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2 T 5051-2021 城镇道路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pdf

    • 资源ID:1530209       资源大小:2.05M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22 T 5051-2021 城镇道路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pdf

    1、 吉林省 工程建 设地方 标准 城镇道路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rm mix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of urban roads DB22/T 5051-2021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 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厅 施行日期:2021 年 03 月 16 日 2021 长 春 吉 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通 告 第 9 号 吉 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吉 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2、 理 厅 关 于发布 城 镇 道 路 泡 沫 沥 青 冷 再 生 混 合 料 技 术 标准 等 5 项 吉林省 工程建设 地方标准 的 通 告 DB22/ T 5050 2021 DB22/ T 5051 2021 DB22/ T 5052 2021 DB22/ T 5053 2021 DB22/ T 5054 2021 2021 03 16 前 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下达 的通知( 吉建标 20191 号) 的 要求, 编制组会同有关单位, 经过调查研究、 理论分 析, 总结实践经验,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 结合我省具体情况, 制定 本标准 。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1 总 则;2

    3、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材料;5 混合料 及 结构设计 ;6 施工;7 质量 检查与验收。 本标准 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 具体技术内 容的解释由长春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 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 总结经验, 随 时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地址: 长春市南关区民康路 519 号, 邮编: 130041 , Email : ), 供以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 :长春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 :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抚顺远达石油化工助剂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员:姜凤霞 栾 海 赵光 涛 陈 昭 赵

    4、 含 孙 志伟 陈世 达 张 洋 魏利德 杨 雷 孔庆 彬 刘 畅 王 心 唐 似秘 吴元 超 邱忠国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 毅 陶 乐然 刘忠 根 梁春雨 时成林 张 利东 张兴 友 1 总 则 . 1 2 术 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4 材 料 . 4 4.1 温拌添加 剂 . 4 4.2 橡胶改性 沥青 . 5 4.3 集 料 . 6 4.4 填 料 . 9 4.5 纤 维 . 9 5 混合料 及 结构设计 . 10 5.1 温拌橡胶 改性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 . 10 5.2 结构设计 . 11 6 施 工 . 13 6.1 温拌添加 剂的添加 . 13 6.2 温拌橡胶 改

    5、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 14 6.3 拌 和 . 15 6.4 运 输 . 16 6.5 摊 铺 . 16 6.6 碾 压 . 16 6.7 开放交通 及其它要求 . 18 7 质量检查 与验收 . 19 附录 A 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 25 附录 B 表面 活性温拌添加剂的 PH 值检测方法 . 27 附录 C 沥青 拌合站沥青储存罐布置示意图 . 28 本标准用词说明 . 29 引用标准名录 . 30 附:条文说明 . 31 1 1 总 则 1.0.1 为适 应城镇道路绿色环保需求, 改善施工条件、 降低城市噪 音、 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 做到技术先进、 质量可靠 ,

    6、制定本标准 。 1.0.2 本标 准适用于新建、 改建及养护工程中采用温拌橡胶改性沥 青混合料技术的各等级城镇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1.0.3 温拌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 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 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 语 2.0.1 表面 活性温拌添加剂 surface active warm mix additive 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对实现沥青混合料温拌产生实质性作 用 的添加剂。 2.0.2 橡胶 改性沥青 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基质沥青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橡胶改性剂 制成的黏合材料 。 2.0.3 工

    7、厂 化 橡 胶 改 性 沥 青 industrialized 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采用 专用的自动化设备,在工厂内生产的橡胶改性沥青。 2.0.4 橡胶 改性沥青混合料 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concrete 用热拌方式将橡胶改性沥青与级配集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 可 以是密级配、断级配或开级配的混合料。 2.0.5 温 拌橡 胶 改性 沥青 混 合 料 warm mix 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concrete 通过掺入温拌添加剂,使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碾压 温 度比同类热拌

    8、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应降低 30 35 , 在基本不 改变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的前提下,路用性能符 合本标准要求的沥青混合料。 3 3 基本规定 3.0.1 沥 青路 面 使 用 的 各 种 材 料 运 至 现 场 后 应 取样进行质量检验, 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 代替现场检测。 3.0.2 沥 青路 面 集 料 料 源 应 采取就地取材的原则,石料开采 应 注意 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 3.0.3 集 料粒 径 规 格 以 方 孔 筛 为 准 。 不 同 料 源 、 品 种 、 规 格 的 集 料 不得混杂堆放。 3.0.4 沥青 路面设

