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5117 四川省(达州市)地方标准 DB5117/T 38 2021 达州青花椒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oduction of dazhou green prickly ash 2021-02-22发布 2021-02-22 实施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ICS 01.040.65 CCS B 30 DB5117/T 38 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2、 本文件由达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农村局、达州市达川区植保植检站、 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 主要起草人:郭小文、王裕权、彭莞云、马倩倩、谢正伟、王志德、曾 伟、吴鹏。 DB5117/T 38 2021 1 达州青花椒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达州青花椒的术语和定义、苗木培育、栽培管理、病虫防治、果实采收等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达州市 行政 区域内青花椒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 中 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3、;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 适用于本 文件。 GB 600 苗木检疫引用准则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7420 含微量元素叶面肥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青 花椒 green prickly ash 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竹叶花椒变种,半常绿至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 2.0m 4.0
4、m,果实、果枝、 叶子、种子均有香味。树皮黑棕色或绿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 7 11 枚,批针形或卵状长椭圆 形,叶缘有具细锯齿或近于全缘。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单性或杂性同株。蓇葖果,果皮有疣状突起, 熟时青绿色或暗紫红色。种子 1 2 粒,圆形或半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期 3 月下旬 4 月中旬,果期 4 月 7 月。 3.2 保鲜花椒 after the initial processing of the formation of fresh green prickly ash 采收后经去杂、杀青、风冷、真空包装、速冻冷藏等初加工工序而形成的花椒。 3.3 鲜花椒 fresh gre
5、en prickly ash 采收后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成熟花椒果实。 3.4 干花椒 dried green prickly ash 鲜花椒经烘烤脱水、筛选、风选、振动分离去除杂质后的花椒果皮。 DB5117/T 38 2021 2 3.5 收老 The process of lignification of new shoots 青花椒投产期抽发的新梢经用生长调节剂后促使其木质化的过程。 4 苗木培育 4.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本区域内种植的优质高产青花椒品种,如九叶青花椒等。 跨县域调运苗木应符合 GB 600 的要求。 4.1.1 种子采集 选择生长健壮、结果多、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无病
