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35.020 CCS L01 DB52 贵州省地方标 准 DB52/T 16012021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评估指标体系 Government data sharing and open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2021-06-24发布 2021-10-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6012021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构建原则 .2 5 指标体系 .3 6 评估方法 .5 7 评估步骤 .6 附录 A(资料性)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 7 附录 B(资
2、料性) 评估指标数据来源及评分规则 .8 参考文献 .13 DB52/T 1601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电科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 室)、贵阳市信息产业发展中心、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中软云上数据技术服务有限 公司、贵阳块数据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
3、究院、贵州省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序、曹扬、曹谦、秦晓东、黄明峰、关艳梅、彭长根、邹建军、谢真强、邹 丽华、冯念慈、舒倩雯、王历、靖剑波、李昌兵、张婧慧、周燕、刘军、田飞、严仕棋、代杨、朱次平。 DB52/T 16012021 1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评估指标体系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体系说明, 描述了评估步骤。 本文件适用于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政府数据 governmental data 政府各职能部门依
4、法在办理业务及进行决策时产生的数据资源,包括对社会公民及法人进行数据采 集、业务处理和业务决策产生的数据资源。 来源:DB52/T 1123-2016,3.1 3.2 “三定”方案 sanding scheme 对某一单位进行确定职能、机构、编制的管理方案,是编制管理的形式之一。 3.3 政府数据共享 governmental data sharing 行政机关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其他行政机关的政府数据或者为其他行政机关提供政府数据的行为。 3.4 政府数据开放 open governmental data 行政机关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政府数据的行为。 来源:DB52/T 1406-20
5、19,3.6 DB52/T 16012021 2 3.5 政府数据资源目录 governmental data resource directory 对政府数据资源分类后, 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数据资源列表, 便于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的检索、 定位与发现。 来源:DB52/T 1124-2016,3.1 3.6 政府数据资产 government al data asset 由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建设、管理、使用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以及利用业务应用系统依法依规直接 或间接采集、使用、产生、管理的,具有经济、社会等方面价值,权属明晰、可量化、可控制、可交换 的非涉密政府数据。 3.7 数据质量 da
6、ta quality 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数据的特性满足明确的和隐含的要求的程度。 来源:GB/T 36344-2018,2.3 3.8 数据脱敏 data masking 从原始环境向目标环境进行敏感数据交换的过程中,通过一定方法消除原始环境数据中的敏感信 息,并保留目标环境业务所需的数据特征或内容的数据处理过程。 来源:DB52/T 1126-2016,2.1 3.9 数据容量 data capacity 在结构化数据集中,将字段数(列数)乘以条数(行数)得出的数据总量。 3.10 数据解释 data interpretation 针对开放数据集相关背景信息以及特殊字段含义进行解释或解读,
7、或对数据集的价值、应用方向等 进行解读或者指引。 4 构建原则 4.1 系统性 指标体系结构完整,指标设定逻辑明确,能体现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全貌。 4.2 导向性 指标体系重点突出,指标设定代表性强,能对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产生引导作用。 DB52/T 16012021 3 4.3 客观性 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及阈值设置客观合理,能反映共享开放工作实际情况。 4.4 可操作性 指标体系操作易行,评估方法简单有效,数据来源明确、易于获取。 5 指标体系 5.1 指标框架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评估指标体系框架,见附录A。 5.2 指标说明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评估指标说明,见表1。 表 1 政府数据共享开
