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080.10 CCS B 31 DB46 海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T 543 2021 槟榔 Areca 2021 - 09 - 01发布 2021 - 10 - 08实施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6/T 543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要求 . 3 4.1 产地环境 . 3 4.2 育苗和栽 培 . 3 4.3 槟榔初加工场所 . 3 4.4 原辅料 . 3 4.5 等级 . 4 4.6 理化指标 . 6 4.7 卫生要求 . 6 5 检验规则 . 7
2、 5.1 组批 . 7 5.2 抽样 . 7 5.3 交收检验 . 8 5.4 型式检验 . 8 5.5 判定原则 . 8 6 标识、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 9 6.1 标识、标志 . 9 6.2 包装 . 9 6.3 运输 . 9 6.4 贮存 . 9 附 录 A (规范性) 槟榔种植产地环境条件 . 11 附 录 B (资料性) 槟榔育苗技术和槟榔种植生产 . 12 附 录 C (规范性) 槟榔初加工场所及管理要求 . 15 参考文献 . 19 DB46/T 543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3、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海南大学、海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产品 加 工设计研究所 、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槟榔分会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海南华创槟榔研究院、 万宁市槟榔和热作产业局 、 屯昌县槟榔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胡小松、尹桂豪、吉建邦、 陈海明、 刘立云、陈胜庭、 唐敏敏、 黎汉强 。 DB46/T 543 2021 III 引 言 为更好 地 保护消费者利益,保障海南省槟榔种植者的增收致富和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乡村
4、振 兴,以进一步规范槟榔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为目的, 特制订槟榔标准,对槟榔种苗、槟榔鲜果、 槟榔 烘制 果 (烘制黑果、烘制白果) 、槟榔干等槟榔产品,进行规范。以附录形式对槟榔种苗繁育、槟榔种植产 地环境、种植生产、槟榔烘制果生产、槟榔干 初 加工场所及管理进行规范。 DB46/T 543 2021 1 槟榔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槟榔( Areca catechu L.)的种苗、鲜果、烘制果 (烘制黑果、烘制白果) 和槟榔干 质量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 文件适用 于 海南省行政区域生产和加工的种苗、鲜果、烘制果和槟榔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
5、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886.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糖精钠 GB 188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GB 1886.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 GB 1886.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 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钠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
6、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 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480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11 食品安
7、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GB 5009.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 GB/T 5009.140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 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 GB 5009.2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纽甜的测定 GB 5009.2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阿斯巴甜和阿力甜的测定 GB/T 5048 防潮包装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