6、虫害,结果树龄在 8 15 年的青壮年树作为采 果母树。当果实果皮颜色由绿色变成紫红色或深红色,有 10% 20%的果皮开裂时即可采收。采收的果 实及时阴干,待果皮开裂后,轻轻用木棍敲击,收取种子。 4.1.2 种子的贮藏 4.1.2.1 湿沙层积法 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挖深 0.4m 0.5cm、宽 1.0m 1.2m、长 6m 8m 的沟,沟内每 隔 2m 长竖一把草,然后将 1 份种子与 2 份含水 40%-50%的湿沙(即手能捏成团、松手即散)拌均后藏 于沟中,再盖湿沙至地面平,随后稍作镇压、填土成垄状。贮藏时间 50 70d,待种子涨破裂口时取出 播种。 4.1.2.2 干
7、藏 把阴干的种子装入麻袋或缸、罐中并加盖,放在凉爽、低温、干燥、光线不能直射的房间内即可。 4.2 小苗培育 4.2.1 播种时间 设施育苗: 10 月中下旬 11 月上旬,露地育苗: 3 月中旬 4 月上 旬。 4.2.2 播种量 30g/m2 40g/m2。 4.2.3 种子处理 播种时用 113 的盐水进行水选,取出沉淀饱满的种子放入 1%碱水或洗衣粉溶液中浸泡 2d,搓洗 种皮油脂,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再拌入砂土或草木灰即可播种。 4.2.4 苗圃地选择 DB5117/T 38 2021 3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背风向阳,排灌良好, PH 值 在 6.5 8.0 且土层深厚 40cm 的砂
8、质土壤或壤土。 4.2.5 整地培肥 播种前 7 10d 进行整地。每 667m施入腐熟农家肥 2000 kg 3000 kg、钙镁磷肥 25 kg 50 kg、尿 素 10kg 15kg,深翻 25 cm 30 cm,耙碎耥平,去除杂物杂草。 4.2.6 土壤杀虫消毒 每 667m用 3%辛硫磷 3.0kg 3.5 kg+55%的敌克松 3.0kg 3.5kg 或代森锌粉剂 1.5kg 2.0kg 等杀 虫杀菌剂,对土壤进行杀虫消毒处理。 4.2.7 做床 苗床厢面宽 1.0m 1.2m、长 5.0m 10.0m、埂宽 0.3m 0.4m,做到沟沟相通,排灌通畅。 4.2.8 播种方法 播前
9、用清水浇透厢面,将种子均匀撒入,用细土覆盖,洒水湿透厢面后覆盖薄膜。 4.2.9 小苗管理 适时浇水,以苗床表土不开裂为宜。出苗 80%时,在晴天中午揭开厢面一侧的膜。晴天气温高于 30 时,揭开苗床两头的膜通风降温。椒苗高 5 cm 左右时揭膜炼苗,结合苗床补足水分每 667 m2用磷酸二 氢钾 200 g+70%敌克松 200 g 兑水 60 kg 喷施,预防苗期病害发生。 4.3 容器苗培育 4.3.1 营养土准备 营养土在植苗前 10 15 d,按园土、森林腐土、谷壳 1051 的比例准备基料,按 1000 kg 基料 +腐熟猪羊牛厩肥 200 kg、过磷酸钙 10 kg、尿素 5 k
10、g 配制营养土,调节 pH 值 7 左右堆制备用。(也 可 采用商品营养土)。 4.3.2 作厢、装钵 按 200 cm 开厢作凹式苗床,厢面宽 145 cm,埂高 15cm 20 cm。营养钵可选用 8 cm8 cm 规格, 装土时要求下紧上松,钵底紧贴厢底,钵间不留缝隙,厢面四周用土填实。 4.3.3 植苗 苗高 7cm 10 cm 时植苗,植苗后浇足定根水。设施育苗可周年进行植苗,露地育苗在 6 月底前完 成。 4.3.4 苗床管理 4.3.4.1 水份管理 DB5117/T 38 2021 4 适时喷水,以营养钵内表土不开裂为宜。 4.3.4.2 病虫害防治 适时防治立枯病、锈病、蚜虫
11、、螨类的危害。 4.3.4.3 适时追肥 7 月上中旬至 8 月中旬,结合补水用 0.5%磷酸二氢钾 0.5%尿素对营养钵苗进行浇灌。 5 栽培管理 5.1 栽植地块选择 5.1.1 环境条件 要求 5.1.1.1 土壤 环境质量 应 符合 GB 15618 的 要求 。 5.1.1.2 农田灌溉 水 质 应 符合 GB 5084 的 要求 。 5.1.1.3 环境 空气 质量 应 符合 GB 3095 的 要求 。 5.1.2 气候条件 年均 气 温 12 19 ,短期极端最低气温 1 ,年日照时数 1200 h,年降雨量 700 mm。 5.1.3土壤 选择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土层厚
