (232) GB/T 19810 6 3.1.3 管材、管件的静液压强度应符合表 3.1.3的规定。 表 3.1.3 管材 、管件的静液压强度 材料 要求 试验参数 静液压应力 (MPa) 试验温度 () 试验时间 (h) 型耐热聚 乙烯 无渗漏 无破裂 11.2

    13、 4.1 4.0 3.8 20 95 95 95 1 22 165 1000 3.1.4 管材、管件颜色宜为浅灰色,并应标明原料牌号。 3.1.5 管材的规格尺寸应符合表 3.1.5 的要求。 表 3.1.5 管材 的规格尺寸 单位:mm 公称外径d n 型耐热聚乙烯管材公称壁厚e n 管系列SDR 值 S8/SDR17 S6.3/SDR13.6 S5/SDR11 S4/SDR9 25 - - 2.3 3.0 32 - - 3.0 3.6 40 - - 3.7 4.5 50 - - 4.6 5.6 63 - - 5.8 7.1 75 - - 6.8 8.4 90 5.4 6.7 8.2 10.

    14、1 110 6.6 8.1 10.0 12.3 125 7.4 9.2 11.4 14.0 140 8.3 10.3 12.7 15.7 160 9.5 11.8 14.6 17.9 7 续表 3.1.5 公称外径d n 型耐热聚乙烯管材公称壁厚e n 管系列SDR 值 S8/SDR17 S6.3/SDR13.6 S5/SDR11 S4/SDR9 180 10.7 13.3 16.4 20.1 200 11.9 14.7 18.2 22.4 225 13.4 16.6 20.5 25.2 250 14.8 18.4 22.7 27.9 280 16.6 20.6 25.4 31.3 315 1

    15、8.7 23.2 28.6 35.2 355 21.1 26.1 32.2 39.7 400 23.7 29.4 36.3 44.7 450 26.7 33.1 40.9 50.3 3.1.6 管材外径偏差及不圆度应满足表 3.1.6-1的规定,壁厚及偏 差应满足表 3.1.6-2 的规定。 表 3.1.6-1 平 均外径和不圆度 单位:mm 公称外径d n 最小平均外径d em,min 最大平均外径d em,max 最大不圆度 25 25.0 25.3 1.2 32 32.0 32.3 1.3 40 40.0 40.4 1.4 50 50.0 50.4 1.4 63 63.0 63.4 1.

    16、5 75 75.0 75.5 1.6 90 90.0 90.6 1.8 110 110.0 110.7 2.2 125 125.0 125.8 2.5 140 140.0 140.9 2.8 160 160.0 161.0 3.2 8 续表 3.1.6-1 公称外径d n 最小平均外径d em,min 最大平均外径d em,max 最大不圆度 180 180.0 181.1 3.6 200 200.0 201.2 4.0 225 225.0 226.4 4.5 250 250.0 251.5 5.0 280 280.0 281.7 9.8 315 315.0 316.9 11.1 355 35

    17、5.0 357.2 12.5 400 400.0 402.4 14.0 450 450.0 452.7 15.6 表 3.1.6-2 任 一点壁厚的偏差 单位:mm 最小壁厚 e min 允许正偏差 最小壁厚 e min 允许正偏差 2 3 0.4 27 28 2.9 3 4 0.5 28 29 3.0 4 5 0.6 29 30 3.1 5 6 0.7 30 31 3.2 6 7 0.8 31 32 3.3 7 8 0.9 32 33 3.4 8 9 1.0 33 34 3.5 9 10 1.1 34 35 3.6 10 11 1.2 35 36 3.7 11 12 1.3 36 37 3.

    18、8 12 13 1.4 37 38 3.9 13 14 1.5 38 39 4.0 14 15 1.6 39 40 4.1 15 16 1.7 40 41 4.2 16 17 1.8 41 42 4.3 17 18 1.9 42 43 4.4 9 续表 3.1.6-2 最小壁厚 e min 允许正偏差 最小壁厚 e min 允许正偏差 18 19 2.0 43 44 4.5 19 20 2.1 44 45 4.6 20 21 2.2 45 46 4.7 21 22 2.3 46 47 4.8 22 23 2.4 47 48 4.9 23 24 2.5 48 49 5.0 24 25 2.6 4