8、放评估指标说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基础保障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 覆盖率 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对“三定”方案规定职能职责的覆盖情况。 信息系统上 云程度 按规定完成上云的政务信息系统数量占应上云政务信息系统数量的比率。 数据资产登记 完成率 按规定完成数据资产登记的政务信息系统数量占应登记政务信息系统数量的比 率。 数据汇聚 数据采集整合 按规定完成本部门数据采集整合并形成数据资源目录的情况。 数据汇聚上架 按规定将数据上传至共享开放平台统一汇聚、上架的完成情况。 数据资源 目录 目录完整性 按规定完整填写数据的元数据、来源业务、类别、级别、使用要求、更新周期 等内
9、容的目录数量占目录总数的比率。 目录分类分级 按规定完成分类分级的目录数量占目录总数的比率。 目录更新 按规定完成目录动态维护和更新的目录数量占目录总数的比例。 数据共享 有条件 共享 响应及时性 在规定时间内对有条件共享申请进行响应的次数与总申请次数的比率。 响应质量 对有条件共享申请进行规范响应的次数与总申请次数的比率。 共享 规范性 申请规范性 本部门发起的数据共享申请中规范填写申请内容的次数占总申请次数的比率。 渠道规范性 本部门基于共享开放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的次数占总共享次数的比率。 数据 共享度 可共享数据量 已实现共享的政府数据资源总量,可从目录数量、数据容量等进行评估。 数据可共
10、享率 部门政府数据资源可共享程度,可根据已实现共享的政府数据资源目录数量与 应共享的政府数据资源目录数量的比值进行评估。 共享程度 共享成功率 在规定时间内成功共享次数与无条件共享次数和有效申请次数总和的比值。 数据被调用量 本部门数据被其他部门成功调用的总量。 数据调用量 本部门成功调用其他部门数据的总量。 使用满意程度 数据使用者基于使用情况反馈满意情况。 DB52/T 16012021 4 表1 (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重点项目 支撑 基础库支撑 本部门对基础库建设的数据支撑与维护程度。 主题库支撑 本部门对主题库建设的数据支撑与维护程度。 数据开放 开放计划 开
11、放计划制定 本部门完成年度开放计划的编制与提交的情况。 开放计划执行 部门本年度开放计划完成率。 依申请 开放 响应及时性 在规定时间对依申请开放进行响应的次数与总申请次数的比率。 响应质量 对依申请开放进行规范响应的次数与总申请次数的比率。 数据脱敏 数据脱敏制度 按要求制定数据脱敏制度。 脱敏完成度 完成数据脱敏的开放数据集占比。 开放程度 高价值数据量 开放数据集的数据容量排名情况。 数据集数量 开放数据集数量排名情况。 数据下载量 开放数据集数量下载情况。 数据解释程度 完成数据解释的开放数据集占比。 数据质量 数据 完整性 数据元素 完整性 按照业务规则要求,数据集中被赋值的数据元素
12、(字段)的赋值完整程度,具 体表现为被赋值的数据集字段个数与预期字段总数的比率。 数据记录 完整性 按照业务规则要求,数据集中被赋值的数据记录的赋值完整程度,具体表现为 被完全赋值的数据记录条数占总记录条数的比例。 数据 准确性 数据内容 正确性 数据内容真实准确,准确反映数据所属政府部门的意图和信息内容,具体体现 为满足内容正确性要求的数据集个数与被评估的数据集总数的比值。 数据格式 合规性 数据格式(数据类型、数据范围、数据长度、精度、编码等)满足预期要求。 数据重复性 度量特定字段、记录、文件或数据集意外重复的程度,具体为重复的数据元素 字段个数与数据集元素字段总数的比值。 数据唯一性
13、特定数据字段、记录、文件或数据集唯一标识的程度,具体体现为满足唯一性 的数据集个数与总数据集个数的比值。 数据 时效性 基于时间段的 正确性 基于日期范围的记录或者频率分布符合业务需求的程度。 基于时间点的 正确性 基于特定日期点的记录数、频率分布或延迟时间符合业务需求的程度。 数据 可访问性 数据可机读 对共享开放的数据集能被机器可读进行评估,可机读格式如CSV、JSON、XML、 XLS等。 数据可访问 可获取的数据集与数据集总数的占比。 数据应用 数据 开发利用 数据开发 数据清洗治理、融合创新、分析挖掘等工作完成情况。 数据利用 应用数据的多样性、数据量、覆盖行业领域等情况。 应用成效
14、 成果产出 应用数据产生的典型应用、创新方案、知识产权、获奖等。 应用效应 应用数据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效应等。 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 人员配置 成立部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专班、明确分管领导,设立首席数据官、数据 专员等。 专题会议 组织专题工作会议,研究推进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相关工作。 交流培训 定期组织、参与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相关的综合培训和业务交流。 DB52/T 16012021 5 表1 (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制度保障 规划计划 共享开放规划计划制定及执行落实情况。 管理制度 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应用日志记录等、体现调度机制的职能。 应急预案 制定数据安全处
15、置应急预案。 6 评估方法 6.1 评估数据获取 评估数据获取包括: a) 管理数据采集:采集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政府数 据资产登记系统、政府数据调度平台等,以及各评估对象业务系统工作数据、后台管理数据; b) 评估支撑证明材料:收集用于评估的方案、知识产权(数据应用)、组织及制度保障等指标的 证明材料。 6.2 评估数据测评方式 评估数据测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种: a) 专家测评:根据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打分; b) 评估对象自评:评估对象按照自评指标要求自行打分,并提交自评结果; c) 评估对象互评:评估对象集中交流、互评打分,并提交互评结果; d)
