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107 T 482-2021 绿叶菜营养液膜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25828       资源大小:904.2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107 T 482-2021 绿叶菜营养液膜生产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CCS B 31 4107 新乡市地方标准 DB4107/T 4822021 绿叶菜营养液膜生产技术规程 2021 - 04 - 14发布 2021 - 05 - 14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07/T 482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新乡市植保植检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军、武英霞、申富民、陈碧华、李贞霞、杨和连、张静、石珊珊。 DB4107/T 4822021 1 绿叶菜

    2、营养液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叶菜营养液膜水培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配套设施、生产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新乡地区绿叶菜的水培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 7475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 GB/T 7477 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 滴定法 GB/T

    3、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1893 水质 总磷的测定钼酸铵 分光光度法 GB/T 11904 水质 钾和钠的测定火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1 水质 铁、锰的测定火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3195 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GB 15063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 16715.5 瓜菜作物种子 第5部分:绿叶菜类 GB 18382 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 NY/T 3024-2016 日光温室建设标准 NY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SL 187-1996 水质采样技术规程 SL/T 788-

    4、2019 水质 总氮、挥发酚、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六价铬的测定 连续流动分析- 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2007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产设施设备 在不适宜蔬菜生长的寒冷、高温、干旱、多雨季节,人为创造的适宜于蔬菜正常生长发育的相对稳 定的人工环境所采用的设施、设备。 DB4107/T 4822021 2 3.2 营养液膜技术(NFT) 营养液层较浅,植株及定植钵直接放在种植槽底部,根系在槽底生长,大部分根系裸露在潮湿的空 气中,而浅层营养液在槽底流动的水培方法。 3.3 定植板 用于水培的一种能承受一定

    5、重量、质量较轻、比重较小、具有极大浮力,可固定并稳定支撑植物的 带孔板。 3.4 栽培床 水培设施的主体部分,由床体和定植板两部分组成。床体是用来盛装营养液和栽培植物的装置。 4 产地环境要求 4.1 产地选择 生产基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条件良好,未受污染源影响或经处理后污染物限量控制在允许范围,便 于产品流通的区域。 4.2 环境空气质量 基地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应符合NY 5010-2016中有关规定。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环境空气质量要求 项目(标准状态) 浓度限值 日平均值 一小时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 0.3 mg/m 3 二氧化硫 0.15 mg/m 3 0.25 mg/m 3 0.5 m

    6、g/m 3 0.7 mg/m 3 氟化物 1.5g/m 3 7g/m 3 氮氧化物 0.1 mg/m 3 0.15 mg/m 3 铅 1.5g/m 3 注: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一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4.3 营养液膜栽培水质 营养液膜栽培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具体用水水质要求见表2。 表2 营养液膜栽培水质 项目 浓度限值 pH 5.58.5 化学需氧量 40 mg/L 150 mg/L 总汞 0.001 mg/L 总镉 0.005 mg/L 0.01 mg/L DB4107/T 4822021 3 表2 营养液膜栽培水质(续) 项目 浓度限值 总砷 0.05

    7、 mg/L 总铅 0.05 mg/L 0.10 mg/L 铬(六价) 0.1 mg/L 氰化物 0.5 mg/L 石油类 1.0 mg/L 粪大肠菌群 40000个/升 5 配套设施 5.1 主体结构规格要求 主体结构为日光温室,具体指标应符合NY/T 3024- 2016的要求。 5.2 环境调控配套设施 具有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设备,可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等进行调控,使温室各指标全 年满足绿叶菜的生长。包括降温系统、升温系统、保温系统、补光系统、遮光系统、通气调节系统等。 5.3 营养液膜栽培配套设施 营养液膜栽培设施主要由种植槽、贮液池和营养液循环流动装置三部分组成。此外,还可以

    8、根据生 产的需要和资金情况及自动化程度要求的不同,配置一些其他辅助设备,如浓缩营养液贮备罐及自动投 放装置、营养液加温及冷却装置等。 6 生产技术 6.1 绿叶菜种类选择 适于营养液膜栽培的绿叶菜主要有叶用莴苣、蕹菜、小白菜、芹菜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5 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具有生长周期短、耐逆性强、抽薹晚、适应性广、外型美观且品质较佳 等特性的品种播种。 6.2 播种前的准备 6.2.1 前期准备 检查营养液供液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清洁栽培床。 6.2.2 育苗盘 选用轻便、底部有细孔、易渗透、保湿并且便于操作的平底育苗盘。育苗前应清洗育苗盘,并使用 含有效