    19、9 50 5.1 25 26 2.7 50 51 5.2 26 27 2.8 - - - 3.1.7 管件的电熔承口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熔承口端示意图见图 3.1.7; 2 插入深度和熔区长度应符合表 3.1.7 的规定; 3 距管件端口 2L 1 /3 处开始,管件主体任一点的壁厚 e 应 等于或大于相应管材的最小壁厚 e min ; 4 电熔管件承口端的最大不圆度应不超过 0.015d n 。 图 3.1.7电熔承口端示意图 10 注: L 1 管材或插口管件的插入深度。在有限位挡块的情况下,它为端口 到限位档块的距离,在没有限位挡块的情况下,它不大于管件总 长的一半; L 2 承口

    20、内部的熔区长度,即熔融区的标称长度; L 3 管件口部与熔接区域开始处之间的距离,即管件承口口部非加热 长度,L 3 5mm; D 1 距口部端面L 3 +0.5L 2 处测量的熔融区的平均内径, D 1 d n ; D 2 管件的最小通径,管件通径 D 2 不应小于公称直径d n 与 2e min 的差 值。 表 3.1.7 电熔 承口端的插入深度和熔区长度 单位:mm 管件公称外径d n 插入深度 熔区长度L 2 , min L 1 , min L 1 , max 25 25 41 10 32 25 44 10 40 25 49 10 50 28 55 10 63 31 63 11 75

    21、35 70 12 90 40 79 13 110 53 82 15 125 58 87 16 140 62 92 18 160 68 98 20 180 74 105 21 200 80 112 23 225 88 120 26 250 95 129 33 11 续表 3.1.7 管件公称外径d n 插入深度 熔区长度L 2 , min L 1 , min L 1 , max 280 104 139 35 315 115 150 39 355 127 164 42 400 140 179 47 450 155 195 51 注:1 表中d n 指与管件相连的管材的公称外径。 2 制造商应说明D

    22、 1 和L 1 的最大及最小实际值, 以便确定是否影响装夹及 连接装配。 3.1.8 管件的插口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插口端示意图见图 3.1.8; 2 插口端尺寸应符合表 3.1.8 的规定。 图 3.1.8插口管件插口端示意图 注: D 1 熔接段的平均外径,在距离端口不大于 L 2 、平行于该端口平面的 任一截面处测量; D 2 管件的最小通径,测量时不包括焊接形成的卷边; E任一点测量的管件主体壁厚,E 应大于或等于管件同一端 E 1 ; E 1 距离插入端口不超过 L 1 处任一点测量的熔接段的壁厚,并且应与 对接管材的壁厚相同,偏差应符合表 3.1.6-2中相应管材的偏差; L

    23、1 熔接段的回切长度,即热熔对接或重新熔接所必须的初始深度。 12 此段长度允许通过熔接一段壁厚等于 E 1 的管段来实现; L 2 熔接段的管状长度,即熔接端的初始长度,管状长度应满足热熔 对接连接、电熔连接时使用夹具的要求。 表 3.1.8 管件 插口端尺寸 单位:mm 公称外 径d n 管件平均外径 最大不 圆度 最小通 径D 3 min 最小回切 长度 L 1 min 管状部分的 最小长度 L 2 min D 1 min D 1 max 25 25.0 25.3 0.4 18 25 41 32 32.0 32.3 0.5 25 25 44 40 40.0 40.4 0.6 31 25

    24、49 50 50.0 50.4 0.8 39 25 55 63 63.0 63.4 0.9 49 25 63 75 75.0 75.5 1.2 59 25 70 90 90.0 90.6 1.4 71 28 79 110 110.0 110.7 1.7 87 32 82 125 125.0 125.8 1.9 99 35 87 140 140.0 140.9 2.1 111 38 92 160 160.0 161.0 2.4 127 42 98 180 180.0 181.1 2.7 143 46 105 200 200.0 201.2 3.0 159 50 112 225 225.0 226

    25、.4 3.4 179 55 120 250 250.0 251.5 3.8 199 60 129 280 280.0 281.7 4.2 223 75 139 315 315.0 316.9 4.8 251 75 150 355 355.0 357.2 5.4 283 75 164 400 400 402.4 6.0 319 75 179 450 450 452.7 6.8 359 100 195 13 3.1.9 法兰接头的规格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法兰接头的示意图见图 3.1.9; 2 尺寸应符合表 3.1.9 的规定。 图 3.1.9 法兰接头示意图 注: D 1 法兰接头的头部公称

