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3 T1013-2021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24948       资源大小:859.2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3 T1013-2021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pdf

    1、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2021 - 04 - 08 发布 2021 - 07 - 08 实施 ICS 65.020 B 16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 10132021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 1013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 疫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凌、杨斌、泽桑梓、闫争亮、赵宁、

    2、季梅、户连荣、张知晓、李浩然、毛 云玲、张传光、杨倩、李云琴。 DB53/T 10132021 1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核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原则、种类及识别、综合防治、监测、防治效果检查。 本文件适用于云南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防治原则 防治宜遵循:

    3、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 优先选用抗病虫良种、营林措施和生态调控,保持生态系统平衡; 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遵循核桃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使用生物制剂及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识别 5.1 病害识别 主要病害按危害部位分为叶部病害、 枝干病害、 果实病害和根部病害4类。 叶部病害主要有炭疽病、 褐斑病、白粉病和叶斑病;枝干病害主要有溃疡病、枝枯病、膏药病;果实病害主要有细菌性黑斑病; 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主要病害的病原菌、症状及发生规律见附录A。 5.2 虫害识别 主要虫害按危害部位分为食叶害虫、枝干害

    4、虫、种实害虫和地下害虫 4类。食叶害虫主要有棕色鳃 金龟、黄褐丽金龟 、 铜绿异丽金龟、斑喙丽金龟 、 灰胸突鳃金龟、黄刺蛾、中国绿刺蛾、褐边绿刺蛾、 扁刺蛾等;枝干害虫主要有云斑天牛、橙斑白条天牛、密点白条天牛、二斑突尾天牛、六星黑点蠹蛾、 多斑豹蠹蛾、咖啡豹蠹蛾等;种实害虫主要有核桃长足象;地下害虫有蛴螬(金龟幼虫)等;草履蚧、 桑白盾蚧、康氏粉蚧等害虫危害枝、叶、果等部位。主要虫害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见附录 B。 DB53/T 10132021 2 6 综合防治 6.1 萌芽期至展叶期 5.1.1 防治对象 膏药病、根腐病、细菌性黑斑病、蚧壳虫等。 5.1.2 防治措施 5.1.2.1

    5、物理防治 蚧壳虫若虫孵化时,在树干离地面 30 cm130 cm 处使用粘虫胶带绕树缠 1 圈,以缠成倒喇叭形 为宜。 5.1.2.2 生物防治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捕食性瓢虫、蚜小蜂和跳小蜂等天敌昆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5.1.2.3 化学防治 对病虫部位先彻底刮除再施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3次,7 d10 d一次;萌动期一旦发现展叶迟、叶 片小而黄或未萌动,检查是否为根腐病并及时使用推荐药剂灌根。各主要病虫防治用药参见附录C;推 荐药剂使用按GB/8321的要求执行,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施药量和施药次数。 6.2 果实发育期 5.2.1 防治对象 炭疽病、褐斑病、白粉病、叶斑病、溃疡病、

    6、枝枯病、细菌性黑斑病、天牛、木蠹蛾、金龟、刺 蛾、核桃长足象等。 5.2.2 防治措施 5.2.2.1 物理防治 天牛、金龟和木蠹蛾类发生严重地区,5月前设置杀虫灯和诱捕器;杀虫灯悬挂高度约距地面3 m 为宜,每50亩挂一盏,黄昏开拂晓关;诱捕器内置引诱剂,集虫瓶底离地2 m为宜,间距50 m。 5.2.2.3 生物防治 利用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蜂、花绒寄甲等天敌昆虫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5.2.2.4 化学防治 幼果期施用广谱性杀菌剂1次;钻蛀性害虫为害时,用棉球浸药塞入虫道后用湿泥密封虫孔,连续 2次。 5.2.2.5 人工防治 利用昆虫的假死性振落树冠上的害虫,或人工捕杀;剪除带

