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B3502 福 建 省 厦 门 市 地 方 标 准 DB3502/T 059 2021 无公害草菇栽培技术规程 2021-06-08 发布 2021-06-08 实施 厦门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ICS 65.020.99 B39 DB3502/T 059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栽培场地环境要求 . 2 5 栽培菇房 (棚 )要求 . 2 6 室外栽培菇 棚 要求 . 3 7 生产投入品要求 . 3 8 栽培季节 . 4 9 培养基配方 . 4 10 栽培技术要求 . 5 11 发菌培养管理 . 7
2、12 出菇管理 . 8 13 采收与处理 . 9 14 病虫害防控 . 10 15 生产档案管理 . 11 1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 . 12 17 附 录 B 生产环境、接种器具可选用的化学消毒剂 . 13 18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在食用菌上登记可使用的化学药剂 . 14 19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录生产档案管理记录 . 15 DB3502/T 059 2021 II 前 言 本 文件 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编写。 本 文件 由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提出 并 归口。 本 文件 起草单位:厦
3、门市菌春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 厦门市翔安区莲塘宏路茶树菇专业合作社、厦门 南泰食品有限公司、厦门高原山食品有限公司、厦门市同安区菌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 本 文件 主要 起草人:阮时珍 、邱小蓝、林文化、林一帆、阮以恒 、 江旺坤、阮诗权、阮召校、郭宝 珠、阮召渠、何华、阮诗明、曾淑玲。 本 文件 为首次发布。 DB3502/T 059 2021 1 无公害草菇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了无公害草菇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场地环境要求、栽培菇房 (棚 )要求、室外栽培菇棚要 求、生产投入品要求、栽培季节、培养基 配方、栽培技术要求、发菌培养管理、出菇 管理、采收与处理 、 病虫害防治、生
4、产档案管理。 本 文件 适用于厦门市无公害草菇自然条件下季节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 , 仅 该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 1886.21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 GB 4806.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 料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23599 草菇菌种 GH/T 1262 2019 棉籽壳 NY
5、/T 119 饲料用小麦麸 NY/T 496 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 528 2010 食 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658一 2015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 1935-2010 食用菌 栽培基质 质量 安全要求 NY/T 2375 2013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T 2798.5-201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 范 第 5 部分:食用菌 NY/T 5010 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菌渣(糠) 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
6、基质 。 3.2 代料栽培 DB3502/T 059 2021 2 指用稻草、 玉米 秆 、棉籽壳等原料取代原培养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式。 3.3 室内床 架 栽培 将培养料 铺 在室内床架上的栽培方法。 3.4 大棚层架 栽培 将培养料 铺 在 层 架上的栽培方法。 3.5 一次发酵 培养料堆制自然发酵的过程 。 3.6 二次发酵 经一次发酵的培养料 后 ,在控温条件下进行巴氏消毒 的发酵过程 。 3.7 催蕾 采取控制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方法来促进原基形成 草菇 子实体的技术措施。 4 栽培场地环境要求 4.1 栽培场地 要求 栽培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T 5010-20