    9、氯200 mg/L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0 min消毒,然后干燥备用。 6.2.3 育苗基质 DB4107/T 4822021 4 使用具有良好保水保肥能力、透气性好、轻便、pH值中性、化学性质稳定、安全卫生的基质。也可 用3 cm见方的海绵块作为固定种子的基质。 6.2.4 选择良种 选择在有效期内、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进行播种,相关指标应符合GB 16715.5的要求。 6.3 播种 6.3.1 播种时间 可周年播种生产。 6.3.1.1 播种量 每小块基质或每穴播23粒种子。 6.3.2 播种方法 将配好的基质或海绵块装入备好的育苗盘内,手工播种或机械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置于35环 境下

    10、处理48 h左右,可提高发芽率。将已播种的基质和育苗盘一起放在育苗室内进行育苗。 6.4 播种后管理 6.4.1 环境调控 6.4.1.1 温度 应控制在1323,最适范围为1520。 6.4.1.2 光照 种子萌发后每日至少需10000 lux以上的光照8 h10 h。其中莴苣种子在萌发前需每天保持8 h 10 h,2000 lux5000 lux光照。夏季应适当遮阳;冬季光照时间较短,应每日补光2 h3 h。 6.4.1.3 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6.4.2 水分管理 每天用喷壶喷雾12次,保持种子表面湿润。当真叶展开后,喷施2.0 mS/cm的营养液。 6.4.3 选留

    11、壮苗 种子萌发后,每小块基质或每穴保留一株壮苗。 6.5 定植前的准备 6.5.1 温室消毒 喷洒含有效氯1000 mg/L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6.5.2 辅助生产设施准备 DB4107/T 4822021 5 高温季节应有遮阳、降温、加湿、通风系统。低温季节应有加温、保温、除湿、供气(二氧化碳)、 通风设施等环境控制设备。应检查营养液配液、循环、供氧以及环境控制所需的相应设备,确保所有设 备正常。 6.5.3 种植槽的准备 如果是新槽,要检查槽底是否平顺和塑料薄膜有无破损渗漏;如果是换茬后重新使用的旧槽,同样 应认真检查塑料薄膜是否渗漏,同时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6.5.4 配制营养液

    12、常用的肥料要求 水培所用肥料要求在水中有良好的溶解性,并能被植物有效吸收和利用。微量元素肥料纯度达到分 析纯,大量元素肥料采用优质化肥。不含有毒、有害成分,使用肥料应符合GB 15063和GB 18382的有关 规定。 6.5.5 营养液配方制定的基本原则 营养液中必须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全部营养元素。营养液中的各种化合物都必须以植物可以吸收 的形态存在。营养液中各营养元素的数量和比例应符合植物正常生长的要求,而且是生理均衡的,可保 证各种营养元素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和植物吸收的平衡。营养液中的各种化合物在种植过程中,能在营养 液中较长时间地保持其有效性。营养液中各种化合物组成的总盐分浓度及其酸碱

    13、度应是适宜植物正常生 长要求的。营养液中的所有化合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由于根系吸收而表现出来的营养液总体生理酸碱反 应是较为平稳的。 6.5.6 绿叶菜水培营养液配方 6.5.6.1 大量元素配方 采用水培绿叶菜专用营养液配方,营养液中大量元素常用肥料及用量,参考表3。 表3 绿叶菜水培常用营养液配方 单位为g/1000 L 配方1 配方2 配方3 配方4 化合物 用量 化合物 用量 化合物 用量 化合物 用量 硝酸钙 1062 硝酸钙 945 硝酸钙 236 硝酸钙 472 硝酸钾 505 硝酸钾 607 硝酸钾 404 硝酸钾 267 磷酸二氢钾 140 磷酸二氢铵 115 磷酸二氢铵 57

    14、 硝酸铵 53 硫酸镁 738 硫酸镁 493 硫酸镁 123 磷酸二氢钾 100 - 用1/2剂量较妥 - 用1/2剂量较妥 - - 硫酸钾 116 - - - - - - 硫酸镁 264 6.5.6.2 微量元素配方 微量元素除了一些作物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采用通用配方,如表4。 DB4107/T 4822021 6 表4 营养液微量营养元素用量 单位为 g/1000 L 肥料名称 用量 EDTA 20 硫酸锰 2 硼酸 3 硫酸锌 0.22 硫酸铜 0.08 钼酸铵 0.02 6.5.7 营养液配制 6.5.7.1 配制原则 避免产生沉淀。 6.5.7.2 营养液配制配套设施 母液贮液罐、