12、度 40cm、 PH 值 6.5 8.0 的壤土。 5.2 栽植 5.2.1栽植地块整治 5.2.1.1 坡度在 25 以下的地块,以厢宽 3.0m 开厢,厢沟宽 40cm、深 20cm 25cm,主沟 50cm 60cm、 边沟 30cm 40cm、背沟 20cm 30cm,垄高 35cm 40cm 的瓦背形厢面。 5.2.1.2 坡度在 25以上的地块采用厢宽 2.0m 斜横向开厢,垒土高 50cm。 5.2.2栽植时间 10 月中下旬 11 月中旬或翌年 4 月 6 月。 DB5117/T 38 2021 5 5.2.3栽植密度 株行距 2.0m 2.5m3.0m 4.0m 为宜, 90
13、 110 株 /667m2。 5.2.4栽植方法 5.2.4.1实生苗移栽 选用根系长 20 cm 以上、基径 0.40 cm 、高 40 cm 的 1 年生健壮苗栽植,栽植时要求苗正根展, 根颈略高出地面,压实、浇足定根水。 5.2.4.2容器苗移栽 选用苗高在 10cm 以上且生长健壮的容器苗,移栽时去掉容器,将带有营养土的苗子平栽于定植窝 中,四周用泥土压实,根颈略高出地面,浇足定根水。 5.3栽植后管理 5.3.1 适时浇水 树苗出现萎蔫时及时浇水,浇水量以湿透根系周围的土壤为宜。 5.3.2补植 树苗移栽成活后,有死苗或缺窝,及时补植。 5.3.3 施肥 5.3.3.1施肥原则 按
14、GB 17420 和 NY/T 496 的 规定执行。 肥料使用见附录 A。 5.3.3.2 施肥时期、数量和方法 5.3.3.2.1 幼树(树龄 1 2年)施肥 定植后用 2% 5%过磷酸钙 0.5% 1%磷酸二氢钾 +清粪水进行浇灌,每月 1 次,并在树杆周围撒施 土壤酸碱调节剂,使树杆周围土壤 PH 值达到 6.5 8.0。翌年 2 月下旬至 5 月底,每月施 1 次清粪水 5%的复合肥( N、 P、 K 各 15%)营养液。施肥时做到先淡后浓,施肥量以浸透苗木根系深度土壤为宜, 先少后多。 5.3.3.2.2 挂果树(树龄 3年以上)施肥 5.3.3.2.2.1 催芽催梢肥 施肥量占全
15、年施肥量的 50%左右。 3年挂果树,采果前 5 7d每 667m22施复硝酚钠 5g 8g+纯氮 10kg 11kg。 4 6 年树,采果前 5 7d 每 667m2施用复硝酚钠 5g 8g+纯氮 19kg 20kg。 7 年以上的树,采果 DB5117/T 38 2021 6 前 5 7d 每 667m2施用复硝酚钠 5g 8g+纯氮 25kg 30kg。采果结束后,在树干周围撒施土壤酸碱调节 剂,至土壤 PH 值达到 6.5 8.0。 5.3.3.2.2.2促梢肥 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 20%左右。 3 年挂果树, 每 667m2施用纯氮 4kg 5kg。 4 6 年椒树每 667m2
16、施纯氮 7kg 8kg。 7 年以上的树,每 666.7m2施纯氮 10kg 15kg。 5.3.3.2.2.3促花壮芽壮梢肥 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 15%左右。 3 年挂果树,每 667m2沟施纯氮 3kg 4kg。对 4 6 年的树,每 667m2沟施纯氮 5kg 6kg。施肥结束后在树兜周围撒施土壤酸碱调节剂,使树杆周围的土壤 PH 值达到 6.5 8.0。然后喷施甘露醇花果露叶面肥 500 1000 倍液 2 次, 7d 10d 喷一次。 7 年以上的树,每 667m2 沟施纯氮 8kg 9kg。 5.3.3.2.2.4 壮果稳 (保 )果肥 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 15%左右。 3 年
17、挂果树待谢花结束后,每 667m2施用纯氮 3kg 4kg。 4 6 年 树每 666.7m2施用纯氮 5kg 6kg。施肥结束后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 500 倍液加钙肥 1500 倍液 2 次, 7d 10d 喷一次。 7 年以上的树,每 667m2施用纯氮 8kg 9kg。 5.3.3.3 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施用 结合冬管,增施钙镁磷肥 ,沿树盘周围撒施 1.5kg 2.5kg 钙镁磷肥; 3 年生树每株施有机肥 1.5kg 2.5kg+微肥 40g 50g; 4 6 年的树每株施有机肥 2.5kg 5.0kg+微肥 40g 50g; 7 年以上的树每株施 有机肥 5.0kg 7.0kg+微