7、16 的规定 。 栽培场 地 应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 远离 有毒有 害污染源(工矿企业三废、禽畜舍、垃圾场 ),距离医院、学校 500m以上。 4.2 栽培场所布局 生产区和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应严格分开。生产区中拌料区、装料区、灭菌区、冷却区、 接种安装空气对流通风窗区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 其中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紧密相连。原料 仓库 应设在下风口。 5 栽培菇房 (棚 )要求 5.1 室内栽培菇房 (棚 ) 菇房 (棚 )宜坐北朝南,利于保温和通风。每座 菇房 (棚 )面积为 80m2 180m2。 5.2 栽培层 架 DB3502/T 059 2021 3 层 架采用热
8、镀锌角铁装配 建造 , 层 架设置 5 层 6 层,层高 50cm 60cm,底层与地面距离 20cm 30cm,顶层栽培架距屋顶 70cm 80cm。两边操作的栽培架宽度为 100cm 110cm,单边操作的为 50cm 60cm,栽培架之间的人行通道宽 80cm 100cm。 5.3 菇房 (棚 )设施 菇房墙体采用具有防火保温功能的彩钢板建成,内墙厚 7.5cm 10cm, 四周墙体厚 10cm 15cm, 房顶厚 10cm 15cm。 5.4 通气设施 菇房安装 6台 9台排气扇,规格为 40cm40cm ,功率 40w 100w, 外壳有带百叶的排气扇 ,每个走 道的单边墙壁上方安装
9、 2台 3台, 墙壁中断安装 2台 3台, 走道的墙壁下方安装 2台 3台 , 以 80m2安装 6台 ;180m2安装 9台 。 在 通风口 加设防虫网。 5.5 光照设施 采用节能灯 、 白色或黄色 LED 灯带, 光 照控制在 200Lx 500Lx。 5.6 安装微喷设施 安装微喷系统,间距 150cm 200cm 安装微喷头,可配备增湿器。 6 室外 栽培菇棚 要求 6.1 钢架塑料大棚 采用 热镀锌钢管材料 建造而成, 棚为东西走向,呈弓形,中间高,两边 低 ; 棚宽 800cm 1000cm, 棚顶中心高 不超 380cm; 长度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而定, 用钢管作支架,覆盖塑料薄
10、膜,外盖 遮阳网 遮 荫。大棚的东西两头各开设一个门,南北两侧开设 6 8 个通风口, 规格为 40cm 50cm。 6.2 层 架建造 层架材料 优选钢材装配, 可选竹木 建造 ,设置 3 排床架,中排层 架宽 110cm 130cm, 分搭 3 层 4 层,层 架两边各留宽 60cm 70cm 人行道,外侧 层 架各建造 1 排床架, 层 架宽 100cm 110cm, 搭建 4 层 5 层,层间距高 50cm。 层 架用钢材 、竹、木与尼龙网搭建均可。 6.3 排气天窗 每条通道中间的屋顶设置排气天窗 1个,天窗规格 50cm 60cm,内径 30cm 40cm,天窗共设 5 7 个。
11、6.4 安装微喷设施 大棚层架栽培 ,在层架中间顺向安装微喷系统,每个微喷头间距 200cm 250cm。 7 生产投入品要求 7.1 栽培料基质 DB3502/T 059 2021 4 栽培料基质 应符合 NY/T 1935-2010和 NY/T 5099 的规定。 原料应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 无异味。 禁止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不使用禁用农药,农药残留以及其它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 有关 标准 , 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 )的 规定 。 参 见附录 A。 7.2 菌渣 (糠 ) 本标准适用于以杏鲍菇 、 金针菇 、 鲍鱼菇 、 真姬菇 、 海鲜菇 、 金福菇 、 平
12、菇 、 秀珍菇 、 姬菇 、 猪肚 菇 等菌渣 (糠 )为基质栽培草菇, 菌渣 (糠 ) 均可栽培,应符合 NY/T 2375 2013的规定。 7.3 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 无污染的山泉水和 深 井水, 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 7.4 石灰粉 应 符合 NY/T 2375 2013中 第 4.2.2条 的规定。 7.5 菌种要求 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择菌丝洁白健壮、无污染、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市场需求的适宜的 适龄菌种,无老化、退化及菌料干缩离壁现象 。应符合 NY/T 528 的规定和 GB/T 23599 的规定。 7.6 化学药剂 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
13、 )的规定 , 参见附录 B。 7.7 消毒用剂 应 符合 NY/T 2375 2013的规定 , 参见附录 C。 8 栽培季节 8.1 季节 栽培 8.1.1 草菇属高温性食用菌,子实体分化适温在 30 32,当室外气温稳定在 25以上,即可栽培。 具体栽培时期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以 5 10 月栽培 为宜 。室内若有控温设施条件时,可以适当提 前或延后栽培。 有 具备 控温条件的菇房周年栽培。 8.1.2 栽培季节,选择夏、秋两季栽培,一般除 10 月 4 月份低温时段外 , 夏季栽培安排在 5 7 月, 秋季 8 9 月栽培。 9 培养基配方 9.1 菌渣 (糠 ) 培养基配方 9.
