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16 DB5305 保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5/ T 662021 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规范 2021 -09- 01发布 2021- 09-10实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05/T 6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植保植检站、腾冲市植保植检工作站、保山市隆阳区植保植检站、龙陵县 植保植检站、隆阳区潞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云峰、谢显彪、柳树国、赵国安、肖文祥、孟继枝、杨祚斌、
2、杨园耘、李学 义、李海宏、许金波、鲁凤书、丁文。 DB5305/T 662021 1 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保山市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的术语和定义、为害特点、防治技术、防治效果调查与 评价、防控档案及记录、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T 24689.2 植物保
3、护机械杀虫灯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2020年第6号令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Smith)),亦称草地夜蛾、秋粘虫等,属鳞翅目(Lepidoptera) 夜蛾科(Noctuidae)灰翅夜蛾属(Spodoptera),多食性害虫,嗜好禾本科植物,保山市已知寄主主 要有玉米、甘蔗、高粱等。 3.2 绿色防控 指以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 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
4、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活动。 3.3 频振式杀虫灯 由频振灯管和电网组成,根据害虫成虫的趋向性,能产生多种特定频率的光波,引诱害虫靠近,用 电网将飞来的害虫杀死或击昏,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的设备。 3.4 太阳能杀虫灯 由诱虫光源、杀虫部件、集虫部件、保护部件、支撑部件五大部分构成。主要通过太阳能板和蓄电 池蓄能,灯光诱虫,然后以电网击杀或以风机转动产生负压将虫子吸入到收集器中,使之风干、脱水达 到杀虫的目的的设备。 DB5305/T 662021 2 3.5 小喇叭口期 玉米小喇叭口期指全田60%以上植株进入雌穗伸长期和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一般早熟品种在5片 6片叶展开,中熟品种在7片叶展开
5、,雄穗生长锥开始伸长的时期。 3.6 大喇叭口期 玉米的第11片叶展开,玉米棒三叶大部分伸出,但未全部展开,心叶丛生,侧面形似高音喇叭,此 期是玉米的大喇叭口期,该时期一般在播后45d左右出现,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并进阶段,此 时植株已形成60%左右,雄穗已开始进行小花分化,是玉米穗粒形成的时期。 3.7 迷向 又称干扰交配法,指将害虫性诱剂人工合成化学类似物质,分散悬挂在害虫交尾场所,造成害虫性 诱剂气味弥漫,使雄蛾难以找到雌蛾进行交配,从而使雌蛾产无效卵的防治方法。 3.8 天敌 自然界中某种生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种生物,从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分析可以是捕食关系或是 寄生关系,如夜蛾
6、黑卵蜂等寄生蜂是农作物上草地贪夜蛾害虫的天敌。 3.9 健康栽培 是指从栽培措施入手,使植物生长健壮,生态环境有利于天敌的生存繁衍,而不利于病虫的发生。 3.10 蜜源植物 指所有气味芳香或能制造花蜜以吸引蜜蜂之显花植物,本文件中是指能为夜蛾黑卵蜂等寄生蜂提供 栖息环境的苜蓿、芝麻等。 4 为害特点 4.1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见本文件附录A。 4.2 为害特征 为害特点见本文件附录B。 4.3 发生规律 4.3.1 虫源 保山市海拔1 500 m以下区域可周年发生为害,自然条件下仅能在玉米上繁殖。冬季,草地贪夜蛾 在种植冬玉米种植区(热区、次热区)生存和繁殖,成为大面积春播、夏播玉米的主要虫源
7、。缅甸等境 外成虫也会借助西南季风迁入。 4.3.2 蔓延 DB5305/T 662021 3 热区、次热区周年繁殖,春播、夏播玉米种植后向温凉区扩展,最后蔓延至冷凉区。随着海拔上升 和气温降低,发生时间延后,发生程度降低。热区、次热区发生早、发生严重,温凉地区发生稍迟,发 生严重,高寒山区发生较迟、发生较轻,保山市海拔2200 m以上区域发生程度低,达不到防治指标。 4.3.3 田间消长 玉米出苗即可开始为害,小喇叭口期至大喇叭口期,田间虫口密度达到顶峰,进入抽雄期虫量快速 下降,至成粒期叶部为害基本结束,转入雌穗为害,随着玉米由乳熟期转入蜡乳期,驻穗幼虫逐渐减少。 4.3.4 敏感期 玉米