16、大数据行业主管部门评估:各级大数据主管部门对处于同级政府部门的评估对象进行监督、抽 查,根据评估细则结合监督和抽查结果对有关指标进行打分和评估,并提交评估结果。 6.3 分值设计 评估指标分值设计用绝对权数表示,绝对权数等同于各指标满分分值。各层级评估指标分值设计见 附录B。 6.4 结果计算 各评估对象的最终评估总得分按公式(1)进行计算。其中,一级指标得分按公式(2)计算,二级 指标得分按公式(3)进行计算。 6 1i iEP .(1) n aj iji FE . (2) m bk jkij GiF .(3) DB52/T 16012021 6 式中: P 评估对象最终总得分; i 第 i
17、个一级指标 iE 第 i个一级指标实际得分; j 第 j 个二级指标; a 分解于第 i个一级指标的起始二级指标序号; n 分解于第 i个一级指标的结尾二级指标序号; ijF 第 j 个二级指标(分解于第 i个一级指标)实际得分; k 第 k 个三级指标; b 分解于第 j 个一级指标的起始二级指标序号; m 分解于第 j 个一级指标的结尾二级指标序号; ijkG 第 k 个三级指标(分解于第 j 个一级指标)实际得分。 7 评估步骤 7.1 评估准备 在开展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评估前, 综合考虑评估背景、 评估重点、 结果运用等因素来确定评估目的, 依据评估目的制定与需求相符合的评估方案,确定评
18、估周期和评估方式。可选择自行制定方案来实施评 估,也可委托专业机构或第三方制定评估方案。 7.2 指标选型 按照本文件给出的指标体系和指标项确定评估指标。 7.3 数据采集 确定各项数据采集标准,并进行数据采集。 7.4 评估打分 按照本文件附录A对对各指标进行打分,按照本文件公式(1)、公式(2)、公式(3)计算评估对 象总得分。 7.5 结果核验 对评估结果进行核验,如若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需对指标选型进行调整,对不同指标体 系所获得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形成合理结论。 7.6 评估报告 根据评估目的,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评估结果测算和分析,并出具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内容宜包括 但不限于
19、以下内容:评估目的、评估对象及范围、评估起止日期、评估依据、评估方法、评估程序实施 过程及情况、评估结论、特别事项说明。 DB52/T 16012021 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图 1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图 DB52/T 16012021 8 AA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评估指标数据来源及评分规则 评估指标数据来源及评分规则,见表A.1。 表 A.1 评估指标数据来源及评分规则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数据来源 评分规则 基础保障 (15 分) 信息系统 (7 分) 信息系统覆 盖率 (3 分) 通过自评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统计评估
20、指标数据: A:信息系统功能已覆盖的“三定”方案所确定的职能 职责数量 B:“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职责数量 指标得分: 信息系统上 云程度 (3 分) 通过云上贵州平台和自查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根据当年度迁云工作方案,从云上贵州平台统计本 部门实际迁云系统数量 B:本部门实际使用、运营的信息系统数量 指标得分: 数据资产登 记完成率 (1 分) 通过省数据资产登记平台和自查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经省数据资产登记平台完成登记的信息系统数量 B:本部门实际使用、运营的信息系统数量 指标得分: 数据汇聚 (4 分) 数据采集 整合 (2 分) 通过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及专家评定方式获取评估指标 数
21、据: A:按规定采集整合数据,并建立数据目录 完成数据资源采集 整合得 1 分; 完成数据资源目录 建立得 1 分。 数据汇聚 上架 (2 分) 通过共享开放平台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部门实际在共享开放平台上架数据集数量 B:部门按规定应在共享开放平台上架数据集数量(含 可共享数据上架和可开放数据上架) 指标得分: 数据资源 目录 (4 分) 目录完整性 (2 分) 通过共享开放平台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按规定完整填写数据的元数据、来源业务、类别、 级别、使用要求、更新周期等内容的目录数量 B:数据目录总量 指标得分: 目录分类 分级 (1 分) 通过共享开放平台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完
22、成分类分级的目录数量 B:数据目录总量 指标得分: 目录更新 (1 分) 通过共享开放平台获取或者评估对象提供相关证明材 料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按规定完成目录动态维护和更新的证明材料 完成目录更新得 1 分。 数据共享 (25 分) 有条件共享 (4 分) 响应及时性 (2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在规定时间内响应次数 B:有条件共享申请总次数 指标得分: DB52/T 16012021 9 表A.1 (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数据来源 评分规则 响应质量 (2 分) 根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规范响应的次数 B:有条件共享申请总
