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1.020 CCS C 59 DB 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782202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场所管理规范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 for centralized quarantine facilities during COVID-19 epidemic (报批稿) 2021 - 05 - 21发布 2021 - 06 - 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 2782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组织架构 . 2 5 物资配
2、备与储存 . 2 6 基本卫生要求 . 2 7 日常管理 . 3 8 医学观察管理 . 5 9 个人防护 . 7 10 清洁消毒 . 8 11 废弃物处置 . 8 12 档案管理 . 6 13 应急处置 . 7 14 灾害 . 9 附录A(资料性) 医学观察工作流程示意图 . 8 附录B(规范性) 特定人群个人防护要求 . 9 附录C(规范性) 预防性消毒方法 . 10 参考文献 . 12 DB51/T 2782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
3、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高新区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 院、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江市市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雍莉、袁悦、蒋勇、张坤、毛素玲、卿立刚、郭军、程羽、唐永江、徐梦娇、 邱乐平、曾亚莉、刘睿聪、黄俊、杜仕华、李沐。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次为首次发布。 DB51/T 27822021 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场所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场所管理的组织架构、人员物资配备、场所管理要求、应 急处置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场所的管理。其它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可参照执行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HJ 421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 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466 消毒专业名词术语 WS/T 688 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 宾馆饭店 WS 69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观察和救治临时特殊场所卫生防护技术要求 WS/T 697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
5、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医学观察对象 medical observation subject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集中隔离措施以进 行医学观察的人。 集中隔离观察 centralized medical quarantine observation 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其他需要医学观察的人,按传 染病的最长潜伏期采取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的措施。 预防性消毒 preventive disinfection 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来源:
6、 WS/T 466,4.49 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DB51/T 27822021 2 来源: WS/T 466,4.55 4 组织架构 管理 场所遵守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要求接受管理并开展工作。被征用单位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应配合场所的管理和开展工作。 工作职责 4.2.1 建立集中隔离场所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4.2.2 下设多个工作组,并由专业人员负责以下工作内容: a) 领导小组:落实管理责任,负责统筹安排集中隔离场所管理、服务、驻离、维稳、医学观察等 相关工作。 b) 清洁消毒组:负责场所内的日
7、常清洁、预防性消毒、终末消毒、环境监测和污水处置等相关工 作。清洁、消毒后,按要求进行记录。 c) 医学观察及异常处置组:负责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对观察对象进行健康监测、健康宣讲, 并进行监督,协助实施采样送检等。 d) 人文关怀组:负责对观察对象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了解观察对象的需要和不良情绪, 及时提供帮助和疏导。 e) 信息联络组:负责建立和维护观察对象数据库,每日定期报送信息,与相关单位进行信息对接。 收集、整理、报告观察对象和工作人员等健康监测信息。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场所内通讯和资料 安全。 f) 安全保卫组:负责场所封闭管理和单人单间医学观察措施的落实,做好出入人员、车辆和
8、物品 的排查、进出人员健康监测等。 g) 后勤保障组:负责场所垃圾清运及垃圾暂存管理,送餐,物资的采购接收、储存、配发和归还 等,建立台账并进行登记。设备设施检修、维护由专人负责,定期开展巡检并进行记录。 h) 接收转运组:负责观察对象等人员的接收和转运等,及时协助将人员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5 物资配备与储存 通用要求 防疫物资、清洁消毒物资、其它医疗物资和设备、生活物资等应分区分类、安全储存,定期检查物 资储存状态、品类、数量、规格、有效期等,及时补充物资。 其它要求 5.2.1 场所内不应配备和储存退热止咳等特殊药品。 5.2.2 危险品应加强危险品接收、储存、配发、使用、归还和处置