8、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82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甜菊糖苷 DB46/T 543 2021 2 GB 678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明胶 GB 9683 复合 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 20769 水果和蔬菜中 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 GB/T 20883 麦芽糖 GB 222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三氯蔗糖(蔗糖素)的测定 GB 2320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果和蔬菜中 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 -质 谱法 GB 23200.113 食
9、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 208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 GB 25531 食品安全国 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三氯蔗糖 GB 255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酰磺胺酸钾 GB 2557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钙 GB 29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N-N-(3,3-二甲基丁基 )-L- -天门冬氨 -L-苯丙氨酸 1-甲酯(纽甜) GB 306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761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
10、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 NY/T 896 绿色食品 产品抽样准则 NY/T 1398 槟榔 种苗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SN/T 3854 出口食品中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甜菊双糖苷、甘草酸、甘草次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 谱法 DB46/T 77 槟榔生产技术规程 DB46/T 309 槟榔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 DB46/T 386 槟榔育苗技术规程 DB46/ 455 槟榔加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2005第 75号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运输储存销 售使用农药名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11、用于本文件。 3.1 槟榔鲜果 fresh areca fruit 同花穗雄花谢花后 110 d140 d,种仁未硬化、内果皮尚未完全木质化、外果皮为绿色的果实。 3.2 槟榔种苗 areca seedling 用成熟的槟榔种果或其它育苗方式育成的苗木。 3.3 幼龄树 young areca tree DB46/T 543 2021 3 从种苗定植成活后到初次结果前的植株。 3.4 结果树 fruiting tree 槟榔初次结果后的植株。 3.5 配方施肥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根据槟榔 产量、养分消耗、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利用率等,以农学效率计算而制定的槟榔有
12、机肥 和化肥的配合施用量及施用技术。 3.6 烘制黑果 smoking-dried areca nut 通过烟熏(包括但不限于)的方法由槟榔鲜果( 3.1)制成的槟榔干果。 3.7 烘制白果 unsmoking-dried areca nut 通过热风(包括但不限于)等非烟熏的方法由槟榔鲜果( 3.1)制成的槟榔干果。 3.8 槟榔干 dried areca husk 用槟榔 ( 3.1、 3.6、 3.7) 的外果皮和中果皮部分经一系列干制等初加工过程,制成可 供咀嚼的初 级加工产品。 3.9 槟榔 areca 本文件的槟榔是指种苗、鲜果、烘制 果(烘制 黑果、烘制白果 ) 和槟榔干。 4
13、要求 4.1 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T 5010的规定和附录 A的要求。 4.2 育苗和栽培 参照附录 B的要求。 4.3 槟榔初加工场所 槟榔初加工应符合附录 C的要求。 4.4 原辅料 4.4.1 加工用水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4.4.2 麦芽糖应符合 GB/T 20883 的规定。 4.4.3 糖精钠应符合 GB 1886.18 的规定。 4.4.4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又名 甜蜜素 ) 应符合 GB 1886.37 的规定。 4.4.5 山梨酸钾应符合 GB 1886.39 的规定。 4.4.6 天门冬酰苯丙氨 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应符合 GB 1886.47 的规定。