18、肥 40g 50g。 5.3.4 松土、除草 春秋两季结合松土锄草 1 2 次,并堆高根颈部土壤。也可在花椒园的空行里播苜蓿和白三叶等豆 科作物,使其直接还田。 5.3.5 抹芽打顶 3 月至 4 月抹芽,抹去结果枝上的幼芽。 11 月 12 月打顶,剪掉夏梢未木质化部分的嫩尖。 5.3.6整形修剪 5.3.6.1定干 树高 60 cm 80cm 时定干,定干高 40 cm 50cm。定干时剪口下 10 cm 15 cm 范围内要有 4 5 个饱满芽。 5.3.6.2 定树形 定干后保留骨干枝 3 5 个,树形采用自然开心形。挂果树整形选择夏季果实采收时进行。 DB5117/T 38 2021
19、 7 5.3.6.3 幼树 定植后第 1 年,选定 4 个主枝,主枝间隔 12cm 左右,均匀分布,相互水平夹角约呈 90 ,主枝张 开角度 40 左右,主枝剪留长度为 35cm 45cm。第 2 年对延长枝进行短截,剪留长度为 45cm 50cm, 选留各主枝上的第一侧枝,第一侧枝距主干 30cm 40cm,侧枝选在斜平侧或斜上侧,侧枝与主枝的水 平夹角 50 为宜。 5.3.6.4初挂果树 定植后 3 4 年为青花椒初果期。各骨干枝的延长枝剪留长度 30cm 40cm,维持延长枝头开张角度 45 左右;在主枝上未被选为侧枝的大枝可作为辅养枝培养,辅养枝不能影响骨干枝生长; 有计划地培 养大
20、、中、小 3 种类型的结果枝组,形成丰产树形。 5.3.6.5 成年树 定植 5 年后椒树进入成年期。骨干枝采取抑强扶弱的修剪方法,结果枝以疏剪为主,疏剪与回缩结 合,大、中、小结果枝组的比例宜保持在 1:3:10。疏除多余的临时辅养枝,有空间的可回缩改造成大 型结果枝组,永久性辅养枝要适度回缩和适当疏枝。 5.3.6.6 大龄树 大龄树采取回缩更新,复壮树势。分期分批对衰老的主侧枝进行短截,从促发的新枝中选留壮枝, 重新培养主要侧枝及结果枝组,同时加强抚育管理。 5.3.7 新稍控旺收老 新稍控旺 收老分四次进行,分别在新梢 20cm 40cm、 40cm 60cm、 60cm 80cm、
21、80cm 100cm 时进 行,可选用 10%烯效唑 +0.1%三十烷醇十 98%磷酸二氢钾等药肥按比例兑水全枝条喷雾,根据新梢长短、 木质化程度适当提高用药浓度。 6 病虫防治 6.1 主要病虫害种类 6.1.1 主要病害 锈病、炭疽病、立枯病等。 6.1.2 主要虫害 蚜虫、凤蝶、蚧壳虫等。 6.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进行。休眠 期内喷药预防,生长季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 DB5117/T 38 2021 8 6.3 防治方法 6.3.1 农业防治 釆用科学施肥、灌水及整形修剪等农业措施促进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冬
22、季早春清园、 松土改土,消灭越冬病虫源。 6.3.2 物理防治 采用灯光、食物、色板等方法诱杀害虫。 6.3.3 生物防治 采 用有益昆虫如七星瓢虫防治蚜虫、捕食螨防治螨害等,生物资源药如用 0.3%印楝素 600 800 倍 液防治蚜虫等。 6.3.4 化学防治 按 GB 4285、 GB/T 8321 (所有部分)和 NY/T 1276 的 规定执行, 见附录 B。 7 果实采收 7.1采收要求 7.1.1保鲜花椒原料采收 青花椒表皮呈深绿色,油胞完全形成,且有少部分油胞凸起,果皮表现出特有的色泽,种子由白色 变成浅油黑色,即可采收。 7.1.2鲜花椒采收 鲜花椒果实表皮呈深绿色,油胞明显
23、凸起,果皮色泽光亮,清香味浓郁,种子油黑色即可采收。 7.1.3干花椒原料采收 按本文件 7.1.2 的规定执行。 7.1.4花椒油原料采收 花椒充分成熟,果实由青绿色转暗紫红色,油胞鼓实、大而密,花椒含油重、麻味浓、香味纯、苦 涩味低,种子油黑色即可采收。 7.2 采收方法 用枝剪剪下枝条后再用果剪摘下果穗轻放于果篮或短剪枝条后轻放入果框内,厚度不宜超过 30cm。 忌手直接接触花椒果实或机械损伤果实。 DB5117/T 38 2021 9 7.3采后处理 7.3.1冷藏保鲜 椒果采摘后,经去杂 清洗 杀青 冷水浸泡 除杂 急风吹冷并风干 真空包装等工艺流程,最 后放入冷冻库速冻储藏保存。
