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2791-2021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24743       资源大小:4.02M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2791-2021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

    1、 四 ICS 93.060 CCS P 2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791 2021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for highway tunnels in westernsichuan plateau 2021-08-02 发布 2021-09-01 实施 发布 DB51/T 2791 2021 I 目 次 前 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总则 . 1 4 术语 . 2 5 基本规定 . 4 5.1 总体要求 . 4 5.2 分级标准 . 4 5.3 设防原则 .

    2、6 6 隧道勘察 . 6 6.1 一般规定 . 6 6.2 勘察手段与资料要求 . 7 6.3 地质调绘 . 9 6.4 气象勘察 . 10 6.5 物探、钻探及测试 . 11 7 隧道设计 . 13 7.1 一般规定 . 13 7.2 总体设计 . 13 7.3 洞口及洞门设计 . 15 7.4 抗防冻衬砌结构设计 . 16 7.5 防冻保温设计 . 17 7.6 防水与排水设计 . 19 7.7 运营通风设计 . 24 8 隧道施工 . 24 8.1 一般规定 . 24 8.2 施工准备 . 25 8.3 施工通风 . 26 8.4 施工制氧供氧 . 27 8.5 人员安全防护 . 28

    3、8.6 施工机械配套 . 29 8.7 保温层施工 . 29 8.8 防水与排水 . 29 8.9 混凝土施工 . 30 9 建筑材料 . 31 DB51/T 2791 2021 II 9.1 一般规定 . 31 9.2 混凝土材料 . 31 9.3 防水材料 . 34 9.4 保温材料 . 36 9.5 其他材料 . 36 附录 A ( 资料性 ) 海拔高度与最冷月平均气温关系 . 39 附录 B ( 资料性 ) 海拔高度与氧气含量关系 . 40 附录 C( 资料性 ) 隧道结构抗冻计算 . 42 附录 D ( 资料性 ) 隧道保温层计算 . 43 附录 E ( 资料性 ) 隧道通风海拔高度

    4、系数 . 44 附录 F ( 资料性 ) 隧道供氧量计算 . 46 DB51/T 2791 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规程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提出、归口并解释 。 本规程起草单位 : 四川 省 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四川 大学 、 重庆大学 、 中国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 郑金龙、王联、蔚艳庆、林国进、吴鹏、卢义玉、吴剑、王刘勋、马洪生、李 玉文、杨枫、朱长安、郑波 。 本文件首次发布。

    5、DB51/T 2791 2021 IV DB51/T 2791 2021 1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了川西高原公路隧道海拔高度分级标准、勘察方法、设计措施、施工措施及建筑材料选 择等。 本 文件 适用于川西高原公路隧道勘察、设计和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所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324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T 35414 高原

    6、地区室内空间弥散供氧 (氧调 )要求 JTG 3370.1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D70/2-02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JTG/T 366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T D31-06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T D70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T F6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GJ/T 221 纤维混凝土 应用 技术规程 3 总 则 3.0.1 为满足川西高原公路隧道建设需求,充分体现 “ 气象选线 ” 原则,提高隧道勘察、设计与施工水 平,制订本规程。 条文说明 随着经济与交通的发展

    7、,在四川西部高原已建成、在建和规划了大量公路隧道,由于川西高原独特 的气象条件,有必要编制针对性规范。 3.0.2 本规程适用于川西高原地区各等级新建和改扩建山岭公路隧道,其他隧道可参照执行。 条文说明 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高海拔地区,特别是与四川交界地区,其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气象 条件与川西高原相似,可以参考使用。 3.0.3 隧道勘察除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外,还应对隧址区气象条件进行勘察,特别是气温、 DB51/T 2791 2020 2 冻结深度、氧气含量、风速风向、岩石 (土 )冻胀和热导率等情况。 3.0.4 隧道设计应考虑冻害、雪害的影响,合理确定隧址、平纵线形,并

    8、结合防冻保温措施确定隧道内 轮廓、结构、防排水等设计方案。 3.0.5 隧道施工应结合隧道规模和氧气含量情况制定施工通风与制氧供氧方案,积极推进机械化施工, 合理配置人员及机械设备 , 同时应根据气温条件制定冬季施工方案。 条文说明 主要目的是提高建设人员安全性和舒适度,确保工程质量和满足工期要求 。 3.0.6 隧道建设宜采用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较好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3.0.7 隧道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其质量及验收 标准参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执行。 4 术语 4.0.1 川西高原 western