    26、外径; D 2 法兰接头柄(颈)部的公称外径; d n 相连接管材的公称外径。 表 3.1.9 法兰 接头的尺寸 单位:mm 管材和插口的公称外径 d n 法兰接头的公称外径D 1 法兰接头柄(颈)部的 公称外径D 2 25 58 33 32 68 40 40 78 50 50 88 61 63 102 75 75 122 89 90 138 105 110 158 125 14 续表 3.1.9 125 158 132 140 188 155 160 212 175 180 212 180 200 268 232 225 268 235 250 320 285 280 320 291 315

    27、 370 335 355 430 373 400 482 432 450 585 518 注:插口的外径应符合本标准中对于与之相配套管材外径的规定。 3.1.10 电熔鞍型旁通管件的示意图见图 3.1.10。 图 3.1.10 电熔鞍型旁通示意图 注: h出口管材的高度,即主体管材顶部到出口管材轴线的距离; L鞍型旁通的宽度,即主体管材轴线到出口管材端口的距离; H鞍型旁通的高度,即主体管材顶部到鞍型旁通顶部的距离。 15 3.2 预制保 温管 3.2.1 预制保温的结构如图 3.2.1 所示。 图 3.2.1 预制保温管结构示意图 1工作管; 2外护管; 3保温层; 4支架 注: d 1 外

    28、护管外径; e 1 外护管壁厚; e 2 保温层厚度; d n 管材公称外径; e n 管材公称壁厚。 3.2.2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的规格尺寸应符合表 3.2.2 的要求。 表 3.2.2 高密 度聚乙烯外护管规格尺寸 单位:mm 外护管外径 d 1 外护管最小壁厚 e 1 75d 1 160 3.0 200 3.2 225 3.5 250 3.9 315 4.9 16 续表 3.2.2 365d 1 400 6.3 420d 1 450 7.0 500 7.8 3.2.3 保温厚度宜采用经济保温厚度, 当经济保温厚度不能满足技 术要求时,应按技术条件确定保温层厚度,且保温层最小厚度应符 合

    29、表 3.2.3 的要求。 表 3.2.3 保温 层最小厚度 单位:mm 保温层 匹配的工作管外径 d n 保温层最小厚度 e 2 d n 110 20 110d n 225 25 225d n 450 35 3.2.4 预制保温管的制作、检验、标志、运输和储存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发泡预制直埋保温复合塑料管 CJ/T 480 的相关要求,并应在外护管标明工作管的原料牌号。 17 4 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供热管网设计时,应计算所承担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热负 荷计算应符合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的规定。对既有建 筑应调查历年实际热负荷、耗热量及建筑节

    30、能改造情况,按实际耗 热量确定设计热负荷。 4.1.2 不同应用条件下, II型耐热聚乙烯管道的设计应力见表 4.1.2。 表 4.1.2 不同 应用条件下的设计应力 单位:MPa 应用条件 45供暖 60供暖 75供暖 设计应力 5.30 4.02 3.51 4.1.3 II 型耐热聚乙烯管道管系列 S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P S / (4.1.3) S 管系列; 不同的管网应用条件下的设计应力(MPa); P 系统设计压力(MPa)。 4.1.4 II 型耐热聚乙烯管道常用管系列在不同应用条件下允许最 大工作压力见表 4.1.4。 表 4.1.4 允许 最大工作压力 单位:MPa 管系列

    31、S 应用条件 S4 S5 S6.3 S8 45供暖 1.30 1.05 0.80 0.65 60供暖 1.00 0.8. 0.60 0.50 75供暖 0.85 0.70 0.55 0.40 18 4.2 水力计 算 4.2.1 管网管径应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 4.2.2 用于采暖、空调系统的管网,确定主干线管径时,宜采用经 济比摩阻,经济比摩阻数值宜根据工程具体条件计算确定,主干线 比摩阻可采用 60 Pa/m100Pa/m。支线管径应按允许压力降确定, 比摩阻不宜大于 400 Pa/m。 4.2.3 管道单位长度沿程水头损失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i =105 K 1 C h -1.85 d