14、1.1 菌渣 (糠 ) 93、牛粪 6、 石灰 粉 0.5、轻质碳酸钙 0.5。 9.1.2 菌渣 (糠 )50、棉籽壳 30、 麦麸 8、牛粪 8%、轻质碳酸钙或石膏粉 2、石灰粉 2。 9.1.3 菌渣 (糠 )70、棉籽壳 10、 麦麸 10、牛粪 5、过磷酸钙 1、轻质碳酸钙 2、石灰粉 2。 DB3502/T 059 2021 5 9.1.4 菌渣 (糠 )70、牛粪 20、 麦麸 8、轻质碳酸钙 2。 9.1.5 基本要求 :以上培养料 pH 8.5 9.5,含水量 63 65,充分预湿 2d 3d 可上床发酵。 9.2 稻草混合培养基配方 9.2.1 稻草 64、棉籽壳 25、牛
15、粪粉 8、石膏粉 1、石灰粉 2。 9.2.2 稻草 67、棉籽壳 30、轻质碳酸钙或石膏粉 1、石灰粉 2。 9.2.3 玉米秆 50、稻草 38、 麦麸 9、石膏粉 1、石灰粉 2。 9.2.4 稻草 58、 棉籽壳 20、 麦麸 20、石膏粉 1、石灰粉 1。 9.2.5 基本要求 :以上培养料配方 调至 pH 8.5 9.5,含水量 63 65。 10 栽培技术要求 10.1 堆制场地 应选择在菇房附近,地面应平整、硬实,附近水源充足,排水畅通,通风向阳。建堆前 1d 2d 用石灰粉进行场所消毒。 10.2 处理方法 与发酵模式 根据栽培 的需要,结合实际情 况,在选择菌渣 (糠 )
16、培养基配方 ,或用稻草混合培养料配方时, 可选 一 种预湿处理 方法 与发酵 模式 。 10.2.1 辅料的预处理 牛粪提前晒干,粉碎后备用。废弃培养料去袋粉碎至直径小于 2cm 待用。 10.2.2 室外堆积发酵 先将杏鲍菇等废菌 渣 (糠 )破碎堆积,连续喷水 2d 3d,直至废料流出的水由黑色转为黄色为止,要 求培养料含水量在 68 72,牛粪粉碎后 进行 预湿和碳酸钙搅拌均匀备用。 10.2.3 清理菇房 (棚 ) 进料前,用水将层 架上的残留物冲洗干净,保持菇房(棚)内清洁,再用 pH 10.0 11.0 的 石灰水 , 喷 洒 一次。 10.2.4 铺料 铺料前 1d,在层 架用杀
17、菌类药物消毒 ; 应提前用 500倍克霉灵水溶液喷雾后,隔 1d 2d再喷洒 2% 3%的石灰水以防杂菌感染 ; 并在室内地上撒一层石灰,将培养料铺上。 10.3 菌渣 (糠 )培养料 室内 发酵 10.3.1 进料上床 DB3502/T 059 2021 6 进床 先用少量稻草平铺或 床底铺用尼龙网铺平,再将室外堆积好的废菌渣 (糠 )培养料铺床架上,然 后将 将预湿的牛粪均匀撒于料面, 并喷一次水,紧闭门窗 12h,让料温自然升温, 待 第二天开始送汽 灭 菌 。 10.3.2 二次 发酵 将培养料进床后紧闭门窗 12h,让其先自然升温,再送进蒸汽 进行巴氏消毒 、 灭菌发酵, 待温度升
18、至 62 68时保持 10h 12h之后, 让其自然温度降至 42 45时打开门窗 通风 ,将废气排除 散去 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 需经 2d 3d, 此时若料面偏干, 用 pH调为 9.0 10.0的澄清石灰水喷一 次,当料温度降至 36 37时开始播种。 10.4 稻草混合培养料发酵 10.4.1 稻草混合的预处理 配制培养料时,稻草、 棉籽壳 、玉米秆等主料,提前 3d 5d 于阳光下曝晒,然后切段、粉碎,用 1 2的石灰水中浸泡 1d, 使其充分吸水后捞出备用。 10.4.2 培养料建堆 在平整地面上铺厚为 20cm 25cm 的稻草 、 棉籽壳 、玉米秆 等主料,加水压实,再加