    15、营养液给排水循环系统、营养液过滤、沉淀装置、地下贮液池等设施。 6.5.7.3 营养液配制方法 6.5.7.3.1 配制浓缩贮备液 贮备液可分为A、B、C三种母液和浓酸。A母液由不与钙作用产生沉淀的盐配制而成;B母液由不与 磷酸根作用形成沉淀的盐配制而成;C母液由铁和微量元素混合配制而成。大量元素一般浓缩为工作营 养液的100倍,微量元素可浓缩为工作营养液的1000倍。母液应避光保存,若贮存较长时间,应将其酸 化,防止沉淀产生。浓酸存放于酸液罐。 6.5.7.4 配制工作营养液 6.5.7.4.1.1 浓缩贮备液配制:将各母液按所需比例稀释,充分搅拌,并调节pH值为6.06.5,由 营养液给排

    16、水系统注入需要的营养液池。 6.5.7.4.1.2 直接配制:根据需要量和当地水质计算出各种肥料用量。向贮液池中注入最终体积80% 左右的水,并调整至微酸性(pH 值5.56.5)。将各种肥料分别溶解,缓缓注入,迅速搅拌,使之混合 均匀。最后定容,调整pH 值为6.06.5。 6.5.7.5 营养液的检测 6.5.7.5.1 采样 采样方式按照SL 187 -1996执行。 6.5.7.5.2 采样方法 6.5.7.5.2.1 灌溉用水采样:选择灌溉用水井,至少连续使用3 h5 h后,于出水口处进行取样。 6.5.7.5.2.2 营养液采集:随机均匀取样58个点,取样深度至水体中间,将全部样液

    17、充分混匀后, 取适量作样品。 DB4107/T 4822021 7 6.5.7.5.3 水样测定内容及测定方法 水样测定的内容及测定方法见表5。 表5 水样测定内容和方法 水样测定内容 对应的测定方法 总氮 按照SL/T 788-2019执行 总磷 按照GB/T 11893执行 钾和钠 按照GB/T 11904执行 铁和锰 按照GB/T 11911执行 铜和锌 按照GB/T 7475执行 钙和镁 按照GB/T 7477执行 硼 姜黄素光度法 水 温 按照GB/T 13195执行 电导率 用电导仪进行测定 pH值 按照GB/T 6920执行 6.5.8 定植板准备 将定植板清洗干净并使用含有效氯

    18、200 mg/L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0 min消毒,沥干水分后备用。定植 板规格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长89 cm,宽59 cm,厚3 cm,定植孔径3 cm,孔的距离为20 cm20 cm。 6.6 定植 当幼苗具有34片真叶时为定植适期。如果是用海绵块育苗的,可直接将海绵块连同幼苗放入定植 杯中;如果是采用基质育苗,应将幼苗从育苗盘中取出,将根系放入清水中洗去基质,再放入定植杯中, 用海绵固定。 6.7 生产期管理 6.7.1 环境控制 6.7.1.1 温度 白天控制在1526,最适温度为1822;夜间控制在1018,最适温度为1015。 阴天较晴天温度低23,保证昼夜温差610。夏季白天可利用

    19、风机、湿帘和遮阳网进行降温; 夜间可利用风机和天窗进行降温。冬季可利用加温设备和保温设施调节室内温度。春秋季可通过天窗、 风机和侧窗调节室内温度,中午短时间高温可通过适当遮阳进行降温。 6.7.1.2 光照 每日有效光照8 h10 h,光强为2 0000 lux左右。夏季光强达到25 000 lux以上时应适当遮阳;冬 季可根据天气情况延长光照时间。 6.7.1.3 空气相对湿度 DB4107/T 4822021 8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夏季可通过地面洒水或开启湿帘增加湿度;冬季可通过温室升温或 开启暖风炉配合风机降低湿度。 6.7.1.4 二氧化碳气体 一般情况下适宜浓度为800