24、7.3.2干花椒加工 干花椒加工分为枝果烘烤、净果烘烤两种方法。去除淤热后, 经 预热干燥 匀速干燥 加速干燥(开 口)等工序 进行 加工 。 DB5117/T 38 2021 10 附 录 A (资料性) 花椒树提倡使用的肥料 A.1 花椒树提倡使用的肥料 见表 A.1。 表 A.1 花椒树提倡使用的肥料 种类 名称 简介 农家肥料 堆肥 以各类秸秆、落叶、人畜粪便堆积而成 沤肥 堆肥的原料在淹水条件下进行发酵而成 厩肥 猪、羊、马、鸡、鸭等家畜禽的粪尿和秸秆垫料堆成 绿肥 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作肥料 秸秆 农作物秸秆 泥肥 未经污染的河泥、塘泥、沟泥等 饼肥 菜籽、棉籽饼、芝麻饼、花生饼
25、等 灰肥 草木灰、焦泥灰等 商品肥料 商品有机肥 以生物物质,动植残体,排泄物等为原料加工制成 腐殖酸类肥料 泥炭、褐炭、风化煤等含腐殖酸类物质的肥料 微生物肥料 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 有机无机复合肥 复合微生物肥 无机 肥 料 氮肥 含氮素的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钾肥 含钾素的化学肥料 磷肥 含磷素化学磷肥料和磷矿粉与半酸化磷肥料 钙肥 含钙的生石灰、熟石灰、碳酸石灰和其他含钙肥料 镁肥 含镁的化学肥料和石灰物质 专用复合肥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而配制的氮、磷、钾等化肥 微量元素肥料 复合而成 叶面肥料 含有铜、铁、锰、锌、硼、钼等微
26、量元素配置肥料;含各种营养成分, 不含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喷施于植物叶片的肥料 DB5117/T 38 2021 11 附 录 B (资料性) 花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B.1 花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见表 B.1。 表 B.1 花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名称 主要症状 防治适期 防治方法 病 害 锈病 随风向或虫害传播,发病初期,在 叶子正面出现 2 mm 3mm 水渍状 褪绿斑 ,并在与病斑相对的叶背面 出现橘黄色的疱状物,呈锈红色病 斑。 7 11 月 (1)栽培抗病品种,可以将抗病能力强的花椒品种 混栽。 ( 2)适时施肥灌水,铲除杂草,合理修剪,促进 改善株间和树冠内的通风透光。
27、晚秋和冬初及时 剪除病叶和枯枝、清除园内落叶和杂草,带出田 地外科学处理。 (3)修剪后嫩枝长至 5cm 10cm 时, 发病初期 15% 三唑酮或 40%丙环唑或 30%唑醚戊唑醇等药剂 按比例兑水喷雾防治。 根腐病 病斑多始发于土层下 10cm 根颈 部,病部皮层边褐色,树杆基部腐 烂,有酒腥臭味道,胶质流出,病 部组织开裂变硬,主要靠雨水传 播。 4 月 ( 1)合理调整布局,改良排水不畅,环境阴湿的 椒园,使其通风干燥。 ( 2)严选苗圃,做好土壤消毒处理。高床深沟, 重施基肥。及时拔除病苗。移苗时用多菌灵等药 剂灌根。 ( 3)用内吸低毒甲基立枯磷、农用抗生素、多菌 灵等药剂灌根成年
28、树,能有效阻止发病。将病部 粗皮刮去现青黄色,纵刻深达木质部的裂口数条 涂抹药剂。及时挖除病死根、死树,并带出田地 间处理,消除病染原。 炭疽病 为害果实、叶片、嫩梢,造成落果、 落叶、枯梢;初期病部不规则褐色 小点,中期病斑上褐色或黑色小 点,圆形或近圆形,如天气干燥、 病斑中央灰色,阴雨高温天气,病 斑上小黑点呈粉红色小突起,即病 原菌分生孢子堆。 5 6 月和 秋季 发病初 80%代森锰锌 等药剂按比例兑水喷雾防 治 。 DB5117/T 38 2021 12 表 B.1 花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续) 病虫害名称 主要症状 防治适期 防治方法 病 害 叶斑病 被害叶片表面出现点状失绿斑