    32、 j -4.87 q g 1.85 (4.2.3) 式中: i 管道单位长度沿程水头损失(kPa/m); K 1 水温修正系数,见表 4.2.3; C h 海澄威廉系数,取 140; d j 管道的计算内径(m); q g 管道的设计流量(m 3 /s)。 表 4.2.3 水温 修正系数K 1 水温 10 20 30 40 50 水温修正 系数K 1 1.000 0.943 0.895 0.856 0.822 水温 55 60 65 70 75 水温修正 系数K 1 0.808 0.793 0.781 0.769 0.761 4.2.4 局部阻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4.2.4) 式中: H

    33、S 局部阻力损失(m); k局部阻力系数; v管道内的流速(m/s); 19 g重力加速度(m/s 2 )。 在计算资料不足的情况下,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可按管网沿程水 头损失的 12%18%计算。 4.3 管网的 布置与敷设 4.3.1 型耐热聚乙烯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时宜采用预制保温管无 补偿直埋方式,最小覆土深度见表 4.3.1。 表 4.3.1 直 埋敷设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 公称外径d n (mm) 最小覆土深度(m)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250 0.6 0.5 280 1.0 0.6 4.3.2 架空敷设时,可以通过固定的方式,约束管道的轴向位移, 轴向膨胀力的计算可参考下列公式计算。

    34、F = A T E 10 6 (4.3.2) 式中:F轴线方向管道自由膨胀产生的力(N); E工作温度下型耐热聚乙烯工作管的弹性模量(MPa), 不同温度下的型耐热聚乙烯工作管弹性模量见表 4.3.2; 型耐热聚乙烯工作管的线性膨胀系数(m/mK), 取 1.210 -4 m/mK。; A管道环形截面面积(m 2 ); T安装时温度和最高工作温度的温度差(K)。 20 表 4.3.2 不同 温度下管道的弹性模量 温度() 20 45 60 60 75 弹性模量(MPa) 970 510 350 350 220 4.3.3 II 型耐热聚乙烯管道自由膨胀产生的管道环形截面单位面 积上的轴向膨胀力

    35、应小于管道的轴向拉伸屈服强度, 不同温度下 型耐热聚乙烯管道的轴向拉伸屈服强度见表 4.3.3。 表 4.3.3 不同 温度下管道的轴向拉伸屈服强度 温度() -10 0 20 45 60 75 拉伸屈服强度(MPa) 31 29 23 17 13 10 4.3.4 架空敷设时,不同温度下管道支架间距宜按表 4.3.4选取。 表 4.3.4 不同 条件温度下架空管道的支架间距 单位:mm 支架间距 公称外径d n 45 热水管 60 热水管 75 热水管 25 700 700 650 32 850 850 750 40 950 950 875 50 1100 1100 1000 63 1300

    36、 1300 1200 75 1350 1350 1250 90 1450 1450 1350 110 1600 1600 1400 125 1700 1700 1500 160 1900 1900 1700 200 2100 2100 1900 250 2400 2400 1900 21 315 2400 2400 2150 355 2700 2700 2450 400 2700 2700 2450 450 2700 2700 2450 4.3.5 型耐热聚乙烯供热管道的敷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 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 34 和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 CJJ/T 81 的相关规定

    37、。 22 5 管 道 安装 5.1 一般规 定 5.1.1 型耐热聚乙烯供热管道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供 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28 和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 术规程CJJ/T 81 的相关规定。 5.1.2 管道安装前应检查沟槽底高程、坡度、基底处理是否符合设 计要求,管道内杂物及砂土应清除干净。 5.1.3 雨期施工应采取防止浮管及防止泥浆进入的措施。 5.1.4 施工间断时,管口应采用堵板封闭;管道安装完成后,将内 部清理干净,及时封闭管口。 5.1.5 预制保温管及管件在运输、现场存放、安装过程中,应采取 必要措施封闭端口,不得拖拽保温管材,不得损坏端口和外护层。 5

    38、.1.6 现场施工的接头保温应在管道系统水压试验完成后进行, 符 合设计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5.1.7 保温复合管接头的保温和密封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头施工采取的工艺,应有合格的型式检验报告; 2 接头的保温和密封应在接头焊口检验合格后进行; 3 接头处管道表面应干净、干燥; 4 当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接头原料的工艺使用温度时,应采取 有效措施,保证接头质量; 5 接头外观不应出现熔胶溢出、过烧、鼓包、翘边、褶皱或 层间脱离等现象; 6 管网的现场安装的接头密封应进行不少于 20的气密性 检验。气密性检验的压力为 0.02MPa,用肥皂水仔细检查密封处,23 无气泡为合格。 5.1.8 型耐热