14、 4.4.7 苯甲酸钠应符合 GB 1886.184 的规定。 4.4.8 甜菊糖苷应符合 GB 8270 的规定。 4.4.9 三氯蔗糖应符合 GB 25531 的规定。 DB46/T 543 2021 4 4.4.10 乙酰磺胺酸钾应符合 GB 25540 的规定。 4.4.11 氢氧化钙应符合 GB 25572 的规定。 4.4.12 N-N-(3,3-二甲基丁基 )-L-天门冬氨 -L-苯丙氨酸 -1-甲酯 ( 纽甜 ) 应符合 GB 29944 的规定。 4.4.13 明胶应符合 GB 6783 的规定。 4.4.14 香精香料应符合 GB 30616 的规定。 4.4.15 香辛料
15、应符合 GB/T 15691 的规定。 4.4.16 其它辅料应符合 相应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4.5 等级 4.5.1 槟榔种苗等级 槟榔 种苗基本要求应参照 NY/T 1398,等级应符合表 1的要求。 表 1 槟榔种苗等级 4.5.2 槟榔鲜果等级 槟榔鲜果等级应符合表 2的要求。 表 2 槟榔鲜果等级 项目 等级 检验方法 特级 一级 二级 感官 果形呈椭圆或近圆形,果皮为绿色, 应洁净、无杂质和腐烂,无缺陷、无 机械损伤,无异味。 取不少于 5kg的样品置于洁净的白色瓷盘中,在自然光下 目测检验样品果形、色泽及有无杂质和腐烂,用嗅觉和 味觉检测有无异味。 同一类果形特征 率, %
16、 95.0 85.0 70.0 以目测不少于 5kg样品确定,将不是同一类果形拣出,称 量或计数,用 1减去单项不合格果质量或个数占检验样品 质量或个数的百分比,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缺陷果率, % 0 2.0 5.0 以目测不少于 5kg样品确定,将病虫果、畸形果等感官有 缺陷的果实拣出,称量或计数,不合格果质量或个数占 检验样品质量或个数的百分比,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5.3 烘制果等级 项目 等级 检验方法 一 级 二 级 一年苗 茎粗, cm 1.0 0.6 1.0 用游标卡尺测量根颈部以上 5 cm处的茎干的直径,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苗高, cm 60.0 45.0 6
17、0.0 用直尺或卷尺测量种苗根颈基部到种苗最高叶片的垂直自然高度,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叶片数(含针叶),片 4 目测观察种苗叶片数。 二年苗 茎粗, cm 1.6 1.0 1.6 按一年苗检测方法执行。 苗高, cm 65.0 60.0 65.0 绿叶片数(含针叶),片 5 4 DB46/T 543 2021 5 4.5.3.1 烘制黑果等级 烘制黑果等级应符合表 3的要求。 表 3 烘制黑果等级 项目 等级 检验方法 特级 一级 二级 感官 呈褐色或浅黑色,应洁净,无尘土 、沙石、 枝条等外来杂质;具有该产品固有的正常 气味、滋味;具有该产品固有的形态,软 硬合适,外形完整、均匀一致,
18、无霉烂果。 取不少于 2 kg的样品置于洁净的白色瓷盘中,在自然光下 目测检验样品色泽,是否呈褐色或浅黑色、色泽是否一致, 嗅觉和味觉确定无异味,有异味的果实捡出。 纹路 从果蒂到果 顶纹路深、 多。 从果蒂到果 顶纹路较 多。 从果蒂到果 顶纹路少。 以目测确定,果实纹路应清晰、均匀一致,将纹路不清或 纹路与同批果实间差异较大的果实捡出。 同一类果形特征 率, % 85.0 80.0 70.0 随机抽取样果 60个 ,以卷尺分别测定其长度,直径,计算 长径比。槟榔干果的长度、直径和长径比都符合规格的个 数占总个数的百分率,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缺陷果率, % 5.0 10.0 15.0 随
19、机抽取样果 30个,以目测确定,将病虫果和畸形果捡出。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果实均匀度, % 80.0 70.0 60.0 随机抽取样果 60个,以目测和卷尺确定,捡出其中最大的 20个果和最小的 20个果,分别称重。计算小果质量与大果 质量的比值,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5.3.2 烘制白果等级 烘制白果等级规格应符合表 4的要求。 表 4 烘制白果等 级 项目 等级 检验方法 特级 一级 二级 感官 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 ,应洁净,无尘土、沙石、枝条等 外来杂质;具有该产品固有的正常气味、滋味;具有该产 品固有的形态,外形完整、均匀一致,无霉烂果。 按 4.5.3.1的表 3中检验方
20、法执行。 纹路 从果蒂到果顶纹路深、多。 从果蒂到果顶纹路较多。 从果蒂到果顶纹路少。 同一类果形特征 率, % 85.0 80.0 70.0 缺陷果率, % 5.0 10.0 15.0 果实均匀度, % 80.0 75.0 70.0 4.5.4 槟榔干 感官要求 DB46/T 543 2021 6 槟榔干感官符合表 5的要求。 表 5 槟榔干感官要求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形态 大小、长短、厚薄基本一致 取 5袋样品,将样品放于洁净的白 色瓷盘上,用目测观察,鼻嗅,口 尝品评。在自然光下观察形态色泽 和杂质,用温开水漱口,尝其滋味。 色泽 具有该产品应有的颜色和光泽 滋味与口感 具有该产品应
21、有的味道与香气,无异味 杂质 不允许有外来杂质 4.6 理化指标 4.6.1 烘制果理化指标 烘制果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6的要求。 表 6 烘制果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烘制黑果 烘制白果 按 GB 5009.3执行。 水分, % 18.027.0 14.020.0 4.6.2 槟榔干理化指标 槟榔干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7的要求。 表 7 槟榔干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净含量 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 验检疫总局令 2005第 75号 按 JJF 1070中规定执行。 水分, % 20.030.0 GB 5009.3 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 , g/kg 0.3 GB/T 5009.1
