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205 T 1015-2021 苏式传统文化 苏扇(绢宫扇)制扇技艺传承指南.pdf

    • 资源ID:1525475       资源大小:2.55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205 T 1015-2021 苏式传统文化 苏扇(绢宫扇)制扇技艺传承指南.pdf

    1、ICS 97.180 CCS Y 89 2021-02-04发布 20 21-02-08实施 苏州市市场监督 管理 局 发布 DB3205 苏式传统文化 苏扇(绢宫扇)制扇技艺传承指南 Suzhou-style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guidance for handicraft of making Suzhou Fans (silk mandarin fan) 苏州市 地方标准 DB3205/T 1015-2021 DB3205/T 1015-2021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

    2、义 . 1 4 总体考虑 . 1 5 传统绢宫扇制扇技艺 . 1 5.1 总则 . 1 5.2 制框 . 1 5.3 制柄 . 2 5.4 裁面和糊面 . 2 5.5 沿边 . 2 5.6 整理 . 3 6 技艺还原改良 . 3 6.1 概要 . 3 6.2 技艺还原 . 3 6.3 技艺改良 . 3 7 传承人培养 . 3 7.1 培养总则 . 3 7.2 传承人选 . 3 7.3 传授内容 . 4 7.5 培养流程 . 4 7.6 保障措施 . 4 8 文化弘扬 . 4 8.1 展览宣传 . 4 8.2 信息化宣传 . 4 附录A(资料性) 制扇技艺图示 . 5 I II DB3205/T

    3、 1015-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盛风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苏州梅香雅筑工艺品有限公司、苏州市苏标标 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麦田美术设计工作室、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苏州檀香扇厂 有限公司、苏州市美和工艺扇厂、苏州市质量和标准化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建忠、盛春、苗艳欢、周凤、赵美丽、邢伟中、汤晓红、唐小虎、戈泽友。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I IV DB3205/T 1015-2021 引 言 苏州绢宫扇的起源,目

    4、前没有明确记载,根据诗词作品,可以追溯至晋到宋时期。到了元明两代, 又进一步发展,并由宫用之物,逐渐变成了文人雅士赋词作画的领地。这种趋势,一直发展到明末和清 初一代。苏州绢宫扇声誉益广,凡采购绢宫扇的,纷纷前往苏州。其技艺之精,生产之盛,颇有旷古之 称。然而,近百年来,由于战乱频发,城乡经济衰退,制扇行业渐趋没落。 解放后,生产逐步恢复,建立了绢宫扇生产合作社,开始了扇产品的试制工作。1995年开始生产 了较为高级的绢宫扇的一万把左右,畅销国内各地和远销国外香港、南洋一带,受到消费者欢迎。至此, 这一濒于淘汰的扇种,由恢复而发展,由发展走向提高。1985年,绢宫扇生产合作社归并于檀香扇厂 后

    5、,不断加强创作设计、提高技艺水平,更使它向前又迈进了一步。步入21世纪,出于政府管理、市 场规范的需要,特制定本文件,用以指导绢宫扇制扇技艺传承工作。 为使绢宫扇达到“鲜艳夺目、轻巧明快”的效果,需要关键工序(制框、装柄、糊面)和辅助工序 (扇柄打眼、穿结、流苏、整理包装等)密切配合。本文以最传统的竹材、绢为例,采用弯曲固定制框, 用糯米浆糊面,经沿边后完成制作。通过绘画、刺绣、抽纱、烫花等艺术方式,在扇面上绘制花鸟、鱼 虫、人物、佛像、书法等内容,使得绢宫扇丰富多彩,百花竞艳。绢宫扇发展过程中,因形式、材料发 生变化,制扇工艺亦相应有所不同,这些均不在本文件编写范围之内。 V DB3205/

    6、T 1015-2021 苏式传统文化 苏扇(绢宫扇)制扇技艺传承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苏扇(绢宫扇)制扇技艺传承的总体考虑、传统绢宫扇制扇技艺、技艺还原改良、传 承人培养和文化弘扬等方面的建议,并给出了相关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文化行业内各个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对苏扇(绢宫扇)制扇技艺传承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绢宫扇 silk mandarin fan 俗称“团扇”,以圆形为主,并由圆形发展出六角、海棠、长方、腰圆、钟离等形状,扇柄多用湘 妃、棕竹等制成,扇面以绢、缂丝为主,绘之以山、水、花、鸟等中