    9、计应满足现行 行业 标准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 , 沥 青路面质量验收应满足 现行行业 标准 城镇道路工程施 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 有关规定, 。 3.0.5 温 拌橡 胶 改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配 合 比 设 计 应 通 过 目 标 配 合 比 设 计、生产配合比设计、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进行。 3.0.6 温 拌橡 胶 改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性 能 指 标 应 符 合 对 应 的 热 沥 青 混 合料的指标。 3.0.7 在 低温 条 件 下 沥 青 路 面 施 工 、 远 距 离 沥 青 路 面 施 工 、 长 大 隧 道沥青路面施工、超薄沥青路面

    10、施工、穿过人口密集城镇沥青路面 的施工 时 ,宜采用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 。 4 4 材 料 4.1 温拌添 加剂 4.1.1 本 标准 规定的温拌添加剂适用表面活性添加剂,可直接添加 至沥青中,用于降低沥青混合料的 施工温度,适用于不同的沥青混 合料类型, 相 比同类型的热拌沥青混合料, 温度可 下降 30 35 。 掺加比例为沥青质量的 0.2% 0.4% ( 基质沥青掺量为 0.2% 0.3% , 改性沥青掺量为 0.3% 0.4%)。 其技术指标见 表 4.1.1 , 控制添加剂水份值在规定范围内 ; 为确 保添加剂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添加剂应在密闭容器中避光保存 ; 使 用前添加剂溶

    11、液必须保持均匀状态,没有悬浮物和沉淀物。 表 4.1.1 温 拌 添加剂的技术指标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测试方法 凝点 10 GB/T 510 水份 % 0.5 GB/T 260 外观 产品合格证要求 目测 气味 石油沥青味 嗅觉 PH 7.0 1.5 见附录 B 4.1.2 加入 温拌添加剂不得在施工过程中增加有害气体。 4.1.3 加 入温 拌 添 加 剂 后 的 橡 胶 改 性 沥 青 及 橡 胶 改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指标应满足 表 4.1.3 的 相 关要求。 5 表 4.1.3 加入 温拌添加剂的橡胶改性沥青及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注: 添加温拌 剂的沥青及沥

    12、青混合料的其 他指标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 道 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 及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 中相关要求。 4.2 橡胶改 性沥青 4.2.1 应 采用 工 厂 化 生 产 的 橡 胶 改 性 沥 青 , 根 据 沥 青 中 外 加 剂 掺 加 形式, 橡胶改性沥青可划分为 A 、 B 两个等级, 适用条件见表 4.2.1 。 表 4.2.1 橡胶 改性沥青等级及适用范围 橡胶 改性沥青等级 SBS 改性剂掺 量 (% ) 适用范围 A 掺加 快速路、 主干路及次干路 沥青面层 B 不掺加 次干路、支路 沥青面层 注 :A 级橡胶 改性沥青中 SBS 改性剂掺量

    13、应 不低于 2%。 4.2.2 橡胶 改性沥青中橡胶粉掺量宜控制在 18% 23% 范围 内。 4.2.3 橡胶 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应满足 表 4.2.3 的 要求。 类别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测试方法 加入温 拌剂的 橡胶改 性沥青 针入度变化值 (25 ,100g ,5s ) % 10 T0604 软化点变化值 % 0 T0606 延度变化值 (5 延度, 5cm/min ) % 20 T0605 加入温 拌剂的 橡胶改 性沥青 混合料 拌合温度降低值 30 体积法 油石比变化值 % 0.2 空隙率变化值 % 0.3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 不低于原沥青 混合料 T0709 冻融劈裂残留

    14、强度比 % T0729 动稳定度 次/mm T0719 沥青混合料极限破坏应变 e T0715 6 表 4.2.3 橡胶 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4.3 集 料 4.3.1 粗集 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产 温拌沥青混合料时, 不宜采用多孔性或内部吸水性强的 集料 ; 2 粗集 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4.3.1 的要求 项目 单位 A 级橡胶改性 沥青 技术要求 B 级橡胶改性 沥青技术要求 测试 方法 针入度 25 ,100g ,5s 0.1mm 60 80 6080 T0604 软化点 TR&B 65 55 T0606 180 旋转粘度 Pa s 14 14 T0625 5延度 cm 20