    9、Sichuan plateau 川西高原指四川省西部与青海、西藏交界的高海拔地区,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包括 四川阿坝州、甘孜州,青海玉树州、果洛州,西藏地区等。 4.0.2 一般海拔隧道 general altitude tunnel 在川西高原,海拔高度小于 2 100m 的隧道,其勘察、设计与施工同广义公路隧道相同,为体现与 高海拔隧道和超高海拔隧道的差异,本规程定义为一般海拔隧道,即 GI 型隧道。 4.0.3 高海拔隧道 high altitude tunnel 在川西高原,海拔 高度处于 2100 4200m 之间的隧道,本规程定义为高海拔隧道,即 GII 型隧道。 川西

    10、高原多数隧道处于此海拔高度段,本规程又细分了三个亚级, 海拔高度 处于 2 100 2 800m、 2 800 3 500m 和 3 500 4 200m 的隧道,分别对应为 GII-1 型、 GII-2 型和 GII-3 型隧道。 4.0.4 超高海拔隧道 extra high altitude tunnel 在川西高原, 海拔高度 大于 4 200m 的隧道,本规程定义为超高海拔隧道,即 GIII 型隧道。 4.0.5 季节性冻土地区 seasonally frozen region 地表层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称为季节性冻土,其所在地区称为季节性冻土地区。 4.0.6 最大 冻结深度

    11、 maximum depth of frozen ground DB51/T 2791 2021 3 地表土层或疏松岩石冻结的最大深度。 4.0.7 标准冻深 standard frost depth 在空旷野外、地表袒露平坦的不冻胀性黏性土冻深观测站,实测不少于 10 年的年最大冻深的平均 值。 4.0.8 冻结指数 freezing index 某年的冻结指数为该年内日平均温度中的负温度累计值。日平均温度为每日的 2 时、 8 时、 14 时和 20 时 4 个时刻的气温平均值。 4.0.9 冻融作用 freeze thaw action 土层由于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和升至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

    12、融化的一种物理地质作用和现象。 4.0.10 冻胀作用 frost heaving 土层冻结,其中水分向冻结锋面迁移,产生重分布并变成冰,使原土层体积增大而发生变形的过程。 4.0.11 冻胀力 frost-heaving force 由于围岩或土体冻胀产生的作用在隧道支护结构上的力,以切向冻胀力、法向冻胀力和水平向冻胀 力表示。 4.0.12 热导率 coeffici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物质导热能力的量度,指当温度垂直向下梯度为 1 /m 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水平截面积所传 递的热量。 4.0.13 高原反应 high altitude reaction

    13、 人到达一定的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高海拔地区气压低、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而产生的各种不适的生理反应。 4.0.14 制氧供氧 oxygen generated and supply 隧道处于一定的海拔高度后,为克服高原反应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由制氧系统、管道系统、瓶装系 统、供氧系统等组成。 DB51/T 2791 2020 4 4.0.15 弥散式供氧 oxygen supply of diffuse type 氧源通过管路输送到密封性较好的空间,蔓延至空间的各个角落,将空气中氧浓度提升至合理的范 围内。 4.0.16 月平均气温 monthly average tempe

    14、rature 全月各日的日平均气温的算术平均值。 4.0.17 防冻保温系统 antifreeze insulation system 防冻保温系统是 由保温层、保护层和固定材料 (胶黏剂、锚固件等 )构成,且安装在隧道衬砌 表面或 初期支护 与二次衬砌 之间 的非承重保温构造总称。 5 基本规定 5.1 总体要求 5.1.1 应 分阶段开展地质 勘察 工作 ,特别是气象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查明隧址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 质和气象条件,勘察深度应满足川西高原隧道抗防冻设计和隧道施工要求。 条文说明 根据工程实践,川西高原隧道气象和水文地质勘察十分重要和关键,特别是隧址区气温、风速、风 向、最大冻

    15、结浓度、气压(含氧量)、融化指数 (冻结指数 )等气象参数,以及隧道涌水量、涌水位置、 水量变化特征等因素,对隧道设计、施工及运营存在较大影响 。 5.1.2 应充分体现 “ 气象选线 ” 原则,确定隧道位置时,除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外,还应充分考虑隧址 区气象条件,选取适当的隧道标高、洞口位置和轴线。 条文说明 根据现场工程调查,通过“气象选线”确定合理标高、洞口位置以及风向等气象因素,对防止隧道 病害及保障运营安全意义重大 。 5.1.3 应根据海拔高度分级指标进行结构抗防冻、防排水设计。 5.1.4 应根据海拔高度分级标准配置相应的施工通风、制氧供氧和医疗保障等设备,同时应采取相应冬 季施

