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30 CCS B44 4106 鹤壁市 地方标准 DB 4106/T 36 2021 肉猪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2021 - 07 - 01 发布 2021 - 08 - 01 实施 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06/T 36 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鹤壁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鹤壁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浚县畜牧局 、浚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张小雷 、 张成军 、 朱万江 、 张红军 、 冯建英 、 朱
2、明恩 、 李成超 、 张贝贝 、 寇芳 、 郭迎亚 、 李玉东 、白明田、白兴相 。 DB 4106/T 36 2021 1 肉猪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肉猪场的术语及定义、选址与布局、栏舍建设、设备与设施、有益微生物加草本植物 保健料、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环保要 求、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 规模养猪场 肉猪的生态养殖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795
3、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NY/T 682 畜禽场场区设计 技术 规范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养殖 运用生态学原理,以生态设计及生物技术为核心、集约化为基础、现代化装备为手段,利用动物产 生的废弃物, 使“动物、有益微生物、环境” 之间达到 平衡、和谐、共生 的状态 ,实现 生态养殖 、 生 态 产品和 生态 环境 和谐统一 ,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养殖方式。 3.2 有益微生物 能恢复肠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的活性态微生物,用以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以及由菌群失调导致 的多种病症 ,又称益生菌。 3.3 微生态消毒
4、剂 用有益微生物和相应基质配制而成的活性液态剂。 3.4 草本植物保健料 预防肉猪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把各种植物药(根、茎、叶、果)相 配伍加工成粉状而形成的3.5 方剂。 3.6 净道 供猪群周转、人员进出、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 DB 4106/T 36 2021 2 3.7 污道 猪粪便、污染物品、病死猪和外销商品猪出场的道路。 3.8 全进全出制 同一猪舍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管理制度。 3.9 雨污分流 通过不同渠道将雨水和污水分开输送或排放,不让雨水进入污水道的方式。 3.10 休药期 食品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其产品(肉、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4 选
5、址与布局 选址 4.1 应 符合 NY/T 682的 要求。 布局 4.2 4.2.1 养猪场设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废弃物处理区,各区分开且相距 50 m。生产区布置在生 活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隔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在前两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生产区分设繁殖区、 保育区、育成区,各区有相应的距离。 4.2.2 场区占地面积符合 NY/T682 要求,每相邻两栋猪舍间的距离 10 m 15 m 为宜。 4.2.3 猪舍布局分设净道与污道,净道与场区大门相通,污道与废弃物处理区相通。 4.2.4 场区周围建设围墙、防疫沟或建立绿化隔离带。 5 栏舍建设 新建栏舍 5.1 5.1.1 结构与网床
6、 采用封闭式漏缝网床结构。猪养在网床上,粪尿通过网床漏缝掉到下层。漏缝网床推荐采用纽纹碳 钢 12 mm材料或钢网,网床漏缝间隙尺寸小猪 10 mm、中大猪 12 mm。 5.1.2 低架网床下发酵床式 栏舍总高度 3 m,其中下层高 0.7 m 1.0 m;宽度 8.5 m 10.5 m,其中中央通道 1.2 m;长度 25 m 50 m。屋顶采用隔气隔热材料建设,上下层纵向两侧均安装若干个可推拉铝合金窗。下层用锯木屑或碎 秸秆等与有益微生物混合制成等同于网床长宽度的发酵床,让粪尿通过网床漏缝掉到发酵床上,同时安 装自动翻耙机,定期翻耙发酵床。 5.1.3 地平网床式 栏舍总高度 3.0 m
7、,地平面网床下建深 0.7 m、宽等同于网床、长等同于整栋栏舍的贮粪槽 ,并 安装自动刮粪机定期将粪便刮出栏舍一端的集粪池,同时配备固液分离机。 DB 4106/T 36 2021 3 旧栏舍改造 5.2 5.2.1 原有栏舍房屋不变 5.2.1.1 将原有房屋纵向两侧距离地面 100 cm 120 cm 的墙体或窗户改装为长 2 m、 高 1 m 的可推拉 铝合金窗若干个,横向一端安装水帘,另一端安装负压抽风机。 5.2.1.2 在原栏舍基础上中间留 120 cm 150 cm 人行通道,两侧距离地面 100 cm 120 cm 安装 12 mm 的纽纹碳钢网床,网床漏缝间隙尺寸小猪 10
