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丹参栽培技术规程 2021 - 04 - 08 发布 2021 - 07 - 08 实施 ICS 65.020.20 B 38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 10062021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 1006-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大理 俊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彦君、左
2、应梅、张金莲、杨维泽、杨生超、杨美权、王林鹏、张广辉、朱秀 梅、杨天梅、许雪峰、李纪潮、倪喜云、许宗亮、苏碧玉、解明坤、杨光明、彭智娥。 DB53/T 10062021 1 丹参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产地环境条件、种苗繁育、种植技术、田间管理、 采收、包装、贮藏及运输等技术要求和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海拔1 800 m2 300 m地区丹参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3、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丹参 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 4 产地环境要求 4.1 自然环境 海拔宜为1 800 m2 300 m;年平均温度12 17 ,10活动积温2 000 3 400 ,极 端高温35 ,极端最低温-7 ;年降雨量700 mm1 000 mm,全年空气湿度68%75%。 4.2 产地要求 种植地环境条件应满足符合GB
4、15618、GB 30 95、GB 5084规定与要求。 5 选地整地 5.1 选择沙壤土或壤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 5.2 深翻 25 cm30 cm。育苗地按 150 cm开墒,墒面 120 cm,沟宽30 cm,沟深20 cm。 5.3 移栽地在栽种前 5 d7 d 深翻土壤,耙细整平,清除杂草,按 100 cm 开墒,墒面 70 cm,沟宽 30 cm,沟深30 cm。 DB53/T 10062021 2 6 育苗 6.1 种子处理 选择色泽均匀黑色或灰黑色饱满的种子,种子千粒重1.2 g1.6 g。先晒种1 d,用35 45 温水浸泡,连续搅拌2 min3 min,
5、浸泡24 h后,将漂浮的种子捞除,饱满的种子晾干表面水份,即可 播种。 6.2 播种育苗 6.2.1 播种时间 春播,3月中旬5月上旬;秋播,7月下旬10月上旬。 6.2.2 播种方式 播种量(6 kg7 kg)/667m 2 ,将处理好的种子与细沙拌均匀后撒在育苗床上,用细沙土覆盖,以 见不到种子为宜,再覆盖干松针1 cm2 cm。 6.3 苗床管理 播种后及时浇水,初次浇透水,根据土壤墒情每隔5 d喷水1次,使土壤水分保持湿润。及时拔除墒 面杂草,苗高6 cm10 cm时,拔除弱苗和过密苗。间苗后撒施三元复 合肥(纯养分N:P:K =15:15:15) (8 kg12 kg)/667 m
6、2 7 移栽 7.1 移栽时间 春栽,3月下旬5月上旬。秋栽,10月下旬11月上旬。 7.2 移栽方法 墒面上覆盖双色地膜,在墒面上按株行距25 cm 30 cm开穴,(6 000 苗8 000 苗)/667 m 2 。选 健壮苗,留10 cm长的根,每穴种1株,将种苗立于穴中,培土、轻提、压实至微露心芽;浇足定根水。 8 田间管理 8.1 水分管理 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天气和苗生长发育情况,适量浇水。干时勤浇,雨季排水防涝。 8.2 中耕除草 及时拔除墒面杂草,铲除沟内杂草。 8.3 摘花控苗 及时摘除花序,进行35次。 9 施肥 DB53/T 10062021 3 9.1 基肥 结合整地施
7、腐熟有机肥(1 000 kg 1500 kg)/667m 2 、商品有机肥(200 kg300 kg)/667 m 2 和 氮磷钾复混肥40 kg/667 m 2 (N:P2O5:K2O=2.3:4.8:2.5),深翻入土。 9.2 追肥 定植成活后,6月中下旬,沟施或穴施氮磷钾复混肥60 kg/667m 2 (N:P2O5:K2O=2.3:2.4:5),中后期叶 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2次3次。 10 病虫害防控 10.1 防控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有效 控制病虫害。 10.2 农业防控 实行轮作;晒垡;整地前、
8、收获后清洁田园,将枯枝残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培育壮苗;合理密植; 科学用肥,地膜覆盖等。 10.3 物理防控 采用彩色粘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诱杀害虫。 10.4 生物防控 利用寄生蜂等防控蚜虫,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根腐病等。 10.5 化学防控 10.5.1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白绢病、根结线虫病。主要虫害有银纹夜蛾、蚜虫、蛴螬。 10.5.2 病虫害零星发生,采用化学药剂控制。化学防控方法参见附录 A。 11 采收加工 11.1 采收 11月次年2月割去植株地上部分,挖出全株,剪去残茎,除去泥土,不伤根。 11.2 加工 收获的丹参及时摊开晾晒至干,含水量13 %,即可包装。 12
9、包装与贮运 12.1 包装 以麻袋或编织袋包装,符合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要求,包装袋上标签记录有产品名称、产地、质量 DB53/T 10062021 4 要求等级、生产日期、生产者、经营者等信息。 12.2 贮藏与运输 贮存于清洁、卫生、无污染、通风干燥、防潮的库房中。单独运输,运输过程应防止雨淋和曝晒。 13 生产记录 做好加工批次、产地、等级、生产日期等生产记录。 DB53/T 10062021 5 A A 附 录A (规范性) 病虫害的化学防控 病虫害的化学防控见表A.1。 表 A.1 病虫害的化学防控 病虫害类型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根腐病 真菌性病害,67月危害严重,受害部分发生湿烂,
10、 外皮变黑色,地上发病初期茎叶枯黄,严重时整株死亡。 发病时用 50%多菌灵 1 000 倍液或 58%甲霜灵锰锌 800 倍液在病株根周围灌 根。 叶斑病 多雨季节易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叶片生有圆形 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密布、扩大融合,叶片枯死。 发病初期用 3%中生菌素 1 0002 000 倍液或 20%阿米西达、苯醚甲环唑 2 000倍液喷或45%咪鲜胺2 0003 000倍 液洒叶片正反面, 交替施用 1次2次。 白绢病 真菌性病害,68月发生,初期从茎的基部到近表土 层的主根附近上出现白色绢丝状的菌核,根部湿腐,植株 从土壤中易拔出,后期枝叶枯萎,天气潮湿时,在病株茎 基部常有
11、白色菌丝及老鼠屎样的菌核出现。 用72%甲霜灵锰锌+50%多菌灵600倍 液淋灌根1次2次。 根结线虫病 主要为害丹参根部,根结线虫侵入丹参根部后,细根 及粗根各部位产生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瘤状物,根结初期为 黄白色外表光滑,后呈褐色并破碎腐烂,当线虫寄生后根 系功能受到破坏, 使植株地上部生长衰弱, 变黄甚至枯死。 整地时, 亩用5%阿维菌素23 kg 沟 施后翻入土中,或在播种时施于穴内。也 可在丹参生长季节用 5%阿维菌素颗粒剂 对水稀释成50 倍液浇施1次2次。 蚜虫 为害植株顶部嫩茎,严重时造成茎叶发黄。 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或25%噻虫嗪 1 000倍液喷雾防治。 银纹夜蛾 为害植株叶片, 幼虫期咬食叶片成为孔洞或缺刻。 7 8月发生。 用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1 000 倍液喷雾防治。 蛴螬 为害植株块根,幼虫将植株块根咬食成凹凸不平的孔 洞,严重者咬断,使植株逐渐枯萎。 用90%晶体敌百虫原药或1%甲氨基阿 维菌素苯甲酸盐制成毒饵诱杀。 B _ DB53/T 100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