    16、工技术措施。 5.2 分级标准 5.2.1 应以隧道洞口最冷月平均气温为主要指标,以最大冻结深度为辅助指标,按表 5.2.1 确定隧道的 寒冷程度。 DB51/T 2791 2021 5 表 5.2.1 隧道寒冷程度分类指标 寒冷程度 主要指标 辅助指标 川西高原对应海拔高 度 (m) 最冷月 (1 月 )平均气温 最大冻结深度 (cm) 一般地区 0 035 2 100 寒冷地区 -10 0 35 135 2 100 4 200 严寒地区 -10 135 4 200 条文说明 参考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 海拔高度与 气象 条件对应关系是 根据川西多地区多座隧 道隧址区实测统计

    17、 得出。 5.2.2 应根据隧道洞口年平均气管氧分压,按表 5.2.2 确定隧道的缺氧程度。 表 5.2.2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缺氧程度分级指标 缺氧程度 气管氧分压 (mmHg) 对应 0m 海拔氧气含量 对应大气压力 (mmHg) 川西高原对应海拔 高度 (m) 不缺氧 113 16% 589 2 100 部分缺氧 84 113 12% 16% 450 589 2 100 4 200 严重缺氧 84 12% 450 4 200 条文说明 参考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8958 等。 海拔高度与 气象 条件对应关系是 根据川西多地区多座 隧道隧址区实测统计 得出。 5.2.3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

    18、按海拔高度可分为一般海拔隧道、高海拔隧道和超高海拔隧道三级,无实测数 据时,隧道寒冷程度与缺氧程度可参照表 5.2.3 的规定确定。 表 5.2.3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海拔高度分级标准 隧道分级标准 海拔高度 (m) 寒冷程度 缺氧程度 一般海拔隧道 GI 型 2 100 一般地区 不缺氧 高海拔隧道 GII-1 型 2 100 2 800 寒冷地区 部分缺氧 GII-2 型 2 800 3 500 GII-3 型 3 500 4 200 超高海拔隧道 GIII 型 4 200 严寒地区 严重缺氧 条文说明 根据川西多地区多座隧道隧址区气象实测研究统计,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气温降低、大气压 (含氧

    19、 量 )降低,而且有较好的一致性规律。海拔高度低于 2 100m 时,氧气含量 16%,最冷月 (1 月 )平均气 温均 0 。当海拔高度大于 4 200m 时,氧气含量 12%,最冷月 (1 月 )平均气温均 -10 ,海拔高度 在 2 100 4 200m 时,氧气含量一般在 12% 16%,最冷月 (1 月 )平均气温一般在 -10 0 。 川西高原隧道多数处于 2 100 4 200m,参考隧道围岩分级的经验将高海拔隧道分成三个亚级。 DB51/T 2791 2020 6 5.3 设防原则 5.3.1 隧道轴线宜与隧址区风向垂直或大角度相交,洞口宜布设在阳坡面,并根据地形、风向合理确定

    20、 洞口防雪措施。 5.3.2 应根据隧道海拔高度分级标准制定隧道抗防冻及制氧供氧技术措施。隧道抗防冻措施内容包括隧 道支护结构、防排水和防冻保温层等,制氧供氧措施内容包括制氧方式、供氧方式以及医疗保障等。 5.3.3 隧道抗防冻应根据实测最冷月 (1 月 )平均气温、隧道施工制氧供氧设防应根据实测隧址区含氧量 分别制定针对性设防措施;若无实测资料,川西高原公路隧道 设防措施 可参照表 5.3.3。 表 5.3.3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设防措施选取原则 隧道分级标准 海拔高度 (m) 抗防冻措施 制氧供氧措施 一般海拔隧道 GI 型 2 100 不采用 不采用 高海拔隧道 GII-1 型 2 100