    7、病虫的枝、叶、果和落果,同时人工 摘除虫茧或虫体,集中烧毁或沤埋。 6.3 落叶期至休眠期 DB53/T 10132021 3 5.3.1 防治对象 枝枯病、溃疡病、膏药病、黑斑病、刺蛾、蚧壳虫等。 5.3.2 防治措施 5.3.2.1 树干涂白 核桃采收后,使用涂白剂在树干2 m以下部位涂刷或喷雾。 5.3.2.2 修剪清园 秋末冬初,及时清园,彻底清除病虫危害的枝、叶和果,清理剪下的病枝、枯枝、落叶、果皮、 落果及杂草,同时摘除树上的虫茧,集中烧毁或沤埋。 5.3.2.3 垦覆深翻 结合施肥,对树冠垂直投影地面进行全面垦覆、翻耕,深翻地下15 cm的土壤,近树干周围宜浅, 外围逐渐加深。

    8、5.3.2.4 化学防治 萌芽前,用13波美度的波尔多液整园消毒一次,灭杀越冬病虫;树干病害严重部位先刮除病部 并带出烧埋,再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涂刷3次,7 d10 d一次。 7 监测 7.1 测报条件 核桃面积达到1 000亩以上的县(市、区),建立相应的病虫害测报站和测报体系,配备专业的核 桃病虫害测报人员。 7.2 调查方法 每年对核桃病虫害及其天敌普查一次,重点区域详查,列出有害生物名录。对常见、多发性病虫 害进行系统观察、调查,掌握其发生规律和分布。 采用五点、“Z”字或对角线型取样法,每点选1块标准地,面积为0.2 hm 2 ,抽查10株30株核桃。 7.3 结果计算 病害的发

    9、病率、病情指数和害虫的虫口密度、有虫株率计算公式,见附录D公式1、2、3与4。 基于当地核桃历年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调查数据和气象因素,综合当地各测报点对核桃主要病虫 害的预测,病情指数低于20%、平均虫口密度5头/株以下或有虫株率低于20,采用营林、生物防治和 物理防治措施;超过此指标采用化学防治措施。 8 防治效果检查 8.1 检查时间 病害为初期、盛期和后期各检查一次。苗木每隔3日检查统计一次,直至病害停止。虫害为施药后 24 h、48 h、72 h、7 d后各调查一次。 DB53/T 10132021 4 8.2 检查方法 苗木病害检查面积300 m 2 以上;林分每5 hm 2 设1块

    10、标准地,标准地面积为0.2 hm 2 ,分别统计防治 效率;病害分级方法见附录D中表1和表2,防治效果检查见附录D中表3;虫害检查方法按5 hm 2 不少于2 块设置标准地,防治效果检查见附录D中表4。核桃主要病害、虫害防治效果计算公式见附录D中公式5 与6。 DB53/T 10132021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核桃主要病害的病原菌、症状及发生规律 A.1 炭疽病 A.1.1 病原菌 盘长孢状刺盘孢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 A.1.2 症状 危害幼果和叶片。果实染病,先在果皮上出现褐色圆形至近圆形病斑,后扩展为较大黑褐色凹陷 病斑,病斑中央产

    11、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有的呈同心轮纹状,湿度大时病斑上现红色小突起;叶片染病, 产生不规则形或在叶脉两侧产生长条形枯黄斑,在叶缘附近产生约1 cm的枯黄病斑,严重时全叶干枯 脱落。 A.1.3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在病果、病叶、芽上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和自 然孔口侵入,潜育期4 d9 d,一般幼果期易受侵染,7月8月发病重,并可多次进行再侵染。 A.2 褐斑病 A.2.1 病原菌 胡桃盘二孢 Marssonina juglandis A.2.2 症状 危害叶片、嫩梢和果实。叶片染病,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灰褐色病斑,前期边缘明显,扩展后 边缘不明显,略呈黄绿色至紫色,

