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601 T 4.2-2021 饮用水水质保障技术规范 第2部分:厂站管网运行.pdf

    • 资源ID:1526099       资源大小:1.02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601 T 4.2-2021 饮用水水质保障技术规范 第2部分:厂站管网运行.pdf

    1、ICS 13.060 CCS P 40 DB4601 海口市 地 方 标 准 DB4601/T 4.2 2021 饮用水水质保障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厂站管网运行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ssurance Part 2: Waterworks station and pipe-network operation 2021 - 10 - 28 发布 2021 - 11 - 28 实施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601/T 4.2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生产工艺 . 1 4.1 一般规定 . 1 4.2 预处理 . 2 4.3 混合 -絮凝 -沉淀 . 2 4.4 高密度澄清池 . 2 4.5 砂滤 . 3 4.6 臭氧 . 3 4.7 活性炭 . 3 4.8 超滤 . 4 4.9 消毒 . 4 4.10 排泥水处理 . 4 5 水质监测 . 4 5.1 一般规定 . 4 5.2 质量控制 . 5 5.3 水质检验项目及频率 . 5 5.4 净水药剂及原材料 . 5 6 设施设备管理 . 5 6.1 一般规定 . 5 6.2 设备维护 . 6 6.3 设施维护 . 6 7 巡检与监控 . 6 7.1 生产巡

    3、检 . 7 7.2 中控与监控 . 7 8 管网运行维护 . 7 8.1 一般规定 . 7 8.2 管网并网 . 7 8.3 运行调度 . 7 8.4 计划停水 . 8 8.5 管网巡检 . 8 8.6 管网维护 . 9 DB4601/T 4.2 2021 II 8.7 管网维(抢)修 . 9 8.8 管道修复和更新改造 . 10 8.9 管材及主要附件 . 10 8.10 漏损控制 . 10 9 管网监测与评估 . 11 9.1 管网监测 . 11 9.2 管网信息系统 . 12 9.3 管网诊断评估 . 12 10 安全应急 . 13 10.1 水厂安全 . 13 10.2 管网安全 .

    4、13 11 环境卫生 . 14 11.1 一般规定 . 14 11.2 有毒有害品管理 . 14 11.3 废弃物处理 . 15 12 人员管理 . 15 12.1 岗位要求 . 15 12.2 健康要求 . 15 12.3 人员培训 . 15 13 资料管理 . 15 DB4601/T 4.2 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 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 本文件是 DB4601/T 4饮用水水质保障技术规范的第 2部分。 DB4601/T 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 1部分:输配水管网工程; 第 2部分:厂站管网运行

    5、; 第 3部分:建筑及小区工程 。 本文件由 海口市 水务局 提 出 。 本文件 由 海口市 水务局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海口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程守学、谭小茹、蔡智、芮旻、陆俊宇、吴兴海、李响、王伟东、王立友、 许晨 、 熊 斌、张雄帅、陈诗荣、吴清旭、黄为光 。 DB4601/T 4.2 2021 1 饮用水水质保障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厂站管网 运行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了饮用水 厂 的生产工艺、水质监测 、 设施设备管理、巡检与监控 和 管网 运行维护、 管网 监测与 评估、 安全应急、环境卫生、人员管理、

    6、资料管理 等要求 。 本 文 件 适用于江东新区饮用水厂站管网运行,其他区域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内容通过文中 的规范性引用而 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750(所有部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984 氯气安全规程 GB/T 17218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 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 标 准 CJ

    7、J 58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 规程 CJJ 92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 制及评定标准 CJJ 159 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 CJJ 207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 技术规程 CJJ/T 226 城镇供水管网抢修技术规 程 CJJ/T 251 城镇给水膜处理技术规程 CJ/T 345 生活饮用水净水厂用煤质活性炭 JJG 1033 电磁流量计检定规程 DB4601/T 3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 没有 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 4 生 产工艺 4.1 一般规定 4.1.1 供水厂的 处理工艺 应 包括 预 处理、常 规处理、深度处理等工艺单元,能有效应