29、 点,逐渐变成灰色至灰褐色小 圆斑,严重的其边缘呈黑色或 褐色。借风雨传播在新叶上发 病。 6 月中下 旬 11 月, 7 9 月是盛发 期 30%唑醚戊唑醇或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药剂按比例 兑水喷雾防治。连喷 2 3 次。 立枯病 主要危害实生苗茎基部或幼 根。幼苗出土后,茎基部变褐, 呈水渍状,病部缢缩萎蔫死亡 但不倒状。幼根腐烂,病部淡 褐色,具白色棉絮状或蛛丝状 菌丝层,即病菌的菌丝体或菌 核。 5 6 月 ( 1)选用充分腐熟有机肥;苗床浇透水后才能播种。 ( 2)加强苗期管理:出苗后,严格控制温度、湿度 及光照;提高地温,低洼积水地及时排水,防止高 温高湿条件出现。 ( 3)发病初期
30、用 30%恶霉灵或 70%敌磺钠等药剂按 比例稀释后浇灌根茎部位,间隔 7 10 天,连用 2 3 次。对于根系受损严重的,配合使用促根调节剂使 用,恢复效果更佳。 干腐病 主要危害树干或树干基部,严 重时也危害树冠上的枝条。发 病初期,受害部位表皮呈红斑 褐色。随病斑的扩大,呈湿腐 状,病皮凹陷,并有流胶出现, 病斑变成黑色。借风、雨、昆 虫传播。病菌只能从伤口侵入。 在侵入部位开始发病。 5 7 月 ( 1) 注意防治蛀干害虫,谨防树皮破伤,减少病 虫侵入口 ; ( 2)对发病较轻的大枝干上的病斑,用快刀刮去病 斑树皮,并在伤口处涂抹 “20% 噻唑锌 ” 或 70%甲基 托布津等药剂。
31、虫 害 蚜虫 以刺吸食幼嫩叶片,幼果汁液, 引起叶片向背面蜷缩,畸形生 长,危害嫩梢、落花落果,诱 发烟煤病等病害发生,引起花 椒减产和品质下降。 5 10 天 繁殖 1 代。 3 6 月、 8 10 月 ( 1)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和利用银灰膜驱避蚜 虫。 ( 2)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等防治 蚜虫。 ( 3)在发生初期可选 40%吡蚜 呋虫胺或 75%吡 蚜 螺虫脂或 35%噻虫 蚍蚜酮或 10%联苯 噻虫 嗪等药剂按比例兑水喷雾防治,进行交替使用防 治蚜虫;可按比例加有机硅助剂。 DB5117/T 38 2021 13 表 B.1 花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续) 病虫害名称
32、主要症状 防治适期 防治方法 虫 害 凤蝶 以蛹在枝上、叶背等隐蔽处越 冬。卵散产于嫩芽上和叶背, 卵期约 7 天。幼虫孵化后先食 卵壳,然后食害芽和嫩叶及成 叶,共 5 龄。幼虫取食嫩芽和 叶片危害,降低叶片的光合作 用,阻碍枝梢正常生长,引起 椒树衰弱造成减产。 7 10 月 ( 1)人工捕杀。 ( 2)人工投放寄生蜂,并注意保护。 ( 3)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甲维盐、核型多角体 病 毒。 ( 4)幼虫期喷 80%敌百虫 800 倍液,连喷二次, 10% 吡虫啉 2000 3000 倍液等。 食心虫 主要危害花椒幼果心造成大量 花椒落果,严重的减产 60%以 上 3月底 4 月上旬 (
33、1)摘除被害幼果,及时深埋或带出田地外处理,以 消灭幼虫 ; ( 2)花椒收获后,将椒树翘皮、粗皮用刀刮净,带出 田地外处理;中耕灭蛹,可消灭部分越冬成虫。 ( 3)在 3月下旬开花前选用 10%氯虫苯甲酰胺或 22% 氯氟氰菊酯 噻虫嗪等药剂按比例兑水喷雾防治。 红蜘蛛 红蜘蛛喜光,趋嫩,树冠外周 的上中层发生较多,一年发生 6 9 代,有二次高峰期, 3 6 月为繁殖盛期, 4 5 月为盛发 高峰期,主要危害春稍; 9 10 月为二次高峰期,主要危害秋 稍。以成、幼、若螨在叶背或 嫩叶上刺吸汁液危害,受害叶 片呈黄白色小斑点,失去光泽, 严重时大量落叶,减产 30%左 右。 3 6 月、 7 10 月 ( 1)生物防治:害螨有很多天敌,如释放一些捕食 螨类、瓢虫等,田间尽量少用广谱性杀虫剂,以保 护天敌。 ( 2)药剂防治。选用阿维菌素或哒螨灵或 20%螺螨 酯等药剂按比例兑水喷雾防治。 半跗线 螨 群集叶背、嫩茎和 果实上吸食 嫩叶汁液危害,椒叶受害后叶 背部呈黄褐色斑点,并向叶背 弯曲,芽叶萎缩直至枯死,花 椒果实受害后变为黄褐色,影 响青花椒的产量和品质 4 5 月、 7 11 月 防治方法同红蜘蛛。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