    7、国画的扇产品。 4 总体考虑 完整记录传统制扇技艺,对失传技艺进行还原,对现有技艺进行改良,培养技艺传承人,加大绢宫 扇文化宣传,促进苏扇(绢宫扇)制扇技艺的传承。 5 传统绢宫扇制扇技艺 5.1 总则 绢宫扇的传统制扇技艺主要包括制框、装柄和糊面三个主要步骤。 5.2 制框 5.2.1 概述 经过选材、锯、劈、修整、烘烤、弯曲、定型等步骤将绢宫扇形状固定的过程。制框图示参见附录 A。 5.2.2 技艺 选取生长5年以上毛竹,劈成长1 m以上、横截面为5 mm*6 mm的竹条,放入冷水中浸泡约一周后 1 DB3205/T 1015-2021 取出,放置6 h后待用。 取预处理好的竹条,使用明火

    8、烘烤,烘烤加热后即用双手按压、弯曲竹条。重复烘烤、按压直至弯 曲成所需要的形状,修去竹条多余部分。 取10个制好的扇框作为一组,根据扇框造型以反向作用力方向,使用细绳捆绑、固定,存放于通 风干燥的地方。放置一年后,待水分挥发、外形固定后取用。 5.3 制柄 5.3.1 概述 经过选材、锯、修整、烘烤、开槽、削平等步骤将扇柄装入扇框的过程。制柄图示参见附录A。 5.3.2 技艺 选取生长5年以上的细竹竿,修去竹节处的分枝,打磨光滑。根据扇框大小确定扇柄长度,修去多 余部分,扇框长度与扇柄长度比例参考黄金分割。 取预处理好的竹竿,使用明火烘烤,烘烤加热后即用双手按压,直至竹竿笔直。使用铁签打通竹节

    9、, 从竹竿底部插入直径略小于竹竿的竹签,以增加扇柄坚硬度,并根据实际需要在竹竿底部安装饰品。 确定扇框与扇柄的连接位置,在扇柄上双向开槽,孔的直径小于扇框竹条直径,扇框两端削尖。扇 框两端塞入扇柄孔中,完成衔接。经打磨、抛光后制成绢宫扇外框。 5.4 裁面和糊面 5.4.1 概述 经过裁布、矾水、开料、糊面等步骤将扇面绷在扇框上的过程。糊面图示参见附录A。 5.4.2 技艺 5.4.2.1 裁面 绷紧绢纺,用明矾水和骨胶按一定比例配置成溶液,用刷子在绢纺一面均匀地刷上溶液,悬挂晾干。 风干后裁剪成正方形或长方形,裁剪好的绢纺需完全覆盖住扇框,且超出扇框至少2 cm。 5.4.2.2 糊面 将毛

    10、巾浸入水中,用力拧干,覆盖在裁好的绢纺上,加湿半小时、使绢纺略有湿润感后取用。加湿 的绢纺层数越多,需要加湿的时间越久。 取糯米粉与少量水混合搅拌后加热,制成糯米浆。用手蘸取少量糯米浆,均匀地抹在固定好的扇框 上。上完浆后,立即平放在加湿后的绢纺上,并施力按压。将绢纺超出扇框部分沿着扇框,从外侧向内 侧卷动,直至包裹扇框。置一段时间待糯米浆干透后,沿着扇框剪去多余绢纺。 按照实际制作需求,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扇面制作。 5.5 沿边 5.5.1 概述 经过裁料、拖裱、切条、包边等步骤增强和美化扇面的过程。沿边照片参见附录A。 5.5.2 技艺 取面粉与少量水混合搅拌呈糊状后,冲入100沸水,边冲

    11、入边搅拌,直至面粉糊成浓稠形玉白色, 2 DB3205/T 1015-2021 即制成面粉浆。将锦布平铺在桌面上,在锦布反面抹上一层薄薄的面粉浆,涂抹完成后,盖上一层薄衬 纸,放置一段时间、待面粉浆完全干透后取用。将晾干的锦布裁切成条,即沿边条。沿边条的长度不小 于扇框的周长,宽度大于扇框厚度。 将沿边条平铺在桌面上,衬纸面朝上,均匀地抹上一层面粉浆。将扇框对准沿边条,按压粘贴固定, 单手拖着沿边条一端,另一只手沿着扇框徐徐按压沿边条,直至将整个扇框边缘压满。 按压过程中,注意沿边条与扇框对齐,避免出现缝隙。不宜用力拉扯,致使沿边条变形或毛边。结 束后,用湿毛巾擦拭扇面扇柄上的糯米浆、面粉浆。

    12、 5.6 整理 仔细观察绢宫扇正反面,外观清洁程度,扇面松紧适度、边缘光滑,保持平整度。 存在细小瑕疵,调整后可以恢复正常外观、不影响销售、使用的,进行调整加工;存在明显瑕疵、 无法通过调整恢复外观的,作报废处理。 6 技艺还原改良 6.1 概要 积极探索、还原绢宫扇传统制扇技艺的同时,运用现代科技进行适当改良,优化生产工序、提高产 量,是十分必要的。 6.2 技艺还原 6.2.1 宜通过研究前朝绢宫扇实物、查阅绢宫扇文献等方式,发现当前制扇技艺中缺失部分,确定需 要还原的技艺,结合自身制作经验,尝试制扇技艺的还原。 6.2.2 宜建立“图文声像”数字信息的技艺档案和数据库,并实时更新。 6.