    8、对色度、 浑 浊度、 臭和味 、 氨 (以 N 计) 、 有 机 物 、 微生物 及消 毒副产物等水质风险。 DB4601/T 4.2 2021 2 4.1.2 当原水 出现色度、 臭和味 、高藻或高有机物等水质问题时,宜考虑生物预处理设施,并应采用 臭氧 -生 物 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净化处理。 4.1.3 当原水生物风险 较 高 或供水厂建 设臭氧 -生物活性炭工艺用地受限时,可采用活性炭 -超滤、纳 滤等工艺进行深度净 化处理 。 4.1.4 水源切换前,应对拟切换水源和水厂进水 水质进行监测评估,并依据水质风 险确定水质检测频 次和保障 措施, 应 注意监测管网水质的变化。 4.1.5

    9、应 建立健全与水厂 关联的流域水资 源 管 理系统,完善流域内点源的治理工作。 4.1.6 应定期梳理原水水质风险库,密切关注 季节性 气候及 异 常天气等引 起的 原水水质变化,包括藻 类异常滋生、 pH、锰 含量 、铁 含量 明显变化等。 4.1.7 地下 水厂 应设独 立 的通风和负压除臭系统,设置有 毒 有 害气体监 测和报警系统 。 4.1.8 地下 水 厂应根据本厂实 际 情 况,制定相 应的运行管理制度、维护 保养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卫 生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 4.1.9 供 水厂 的运 行维护应符合 CJJ 58 的要求。 4.2 预处理 4.2.1 应根据原水水质 变化趋

    10、势 ,适时启动预 氯化 、预氧化、 粉末活性炭 吸附等预处理工艺设施。 4.2.2 高锰酸钾宜采 用湿 式投 加方 式,高 锰 酸钾配制 浓度应为 1% 5%,当因特殊需求用量较大时,以 干粉式投加 为宜,但应防止投加设备 系统的干 粉凝结而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投加量宜 为 0.2 mg/L 2.5 mg/L。当投药浓度大于 0.5 mg/L 时,应监测沉后 水 和 滤后水的色度 。 4.2.3 预臭氧出水余臭氧浓度不应 大于 0.1 mg/L。 4.2.4 原水出现臭 和 味、色度、有机物等水质异常时,可投加粉末活性炭,投药浓度 不宜低 于 5 mg/L。 4.3 混合 -絮凝 -沉淀 4.

    11、3.1 应定时监测絮凝池出口絮凝效果,保持絮体均匀、密实,颗粒大小 适宜。 4.3.2 絮凝沉淀池排泥频率宜为每天 一 次 。沉淀池 积泥 严重 情况下,应 适 度增加排泥次 数。 4.3.3 沉淀池出水浊度宜控制在 1 NTU 以下 。特殊情况 下,不应高 于 3 NTU。 4.3.4 原水 藻类 数量大于 1.0 107个 /L 时,原水应采取预氧化 或 加氯 等 措施。 4.3.5 混 凝剂和絮凝剂的投加量应为最佳,保证供水水质和节 省 运 行费用。 4.4 高密度澄清池 4.4.1 高 密度沉淀池系统 包括 但 不 限于 以下 几个部分 : a) 高密池上游带有混凝剂投加的快速搅拌池

    12、; b) 带有聚合物投加和污泥回流 功能的 反应池 ; c) 配备斜管模块的沉淀池 ; d) 配备刮泥机的污泥浓缩池 ; e) 澄清水的集水槽及水渠 ; f) 污泥回流和 排放系统 ; g) 带有泥位检测的控制系统 ; h) 若 后续工艺中包括滤池,还应设置带有后混凝剂投加点的快速混合池 ; i) 存放从高密度澄清池底部排出的污泥的储泥池 。 4.4.2 药剂的投 加量取决 于原水的性质, 应 根据进水通过 试验来确定 。试验中 应 控制以下参数: a) 原水的温度 、 pH、 浑 浊度 、固体悬浮物 、色度 、碱度等 ; b) 最佳 pH; DB4601/T 4.2 2021 3 c) 最佳