19、少量麦皮等辅 料,然后再添加主料并喷 水压实,如此建料堆高至 120cm 150cm, 让其自然升温。 10.4.3 一次 发酵 建堆后,当堆内温度达到 55 65 时翻堆,翻堆时堆料的上下内外要互换位置并压实;翻堆后 当料温达到 60 62 时,再进行第 2 次和第 3 次翻堆,第 3 次翻堆要调整料的 pH 值调至 9.0 10.0, 含水量 63% 68%。 10.4.4 二 次 发酵 将经过前发酵的培养料运入层 架上,铺料厚 20cm 25cm, 关闭门窗 12h, 让其先自然升温,用蒸汽 加热升温,当铺料中心温度达 62 68时 ,保持 10h 12h 后,让其自然 缓慢地 温度降至
20、 52 55, 维持 7h 8h, 停止加温。待测料温降到 42 左右时打开门窗通风,将门窗打开逸去 二氧化碳、氨气 等 有害废气,需经 1d 2d, 降低料温。此时若培养料料面偏干,可用 pH 调为 9.0 10 的澄清石灰水喷一 次。当料温度降至 36 37时开始播种。 10.5 菇房 (棚 )消毒 在播种前 3d 菇房 进行 一次 消毒。消毒前 1d先将菇 房打扫干净,用清水把室内喷湿。选择气雾消 毒剂,等进行空间消毒 ; 层 架消毒采用 2% 3%石炭酸溶液或 0.2 的高锰酸钾溶液,向室内的 层 架、地 面和四周墙壁喷雾消毒。消毒后要打开窗户 进行 通风 1d 2d, 让室内的药剂
21、味 全部排 出 ,以避免 影响 菌丝生长。 10.6 菌种要求 选用耐高温高湿,抗病性强的品种,栽培种要求菌丝生长均匀粗壮,透明或半透明,无杂菌和虫卵; 菌龄适中, 菌龄在 10d 12d。 在保存菌种时温度应不低 15。 应符合 NY/T 528 规定 和 GB/T 23599 的 规定。 DB3502/T 059 2021 7 10.7 播种要求 播种前适当通风,整理料面,将菌种掰成 蚕 豆 大小,均匀撒播到料面上,稍整平使菌种与料面充分 接 触 。 10.8 播种 在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应选择以下两种播种方法。 10.8.1 菌渣 (糠 ) 培养料 的播种 播种前适当通风,整理料面,当
22、料温降至 36 37 时即可播种,播种采用撒播方式,将菌种均 匀地撒在料面上,播完用手拍压,使菌种与培养料充分接触,播种后关闭门窗 2d 3d, 以利于萌发定 植。以棉籽壳 、 麦粒和谷粒三种为宜,菌龄以菌丝走满后 3d 5d,每 m 2 需 12cmx25cm 33cm 的塑料袋 / 1.5 2 袋 , 或 用 750mI 的菌种瓶 2 3 瓶 。 10.8.2 稻草混合 培养料 的播种 层 架式栽培,当料温降至 36 37时播种, 将菌种挖出放入消过毒的盆内,均匀撒于培养料上, 采用 撒播或穴播法, 层 架 四周及表面多播些 种 , 毎 m2 用 种量 袋 /瓶 2 3 袋 /瓶 , 并
23、用 手拍压或 木板压紧, 盖上 报纸或 塑料薄膜 ,以利于发菌 。 10.9 菇房 (棚 )消毒 播种前 2d 3d,室内 撒 一层石灰粉,或者喷洒浓石灰水使 层架和室内 呈湿润状态,再用 0.2%的百 菌清或多菌灵混合液喷洒 ,驱杀土中杂菌和害虫。 10.10 层架 栽培 播种 将发酵完的培养料 摊开铺好,先铺一层培养料,整好 料面, 修整成弓形 (龟背形 ) ,中间高两边低, 压紧后两边料厚 度为 7cm 10cm, 播 (撒 )一层菌种。再铺第二次培养料和菌种,菌种上面再盖 1 厚的 土 , 毎 m2 用种量 袋 /瓶 2 3 袋 /瓶 。 11 发菌培养管理 11.1 室内层 架栽培
24、发菌室 保持 黑暗,发菌阶段室温控制在 28 32,料温 32 35, 菇房相对空气湿度在 85% 90%。一般播种后需要关闭门窗,关闭时间根据料温高低来决定,若料温低于 34,应紧闭门窗 2h 3h, 中间要适当通风换气 ; 若料温高于 38时要逐层开窗,通风降温,播种后 4d 5d 将门窗全部打开。在 正常情况下,播种后 6d 7d 菌丝可长满培养料。 11.2 大棚 层架 栽 培 发菌应遮阳网遮光,前期使发菌室黑暗,后期稍有散射光线。保持温度 30 32,料温为 35 38。正常情况下,在播后第 2d 3d,料中心温度上升至 33 36,料表面温度在 30 33。如 果料温高于 40,菇