9、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5.2.3 抢救药物应定期检查和更换,保证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 5.2.4 抢救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运行状态标识清晰,保证设备状态良好。 6 基本卫生要求 DB51/T 27822021 3 通风换气 室内通风换气和运行维护按WS 694要求执行。当室内出现烟气或异味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并根据来源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供水 场所提供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要求。 燃气 除强排式热水器外,停止医学观察室室内其它设备的燃气供应。 供暖 应安全使用取暖设备。不应使用燃煤取暖。 病媒生物防治 场所内病媒生物的防治按WS/T 688要求执行。 7 日常管理 人员
10、管理 7.1.1 场所区域内实施封闭式管理,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应对出入的所有人员进行问询、健康监测并 记录,对车辆信息进行登记。 7.1.2 外来工作人员经场所管理方批准同意后方可进入,并根据需要采取第9章中个人防护措施。 7.1.3 各工作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数量应满足场所管理需求。按需要安排人员轮替。 7.1.4 所有人员均应经岗前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个人防护装 备穿脱、消毒剂配制、消毒操作、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工作人员上岗后,定期组织业务培训。 7.1.5 工作人员应对场所内工作内容严格保密。 卫生管理 7.2.1 所有人员应保持良好的
11、个人卫生健康习惯。手卫生按WS/T 313要求执行。 7.2.2 场所内公共区域应无痰迹,楼道内无杂物、无卫生死角,楼梯扶手无积尘。 7.2.3 场所外地面应无痰迹、污物、积水等。及时清理垃圾,无裸露垃圾,垃圾桶整洁。 7.2.4 每天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体温等健康监测并记录。 7.2.5 宜每周对所有工作人员等进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并记录。 7.2.6 污染区、半污染区工作人员等离岗前,应在清洁区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结果为阴性方能离岗。 7.2.7 接到工作人员集中隔离观察的通知后,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按要求接受医学观察。 7.2.8 工作人员符合新冠疫苗接种要求时,宜组织在指定医疗机构进
12、行自愿接种。 7.2.9 餐食采取集中配送,且符合配餐营养健康、烹饪和配送流程卫生的要求。 7.2.10 工作人员应实行错峰就餐、单独用餐。 8 医学观察管理 封闭式管理 DB51/T 27822021 4 8.1.1 观察对象可在进入场所时携带必要的个人用品。 8.1.2 其它必要的生活、医疗卫生用品应由场所提供。 8.1.3 观察对象应单人单间接受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内未经允许不得离开房间。 8.1.4 确保观察对象与场所、外界之间的通讯畅通。 8.1.5 工作人员、批准进入的外来工作人员应减少与观察对象的肢体接触。 8.1.6 医学观察期间,观察对象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a) 合理膳食
13、:保证食物摄入多样化,尤其是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肉蛋类、粗粮等,保持膳 食营养均衡。 b) 适量运动:根据年龄和身体特点来制定运动计划,开展适量的室内运动,提高体质,增强抵抗 力。 c) 充足睡眠: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睡前2 h内不宜进食和剧烈运动,避 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 d) 心理健康:调整心态,控制负面情绪,消除隔离产生的恐惧心理,以积极心态应对集中隔离观 察;必要时主动寻求场所工作人员帮助和利用心理援助热线、线上咨询平台等方式获取心理支 持,舒缓精神压力,减轻因集中隔离观察造成的心理困顿。 服务 8.2.1 根据观察对象实际需要,提供基本生活、医疗所需的服务
14、和人文关怀。 8.2.2 由服务人员送餐至相应的个人物品交接处并提醒观察对象依次开门取餐。 8.2.3 如有14岁及以下儿童、半自理和无自理能力等特殊观察对象,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陪护。 8.2.4 递送给观察对象的物品应进行筛检。如有退热止咳等特殊药品、危险品等,不得传递入内。其 它通过筛检的物品,应于场所入口物品交接处移交。物品根据来源,采取预防性消毒、清洗、包装等处 理后,由服务人员送至相应的个人物品交接处并提醒观察对象开门领取。 医学观察工作流程 医学观察工作流程示意图见图A.1。医学观察工作流程具体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接收程序: 1) 联系:沟通确认拟接收人员名单及相关情况,做好接
15、收准备; 2) 接洽:抵达后,工作人员与转运工作人员接洽,核对待接收人员基本信息; 3) 核实:工作人员与观察对象本人进行核实,登记观察对象信息; 4) 录入:信息联络人员将登记信息录入计算机,按信息平台要求上报; 5) 确认:信息联络人员进行信息确认,沟通确定医学观察期时间段; 6) 建档:健康观察人员为观察对象建立集中隔离观察健康监测档案。 b) 入住手续: 1) 入住前,应询问健康状况和医疗需求,进行初次健康监测,工作人员填写健康监测档案。 办理入驻手续时 ,观察对象之间应保持1 m以上距离,并减少不必要的交流; 2) 观察对象如有严重基础疾病等特殊健康状况,应立即将信息上报并按要求将观
16、察对象转入 具有隔离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学观察。观察对象离开后,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场 所进行清洁消毒; 3) 观察对象初次健康监测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时,应立即将信息上报并按要求将观察对象 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观察对象离开后对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4) 入住时,观察对象应携带个人物品从污染通道进入,入住准备好的医学观察房间。观察对 象通过后,对通道进行预防性消毒; DB51/T 27822021 5 5) 告知医学观察期预计时间段、健康监测内容、注意事项等后,应由观察对象签署集中隔离 观察告知同意书等; 6) 向观察对象发放必要的生活、医疗卫生用品。 c) 健康监测工作: 1) 健康监
