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22 DB3208 淮 安 市 地 方 标 准 DB3208/T 1472021 淮麦920栽培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on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Huaimai 920 2021-01 -18发布 2021 -02-18实施 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08/T 147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格式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淮安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金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安市农业技术推
2、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在进、李必忠、曹锦华、贾蔚、冯文生、黄在淮。 DB3208/T 1472021 2 淮麦920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淮麦920的产地环境、播种、抗逆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生产记录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沿淮麦区及淮北麦区晚茬口淮麦920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 500 秸秆粉碎还田机 作业质量 NY/T 851 小
3、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608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范 DB32/T 504-2002 无公害农产品 肥料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851的规定。 5 播种 5.1 播前准备 5.1.1 秸秆切碎还田 5.1.1.1 切碎机械的选择 选用配置有切碎与扩撒装置的收割机。 5.1.1.2 秸秆还田作业要求 秸秆留茬高度控制在10 cm以内,秸秆切碎长度10 cm,切碎合格率达90%以上。秸秆抛撒均匀度 达90%以上,否则需采用人工铺放以达要求。 5.1.1.3 秸秆还田 DB3208/T
4、1472021 3 符合NY/T 500的要求。有条件地方可撒施秸秆腐熟剂,所选用的腐熟剂产品符合GB 20287要求。用 反旋灭茬机灭茬或深翻灭茬,秸秆全部还田。 5.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每10 kg麦种用15%多效唑粉剂10 g或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15 g20 g均匀拌种, 麦种晾干后播种。拌种时注意拌匀,防止局部药量过大影响小麦出苗。 5.2 播种 5.2.1 播种期 以10月15日11月5日为宜。 5.2.2 播种量 基本苗1210 4 /666.7 m 2 2010 4 /666.7 m 2 ,条播12 kg/666.7 m 2 15 kg/666.7 m 2 ,撒
5、播14 kg/666.7 m 2 18 kg/666.7 m 2 ,套播15 kg/666.7 m 2 20 kg/666.7 m 2 。 5.2.3 播种方式 板茬少免耕机条播,根据土壤,天气状况,一次性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行 距20 cm25 cm,播深2 cm3 cm,先用反旋灭茬机灭茬或深翻灭茬,再用条播机播种;撒播,将种子 均匀撒播田面后,浅旋盖种;套播,水稻收获前将种子撒在田里,水稻收获时秸秆全量还田后镇压开沟 覆土。 5.3 田间管理 5.3.1 播后镇压 小麦播种后及时机械镇压,压实种子、土壤与秸秆孔隙度 。 5.3.2 开沟 5.3.2.1 外沟 外三沟在
6、前作收获前人工清理开挖,沟系配套,逐级加深,隔水沟深100 cm以上,导渗沟深120 cm 以上,排水沟深150 cm以上。 5.3.2.2 内沟 内三沟于播种后机械开沟(要求选用配置撒开泥土装置开沟机)或人工开挖(指地头沟和腰沟), 每3 m4 m开挖一条竖沟,沟深20 cm3 cm。距田两端横埂2 m3 m,各挖一条横沟,沟深30 cm40 cm,长条田每30 m50 m挖一条横沟,内外沟配套相通。 5.4 肥水管理 5.4.1 肥料运筹 5.4.1.1 施肥策略 前期促早发,中期保稳长,后期不早衰。 DB3208/T 1472021 4 5.4.1.2 肥料使用准则 肥料应符合DB32/
7、T 504-2002的要求。 5.4.1.3 化肥用量 5.4.1.3.1 氮肥 纯氮用量18 kg/666.7 m 2 20 kg/666.7 m 2 。 5.4.1.3.2 磷、钾肥 根据土壤有效含量调整施用量,一般P2O5、K2O用量为9 kg/666.7 m 2 10 kg/666.7 m 2 。 5.4.1.3.2 氮磷钾比例 N:P2O5:K2O=1:0.5:0.5。 5.4.1.4 运筹比例 氮肥中基苗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51.5,磷、钾肥基追比为5:5。 5.4.2 水分管理技术 5.4.2.1 足墒播种 若播种时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宜灌水造墒,浇足底
8、墒水,适墒播种以保证出苗。 5.4.2.2 灌越冬水 若冬前持续干旱,有灌溉条件冬前灌一次越冬水以保证麦苗安全越冬。 5.4.2.3 排水 冬春要清沟理墒,保持沟系畅通无阻,达到排水顺畅,雨止田干。 6 抗逆技术 6.1 冻害补救 小麦拔节前受冻,施用壮蘖肥,促使其恢复生长;拔节后发生冻害应及时补施恢复肥,减轻冻害损 失。恢复肥追施数量应根据小麦冻害严重度确定,一般施用尿素5 kg/666.7 m 2 10 kg/666.7 m 2 。 6.2 防倒技术 群体较大田块于返青后拔节前用矮苗壮60 g/666.7 m 2 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 g/666.7 m 2 75 g/666.7
9、m 2 进行叶面喷雾,或返青拔节前镇压,也可在破口期喷“小麦增产抗倒营养剂”进行叶面喷雾。 7 病虫草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DB3208/T 1472021 5 实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原则,农药使用应执行NY/T 1276的规 定。 7.2 农业防治 精选种子,汰除病粒,推广精量播种,提高群体质量,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使用经高温腐熟的有机 肥料,轮作换茬,清理田园等。 7.3 化学防治 7.3.1 农药使用准则 农药使用按照NY/T 1276的规定执行。 小麦赤霉病防治按照NY/T 1608规定执行。 7.3.2 防治方法 防治药剂、方法见本文件附录A。 8 收
10、获 小麦蜡熟末期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籽粒含水量要求低于12.5%,贮藏于通风干燥处。 9 生产记录 对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记录,记录档案保存2年以上。 DB3208/T 1472021 6 附 录 A (规范性) 病虫草害防治常用农药、用量及方法 表A.1规定了病虫草害防治常用农药、用量及方法。 表A.1病虫草害防治常用农药、用量及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时间 防治指标 防治药剂 用药剂量 防治方法 杂草 播种后出苗 前 50%苯磺异丙隆WP 125 g/666.7 m 2 150 g/667 m 2 兑水30 kg40 kg喷雾 杂草 春季返青期 5%双氟氯氟吡WP或 50 g/L双氟磺草
11、胺 SC+20%氯氟吡氧乙酸 EC或5%炔草酯唑啉 草酯EC 80 ml/666.7 m 2 100 ml/666.7 m 2 ,15 ml20 ml+30 ml50 ml,80 ml/666.7 m 2 100 ml/666.7 m 2 兑水30 kg40 kg喷雾 赤霉病 小麦齐穗至 初花期 40%氰烯.戊唑醇SC或 者用40%戊唑咪鲜胺 SC 50 ml/666.7 m 2 70 ml/666.7 m 2 或30 g/666.7 m 2 40 g/666.7 m 2 兑水30 kg喷雾 纹枯病 小麦拔节前 30%苯甲丙环唑ME或 10%己唑醇SC 15 ml/666.7 m 2 20 ml /666.7 m 2 或15 ml/666.7 m 2 20 ml/666.7 m 2 兑水30 kg喷雾 锈病 田间病叶率 达5%,严重度 在10%以下 15%粉锈宁WP或20%粉 锈宁EC 50 g/666.7 m 2 或40 ml/666.7 m 2 兑水30 kg喷雾 蚜虫 百株蚜量达 500头 80%烯啶虫胺吡蚜酮 DF 6 g/666.7 m 2 8 g/666.7 m 2 兑水30 kg喷雾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