    15、15 T0605 25 弹性恢复 % 85 55 T0662 闪点(COC) 240 240 T0611 贮存稳定性离析 ,48h 软 化点差 3.0 5.5 T0661 TFOT(或 RTFOT )后 质量变化 % 0.8 0.8 T0610 或 T0609 残留针入度比 % 60 60 T0604 残留延度 5 cm 10 10 T0605 7 表 4.3.1 粗集 料 技术指标要求 项目 单 位 快速路、主干路及 次干路 支路 试验 方法 表面层 其他层次 石料压碎值 % 24 26 26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 25 28 28 T 0317 表观相对密度 2.60 2.50

    16、 2.45 T 0304 吸水率 % 1.0 1.0 2.0 T 0304 坚固性 % 12 12 T 0314 冻融质量损失 % 1 1 1 T0363 针片状颗粒含量 (混合料) 其中粒径大于 9.5mm 其中粒径小于 9.5mm % % % 15 12 18 18 15 20 20 T 0312 水洗法0.075 颗粒含量 % 1 1 1 T 0310 软石含量 % 3 5 5 T 0320 粗集料的磨光值 PSV 42 38 T 0321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 5 4 4 T 0616 4.3.2 细集 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宜采用 多孔性或内部吸水性强的细集料 ; 细集料料堆需搭

    17、 建遮雨棚 ; 2 沥 青 路 面细 集 料 可 以 采 用 机 制 砂 、 洁 净 的 天 然 砂 、 石 屑 等 ; 3 快速路和 主干路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宜采用机制砂 , 当使用 天然砂时, 天然砂的用量不应超过矿料总量的 10% , SMA 混合料不 宜采用天然砂,天然砂级配应满足表 4.3.2-1 要求 ; 表 4.3.2-1 天 然砂级配要求 方孔筛 (mm )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粗砂 中砂 细砂 9.5 100 100 100 4.75 90100 90 100 90 100 2.36 6595 75 90 85 100 1.18 3565 50 90 75 100 8

    18、续表 4.3.2-1 方孔筛 (mm)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 ) 粗砂 中砂 细砂 0.6 1530 30 60 6084 0.3 520 830 1545 0.15 010 010 0 10 0.075 0 5 0 5 05 4 石屑应清 洁、 干净, 不 得含有泥土杂质; 机制砂必须采用专 用的制砂机生产,并采用优质的碱性石料为原料,其级配应符合 表 4.3.2-2 中 规 格的要求; 表 4.3.2-2 机 制砂或石屑级配范围要求 规格尺 寸( mm) 通过下列筛孔(mm )的质量 百分率 (% )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0

    19、5 100 90100 6090 40 75 2055 7 10 2 20 0 10 0 3 - 100 80100 50 80 2560 8 45 0 25 0 15 注:当生产石 屑采用喷水抑 制扬尘工艺时 ,应特别注意 含粉量不得超 过表中 要 求。 5 细集料应 该满足表 4.3.2-3 的技术要 求。 细集料的 洁净程度, 天然砂以小于 0.075mm 含量的百分数表示, 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 (适用于 0mm 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 0mm 2.36mm 或 0mm 0.15mm )表示。 表 4.3.2-3 沥 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项目 单位 快速路、 主干 路及

    20、次干路 支路 试验 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2.50 2.45 T 0328 坚固性(0.3mm 部分) % 12 T 0340 含泥量 (0.075mm 部分的含 量) % 3 5 T 0333 砂当量度 % 60 55 T 0334 亚甲蓝值 g/kg 25 T 0346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30 T 0345 9 4.4 填 料 4.4.1 填 料必 须 采 用 洁 净 的 碱 性 石 料 磨 细 的 矿 粉 , 允 许 同 时 掺 加约 1% 2% 的消 石灰粉替代部分填料。 4.4.2 矿粉 应干燥、洁净、无结块,其质量应符合 表 4.4.2 要 求。 表 4.4.2 矿粉 的质量要