22、40 糖精钠(以糖精计) , g/kg 5.0 GB 5009.28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 ,g/kg 8.0 GB 5009.97 三氯蔗糖 ,g/kg 1.5 GB 22255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 ( 阿斯巴甜 ) ,g/kg 2.0 GB 5009.263 甜菊糖苷(以甜菊醇当量计) ,g/kg 3.3 SN/T 3854 N-N-(3,3-二甲基丁基 )-L- -天门冬氨 -L-苯丙氨酸 1- 甲酯(纽甜) ,g/kg 0.3 GB 5009.247 山梨酸 (钾 ) (以山梨酸计) ,g/kg 0.5 GB 5009.28 苯甲酸 (钠 ) (以苯甲酸计
23、) ,g/kg 0.5 GB 5009.28 明胶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氢氧化钙 香精香料 其它食品添加剂 参照 GB 2760中 ( 04.01.02.08.04) 话化类执行。 注: 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 ( 防腐剂 )在混合使用时 ,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 1。 DB46/T 543 2021 7 4.7 卫生要求 4.7.1 槟榔鲜果卫生要求 应符合表 8和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农药名录的要求。 表 8 槟榔鲜果卫生要求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铅( Pb), mg/kg 0.1 GB 5009.12 氰戊菊酯, mg/kg 0.2 NY/T 761或
24、GB 23200.113或 GB 23200.8 氯氟氰菊酯, mg/kg 0.2 NY/T 761或 GB 23200.113或 GB 23200.8或 GB/T 5009.146 二嗪磷 , mg/kg 0.1 NY/T 761或 GB 23200.113或 GB/T 20769 啶虫脒 , mg/kg 2 GB/T 20769 注: 在配套检测方法中选择满足检测要求的方法进行检测。本 文件 发布后,新发布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样适用 于相应检测参数的检测。 4.7.2 槟榔烘制果卫生要求 按 4.7.1规定执行。 4.7.3 槟榔干卫生要求 污染物应符合表 9的要求,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
25、 10的要求。 表 9 槟榔干污染物要求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总砷(以 As计), mg/kg 0.5 GB 5009.11 铅( Pb), mg/kg 0.5 GB 5009.12 表 10 微生物限量 项目 采样方案 a及限量(若非制定,均以 /25g表示) 检测方法 n c m M 菌落总数 /(CFU/g) 5 2 103 104 GB 4789.2 大肠菌群 /(CFU/g) 5 2 10 102 GB 4789.3 霉菌 /(CFU/g) 50 GB 4789.15 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 金黄色葡萄球菌 /(CFU/g) 5 1 102 103 GB 47
26、89.10 第二法 a 样品的分析及处 理按 GB 4789.1执行。 5 检验规则 5.1 组批 5.1.1 同一批槟榔种苗、同一等级为一个检验批次。 5.1.2 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等级、同一批采收的槟榔鲜果为一个检验批次。 5.1.3 同一批出售的标注为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等级的槟榔烘制果为一个检验批次。 5.1.4 槟榔干以同批原料、同一班次生产的同品种规格的产品为同一批。 DB46/T 543 2021 8 5.2 抽样 5.2.1 种苗出圃前随机抽取相当于种苗总量 0.5%比例的样品进行检验。 5.2.2 鲜果和烘制果按照 NY/T 896 的 规定执行。 5.2.3 槟榔
27、干每批产品在 100 件以下时,抽样数量按 3%抽取;超过 100 件以上,每增加 100 件增抽 1 件,增加部分不 足 100 件时按 100件计算。 100 g 以下包装,同一批次抽样不少于 12件。 5.3 交收检验 5.3.1 每批种苗交收前,种苗质量由供需双方共同委托种子种苗质量检验技术部门或获该部门授权的 其他单位检验,并由该部门签发槟榔种苗质量检验证书。 5.3.2 鲜果每批产品交收前,生产单位应进行交收检验,检验内容包括等级、标志和包装。检验合格 后方可交收。 5.3.3 烘制果每批产品交收前,生产单位应进行交收检验,检验内容包括等级、水分、标志和包装。 检验合格后方可交收。
28、 5.3.4 槟榔干每批检验合格方可交收,并附检验合格证,检验项目:感官要求、净含量、水分、菌落 总数、大肠 菌群。 5.4 型式检验 5.4.1 型式检验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须进行: a) 产品投产前、停产后重新生产时; b) 更改主要原料、配方、工艺时; c) 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要求时; d) 主要设备改变。 5.4.2 型式检验项目:本文件规定的全部项目。 5.5 判定原则 5.5.1 容许度 5.5.1.1 种苗按同一批次、同一等级的种苗允许有以下的容许度 : a) 一级 : 允许有 5%的种苗低于一级 要求 ,但必须达到二级 要求 ,超此范围,则为二级种苗; b) 二级
