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50 CCS B 50 DB46 海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 T 540 2021 中华鳖人工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artificial culture of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2021 - 08 - 02发布 2021 - 09 - 01实施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6/T 540 2021 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 /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 归口。 本文件起草
2、单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本文件起草人:李芳远、李高俊、申志新、董杨、王吉、梁松、王德强。 DB46/T 540 2021 2 中华鳖人工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文件规定了中华鳖( Trionyx Sinensis)人工养殖环境条件、亲鳖培育、产卵孵化、稚鳖培育、幼 鳖培育、成鳖养殖和病害防治的技术要求。 本 文件适用于中华鳖人工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3、 22213 水产养殖术语 GB/T 26876 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GB/T 32140 中华鳖配合饲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NY/T 755 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 SC/T 7015 染疫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213和 GB/T 2687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稚鳖 larval soft-shelled turtle 体重 50 g以下的中华鳖。 来源: GB/T 26876-2011, 3.1 3.2 幼鳖
4、 juvenile soft-shelled turtle 体重 50 g 250 g的中华鳖。 来源: GB/T 26876-2011, 3.2 3.3 成鳖 adult soft-shelled turtle DB46/T 540 2021 3 体重 250 g以上的中华鳖。 来源: GB/T 26876-2011, 3.3 3.4 亲鳖 breed soft-shelled turtle 体重大于 1.0 kg,且年龄在 2龄以上的用于人工繁育的性成熟的中华鳖。 来源: GB/T 26876-2011, 3.4,有修改 3.5 饲料台 feeding hack; feeding plat
5、form 设置于养殖水体中供定点投放饲料的设施。 来源: GB/T 22213-2008, 4.19,有修改 3.6 放养密度 stocking density 单位面积或体积放养中华鳖的数量或重量 来源: GB/T 22213-2008, 6.5,有修改 3.7 投饲量 feeding quantity 对水产养殖对象投放饲料的数量 来源: GB/T 22213-2008, 6.17 4 养殖环境条件 4.1 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应符合 NY/T 5361的相关规定。 4.2 水质条件 水源应符合 GB 11607的规定,水质应符合 NY 5051的相关规定 。 4.3 鳖池类型和规格 按照
6、GB/T 26876的相关 规定执行。 4.4 防逃设施 土池用铝板、 PVC板、水泥板或砖墙等将四周围拦,至少高出地面 0.5 m,要求牢固,内壁光滑,四 角围成圆弧形。水泥池可在顶端用水泥板或砖块向内压檐 10 cm 15 cm。 鳖池进出水口安装防逃金属网。 4.5 产卵房 在亲鳖池向阳的一边池埂修建产卵房。产卵房大小应根据雌鳖总数而定,每 100 120只雌鳖建 2 m2 的产卵房,房高 2 m,房内铺厚 20 cm 30 cm的细河沙,沙面与地面持平,由鳖池铺设坡度小于 30的 DB46/T 540 2021 4 斜坡至产卵房。 4.6 晒台 土池直接在鳖池向阳面利用池坡用砖块或水泥
