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9.020 CCS R 52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22292020 水运工程验证性检测规范 Code for verification inspection in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2020 - 12 - 28发布 2021 - 01 - 31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T 22292020 目 次 前 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总则 . 2 5 基本规定 . 2 5.1 混凝土结构检测 . 2 5.2 预制构件检测 . 19
2、5.3 钢结构检测 . 24 5.4 基桩检测 . 35 5.5 地基检测 . 37 5.6 抛回填和砌筑材料质量检测 . 38 5.7 岸坡或基坑支护质量检测 . 39 5.8 帷幕灌浆、岩石固结灌浆及高喷墙防渗性能检测 . 40 6 高桩码头工程 . 41 6.1 混凝土结构检测 . 41 6.2 预制构件检测 . 42 6.3 钢结构检测 . 42 6.4 基桩检测 . 42 6.5 地基检测 . 42 6.6 抛回填和砌筑材料质量检测 . 42 6.7 岸坡或基坑支护检测 . 42 7 重力式码头与岸壁工程 . 43 7.1 混凝土结构检测 . 43 7.2 预制构件检测 . 44 7
3、.3 钢结构检测 . 44 7.4 基桩检测 . 44 7.5 地基检测 . 44 7.6 抛回填和砌筑材料质量检测 . 44 7.7 回填砂检测 . 44 7.8 岸坡或基坑支护检测 . 44 7.9 帷幕灌浆防渗性能检测 . 45 8 道路堆场工程 . 45 8.1 基层 . 45 I DB45/T 22292020 8.2 面层 . 46 9 船闸工程 . 50 9.1 混凝土结构检测 . 50 9.2 预制构件检测 . 51 9.3 钢结构检测 . 51 9.4 基桩检测 . 51 9.5 地基检测 . 51 9.6 抛回填和砌筑材料质量检测 . 52 9.7 岸坡或基坑支护检测 .
4、52 9.8 帷幕灌浆、岩石固结灌浆及高喷墙防渗性能检测 . 52 10 防波堤与护岸工程 . 52 10.1 混凝土结构检测 . 52 10.2 预制构件检测 . 53 10.3 基桩检测 . 53 10.4 地基检测 . 53 10.5 抛回填和砌筑材料质量检测 . 53 10.6 岸坡或基坑支护检测 . 53 10.7 帷幕灌浆防渗性能检测 . 53 11 航道整治工程 . 53 11.1 混凝土结构检测 . 53 11.2 抛回填和砌筑材料质量检测 . 54 11.3 护面质量检测 . 54 11.4 预制构件检测 . 55 11.5 基桩检测 . 55 11.6 地基检测 . 55
5、11.7 岸坡或基坑支护检测 . 55 12 航标工程 . 56 12.1 混凝土结构检测 . 56 12.2 钢结构检测 . 56 12.3 基桩检测 . 56 12.4 地基检测 . 56 附录 A(规范性) 回弹值修正值 . 57 附录 B(规范性) 芯样混凝土抗压强度异常数据判别和处理 . 60 附录 C(规范性) 灌浆工程钻孔注水试验 . 61 附录 D(规范性) 围井注水试验 . 63 II DB45/T 22292020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
6、宣贯。 本文件 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 起草单位:广西交科 集团 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测鉴定中心。 本文件 主要起草人: 廖德华、刘姝麟、张建球、 宁子秋、李祖照、韦建农、谭诠、 李金、 梁光先、 梁芳、 吴晗、杨琳、邱海、唐巾评、潘新恩。 III DB45/T 22292020 水运工程验证性检测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运工程验证性检测的术语和定义 、总则、 基本规定、高桩码头工程、重力式码头与 岸壁工程、道路堆场工程、船闸工程、防波堤与护岸工程、航道整治工程以及航标工程。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水运工程验证性检测。对于特殊工程结构形式,可在本
7、文件 推荐的典型水运 工程结构形式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对其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做出适当调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9286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11345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 28635 混凝土路面砖 GB/T 29712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验收等级 GB/T 31586.1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涂层附着力 /内聚力(破坏强度)
8、的 评定和 验收准则 第1 部分:拉开法试验 GB/T 31586.2 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 涂层附着力 /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 验收准则 第2 部分:划格试验和划叉试验 GB 5055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50621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JGJ/T 182 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JGJ/T 294 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JGJ/T 401 锚杆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40 公路沥青
9、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S/T 232 水运工程材料试验规程 JTS/T 236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检测技术规范 JTS 237 水运工程地基基础试验检测技术规程 JTS 239 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技术规程 1 DB45/T 22292020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3.1 验证性检测 verification inspection 由质量监督机构或建设单位 提出,由取得相应等级的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和检 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检测单位对涉及结构安全或主要功能项目进行的复核性抽样检测。 3.2 随机抽样