    13、3 技艺改良 传统制扇技艺过于繁杂,不能满足市场、大众需求,可进行技艺改良。 技艺改良时,宜多尝试,在不破坏绢宫扇现有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重复 验证,确保改良后的制扇技艺切实可行后投入生产,完成改良。 7 传承人培养 7.1 培养总则 传承人的培养,重要的是物色合适的学艺者,传授制扇技艺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其自主学习、终生 学习的习惯。 7.2 传承人选 挑选制扇技艺学艺者时,考虑以下资质: a) 手工艺活的天赋,制扇的灵巧度; b) 对重复、枯燥工作的忍耐能力; c) 新知识的领悟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d) 绢宫扇造型审美能力。 3 DB3205/T 1015-2021

    14、 7.3 传授内容 确定学艺者后,对其开展教学,所传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绢宫扇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 b) 绢宫扇制作的细节要求以及对应的制作方法; c) 绢宫扇扇面色系搭配、图案寓意方面的知识; d) 绢宫扇审美、评价方面的知识; e) 绢宫扇制扇技艺优化、改良的做法。 7.4 培养流程 推荐按照以下流程培养制扇技艺学艺者: a) 选择学艺者时,建议综合考虑本文件7.2中所提及的各项资质; b) 开始传授制扇技艺时,先传授绢宫扇制作的一道步骤,详细讲解该步骤的要领后,安排重复练 习该步骤,重复练习时间建议不少于1年,可视学艺者掌握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练习时间。练 习结束后,可进入下一个步

    15、骤的学习; c) 再选择一个步骤传授学艺者,为保证制扇技艺教学的连贯性,宜优先传授上一个步骤相邻的步 骤。按照b)中推荐的做法进行教学;如此反复,直至学艺者掌握全部制扇步骤,建议传授时间 不少于6年; d) 经考核,学艺者能够独立制作绢宫扇的,传授绢宫扇外形设计、扇面图形设计知识,同时培养 学艺者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 7.5 保障措施 7.5.1 单位宜重点关注技学艺者技艺掌握情况,定期考察掌握情况,发现有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技艺 运用不熟练的,可以进行针对性教学,反复训练;知识掌握较好、技艺运用较为熟练的,可以适当加快 教学进度。 7.5.2 单位积极改善学艺者学习、工作环境,确保各个加

    16、工场所整洁、干净、采光良好,无粉尘、有 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并设置独立的更衣室、盥洗室和休息室。 7.5.3 单位适当提高学艺者收入待遇,工作之余学习的,不影响正常的工作收入。学习、工作期间宜 安排工间操,预防脊椎病等职业病。 8 文化弘扬 8.1 展览宣传 单位宜积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文化交流推广活动,展示绢宫扇实物并 附带文字、图片等讲解材料,增加社会对绢宫扇的认识程度,宣传苏扇文化。 单位也可自行开设绢宫扇展示馆,展示实物、图文资料,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学习。有条件的,还 可以配备专业的老师现场讲解,带领参观人员体验绢宫扇的制扇技艺。 8.2 信息

    17、化宣传 单位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绢宫扇专题网站。网站的构建建议从绢宫扇概述、历史沿革、 绢宫扇的结构、制扇技艺、精品鉴赏、教学科研等方面展开,展示绢宫扇的同时,进一步营造开放的学 习环境,满足公众交流、探讨、休闲、鉴赏等需求。 4 DB3205/T 1015-2021 附 录 A (资料性) 制扇技艺图示 图A.1图A.4给出了制框步骤图示。 图A.1 烘烤竹条 图A.2 弯曲竹条(1) 5 DB3205/T 1015-2021 图A.3 弯曲竹条(2) 图A.4 弯曲竹条(3) 6 DB3205/T 1015-2021 图A.5图A.6给出了制柄步骤图示。 图A.5 烘烤竹竿 图A.6 衔接扇框 7 DB3205/T 1015-2021 图A.7图A.10给出了糊面步骤图示。 图A.7 抹糯米浆 图A.8 放置绢纺 8 DB3205/T 1015-2021 图A.9 包裹扇框(1) 图A.10 包裹扇框(2) 9 DB3205/T 1015-2021 图A.11图A.13给出了沿边步骤图示。 图A.11 刷面粉浆 图A.12 裁沿边条 10 DB3205/T 1015-2021 图A.13 固定沿边条 11


    注意事项

    本文(DB3205 T 1015-2021 苏式传统文化 苏扇(绢宫扇)制扇技艺传承指南.pdf)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