7、板使池边硬化,做成与池边等长、宽约 1 m的斜坡; 水泥壁池 用木材或竹板等材料做成浮排形或棚式拱形晒台,固定于池中水面。 4.7 饲料台 饲料台以石棉瓦、水泥板或木板等材料搭建,为长方形 1 m 2 m,宽 0.5 m左右,用铁丝等物固定在 水下离水面 20 cm的位置,露出水面的饲料台背面与水面呈 15 20夹角。每 200只稚鳖或 150只幼鳖 或 50 100只成鳖铺设约 1 m2的饲料台。 5 亲鳖培育 5.1 鳖池塘清整 排干池水 , 检修防逃设施 , 保持池底有 20 cm左右软泥;每 667 m2鳖池施用生石灰 100 kg150 kg, 化浆后全池泼洒 , 再曝 晒 7 d1
8、0 d。 5.2 亲鳖选择 5.2.1 来源 亲 鳖来源有以下途径: 中华鳖原(良)种场生产或从原(良)种场引进的中华鳖培育而成。 从 中华鳖天然种质资源库或未经人工放养的天然水域捕捞,或从上述水域采集的中华鳖苗种培 育而成。 5.2.2 鳖龄与体重 鳖龄 2龄以上,体重大于 1.0 kg。 5.2.3 雌雄鉴别 雌鳖尾短,自然伸直达不到裙边;体厚,后腿之间距离较窄。 雄鳖尾长且粗壮,自然伸直超出裙边 1 cm以上;体较雌鳖薄,后腿之间距离较窄。 5.3 放养 5.3.1 放养前消毒 中华鳖常用体表消毒方法有以下三种,可任选一种使用: 2% 4%的食盐水浸浴 5 min; 15 mg/L20
9、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 15 min 20 min; 30 mg/L40 mg/L的 聚维酮碘(含有效碘 1%)溶液 浸浴 15 min 20 min。 5.3.2 放养密度 每 667 m2放养 250300只 。 5.3.3 雌雄配比 DB46/T 540 2021 5 亲鳖雌雄比例为 3:1或 4:1,雄性个体应比雌性大,但体重不宜超过 1倍。 5.3.4 放养时间 选择水温 15 以上的晴天进行。 5.3.5 放养方 法 放养时将装有消毒过的鳖,装入箱或筐中,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 5.4 饲养与管理 5.4.1 饲料种类 亲鳖用以下饲料 : 配合饲料; 动物性饲料
10、 :鲜活鱼、虾、螺、蚌、蚯蚓、禽畜内脏等; 植物性饲料 :新鲜南瓜、苹果、西瓜皮、青菜、胡萝卜等。 5.4.2 饲料质量 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 GB/T 32140的相关规定。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投喂前应消毒处理,具体按 10.2.2 d)的规定。 5.4.3 投饲量 配合饲料 日投饲量(干重)为亲鳖体重的 1% 3%, 鲜活饲料日投饲量为亲鳖体重的 5% 10%,并 根 据气候状况和摄食强度进行 适当调整 。每次的 投饲量以投 饲 后 1 h内吃完为宜。 5.4.4 投喂方法 投喂应坚持以下“四定”原则: a) 定质:按 5.4.2的规定; b) 定量:按 5.4.3的规定; c) 定点:放
11、养初期,饲料投喂在食台的水下部分, 15 d 30 d后逐步 改为投放在食台的水上部分; d) 定时:水温 20 25 时,每天 1 次, 12:00左右投喂;水温 25 时,每天 2 次,分 别为 9: 00前和 16: 00后投喂。 5.4.5 疾病防治 按 10章的规定。 5.4.6 日常管理 5.4.6.1 水质管理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调控水质,使养鳖池 水质符合 NY 5051的规定: 物理调控:定时换水,换水量不超过水体的 1/3, 控制水位在 1.5 m 2.0 m,透明度 25 cm 35 cm, pH值 6.5 8.5,溶氧 4 mg/L以上,水色保持黄绿色或茶褐色;
12、 化学调控:定期消毒,按 10.2.2 a)的规定; 生物调控:按 10.2.1 c)、 10.2.1 d)的规定。 DB46/T 540 2021 6 5.4.6.2 池水排放 池水排放应符合 SC/T 9101的规定。 5.4.6.3 清扫饲料台 每次投饲前清扫食台上的残饵,保持食台清洁。 5.4.6.4 巡池 每天早晨巡池,观察水质、水温变化,做好防病、防逃工作。发现病鳖 及时隔离治疗。特别是交配 产卵期,要加强巡塘,避免外来噪声与雄鳖间撕咬而影响雌鳖产卵。 定期检查维修防逃设施。 5.4.6.5 档案管理 安排专人专管,详细做好投料登记及用药记录,建立好饲养档案。 6 产卵孵化 6.1
