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7.120 CCS P 12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19532021 河湖生态基流监测规程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21 - 10 - 28发布 2022 - 01 - 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 1953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监测断面选择与查勘 . 2 4.1 监测断面选择 . 2 4.2 监测断面查勘 . 2 5 基础设施布设和仪器选型 . 2 5.1 基础设施布设 . 2 5.
2、2 水位观测设施 . 3 5.3 流量测验设施 . 3 5.4 仪器选型 . 3 6 基流监测 . 3 6.1 一般要求 . 3 6.2 水位观测 . 4 6.3 流量测验 . 4 6.4 其它监测 . 5 7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 . 5 8 其它事项 . 5 附录A (资料性) 仪器使用、维护、检定/校准/比测记录表. 6 参考文献 . 9 DB63/ 1953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 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灼伦、王淑芝
3、、高 强、马登珠、杨 芳、祁统红、王 霖、王统旭、王秀 莲、李祥坤、李光录、王永峰、祁英芬、周学斌。 本文件由青海省水利厅监督实施。 DB63/ 19532021 1 河湖生态基流监测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河湖生态基流监测的断面选择与查勘、基础设施布设和仪器选型、基流监测、设施设 备运行维护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河湖生态基流监测和运维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4、GB/T 50138 水位观测标准 GB 50179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SL 26-2012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 SL 58 水文测量规范 SL 196 水文调查规范 SL 219 水环境监测规范 SL 247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 SL 337 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 SL 384 水位观测平台技术标准 SL 537 水工建筑物与堰槽测流规范 SL 649 水文设施工程施工规程 SL 651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SL 709-2015 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位 河流和其它水体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单位:m。 来源:SL
5、26-2012,3.1.3.12 3.2 流量 DB63/ 19532021 2 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体体积,单位:m 3 /s。 来源:SL 26-2012,3.1.3.18 3.3 生态基流 维持河流基本形态和生态功能,防止河道断流,避免河流生态系统功能遭受无法恢复的、被破坏的 河道内最小流量,单位:m 3 /s。 来源:SL 709-2015,2.0.5 4 监测断面选择与查勘 4.1 监测断面选择 4.1.1 监测断面选择以已明确生态流量或存在潜在生态安全的河流作为监测主体,应以满足河流、湖 泊生态基流保护需求为原则。 4.1.2 监测断面应优先依托国家设立的水文监测基本
6、断面,也可依托水电站、泵站等水工建筑物开展 监测工作。 4.1.3 新建河流监测断面应选择在河槽控制和断面控制河段,主要设立基本水尺断面和测流断面,并 应符合 GB 50179的有关要求。有水电站、水库等控水工程的,宜设在工程尾水汇合后河道顺直、河床 稳定、水流集中的河段,也可根据工程布设情况分段设置。 4.1.4 新建湖泊(水库)水位监测断面应选择在岸坡稳定、水流平稳且水位代表性较好的地方,并应 符合GB/T 50138的有关要求。 4.2 监测断面查勘 4.2.1 监测断面位置应按内业准备、外业查勘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综合确定。 4.2.2 内业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 根据生态基流
7、监测需求,结合已有水利工程建设及其运行情况,确定查勘内容和范围; b) 收集查勘范围内的地形图、水系图、河流和流域下垫面特征、相关综合规划,以及附近水准点、 交通、通信等情况; c) 编写查勘大纲,制定查勘工作计划。 4.2.3 外业查勘与调查工作宜在河道低水期进行,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 河道弯曲度和河段顺直长度,两岸和堤防控制洪水能力; b) 各级水位情况下的水流集中程度和涨落缓急程度,水量汇入和汇出、分叉、串沟情况; c) 河段河床组成、形状及其冲淤变化情况; d) 上下游水利工程设计和运行期的最大、最小下泄流量; e) 查勘河段的历史洪水调查工作。 4.2.4 根据查勘结果,综合确定
8、监测方式方法、设施设备的规模、规格型号和建设形式。 5 基础设施布设和仪器选型 5.1 基础设施布设 DB63/ 19532021 3 5.1.1 测验河段应设立水准点、断面桩、基线桩、断面标志、界桩、观测道路、护坡等基础设施,主 要设施应布设在设计防洪水位以上。 5.1.2 基本和校核水准点设置应各不少于 1个,并应符合GB/T 50138、SL 58、SL 649的有关规定。 5.1.3 断面桩、基线桩、断面标志、界桩设置应符合 SL 649的有关规定,同时兼顾美观。断面桩可兼 作基线桩、界桩。 5.1.4 观测道路应根据测站地形条件和监测需求建设,并增设栏杆,确保监测人员安全。 5.1.