29、: 允许有 5%的种苗低于二级 要求 ,超此范围则判为等外苗。 5.5.1.2 鲜果同一批次、同一等级的果允许有以下的容许度 : a) 特级:允许有 5%的果实不符合该等级要 求,但应符合一级果要求; b) 一级 : 允许有 8%的果实不符合该等级要求,但应符合二级果要求; c) 二级:允许有 10%的果实不符合该等级要求 , 超此范围则判为等外 果 。 5.5.1.3 烘制果以果实均匀度计算,允许有以下的容许度: a) 特级:允许不超过 5%的果实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要符合一级果要求; b) 一级:允许不超过 10%的果实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要符合二级果要求; c) 二级:允许有 15%
30、的果实不符合该等级要求 , 超此范围则判为等外果。 5.5.1.4 供需双方对等级规格要求判定有异议时,应加倍抽样复检 1次,并以复检结果为准。 DB46/T 543 2021 9 5.5.2 槟榔种苗、槟榔鲜果、槟榔烘制果 、槟榔干检验项目全部符合 本 文件 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为 相应等级或类别的 合格品;槟榔干微生物有 1项不合格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其余指标不符合 本 文件 要求时,可加倍取样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最终判定依据。 5.5.3 鲜果 型式 检验项目全部符合 本 文件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为 相应等级 合格品; 卫生要求中有 1 项指标不符合 本 文件要求时, 可加倍抽样
31、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品, 复检后仍不符合 本 文件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 5.5.4 烘制果 型式检验项目 全部符合 本 文件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为相应等级合格品; 理化指标 和卫 生要求 中有 1项 不合格 时 , 可加倍取样进行复检, 复检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品,复检后仍不符 合 本 文件 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5.5.5 槟榔干 型式检验项目 全部符合 本 文件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品;理化指标 和污染物 要求 不超过 2项指标 不符合 本 文件要求时,可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 为合格品,复
32、检后仍有 1项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超过 2项理化指标和 污染物 要求不符合 本 文件 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卫生要求中微生物 1项不合格,判该批产品不合 格。 6 标识、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6.1 标识、标志 6.1.1 种苗出圃时需附有标签, 应包括槟榔种苗、品种、苗级、数量、单位、合格证书、出圃时间 。 6.1.2 烘制果应标明名称、等级、生产基地或厂名、加工日期。 6.1.3 槟榔干产品标签必须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净含量、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 执行标准、贮存条件;当配料中使用阿斯巴甜时,应标注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产品名称应为“槟
33、榔 (槟榔干 )” ; 外包装上的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的规定。 6.1.4 槟榔干产品须标示警示语“长期咀嚼槟榔 有害口腔健康”。 6.2 包装 6.2.1 营养袋完好的种苗 ,不需包装可直接运输,破损严重的需要重新套袋。如种苗量少且 路途近的可 不包装直接运输 ,如种苗量大、长途运输应用硬质包装箱包装。 6.2.2 鲜果和烘制果包装应以不损害槟榔果品质为原则,具体选用的包装容器及质保措施可参照有关 包装的国家标准,防潮按 GB/T 5048的规定执行。 6.2.3 槟榔干包装材料必须使用食品包装用的包装材料,同时应符合 GB 9683、 GB 4806.9和 GB/T 6543
34、规定的要求。 6.3 运输 6.3.1 种苗运输过程中应减少日晒雨淋,保证透气;远途运输应用有棚车。 6.3.2 鲜果运输应通风、严禁日晒雨淋、防潮、防虫蛀、防鼠咬、轻拿轻放。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 无异味、无毒。 6.3.3 烘制果运输工具应清 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 装混运。 6.3.4 槟榔干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严防日晒、雨淋、成品在储运中,不应接触和靠近潮湿、有 腐蚀和易于发潮的货物,不得与有毒的化学药品和有害物质放在一起。 6.4 贮存 DB46/T 543 2021 10 6.4.1 鲜果贮存场所应清洁、干燥、通风、有防晒防雨设施,严禁