25、房 (棚 )应开门开窗进行通风降温。适时进行通风换气,发菌室保持空气新鲜。 11.3 培养期管理 DB3502/T 059 2021 8 11.3.1 温度 保持环境温度 30 33 ,料温 35 38 。正常情况下,在播后第 2 d 3 d, 料中心温度上升 至 35 36 ,料表面温度在 30 左右。如果料温高于 40 ,菇 房应开门开窗通风 。 11.3.2 湿度 菇房 (棚 )栽培,保持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60% 65%。 若在发菌期 天气 干燥,应采取向菇房 (棚 ) 外 挖沟或 喷水,增加空间湿度,以保持培养料内适宜的含水量。 11.3.3 通风 播种 后 2d 3d, 每天中午将
26、菇房门窗 的塑料薄膜打开 , 适量通风 10min 15 min。待菌丝生长进入 旺盛期,应增加通风 ,每天 3 次 5 次 。 11.3.4 光照 子实体生长发育 和 出菇期的需要的散射光。 11.4 催蕾 11.4.1 室内 栽培的 催蕾 室内栽培 播种后第 5d 6d, 打一次水使菌丝紧贴料面,促菌丝扭结; 第 7d 8d, 菌丝开始扭结, 再喷一次催菇水,根据料面水分情况适当补水;菇蕾长至花生米大小,每天中午适当通风,喷水后, 再次通风,每天通 风 1h 2h,子 实体生长期,保持室内温度 28 30 ,空气相对湿度 85% 95%, 5d 6d 采收。 11.4.2 大棚 栽培的催蕾
27、 当草菇菌丝长满料面时, 采取 变温刺激,晚上可将菇房(棚 )通风口打开, 经温差 刺激 使 原基逐渐 形成。 12 出菇管理 12.1 生长 环境 因子调控 出菇期间要以科学管理的手段,人为营造一个满足草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小气候环境 。 12.1.1 温度 菇房(棚)出菇温 度 控制 在 29 32。 12.1.2 湿度 培养料内含水要求为 65%左 右,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85% 95%。如果空气较干燥, 应定时定量 对空间喷雾水 ; 菇蕾形成期 , 不 得 向菇蕾直接喷水。 12.1.3 通风 草菇属好气型真菌,及时通风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出菇阶段每天需开启门窗 3 次
28、5 次 ,每 DB3502/T 059 2021 9 次 40min 50 min。 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但不要把门窗全部打开,避免菇房温度和 湿度下降。 12.1.4 光照 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出菇期的光照强度 在 100lx 200lx, 每天散射光 3h 5h, 促 进子实体的形成。 12.2 采 收 后管理 采收菇后,清理料面,剔除死菇和烂菇,通风使料面干爽 , 然后 用 1%石 灰 水 喷洒料面,温度调节 为 30 33,促进菌丝恢复生长。按前述 出菇管理方法,进行下一潮菇的管理。 13 采收 与处 理 13.1 采收标准 当草菇子实体直径达到 2cm 4cm,菌幕未破裂时