10、random sampling 使检测 批中每个个体具有相同被抽检概率的抽样方法。 3.3 约定抽样 agreed sampling 由于条件限制或出于特定的检测目的,由委托方确定或 与检测方协商确定被检测构件抽取样本的方 法。 3.4 检测批 inspection lot 检测项目相同、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等基本相同,由一定数量构件或区域等构成的检测对象。 3.5 样本 sample 按一定程序从检测 批中抽取的一个或多个个体。 3.6 干膜厚度 dry-film thickness 涂料硬化后存留在表面上的涂层的厚度。 4 总则 4.1 水运工程验证性检测应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4.2
11、承担水运工程验证性检测的单位或机构应取得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并在其 等级证书注明的项目范围内开展验证性检测,承担验证性检测项目的负责人应具有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 资格。 4.3 对于验证性检测不合格的工程,相关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4.4 在对广西水运工程进行验证性检测时,除应遵守本文件 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5 基本规定 5.1 混凝土结构检测 5.1.1 混凝土强度检测 5.1.1.1 一般规定 5.1.1.1.1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宜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 或回弹法,必要时可采用钻芯法。 2 DB45/T 22292020 5.1.1.1.2
12、 测区位置应布置在混凝土结构无缺陷、无损伤且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当混凝土结构 存在缺 陷、损伤或者劣化时,应在报告中说明。 5.1.1.1.3 在使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或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应优先采用该工程的专用或区域的测 强曲线,专用测强曲线的制定方法符合 JTS 239的有关规定;当无专用测强曲线时,应按照 5.1.1.2.10 或 5.1.1.3.8计算混凝土强度代表值;当所用混凝土原材料或配合比设计具特殊性时,可与现场钻芯的 抗压强度结果验证后使用。 5.1.1.1.4 符合下列条件的构件可作为同批构件,按检测批检测: a)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 b)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
13、、养护条件和龄期基本相同; c) 构件种类相同; d) 施工阶段所处状态基本相同。 5.1.1.2 回弹法检测 5.1.1.2.1 本方法适用于抗压强度为 10 MPa50 MPa,且龄期为 28 d1 000 d的混凝土。不得用于表 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 抗压强度 50 MPa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 测参考 JGJ/T 294的有关规定。 5.1.1.2.2 采用标称能量为 2.207 J的回弹仪。 在洛氏硬度 HRC 为 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 应为 802。 5.1.1.2.3 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4 40 。 5.1.1.2.4 回弹仪在
14、检测前后,均应进行率定试验。率定 方法应符合 JTS 239的有关规定,率定结果 应满足 5.1.1.2.2的要求。 5.1.1.2.5 测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按检测批检测时,构件的选取应满足随机抽样 原则, 抽样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 30 且不宜少于 10件。当检测批受检构件数量 大于 30件时,抽样数量可适当调整,并不得少于表 1规定的最少抽样数量 ; b) 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 10个。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 30 件且不需 要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或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 不大于 4.5 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 0.3 m 时,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
15、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 5个。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按混凝土 体积、龄期、浇筑段等均匀布置测区,且每段测区数不宜少于 10个; c) 相邻两个测区的间距不宜大于 2 m,测区距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 不宜大于 0.5 m,且 不宜小于 0.2 m; d) 测区宜优先布置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 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 、表面或底面 ; e) 测区宜布置在样本的两个对称或相邻可测试表面,当不能布置在对称或相邻的可测面上时也可 布置在同一可测试面,并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 件; f) 测区的面积不宜
