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31 DB3208 淮安市地方标准 DB3208/T 140 2021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on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Morchella esculenta 2021 -01 -18发布 2021 -02-18实施 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08/T 140 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江苏徐 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
2、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国莲、李闯、王青、秦进华、文正怀。 DB3208/T 140 2021 1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栽培种植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大棚环境条件下的羊肚菌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
3、使用准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165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用菌 edible mushroom 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包括食用、食药兼用和药用三大类用途的种类。 3.2 品种 variety 经各种方法选育出来的具特异性、一致(均一)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商业栽培的食用菌纯培养物。 3.3 菌
4、种 culture 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结实性的菌丝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3.4 母种 stock culture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也称一级种、试管种。 3.5 DB3208/T 140 2021 2 原种 mother spawn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 二级种。 3.6 栽培种 spawn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也 称三级种。 3.7 消毒 disinfection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3.8 子实体 fruit body 产生
5、孢子的真菌组织器官。如子囊果、担子果。 3.9 出菇 fruiting 子实体逐渐长大并长出覆盖物的过程。 3.10 原基 primordium 尚未分化的原始子实体的组织团。 3.11 菌盖 pileus 生长在菌柄上产生孢子的组织结构,也是主要食用部分。一般呈帽状。 3.12 菌柄 stipe 上支持菌盖、下连接基质的子实体上的柱状组织结构。 3.13 子囊果 ascocarp 产生子囊的子实体。 4 生产条件 4.1 场地环境 栽培场地应选地势较高,通风良好,便于排水的地方,环境应符合 NY/T 5010规定。 4.2 土壤条件 DB3208/T 140 2021 3 栽培场地内土壤腐殖
6、质含量高、土质疏松、保水透气,土壤质量应符合 GB 15618规定。 4.3 栽培设施要求 本栽培采用塑料蔬菜大棚栽培羊肚菌,大棚的结构与性能应符合 GB/T 19165规定,大棚外壁由内向 外覆盖聚乙烯多功能复合膜、 95%遮阳率以上遮阳网,棚内沿长轴安装微喷设施,大棚内喷灌水源 质量 应符合 GB 5749规定。 5 生产技术 5.1 栽培季节 在 10月下旬至 11月中旬,温度稳定在 10 20 间播种栽培。越冬后,翌年 3月初至 4月中旬期间 大量出菇。 5.2 品种选择 羊肚菌种植品种应选择发菌出菇快、产量高和抗逆性好的羊肚菌品种,如六妹羊肚菌。 5.3 菌种制作 羊肚菌母种、原种及
7、栽培种的繁育制作 应符合 NY/T 528的规定。 5.4 菇棚整理 在菇棚四周开好排水沟,对菇棚的地面、棚顶、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使用消毒药剂时应按照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使用。整地做畦,翻松、拉平畦上泥土,畦床宽 1 m 1.2 m,长度依田块而定, 畦间留 0.4 m 0.5 m的操作通道。畦床表面撒生石灰 30 kg/亩,播种前一周浇一次透水。 5.5 播种 每 666.7 m2地菌种用量 200 kg 250 kg。菇床宽 1 m 1.2 m,床间留 0.4 m 0.5 m作业通道,菇床 上开 3条 4条纵沟,播种时将菌种捣碎,撒入菇床上的沟内,捣碎上面的泥土然后拉平
8、,喷水一次,使 土壤的含水量达 60%左右,覆盖黑色地膜。 5.6 外营养袋制作与摆放 5.6.1 外营养袋制作 外营养袋的制作参照 NY/T 528的规定制备,外营养袋基质质量应符合 NY 5099规定,采用 12 cm 24 cm聚乙烯灭菌袋装袋,配方为每袋小麦粒 120 g、谷壳 30 g、玉米芯 60 g、腐殖质土 50 g、石灰 1% 1.5%、 石膏 2%,含水量 50% 60%,常压灭菌 24小时,冷却后使用。 5.6.2 外营养袋摆放 播种 7 d 10 d菌丝爬上土壤表面后放置营养袋。每条菇床摆放营养袋 2排,袋间距 0.4 m 0.5 m, 每亩摆放 1500袋 2000袋
9、。摆放时用刀尖在营养袋纵轴方向开 8 cm 10 cm小口,将开口处接触地面并 用力压,使营养袋内基质与菇床上羊肚菌菌丝紧密接触。 5.7 养菌与出菇管理 5.7.1 养菌管理 DB3208/T 140 2021 4 养菌期间 保持菇床土壤含水量在 45% 65%,菇棚内温度保持在 10 20 ,微弱光线条件下生长。 5.7.2 出菇管理 在 2月下旬后,空间温度回升到 10 以上,拉去地膜通风并喷水,保持空气湿度不低于 80%,刺激 原基形成。一周后原基形成,通过闭棚、减少通风与浇水频率和强度等措施来保持小环境稳定,相对空 气湿度控制在 85%以上,温度在 5 18 。 6 病虫害防治 羊肚
10、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 1。 表 1 羊肚菌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病虫害名称 病害部位 防治措施 白斑病 菌盖 通过开棚通风来减少浇水量和浇水次数, 来降低棚内温度与湿度,摘除床面病菇。 黄脚病 幼菇 通过开棚通风来减少浇水量和浇水次数,来降低棚 内温度与湿度,摘除床面病菇。 蛞蝓 幼菇 摆放外营养袋后,使用四聚乙醛颗粒剂药剂诱杀或 人工捕杀。 飞蚊 菇体 菇棚上空悬挂杀虫灯诱杀或黄色粘蚊板诱杀。 地蛆 营养袋、菇根 前期通过生石灰杀害,后期人工捕杀 7 采收 羊肚菌子实体出土后一般经过 7 d 10 d生长后成熟,菌帽脉络清晰时,蜂窝状的子囊果部分已基 本展开,菇体色泽从淡转深时即可采收。采收方法是用小刀从菌柄基本紧贴地面处割下。然后清除基部 泥土,鲜菇 装箱冷藏保鲜,可鲜销或晒干(烘干)分级销售,干品需要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减少挤压变 形或破损,保持朵型圆满完整。 8 记录 全过程记录生产过程中 气象条件、生长发育动态、各项投入品名称及使用时间、次数、数量、收获 时间、产量等,档案保存时间不少于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