    20、 mg/m 3 1000 mg/m 3 ;阴天控制在500 mg/m 3 600 mg/m 3 。晴天日出后1 h 2 h开始施用,在通风前半小时停止。施用时室内温度应在15以上,光照强度大于5000 lux。适当增 施磷钾肥。停止施用前几日应逐渐降低施用浓度,防止突然停止施用而导致蔬菜早衰。 6.7.2 营养液管理 6.7.2.1 营养液管理注意事项 不进行频繁的、大量的营养液更换。注意营养液电导率(EC值)和酸碱度(pH值)的变化,定期分 析营养液的组成。不同生育期的苗在同一栽培池中栽培,应注意控制浓度。避免营养液的组成、浓度、 pH值急剧变化;避免大量补充营养液。 6.7.2.2 溶解氧

    21、的补充 营养液中溶解氧的浓度应保持在5 mg/L以上。可采用营养液循环或注入空气的方式增加溶解氧。 6.7.2.3 营养液浓度和pH值调整 应根据作物长势、每株占液量和耗水量定期补充水分。加水后应测定EC值和pH值。定期(一般每半 月测定一次)测定营养液EC值,如EC值降至1/2剂量时,即需进行养分补充。可根据营养液各项指标的 检测结果计算补充量,使营养液恢复到正常浓度。 营养液适宜pH值为6.06.5。可根据养分需要选择65%的硝酸或85%的磷酸进行调节。所需酸量可由 实际滴定曲线确定。具体方法为:取一定量的营养液,用已知浓度的酸(浓度为1 mol/L2 mol/L为宜) 逐滴加入,注意其p

    22、H值的变化,达到要求值后计算出酸的用量,并推算出整个栽培系统的用量。 6.7.2.4 营养液温度管理 温度范围为1525,最适温度为18。 6.7.3 病虫害防治 6.7.3.1 主要病虫害 灰霉病、叶缘坏死病、干烧心;蚜虫、烟飞虱。 6.7.3.2 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防治原则。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 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的 绿叶菜的目的。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 农药及其混配农药。 6.7.3.3 农业防治 6.7.3.3.1

    23、选种 DB4107/T 4822021 9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6.7.3.3.2 控制生长期环境条件 通过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溶解氧等条件的控制,培育适龄壮苗。避免植株损伤染病。 保护根系功能正常;保持正常湿度,增加空气流通,通风适当,避免叶片水分过度散发;营养液盐份含 量不宜过高;必要时喷施多元叶面肥。 6.7.3.3.3 科学施肥 采用科学的营养液配方,及时正确的补肥补水,避免营养液成分的拮抗作用、单盐毒害和缺素等现 象发生。 6.7.3.3.4 消毒 温室走廊、过道每日定时杀菌、消毒;进入车间人员需更换工作服;定期对工作服和生产工具消毒; 发现病源、病点应及时清除;温室与外界

    24、通道口应有紫外灯定时照射杀菌,地下铺设消毒液。 6.7.3.3.5 清洁 及时清除老、弱、病苗,摘除老叶、黄叶、枯叶,清理营养液表面的绿藻,控制初侵染源。 6.7.3.3.6 农业生态防治 在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的条件下,通过通风、滴灌等措施改变温室的温湿度,可控制病虫害发生、 蔓延。及时摘除病叶并移至室外烧毁。 6.7.3.4 物理防治 6.7.3.4.1 趋避、诱杀 黄板诱蚜:选用1 m0.1 m规格的橙黄色板,在板上涂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每亩棚室内放置 3234块,隔7 d10 d重涂一次,黄板设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平。 6.7.3.4.2 隔离保护 大型设施的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

    25、防止大量害虫的危害;遮阳网可防止叶片焦边和干烧心。 6.7.3.5 生物防治 可利用害虫天敌和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防治病虫害。 6.7.3.6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农药施用严格按照GB/T 8321执行。应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严格控制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次数。 6.7.3.6.1 叶缘坏死病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琥胶肥酸铜(DT)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粉粒剂500倍液,每亩喷配 制好的药液50 L,隔10 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 d停止用药。 6.7.3.6.2 干烧心 DB4107/T 4822021 10 营养液中补钙;0.5%的硝酸钙进行叶面追肥。 6.7.3