    21、 2 800 选用 不采用 GII-2 型 2 800 3 500 选用 选用 GII-3 型 3 500 4 200 采用 采用 超高海拔隧道 GIII 型 4 200 采用 采用 条文说明 不采用是指采用一般隧道措施,不采取抗防冻 或 制氧 供氧措施 。 选用 是 需要根据气象资料论证是否 采取抗防冻 或制氧 供氧措施 。 采用是需要考虑抗防冻 或制氧 供氧措施 。本表 选用 和 采用 确定期原则性, 其 具体措施 需要 根据冻害及缺氧程度 确定 。 6 隧道勘察 6.1 一般规定 6.1.1 应分阶段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除满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20)中隧道勘察 技 术

    22、要求外,还需按本规程要求开展隧道地质勘察工作,并重点进行专项的气象和水文地质勘察,其勘 察范围和深度应满足各阶段隧道设计的需要。 条文说明 根据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隧址区的气象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高原隧道的合理选线、建设安全影响大, 故川西高原隧道需要强化气象勘察和水文地质勘察。 6.1.2 隧道勘察应编制勘察大纲。编制大纲前应收集隧址区 的气象、水文、区域地质等相关资料,对收 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现场踏勘后,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综合选择勘察方法和布置勘察 工作量。 条文说明 隧道附近既有的气象、区域地质、水文地质、上阶段地质勘察等资料是初步分析隧址区自然地理条 件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

    23、高勘察大纲编制的针对性。充分收集和分析这些既有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后, 再进行各阶段勘察大纲的编制工作,投入与勘察阶段要求相匹配的勘察工作量,既能减少高原隧道的勘 DB51/T 2791 2021 7 察成本,又可提高勘察方案的针对性和勘察质量。 6.1.3 地质构造复杂、含变质岩地层的隧道应重点 勘察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包括 地表水分布、地下水 位及变化范围、地下水出露 等。 宜在不同季节分别进行调查、量测,评价隧道总涌水量,预测集中涌水 段落以及隧道内地下水变化趋势等。 条文说明 根据川西高原隧道工程实践,隧道通过含变质岩地层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复杂,水对围岩软化 作用大,既影响隧道围岩

    24、及支护的稳定,也影响隧道施工进度和安全。 6.1.4 海拔高度超过 4 800m 的地区可能存在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勘察应符合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50324)相关规定;海拔高度超过 2 800m 路段应对最大冻结深度进行调查评价。 条文说明 通过 研究与 调查,川西高原海拔高度低于 4 800m 的地区出现多年冻土可能性小 ,海拔高度超过 4800m 的隧道不多,本规程勘察主要针对季节性冻土。 6.1.5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采用资料收集、工程地质调绘、水文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现场测试、 室内试验等手段,综合评价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条文说明 四川西部山区高原隧道具有气象条件复杂,且

    25、小区域气候条件多变,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和褶皱发 育规模大,地震烈度高,岩体风化程度高的特点,岩石以变质岩 (板岩、千枚岩等 )居多,岩组 、岩性变 化频繁且无明显重复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普遍具有地下水丰富的特点 (且变质岩区域内地下水普 遍具有滞后出露现象 ),所以在充分总结既有高原隧道勘察设计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经分析认为,在高 原隧道勘察中尤其要重视气象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并应重点使用物探、钻探验证、地应力测试 等有效勘察方法,注重各种勘察方法获取的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研判。 6.2 勘察手段与资料要求 6.2.1 不同勘察设计阶段采用的勘察手段可按表 6.2.1 选用。 表 6.2

    26、.1 勘察手段选用表 勘察手段 勘察阶段 预可 勘察 工可 勘察 初步勘察 详细勘察 资料收集 + + + + 地质调绘 + + + + 气象勘察 (+) (+) + + 钻探 (+) + + 物探 + (+) 测试 试验 + + 注: “ +” 必 做项目; “( +)” 选 做项目。 DB51/T 2791 2020 8 条文说明 勘察手段的选取和组合不是固定的,表中列出的是常用的勘察手段,并鼓励使用勘察新技术、新方 法。随勘察阶段的不同,勘察方案可根据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岩性组合情况、资料收集详细程度、工 程类型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后分析确定。 6.2.2 文字说明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

    27、. 预可 及工可勘察:应对隧址区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条 件、冻土深度、地震动参数等基本地质条件进行说明;对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应阐明其类型、性质、 分布范围、发育规律及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和处治建议;概略划分隧道的围岩级别,估算隧道涌水量, 阐述方案比选意见及下阶段地质勘察工作建议。 2. 初步勘察:除包含一般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总体说明外,应说明隧址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 质条件,评价隧址区气候条件、冻土深度及对隧道的影响,分段评价隧道的围岩级别;分析隧道进出口 地段边坡的稳定性及处治建议;分析 高地应力岩石发生岩爆和大变形的可能性及级别;对隧道的傍山段 浅埋偏