    12、大小0.4 mm0.8 mm,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嫩梢染病,产生 黑褐色近椭圆形至不规则凹陷斑,严重时造成梢枯;果实染病,产生小的凹陷斑,多斑融合后果实变 黑。 A.2.3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叶或病梢上越冬,翌年春天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开始 从皮孔或直接侵入叶片、嫩梢和果实,发病后病部又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5月中旬至6月上 旬开始发病,7月8月为发病盛期。 A.3 白粉病 A.3.1 病原菌 胡桃球针壳 Phyllactinia juglandis DB53/T 10132021 6 A.3.2 症状 危害叶片和新梢。叶片感病后,叶背产生灰白色粉状病斑,

    13、叶片扭曲皱缩;新梢染病后,节间缩 短,叶形变窄,叶缘卷曲,质地硬脆,渐变褐色枯焦,冬季落叶后,病梢呈灰白色。 A.3.3 发生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冬芽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翌年生长季节,借雨水释 放出子囊孢子,随风传播到核桃叶片和嫩梢上,从气孔侵入。5月6月为发病盛期,发病后病斑产生 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在夏季潜育期约7d8d,7月以后逐渐停止蔓延。9月10月开始 在白粉层中出现黑色小颗粒,产生闭囊壳,随病落叶越冬。 A.4 叶斑病 A.4.1 病原菌 胡桃拟茎点霉 Phomopsis juglandis A.4.2 症状 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暗褐色圆

    14、形至近圆形病斑,干燥后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 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病情严重时多斑融合致叶片焦枯脱落。 A.4.3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枝梢、病落叶上越冬。翌年生长期,5月6月开始发病,分生孢子借雨水、 风力进行传播,主要侵染叶片,引起具有明显边缘的圆斑,病斑不易扩大,发病严重时,一个叶片有 多个圆形病斑。在病斑中央产生分生孢子器,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A.5 溃疡病 A.5.1 病原菌 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群生小穴壳 Dothiorella gregaria A.5.2 症状 危害树干。多发生在树干基部0.5 m1 m处,发病初期树皮

    15、表面产生近圆形的褐色病斑,大小1 cm 左右,同时向病部外溢出褐色黏液,浸润病斑四周,使整个病变组织呈水渍状,病健交界不大明显, 中部黑褐色,边缘浅褐色。不久病部干缩下陷,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发病重的皮层上病斑融合,造 成整株树枯萎死亡。 A.5.3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枝条、 树干病部越冬, 每年4月初发生, 5月6月进入高峰期, 7月 8月停滞,入秋后又有1次发病高峰,10月下旬停止。 A.6 枝枯病 DB53/T 10132021 7 A.6.1 病原菌 胡桃拟茎点霉 Phomopsis juglandina、壳梭孢属之一种 Fusicoccum sp. A.6.2 症状

    16、 危害枝干。枝条染病先侵染幼嫩的短枝,从顶端开始渐向下扩展直达主干。受害枝条皮层现暗灰 色,后变为深灰色至浅红褐色,大枝病部凹陷,病死枝干的木栓层散生很多黑色小粒点,染病枝叶变 黄脱落,枝皮干枯开裂,病变绕枝干1周,病干枯死,严重时整株树死亡。 A.6.3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在枝条、树干等病部越冬。翌年早春,病菌孢子借风力、雨水、 昆虫等传播,从机械伤、虫伤、枯枝处或嫩梢侵入,导致树皮枯死开裂,病部表面散生黑色粒状突起 的分生孢子盘。一般5月6月开始发病,7月8月为发病盛期,到9月份后停止发病。 A.7 膏药病 A.7.1 病原菌 茂物隔担耳 Septobasidium b

    17、ogoriense A.7.2 症状 危害枝干。初期在树干或大枝上产生椭圆形、不规则形褐色至灰褐色膏药状病疤,周围现狭灰白 色边,外观似丝绒状,衰老后常龟裂或剥落,发病轻的影响核桃树生长发育,重则导致枝枯。 A.7.3 发生规律 病菌常与介壳虫共生,菌丝体在枝干表面生长发育,逐渐扩大形成膏药状薄膜。菌丝也能侵入寄 主皮层吸收营养。担孢子通过介壳虫的爬行进行传播蔓延,以菌膜在树干上越冬。土壤黏重,排水不 良或林内阴湿,通风透光不良等都易发病。 A.8 细菌性黑斑病 A.8.1 病原菌 核桃黄单胞杆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juglandis A.8.2 症状 危害