8、出苗至大喇叭口期为叶部为害敏感期,抽丝至乳熟期为果穗为害敏感期。 5 防治技术 5.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植保方针,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以监测为 基础,坚持分区治理、治早治小、综合防治,因地制宜采取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 等综合措施,提倡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最大限度减少危害损失。 5.2 农业防治 5.2.1 统一播期 玉米播种时间一致,避免不间断交错种植。 5.2.2 加强栽培管理 健康栽培,选用良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增强玉米植株抗逆性。 5.2.3 人工防除 人工摘除田间卵块,捕捉成虫、幼虫。 5.2.4 合理间套种 玉米
9、与豆类等非禾本科作物间套种,周边种植甜玉米、瓜类等引诱或趋避植物。 5.3 理化诱控 5.3.1 灯光诱杀 成虫发生期,田间连片设置杀虫灯诱杀草地贪夜蛾成虫,每2 hm24 hm2设置1盏频振式或太阳能杀 虫灯,或者设置高空灯阻杀。杀虫灯应符合GB/T 24689.2规定。 5.3.2 性信息素诱杀或迷向 成虫发生期,田间连片设置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诱杀雄成虫,或连片设置迷向剂干扰其交配。诱杀 每667 m2设置12个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苗期性诱捕器底部距离地面1 m1.2 m,后期高于植株顶部 15 cm25 cm。根据诱芯持效期进行更换。迷向剂根据产品说明书使用。 5.4 生物防治 DB53
10、05/T 662021 4 5.4.1 保护利用天敌 在田埂或四周种植大豆、芝麻、苜蓿等蜜源植物,供天敌取食及栖息,田间施药时作为天敌的避难 场所。 5.4.2 人工释放天敌 a) 成虫始盛期至产卵初期,释放夜蛾黑卵蜂。晴天的早上或者下午将蜂卡均匀悬挂在植株上,每 667 m2悬挂10个蜂卡,释放23次,每次间隔20 d。 b) 幼虫发生初期,释放叉角厉蝽。将叉角厉蝽3龄以上若虫和成虫进行均匀投放,每667 m2投 放若虫或者成虫500头,释放2次,每次间隔20 d。 5.4.3 生物农药防治 在防治适期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防治适期见本文件“5.5.2 防治适期”,药剂种类及用量用法 见本文
11、件附录D,常用药剂选用和配比方法见本文件附录C。 5.5 化学防治 5.5.1 农药使用要求 化学防治按GB/T 8321.10和NY/T 1276执行,禁止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禁限用农药名录见本文 件附录E,鲜食玉米按蔬菜的禁限用农药规定执行。 5.5.2 防治适期 a) 播种时进行种子处理; b) 玉米苗期至小喇叭口期,危害株率10%时; c) 玉米小喇叭口期至心叶末期(抽雄前),危害株率20%时; d) 玉米雌穗形成期,危害株率10%时。 5.5.3 防治方法 5.5.3.1 种子处理 虫害发生早、发生重的热区、次热区可采取种子处理控制小苗期虫害,同时可兼治地下害虫。药剂 种类及用量用法
12、见附录C。 5.5.3.2 叶部施药 可选用喷雾法或心叶撒施法,药剂种类及用量用法见本文件附录D,常用药剂选用和配比方法见本 文件附录C。 a)喷雾法:清晨或傍晚无风或微风条件下,喷施药剂,根据防治目标重点喷洒玉米心叶、雄穗和雌 穗、喇叭口等部位。 b)心叶撒施法:玉米喇叭口期,撒施颗粒剂于喇叭口内。或将药剂与细砂均匀混合后撒于喇叭口内, 每亩用细砂2 kg3 kg。心叶撒施法药剂持效期较长,一季作物宜使用一次。 6 防治效果调查与评价 6.1 调查方法 DB5305/T 662021 5 化学防治效果调查时间为施药前和施药后1 d、3 d、7 d、14 d、21 d各取样调查一次,生物防治
13、效果调查于防治前和防治后3 d、7 d、10 d、15 d各取样调查一次。采用对角线法取样进行调查,取样 点数因调查面积大小确定,一般不少于5个,每个样点选择10株玉米。调查样点内所有玉米植株内含有 的草地贪夜蛾幼虫活虫的数量并记录。 6.2 防治效果评价 用虫口减退率来评价防治效果,根据调查的防治前、防治后的草地贪夜蛾幼虫活虫数量来计算虫口 减退率。虫口减退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100 1T 1T2TRP 式中: RP虫口减退率,单位为百分率%; T1防治前活虫数量,单位为头; T2防治后活虫数量,单位为头。 7 防控档案及记录 记录、整理草地贪夜蛾发生与防控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和资料,记录发生
14、时间、危害程度、采取的防 控措施、防控时期、防控效果等。 8 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 农药包装废弃物应进行回收处理,按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执行。 DB5305/T 662021 6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 A.1 卵,呈圆顶型,直径0.4 mm,高为0.3 mm,通常100200粒卵堆 积成块状,卵上有鳞毛覆盖, 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孵化后就开始取食叶片。 A.2 幼虫,共6龄,体色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低龄幼虫体色呈绿色或黄色,体长6 mm9 mm,头 呈黑或橙色。高龄幼虫多呈棕色,也有呈黑色或绿色的个体存在,体长30 mm36 mm,头