35、与其它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 发霉、发潮、有异味的有害物品混存。 6.4.2 烘制果经分级包装后进冷库 ( -5 以下 ) 冷藏,在此过程中应做好防潮、防鼠、防有害物污染, 不得与有害、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混装、 混运和 混储。 6.4.3 槟榔干应贮存在通风、干燥、阴凉 处,且不得与有毒、有害和有污染的物品混贮。 A DB46/T 543 2021 11 A B 附 录 A (规范性) 槟榔种植产地环境条件 A.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温度 23 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 16 ,极端低温不低于 5 ,无寒(霜)害,年降 雨量大于 1000 mm,日平均气温不低于 10 的年积温在 8000
36、以上。 A.2 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深厚、透气性好、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 A.3 海拔高度 在海拔 300 m以下的地区较适宜,最高海拔不宜超过 600 m。 A.4 坡度 应选择平地或坡度小于 25 缓坡地。坡度大于 15 的山地,应挖宽 2 m 3 m、向内倾 5 10的 环山 行。 DB46/T 543 2021 12 B C 附 录 B (资料性) 槟榔育苗技术和槟榔种植生产 B.1 槟榔育苗技术 按 DB46/T 386规定执行。 B.2 槟榔种植生产 B.2.1 种植管理 B.2.1.1 植前准备 定植前 1 2个月应开挖定植穴。旱地定植穴规格为长 60 cm宽 60 cm深 45
37、 cm,采用深种浅埋,逐 年培土的种植方法。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应起垄,垄宽 2 m 3 m、高 20 cm 40 cm, 定植穴规格为长 40 cm 宽 40 cm深 30 cm。开挖时,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回土时将表土填入底层,再将每穴挖出的 新 土分 别与 8 kg 10 kg有机肥混合均匀后回填,并在中间做好标记 以便种植。 B.2.1.2 定植规格 平地等行距、三角形种植,行距 3 m,株距 2.0 m 2.5 m,种植密度 100株 /667 m2左右,坡度超过 15 (坡度 25 以下)的山地沿等高线种植。 B.2.1.3 定植时间 在春季 3月 4月或秋季 9月 10月移栽为宜。
38、B.2.1.4 定植方法 先于植穴的标记处挖一小穴,将容器苗的容器除去,但不可弄散土团,将苗直立放入穴位中,用细 土覆盖至根颈入土约 3 cm深度,不埋过生长点,轻轻压实。修筑树盘,树盘土面高度低于外围地面 3 cm 5 cm,浇足定根水,树盘盖草保湿,直至成活。 B.2.2 田间管理 B.2.2.1 割草和松土 幼龄槟榔园每 年应割草 3 4次,结合施肥进行扩穴松土。成龄树每年割草 2 3次,并结合施肥松土。 B.2.2.2 施肥管理 B.2.2.2.1 肥料使用 应符合 NY/T 394的要求。 B.2.2.2.2 幼龄树施肥 应每年 2月 3月施 1次有机肥, 7月、 8月各施 1次复合
39、肥。 1年树龄每株每年施有机肥 3 kg 5 kg,每 次施复合肥 50 g; 2年树龄每株每年施有机肥 4 kg 6 kg,每次施复合肥 50 g 70 g; 3年树龄每株每年施 DB46/T 543 2021 13 有机肥 6 kg 8 kg, 每次施复合肥 70 g 100 g; 4年树龄每株每年施有机肥 8 kg 10 kg,每次施复合肥 100 g 150 g。施肥方法 为树冠滴水线 2/3处开半月形环沟施入,施后覆土。 B.2.2.2.3 结果树施肥 推荐采用配方施肥,有机肥、化肥使用和施肥方法按表 B.1、表 B.2、表 B.3执行。每个结果周期施 肥 2次,第 1次是在摘完果后
40、施入推荐用量 1/2的有机肥、钾肥、氮肥和全部的钙镁磷肥,离树头 80 cm 100 cm处,开挖长 100 cm、宽 20 cm、深 15 cm的半月形条沟,施肥后回土;第 2次是在 6月 7月施入推 荐用量剩余的肥料,在第 1次施肥的另一侧施入,施肥规格同上次施肥的开沟规格相同。 表 B.1 推荐有机肥使用量 项目 推荐量 土壤有机质( %) 0.60 0.60 1.20 1.21 1.80 1.81 2.40 2.40 叶片含氮量( %) 2.10 有机肥用量( kg/株年) 10 8 4 2 0 叶片含氮量( %) 2.11 2.40 有机肥用量( kg/株年) 6 4 2 0 0 叶
41、片含氮量( %) 2.40 有机肥用量( kg/株年) 4 2 0 0 0 表 B.2 推荐化肥使用量 含量与肥料用量 元素 氮 磷 钾 镁 含量( %) 1.80 0.20 0.80 0.25 推荐施肥用量( kg/株年) 0.2 0.12 0.3 0.08 含量( %) 1.81 2.20 0.20 0.23 0.81 1.10 0.26 0.30 推荐施肥用量( kg/株年) 0.15 0.08 0.2 0.06 含量( %) 2.21 2.40 0.24 0.25 1.11 1.40 0.31 0.35 推荐施肥用量( kg/株年) 0.10 0.04 0.1 0.04 含量( %) 2.40 0.25 1.40 0.36 推荐施肥用量( kg/株年) 0 0 0 0 注 1. 上表的氮肥施用量 按纯氮计算,磷肥施用量按五氧化二磷计算;钾肥按氧化钾计算;镁肥按氧化镁计 算。 注 2. 土壤 pH 值 6.0的槟榔园一般推荐使用钙镁磷肥作磷肥和镁肥, pH 值 6.0推荐使用过磷酸钙、磷铵复 合肥、硫酸镁作磷肥和镁肥。 表 B.3 施肥模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