    18、果实、叶片、嫩梢和枝条。幼果受害后果皮上出现黑褐色小斑点,后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黑 色病斑,无明显边缘,外围有水渍状晕圈,严重时病斑凹陷,深入内果皮,病菌扩展到核仁,导致全 果变黑,早期脱落;叶片感病,先在叶脉及叶脉的分叉处出现黑色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或多角形黑 褐色病斑,外缘有半透明状晕圈,严重时病斑连片扩大,叶片皱缩、枯焦,病部中央变成灰白色,有 时呈穿孔状,致使叶片残缺不全,提早脱落;嫩梢受害,在嫩梢上出现长形、褐色并略有凹陷的病斑, 当病斑扩展并绕枝干一周时,病斑以上枝条枯死,造成干梢,叶落。 A.8.3 发生规律 DB53/T 10132021 8 病原细菌在感病枝条、芽或茎的老病斑上

    19、越冬。翌年春天借雨水和昆虫活动进行传播,从气孔、 皮孔、蜜腺及伤口侵入,引起叶、果或嫩枝染病。每年4月8月发病,反复侵染多次。核桃花期及展 叶期易染病,夏季多雨发病重。 A.9 根腐病 A.9.1 病原菌 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 A.9.2 症状 危害核桃根部。核桃苗感病后,根部变黑,先从侧根的皮层腐烂,最后导致全根腐烂,地上部叶 片发黄,叶缘变黑,叶片脱落;大树受害先从须根开始,围绕须根的基部形成红褐色圆斑,病斑进一 步扩大汇合深达木质部,致使整段根变黑死亡。 A.9.3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和带菌病根中越冬。随着农事操作耕地、除草或浇

    20、 水等接触到核桃根部,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30 ,当核桃根系衰 弱时易遭受病菌的侵染而致病,该病地上症状一般在4月5月显现。 DB53/T 10132021 9 B B 附 录 B (资料性) 核桃主要虫害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 B.1 天牛类 B.1.1 主要种类 主要有云斑天牛 Batocera horsfieldi、橙斑白条天牛 B. davidis、密点白条天牛 B. lineolata、二斑突尾 天牛 Sthenias gracilicornis。 B.1.2 危害特点 成虫主要取食嫩枝皮;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B.1.3 发生规律

    21、 多数种类2年发生1代,以成虫或幼虫在蛀道中越冬。越冬成虫于5月6月间咬羽化孔钻出树干, 经10多天取食,开始交配产卵。成虫寿命约一个月,卵期10 d15 d,6月中旬进入孵化盛期。初孵幼 虫把皮层蛀成三角形蛀道,致树皮外胀纵裂,后蛀入木质部。第1年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翌年春继续为 害,幼虫期长达12个月14个月,第2年8月老熟幼虫在虫道顶端作椭圆形蛹室化蛹,9月中下旬成虫羽 化,留在蛹室内越冬。第3年核桃发枝后,成虫从羽化孔爬出上树为害。 B.2 木蠹蛾类 B.2.1 主要种类 主要有六星黑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多斑豹蠹蛾Z. multistrigata、 咖啡豹蠹蛾Z

    22、. coffeae。 B.2.2 危害特点 以幼虫蛀食1年5年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破坏输导组织,使受害枝枯死,树势衰弱,树冠逐年 缩小,造成严重减产,受害严重时可引起全株死亡。 B.2.3 发生规律 多数种类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干内越冬。翌年核桃树春梢抽出后,即从越冬枯枝内钻出, 转梢继续为害。幼虫多从枝条基部蛀入,先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绕枝条蛀食1周,然后沿髓部向上蛀成 纵直隧道,每隔10 cm 20 cm向外咬一排粪孔,致被害枝梢上部枯萎,然后又再次转梢。4月5月幼 虫老熟,向外咬一圆形羽化孔,在虫道内做薄茧化蛹。5月6月成虫羽化,产卵于枝干的芽腋或皮缝 里。幼虫孵化后多从顶叶主脉蛀