29、, 触摸时中间没有空腔;菇体饱满光滑,颜色由 深变浅时,即采收。 13.2 采收方法 草菇从播种到采收只有 13d 15d,从现蕾到成熟开伞只有 3d 4d, 及时采收。应在早晚各采收 1 次,不宜中午高温时采收。 13.3 鲜菇 处理 采下的鲜菇 用刀 削 去带培养基的根部,用水洗净附在子实体上的 无 杂质 , 放入干净的容器中 , 放在 16 24 的环境下贮存 , 待 销 售 、 烘 干 。 13.4 鲜菇 包装 采收时应将鲜 菇装入专用箱内 ; 采用聚丙烯折角塑料袋分装,每袋分装为 2500g、 2500g;小包装 应采用塑料盒或托盘分装,每盒分装 500g、 250g,外包用保鲜膜。
30、塑料袋 应符合 NY/T 658 一 2015 和 GB 4806.7-2016 的规定。 13.5 鲜菇 装箱 鲜菇每箱装 6 袋,装入泡沫箱,可用礼品盒包装。 13.6 烘 干 采收后,将 鲜 菇基部处理干净, 切成相连的两半,切口朝下排列在竹筛片或钢丝网上进行烘干。 采用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过程中温度 保持 40 45,不超过 55 ; 水份达到 7 8 成干时再升到 60,直至烘干(含水量 12%)以下。 13.7 干菇 包装 烘干后的草菇,及时装入塑料袋内或编织袋内,扎紧袋口。 干菇包装袋 要清洁无异味,无毒,便 于运输和贮藏,菇片晒干后用塑料袋包装 , 以防回潮霉变 。 13.8
31、干菇 贮藏 DB3502/T 059 2021 10 干品贮 藏 应 在 避光、清洁、阴凉、干燥、无异味的环境 下 贮 藏 , 防止底部受潮 ; 严禁与有毒、有 害、有异味和易于传播虫害的物品混合存放 ;入库后应 注意防霉、 害虫、鼠类危害。 14 病虫害防 控 14.1 防 控 原则 遵循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的原则 ,辅助科学合理 使用化学防治。 14.2 防控方法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措施为主,化学防治措施为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节,严格按照按照 NY/T 2375-2013第 中 4.6条 的规定进行防控 和 NY/T 2798.5 2015
32、的标准中规定进行防治。 14.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力强 强 , 菌丝健壮的优 质 菌种, 创造有利 草菇 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及杂菌繁殖的环境 条件。 菇 房 (棚 )保持良好的通风 和 清洁卫生,使用 达到 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源。 发现病害,及时清除 病菇进行掩埋处理。菌渣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14.4 物理防治 菇房 (棚 )应用荧光灯、黑光灯、杀虫色板等方法诱杀害虫 ;菇房 (棚 ) 门窗和 通风处安装孔径为 0.21cm 0.25cm 的防虫网, 严防害虫进入 ; 出菇期在菇房安装防虫灯、悬挂黄板进行诱杀 ; 菇房 (棚 ) 内每 200cm 300cm 挂 1 盏 6
33、 w 的杀虫灯, 悬挂高度为距顶层 架 30cm; 菇房 (棚 )内每 8m2 10m2 挂一块 黄色粘虫板,粘虫板距地面高度为 60cm 70cm, 挂 5d 7d 及时更换。 14.5 生物防治 使用 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如用苦楝叶煮汁喷施菇场,烟叶熏蒸或其浸出液喷 施防除菌蝇、菌蚊。 14.6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 ,严格按照 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 )的规定。 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 相容性好的农药。不同品种农药轮换交替使用,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出菇期不使用化学农药 。 14.7 常见病虫害 14.7.1 主要病害 因病菌引起的褐腐病、白绢病