23、次数 指标得分: 共享规范性 (4 分) 申请规范性 (2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本部门规范填写申请内容的有效申请数量 B:本部门有条件共享申请总次数 指标得分: 渠道规范性 (2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本部门依托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的次 数 B:本部门数据共享总次数 指标得分: 数据共享度 (5 分) 可共享数据量 (3 分) 根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已实现共享的目录数量 根据 A 排序: 前 20%,得 2-3 分; 前 20%-50%,得 1-2 分; 后 50%,得 0-1 分。 数据 可共享率 (2 分)
24、 根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已实现共享的目录数量 B:应实现共享的目录数量 指标得分: 共享程度 (9 分) 共享成功率 (3 分) 根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在规定时间内成功共享次数 B:无条件共享次数和有效申请次数总和 指标得分: 数据被调 用量 (2 分) 根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部门共享数据被调用数据量 根据 A 排序: 前 20%,得 1.5-2 分; 前20%-50%,的1-1.5分; 后 50%,得 0-1 分。 数据调用量 (2 分) 根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部门共享数据调用次数 根据 A 排序: 前
25、20%,得 1.5-2 分; 前20%-50%,得1-1.5分; 后 50%,得 0-1 分。 使用满意 程度 (2 分) 根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数据使用者基于使用情况反馈满意情况,由反 馈平均得分表示 根据 A 排序: 前 20%,得 1.5-2 分; 前20%-50%,得1-1.5分; 后 50%,得 0-1 分。 重点项目 支撑 (3 分) 基础库支撑 (1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标数据: A:评估对象提供的完成基础库支撑工作的证明 材料 基础库支撑良好,得 0.5-1 分; 基础库支撑一般,得 0-0.5 分。 主题库支撑 (2
26、分) 根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标数据: A:评估对象提供的完成基础库支撑工作的证明 材料 基础库支撑良好,得 1-2 分; 基础库支撑一般,得 0-1 分。 DB52/T 16012021 10 表A.1 (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数据来源 评分规则 数据开放 (25 分) 开放计划 (4 分) 开放计划 制定 (2 分) 由评估对象提供证明材料获得评估指标数据: A:部门年度开放计划 制定年度开放计划得 2 分。 开放计划 执行 (2 分) 由评估对象提供证明材料获得评估指标数据: A:部门本年度开放计划完成情况说明 开放计划执行良好,得 1-2 分
27、; 开放计划执行一般,得 0-1 分。 依申请开放 (4 分) 响应及时性 (2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在规定时间内对依申请开放进行响应的次数 B:总申请次数 指标得分: 响应质量 (2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标数据: A:对依申请开放进行规范响应的次数 B:总申请次数 指标得分: 数据脱敏 (3 分) 数据脱敏 制度 (1 分) 评估对象提供材料: A:部门数据脱敏审核制度建设证明材料 建立脱敏审核制度得 1 分。 脱敏完成度 (2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完成数据脱敏的数据集数量 B:开放数据集数量 指
28、标得分: 开放程度 (14 分) 高价值数 据量 (4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标数据: A:开放数据集的数据容量 根据 A 排序: 前 20%,得 3-4 分; 前 20%-50%,得 2-3 分; 后 50%,得 0-2 分。 数据集数量 (4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开放数据集数量 根据 A 排序: 前 20%,得 3-4 分; 前 20%-50%,得 2-3 分; 后 50%,得 0-2 分。 数据下载量 (4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开放数据集下载量 根据 A 排序: 前 20%,得 3-4 分; 前
29、 20%-50%,得 2-3 分; 后 50%,得 0-2 分。 数据解释 程度 (2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A:完成数据解释的开放数据集数量 B:开放数据集数量 指标得分: 数据质量 (11 分) 数据完整性 (2 分) 数据元素完 整性 (1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标数据: A:数据集中被赋值的数据集字段总数 B:数据集预期字段总数 指标得分: DB52/T 16012021 11 表A.1 (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数据来源 评分规则 数据记录完 整性 (1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