    39、聚乙烯管道之间连接, 公称外径小于 90mm 的采用 电熔进行连接, 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 90mm采用热熔对接连接或电 熔连接,严禁采用热熔承插连接。 5.1.9 型耐热聚乙烯管与金属管道或阀门、流量计、压力表等管 道配件的连接可采用法兰或金属螺纹连接, 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的相关规定。 5.2 热熔对 接连接 5.2.1 管道热熔对接连接的环境温度宜在-545范围内,在温 度低于-5或风力大于 5级的条件下进行热熔对接连接操作时,应 采取保温、防风措施,在炎热夏天进行热熔连接操作时,应采取遮 阳措施。 5.2.2 管材、 管件存放处与施工现场温差较

    40、大时, 连接前应将管材、 管件在施工现场放置一定时间,使其温度接近施工现场温度。 5.2.3 热熔对接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管材或管件的规格,选用相应的夹具,连接件的连接 端应伸出夹具,自由长度不应小于公称直径的 10%,移动夹具使待 连接件端面接触,并校直对应的待连接件,使其在同一轴线上,错 边不应大于壁厚的 10%; 2 应将管材或管件的连接部位擦拭干净,并铣削待连接件端 面,使其与轴线垂直,切削平均厚度不宜超过 0.2mm,切削后的熔 接面应防止污染; 3 连接件的端面应使用热熔对接连接设备加热; 4 吸热时间达到工艺要求后,应迅速撤出加热板,检查待连 接件的加热面熔化的均匀性,

    41、不得有损伤,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均匀 外力使连接面完全接触,并翻边形成均匀一致的双凸缘; 24 5 在保压冷却期间不得移动连接件或在连接件上施加任何外 力。 5.2.4 热熔对接连接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塑料管材和管件 聚乙烯系统熔接设备 第 1 部分:热熔对接GB/T 20674.1 的相关 要求。 5.2.5 热熔对接连接的焊接工艺应符合图 5.2.5 和表 5.2.5-1、表 5.2.5-2、表 5.2.5-3、表 5.2.5-4、表 5.2.5-5 的规定。 图 5.2.5 热熔对接焊接工艺 注: P 拖拖动压力(表压,MPa); P 2 热熔对接压力(表压,MPa); P t 实测拖动压

    42、力(表压,MPa); t 1 卷边达到规定高度的时间; t 2 焊接所需要的吸热时间(s),t 2 =管材壁厚10(壁厚 单位:mm); t 3 切换所规定的时间(s); t 4 调整压力到 P 1 所规定的时间(s); t 5 冷却时间(min)。 P 拖 25 表 5.2.5-1 热 熔对接焊接工艺参数 参数 单位 数值 加热板温度 225-230 初始卷边尺寸 mm 1-4 吸热时间(t 2 ) s 10e n 切换时间(t 3 ) s 5-13 热熔对接压力(P 2 ) MPa (0.150.01)A 1 /A 2 增压时间(t 4 ) s 5-18 在焊机内保压冷却时间(t 5 )

    43、min 10-40 A 1 管材的截面积(mm 2 );A 2 焊机液压缸中活塞的总有效面积(mm 2 ); 注:以上参数基于环境温度为 20 表 5.2.5-2 SDR9/S4 管材热熔 对接焊接参数 公称直 径 d n (mm) 管材壁 厚e n (mm) P 2 (MPa) 压力=P 1 凸起高 度 h(mm) 压力 P t 吸 热时 间t 2 (s) 切换 时间 t 3 (s) 增压 时间 t 4 (s) 压力=P 1 冷却时间 t 5 (min) 90 10.1 380/A 2 1.5 101 6 7 11 110 12.3 566/A 2 2.0 123 8 7 14 125 14.0 732/A 2 2.0 140 8 8 15 140 15.7 919/A 2 2.0 157 8 9 17 160 17.9 1198/A 2 2.0 179 8 10 19 180 20.1 1514/A 2 2.5 201 10 10 21 200 22.4 1874/A 2 2.5 224 10 11 23 225 25.2 2372/A 2 2.0 252 12 12 26 250 27.9 2920/A 2 3.0 279 12


    注意事项

    本文(DB22 T 5021-2019 Ⅱ型耐热聚乙烯(PE-RTⅡ)供热管道工程技术标准.pdf)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