17、测项目和监测频率应遵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要求; 2) 监测结果应告知观察对象,并记录于健康监测档案; 3) 安排医务人员每日巡房,观察和询问观察对象的身体、精神健康情况并记录。如观察对象 有基础疾病,应协助观察对象遵医嘱使用药物。如观察对象出现危急重症,应立即规范处 置、上报,必要时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清洁消毒; 4) 观察对象出现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症状及其它健康问题时,应立即将信息上报并按要求将观 察对象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观察对象离开后对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5) 如观察对象在场所内死亡,应立即上报,减少尸体移动和搬运。按要求进行终末消毒,用 浸有消毒液的双层布单
18、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尽快协助民政部门进行处理转运等 后续事宜。尸体转运后,对相关房间、通道、设施及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完成消毒,环境 采样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再清理和布置房间; 6) 汇总当日观察对象健康情况后,由信息联络人员填写集中医学观察汇总表; 7) 监测设备确需共用的,进行预防性消毒后方可使用。 d) 采样送检工作: 1) 与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沟通,确定采样时间、内容、送检方式,配合实施采样; 2) 及时告知观察对象采样安排、检测结果。 解除观察 8.4.1 当观察对象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解除医学观察的条件并经评估同意后,应予 以解除医学观察。 8.4.2 接到解除医
19、学观察的通知后,通知观察对象解除医学观察,出具集中医学观察证明或解除集中 医学观察通知书或温馨健康提示卡。 8.4.3 核实、记录身份后,做好交通疏导,保证解除观察人员迅速离开场所。 8.4.4 解除观察人员转出后,应与县(市、区)级及以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联系并反馈协 查信息。 8.4.5 解除观察人员转出后,应对房间、通道、设施及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后,再布置房间。 确诊 8.5.1 接到观察对象被转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通知后,立即与所在地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联系核实,协助转移患者至定点医疗机构。 8.5.2 核实、记录患者身份后,患者应携带个人物品从污染通道离开。
20、 8.5.3 患者转出后,对相关房间、通道、设施及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完成消毒,环境采样检测结果为 阴性后,再清理和布置房间。 8.5.4 立即配合排查场所内与患者接触时未采取适当个人防护措施的人员,信息上报并按要求对相关 人员采取措施。 9 个人防护 一般要求 DB51/T 27822021 6 所有人员(工作人员、观察对象和其他外来人员等)在与人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工作期间应减少人 员交流,避免聚集,做好手卫生。 特定人群个人防护 9.2.1 所有人员与观察对象、污染物(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等)或其污染的物品或 环境表面近距离接触时,应当根据可能的污染程度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流行病
21、学调查人员、转运人员、 采样人员、医护人员、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等特定人群的个人防护按附录B中要求执行。 9.2.2 个人防护装备穿脱程序按WS/T 697要求执行。特定人群应于更衣室(区)穿脱个人防护装备。 10 清洁消毒 日常清洁 10.1.1 工作人员、观察对象均应维护卫生环境,每日开展清洁。 10.1.2 污染区、半污染区的所有垃圾(包括观察对象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收集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包 装袋中,由专人定时收集、运送至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库房,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10.1.3 废弃的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一次性防护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10.1.4 其它怀疑受污染的垃圾均按医疗
22、废物进行处置。 10.1.5 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宜日产日清。 预防性消毒 预防性消毒操作按附录C中的要求执行。场所清洁用品应“一室一用,一次一消毒”。 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操作按GB 19193要求执行。 11 废弃物处置 负责人 由专人负责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置,并填写处置记录。 分类 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应分开储存、处置。 处置 11.3.1 医疗废物包装袋、容器应符合HJ 421的要求。 11.3.2 观察对象产生的医疗废物收集后,应在外层包装袋标签上加注产生单位、产生日期、产生部门 或房间号、类别等文字说明,并在特别说明中标注“新冠肺炎”或“新冠”等。 11.3.3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集中处
