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40 CCS B 65 DB4403 深圳市 地 方 标 准 DB4403/T 160 2021 XXXX 森林(郊野)公园 管理 维护技术 规范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specification for forest( country) park 2021-04-27 发布 2021-06-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 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03/T 160 2021 I 目 次 前言 .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森林资源保护 . 2 5 科学教育 . 3 6 游览区管理 . 4 7 监督
2、和评价 . 5 参考文献 . 6 DB4403/T 160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提出和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海军、赖燕玲、龙丹丹、钟锋、何航航、王涛、庄立源、邱智明、连舜秋、 李宗怀、王祥、宁文权、张昌尔、吴桂萍、郭桓、樊阳波、刘哲。 DB4403/T 160 2021 1 森林(郊野)公园管理维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郊野)公园森林资源 保护、 科学教育 、 游览区管
3、理 、 监督和评价等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森林(郊野)公园的管理维护工作,深圳市有山 体 的 城市 公园可参照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5776 2016 造林 技术规程 GB/T 15781 2015 森林 抚育规程 LY/T 2243 2014 自然 保护区外来入侵种管理规范 SZDB/Z 190 2016 古树 名木管养维护技术规范 SZDB/Z 194 2016 公园 设施维护
4、技术规范 SZDB/Z 195 2016 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规范 SZDB/Z 205 2016 公园园容 绿化管理规范 SZDB/Z 299 2018 公园安全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森林 forest 由乔木、 直径 2 cm以上 的竹子组成且郁闭度 0.20以上 ,以及符合森林经营目的的灌木组成且覆盖度 30%以上的植物群落。 注: 包括郁闭度 0.20以上的乔木林、竹林和红树林,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 旁林木等。 3.2 森林公园 forest park 具有一定规模和质 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
5、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 林地域。 3.3 郊野公园 country park 具有较大面积的自然或近自然绿色景观,可开展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活动,具备一定的设施的 DB4403/T 160 2021 2 公园。 3.4 森林资源 forest resources 森林、 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总称 。 3.5 森林特别防护期 special protection period for forest 森林防火主管部门根据森林火灾发生的气候特点并结合实际确定的一个特别需要加强森 林火灾防 控的时间段 。 注 : 广东省的森林特别防护期一般为
6、 每年十月一日至次年四月三十日 。 3.6 林地 forest land 用于 森林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培育、生产经营的 土地 和潮间带的红树林 地 。 注: 包括郁闭度 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和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 森林经营单位辅助生产用地和宜林地。 3.7 游览区 recreation area 森林(郊野)公园内 生态系统敏感度较低且建设有限配套设施的 广场、 游览路径、观景平台等 为市 民提供远足、郊游、登山、科普教育等活动 的游览区域 。 4 森林资源保护 4.1 一般要求 4.1.1 应在有关部门授权 或 委托的前提下,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7、。 4.1.2 森林资源保护应包括森林 培育 、 林地保护、森林防火、 有害生物防控 、 野生 动植物资源保护等 内容。 4.1.3 应配备 专职 或兼职 管护 人员 ,明确 责任区域 , 并按照 有关 规定履行职责 。 4.2 森林培育 4.2.1 应依照有关 部门的 森林培育计划 , 协助开展园区内森林 培育工作。 4.2.2 应 遵守 GB/T 15776 2016的 规定,实行科学造林,有效提高林木 成活率 和造林保存率 , 达到成 林验收标准 , 实现林木景观效果与生态价值的提升 。 4.2.3 应遵守 GB/T 15781 2015 的规定 , 结合现有林木 立 地条件、生长状况、
