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38 DB5305 保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5305/T 59 2021 保山市山地玉米栽培 技术规程 2021-07-15 发布 2021-08-01 实施 保山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5305/T 59-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琰聪、谢志坚、孟静娇、刘婷婷、陈 国斌、杨建国、杨纪明、林萍、李 姗姗、蒋啟勇、吴绍柱。
2、本文件中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和 C为资料性附录。 DB 5305/T 59-2021 1 保山市山地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地玉米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保山市山地玉米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 :禾谷类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
3、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112 配方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HG/T 4215 控释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山地玉米 一般指在山区和半山区、无灌溉条件、春季播种的玉米。 3.2 大喇叭口期 心叶丛生,上平中空,侧面形状似喇叭,一般处于 11 13叶展开的时期。 3.3 抽雄期 玉米田 50 %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时期 。 4 播前准备 4.1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在当地种子管理部门备案,适宜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广适 的玉米良种。主要种植品种可选择云瑞 62、保玉 16 号、金
4、秋玉 45、敦玉 735、农华 711、云黄 3号等。 4.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的 规定,应使用包衣种, 包衣种应符合 GB/T 15671的规定。 4.3 精细整地 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细耙,使土壤疏松、细碎、平整,无大土垡架空。根据地形地貌开好排水 沟。 4.4 基肥 DB 5305/T 59-2021 2 结合整地每 667 m2施用 有机 肥 1000 kg 1500 kg、 氮肥( N) 4.4 kg 5.0 kg、磷肥( P2O5) 6.8 kg 7.7 kg、钾肥( K2O) 5.4 kg 6.2 kg, 或 每 667 m2施用 有机 肥 800
5、kg 1000 kg、 玉米控释配方肥 ( 24-6-10) 40 kg。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NY/T 1112和 HG/T 4215的规定。 5 播种技术 5.1 播种期 3月中旬 4月上旬为适宜播种期,透雨后播种。 5.2 播种量 每 667 m2用种量 1.8 kg 2 kg。 5.3 种植密度 每 667 m2 种植 3500 4000株。 5.4 种植规格 等行距种植:行距 100 cm。单株留苗株 距 16 cm 19 cm,双株留苗株距 33 cm 38 cm。 宽窄行种植:宽行距 90 cm,窄行距 40 cm,窄行以错穴三角形种植。单株留苗株距 25 cm
6、29 cm, 双株留苗株距 51 cm 58 cm。 5.5 播种方法 5.5.1 露地栽培 按种植规格开沟条播或打穴点播,播后覆土 3 cm 4 cm。 5.5.2 覆膜栽培 播种后覆膜:播种后 覆土 3 cm 4 cm,再 覆盖地膜,幼苗出土后及时破膜放苗。 覆膜后播种:整地后覆盖地膜,依株距破膜打穴播种,播后覆土 3 cm 4 cm。 6 田间管理 6.1 查苗补苗 3叶 1心前及时进行 查苗、补苗,于阴雨天或晴天下午 4时后带土移栽,浇足定根水。 6.2 间苗定苗 5 6叶期进行间苗、定苗,按计划密度去除病、弱、杂苗,留壮苗。 6.3 中耕管理 定苗后 6 7叶期, 结合中耕除草 每
7、667 m2追施氮肥(纯 N) 2.9 kg 3.4 kg 作为苗肥, 大喇叭口期, 结合中耕培土 每 667 m2追施氮肥(纯 N) 7.4 kg 8.4 kg 作为穗肥 。覆膜栽培不中耕,打穴追肥, 肥料 深 施后用细土将穴孔盖严压实。采用控释配方肥作为基肥的施肥方式,只中耕不追肥。 6.4 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 病虫草鼠害 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 6.4.1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纹枯病、穗腐病;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草地贪夜蛾、 玉米螟和蚜虫。 具体 防治方法见附录 A。 禁止使用的农药见附录 B。 6.4.2