    23、入叶柄,再由叶柄蛀入枝条髓部,逐渐向下蛀食为害。6月为幼虫危害 初期,7月8月幼虫爬出蛀道转害其它枝条。秋后,幼虫在蛀道内越冬。 B.3 金龟类 B.3.1 主要种类 DB53/T 10132021 10 主要有棕色鳃金龟 Holotrichia titanis、黄褐丽金龟 Anomala exoleta、 铜绿异丽金龟 A. corpulenta、 斑喙丽金龟 Adoretus tenuimaculatus、 灰胸突鳃金龟 Hoplosternus incanus。 B.3.2 危害特点 幼虫危害根系,成虫取食叶片、嫩枝、嫩芽和花柄,影响树势及产量。 B.3.3 发生规律 多数种类1年发生1

    24、代,以3龄幼虫在土壤内越冬。翌年5月,越冬幼虫开始上升移动,取食核桃根 部,然后作土室化蛹。6月初成虫开始出土,为害严重期集中在6月7月上旬。成虫于6月中旬产卵于 核桃树下的土壤内, 7月间出现新一代幼虫, 取食寄主植物根部, 10月中上旬幼虫在土中开始下迁越冬。 B.4 刺蛾类 B.4.1 主要种类 主要种类有黄刺蛾Monena flavescens、中国绿刺蛾Para sa sinica、褐边绿刺蛾P. consocia、扁 刺蛾 Thosea sinensis。 B.4.2 危害特点 低龄幼虫啃食叶肉,致叶片产生透明枯斑,3龄以后幼虫食叶成缺刻,严重时只残留主脉和叶柄。 幼虫体上有毒毛,

    25、触及皮肤会引起刺痛。 B.4.3 发生规律 多数种类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枝杈、主侧枝或树干粗皮上越冬。翌年6月化蛹,6月下 旬羽化为成虫,7月上旬幼虫危害,严重危害期在7月下旬8月中旬。8月下旬老熟幼虫结茧越冬。成 虫有趋光性,白天藏在叶背,夜晚交尾。喜把卵产在叶背,初孵幼虫集聚时间不长即分散为害。 B.5 核桃长足象Alcidodes juglans B.5.1 危害特点 新羽化成虫蛀食果皮和幼芽,翌年成虫将卵产于果内,幼虫孵化后在果内取食种仁,果实未长大 即脱落,受害轻的落果20%左右,严重时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B.5.2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粗皮裂缝、杂草或土内越冬

    26、。翌年4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取食嫩梢、嫩叶及 幼果皮。5月中旬开始在果面产卵,多数每果产卵1粒,卵期3 d8 d。幼虫孵出后蛀入果内,6月下旬 开始化蛹,7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为害顶芽,11月开始寻找场所越冬。 B.6 蚧虫类 B.6.1 主要种类 DB53/T 10132021 11 主要种类有草履蚧 Drosicha corpulenta、桑白盾蚧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康氏粉蚧 Pseudoco-ccus comstocki。 B.6.2 危害特点 以若虫和雌成虫聚集在幼芽、嫩枝上吸食树液,致使树势衰弱,甚至枝条枯死,影响产量。 B.6.3 发生规律 草履蚧1年

    27、发生1代,桑白盾蚧和康氏粉蚧1年发生多代。草履蚧和粉蚧以卵在树干、枝条缝隙处、 落叶层及石块下越冬;桑白盾蚧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翌年2月草履蚧若虫开始出现,3月为越 冬成虫产卵盛期;桑白盾蚧若虫孵化盛期为2月底至3月中旬、4月下旬至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下旬 至8月初;康氏粉蚧若虫孵化盛期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 DB53/T 10132021 12 C 附 录 C (资料性)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推荐药剂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推荐药剂见表C.1。 表 C.1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推荐药剂 病虫害种类 推荐防治药剂 核桃炭疽病 波尔多液、波尔锰锌、多菌灵、溴菌腈、硫黄甲硫灵、二氰