    28、压情况进行评估;分析隧道在通过储水构造、断裂带、覆盖层等不良地质段发生集中涌水、塌方 的可能性;隧道通过碳质岩层、煤系地层、气田地层时,应分析有害气体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隧道涌 水量进行分析计算;评估隧道建设对当地地质环境的影响及隧道建设的适宜性。 3. 详细勘察:在初步勘察基础上,补充实施勘察工作后,校对初勘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 条件和最大冻结深度等文字说明。资料要求同初步勘察。 6.2.3 图表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工可勘察: 1)全 线工程地质平、纵面图 (1 10 000 1 200 000); 2)隧道工程地质平、纵面图 (含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 2

    29、000 1 10 000); 3)附图、附表和照片等。 2. 初步勘察: 1)隧道 1 2 000 1 10 000 工程地质平面图; 2)隧道 1 2 000 1 10 000 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3)隧道洞口 1 500 工程地质平面图; 4)隧道洞口 1 200 工程地质断面图; 5)钻孔柱状图 1 50 1 200 6)气象勘察分析资料; 7)物探、测井解释成果资料; 8)原位测试、地应力测量、水文地质测试、岩石、土体、水样测试资料、地温测试、有害气体等测 试资料; 9)附图、附表和照片等。 3. 详细勘察: 在初步勘察基础上,补充实施勘察工作后,补充、校对初勘图表资料。资料要求同初步

    30、勘察。 DB51/T 2791 2021 9 6.3 地质调绘 6.3.1 工程地质调绘应分阶段开展工作,调查内容和深度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 6.3.2 地质调绘及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的性质、类型和规模; 2. 断裂、断层、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特征及其与隧道的组合关系; 3. 断裂、断层及褶皱构造与地下水补径 排的关系; 4. 冲沟、凹沟等地表汇水地形与隧道的关系,评价其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 5. 临近地区既有隧道或地下结构物冻融病害调查,主要包括衬砌开裂、渗漏水及挂冰、路面积水 与结冰、洞口挂冰及热融滑塌、地表截排水沟出水口积水与结冰等; 6. 调查隧址区崩塌、错落

    31、、岩堆、滑坡、岩溶、自然或人工坑洞、采空区、泥石流、流沙、湿陷 性黄土、盐渍土、盐岩、地热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类型、规模和发展 趋势,分析其对隧道洞口和洞身稳定的影响程度; 7. 隧道通过煤系地层或碳质岩层时,应注意对有害气体的 调查访问和类比资料收集,为钻孔布置 调整及取样测试提供指导意见; 8.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的规定或经地震部门专项评价,确定隧道所处地区的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参数。 条文说明 规定了施工前各阶段隧道工程的地形、地质调查内容。隧道地形、地质调查是综合性的工作,查明 测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各种不良地质条件 做 出评

    32、价,并提出有效措施或建议,为工程设计 提供 基础 资料。 由于各类地质问题的复杂程度、规模、性质,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很难划分初、详勘工作的基本 内容,实际工作中常互有穿插。条文中只提出了调查内容, 勘察时 应结合实际情况,安排调查内容 的 深 度。一般在初勘阶段,以地质测绘为主要手段,辅以少量的勘探试验,对隧道围岩稳定性 做 出定性为主 的评价,初步划分围岩级别;在详勘阶段,合理采用各种勘探手段,对各类地质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互 相印证,尽量对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做 出定量或半定量评估,详细划分围岩级别。 隧址区 存在有害气体或矿体时,按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条例,查明含量,预测释放程度,以对 人

    33、 体、环境不发生危害为限,超出规定的危害允许值时,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对气、矿体勘 察 可与专 业技术单位协力合作进行。 6.3.3 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调查隧址区地表水系、第四系堆积体、地表水汇水区与隧道线位关系; 2. 调查断裂、断层、褶皱、节理裂隙密集发育带等地质构造与隧道的关系,评价其对隧道水文地 质条件的影响; 3. 调查地下水发育情况以及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情况,评估隧道可能出现的地下水类型以及集中 涌水段,分析预测隧道内地下水的变化规律; 4. 评价可能造成隧道发生冻害的各种水源发育情况。 DB51/T 2791 2020 10 6.4 气象勘察 6.4.1