9、5 护坡应根据测验河段地形、地质条件、河势情况和监测设备分布等确定建设,并应布设反滤层、 排水管、伸缩缝,以确保河势稳定性和设备安全。 5.2 水位观测设施 5.2.1 水位观测设施分为人工观测和自记监测,具体应根据监测需求、地形条件、水位变幅和设备形 式综合确定。 5.2.2 水位观测设施设置应符合GB/T 50138、SL 384的有关要求。 5.2.3 自记监测设施设置应便于设备安装和后期检查维护等。 5.3 流量测验设施 5.3.1 流量测验设施有水文缆道、水文测桥、在线测流设施三类,具体应根据河床组成、断面形状、 水流特征、测验精度、测验方法和设备型式等综合确定。 5.3.2 水文缆
10、道建设应符合 SL 649的有关要求,驱动方式宜采用电机驱动。 5.3.3 水文测桥可为现有公路桥,也可新建专用的水文测桥。新建水文测桥应与地区有关规划相结合, 不应影响河流行洪安全。 5.3.4 在线测流设施主要为设备基础安装平台,其设计规格、形式、数量应根据测站特性、测验精度 和设备类型综合确定。 5.4 仪器选型 5.4.1 水位、流量仪器选型应满足测验精度和测站特性等,优先采用在线监测设备,设备参数应符合 下列要求: a) 电源宜采用直流供电; b) 采用通用标准协议的 RTU、DTU 模块,宜采用移动公网进行传输,无移动信号覆盖区可采用北 斗通信终端模式进行传输。数据上传报文应满足
11、SL 651的有关要求; c) 监测设备应具有存储和无线下载功能,并有较强的防雷电抗干扰能力; d) 远程控制软件应支持远程数据下载、数据召测、参数设置、时钟自动校准等功能,并支持手机 APP查询功能。 5.4.2 水位在线监测设备应根据测验河段情况和测验精度合理选用。接触式水位计宜采用气泡式水位 计,非接触式水位计宜采用雷达式水位计。同时配备基本水尺作为备用监测设备。 5.4.3 流量测验设备应配置转子式流速仪或走航式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在线测流设备可根据测验 河段情况选配水平式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雷达波、侧扫雷达、图像等测流设备。 5.4.4 视频监控设备用于水位、流量的辅助监测,应具
12、有远程控制、实时图像传输和360旋转功能 等。 6 基流监测 6.1 一般要求 DB63/ 19532021 4 6.1.1 河湖生态基流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河流水位、流量和湖泊(水库)水位,有条件的宜同步开展水 质监测等。 6.1.2 河湖生态基流监测应根据河流、湖泊水流特性,结合仪器设备、监测方式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制定相应的生态基流监测方案。 6.1.3 新设备启用前应进行比测,比测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6.2 水位观测 6.2.1 水位测次应根据河流特性及水位涨落变化情况合理分布,以测得完整的水位变化过程,满足日 平均水位计算和流量推求为原则。 6.2.2 水位监测应采用水位计连续自
13、记监测,当水位计故障或超出测量范围时恢复基本水尺人工观测。 人工观测频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以能基本控制各级水位和水情变化全过程为原则; b) 枯水期和汛期平水期水位应每日 8时、20 时各观测一次; c) 汛期洪水期水位每日 2 时、8 时、14 时、20 时观测一次,当水位变幅较大时应及时增加观测 频次。 6.2.3 水位监测设备检查、使用、比测、校测应符合 GB/T 50138的有关要求,并填制附录A中表A.1、 A.2、A.3。 6.2.4 水位计观测误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水位量程小于 10m的,综合误差不应超过 2cm: b) 水位量程大于 10m的,综合误差不应超过 3c
14、m。 6.3 流量测验 6.3.1 流量测次布设应根据设站目的、测验精度、上游来水、设施设备等情况综合确定,以满足河流 定线推流为原则。 6.3.2 流量测验方法应根据测验河段条件和精度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采用流速仪、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在线监测设备施测的,应分别符合GB 50179、SL 337、 在线监测设备操作流程的有关要求; b) 利用水工建筑物(坝、闸、堰、槽等)、水电站和泵站推流的,应符合SL 537的有关要求; c) 采用比降面积法、单值化关系线、综合水位流量关系线推流的,应符合 SL 196、SL 247 的有 关要求。采用的单值化关系线、综合水位流量关系线应
15、进行率定,关系线率定不合格的不得使 用。 6.3.3 在线测流设备使用前应分析确定水面流速系数,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系数应采用在线监测设备与转子流速仪法或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同步比测资料分析确定, 比测资料应不少于20 次; b) 无比测条件的,可借用本地区断面形状和水流条件相似河流的浮标系数,无相似河流的可执行 GB 50179的有关规定。 6.3.4 在线测流设备测流前设置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 根据水流特性情况预设基本参数,包括大断面数据、水面流速系数、岸边系数、测速历时等; b) 校对已录入大断面数据,并根据断面形状、水流特性合理布设测速垂线,垂线布设应执行 GB 50179