    21、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 t/m 3 2.50 T 0352 含水量 % 1 T 0103 粒度范围 0.6mm 0.15mm 0.075mm % 100 90 100 75 100 T 0351 外观 无团粒结块 目测 亲水系数 1 T 0353 塑性指数 4 T 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 0355 4.5 纤 维 4.5.1 在 沥青 混 合 料 中 掺 加 的 纤 维 稳 定 剂 宜 选 用 木 质 素 纤 维 、 矿 物 纤维、有机纤维等。技术要求应满足 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 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 的规定。 4.5.2 纤 维应 在 250 的

    22、 干 拌 温 度 条 件 下 不 变 质 、 不 发 脆 , 使 用 纤 维 应 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身体健康 ; 纤维必须在温拌拌和条件下 能充分分散均匀,避免采用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分散的纤维。 4 10 5 混合料 及 结构设 计 5.1 温拌橡 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 5.1.1 温拌 橡胶改性沥青 密级配 混合料矿料级配 范围见表 5.1.1 。 表 5.1.1 密级 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筛孔直径 (mm) 级配类型 AC-25 AC-20 AC-16 AC-13 AC-10 31.5 100 26.5 95100 100 19 7590 95100 100 16 6583 78

    23、92 90 100 100 13.2 5776 6280 7692 90 100 100 9.5 4565 5072 6080 6885 90100 4.75 2452 2656 3462 3868 45 75 2.36 1642 1644 2048 2450 30 58 1.18 1233 1233 1336 1538 20 44 0.6 8 24 824 9 26 1028 13 32 0.3 5 17 517 7 18 7 20 923 0.15 4 13 413 5 14 5 15 616 0.075 3 7 3 7 48 48 48 5.1.2 温拌 橡胶改性沥青 玛蹄脂碎石 (SM

    24、A )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见表 5.1.2 。 11 表 5.1.2 沥青 玛蹄脂碎石 (SMA )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项目 级配类型 中粒式 细粒式 SMA-16 SMA-13 SMA-10 通过下列筛 孔( mm)的 质量百分率 (% ) 19 100 16 90100 100 13.2 65 85 90 100 100 9.5 45 65 5075 90100 4.75 20 32 2034 2860 2.36 15 24 1526 2032 1.18 14 22 1424 1426 0.6 12 18 1220 1222 0.3 10 15 1016 1018 0.15 9 14 91

    25、5 916 0.075 8 12 812 813 5.1.3 温拌 沥青混合料可采用马歇尔方法设计, 具体要求见附录 A 。 5.2 结构设 计 5.2.1 设 置温 拌 橡 胶 改 性 沥 青 结 构 层 的 沥 青 路 面 , 结 构 设 计 方 法 、 设计指标与结构组合设计要求应按现行行业 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 计规范CJJ 169 执行。 5.2.2 温 拌橡 胶 改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用 作 各 等 级 城 镇 道 路 沥 青 路 面 的 面 层,应以该结构层的层底计算最大拉应变作为设计指标之一。 5.2.3 可 采用 马 歇 尔 方 法 温 拌 橡 胶 改 性 沥 青 混 合

    26、 料 , 设 计 指 标 应 遵 循相应设计方法的技术要求。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 按 现行行业 标准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 执行。 5.2.4 快 速路 、 主 干 路 及 次 干 路 对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要求见 表 5.2.4 ,支路性能 标准参照执行。 12 表 5.2.4 温拌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技术 要求 试验 方法 动稳定度 次 /mm 马歇 尔法 橡胶改性沥青等级 B 3000 T 0719 橡胶改性沥青等级 A 4500 橡胶改性沥青等级 A SMA 5000 浸水马歇尔试验 残留稳定度比 %

    27、橡胶改性沥青等级 B 85 T 0710 橡胶改性沥青等级 A 85 冻融劈裂试验残 留强度比 % 橡胶改性沥青等级 B 80 T 0729 橡胶改性沥青等级 A 80 低温弯曲 破坏 应变 e 橡胶改性沥青等级 B 3000 T 0715 橡胶改性沥青等级 A 3500 渗水系数 ml/ min 表 面 层 采 用 连 续 密 级 配 混 合 料 渗 水 系 数 60ml/min ,SMA 50ml/min T 0730 注: 温拌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后,应在室温下 冷 却 12h ,再进行相关试验。 13 6 施 工 6.1 温拌添 加剂的添加 6.1.1 温 拌添 加 剂 为 表 面 活