    13、投药量 ; d) 产泥量 。 4.5 砂 滤 4.5.1 滤池 运行 时要求滤料 平 整、 无 板结, 反 冲洗强度合理 、 冲洗均匀。 4.5.2 滤池反冲洗周期应根据水头损失、滤 后水 浑 浊 度 、运行时间确定。水质异常情况下,应适度缩 短反冲洗周期。 4.5.3 滤池出水 浑浊度 应稳定 控制在 0.5 NTU 以下 。 4.5.4 滤池停用一天以上,启用前应进行反冲洗。滤池停用一周以上, 或填 加、 更换滤料后 , 启用前 应进行 有效消毒和反冲洗。 4.6 臭氧 4.6.1 采用臭氧氧化工艺时, 投加浓 度应视 原水水质 而定,宜为 1 mg/L 10 mg/L,控制臭氧残留浓度

    14、小于 0.05 mg/L。 当原水溴 离子含量 较高时,臭 氧 投 加量的 确定应考虑防止出厂水溴酸盐超标,必要时, 宜 采取 加氨等 阻断溴酸盐 生 成途径 或降低 溴 酸盐生 成量的 工 艺措施 。 4.6.2 臭氧接触池应为 全封闭设计 ,设 置双 向 透气安全压 力释放阀 。 4.6.3 臭氧发生器 应选用管 式 发生器 ,其供电单元可采用与发生器合装或分装方式 ,冷却方式采用水 冷方式 。 4.6.4 臭 氧系统应符合 下列 要求 : a) 臭氧发生器产量调节范围应在 50%100%;臭 氧发 生浓度应在 6%12%之间可调; b) 臭 氧扩散器应采用微孔钛板; c) 臭氧 系统 、

    15、与臭氧接触的 管 道、阀门及管道附 件等应采用 SS316L 及以上等级不锈钢材质; d) 氧 气 管应采用 SS304 及 以 上 等级不锈钢管; e) 系统应配备尾气破坏设施,尾气浓 度 不 应 大于 100 g/m; f) 臭氧发生器采用液氧制备的,液氧储备可满足最大投加量下 7 d 的使用; g) 臭 氧 发生系 统,应采用单独 的变压器 。 4.7 活性炭 4.7.1 新建的活性炭池,滤料装填后应充分浸泡、反冲、 调试至 出水 pH 及铝 符合 CJ/T 345 的 要求。 更换滤料时,宜按不高于活性炭池格数 15%的比例分批进 行更换,更换滤料后的活性炭池应充分浸泡、 反冲至出水

    16、pH 稳 定低于 8.5,铝 稳定 低于 0.2 mg/L 后,方 可投入 生 产运行。 4.7.2 活性炭滤池池型宜采用普通快滤池或 翻板滤池。 4.7.3 活性炭滤池主要 设计 参数 宜符合 GB 50013 标准要求。 4.7.4 活性 炭 滤 池的过流方式采用下向 流或上向流 ,并符合下列规定 : a) 活性炭滤池设在砂滤之后的应采用下向流 ; b) 宜 在下向流活性炭 滤池活性炭层和 承托层之间设 置高度为 200 mm500 mm 的砂垫层; c) 下向流活性炭 滤池出 水堰前应设置孔径为 200 目的滤网; d) 活性炭滤池设在砂滤之前的宜采用上向流。 4.7.5 生物活性炭滤池

    17、 宜选用柱状活性 炭或破碎活性炭;下向流宜选用柱状活性炭。 4.7.6 活性炭滤池应设 初滤 水排 放设施 。 4.7.7 工 艺 路线可超越深 度处理工 艺单元运行,满足在该单元 维修等特殊情况下的 供水厂正常生产。 4.7.8 下向流炭滤池的滤 后水 应设 计应急排 放功能 。 DB4601/T 4.2 2021 4 4.8 超 滤 4.8.1 超 滤 进水 浑 浊 度 宜低于 1 NTU,出 水 浑浊度 应小于 0.1 NTU,水中粒径大于 2 m 的颗粒数宜不超 过 20 个 /mL。 4.8.2 当某个膜组(膜 池)出水 浑浊度 或整个处理系统出水颗粒数大 于 规定值 时 , 应按

