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31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27222021 代替 DB22/T 2722-2017 叶用莴苣生产技术规程 Technology code of practice lettuce production 2021 - 11 - 26发布 2021 - 12 - 15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2722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22/T 2722-2017 绿色食品 叶用莴苣生产技术规程,与 DB2
2、2/T 2722-2017 相 比除结构性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指标变化如下: a)修改了标准名称( 见封面 ); b)删除了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 743 ( 见 2 和 2017版的 2); c)增加了叶用莴苣生产技术流程图( 见4); d)修改了生产投入品管理( 见 6.1.1,2017版的 4.1.1); e)删除了分苗(2017 版的 5.2.4.3) f)修改了整地、施肥( 见 7.3.1,2017 版的 5.3.1.1、5.3.1.2); g)增加了霜霉病防治( 见 8.2.4); h)增加了记录内容附录 A。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
3、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占东、乔建磊、王亚君、吴春燕、齐义杰、陈姗姗、乔宏宇、冯玉才、王豫、 张新影、宋培植、王国臣、李景宏、董讯娟、孙志农、金京玉。 本文件历次发布情况为: DB22/T 2722-2017。 DB22/T 27222021 1 叶用莴苣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叶用莴苣生产技术程序、规定了产地选择、生产投入品管理、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 采收、贮运及记录档案等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过程记录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叶用莴苣露地和设施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
4、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6715.5 瓜菜作物种子 第 5 部分:绿叶菜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叶用莴苣生产技术程序 叶用莴苣生产技术程序包括7个阶段,流
5、程图见图 1。 DB22/T 27222021 2 图1 叶用莴苣生产流程图 5 生产基地选择 应符合 NY/T 391 的要求。生产基地远离污染源,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 肥能力强的微酸性地块。 6 生产投入品管理 6.1 种子 6.1.1 品种 选用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优质、抗病、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6.1.2 种子质量 符合 GB 16715.5 的规定。 6.2 农药 6.2.1 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农药,索取发票,不允许采购国家禁用农药。应采购符合下列要求的农药: a) 有资质农药经营单位经营; DB22/T 27222021 3 b) 有农药登记
6、证; c) 有农药生产许可证; d) 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 e) 标签内容完整; f) 质量保证期内。 6.2.2 贮存 应贮藏于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场所应符合卫生、防火、防水、防雨、防腐、避光、阴 凉、干燥、通风等安全条件要求,并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出入口处贴有警示标志。不得与 食品、农产品、饮料、饲料等混放。 6.2.3 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能随意丢弃,也不可做它用。农药空包装物应清洗 3 次以上,空的农药包装物在回 收处置前应妥善收集。 6.3 肥料 6.3.1 采购 肥料应符合 NY/T 394 的要求,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索取发票。应采购符合下列要求的肥料