15、部呈黑、棕或 者橙色,具白色或黄色倒“Y”型斑。幼虫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背中线黄色,背中线两侧各有一条黄 色纵条纹,条纹外侧依次是黑色、黄色纵条纹。草地贪夜蛾幼虫最明显的特征是其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 排列的4个黑斑。 A.3 蛹,老熟幼虫常产在2cm8cm的土壤中化蛹,蛹呈椭圆形,红棕色,长14 mm18mm,宽 4.5 mm。 A.4 成虫,翅展32 mm40 mm,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前翅中部各一黄色不 规则环状纹,其后为肾状纹;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一三角形白斑,环状纹后侧各一浅色带自 翅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各一白色楔形纹;雌蛾前翅无明显斑纹,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
16、杂色。 I 卵;II 幼虫;III 蛹;IV 雄成虫;V 雌成虫。 图A.1 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图 IV V DB5305/T 662021 7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草地贪夜蛾为害特征 B.1 草地贪夜蛾迁飞能力强,借助高空气流成虫每晚可迁飞数十公里。繁殖系数高,雌、雄成虫可 多次交配,单头雌虫可产卵10块以上,卵量9001500粒。适宜发育温度广,为1130,在28条件 下,30 d可完成一个世代。发生代次多,世代重叠,田间可不断有雌蛾产卵,幼虫不断孵化为害。 B.2 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多隐藏在玉米心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46 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
17、,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造成叶片破烂状,甚至将整株玉米 叶片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植株折伏,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 会钻蛀未抽出的玉米雄穗及幼嫩雌穗,或者直接取食玉米雄穗、花丝和果穗等,严重威胁玉米的产量和 质量。发生严重时,特别是玉米小苗期高龄幼虫在苗芯难以藏身时会落地为害,从茎基部钻驻进茎部导 致枯苗,或切断附近其它作物种苗和幼小植株的茎。46龄幼虫暴食为害,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 的80%以上,为害部位常见大量排泄的粪便。 I 为害玉米苗茎基部;II 、III为害玉米叶片;IV为害玉米雌穗; V 为害玉米雄穗。 图B.1 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症状
18、图 IV V DB5305/T 662021 8 C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草地贪夜蛾防治常用药剂使用方法 C.1 种子处理 用药时期 农药品种 1 kg种子用药量 用法 播种时 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5 ml 药液(药粉)兑少许够浸润种子 表面量的水稀释(溶解)均匀, 再倒入玉米种子充分混匀,晾干 即可播种。 20%多杀霉素悬浮剂 4.5ml 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 3.5g C.2 心叶撒施 用药时期 农药品种 亩用量 用法 小喇叭口 至大喇叭 口期 20%多杀霉素悬浮剂 15 ml 亩用细砂23 kg。药剂 兑水量控制在刚好能使 细砂半潮(潮而松散), 将药液(药
19、粉)稀释(溶 解)均匀,再倒入细砂, 戴橡胶手套或一次性手 套用手将药液和细砂充 分混匀。撒施进玉米喇叭 口(心叶卷筒)内。 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 12 g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18 g 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5 ml 100克/升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 15 ml 10亿PIB/毫升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60 ml 2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60 ml C.3 喷雾 用药时 期 农药品种 用量 16L水(普通喷雾 器容积)配药量 稀释倍数 出苗至 大喇叭 口期、 雌穗形 成期 5%、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或水分散粒剂
20、 8 ml(g)、13 ml(g) 2000倍、1200倍 25%、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 4.8 g、20 ml 3300倍、800倍 20%、10%多杀霉素悬浮剂 6 ml、12 ml 2700倍、1300倍 200克/升、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6 ml、24 ml 2700倍、700倍 100克/升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 6 ml 2700倍 6%甲维杀铃脲悬浮剂 10 ml 1600倍 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 13 ml 1200倍 5%甲维高氯氟水乳剂 16 ml 1000倍 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 11 ml 1400倍 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 5 ml