    18、CJJ/T 251 进 行完整性检测。经高 浓度化学清洗后膜通量仍不能 达到 要求 时, 或 者 膜组件的膜 丝破损比例大于膜 组件 供应商规定的 比例时,应更换膜组件。 4.8.3 超 滤 系统 正常运行 过程中应 对 浑浊 度、 颗粒计数 等水质 项 目和 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记 录 ,并应监测进水 温度、跨膜压差 、 产 水量等指标。 4.8.4 超滤系统清洗周期、 清洗 方法 应参考供应 商所提供的不同水 质 条件综 合分析,并 根据原水水 质 及 实际生产情况确定 ,按照供应商对膜装置化学清洗的要求进行定期清洗 。 4.9 消毒 4.9.1 消毒剂的设计投加量应根据 水质条件或

    19、经试验确定,并 具备多点投加的条件 。 4.9.2 通常情况下,出厂 水总余 氯应不超 过 2 mg/L, 同 时 游离余氯应不低于 0.3 mg/L。特殊情况下, 短时间内出厂水总余氯 应不超过 3 mg/L。 4.9.3 次氯酸钠溶液储 存浓度 宜按 5 (有效氯 )考虑, 次 氯 酸 钠 的 储量 按照储 存 浓度及最 大用量 计算 不宜低于 7d 用量 。储存间温 度不宜超过 25,应 通风良好, 避免阳光直射 。 4.9.4 采用现场 次氯 酸钠 发生器消毒时,宜设置两组以 上 的原盐 溶解和次氯 酸钠发生系 统,并宜有 20% 30%的余量 。 4.9.5 次氯酸钠发生系统的设计应

    20、采用包括盐水调配、盐水储存、次氯酸钠发生、投加、储存、氢气 排放等在内的成套设备,并 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 4.9.6 次氯酸钠发生器上部应设密封罩收集 电解产生的氢气 ,罩顶应设专用高位通风管直接伸至户外 , 且出风管口应远离火种 、不受雷击 。次氯酸钠发生器所在的建筑的屋顶不 应 有吊顶 、 梁 顶 无通气孔的下 翻梁 。 4.9.7 紫外线消毒器应设置在清水池进水之前,紫外线有效剂量不应低于 40 mJ/cm2,且应与次氯酸钠 或二氧化氯联合 消毒 。 4.9.8 采 用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的水 厂 , 应加 强亚 氯酸盐 和氯酸 盐等副 产物的 监测 ,必要时采用二氧 化氯与其他消毒方式

    21、联用。 4.10 排泥水处理 4.10.1 回收 水 不应 对生产工艺产生冲击,正常工况下回流 比宜小 于 5%。 4.10.2 应对污泥进行处理,脱水滤液应达标排放 , 泥饼的处置应符合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 4.10.3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泥水等 , 应 通 过 污泥处理。 4.10.4 生 产 原料 、辅料调换清洗等产生的废水,根据实际情况,按各水厂加药系统安 全操 作规程中相 关要求执行。 4.10.5 污泥浓缩池污泥进入污泥处理车间,泥水分离的上清液或滤液等液体,应符合 GB 8978 中的二 级标准,达标排放 。 5 水 质监测 5.1 一般规定 5.1.1 应建立水质 检 验

