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05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T 19732021 同德短芒披碱草栽培及利用技术规范 2021 - 10 - 28发布 2022 - 01 - 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 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本文件起草人:邹华、汪新川、周华坤、徐公芳、欧为友、姚步青
2、、刘文辉、唐俊伟、贾顺斌、胡 海伟、王生耀、卢成保、刘华、范佩珍、白重庆、唐炳民、王九峦、马力、王晓彤。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DB63/T2021 II 引 言 同德短芒披碱草是1976由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所在同德县巴滩天然 草地上采集野生短芒披碱草的种子,经过连续多次混合选择和30余年的驯化、栽培而形成的野生栽培品 种。2006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牧草新品种(登记号331)。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 抗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青海省高寒地区海拔4300m以下的地 区种植,并能安全越冬,是青海省的当家和
3、乡土牧草品种之一。 同德短芒披碱草作为通过国家审定登记的牧草新品种,已成为青海高寒地区生态治理、退化草地补 播、退耕还草及人工饲草地建植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首选的牧草品种之一。但由于目前尚无该牧草品种 栽培及利用技术的地方标准,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以至于影响到全省各地同德短芒披碱草栽培及利 用的技术水平处于不规范的状态。因此,制定同德短芒披碱草栽培及利用技术规范,对青海省实施生态 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治理、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等项目提供科学、规范的栽培及利用技术标准。 DB63/T2021 1 同德短芒披碱草栽培及利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同德短芒披碱草栽培的产量指标、栽培适宜区、播前准备
4、、播种技术、田间管理、虫 鼠害防治和利用。 本文件适用于在海拔2000 m4300 m地区种植栽培利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DB63/T 240 青贮饲料技术规程 DB63/T 492 牧草捆裹青贮技术规程 DB63/T 662 高寒草地施肥技术规程 DB63/T 787 草地鼠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788 草地蝗虫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789
5、草地毛虫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1009 刈用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及利用技术规范 DB63/T 1010 高寒牧区草产品加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草量指标 干草产量5700 /hm 2 7800 /hm 2 (380 /667520 /667)。 5 栽培适宜区 5.1 适宜地区 海拔4300 m以下,5月8月0的积温达到l000以上,年均温0.2以上的区域种植。年降水量 在350 mm以上的地区可以旱作,低于350 mm的地区需具备灌溉条件。 5.2 土壤及地形条件 土层厚度20 cm以上,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地势较平坦,机械耕作坡度25度
6、的滩地和缓坡地。 DB63/T2021 2 6 播前准备 6.1 鼠害防治 播种前草地鼠害防治按照DB63/T 787执行。 6.2 整地 整地以秋翻春耙为主,耕深l5 cm20 cm,耕后及时耙耱,清除残茬。 6.3 基肥 结合秋翻或春耕施肥,施肥量按照DB63/T 662执行。 6.4 种子质量 选用符合GB 6142三级以上的种子。 7 播种技术 7.1 播种方式 单播、混播。 7.2 播种期 播期宜在5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 7.3 播种方式 条播、撒播,条播行距15cm25cm,播深2cm3cm,播后覆土镇压。 7.4 播种量 条播37.5 /hm 2 (2.5 /
7、667),撒播45.0 /hm 2 (3.0 /667)。 8 田间管理 8.1 围栏 人工草地建植后,及时采用围栏管护。 8.2 苗期管理 每公顷保苗628.6万株754.3万株 (每667平方米保苗41.9万株50.3万株)。 播种当年和每年的返青期禁牧,苗高10 cm15 cm时适时除杂草。 8.3 灌溉 在牧草拔节至孕穗期,有灌溉条件的,适时灌溉。 8.4 追肥 DB63/T2021 3 播后第二年在分蘖期至拔节期结合降雨或灌溉追肥,施氮肥(含N 46)75 /hm 2 90 /hm 2 (5 /6676 /667)。 8.5 松耙 人工草地建植3年4年后,在春季牧草返青前用圆盘耙进行
8、松耙划破草地,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 根系更新。划破草地时结合施肥、灌溉措施,无灌溉条件地区结合降雨施肥,延长草地利用年限。 9 鼠虫害防治 鼠害主要高原鼢鼠、高原鼠兔、高原田鼠,虫害主要有草原毛虫、蝗虫。草地鼠害生物防治按照DB63/T 787执行,草原毛虫生物防治按照DB63/T 789执行,蝗虫生物防治按照DB63/T 788执行。 10 利用 10.1 刈割 割草地每年刈割一次,在开花期至乳熟期刈割,刈割留茬高度5 cm8 cm。 10.2 青干草 鲜草刈割后及时晾晒,按照DB63/T 1010执行。 10.3 青贮 青贮窖(壕)、青贮塔、塑料袋青贮按照DB63/T 240执行,捆裹青贮按照 DB63/T 492执行。 10.4 放牧 参照DB63/T 1009,刈割后草地在当年12月初至翌年返青前进行适度放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