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20.20 CCS B05 3304 浙江省嘉兴市 地方 标准 DB 3304/T 066 2021 阳光玫瑰葡萄生产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on the production technique of Shinemuscat grape 2021 - 03 - 10 发布 2021 - 04 - 10 实施 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304/T 066 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2、本文件由嘉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嘉兴市农渔技术推广站、嘉兴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葡萄产业分会 (嘉兴市 葡萄产业农合联 )、海盐县农科所、嘉兴市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和桐乡市大圣果蔬农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李斌、朱屹峰、熊彩珍、朱晨辉、陈哲、马常念、沈金跃、江挺、范文俊、胡 彬慧、庞钰洁、 陆永明、 吴平、吴学军、芮利刚、李军。 DB 3304/T 066 2021 1 阳光玫瑰葡萄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产阳光玫瑰葡萄的产地环境、园地选择、定植、生产指标、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 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整理和贮存、记录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阳光玫瑰葡
3、萄 的 设施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 857-2004 葡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DB33/T 2212-2019 红地球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高宽垂 架式
4、 葡萄树主干较高、行距宽,当年生新梢不加任何引缚而自由地下垂的树形。主干通常在 1.4 m 1.8 m之间,植株篱架横断面上叶幕的宽度一般在 1.3 m 1.5 m之间。 4 建园 园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高于 0.8 m,土壤 pH值 6.0 7.5,土质为壤土或砂壤土的平 地建园。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要求。 园地规划设计 4.2.1 根据园地条件、面积,规划若干作业区,每个作业小区以长 100 m、宽 50 m 为宜,周围挖深 0.8 m 的主排水沟,区内配以深 0.5 m 的支沟。
5、4.2.2 区内应设立宽 2 m 的作业道,与田间作业道贯通。 DB 3304/T 066 2021 2 设施与架式 4.3.1 采用连栋大棚或简易小拱棚。棚体构造、薄膜选择、覆揭膜时间参照 DB33/T 2212-2019 中 4.4 执行。 4.3.2 架式采用水平架或高 宽垂架。 定植 4.4.1 苗木要求 选择嫁接口以上 2 cm处径粗 0.6 cm ,有 3 个 4 个饱满芽,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以 3309M、 5BB 等为砧木的嫁接苗。 4.4.2 定植时间 12月至次年 3月中旬。 4.4.3 种植密度 4.4.3.1 连栋大棚内,定植行距为 3 m 6 m,株距为 4 m 6
6、 m。 4.4.3.2 简易小拱棚内,定植行距为 2.8 m 3 m,株距为 2 m 4 m。 4.4.4 定植前处理 用 1000 倍 40%嘧霉胺悬浮剂蘸根,晾干后定植。 4.4.5 开挖定植沟 4.4.5.1 根据立地条件,在畦中间挖 1 m 1.5 m 宽, 0.2 m 0.4 m 深的定植沟,表土和有机肥等混 匀回填沟底,有效土层 0.6 m 以上。 4.4.5.2 连栋大棚内采用 H 型整枝时,定植沟定位在主立柱的位置。简易小拱棚内,定植沟定位在棚 中央。 4.4.6 栽植 栽植前苗木需去掉嫁接膜,保留 2 个 3 个有效芽,根系 10 cm 15 cm。嫁接口露出地面 5 cm以
7、 上,确保苗正、根舒,栽后立即浇透定根水,覆盖透明膜。 5 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 5.1.1 改土 5.1.1.1 定植前改土,每 667 m2施有机质(腐熟牛粪、羊粪等家畜粪便和菌渣、秸秆、谷壳等有机物 料) 2000 kg,与土混匀回填至定植沟。 土壤中 有机质含量保持在 4%以上,微生物 活跃。 5.1.1.2 成年树可通过条沟、放射沟和环状沟改土,每 667 m2施有机质 1000 kg 2000 kg。 5.1.2 松土、除草 DB 3304/T 066 2021 3 人工或机械松土、除草,清洁果园。 5.1.3 土壤覆盖 5月底,用秸秆等有机物覆盖树盘,覆盖厚度 0.2 m 0.3