16、大于 0.04 m 2 。采用对测法或角测法时,布置在两个对称或相邻可测试表面的 测区应能分别容纳 8个测点;采用平测法时,每个测区应能容纳 16个测点。 对测法、角测法 与平测法的测区测点布置见图 1; g) 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时,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侧面。 3 DB45/T 22292020 表1 抽样检测的最小样本容量 检测批的容量 样本最小容量 检测批的容量 样本最小容量 检测批的容量 样本最小容量 15 3 151 280 13 10 00135 000 125 1625 3 281 500 20 35 001150 000 200 2650 5 501 1200 32 150 00
17、1 500 000 315 5190 5 1 201 3 200 50 500 000 500 91150 8 3 201 10 000 80 a)对测法 b)角测法 c)平测法 图1 回弹法测区测点示意图 5.1.1.2.6 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疏松层、粉刷层、浮浆、蜂 窝和麻面等表观缺陷。 5.1.1.2.7 回弹值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点应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间的净 距离不宜小于 20 mm;测点与外露钢筋或预 埋件的距离 不宜 小于 30 mm; b) 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且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 ; c) 回弹仪的轴线应始
18、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弹击时应缓慢均匀施压,不宜用力过 猛或冲击,准确读数并快速复位。 5.1.1.2.8 混凝土表面碳化深度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测区数量的 30 且不少于 3个,并且应分布在不同测区; b) 碳化深度值测量,可采用电动冲击锤 或钻芯机等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 直径约 15 mm 的孔洞, 孔 洞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应清理干净,并且不得用水清洗 ; c) 采用浓度为 1 2 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晰时, 再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已碳
19、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处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 3 次,每次读数精确至 0.25 mm,取其平均值为单个测点的碳化深度值,并精确至 0.5 mm。 所有 测点碳化深度 值的平均值为 该样本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并精确至 0.5 mm。当单个测点的碳化 深度值极差 2.0 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5.1.1.2.9 回弹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区回弹值应以回弹仪水平方向 检测 混凝土浇筑侧面的测试值为基准; b) 计算测区回弹代表值时,应从该测区的 16个回弹测点值中剔除 3个最大值和 3 个最小值,取 其余的 10个回弹值按式 ( 1)计算测区回弹代表值; 4 DB
20、45/T 22292020 10 m 1 1 10 i i RR = = (1) 式中: m R 测区回弹代表值,精确至 0.1; i R 第 i 个测点的回弹值。 c) 当回弹仪在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式(2 )换算成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 侧面回弹代表值; mm a RR R = + (2) 式中: m R 测区回弹代表值,按式( 1)计算, 精确至 0.1; m R 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回弹代表值,精确至 0.1; a R 非水平方向检测时回弹值修正值,按附录 A的规定采用。 d) 当回弹仪在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和底面时,应分别按式(3 )和 式( 4)换算 成水平方
21、 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回弹代表值 ; tt m ma RRR= + (3) bb m ma RRR= + (4) 式中: m R 测区回弹代表值,按式( 1)计算, 精确至 0.1; t m R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时,测区回弹代表值,精确至0.1 ; t a R 混凝土浇筑表面回弹值的修正值,按附录 A的规定采用; b m R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底面时,测区回弹代表值,精确至0.1 ; b a R 混凝土浇筑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按附录 A的规定采用。 e) 当测试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应先按式(2)对回弹值进 行角度修正,然后用角度修正后的回弹值按式(
22、3 )或式( 4)再进行修正。 5.1.1.2.10 混凝土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混凝土 强度代表值宜按式( 5)或 式(6)计算,也可按 JTS 239的有关公式计算: 1) 非泵送混凝土: c cu , 0 m , 1.9346 35.1560 ii fR= (5) 2) 泵送混凝土: c cu , 0 m , 1.9332 33.5562 ii fR= (6) 式中: c cu , 0i f 第 i 测区混凝土强度代表值( MPa),精确至 0.1 MPa; m , i R 第 i 测区回弹代表值,精确至 0.1。 b) 当混凝土表面碳化深度值 不小于 1.0 mm时,
23、应按式( 7)进行混凝土强度代表值的碳化因素修 正: 5 DB45/T 22292020 cc cu , cu , 0ii ff= (7) 式中: c cu , i f 经碳化深度修正后的混凝土强度代表值( MPa),精确至 0.1 MPa; 碳化深度因素修正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代表值的系数,按表 2的规定采用。 表2 值 强度(MPa) 碳化深度值 1.0 mm 2.0 mm 3.0 mm 4.0 mm 5.0 mm 6.0 mm 10.019.9 0.95 0.90 0.85 0.80 0.75 0.70 20.029.9 0.94 0.88 0.82 0.75 0.73 0.65 30.