8、 草害防治 玉米 3 5片叶时用 15 %硝磺草酮悬浮剂 500倍液喷雾防治。 DB 5305/T 59-2021 3 6.4.3 鼠害防治 灌浆至收获前用 0.5 %溴敌隆母液与粮食瓜果等拌成毒饵投放,防治 1 2 次。 7 收获与贮藏 7.1 适时收获 当籽粒胚下端出现黑色层,籽粒乳线消失,脱水变硬,果穗苞叶变黄,包裹程度松散,为最佳收获 时期。 7.2 安全贮藏 收获后的玉米果穗及时晾晒,待干后脱粒。籽粒含水量在 14 %以下,室温不超过 30 ,即可安 全贮藏。 _ DB 5305/T 59-2021 4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山地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 A.1 保山市山地玉
9、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大斑病、小斑病、 灰斑病 发病初期用 50 %或 70 %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2000 倍液,或 80 %代森锰 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防治 。 锈病 发病初期用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25 %丙环唑乳油 2000 倍液,或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纹枯病 播种时用 2 %戊唑醇湿拌种剂按照 0.3 %剂量拌种;发病初期在茎基部用 5 %井冈霉素水剂或 40 %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000 1500 倍液喷雾防治。 穗腐病 抽雄期用 5
10、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防 治,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发病初期用 5 %井冈霉素水剂 1200 1500 倍液,或 50 % 多菌灵悬浮剂 700 800 倍 液,或 50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喷施穗部。 地老虎 玉米出苗后用 2.5 %氟氯氰菊酯乳油 2000 4000 倍液,或 5 %溴氰菊酯乳油 20002500 倍液喷雾防治。 草地贪夜蛾 出苗后至抽穗前对幼虫抓住低龄期 (见附录 C) 于清晨或傍晚,用 0.57 %甲维盐乳 油和 5 %虱螨脲乳油 1 1 混剂,或用 12 %甲维 虫螨腈悬浮剂或 16 %甲维 茚虫威 悬
11、浮剂 1000 1500 倍液喷雾防治, 10 d 15 d 喷一次,连续防治三次,注意轮换交 替用药;对成虫可用性诱剂和杀虫灯进行诱杀。 玉米螟 大喇叭口期每 667 m2用 5 %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 500 g 和 0.3 %辛硫磷颗粒剂 1 kg 拌 5 倍细沙土,或每 667 m2用 50 g 白僵菌粉拌土 2 kg 制成毒土颗粒剂放入喇叭口 内;玉米抽穗后可用 50 %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或 2.5 %溴氰菊酯乳油 1000 1500 倍液喷雾防治。 蚜虫 大喇叭口期蚜虫株率达 50 %时,用 37 %联苯 噻虫胺悬浮剂和 70 %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2 1 混剂 2000 3
12、000 倍液喷雾防治。 DB 5305/T 59-2021 5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禁止使用的农药名称 表 B.1 禁止(停止)使用的农药( 46 种)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 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对硫磷、 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 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三氯杀 螨醇、林丹、硫丹、溴甲烷、氟虫胺、杀扑磷、百草枯、 2,4 滴丁酯 注:氟虫胺自 2020 年 1 月
13、 1 日起禁止使用。百草枯可溶胶剂自 2020 年 9 月 26 日起禁止使用。 2,4 滴丁酯 自 2023 年 1 月 29 日起禁止使用。溴甲烷可用于 “ 检疫熏蒸处理 ” 。杀扑磷已无制剂登记。 DB 5305/T 59-2021 6 B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草地贪夜蛾识别特征 表 C.1 草地贪夜蛾重要发育阶段典型识别特征 发育阶段 识别特征 卵 呈圆顶型,通常 100 200 粒卵堆积成块状,卵块上多覆盖有黄色鳞毛,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 低龄幼虫 指 3 龄期前的幼虫,多呈绿色或黄色,体长 6 9 mm,头部呈黑色或橙色,体背面成褐色,并且开始形成侧白线。 高龄幼虫 指 3 龄期后的幼虫,多呈棕色,体长 30 50 mm,头部为红棕色,且 头部具有白色或黄色倒 “ Y”型斑驳条纹,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 4 个黑斑。 蛹 呈椭圆形,红棕色,长 14 18 mm,宽 4 5 mm。老熟幼虫落到地上借用浅层(通 常深度为 2 8 cm)土壤做一个蛹室,土沙粒包裹的蛹茧在其中化蛹,亦可在为害 寄主植物上化蛹。 成虫 雌蛾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及纹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为黄褐色,各横线明显,后翅 白色,外缘有灰色条带;雄蛾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纹黄褐色,顶角白色块斑,翅基 有一黑色斑纹,后翅白色,后缘有一灰色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