21、3200倍 10亿PIB/毫升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24 ml 700倍 2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24 ml 700倍 32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G033A可湿性粉剂 100 g 160倍 100亿孢子/毫升短稳杆菌悬浮剂 120 ml 130倍 DB5305/T 662021 9 D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用药目录 药剂 类型 药剂品种 参考用量 (亩有效成分) 施药方式 作用机理 单剂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1 g 喷雾法、心叶撒施法 作用于-氨基丁酸系统 多杀霉素 3 g 喷雾法、心叶撒施法、拌种 作用于烟碱型乙 酰胆碱受体
22、和 -氨基丁酸受体乙基多杀菌素 3 g 喷雾法、心叶撒施法、拌种 氯虫苯甲酰胺 3 g 喷雾法、心叶撒施法 鱼尼丁受体激活 剂 溴虫氟苯双酰胺 1.5 g 喷雾法、心叶撒施法 四氯虫酰胺 3 g 喷雾法 氟苯虫酰胺 4 g 喷雾法 茚虫威 6 g 喷雾法 钠通道阻塞剂 虫螨腈 5 g 喷雾法 阻断线粒体的氧化磷酰化作用 复配 剂 甲维杀铃脲 1.5 g 喷雾法 神经毒剂+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甲维虫酰肼 4 g 喷雾法 神经毒剂+促进 脱皮甲维甲虫肼 4 g 喷雾法 甲维虫螨腈 4 g 喷雾法 神经毒剂+阻断能量系统 甲维高氯氟 2 g 喷雾法 不同机理的神经 毒剂两两组合 甲维盐氯虫苯 3 g
23、喷雾法、心叶撒施法 氯虫高氯氟 4 g 喷雾法 溴酰噻虫嗪 10 g 种子包衣 甲维茚虫威 2 g 喷雾法 氟铃茚虫威 5 g 喷雾法 几丁质合成抑制 剂+神经毒剂除脲高氯氟 5 g 喷雾法 甲氧茚虫威 5 g 喷雾法 神经毒剂+促进脱皮 生物 制剂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1.2千亿PIB 喷雾法、心叶撒施法 病毒感染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1.2千亿PIB 喷雾法、心叶撒施法 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1.2千亿PIB 喷雾法、心叶撒施法 苏云金杆菌G033A 96亿IU 喷雾法 细菌感染 短稳杆菌 12千亿孢子 喷雾法 注:不同作用机理农药交替使用,一季作物使用同种有效成分农药不宜超过2
24、次。 DB5305/T 662021 10 E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国家禁用农药名录 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生产应取得农药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农药经营应取得经营许可证, 农药使用应按照标签规定的使用范围、安全间隔期用药,不得超范围用药。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 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的生产。 E.1 禁止(停止)使用的农药(46种)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 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 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
25、、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 特丁硫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三氯杀螨醇、林丹、硫丹、溴甲烷、氟虫 胺、杀扑磷、百草枯、2,4-滴丁酯 注:氟虫胺自2020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百草枯可溶胶剂自2020年9月26日起禁止使用。2,4-滴丁 酯自2023年1月29日起禁止使用。溴甲烷可用于“检疫熏蒸处理”。杀扑磷已无制剂登记。 E.2 在部分范围(蔬菜)禁止使用的农药(17种) 通用名 禁止使用范围 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水胺硫磷、 氧乐果、灭多威、涕灭威、灭线磷 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上使用, 禁止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禁止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 治 内吸磷、硫环磷、氯唑磷 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 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 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和中草药材上使用 毒死蜱、三唑磷 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氟虫腈 禁止在所有农作物上使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除外)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