23、置等见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 法。 11.3.4 生活垃圾按宾馆酒店等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置。 12 档案管理 DB51/T 27822021 7 负责人 场所负责人对纸质、电子档案资料进行审核后,由专人负责归档和专柜保存。 档案记录 12.2.1 观察对象转出后,整理收集观察对象健康记录并归档。 12.2.2 整理工作人员健康记录、人事调动记录、人员进出记录、清洁消毒记录和物资采购接收、储存、 配发、归还记录、相关视频和音频记录等。 保管和利用 场所内档案的保管、利用等管理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移交 临时场所解散前,档案资料原件由场所管理方负责保管。按要
24、求做好移交档案资料原件的具体事宜。 13 应急处置 意外和事故 场所管理方应针对工作人员出现新冠肺炎临床症状或确诊、观察对象健康情况恶化、观察对象脱离 医学观察区域、其它传染病在场所内流行、其它安全事故等意外情况制定应急处置办法。 14 灾害 场所管理方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针对发生地震、洪灾、泥石流等灾害情况制定应急处置办法。 DB51/T 27822021 8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医学观察工作流程示意图 医学观察工作流程示意图参见图 A.1。 图A.1 医学观察工作流程示意图 DB51/T 27822021 9 B B C C D 附 录 B (规范性) 特定人群个人防护要求 B
25、.1 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个人防护 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 m以上距 离。 B.2 转运人员的个人防护 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医用 防护面罩或护目镜、工作鞋或长筒胶鞋、防水鞋套等。 B.3 采样人员、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防护服、KN 95及以上级别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 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医用防护面罩、工作鞋或长筒胶鞋、防水鞋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 B.4 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的个人防护 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
26、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防护服、KN 95及以上级别颗粒物 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 防水隔离衣。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 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DB51/T 27822021 10 D E 附 录 C (规范性) 预防性消毒方法 C.1 门把手、水龙头、扶手、物品交接处等物品表面的消毒 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使用有效氯含量500 mg/L的消毒剂或其它等效消毒剂擦拭消毒,30 min 后清水洗净。医学观察对象进入通道、离开通道和工作人员通道所涉及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
27、C.2 走廊、楼道等公共区域地面的消毒 每天使用有效氯含量500 mg/L的消毒剂喷洒或拖拭消毒。医学观察公共区域、观察对象进入通道、 观察对象离开通道和工作人员通道应增加消毒频次。 C.3 重复使用的餐饮具的消毒 采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消毒,或煮沸消毒30 min以上,或者流通蒸汽消毒15 min。 C.4 毛巾、衣物、被罩等日常织物的消毒 采用有效氯含量250 mg/L500 mg/L的消毒剂浸泡1 h,或采用煮沸15 min消毒。 C.5 精密贵重物品的消毒 可进行表面擦拭消毒的精密贵重物品,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 的消毒湿巾)擦拭物品表面2次,作用3 m
28、in。 C.6 化粪池、污水池的消毒 定期投放含氯消毒剂,作用1.5 h后,使总余氯量达10 mg/L,再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消毒后污水 应符合GB 18466的要求。 C.7 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的消毒 可采用加盖容器收集,加有效氯含量20000 mg/L的消毒剂,按物、药比例1:2混合作用2 h后排入城 市集中污水处理管网。如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 次性吸水材料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含量5000 mg/L10000 mg/L的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 消毒湿巾/干巾)作用30 min以上,小心清除干净,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
29、废物集中处置。再用有效氯含 量500 mg/L1000 mg/L的消毒剂擦(拖)布擦(拖)拭可能接触到污染物的物体表面及其周围(消毒 范围为污染物周围2 m,建议擦拭2遍)。 DB51/T 27822021 11 C.8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库房的消毒 使用有效氯含量1000 mg/L2000 mg/L的消毒剂喷洒或拖拭消毒,每日2次。医疗废物清运后应对 库房和医疗废物专用收集箱进行清洗和消毒。 C.9 转运观察对象的车辆的消毒 应当先进行污染情况评估,车辆有可见污染物时,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有效氯含量5000 mg/L10000 mg/L的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完全清除污染物,再用有效氯含 量1000 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 min后清水擦拭干净。 DB51/T 27822021 12 参 考 文 献 1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80号 2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36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国家档案局令第5号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