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粗茎秦艽栽培技术规程 2021 - 04 - 08 发布 2021 - 07 - 08 实施 ICS 65.020.20 B 38 云南省地方标准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 10042021 DB53/T 1004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秀梅、张金莲、杨美权、刘旭云、段彦
2、君、苏碧玉、王林鹏、解明坤、杨天 梅、胡学礼、倪喜云、杨光明、彭智娥、段容、赵丽芬、张文艳、李九云。 DB53/T 10042021 1 粗茎秦艽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云南省粗茎秦艽 (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栽培的产地环境、适宜条件、 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包装、贮藏和运输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同气候类型下粗茎秦艽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3、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粗茎秦艽 指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粗茎秦艽( 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的干燥根。 4 产地环境要求 4.1 自然环境 适宜2 500 m3 200 m地区种植,年平均气温8 1 2 ,年降雨量700 mm 1 500 mm,年空气 相对湿度60%85%。 4.2 产地要求 种植地环境条件应满足符合GB 15618、GB 30 95
4、、GB 5084规定与要求。 5 选地整地 5.1 选择沙壤土或壤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 5.2 深翻 25 cm30 cm,充分暴晒 15 d 以上。育苗地按 120 cm 开墒,墒面 100 cm,沟宽 20 cm,沟 深 30 cm。 DB53/T 10042021 2 5.3 移栽地在栽种前 5 d7 d 深翻土壤,耙细整平,清除杂草,按 90 cm 开墒,墒面 60 cm,沟宽30 cm,沟深30 cm。 6 育苗移栽 6.1 育苗 6.1.1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50 mg/kg150 mg/kg 赤霉素溶液浸种24 h,清水洗净,种子与细土拌匀(种子:细土以 1:
5、20 为宜),室外低温处理(温度低于或维持20 ),待种子露白后及时播种。 6.1.2 播种时间 秋播在8月9月。春播在3月4月。 6.1.3 播种方法 在墒面宽100 cm的苗床上均匀撒播种子,覆土1 cm,再覆盖干松针1 cm2 cm。用种量为1 kg/667m 2 。 6.1.4 苗床管理 播种后及时浇水,初次浇透水,根据土壤墒情每隔5 d喷水1次,使土壤水分保持湿润。及时拔除墒 面杂草,苗高6 cm10 cm时,拔除弱苗和过密苗。间苗后撒施氮磷钾复合肥(纯养分N :P:K=15:15:15) 8 kg/667 m 2 。 6.2 移栽 6.2.1 移栽时间 秋播的于翌年秋季9月10月移
6、栽。春播的于翌年3月4月移栽,选择傍晚或阴天进行。 6.2.2 移栽规格 墒面上覆盖地膜,株行距20 cm 25 cm为宜,10 000 苗/667 m 2 左右。浇透定根水。 7 直播种植 7.1 播种时间 秋播在8月9月。春播在3月4月。 7.2 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 7.3 播种规格 以行距25 cm横向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 ,覆土1 cm,浇透定根水,覆盖地膜。出苗后按株 距20 cm间苗。 8 田间管理 DB53/T 10042021 3 8.1 间苗定苗 直播种植田块当苗高5 cm时及时除去弱苗和多余苗,幼苗长出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发现缺塘及时 补苗,保证全苗。 8.2 中耕
7、除草 及时拔除墒面杂草,铲除沟内杂草。 8.3 施肥 8.3.1 基肥 结合整地施腐熟农家肥2000 kg/667m 2 3000 kg/667m 2 和氮磷钾复合肥40 kg/667m 2 (纯养分 N:P:K=15:15:15),浅翻入土。 8.3.2 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次,第1次在5月时可沟施或穴施氮磷钾复合肥20 kg/667m 2 (纯养分 N:P:K=15:15:15),第2次在8月施入氮磷钾复合肥40 kg/667m 2 (纯养分N:P:K=15:1 5:15),中后期叶面喷 施0.2%0.3%磷酸二氢钾23次。 8.4 水分管理 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天气和苗生长发育情况,
8、适量浇水。干时勤浇,雨季排水防涝。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贯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有效 控制病虫害。 9.2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品种;实行轮作;晒垡;整地前、收获后清洁田园,将枯枝残叶、病残体集中烧毁; 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用肥,地膜覆盖;间作套种等。 9.3 物理防治 采用彩色粘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诱杀害虫。 9.4 生物防治 利用寄生蜂等防控蚜虫;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根腐病等。 9.5 化学防控 9.5.1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锈病。主要虫害有蚜虫、小地老虎。 9.5.2 病虫害零星发生,采用高
9、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控制。化学防控方法参见附录 A。 10 采收加工 DB53/T 10042021 4 10.1 采收 10.1.1 采收时间 可春秋两季采收。一般育苗移栽的于栽后 2 年采收,种子直播的 3 年采收 10.1.2 采收方法 采收时先割去植株地上部分,挖出全株,剪去残茎,除去泥土,不伤根。 10.2 初加工 收获的粗茎秦艽在太阳下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 汗”直接晒干至含水量13%即可。 11 包装、储存及运输 11.1 包装 宜以麻袋或编织袋包装,符合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要求,包装袋上标签记录有产品名称、产地、质 量要求等级、生产日期、
10、生产者、经营者等信息。 11.2 储存 贮存于清洁、卫生、无污染、通风干燥、防潮的库房中。 11.3 运输 运输途中应防雨、防潮、防曝晒、防污染,严禁与可能污染其品质的货物混装运输。 DB53/T 10042021 5 附 录 A 附 录 A (规范性) 病虫害的化学防控 病虫害的化学防控见表A.1。 表A.1 病虫害的化学防控 病虫害类型 危害情况 化学防控 根腐病 6 月8 月发生,危害根部。发病初期根局部呈黄褐色而 腐烂,严重时上部植株萎蔫,叶片下垂,整株死亡。 发病初期用 50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 液淋灌,15 d一次,连续用3
11、 次。 叶斑病 多雨季节易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叶片生有圆形褐色 病斑,严重时病斑密布、扩大融合,叶片枯死。 发病初期用 3 %中生菌素 1 0002 000 倍液或20 %阿米西达、苯醚甲环唑2 000 倍液喷或45 %咪鲜胺2 0003 000倍液 洒叶片正反面, 交替施用12次。 锈病 主要危害叶部,初期叶背面产生圆形或不规则的黄色或紫 色斑块,后期散发大量黄色粉末,叶尖叶缘发生时,叶片 卷缩甚至穿孔导致叶片枯死。 发病初期用 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喷雾, 7 d10 d喷一次, 连续2 次 3 次。 蚜虫 危害嫩叶、新稍,4 月6 月为害最严重,主要吸取汁液, 致使植株萎缩,生长不良。 用10 %吡虫啉 2 000 倍液或25 %噻虫嗪 1 000 倍液喷雾防治,7 d10 d喷一次, 连续2 次3 次。 小地老虎 危害幼芽、幼苗及嫩枝,常咬断幼嫩组织导致整株枯死, 严重影响产量。 用15 %甲维盐 500 倍液制成毒饵诱杀。 _ DB53/T 100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