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CCS B 16 DB4105 安阳市地方标准 DB4105/T 169 2021 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1 - 08 - 31发布 2021 - 09 - 30实施 安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05/T 169 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安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汤阴县农业农村局、 殷都区农业农村局、 滑县瓦岗寨 乡政府、 鄂尔多斯市植保植检站、 安阳市农业农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春
2、红、童燕、刘庆生、祝彩霞、 李晓霞、 王卫民、谢利芬、郭智勇、靳前龙、 韩文君、 范阳、刘少华、魏志萍、王禹、杨洪林、杨海燕、王焘、 史昕冉 、齐光荣、魏林楠、 郭爱兵、 张光、李海莉。 DB4105/T 169 2021 1 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了 主要粮食作物 病虫害 绿色防控 的 产地 环境 、 主要病虫害 、 防治 原则 、 主要 技术 措施 等 。 本 文件 适用于 安阳市 小麦 、玉米、谷子 清洁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引用而 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3、。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一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23391.1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 1部分 : 玉米大斑病 GB/T 23391.2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 2部分 : 玉米小斑病 GB/T 23391.3 玉米大、小斑病 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 3部分 : 玉米螟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4、 生物有机肥 DB41/T 1804 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防控 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 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以及 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 。 3.2 生态调控 遵循生态 系统的自然规律,有机协调 农田生态 系统各组成成分,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系统 对有害生物种群的自然调控功能,最大限度制约有害生物种群发展潜能,确保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 策略 。 4 产地环境 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土层深厚的肥沃壤土或砂壤
5、土,农田灌溉水应符合 GB 5084的要求。 DB4105/T 169 2021 2 5 主要病虫害 种植过程的主要病虫害 包括 且 不限于 : 小麦 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根腐病、蚜虫、吸浆虫、棉铃虫等; 玉米 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青枯病、穗腐病、玉米螟、粘虫、蚜虫等; 谷子 白发病、谷瘟病、线虫病、红叶病、锈病、粟灰螟、玉米螟、粘虫等。 6 防治 原则 以农业防治 为基础,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手段,辅以 合理 化学 用药 进行 综合防治,将病虫 危 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内 。 7 主要技术措施 7.1 农业防治 7.1.1 合理轮作 采用合理耕作制
6、度,适时轮作换茬,如小麦 玉米、小麦 谷子、小麦 大豆、玉米 油菜等轮作 方式。 7.1.2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审 定、鉴 定 或登记的 适宜当地生态栽培条件的高产稳产、 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 定期轮换 , 保持品种抗性和纯 度,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T 4404.1的规定 。 7.1.3 平衡施肥 增施优质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 每 667 m2施用 有机肥 3 m3 5 m3或优质复合肥 40 kg 50 kg; 夏播作物因采用免耕直播,不便施用有机肥,可种肥同播或追肥。 有机肥 应 符合 NY 525的 规定,生物 有机肥 应 符合 NY 884的 规定 , 肥料施用应符合 NY/T
7、 496的规定 。 7.1.4 培育壮苗 合理群体密度,防止田间郁闭,小麦基本苗每 667 m2 宜 16 20万株,玉米每 667 m2宜 4000 4500 株,谷子每 667 m2 宜 2.2 5.0万株。根据土壤墒情合理灌溉,防止湿度过大,减轻病害发生。 7.1.5 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拔除带病植株,压低病虫基数。 7.2 物理防治 7.2.1 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 诱杀鳞翅目和鞘翅目等具有趋光性害虫, 每 2 hm2 3 hm2安装一盏 。 7.2.2 根据性诱情况预测田间害虫发生动态, 开灯时间控制在 害虫成虫 羽化高峰期晚上 8点之后 ,天 亮关灯,避免杀伤天敌昆虫
8、。诱虫后及时清理更换集虫袋。 7.3 生物防治 7.3.1 性信息素诱捕 DB4105/T 169 2021 3 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等害虫在越冬代成虫扬飞前,田间可开始连续使用 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 宜成片大面积使用。 每 667 m2安装 2 3个性诱器 ,每个诱捕器 安装 1枚诱芯, 诱捕器下沿距离地面 0.5 m 1.0 m。及时清理诱虫器内害虫,每月更换一次诱芯。 7.3.2 释放天敌 根据当年气象条件和田间主要鳞翅目害虫监测结果,害虫交配高峰初期在田间投放赤眼蜂 。 害虫每 个世代放蜂 2 3次, 每 667 m2总放蜂量 1.0 1.5万头。每 667 m2设 2 3个放蜂点
9、, 赤眼蜂 虫卡间距 20 m,悬挂在玉米 5 6叶腋处。 7.3.3 微生物菌剂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7.3.3.1 秸秆还田地块,整地时可施入 腐熟剂,每 667 m2用量 3 kg 5 kg,可加速腐熟秸秆、杀灭病 菌。 7.3.3.2 纹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可使用微生物菌剂拌种或灌根;锈病、白粉病等可使用微生物 菌剂或生物农药喷雾防治。 7.3.3.3 蚜虫可选用植物源农药印楝素、苦参碱等防治;鳞翅目幼虫,可使用白僵菌、绿僵菌、 BT制 剂(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防治。虫害发生较重年份,可选择释放昆虫病毒,降低虫口密度。 7.4 生态调控 7.4.1 生态缓冲带建设 保护植被,利用田
10、间自然生长的乔木、灌木、草本等;也可利用边角地、沟坡等闲置土地栽植多花 和草本组合构建生态缓冲带,提高田间生物多样性 。草种可选择 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 等植物,花种 可选择 波斯菊、硫华菊、矢车菊等菊科植物 。草种宜秋播,花种春夏均可播种。 7.4.2 品种组合播种或混播 生产上可选择亲本来源较远,生育期、栽培密度等农艺形状相近的 2 3个 作物品种组合播种或混 播,丰富基因多样性,提高群体对病、虫的抗性水平。 7.5 化学防治 7.5.1 农田病、虫发生危害严重,达到防治指标时,遵循科学用药原则,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 选用 高效、安全、 低毒化学 药剂 ,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
11、1的规定,宜使用 NY/T 393中列出的农药。注 意施药时间和使用 剂量,交替轮换使用。 7.5.2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如下: 对于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可采用多菌灵、辛硫磷等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处理; 小麦 生长中后 期进行 “ 一喷三防 ” , 重点防治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抽穗 扬花期重点防治赤霉病 。病害 用药防治方法参见 DB41/T 1804,蚜虫可选用抗蚜威、 吡虫啉、 啶虫脒等高效低毒药剂喷雾防治,吸浆虫可使用辛硫磷拌种 或制成毒土撒施防治 ; 玉米重点防治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玉米螟 。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 用药及防治参见 GB/T 23391.1、 GB/T 23391.2、 GB/T 23391.3,黑粉病防治可喷洒三唑类药剂 ; 谷子重点防治白发病、谷瘟病、线虫病、粟灰螟、粘虫 。 可使用甲霜灵防治白发病、克瘟散防 治谷瘟病、辛硫磷拌种防治线虫病、高效氯氰菊酯防治粟灰螟、粘虫。 _ DB4105/T 169 202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