16、的有关规定; c)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启动测流方式。 6.3.5 单次质量检查分析应在每次测验结束后及时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测验成果、测点流速、水深、 测速历时、瞬时流速、平均流速等,应执行 GB 50179 的有关要求。 DB63/ 19532021 5 6.3.6 断面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每年汛前、汛后各施测1次,当断面冲淤变化较大时应增加施测大断面; b) 岸上部分可选用四等水准、全站仪、GNSS 等进行测量,应符合 SL 58 的有关要求,水下部分 采用测深仪或缆道悬杆实测。 6.4 其它监测 6.4.1 水质监测应执行GB 3838、SL 219的有关要求。 6.4.2 有条
17、件的,可结合遥感及无人机影像分析技术开展调查评估,分析洪水涨落前后所在河段(湖 泊、水库)岸线形态、水域面积等。 7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 7.1 新建监测断面应按地方有关规定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建设报批,并接受其监督、检查。 7.2 使用和库存设备应在每年5 月前全面进行一次校检。超出使用期限和受损的严重设备应及时委托 具有专业资质的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并填制附录A中表A.3。 7.3 各基础设施应在每年4月全面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并填制附录A中表A.2,发现损毁时应采取紧 急处置措施,并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备。 7.4 常规运行维护应指定专人进行,并应形成设备使用、维护、比测记录等(见附录
18、A),便于后期 查证。 8 其它事项 8.1 生态流量监测数据整编应执行SL 247 的有关要求,于次年 1月底完成。 8.2 资料整编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其原始数据磁介质和整编成果纸制版应存贮在专用资料柜内。 DB63/ 19532021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仪器使用、维护、检定/校准/比测记录表 表A.1 给出了仪器使用记录表格式。 表A.1 仪器使用记录表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第 页 共 页 使用日期 使用前 仪器状态 使用过程 出现情况 使用后 仪器状态 使用人 负责人签 名 备注 DB63/ 19532021 7 表A.2 给出了仪器设备维护记录表格式。 表A.2
19、 仪器设备维护记录表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第 页 共 页 日期 维护内容 维护人 保管人签名 DB63/ 19532021 8 表A.3 给出了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比测记录表格式。 表A.3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比测记录表 第 页 共 页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出厂编号: 生产厂家: 检定/校准/比测单位: 检定/校准/比测证书编号: 检定/校准/比测日期: 有效日期: 检定/校准/比测结论(可附原始记录): 使用单位结论:符合使用要求 不符合使用要求 填表人: 填表日期: DB63/ 19532021 9 参 考 文 献 1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2GB/T 24558-2009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3GB/T 50095-2014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4SL/T 415-2019 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 5SL 324-2005 基础水文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 6SL 416-2007 水文仪器报废技术规定 7SL 710-2015 受工程影响水文测验方法导则 8水利部水文司.水工建筑物测流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9朱晓原,张留柱,姚永熙.水文测验实用手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10水利部办公厅.河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技术指南(试行).北京,2021.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