13、 产卵季节 4月至 9月 (水温 23 32 )雌鳖产卵 , 6月至 7月为 产卵高峰期。 6.2 产卵前准备 雌鳖产卵前 5 d,翻松产卵房板结的沙层,清除块石、野草等杂物,调整沙层湿度,含水量为 6% 8%,即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准。 6.3 鳖卵收集 在产卵房收集产卵时要把卵壳顶上有白点的动物极朝上,轻放于底部松软的器皿内。收集完成后抹 平沙子 。 6.4 受精卵的鉴别 按 GB/T 26876的相关规定执行。 6.5 孵化 6.5.1 孵化设施 6.5.1.1 孵化房 孵化房面积据繁育规模而定,要求保温性好,不透光,能换气。 6.5.1.2 孵化箱及孵化架 孵化箱以正方形、透气性好的
14、木箱为宜,规格一般为 50 cm 50 cm 15 cm。底板每隔 5 cm 开直径 5 mm 的孔。 孵化架据孵化箱大小来制作,一般以上下叠放 5个孵化箱为宜。 6.5.1.3 孵化介质 DB46/T 540 2021 7 用河沙、蛭石等。河沙粒径以 0.5 mm 0.6 mm 为宜;蛭石粒径以 0.4 mm 0.5 mm为宜。 6.5.2 孵化条件 6.5.2.1 温度 孵化介质 (沙、蛭石等 )温度控制在 29 32 。 6.5.2.2 湿度 在孵化房内进行人工孵化,空气湿度为 80% 85%。 6.5.2.3 含水量 孵化介质的含水量控制在 6% 8%。 6.5.3 孵化操作与管理 孵
15、化操作与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将经过鉴别的受精卵动物极向上,在孵化箱中单层或双层成排整齐地埋藏的孵化介质中,卵间 距 1 cm。 b) 将装好受精卵的孵化箱整齐的叠放在孵化架上,并架放离地面 20 cm。 c) 孵化盘中介质含水量低于 6%,即表面沙层发白、蛭石用手紧捏挤不出水或覆盖的海绵干燥无水 汽时,及时用喷雾器喷上少量水雾。 d)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记录好每日的孵化管 理日志。 7 稚鳖培育 7.1 稚鳖暂养 稚鳖刚出壳时还十分脆弱 , 不宜立即入池,应先放在用高锰酸钾消毒过的光滑的陶瓷或塑料盆中, 用清水暂养,暂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 100 只左右,水深 2 cm 3 cm,
16、放入一定数量的同样消毒过的新 鲜水草,并经常换水。 24 h 48 h后移至稚鳖池培育。 7.2 放养前准备 7.2.1 清塘消毒 水泥池冲洗干净,用高锰酸钾 20 mg/L消毒; 土池排干池水,清除淤泥, 用生石灰 150 mg/L 200 mg/L或漂白粉 5 mg/L 8 mg/L泼洒消毒。 7.2.2 注水和培育水质 消毒 3 d 7 d后鳖池注水 70 cm,注水时用 60目的筛绢网过滤。注水后池水透明度 30 cm时,每 667 m2需施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 50 kg 200 kg。 7.2.3 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 凤眼莲或浮萍经 5 mg/L 8 mg/L漂白粉 溶液 或 20
17、mg/L高锰酸钾 溶液 消毒后放入稚鳖池 ,水生植物 面积占水面积 20% 30%。 7.3 放养密度 DB46/T 540 2021 8 水泥池每平方米放养 25 35只 ,土池每 667 m2放养 4500 6500只。 7.4 稚鳖消毒 按 5.3.1的规定。 7.5 放养方法 试水 后放养 ,放养方法按 5.3.5的规定。 7.6 饲养与管理 7.6.1 饲料种类 按 5.4.1的规定。 7.6.2 饲料质量 按 5.4.2的规定。 7.6.3 投饲量 配合饲料日投饲量(干重)为 稚 鳖体重的 2% 6%,鲜活饲料日投饲量为亲鳖体重的 5% 10%,并根 据气候状况和摄食强度进行适当调
18、整。每次的投饲量以投饲后 1 h内吃完为宜。 7.6.4 病害防治 7.6.4.1 敌害防除 稚鳖池四周及上空应架设防鸟网,发现蛇、鼠等敌害生物及时驱除。 7.6.4.2 疾病防治 按 10章的规定。 7.6.5 日常管理 按 5.4.6的规定。 8 幼鳖培育 8.1 放养前准备 按 7.2的规定。 8.2 放养密度 水泥池 每平方米放养 8 12只, 土池每 667 m2放养 1800 2500只。 8.3 幼鳖消毒 按 5.3.1的规定。 8.4 放养方法 DB46/T 540 2021 9 按 7.5的规定。 8.5 饲养与管理 按 7.6的规定。 9 成鳖养殖 9.1 放养前准备 按
