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3022021 木耳菌渣基质水稻育苗技术规程 Cope of practice on rice seedling raising base on auricularia fungus residue substrate 2021 - 11 - 26发布 2021 12 - 15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3302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
2、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延边大学、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延边特产研究所)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傅民杰、曹铁华、王亮、李美善、吴明根、朴仁哲、刘海峰、具红光、李翔国、 赵洪颜。 DB22/T 33022021 1 木耳菌渣基质水稻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木耳菌渣基质水稻育苗技术的程序。规定了播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等阶段的操作 指示。描述了生产记录等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以木耳菌渣为主要原料的育苗基质进行水稻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
3、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D B 2 2 / T 9 9 2 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木耳菌渣基质 auricularia fungus residue substrate 以木耳生产后的废弃木耳菌渣经发酵腐熟的物料为主材料,辅以其他有机与无机物料配制而成的, 能够满足水稻秧苗所需养分和适宜酸碱度,并具备良好的保水、保肥、通气和
4、根系固着力的混合物。 4 木耳菌渣基质水稻育苗程序的构成 水稻木耳菌渣基质育苗程序包括 3 个阶段。程序流程图如图 1 所示。 图1 木耳菌渣基质水稻育苗程序流程图 5 播前准备 播前准备(见 5 ) 播种(见 6 ) 苗期管理(见 7 ) 生产记录(见 8 ) DB22/T 33022021 2 5.1 整地作床 按照 DB22/T 992 规定执行。 5.2 浇水 置床在育苗前 3 天浇透水 1 次,保证地面湿润而不积水,保持自然蒸发至摆盘。 5.3 置床除草 育苗前以高效安全的除草剂处理置床, 防治苗期杂草。 农药使用符合 GB/T 8321 (所有部分) 和 NY/T 1276 的规定
5、。 5.4 种子处理 按照 DB22/T 992 规定执行。 5.5 木耳菌渣基质配制 5.5.1 材料 木耳菌渣、秸秆、粉煤灰、硫酸铵、磷酸二铵、木钙、哈茨木霉等。 5.5.2 要求 木耳菌渣等有机物料应经腐熟和高温灭菌处理、过筛(孔径 0.8 cm)。配制的基质应达到颗粒 细致均匀、无可见杂物、色泽棕或暗黑,容重 0.6 g/cm 3 0.7 g/cm 3 ,基质呈弱酸性。 5.5.3 配制 木耳菌渣、秸秆、粉煤灰依次按体积比 5:3:2 混合均匀,再按混合物料的干重比添加 0.86% 的 硫酸铵、0.3% 的磷酸二铵、5% 的木钙和 0.05% 的哈茨木霉后再次充分混合。 6 播种 6.
6、1 时期 按照 DB22/T 992 规定执行。 6.2 播种量 按照 DB22/T 992 规定执行。 6.3 方法 6.3.1 采用机播和人工播种均可,要求播种盘中做“底土”的木耳菌渣基质厚度约为盘深的四分之三。 覆盖厚度约为盘深四分之一。 6.3.2 基质填铺应均匀,确保无露籽。 6.4 浇水保湿 浇水时达到秧盘基质完全湿润,盘底无积水为宜。出现露种时以基质补盖。浇水后宜覆盖地膜或无 纺布保湿增温,在出苗前酌情补水。也可播种后,直接用无纺布覆盖,浇透水。 DB22/T 33022021 3 7 苗期管理 7.1 水分 7.1.1 浇水原则 育苗期浇水以 “早晨浇、晚上不浇;少次浇、浇必足
7、;低温天气少浇水”的方法为宜。禁忌“勤 浇、多浇、浇不透水”。 7.1.2 出苗至 1.5 叶期 7.1.2.1 控制浇水次数,提高地温,苗高控制在 7 cm 以下。 7.1.2.2 早晨秧苗叶尖吐水、叶色新绿,表明基质和秧苗水分充足,不需浇水。 7.1.2.3 叶尖无水、叶色灰暗,叶片不展,表明水分不足,需及时浇水。 7.1.3 1.5 叶至 3.0 叶期 控水促根,当叶片轻微卷曲时,及时补水,苗高控制在 13.5 cm 以下。 7.1.4 3.0 叶至移栽前 控制浇水,蹲苗促根。 7.2 温度 7.2.1 育苗期间的育苗棚内温度按水稻秧龄进行阶段管理。 7.2.2 播种至出苗,白天棚中地面
8、 20 cm 处温度应控制在 25 30 。 7.2.3 出苗至 1.5 叶期,白天棚温应控制在 25 28 ,适当通风。 7.2.4 秧苗 1.5 叶至 2.5 叶期,白天棚温应控制在 22 25 ,加大通风量,晚间关闭通风口。 7.2.5 2.5 叶至移栽前 7 天,白天温度应控制在 22 以下,夜间育苗棚开小口通风。 7.2.6 移栽前 5 天至 7 天,夜间最低气温高于 10 时,昼夜大通风炼苗。 7.3 营养 7.3.1 秧苗颜色浓绿,稻株健壮时可不施肥,当秧苗颜色浅黄或淡绿时,可补施硫酸铵 15 g/m 2 20 g/m 2 ,溶水喷施后浇水冲洗秧苗。 7.3.2 在秧苗移栽前 4
9、 天按叶面喷施法补施硫酸铵 1 次,作为送嫁肥,施用量为 30 g/m 2 。 7.4 病虫害防治 7.4.1 基质化育苗过程中,一般无需额外施药防治水稻病害,但在木耳菌渣灭菌不彻底或遇低温寡照、 天气变化异常年份,应在 1.5 叶期和 2.0 叶期分期施用专用药剂预防水稻立枯病和猝倒病。 7.4.2 水稻移栽前 1 天施药预防潜叶蝇。 7.4.3 育苗期用药选择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7.4.4 药剂使用应符合 NY/T 1276 的规定。 7.5 移栽 机插时,移栽前 1 天或人工插秧时,移栽前可进行补水处理。 8 生产记录 DB22/T 33022021 4 8.1 生产者应及时记录生产过程,并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 8.2 生产档案中应包括育苗过程中使用的各类物料的凭证票据(原始或复印件)和记录文件,各记录 至少保留 3 年。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