8、景观面貌适当进行抚 育、更新 。 4.3 林地保护 应协助配合 有关 部门 开展林地巡护 、 保护工作,发现 违法 毁林开垦、 采石 、采 砂、 采矿、取土及 修筑 设施等 行为应及时制止, 并 及时 将 情况上报有关部门 ,被 破坏的林木林地 应优先 考虑按原状 恢 复 。 DB4403/T 160 2021 3 4.4 森林防火 4.4.1 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森林防火 的 巡 查 、发现、制止、报告、跟踪 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积极消 灭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 4.4.2 应 制定 森林 防火工作制度和 森林火灾 应急预案 ,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 4.4.3 应建立森林巡
9、护队伍 ,配备 救援 工具 和装备 ,定期开展 培训和演练 。 4.4.4 应定期对游览路径旁的 易燃物 进行 清 理 , 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生物防火 林带 的维护工作。 4.4.5 应开展森林防火的巡查工作,制定巡查计划(含巡查线路、巡查人员、巡查频次等),森林特 别防护期和重大节假日期间应加强巡查密度。 4.4.6 实行防火值班制度,在森林特别防护期内,严格实行 24 小时防火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4.4.7 应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 物资 装备配备,设立 消防器材 库和 存放点, 定期 对 其进行 检查, 按照使用说明对消防器材进行 维护和更新。 4.4.8 应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森林防火
10、宣传教育工作,丰富宣传形式,注重宣传效果 , 提高全民的森林 防火意识。 4.4.9 督促 园区施工作业单位做好 森林 防火安全措施 。在主要登山路口、登山道设置森林防火警示牌, 主要登山路口应设置火种寄存处、语音提示等。 不应 携带任何形式火种进山 ,不应产生 林区野外用火。 4.4.10 森林火灾发生后,应立即启动火灾应急预案。 4.5 有害生物防控 4.5.1 应 制定 有害生防防治 预案 ,发现入侵生物时 ,应上报有关部门,协助 查明 入侵生物种类、 种群 数量、分布和生态 影响,及时 采取防控措施 ,监测 防控效果,防控 技术 参 照 LY/T 2243 2014。 4.5.2 进行
11、更新造林时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对新引进植物应开展入侵生物学研究,建立入侵评估机制。 4.5.3 对 入侵 生物危害性 进行 宣传 教育 ,提高公众对外 来入侵生物的防范意识 。 4.6 野生动植物 资源保护 4.6.1 宜针对野生 动植物资源现状开展专题或综合调查研究 ,并 根据 调查 研究 结果 制定相应的保护措 施 ,建立保护档案 。 4.6.2 在森林 (郊野)公园开展 各类 工程 设施 项目 及道路网时, 应做好 野生动植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 。 4.6.3 应开展保护、巡护 工作,对破坏 珍稀濒危 物种 的 行为及时阻止 ,或 上报有关部门并 提供 协助。 5 科学 教育 5.1 科
12、研活动 5.1.1 宜开展森林(郊野)公园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5.1.2 科研活动宜形成技术文件,共性 研究成果宜形成相关规范或要求, 在不涉及知识产权纠纷及敏 感信息披露等 不适宜 公开 的情况下,应 予以 公开或 部分公开。 5.1.3 公园范围内的科研活动不应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不应使用外来入侵物种进行科研试验。 5.2 科普活动 5.2.1 园区开展的科普活动应以自然科学科普为主,着重宣传自然保护理念,增强公众生态文明意 识。 DB4403/T 160 2021 4 5.2.2 应编制形式多样的科普 资料 , 设置内容准确、文字图片清晰、牢固安全的 科普
13、解说牌 供 游客 阅 览。 5.2.3 应 根据 森林(郊野)公园 的科普资源现状和和场地条件 , 规划设立自然科普教育展示场地 ;应 确保 游客 在游览 自然科普展示场地 时的 游览安全,设立安全设施。 6 游览区管理 6.1 一般要求 6.1.1 游览区管理包括 森林 (郊野) 公园内 的 广场、 游览路径 、观景平台的园容管理、设施保障、游 览秩序维护。 6.1.2 游览区的经营单位应纳入本园区管理范围,遵守本园区的管理规定并接受监督检查。 6.1.3 游览区需 使用交通工具时,宜 选用 低碳、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 6.1.4 应 制定 遇险 抢救应急预案,适当配备急救药品和必要的救护
14、器材 。 6.1.5 发生 台风暴雨及其他自然灾害的情况,应根据市应急部门统一部署 , 做好游客 疏导 工作,必要 时全面 封 园 。 6.1.6 应定期 巡查 边坡 、排水通道,发现 重大 安全隐患,设立警示标识并 及时 上报有关部门,配合 有 关 部门 开展危险边坡 整治、排水通道加固、排雨管沟疏通 等 工作 ,预防 山体滑坡 。 6.2 园容管理 6.2.1 卫生保 洁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公园 绿地 保洁、水体 保洁、 设施保洁 、 公厕卫生、垃圾处理等参照 SZDB/Z 205 2016 的规定 执行; 登山道、自行车绿道、盘山公路应每日 清理,做到无生活垃圾; 向 游客开放的 林地区