19、7.2规定执行。 9.2 放养密度 水泥池 每平方米放养 3 5只,土池 每 667 m2放养 1600 1800只。 9.3 成鳖消毒 按 5.3.1的规定。 9.4 放养方法 放养时将装有消毒过的鳖的筐放于水边,轻轻倒出鳖,任其自行游走。 9.5 饲养与管理 管理按 5.4规定。 9.6 收获 根据市场需求,当养殖中华鳖达到商品规格(活体湿重量 500 g/只)时即可进行收获。 整塘捕捉可放干池水后进行人工翻泥捕捉,生长季节内的少量捕捉可采用徒手捕捉、地笼诱捕或鳖 枪钓捕等。 10 疾害防治 10.1 原则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科学治疗”的原则 ,不得使用禁用渔药,使用渔药
20、按 NY/T 755 的规定执行。 10.2 疾病预防 10.2.1 生态预防 预防的措施有: a) 保持良好的空间环境 :满足鳖喜洁、喜阳、喜静的生态习性要求; b) 保持良好的养殖水环境 :包括放养前鳖池的清塘消毒和水质管理; c) 在鳖池中搭配少量鲢、鳙 ,调节浮游生物量和有机物量 ,以控制水质; d) 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水,按产品说明使用。 10.2.2 药物预防 DB46/T 540 2021 10 预防的措施有: a) 池水消毒 : 饲养期间 , 每 30 d一 次 , 用含有效 氯 30%的漂白粉全池遍洒 , 使池水浓度为 1 mg/L 2 mg/L, 或用生石灰浆全池遍洒 , 使
21、池水浓度为 50 mg/L 60 mg/L, 两者交替使用 ; b) 鳖体消毒 : 按 5.3.1的规定 ; c) 饲料消毒 : 对于投饲的鲜动、植物饲料 , 洗净后可用浓度为 20 mg/L的高锰酸钾浸泡 15 min 20 min,再用清水漂洗后投喂 ; d) 工具消毒 : 生产工具应定期消毒 , 每周 1 2次。消毒的药物有高锰酸钾 100 mg/L, 浸洗 30 min; 3 mg/L 4 mg/L漂白粉 溶液, 浸洗 20 min; 二氧化氯 30 mg/L, 浸洗 15 min; 或将工具置于阳光下曝晒 ; e) 饲料台与晒台消毒 :每周一次,用浓度为 2 mg/L 6 mg/L二
22、氧化氯 溶液泼洒 。 10.3 治疗 养殖期间发生鳖病,应确切诊断、尽可能采取隔离措施、对症用药。药物使用按 NY/T55的规定执行。 常见鳖病的症状和控制方法参见附录 A。 10.4 无害化处理 病死的中华鳖应做无害化处理,按 SC/T 7015的规定执行。 DB46/T 540 2021 1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中华鳖常见病的病原、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 表 A.1 规定了中华鳖养殖过程中 常见病的病原、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 表 A.1 中华鳖常见病的病原、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及注 意事项 疾病名称 病原 主要症状 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腐皮病 病原:嗜水
23、气单胞菌、 温和气单胞菌、假单 胞杆菌等 。 脖子、四肢末端、 腹甲、裙边等部位 溃疡。 每立方水体用 0.3 mL 0.5 mL 的 10% 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每天 1次,连 用 2 d;病重时,每千克鳖内服 15 mg 20 mg氟苯尼考,每天 1次,连用 4 d 5 d。 不可与碱性药物和季 胺盐类药同时使用; 休药期: 500度日。 穿孔病 嗜水气单胞菌、普通 变形杆菌、肺炎克雷 伯氏菌、产碱菌等 。 背、腹甲有 0.2 cm 1.0 cm 呈疮 痂状的溃疡灶, 周 围出血,揭痂见 洞,内或可见出血 现象。 同 “ 腐皮病 ” 。 / 红脖子病 嗜水气单胞菌。虹彩 病毒也可能是病原之 一。 病鳖脖子红肿,充 血, 缩困难。 每立方水体用 0.3 g 0.4 g 三氯异氰 脲酸消毒;病重时,每千克鳖内服 50 mg 甲砜霉素,每天 1次,连用 4 d 5 d。 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时 使用; 休药期: 500度日。 红底板病 点状水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腹部有出血 性红斑,重者溃 烂,露出骨甲板 同 “ 红脖子病 ” 。 / 纤毛虫病 累枝虫、钟形虫等 。 脖子、四肢基部寄 生有纤毛虫,外观 棕色或浅黄色,似 积有淤 泥状。 每立方水体用 0.5 g 0.7 g 硫酸锌 全池泼洒。 不可与铝盐、钙盐、 碳酸盐等同时使用 ; 休药期: 500度日。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