8、mm、中大猪 12 mm,网床上分隔为若干个格栏即可。 5.2.1.3 网床下三面用砖砌 30 cm 40 cm 高的围挡 ,安装自动刮粪机,定期将粪便刮出另一端的收 集池,同时配备固液分离机。 5.2.2 加高原有栏舍房屋 5.2.2.1 将原有房屋天面掀开,沿四面墙体拆除至窗户顶端。 5.2.2.2 在距离地面 100 cm 120 cm 处将纵向两侧的墙体或窗户改装为长 2 m高 1 m 的可推拉铝合 金窗若干个,在距离窗头 20 cm 30 cm 处围绕四面墙倒制钢混水泥梁一圈,再在圈梁上架设若干根横 樑安装纽纹碳钢网床。 5.2.2.3 在网床以上将房屋加高至天面滴水处 250 cm
9、 300 cm。 5.2.2.4 将网床分隔成若干个格栏,上层养猪,下层贮粪。 5.2.2.5 上层横向一端安装水帘,另一端上下两层各安装负压抽风机。 6 设施设备 消毒设施 6.1 6.1.1 猪场大门入口处应设置与门同宽,长 6 m 10 m,深 0.3 m 以上的消毒池。 6.1.2 生产区入口处应设置更衣消毒室、洗手盆和喷雾消毒通道。 6.1.3 各栋猪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 6.1.4 猪场应配备完善的清扫、消毒设备。 装卸猪台 6.2 生产区内设独立的装卸猪平台和专门赶猪通道;与外界车辆接触的装卸台设在生产区围墙外,外来 车辆 不应 进入生产区。 其他现代化设施设备 6.3
10、 包括:自动供料系统,控温、控湿、控风速系统, 自动刮粪机、固液分离机、铲车等粪污清理系统。 自动 饮水器采用滴漏水分流式,确保猪饮水时滴漏的水外排而不进入粪便中。 粪污处理场 6.4 按照布局要求 ,建立足够的粪污贮存场所及无害化处理设施,并做到防雨水、防渗漏、防溢流 , 粪 便出场前应符合 GB 7959的要求 。 7 有益微生物加草本植物保健料 根据生长猪的不同阶段,选用有益微生物及配伍好的草本植物保健料拌料饲喂。 7.1 使用有益微生物时,应按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7.2 DB 4106/T 36 2021 4 8 疫病防控 制度建设 8.1 建立包括消毒、免疫、隔离治疗及病死猪无害化处
11、理、粪污处理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抗体监测 8.2 有计划地开展抗体监测工作 ,根据抗体监测结果 实时调整 免疫计 划 ,并严格执行,不能盲目超量使用 疫苗。 引进猪苗 8.3 8.3.1 要求供方提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复印件和动物检疫合格 证明。 8.3.2 在隔离舍观察 45 d,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消毒 8.4 8.4.1 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前要更换干净的衣、鞋、帽, 经喷雾消 毒后方可进入;非生产人员和外来 人员不能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下,应 严格按程序消毒后方可入场。 8.4.2 采取全进全出制,每出栏一批猪后将栏舍清扫干净, 用微生态消毒剂喷雾消毒
12、1 次,空置 1 周后,再用微生态消毒剂喷雾消毒 1 次,方可进猪。也可用酒精或沼气火焰消毒。 8.4.3 每隔 10 d 15 d 用微生态消毒剂对栏舍内外喷雾 1 次。 技术人员 8.5 8.5.1 养猪场配有 1 名以上经过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培训的技术人员,能熟练掌握有益微生物或微生态 制剂的使用。 8.5.2 涉及生产的人员每年进行 1 次健康检查。 生物安全 8.6 8.6.1 场内不应 饲养其他畜禽。 8.6.2 食堂不应 外购偶蹄动物生鲜肉及其肉制品。 9 质量安全 禁用药物 9.1 9.1.1 应 在日粮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使用非营养性添加剂(含抗生素)等。 9.1.2 栏舍内外不应
13、 使用影响产品质量安全、 环境安全及有益微生物菌增殖的化学消毒药。 药物使用 9.2 9.2.1 需要治疗的生猪应严格隔离,使用有益微生物菌液灌服保健、调理。 9.2.2 应 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应严格隔离并使用符合规定的兽药,遵循相应的休药期。 环境质量 9.3 饮用水 应 符合 NY 5027 的 要求,大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的 要求。 DB 4106/T 36 2021 5 10 环境保护 雨污分流 10.1 10.1.1 采取雨水和污水分流技术。 10.1.2 粪便发酵溢流的污水采用暗沟排入贮存设施 (或厌氧池)内,或者在溢流的污水上撒入锯末、 谷壳等吸干后铲回粪堆中,无污水外
14、排。 粪便处理 10.2 10.2.1 每隔 10 d 15 d 按粪量的 3%撒入锯末、谷壳或碎秸秆补充碳源,向粪堆喷撒专用有益微生物, 保持粪便含水率 50% 60%,无异臭味。 10.2.2 定期将发酵粪便集中到贮粪场所,或直接销售给 有机肥加工厂或供种植业资源化利用。 10.2.3 未经发酵处理的粪便不应 直接施入农田。 垃圾处理 10.3 场区内垃圾集中堆放,定期进行无害化处理。 病死猪处理 10.4 病死猪及相关废弃物的处理按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执行。 11 档案管理 生产记录 11.1 包括 : 引种、配种、分娩、转群、销售、存栏、出栏、员工培训等记录。 防疫记录 11.2 包括 : 消毒、免疫、微生态制剂喷雾和诊疗用药、检验检疫监测等记录。 投入品记录 11.3 包括 : 有益微生物、草本植物保健料、饲料等采购、入库、领用等记录。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 11.4 包括日龄、死亡原因、处理方式、处理日期、经手人等记录。 粪污处理记录 11.5 包括 : 粪污产生量、粪污处理及运行情况,粪污去向及综合利用情况等记录。 记录的规范与保管 11.6 各项记录应 真实、准确、完整,建立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 且按月份、年度整理归案。纸质文档 装订成册,设专门文件柜保管,做好防尘、防鼠、防蛀、防霉等工作。档案 应至少保存 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