    28、性 温 拌 添 加 剂 , 按 照 设 计 比 例 可 直 接 添 加至沥青罐中, 经机械力搅拌均匀后备用。 无搅拌设备提前 6 h 8 h 将温拌剂加入沥青中即可。沥青温度开关可以实现不同沥青罐之间 的切换。 沥青拌合站沥青储存罐布置示意图 详见附录 C 。 6.1.2 实 施温 拌 项 目 前,应该事先至少腾空一个沥青罐,避免与普 通热拌沥青混合。温拌添加剂可以在暂存桶中随着沥青罐车卸沥青 时同步加入,根据沥青罐车的沥青量(一般情况下为 30 吨左右) 和温拌添加剂掺加比例计算温拌添加剂添加量,然后采用齿轮泵泵 送 温 拌 添 加 剂 , 齿 轮 泵 可 以 选 取 转 速 较 低 的 型

    29、 号 ( 添 加 速 率 约 为 1kg/min ) , 偏远地区可以考虑采用汽车电瓶供电的模式, 便捷实用。 若暂无条件实现机械泵送,也可采用人工抽取,但需注意速率,总 体原则为沥青罐车和温拌添加剂同时卸完,基本同步加入。 6.1.3 在 固定 式 拌 和 站 或 者 较 大 工 程 专 属 拌 和 站 设 置 中 , 通 常设置 有沥青地窖,沥青罐车到达拌和站现场后,先将沥青卸至沥青地窖 中进行保温,随后生产过程中视情况将沥青泵送至沥青罐中,加热 备用。采用沥青罐加装搅拌装置的方式进行温拌沥青的制备,温拌 添加剂可从沥青罐上方投料口进行加入,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6.1.4 进场 温拌橡胶

    30、改性沥青储存工艺要求如下: 1 温拌橡胶 改性沥青宜在 24h 内用 尽, 如不能用尽需要贮存时, 应进行降温储存,存储时间小于 3 天,储存温度 宜控制在 140 以 下,存储时间超过 3 天 时,储存温度宜在 120 以下,存储时间不 宜超 14 天 ; 2 储存的温拌 橡胶改性沥青 应 在应用前检测粘度、 软化点、 弹 14 性恢复、 延度以及针入度等指标, 如不能满足 表 4.2.3 规定 则应返厂 或废弃。 6.1.5 温拌 添加剂添加设备需具备准时、 足量、 自动化添加的功能, 应采用相应的配套专用设备。 6.1.6 橡胶 改性沥青施工中配备设施要求如下: 1 施工拌合 站必须有一

    31、定的沥青储备能力, 配置有沥青储存罐, 用于现场临时存储沥青 ; 储存罐要有足够的保温和升温能力,罐内 设 置 四 排 加 热 盘 管 , 宜 采 用 不 低 于1200KW 的 锅 炉 ; 存 储 罐 内 要 配 置 有 搅 拌 器 , 搅 拌 电 机 功 率 建 议 不 低 于7.5KW , 存 储 罐 搅 拌 采 取 间 歇式搅拌的方式, 以减轻性能的变化 ; 此外储存罐还须配置循环泵, 长时间存储后可自循环扰动,避免搅拌死角 ; 2 增加沥青 输送管道孔径, 并在管道外壁增加保温措施, 避免 沥青在输送中因温度降低、粘度过大堵塞输送管道;沥青的输送管 道还要有足够的直径,要与泵的进出口

    32、径一致 ; 3 改造拌合 站温度控制设备, 保证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 温度 ; 4 卸车泵和 拌合楼的供给泵要使用齿轮泵或转子泵, 并且保证 泵的输送功率,宜采用输送72m 3 /h 的泵。 6.2 温拌橡 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6.2.1 在 混合 料 生 产 过 程 中 , 橡 胶 改 性 沥 青 加 热 温 度 与 热 拌 橡 胶 改 性沥青混合料控制温度相同。 6.2.2 宜根 据 135 及 175 条件下 的粘度- 温度曲线,先确定热拌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在此基础上,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 至少降低 30 。 在试验路的基础上, 降低幅度最大不超过 35 。 缺 乏