8、 m。 肥料使用管理 5.2.1 基本原则 提倡实施测土 、测树 配方施肥,根据树势、产量和土壤情况,合理施肥。基肥 以 有机肥 为主。 生长 期适当配合化学肥料。 5.2.2 施肥量和施用时期 应控制化学肥料的全年施用量。根据新梢发育情况 合理确定追肥量,见表 1。 表 1 追肥量 施用时期 施肥 N:P:K 追肥量 第一次 幼果发育期 2:1:1 15 kg/667 m2 第 二 次 第二膨大期 1:1:3 15 kg/667 m2 第 三 次 采果后 2:1:1 10 kg/667 m2 5.2.3 施肥方式 采用条沟、放射沟、环状沟或肥水一体化方法施入,也可结合防病喷施叶面肥。 水分管
9、理 5.3.1 灌水 5.3.1.1 促成栽培的封棚后、避雨栽培的萌芽前一个月灌一次大水,萌芽后至开花前土壤保持相对干 燥,开花至幼果期土壤保持相对湿润,硬核至成熟期逐渐减少用水量。 5.3.1.2 田间应设置水分张力计,当土壤水分吸力超过各生长时期的临界点时,进行灌水,见表 2。每 次灌水应灌透 (水分张力计回零)。 表 2 各生长时期 土壤吸力临界点 生长期 土壤吸力临界点 开花前 310Kpa 花 期 100Kpa 幼果期 60Kpa 硬核期 160Kpa 成熟期 310Kpa 5.3.2 排水 遇洪涝及时排水。 DB 3304/T 066 2021 4 6 整形修剪 整形 高宽垂架式采
10、用一字型整形;水平棚架式采用 H型整形。修剪后每 667 m2留结果母枝 2000 根 2500 根,叶面积系数 1.8 2.2,新梢生长量 120 cm 150 cm,生长期架面透光度 20% 30%。 幼龄树树形培养 6.2.1 一字型 6.2.1.1 萌芽后留两个饱满芽,其余抹除。展叶后长至 10 cm 时,用支柱支撑长势较旺的一枝,疏除 另一枝。新梢长至棚面时,棚下 30 cm 处摘心,促发 2 根副梢,沿树行方向 分别 向两侧引绑,培育成主 蔓,与另一株的主蔓交汇处摘心 , 培养主蔓 。 6.2.1.2 主蔓上的副梢长至 3 叶后摘心,以后延长副梢留 2 叶、 1 叶反复摘心至落叶,
11、培养副梢作为 第二年的结果母枝。主干上的副梢均留 2 叶 3 叶摘心后强控。副梢管理 。 6.2.1.3 一年生主干粗度应达到 2.5 cm 3 cm,主蔓粗度 1.2 cm 1.5 cm。 6.2.2 H 型 6.2.2.1 萌芽后留两个饱满芽,其余抹除。展叶后长至 10 cm 时,用支柱支撑长势较旺的一枝,疏除 另 一枝。待幼苗生长超过架面 15 cm 时,在架面下 20 cm 处强摘心, 促发 2 根副梢,作为 2 根主蔓, 沿 树行方向分别向两侧引蔓 。主蔓在 1.4 m 处强摘心,促发 2 根副梢, 沿垂直树行方向分别向两侧引 蔓, 培育成次年的结 果主蔓,与另一株的主蔓交汇处摘心
12、。 6.2.2.2 副梢管理 按本文件 6.2.1.2 进行 。 新梢管理 6.3.1 萌芽期抹除副芽、隐芽、基部芽、不定芽,分 2 次 3 次进行。见花穗后根据架面新梢密度情 况抹除过密新梢。枝干用 3 波美度 5 波美度石硫合剂消毒处理。 6.3.2 新梢间距 18 cm 20 cm 为宜,疏除过密新梢。 6.3.3 分批绑扎,将新梢均匀绑扎在架面铁丝上。 6.3.4 主梢生长至 6 叶 8 叶 第一次 摘心, 主梢延长枝 4 叶 6 叶 时第二次摘心。 弱梢不摘心,副梢 留 1 叶 2 叶反复摘心。 冬季修剪 采用短梢修剪,每个结果母枝基部留 1 个 2 个芽。 7 花果管理 花穗管理
13、花前 7 d至初花,去除副穗及以下小穗,留穗尖 4 cm 6 cm(15 节 20 节 ), 70 个 80 个花蕾。 旺梢留 2 个花穗,中庸梢留 1 个花穗,弱梢不留花穗。 DB 3304/T 066 2021 5 无核化处理 7.2.1 盛花后 3 d 以内用 25 mg/L 赤霉酸 +2 mg/L 氯吡脲 进行第一次 处理 ; 盛花后 12 d 15 d 用 25 mg/L 赤霉酸 进行第二次 处理。 7.2.2 通过 浸花序 的方式进行无核化处理 ,可与防灰霉病药混合使用。 果穗整理 7.3.1 果穗指标 粒重 15 g 17 g,穗重 750 g 850 g。 7.3.2 疏果 第
14、一次处理后 7 d疏果,每穗留果 55 粒 6 0粒。 7.3.3 疏穗 第一次处理后 3 周进行疏穗,每 667 m2留果穗 1600 穗 1800 穗,分 2 次 3 次定穗。产量控制在 1200 kg/667 m2 1500 kg/667 m2。 7.3.4 套袋 防止日灼和气灼,幼果期应避免阳光直射,第二次处理后 42 d果实软化后开始套袋。 8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在展叶 2 片 3 片时,防治绿盲蝽和 粉蚧 ;花 序分离 期,防治灰霉病;开花前,防治灰霉病、 蓟马、 蛀螟 和透翅蛾;花后 1 周,防治白粉病 、粉蚧和红蜘蛛 ;套袋前,防治炭疽病和白粉病。 防治原则 按以下原则进
15、行防治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综合措施为基础,合理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结合冬季修 剪,彻底清园,剪除病果、病穗、卷须,清除地面枯枝落叶; 生长季,及时摘除病叶、病枝、病果、集中深埋; 拔除病毒植株,防止扩散蔓延; 实行全园套袋; 在园内安装诱蛾灯、人工捕捉害虫。 防治措施 使用化学药剂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见 附录 A。 9 采收 DB 3304/T 066 2021 6 当浆果充分发育成熟,果皮呈浅绿色或绿色泛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 18%,表现出阳光玫瑰 固有色泽和风味时采收,采收前 15 d 停止灌水。成熟后挂树时间不宜超过 30 d。采