    22、 室, 并宜 具备 日 常规水质指标的检测能力。 DB4601/T 4.2 2021 5 5.1.2 水质检验方法应按 GB/T 5750(所有部分) 执 行 。未 列入检验 方法标准的项目,可采用其他等 效分析方法,但应进行适用性检验。 5.1.3 宜将原水、工艺过程水、 出 厂水引至具备 24 h 监控的 场所 ,加强 浑 浊度 、 pH、余氯 等指 标 的 监 控 , 必要时应对备用水源进 行 监测。 5.1.4 应 按照 GB 5749、 CJJ 58、 DB4601/T 3 的要求 制定水质内控 制度 ,并对过程水水质进行监测。 5.2 质 量 控制 5.2.1 水厂检验室应制订实验

    23、室质量控制制度,定期参加质控考 核或实验室间 比对。 5.2.2 水 厂 检验室内 部质量 控制 应符合 相关规定 。 计量仪器、 仪表应 按 规定定 期 进 行 校准。 5.2.3 水厂检验室应进行平行样测定,其中出厂水每天 一 次 ,其它水样每周 一 次 。 每 月 进行 一 次 水 样 的加标回收测定,每 批次应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检测。 5.3 水质检验项目及频率 5.3.1 在原水水 质 季节性变化 敏感期,应增加 pH、高锰酸盐 指数 ( 以 O2计 ) 、 氨 ( 以 N 计) 等 敏感指 标的监测和相 关 指标 的检测频次 ,同步做好对备用水源的监测。 5.3.2

    24、应 每月对回收水进行检 测。检测项目宜包括 藻类、 微型动物、 铝等,水质异常情况下应提高检 测频率。 5.4 净 水 药剂及原材料 5.4.1 采购各类水 处理剂、过 滤材料、水处理设备等涉及生活饮用水 卫 生安全产品 时 应索 取 卫生许 可 批 件, 采购消 毒产品应索取卫 生许可批件(或备案证明)和 涉水产品合格证 。 5.4.2 水 处理剂的质量标 准可根 据 GB/T 17218、 GB/T 17219 或相关药剂生产企业的 要求 执行。水处理 剂应 按 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合格 后方可使用。 5.4.3 水厂化验室 应按批次对 水处 理材 料 各项指标进行抽样全面检验 , 每 半年至

    25、少 检验 一 次 。 6 设施 设备 管理 6.1 一般规定 6.1.1 应建立健全设备设施 维修 、保养制度 ,制度应明确各部门的 职责 。明确维修保养的原则、要求, 编 制设备设施作业 指导书 、安全 操 作规程等,规 范设备设施 操 作、维修、 保养准则,确保设备设施 安 全、 经济运行。 6.1.2 地下 厂区 通风设备和应急通道,应设置齐全且功能正常。通风设备的连续正常运转,负荷应偏 大。 6.1.3 通风设 备进、 出口风管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管道荷载不应加在通风设 备上。 6.1.4 电 气、特种 设备 的操 作人员, 应 经安全作业 培训并取得相应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26、 6.1.5 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 应以设备可靠性为中 心,预防维护保养、计划维修并重,自主维修 保养 和 专 业维修保养相结合的原则 。 6.1.6 生产设备设 施的维修保 养应充分考虑对供水生产的 影响及维修人员安全 ,按照相应的安全操 作 规程 执 行。 6.1.7 臭氧 发生 器启动 前应保 证与其配套的供气设备、冷却设 备 、尾气破坏装置、 监控 设备等状态完 好和正常,保持臭氧气体输送管道及接触池 内的布气系统畅通。 6.1.8 次氯酸钠发生器 在运行过程中 应及时检测盐酸液与冷却水的流通情况 ,防止堵塞 。 DB4601/T 4.2 2021 6 6.1.9 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存

    27、在安全隐患的设备 设施和管线进行专业 检测及 风险 评估 , 制定应对措 施。 6.1.10 设备设施(包括 隐蔽性设施)现 场标识应符合 相关规定 ,便于识别。 6.2 设备 维护 6.2.1 生产设备应保持完好, 水泵、药剂投加设备、电气设备 等 主要工艺设备完好 率应满足生 产稳定 运行的要求。 6.2.2 宜 对生产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综合评估使用状况, 制订相应的维护保养内容与 频 次,并动态调 整。 6.2.3 宜定 期对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的合理性 、可操作 性等 进行评价和更新,每年至少 一次 。 6.2.4 对于备用和应急设备,应定 期维护保养和检查, 具体频次依照设备要 求