    33、粘温曲线数据时,可参 照 表 6.2.2 规定的范围选择施工温度。 15 表 6.2.2 温拌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范围 施工条件 单位 正常施工 低温施工 矿料加热温度 150 160 175185 沥青加热温度 170 180 135180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140 155 混合料摊铺温度 135 145 初压温度 125 135 碾压终了温度 75 75 6.2.3 温拌 沥青混合料沥青路面的最低施工温度见 表 6.2.3 的规定。 3cm 厚以下 的薄面层不适合于低温施工,寒冷季节遇大风降温天气 不得进行混合料施工。 每天施工开始阶段宜采用较高温度的混合料。 表 6.2.3 推

    34、荐 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低摊铺温度 下承层温度 () 摊铺层厚度(mm ) 4050 5080 80 510 165 155 145 10 15 155 150 145 6.3 拌 和 6.3.1 橡 胶改 沥 青 混 合 料 拌 和 时 间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经 试 拌 确 定 , 以 沥 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准,每盘混合料生产周期不宜少于 50 s 。 6.3.2 沥 青输 送 管 道 内 不 宜 设 置 滤 网 , 以 便 沥 青 顺 利 通 过 , 避 免 对 沥青输送效率产生影响。 6.3.3 混合 料拌和前, 如已经生产基质沥青或其它改性沥青混合料, 前两盘料的混合料油石比会

    35、有偏差,应废弃。 6.3.4 生 产前 , 应 根 据 沥 青 泵 的 能 力 , 采 取 由 少 到 多 、 渐 进 式 的 拌 料方式,以确定最佳的拌合能力,避免速度太快造成泵的损坏。 16 6.4 运 输 6.4.1 橡 胶改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宜 采 用 大 吨 位 的 自 卸 车 辆 运 输 , 车 辆 的 数量应与摊铺机的数量、摊铺能力、运输距离相适应,在摊铺机前 应形成一个不间断的供料车流。 6.4.2 所 有沥 青 混 合 料 运 料 车 必 须 采 用 专 用 运 料 车 或 经 过 保 暖 改 造 , 改造方法为采用石棉被与侧箱板及箱底之间形成夹层,夹层中填充 苯板,

    36、苯板外加罩厚棉被。车厢顶部的苫盖必须采用石棉被,不得 只用苫布。 6.5 摊 铺 6.5.1 橡胶 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前, 摊铺机应提前 0.5h 1h 预热熨 平板, 使之不低于 100 ; 摊铺速度宜控制在 1m/min 3m/min 的范 围内。 坚决避免摊铺面因过薄而出现拉带裂纹。 在较低气温施工时, 应尽量避免在摊铺面进行人工补料等操作。 6.5.2 铺 筑过 程 中 应 选 择 熨 平 板 的 振 捣 或 夯 锤 压 实 装 置 具 有 适 宜 的 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 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 6.5.3 摊 铺机 的 螺 旋

    37、 布 料 器 应 相 应 于 摊 铺 速 度 调 整 到 保 持 一 个 稳 定 的速度均衡地转动, 两侧 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 2/3 高度的混 合料, 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 析 。 6.6 碾 压 6.6.1 橡 胶改 性 沥 青 路 面 压 实 中 , 铺 筑 双 车 道 路 面 至 少 应 配 置 自 重 13t 以上的振 动压路机 3 台(可以有 1 台 11t 以上 )和自重 30t 以上 的胶轮压路机 2 台, 压实 机械必须安装良好的能够控制的雾化设备。 17 6.6.2 橡 胶改 性 沥 青 路 面 碾 压 时 可 参 考 以 下 方 式 和 遍 数 进 行 , 具