    26、.6.3 灰霉病 在栽培前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施加乐悬浮剂800倍液均匀喷洒栽培设施,进行表 面灭菌。发病初期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7 d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药。或用农抗B0 -10,浓度100单位,隔4 d喷一次,连续 喷34次。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效果较好。 6.7.3.6.4 蚜虫 在定植前可每亩用22%敌敌畏烟剂500 g在傍晚时密闭设施进行熏蒸,或70%杀虫松可湿性粉剂 15002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喷雾进行喷雾防治,每亩每次喷药液50 k

    27、g75 kg, 交替用药,连续防治23次,也可用0.3%的苦参碱水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6.7.3.6.5 灰飞虱 零星发生时可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 g/ha60 g/ha、24.4%螺虫乙酯悬浮剂72 g/ha108 g/ha、50%噻虫胺水分散剂40 g/ha60 g/ha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续23 次,交替使用。 6.8 采收 6.8.1 适宜时期 应根据不同种类的绿叶菜,确定最适宜的采收时期,如叶用生菜的最适宜采收期应在苗龄50 d65 d,单株重量不低于200 g。 6.8.2 采收要求 采收合格成菜,要求叶色嫩绿、株型良好、大小一致,未徒长、未抽薹、

    28、未烧心、未焦边烂叶及无 病虫害。 6.8.3 采收方法 清除老叶、黄叶,自茎基切去根部,整齐地摆放于采收筐内。 6.9 贮藏与保鲜 采收后的绿叶菜应预冷后保存。 6.9.1 预冷方法 6.9.1.1 真空预冷 25 min30 min内达到02。 6.9.1.2 强制通风预冷 强制通风,使产品温度尽快降至02。 6.9.1.3 冷库预冷 DB4107/T 4822021 11 保持库温为0,使产品温度尽快降至02。 6.9.2 贮藏条件 6.9.2.1 温度 温度为01。 6.9.2.2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在95%以上。 6.9.3 注意事项 禁止与散发乙烯的产品混存。产品存放时间不超过10

    29、d。 DB4107/T 4822021 12 附录A (资料性) 蔬菜生产上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品 在蔬菜生产上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品见表A.1。 表A.1 蔬菜生产上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品 条目 农药名称 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 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毒杀芬(camphechlor)、二溴氯丙烷(dibromochloropane)、 杀虫脒(chlordimeform)、二溴乙烷(EDB)、除草醚(nitrofen)、艾氏剂(aldrin)、 狄氏剂(dieldrin)、汞制剂(Mercurycompounds)、砷(arsena)和铅(acetate)类、 敌枯双、氟乙酰胺(fluor

    30、oacetamide)、甘氟(gliftor)、毒鼠强(tetramine)、氟乙 酸钠(sodium fluoroacetate)、毒鼠硅(silatrane)。 在蔬菜上不得使用的农药 甲胺磷(methamidophos)、甲基对硫磷(parathion -methyl)、对硫磷(parathion)、 久效磷( monocrotophos)、磷胺(phosphamidon)、甲拌磷(phorate)、甲基异柳磷 (isofenphos-methyl)、特丁硫磷(terbufos)、甲基硫环磷(phosfolan -methyl)、治 螟磷(sulfotep)、内吸磷(demeton)、克

    31、百威(carbofuran)、涕灭威(aldicarb)、 灭线磷(ethoprophos)、硫环磷(phosfolan)、蝇毒磷(coumaphos)、地虫硫磷(fonofos)、 氯唑磷(isazofos)、苯线磷(fenamiphos)。 注: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DB4107/T 4822021 1 附录B (资料性) 蔬菜生产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蔬菜生产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见表B.1。 表B.1 蔬菜生产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单位为d 类型 名称及剂型 安全间隔期 杀菌剂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 77 %的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35 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47

    32、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7 50 %农利灵可湿性粉剂 45 58 %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 23 6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34 杀虫剂 10 %氯氰菊酯乳油 23 2.5 %溴氯菊酯 2 2.5 %功夫乳油 7 5 %来福灵乳油 3 5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6 1.8 %爱福丁乳油 7 10 %快杀敌乳油 3 40.7 %乐斯本乳油 7 20 %灭扫利乳油 3 20 %氰戊菊酯乳油 5 35 %伏杀硫磷 7 20 %甲氰菊酯乳油 3 10 %马扑立克乳油 7 25 %喹硫磷乳油 9 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6 5 %多来宝可湿性粉剂 7 杀螨剂 50 %溴螨酯乳油 14 50 %托尔克可湿性粉剂 7


    注意事项

    本文(DB4107 T 482-2021 绿叶菜营养液膜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