    28、来确定 , 每年 不少于 两 次 。 6.2.5 应按规范或设备说明书 的要求选定设备润滑油 脂规 格,明确加注量和 润滑周期。 6.2.6 电气设备应按照 CJJ 58 的要求 做好维护保养 。 6.2.7 生 产 设备大修应由专业检修人员 实施,大修周期应根据 设备种类按相 关规定结合状态评估进行 确定。 6.2.8 在线水质水量检测仪表应按相关规 定或仪表设备说明书要求进行校准 校验。 6.2.9 压力管 道、起重机械等特种设 备的维修保养应符合国家相关特种设备监察管理的 要求。 6.3 设施维护 6.3.1 阀门井 应检查设施内积水情况,每月至少 一次 ,雨季应酌情增加检查频次 。 6

    29、.3.2 储(配)药池应放空清洗,并进行检查、维修及防腐处理,确保池体完好无渗漏,每年 至少 一 次 。 6.3.3 混合絮凝设施的金属部件应进行防 腐处理,宜每年 一次 。 隔 板、网格、静态混合器应放 空检查, 每年至少 一次 。 6.3.4 斜管、斜板沉淀 池应对斜管、斜板进行冲洗 ,宜每季度 一次 。池体应放空清洗,并检修斜管、 斜 板、支托架、池底 、池壁等,每 年至少 一次 。 6.3.5 砂滤 池、活性炭池应定期清理池壁、池面和廊道 上粘附 物及池壁上的藻类、泡 沫等。 6.3.6 清 水池应 定期 放空清洗消毒, 同时对池体 进行相应的检查维修 及防腐 处理,确保池体完好无渗

    30、漏。 6.3.7 应检查 药剂输送、投加设施完好情况, 每天至少 一次 。 6.3.8 应排空清洗污泥均衡 池、浓缩池,检查斜板、支托架、池底、池壁等,并进行检 修、 防腐处理, 每年至少 一次 。 6.3.9 应 排空清洗回收水池, 检 查池底、池壁、积泥等情况,并对设施进行检修和防腐处理 ,每年至 少 一次 。 6.3.10 应排空臭氧接触池, 检查曝气盘、支架、管道、 池底、池壁等,对设施进行检修和防腐处理 , 每 三 年至少 一次 。 6.3.11 各车间应具 有适宜的自然通风或人 工通风措施。对于有 特殊要 求的车间,如存放 次氯 酸钠等易 挥发性药剂的车 间其通风要求应按照 GB

    31、11984 要求设 置通风 设施。 7 巡检与 监控 7.1 生产巡检 DB4601/T 4.2 2021 7 7.1.1 应制 定并执行生产巡检制度,有条件 的水厂可实行无人值守。 7.1.2 巡检 分为日常巡检和专业巡检,日常巡检由运行人员实施,专业 巡检 由维修和技术人员实施。 巡检应明确项 目、标准、周期等内 容 ,管理人员应对巡检记录予以审核,巡检情况应每月 进行统计、分 析。 7.1.3 宜建设并运用智慧巡检系统 ,为巡检人员配备 PDA 及必要的便携式仪器和工具,提高生产巡检 的 及时性、有效性及巡检效率。 7.2 中 控与监控 7.2.1 中控 室建设应符合 相关规范 的要 求

    32、,同 时建立工作日志、记录 运行情况。发生故障时应 记录故 障发生时间、现象 、处理过程、参加检 修人员 等。 7.2.2 自控系统宜采取三级控制层:手 动、自动以及中央监控。 7.2.3 水厂 大门、配水井、沉淀池、加药间 、滤池、清水池、 电解 次氯酸钠 、臭氧罐 、 送水泵房、控 制室、配电 室等重要安防及 生产区域宜布设视 频监控点,视频监控记录 储 存时长不少于 三 个月。 7.2.4 监控系统的维护宜由专业人员负责。 7.2.5 监控系统 宜根据生产重要性设置分类 分级报警。 8 管网 运行维护 8.1 一般规定 8.1.1 供水管网工程应采用先进施工 技术、运行维护技术、信息技术