16、摘观光的可适当延 长。 采收应在天气晴朗的早上和下午气温下降后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采收。 10 整理和贮存 采收下来的葡萄应进行果穗修整,剔除病、伤、烂果粒及小果粒,分级包装。 整理包装间的环境和人员清洁卫生。 暂不上市销售的葡萄,入贮存库暂存。入库前先在预冷库预冷 12 h 24 h,预冷温度控制在 0 2 ,预冷结束后入保鲜库贮存,保鲜库温控制在 2 4 ,相对湿度 90%。 11 记录 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确保葡萄质量可追溯。生产档案保存不少于 2 年。 DB 3304/T 066 2021 7 A A 附录 A (资料性) 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见表 A.1。 表 A.1
17、主要病虫害防治 名称 防治方法 物理、农业防治 药剂防治 霜霉病 清除田间病枝、病叶、病果,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梢生长期、幼果期:用 1:0.5:200波尔多液或 25%嘧菌酯悬 浮剂 1500 倍液 2000 倍液或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3000 倍液 4000 倍液喷雾,间隔 7 d 10 d,用药 2 次。 穗轴褐枯病 适当控氮,合理定梢,确保花序见光一致。 开花前 1 d 2 d和见花第 8 d 第 10 d,用 50%腐霉利可湿 性粉剂 1000 倍液 1500 倍液或 78%波尔 锰锌可湿性粉 剂 600 倍液 700 倍液喷雾,用药 2 次。 白粉病 冬季修剪后清除田间病
18、枝、病叶、病果,集中进行 无害化处理。 冬季清园后,用 3 波美度 5 波美度石硫合剂全园喷雾 1 次。展叶至葡萄转色前用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000倍 液 1500 倍液,间隔 10 d 15 d,用药 2 次。 灰霉病 适当控氮,合理定梢。 冬季清园后,用 3 波美度 5 波美度石硫合剂全园喷雾 1 次。展叶至葡萄转色前用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000倍 液 1500 倍液,间隔 10 d 15 d,用药 2 次。 白腐病 清除树上和地面的病穗、病粒和病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4月下旬开始,用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000 倍液1500 倍液喷雾,隔 10 d
19、15 d,用药 2 次。 炭疽病 清理病残枝蔓、病落果,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果实膨大期至成熟采收前 25 d以上,用 10%苯醚甲环唑水分 散粒剂 1000 倍液 1500 倍液,间隔 10 d 15 d,用药 2 次 3 次。 根癌病 重病株:拔除并集中至园外进行无害化处理,再 用生石灰对周围土壤进行消毒或挖除带菌土壤, 换上无病新土。 轻微病株:扒开根周围土壤,用小刀将病瘤刮除,涂 3 波 美度 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 1:0.5:200波尔多液保护伤 口,病残组织集中至园外进行无害化处理。 透翅蛾 冬季将具有膨大特 征及具有棕褐色木屑的枝蔓剪 除,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花期,用 35%
20、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 17500 倍液 25000 倍液喷 雾,间隔 14 d,用药 2 次。 夏季新梢顶端有枯萎现象,或见有虫粪屑及粘状 物,可用刀刮或用铁丝刺死枝蔓内的幼虫。 红蜘蛛 彻底清园,剥除老翘树皮,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生长期喷 0.2 波美度 0.3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雾,间隔7 d 10 d,用药防治 2 次。 粉蚧 彻底清园,剥除老枝树皮,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各代幼虫孵化期用 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4000 倍液5000 倍液喷雾,间隔 7 d 10 d,用药防治 2 次 3 次。 保护跳小蜂、黑寄生蜂等天敌。 冬季清园 将冬季清除园中落叶、残果、剥下的老翘树皮和剪下的枝梢,集中至园外进行无害化处理。 主干用石灰水涂白,用 3 波美度 5 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全园喷雾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