34、、菌核病、猝倒病, 鬼伞菌、褐腐病、疣孢霉病、绿霉、黄霉、 木霉感染等 。 14.7.2 主要 虫害 有蚊蝇类、螨类、线虫、 白蚁和蛞蝓等。 14.8 病 虫害防控 DB3502/T 059 2021 11 按照 NY/T 2375-2013中 第 4.6条 的规定进行防控。 14.9 生理性病害 栽培中 因管理不善 , 引起的脐状、开裂、菇蕾萎缩 。 14.9.1 生理性病害的综合防控 选用优质菌种,菌种以菌龄 15d 18d, 菌龄超过 1个月不使用;补水水温与料温相近,不宜直喷菇 蕾上,对高温高湿条件下加强通风换气;采菇应轻轻扭摘,不要损伤周围的小菇,可有效防止菇蕾枯萎 和死亡。子实体形
35、成期间,草菇是好气性,对二氧化碳敏感,定期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可有效地 防止发生脐状菇。 14.10 虫害鼠害防治 菇棚床架上 防止鼠害, 应安 放 强力粘胶或 捕鼠器进行灭鼠。 14.11 菌渣处理 采收完毕 应 及时将菌袋集中 、 袋料分离 ,菌渣统一 进行 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环 境。 15 生产档案管理 15.1 生产管理 各环节生产管理过程应详细记录,生产管理档案记录的要求。见附录 D, 表 D.1 D.6。 15.2 生产档案管理 生产档案记录保存 5 年以上。 DB3502/T 059 2021 12 附录 A (资料性 ) 生产 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 A.1 生产原材料使用质
36、量要求 见表 A.1。 表 A.1 生产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 原料名称 质 量 要 求 稻草、牛粪 任何原料都要求无霉变、无杂菌污染、无病虫害侵入。应符合 NY 5099 的规定。 NY 5099 的规定。 棉籽壳 应新鲜、干燥,颗粒松散,色 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应符合GH/T 1262 2019 棉籽壳 的要求。 DB35/T 1312-2013 食用菌栽培原料用棉籽壳 玉米芯 应新鲜、干燥,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应符合 NY 5099的 要求 。 玉米粉 应符合 NY/T 1935-2010 的要求。 麦麸 应符合 NY/T 119 的要求。 石膏
37、粉 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应符合 NY/T 496 2010 的规定和应 符合 NY/T 2375 2013中 4.2.2 化学 添加剂的规定。 和 NY/T 1935-2010的规定。 轻质碳酸钙 应符合 GB 1886.21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包括轻质和重质 碳酸钙)。 玉米秆 应新鲜、干燥,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应符合 NY/T 1935-2010 的 要求 。 石灰粉 应 符合 NY/T 2375 2013 中 第 4.2.2 条 的规定。 DB3502/T 059 2021 13 附录 B (推荐性 ) 选用的化学消毒剂