    33、等 ,提高供水管网 运行、维护和 管理水平。 8.1.2 供 水管网的运行维护应符 合 CJJ 207 的规定。 8.2 管网并网 8.2.1 输配水 干 管并网前,应基于供水管网数 学模型对水压变化、水流方向、水质变化、影响范围 等 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管网水质可能产生 影响的,应优化 阀门启闭方案并降 低阀门启闭速度,并在并 网 时加强对原有管道的水质监测和冲洗。 8.2.2 定期对水厂出水进行水质评估, 防止管网腐蚀和结垢。 8.2.3 供 水管道并网运行后 ,不应留存滞水管段。停用或无 法拆除的管道,应在 竣工图上标注其位置、 起止端和属 性,并在 管网 GIS 系统 中及时予以更新。

    34、 8.2.4 接入市 政管网的大用户应在核定的流量范围内用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对时变化 系数较大且 超出核定流 量 范围的大用户应加 装控流装置,使 其 用水量 控制在核定流量 范围内; b) 对直 接向水池、游泳池等进水的大用户,在采取控流措施的同时,进水前应制定进 水计划并征 得供水企业的同意。 8.2.5 新建管道及其 附属 设施应于 60 d 内办理移 交 手续,供水管道并网运行后,应纳入日常维护管理。 8.3 运行调度 8.3.1 管 网运 行调度工作范围为整个输配 水管网和管道附属设施、管网系统内的增压泵站、 清水池以 及水厂出厂 泵房等。 8.3.2 应配备与供水规模相

    35、适 应的管网运行调度人员、相关监控设备和计 算机辅助调度系统。 DB4601/T 4.2 2021 8 8.3.3 应建立满足饮用水要求的供水管网数据采 集和监控系统 ,对输配 水系统的下列 关 键参数进行实 时监 控: a) 供水管网 水质、水 压、流量、关键控制阀门的开度 等; b) 水厂泵房、管网增压泵站等设施运行的压力、水质、流量、电量和水 泵开停状态、转速等; c) 典型用户的水量、水 质、 压力等。 8.3.4 管网 调度管理 工 作应包括编制调度计划,发布调度指令,协调水厂、泵站和管网等管 理部 门处 置突发事件,编写突发 事件处理报告等。 8.3.5 应进行管网优化调度工作,合

    36、 理控制管网供水压力 ,在保证城镇供水服务质量的同时 降低管网 能耗和管网漏损。 8.3.6 优化调度工作 应 符合 CJJ 207 的规定。 8.4 计划停水 8.4.1 计划停水应减少对 用户用水的影 响,并应 符合 下列 规定 : a) 宜安排在夜间进 行; b) 避让用 水高峰时 段; c) 避让上、下班车流高峰 时段; d) 避让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 e) 征询重要、敏感用户对停水 时间的意见 ; f) 年度用户的停水总时间不宜超 过 72 h。 8.4.2 停水受 影响的用 户 超过 3000 户的,应采用供水管网数学模型对停水区域 周边管道水流方 向的改 变、水压水质变化等 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对管网水质可能 产生影响的,应提前制定具体的 应对措施, 保障停水区域周边区域 供水水质安全。 8.4.3 停水施工应做好管网水水 质保护 , 并应符合 下列 规定 : a) 应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管外水、泥沙 等污染物进 入现有管网 中; b) 不应 采 用粘土 封堵等污染管网水质的 止 水 方式 ; c) 采用焊 接钢制短管等措施进行临 时排水的,停水作业 完成后应根据实际情况 ,改造成正式排泥 设施或根


    注意事项

    本文(DB4601 T 4.2-2021 饮用水水质保障技术规范 第2部分:厂站管网运行.pdf)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