    34、应在收集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对隧址区进行气象条件初步分析,主要包括工程地点的年平均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最低日平均气温、冻结指数、冬季风向及风速、年平均降水 (雪 )量、雪线、气压 (氧 含量 )及气压差、冻结深度等。 条文说明 以上气象因素涉及隧道设计与施工,影响隧道方案,是川西高原隧道气象勘察的基本要素。最冷月 平均气温、冻结深度、冻结指数、冬季风速风向是隧道抗防冻结构、防排水以及洞口防雪棚所需参数, 气压 (氧含量 )影响隧道施工。 6.4.2 气象资料应采用与隧址区海拔高度相当或条件相似的邻近气象台资料,经论证有必要新建气象站 (点 )进行观测时,观测周期不得少于一个气象年,且应与本地

    35、区既有气象资料进行校核,气象资料统计 年限宜不少于近 10 年。 条文说明 气象条件是寒区公路隧道设计的基本依据,也是隧道冻害、通风供氧的决定性因素。气象资料统计 年限越长对设计越有利,美国相关规范采用 20 年气象资料,俄罗斯相关规范采用 10 年气象资料,本规 程提出了最低年限要求。 6.4.3 海拔高度大于 3 500m 的特长隧道和海拔高度大于 4 200m 的 长、特长隧道 ,宜在隧址区 设立气 象观测站 (点 ),并持续收集隧址区气象资料。 条文说明 海拔高度大于 3 500m 可能需要考虑抗防冻与供氧措施, 气象 条件更为复杂,而气象资料往往缺少, 所以提出建立气象观测站的要求。

    36、 6.4.4 标准冻深 Z0 应采用隧址区附近或气温条件相近的气象台 (站 )的多年最大冻结深度平均值,统计 年限宜不少于近 10 年。 条文说明 标准冻深可以通过 气象资料 或气象观测实测获得,年限要求与其他气象要素一致。 6.4.5 隧道设计冻深 Zd可按式 6.4.5 计算: 00d zs zw ztZZ (6.4.5) 式中: Zd 隧道设计冻深 , m; Z0 标准冻深, m; zs 土质或岩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zw 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zt0 地形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各影响系数按表 6.4.5 查取。 DB51/T 2791 2021 11 表 6.4.5 冻深影响系数 系

    37、数 土质影响系数 zs 冻胀性影响系数 zw 地形影响系数 zt0 分类 黏性土 细砂、 粉砂、 粉土 中砂、 粗砂、 砾砂 碎 (卵 ) 石土 不冻胀 弱冻胀 冻胀 强冻胀 特强 冻胀 平坦 阳坡 阴坡 取值 1.00 1.20 1.30 1.40 1.00 0.95 0.90 0.85 0.80 1.00 0.90 1.10 6.4.6 围岩(土)冻胀性应根据平均冻胀率 的大小划分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 胀五级,并应符合表 6.4.6 的规定。 表 6.4.6 围岩冻胀性分级 冻胀类别 不冻胀 弱冻胀 冻胀 强冻胀 特强冻胀 土平均冻胀率 1 1 3.5 3.5 6 6 1

    38、2 12 岩体平均冻胀率 0.13 0.13 0.47 0.47 0.8 0.8 1.6 1.6 条文说明 岩 (土 )冻胀率可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G E41)测试。此 外, 根据相关试验结果, -5条件下冻土的弹性模量为 0.14 0.59GPa, -5 -20条件下冻岩的弹性模 量为 4.45 10.12GPa,对比可知冻岩弹性模量是冻土的 7.5 72.3 倍。 6.5 物探、钻探及测试 6.5.1 物探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原隧道,在收集资料和地质调绘后宜优先开展物探勘察,解 译隧道分布的物探异常区,以指导钻探、测试等后续勘察工作的调整,当一种物探方法解译困难时,可 增加 1 2 种物探方法进行平行验证。 2. 宜选用地震法、电法等地球物探手段查明断裂、褶皱、可能富水区等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并进 行现场调查、钻探等验证。 3. 隧道物探方法 宜按 表 6.5.1 选择 。 表 6.5.1 物探方法 选择表 隧道埋深 (m) 主选物探方法 备选物探方法 30m 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 地震反射波法、瑞利面波法、地质雷达 30100m 高密度电法 瞬变电磁法、地震反射波法 100m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2791-2021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