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川贝母栽培技术规程 2021 - 04 - 08 发布 2021 - 07 - 08 实施 ICS 65.020.20 B 38 云南省地方标准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 10032021 DB53/T 1003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斌、解明坤、张金莲、杨维泽、马维思、
2、王馨、杨天梅、李林玉、倪喜云、 苏碧玉、杨绍兵、段彦君、严世武、朱秀梅、杨光明、王林鹏、彭智娥。 DB53/T 10032021 1 川贝母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栽培的产地环境、选地整地、搭荫棚、育苗、移 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包装、贮存与运输等技术要求和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川贝母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3、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SB/T 11182 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20000.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川贝母 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又称卷叶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鳞茎入药。 3.2 松贝 鳞茎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 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枚2枚;先端钝圆或 稍尖,底部
4、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 4 产地环境 海拔宜为2 800 m3 500 m,年平均气温3 10 ,年降雨量800 mm以上,土壤为棕壤或暗棕 壤。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灌 溉用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的规定。 5 选地整地 5.1 选地 DB53/T 10032021 2 宜选择有浇灌水源,土层深厚,背风的缓坡地为种植基地。 5.2 整地 播种或移栽前清除杂草和前茬残留物,耕深25 cm以上,每667 m 2 均匀施入有机肥800 kg1 000 kg 和过磷酸钙50 kg,耙平。 5.3 理墒 顺地势开墒,墒面宽1
5、 m1.2 m,高20 cm,墒沟宽40 cm,长依地形而定。 6 搭荫棚 整地后理墒前,应搭荫棚棚架,棚高1.5 m1.8 m,用钢管、水泥杆或木杆作立柱,用细钢绳加固 棚顶,边缘的立柱用铁丝固定。育苗地遮光率为60% 70%,大田生产期的遮光率为50%60%。4月初降 雪结束后,川贝母出苗前,覆盖遮阳网。8月份植株倒苗后撤除遮阳网。 7 育苗 7.1 选种 选取5年生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采种。7月8月分批采收果壳为黄褐色的果实。把采收 的果实放在室内通风处晾干,剥出种子。川贝母种子净度90%,千粒重1.6 g。 7.2 播种 7.2.1 播种时间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7.2.2
6、 播种 宜撒播,在准备好的墒面上均匀撒播。播种量为(2 5003 000)粒/m 2 。播后覆盖2 cm3 cm厚 的细土,再覆盖厚度为2 cm的松针。 7.3 管理 7.3.1 除草 人工及时拔除杂草,应除早、除小、除尽。 7.3.2 水肥管理 冬、春季视墒情及时浇水,育苗地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除墒沟积水。苗期第一年,6月初开 始每隔15 d喷施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次。第二、三年,5月下旬每667 m 2 施用水溶性复合肥 (N:P:K=15:15:15 )10 kg,按1:100倍兑水浇施。 7.3.3 起苗 出苗后第三年9月10月起苗。选晴天,土壤干燥疏松时采挖鳞茎。采挖时须仔
7、细拣出小鳞茎。可 将较大的鳞茎作为松贝加工出售。采挖的鳞茎应在5 d内移栽完毕,如需长途运输需相应保鲜措施。 DB53/T 10032021 3 8 移栽 8.1 种苗质量要求 单个鲜鳞茎的重量为0.2 g以上,无明显病斑和损伤。 8.2 移栽时间 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8.3 种苗处理 移栽前,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1 h。 8.4 移栽方法 按行距10 cm开沟,沟深4 cm 5 cm,按株距5 cm8 cm将鳞茎放入沟内,顶部向上,用细土覆盖 至与墒面齐平,再覆盖一层厚2 cm的松针或碎草。 9 田间管理 9.1 除草 移栽后出现杂草及时拔除
8、,要做到除早、除小、除尽。 9.2 水肥管理 旱季视墒情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涝。4月下旬和6月上旬,每667 m 2 分别施用水溶 性复合肥(N:P:K=15:15:15)10 kg,同期喷施0.2 %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 次3 次。10月每667 m 2 施用 有机肥300 kg500 kg。 9.3 摘花蕾 不留种的植株,现蕾时及时摘除花蕾。 10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方法 为辅的综合防治理念。在病虫始发期,选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防治。川贝母的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立 枯病、菌核病、锈病、地老虎和蛴螬。化学防
9、治方法见附录A。 11 采收与加工 11.1 采收 移栽 3 年后可采收。9月10月植株倒苗后采挖。选晴天,土壤疏松时采挖鳞茎,清除残茎。较大 的鳞茎宜加工成商品出售,较小的鳞茎宜留作种苗。 11.2 加工 DB53/T 10032021 4 及时用清水冲洗鳞茎表面泥土,勿损伤表皮,除去须根、杂质。按大、中、小分级,分别摊在悬空 的网架或竹席上,自然晒干或在40 条件下烘干至含水量15%。干燥过程中忌堆捂和翻动。 12 包装、贮存与运输 12.1 包装 川贝母包装以内衬有密封袋的洁净纸箱或布袋为宜,符合SB/T 11182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要求,并 附标签,标明产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等级、
10、重量等内容。 12.2 贮存与运输 应选择清洁、卫生、无污染、通风干燥、防潮的运输工具和贮存场所。运输过程应防止雨淋和曝晒, 不能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运。 DB53/T 10032021 5 附 录 A 附 录 A (资料性) 川贝母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川贝母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川贝母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病虫害种类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灰霉病 为害叶、花、果,受害部位失水枯萎变成 灰色的霉层,后期病部出现黑色的菌核。 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 200 倍液喷施2次3次; 立枯病 幼苗近地面叶或茎基部萎蔫而猝倒死亡。 苗床期: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浇施2次3次。 菌核病 鳞茎表面产生黑斑, 内部形成大小不等的 黑色菌核。 零星发病时,及时移除带病植株,用菌核净粉剂500倍液 局部浇根2次3次。 锈病 茎叶出现褐色凸斑, 后期散发出橙黄色孢 子。 零星发病时,25%腈菌唑水乳剂1 000倍液喷施12次。 地老虎 咬食茎基部和嫩叶。 整地时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毒杀田间幼虫。植株出苗后, 用90%晶体敌百虫和幼嫩杂草或菜叶配制毒饵诱杀。 蛴螬 咬食茎基部和鳞茎。 整地时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毒杀田间幼虫; 5月份成虫羽 化时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 _ DB53/T 100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