7、: a) 正规肥料经营单位经营; b)有肥料登记证或临时登记证; c)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 d)标签内容完整; e)保质期内。 6.3.2 贮藏 贮藏于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与农产品等混放。 6.3.3 包装物处理 包装物不能随意丢弃,也不可做它用,妥善处理、安全存放。 7 生产技术 7.1 品种选择 春秋季选择耐低温、耐抽薹的品种,夏季选择耐热、耐抽薹的的品种。 7.2 育苗 7.2.1 设施 根据不同季节选用温室、塑料拱棚、温床等设施育苗。 7.2.2 营养土配制 用草炭和蛭石配制营养土,配制比例为 2:1,基质过筛,混拌均匀,含水量适度。 DB22/T 27222021 4
8、 7.2.3 播种 7.2.3.1播种期 应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品种特性来确定播种期。露地栽培,在 4 月中旬开始在设施内播种育苗 7.2.3.2 浸种 种子常温浸种 6 h 8 h。 7.2.3.3 方式 育苗畦、育苗盘、穴盘。 7.2.3.4 用种量 苗畦撒播用种不超过 1 g/m 2 ,散叶莴苣 60 g/667 m 2 80 g/667 m 2 。点播每穴 1 粒2 粒,结球 莴苣 40 g/667 m 2 60 g/667 m 2 。 7.2.3.5 方法 包括撒播和点播两种方法: a) 撒播在 2 片真叶间苗,苗距 2 cm3 cm; b) 点播用于移植苗在穴盘上点播, 主要适用于结球
9、莴苣。 播种前先浇透水, 播种后覆盖过筛细土。 7.2.4 苗期管理 7.2.4.1温度 冬春季育苗,出苗前温度 20 25 ,出苗后温度白天 18 22 ,夜间 10 15 。 夏秋季露地育苗采用遮阳网覆盖遮荫、及时通风降温等措施,控制幼苗徒长。 7.2.4.2水分 土壤湿度保持在 60%70%。 7.2.5 壮苗 生长健壮,叶片肥厚,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散叶型品种苗龄 25 d30 d、4 片6 片真叶;结 球型品种苗龄 30 d35 d、5 片6 片真叶时定植。 7.3 定植 7.3.1 整地、施肥 深耕细耙,垄作,垄宽 60 cm;畦作,畦宽 1.2 m。早春栽培采用地膜覆盖。结合整地
10、每 667 m 2 施 腐熟的有机肥 2000 kg2500 kg,施三元复合肥( N:P2O5:K2O =15:15:15 )10 kg/667 m 2 15 kg/667 m 2 。 7.3.2 密度 散叶莴苣株行距为(15 cm17 cm)(15 cm20 cm),结球莴苣 20 cm(20 cm30 cm)。 7.3.3 时间 5 月中旬7 月下旬露地定植。选择晴天傍晚定植,淘汰劣质苗。 DB22/T 27222021 5 7.3.4 方法 用移植铲挖穴(埯),定植后浇水。早春地膜覆盖宜采用膜下滴灌栽培。 7.4 田间管理 7.4.1 中耕除草 定植后及时中耕,清除杂草。 7.4.2
11、水分 保持土壤湿润,定植后 5 d7 d 浇 1 次缓苗水,结球期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 3 d5 d停止浇 水。 7.4.3 追肥 定植后 15 d20 d 追肥 1 次,施入尿素 3 kg/667 m 2 5 kg/667 m 2 。 8 病虫害防治 8.1 原则 8.1.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8.1.2 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利用化学防治措施; 8.1.3 药剂选择应符合 NY/T 393 和 NY/T 1276 的要求,不准许使用国家禁限用的农药。 8.2 方法 8.2.1 农业防治 及时清洁田园;拔除病株,集中销毁;实行 3 年以上轮作;针对
12、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 抗多抗的品种。 8.2.2 物理防治 设施栽培采用银灰膜避蚜、防虫网阻隔、黄板诱杀等措施,每 667 m 2 设置黄板 50 块60 块; 大面积露地栽培采用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8.2.3 生物防治 每 667 m 2 喷施 0.5% 苦参碱水剂 60 ml 90 ml ,或 2.5% 鱼藤酮乳油 100 ml喷雾防治蚜虫、 菜青虫和小菜蛾,间隔 7 天, 连喷 2 次。 8.2.4 霜霉病防治 在发病初期,每667 m 2 用 50% 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100 g150 g,或 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30 ml40 ml 防治,间隔 5 d7 d ,连喷
13、2 次3 次。 9 采收 DB22/T 27222021 6 9.1 散叶莴苣 30 % 长到单株重 150 g350 g,可开始采收。结球莴苣 30% 长到单株重 500 g600 g,球径 17 cm19 cm 时开始采收。 9.2 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适时采收。采收工具应无污染、清洁卫生。做到单收、单放。 10 包装、贮运 包装应符合 NY/T 658 的要求。贮藏、运输应符合 NY/T 1056 的规定。 11 记录与档案 做好农事记录,记录内容见附录 A。及时归档,档案保存 3 年以上,做到可追溯。 DB22/T 27222021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田间生产记录 田间生产记录见表 1。 表1 生产者 生 产 地 点 种 植 面 积 品种 名称 肥料使用 情况 病虫害防 治情况 采收 日期 采收量 记录人 备 注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