15、域保洁应 做到无生活垃圾、无 片状 倒 树 、无片状死树 。 6.2.2 植物养护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公园 绿 地的养护 参照 SZDB/Z 190 2016 的 规定 执行,应 建立植物养护档案, 定期 整理归档 ; 登游览路径周边的植物养护应做到不影响行人或车辆安全通行 ; 游客活动 密集 的 游览 区域内应注重植物养护,防止因黄土祼露等造成水土流失; 应保持野 生植被的自然生长状态,可适当修剪梳理 游览路径周边的植物 , 抚育 景观树种, 保 持 景观效果自然流畅; 园 林绿地区域内的病虫害防治 应参 照 SZDB/Z 190 2016 的规定执行 ; 园 内的古树名木的管理应参照 SZ
16、DB/Z 190 2016 的规定执行 。 6.2.3 应 妥善存放 保洁用具 、园林机械 设备 和 生产 资料, 并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进行更新、维护和 补充。 6.3 设施保障 6.3.1 不应 改变 各类公用设施 用途,各类设施维护 技术参照 SZDB/Z 194 2016 的 规定。 6.3.2 应 建立设施维护档案, 档案记录应完整清晰,定期整理归档。 6.3.3 应定期检查园 内的 各类设施 构件, 并根据构建的属性和使用情况 进行维护和更新,发现 安全隐 患, 立即 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6.3.4 园区内的设施标识应清晰明确,每日巡护,发生破损、变形、变色、失效、移位等问题时应及
17、 时维护或更新。 6.3.5 易 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区域 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必要时应设置防护栏,应每日检查防护栏。 DB4403/T 160 2021 5 6.3.6 游览路径路面出现松动 、变形、 下沉 时, 应 局部围 闭 并及时修复 。 6.3.7 应根据 游览路径 地形环境特点, 合理 设置安全护栏 ,每日巡护,发现损坏、松动、锈蚀等问题 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6.3.8 监控装置系统应符合公安部门的相关规定,确保 24h 正常工作。 6.4 公共秩序维护 6.4.1 应 按公 园 设计时 规划 的 游客容量接待游客,合理控制游客数量 ;当园内游客数量接近 规划容量 或局部区域发生 拥
18、挤 时,应及时疏导,必要时可发布通告,限制游客入园。 6.4.2 应向游客公示园区规定的游玩路线、地形情况、动植物概况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6.4.3 应引导 游客文明游园,对 不 文明行为进行劝阻 , 劝阻无效 时 ,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6.4.4 应 设置 车辆行驶 路线 导 示 ,指定车辆 停放点 或 停车场, 停车场入口处应设置停车事项规范牌, 标明收费规则;由专人负责停车场的秩序指挥,保障场内道路畅通。 6.4.5 在 园区内举办活动 , 应安排人员协助维护现场秩序。 举办大型群体活动应符 合 SZDB/Z 299 2018 中第 16 章的 相关规定 。 7 监督 和评价 7.1
19、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对森林(郊野)公园管理维护质量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7.2 应 针对森林资源保护、科研科普、游览区的管理建立 森林 公园管理维护 评价机制。 7.3 应做好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 森林(郊野)公园管理维护档案应包括: 园容绿化养护管理档案 ; 设施维护 档案; 森林防火管理档案 ; 动植物资源监测档案 ; 森林抚育档案 ; 林相改造档案等。 DB4403/T 160 2021 6 参 考 文 献 1 GB/T 26423 2010 森林 资源术语 2 LY/T 2005-2012 国家级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3 SZDB/Z 180 2016 森林公园规划编制规范 4 SZDB/Z 260 2017 公园 基础术语 5 中华 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0年施行版) 6 中华人民共和国 森林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第 278号) 7 森林防火条例 (国务院令第 541号) 8 全国城郊 森林公园发展规划 ( 2016 2025年)(林规发 2015 182号) 9 国家级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林业局 令第 27号) 10 广东省 森林防火条例 (广东 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80号公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