    28、蒽醌、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 核桃褐斑病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戊唑醇丙森锌、氟硅唑、异菌脲、咪酰胺EC、丙环唑 核桃白粉病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戊唑醇、氟菌唑、戊唑多菌灵、苯菌灵、三唑酮、腈菌唑、特富灵 核桃叶斑病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四霉素、多抗霉素、春雷王铜、氧化亚铜、戊唑醇、苯醚甲环唑 核桃溃疡病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四霉素、春雷王铜、氢氧化铜、氧化亚铜、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戊唑 醇、嘧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 核桃枝枯病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多抗霉素、四霉素、春雷王铜 核桃膏药病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甲基硫菌灵、腐霉利、松脂酸钠、噻霉酮、代森锰锌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硫

    29、酸链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钠、 硫酸庆大霉素、咪鲜胺、噻霉酮、 农用链霉素 核桃根腐病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恶霉灵、硫酸铜、甲基托布津 天牛类 防治成虫:微囊悬浮剂(高氯氰菊酯、噻虫啉) 注干药剂:苦参碱烟碱复配剂、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噻虫啉 木蠹蛾类 微囊悬浮剂(高氯氰菊酯、噻虫啉)、氯虫苯甲酰胺 金龟类 防治成虫:吡虫啉、溴氰菊酯、吡高氯、氰戊菊酯 防治幼虫:敌百虫 刺蛾类 印楝素、苦参碱、烟碱复配剂、灭幼脲、苏云金杆菌、吡虫啉 虫口密度较高或高龄幼虫:甲维盐、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噻虫啉、苦参碱) 核桃长足象 白僵菌、氰氟虫腙 蚧虫类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阿维菌素、吡虫啉、啶高氯、高氯氟

    30、氰噻、噻虫嗪、啶虫脒、苯氧 威、螺虫乙酯 DB53/T 10132021 13 附 录 D (资料性) 核桃病害分级标准及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检查 D.1 核桃病害单株分级标准 核桃叶、果病害单株分级标准见表D.1。核桃主干病害单株分级标准见表2。 表 D.1 叶、果病害单株分级标准 级别 分级标准 代表数值 0级 无病 0 级 1/4以下的叶或果感病 1 级 1/4 2/4的叶或果感病 2 级 2/4 3/4的叶或果感病 3 级 3/4以上的叶或果感病 4 表 D.2 主干病害单株分级标准 级别 分级标准 代表数值 0级 无病 0 级 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1/5以下 1 级 病斑横向长度

    31、占树干周长1/5 3/5 2 级 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3/5以上 3 D.2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检查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检查见表D.3、表D.4。 表 D.3 核桃主要病害防治效果检查表 病害分级 标准地号 调查总株数 感病株数 发病率(%) 1 2 3 4 5 病情指数 防治前 防治后 表 D.4 核桃主要虫害防治效果检查表 标准地号 调查总株数 虫害株数 虫口密度 有虫株率(%) 防治前活虫数 防治后活虫数 DB53/T 10132021 14 核桃主要病害计算公式如下: %100%)( 调查总株数感病株数发病率 .( 1) %100 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株数 感病株数病情级数 病情指数 .( 2) 核桃主要虫害计算公式如下: %100 调查总面积调查总株数虫口密度 .( 3) %100%)( 调查总株数有虫株数有虫株率 .( 4) D.3 病虫害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100 对照区病情指数 防治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 病害防治效率 .( 5) %100 防治前活虫数 防治后活虫数防治前活虫数 虫口减退率 .( 6) _ DB53/T 10132021


    注意事项

    本文(DB53 T1013-2021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