30、标数据: A:数据集中被赋值的数据集字段总数 B:数据集预期字段总数 指标得分: 数据准确性 (4 分) 数据内容正 确性 (1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标数据: A:满足内容正确性要求的数据集个数 B:被评估的数据集总数 指标得分: 数据格式合 规性 (1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标数据: A:满足格式要求的数据集字段数个数 B:数据集的字段总数 指标得分: 数据重复性 (1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标数据: A:重复的数据元素字段个数 B:数据集元素字段总数 指标得分: 数据唯一性 (1 分)
31、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标数据: A:满足唯一性的数据集个数 B:总数据集个数 指标得分: 数据时效性 (2 分) 基于时间段 的正确性 (1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标数据: A:满足时间段正确性要求的数据集个数 B:总数据集个数 指标得分: 基于时间点 的正确性 (1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标数据: A:满足特定时间点正确性要求的数据集个数 B:总数据集个数 指标得分: 数据可访 问性 (3 分) 数据可机读 (2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标数据: A:可机读的共享开
32、放的数据集数量,可机读格式 如 CSV、JSON、XML、XLS 等 B:共享开放数据集总数 指标得分: 数据可访问 (1 分) 根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和专家评定两种方式获 取评估指标数据: A:可获取的数据集总数 B:共享开放数据集总数 指标得分: DB52/T 16012021 12 表A.1 (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数据来源 评分规则 数据应用 (15 分) 数据开发 利用 (5 分) 数据开发 (2 分) 采取评估对象提供材料、共享开放平台数据, 专家评定的方式进行评估: A: 数据清洗治理、融合创新、分析挖掘相关解 决方案、总结报告等材料 数据开发良好,得 1-2 分
33、; 数据开发一般,的 0-1 分。 数据利用 (3 分) 采取评估对象提供材料、共享开放平台数据, 专家评定的方式进行评估: A:应用数据的涉及领域的多样性或个数 B:数据利用数量情况 数据利用良好,得 2-3 分; 数据利用一般,的 0-2 分。 应用成效 (10 分) 成果产出 (5 分) 采取评估对象提供材料、专家评定的方式进行 评估: A:应用数据产生的典型应用、创新方案证明 B:应用数据产生论文、专著、专利、软著等知 识产权证明 C: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正面报道及省级及以上 奖通知或公告 成果产出突出,得 4-5 分; 成果产出良好,得 3-4 分; 成果产出一般,得 1-3 分; 成
34、果产出较差,得 0-1 分。 应用效应 (5 分) 采取评估对象提供材料、专家评定的方式进行 评估: A:应用数据产生的政治效应 B:应用数据产生的社会示范效应 C:应用数据产生的经济效应 应用效应突出,得 4-5 分; 应用效应良好,得 3-4 分; 应用效应一般,得 1-3 分; 应用效应较差,得 0-1 分。 保障机制 (9 分) 组织保障 (4 分) 人员配置 (2 分) 由评估对象提供证明材料获得评估指标数据: A:部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专班、明确分管 领导,设立首席数据官、数据专员等证明材料 成立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 作专班并明确分管领导得1 分; 设立首席数据官、 数据专员 得1
35、分。 专题会议 (1 分) 由评估对象提供证明材料获得评估指标数据: A:政府数据共享开放专题会议纪要等证明材料 提供政府数据共享开放专 题会议纪要得 1 分。 交流培训 (1 分) 由评估对象提供证明材料获得评估指标数据: A: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相关的综合培训和业务交 流的证明材料 定期组织、 参与政府数据共 享开放交流培训得 1 分。 制度保障 (5 分) 规划计划 (2 分) 由评估对象提供证明材料获得评估指标数据: A: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规划计划制定及落实情况 等证明材料 制定部门政府数据共享开 放规划计划得 1 分; 规划计划执行落实情况良 好得 1 分。 管理制度 (2 分) 由评估对象提供证明材料获得评估指标数据: A: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应用日志记录、部门数 据调度机制等证明材料 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得1 分; 建立数据应用日志记录、 部 门数据调度等机制得 1 分。 应急预案 (1 分) 由评估对象提供证明材料获得评估指标数据: A:数据安全处置应急预案等证明材料 建立数据安全处置应急预 案得 1 分。 DB52/T 16012021 13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 2贵州省政府数据资产管理登记暂行办法 3贵州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4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考核暂行办法 _ DB52/T 1601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