38、 B.1 选用的 化学消毒剂 见表 B.1。 表 B.1 生产环境、 播 (接 )种的器具可 选用的化学消毒剂 名称 使用浓度 施用对象 使用方法 乙 醇 75% 手、 播 (接 )种工具,接种操作台面,原种瓶表面等。 浸泡或涂擦 甲 醛 37% 40%( 20ml/m3) 培养室、无菌室、接种箱。 加热密闭熏蒸 0.5h 高锰酸钾 /甲醛 高锰酸钾 5g/m3+市售甲醛 10 ml/m3 培养室、无菌室、接种箱。 密闭熏蒸 0.5h 高锰酸钾 0.1% 0.2% 播 (接 )种工具,接种操作台面、原种瓶表面等 涂擦 酚皂液 (来苏儿 ) 0.5% 2% 无菌室、接种箱、栽培房及床架。 喷雾
39、1% 2% 皮肤 涂擦 3% 接种器具 浸泡 新洁尔灭 0.25% 0.5% 皮肤,不能用于器具、培养室、 无菌室、接种箱 浸泡、喷雾 漂白粉 1% 接种工具、原种瓶表面等 现用现配,浸泡 100g 加水 10kg 栽培房和床架 现用现配,喷雾 硫酸铜 / 石灰 硫酸铜 1g+石灰 2g+水 100g 栽培前、房 (棚 )和床架 现用现配,喷雾、涂擦 新洁尔灭 500g 加水 10 kg 栽培房和床架 现用现配,喷雾 DB3502/T 059 2021 14 附录 C (资料性 ) 在食用菌上登记可使用的化学药剂 C.1 在食用菌上登记 可 使用的化学药剂 见表 C.1。 表 C.1 在食用菌
40、上登记可使用的化学药剂 种类 防治对象 备注 二氯异氧尿酸钠 霉菌 按使用说明书的浓度、计量和方法使用 咪鲜胺镒盐 双孢 蘑菇褐腐病、白腐病和湿泡病 嚏菌灵 霉菌 氯氟 甲维盐 菌蚊幼虫(菌蛆)、蟠 DB3502/T 059 2021 15 附录 D (资料性 ) 生产档案管理记录 D.1 生产档案管理记录见表 D.1 表 D.6。 表 D.1 菌袋生产记录表 一次发酵 二 次发酵 播种 记录人 (签名) 备注 生产 日期 数 量 日期 温度 () 发酵时间 (h) 播种日期 品种名 称 数量 瓶 /袋 表 D.2 发菌培养管理记录表 表 D.3 出菇管理记录表 生产 日 期 出菇管理 产量
41、单位 (kg) 记录 人 签名 备注 温 度 相对 湿 度 (Lx) 光照 (Lx) 通 风 出菇 时间 总日 产 单产 平均 单产 开始 时间 结束 时间 生产 日 期 温 度 相对 湿度 通风时间 查菌 管理员 备注 开始 时间 结束 时间 查菌 日期 数量 (袋) 污染 数 (袋) 污染 率 ( %) 记录人 签名 DB3502/T 059 2021 16 表 D.4 生产消毒及播种记录表 表 D.5 生产使用农药记录表 用药时间及病虫 害名称 农药名称 、 使用浓度及使用 限量 使用次数及间隔 时间 农药 管理员 备注 生产 日期 病虫害 名称 农药名称 (g) 使用浓度 (%) (g
42、) (倍 ) 使用 数量 (倍 ) 喷施 (次 ) 喷雾间 隔时间 (h) 停止用 药时间 日期 记录人 签名 表 D.6 采收及冷藏记录表 时间及消毒品名 称 开始播种时间 播 种 播种班 (组 ) 记录 人 签名 备 注 生产 日期 消毒剂名 称用量 (g) 消毒 时间 (min) 开始播 种时间 (h) 菌种 品种 菌龄 (h) 结束 时间 (h) 播种温 度 生 产 日 期 采收处理 冷藏 出售 管理员 备注 产品 名称 采收 时间 (h) 采菇 数量 (kg) 车间处理温度 () 进库时 间 (日 期 ) (d) 冷库 ( ) 冷藏 时间 (h) 出 库 时 间 (日 期 ) 记录人 签名 开始时间 ( h) 结束时 间(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