    38、体 方案根据试验路的实际情况确定。 1 橡胶改性 沥青应用于下面层时碾压工艺 : 初压:采用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静压 2 遍,碾 压时应将驱动轮 从低处向高处碾压,整个碾压过程中应控制钢轮上的洒水量,以刚 好不粘轮的洒水量为宜,要求初压过程中压路机紧跟摊铺机。 复压:胶轮压路机碾压 2 遍,双驱 双振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 2 遍 。 复压顺序:胶轮压路机碾压 1 遍后,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振动 碾压 1 遍, 进行循环碾压,直至碾压遍数达到要求 。复压应紧跟在 初压后进行,且不得随意停顿,复压应优先采用大吨位的胶轮压路 机碾压, 胶轮压路机碾压前, 应将轮胎清理干净, 并用水和煤油 (或 豆油)的混

    39、合液擦拭轮胎 。 碾压初期,由于胶轮压路机轮温较低, 会出现粘轮现象,应配备 2 名工人 及时清理胶轮粘起的细集料,直 至轮温与料温相当 。 在整个碾压过程中,每个胶轮压路机需跟随 1 名工人,用混合液不时擦拭轮胎。 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 1 遍 。 2 橡胶改性 沥青应用于上面层时碾压工艺 : 初压:采用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碾压 2 遍,2 遍碾压要求全部 为前进时关闭振动,后退时打开振动,要求压路机紧跟摊铺机 ; 复压: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 2 遍 ; 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 1 遍 。 6.6.3 气 候条 件 不 利 因 素 较 多 时 , 胶 轮 压 路 机 进 行 初

    40、 压 有 助 于 保 证 压实效果, 但是, 为了避免轮迹, 需尽早安排钢轮振动压路机压实。 6.6.4 温 拌沥 青 混 合 料 在 碾 压 作 用 下 , 沥 青 胶 浆 的 挤 出 效 应 与 热 拌 时有显著的不同,在复压阶段可以采用轮胎压路机部分替代钢轮振 动压路机碾压。 18 6.7 开放交 通及其它要求 6.7.1 橡 胶改 性 路 面 应 待 摊 铺 层 完 全 自 然 冷 却 , 混 合 料 表 面 温 度 低 于 50 后, 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降温。 19 7 质量检 查与验收 7.0.1 各 个工 序 完 结 后 , 均 应 进 行 质 量 检 查

    41、验 收 。 经 检 验 合 格 后 , 方可进入下一个工序。 经检验不合格的段落, 必须进行返工或补救, 使其达到要求。 7.0.2 温 拌橡 胶 改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施工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 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 的规定。 7.0.3 温 拌橡 胶 改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结构层施工过程 中 的材料质量检查 应符合表 7.0.3 的规定。 表 7.0.3 温拌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 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检查 材料 试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查频率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温拌橡胶 改性沥青 沥青针入度、 延 度、软化点 符合设计要求 每 23 个工 作日

    42、 1 次 每周 1 次 沥青温度 符合设计要求 每天施工前 每天施工前 粗集料 针片状颗粒含 量、 表观相对密 度、 级配、 压碎 值等 符合设计要求 每批来料 1 次 每批来料 1 次 细集料 级配、 砂当量等 符合设计要求 每批来料 1 次 每批来料 1 次 含水率 每天施工前 每天施工前 矿粉 塑性指数、 含水 率、 颗粒级配等 符合设计要求 每批来料 1 次 每批来料 1 次 20 7.0.4 温 拌橡 胶 改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现 场 取 样 和 成 型 必 须 连 续 进 行 , 料温下降到失去工作性后不允许重新加热再成型。 7.0.5 一般 要求,取样量要至少为试验需要

    43、量的 3 倍,取 样时立即 测温,温度应在允许出料温度范围内。样品运送途中要注意保温, 料温下降超过 20 的混 合料, 不允许使用。 取回的样品, 立即放入 恒温箱, 样品堆积厚度, 不低于 8cm , 恒 温 1h2h 后 进行成型试验。 温拌橡胶改性 沥青混合料检验频度和质量要求见 表 7.0.5 。 表 7.0.5 温拌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检验频度和质量要求 项目 检验频度及单点 检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听偏差 城市快速 路、 主干路 其它等级城市道路 混合料外观 随时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 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 料、油团等现象 拌 和 温 度 沥青、 集 料的加 热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 符合本标准规定 混合料 出厂温 度 逐车检测评定 符合本标准规定 逐盘测量记录, 每


    注意事项

    本文(DB22 T 5051-2021 城镇道路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pdf)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