24、039.9 0.93 0.86 0.80 0.73 0.68 0.60 40.050.0 0.92 0.84 0.78 0.71 0.65 0.58 注:当碳化深度值修约至0.5 mm的奇数倍时,应采用内插法查表。 5.1.1.2.11 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当检测批或单个样本的测区总数少于 10个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宜按式( 8)计算 : c cu , e cu , min ff= (8) 式中: cu , e f 检测批或单个样本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MPa),精确至0.1 MPa; c cu , min f 混凝土强度代表值的最小值( MPa),精确至 0.1 M
25、Pa。 b) 当检测批或单个样本的测区总数不少 于 10 个时 ,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应按式 ( 9) 式 (11) 计 算: cc cu , m cu , 1 1 n i i ff n = = (9) ( )c cu 2 cc cu , cu , m f 1 1 1 n i i s ff n = = (10) c cu c cu , e cu , m f 1.645ff s= (11) 式中: c cu , m f 混凝土强度代表值的平均值( MPa),精确至 0.1 MPa; n 测区数量(个); c cu , i f 第 i 测区混凝土强度代表值( MPa),精确至 0.1 MPa; c c
26、u f s 混凝土强度代表值的标准差( MPa) ,精确至0.01 MPa,取值不小于 0 2.0 (MPa); 0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的平均水平的值( MPa), 按 表 3选取; cu , e f 检测批或单个样本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MPa),精确至0.1 MPa。 c) 当测区混凝土强度代表值中出现 小于 10.0 MPa 时 ,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应 小于 10.0 MPa。 6 DB45/T 22292020 表3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的平均水平的值 强度等级 C20 C20 C40 C40 0 (MPa) 3.5 4.5 5.5 5.1.1.3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 5.1.1.3.
27、1 本方法 适用于抗压强度为 10 MPa50 MPa,且龄期 28 d的混凝土 。不得用于因冻害、化 学腐蚀等造成表面损伤 和均质性不合格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抗压强度50 MPa 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应符合 JGJ/T 294的有关规定。 5.1.1.3.2 混凝土测试表面状况应符合 5.1.1.2.6的 规定。 5.1.1.3.3 测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按检测批检测时,构件的选取应满足随机抽样 原则, 抽样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 30 且不宜少于 10件。当检测批受检构件数量 大于 30件时,抽样数量可适当调整,并不得少于表 1规定的最少抽样数量 ; b) 按单个构件检测时
28、,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宜不少于 10个。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 30 件且不需 要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或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 不大于 4.5 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 0.3 m 时,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 5个。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按混凝土 体积、龄期、浇筑段等均匀布置测区,且每段测区数不宜少于 10个; c) 测区宜优先布置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 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d) 测区宜布置在样本的两个对称或相邻可测试表面,当不能布置在对称或相邻的可测面上时也可 布置在同一可测试面,并均匀分布, 超声测试
29、面示意见图 2。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 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e) 相邻测区间距不宜大于 2 m,测区的面积 不宜大于 0.04 m 2 。采用对测法或角测法时,布置在两 个对称或相邻可测试表面的测区各包括 8个回弹值测点和 4个超声波测点;采用平测法时,每 个测区包括 16 个回弹值测点和 4对超声波测点,对测法、角测法与平测法的测区测点布置见 图 3; f) 对每一测区,应先进行回弹测试,后进行超声测试。 a)对测法 b)角测法 c)平测法 图2 超声测试面示意图 7 DB45/T 22292020 a)对测法 b)角测法 c)平测法 图3 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区测点示意图 5.1
30、.1.3.4 采用标称能量为 2.207 J的混凝土回弹仪,回弹值的 测定 应符合 5.1.1.2.7的规定。 5.1.1.3.5 声速值的测定应符合 下列 规定: a) 超声波测点应布置在回弹测试的 同一测区内, 当采用平测法时,应进行平测法测试修正 ; b) 超声波检测仪宜在温度为 0 40 、电源电压在( 22022) V的环境下使用 ; c) 超声波测试前,超声波检测仪宜先进行调零并记录声时值初读数; d) 超声波测试时,换能器辐射面应通过耦合剂与混凝土测试面耦合良好; e) 声时值测量应精确至 0.1 s,超声测距测量应精确至 1 mm,且测量 误 差不应超过 1 。声速 计算应精确
31、至 0.01 km/s; f) 布置超声平测点时,宜使超声波换能器间的连线与附近钢筋轴线成 4050,超声测距(换 能器内边缘距离)宜为 350 mm 450 mm。 5.1.1.3.6 声速值的计算应符合 下列 规定: a) 当在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进行测试时,声速代表值应根据该测区中 4个测点的声速值按式 (12)进行计算; 4 m 1 0 1 4 i i i l v tt = = (12) 式中: m v 测区混凝土中声速代表值( km/s),精确至 0.01 km/s; i l 第i 个测点的超声测距( mm) ,精确至 1 mm; i t 第i 个测点的声时读数( s) ,精确至 0
32、.1s; 0 t 声时初读数( s),精确至 0.1s。 b) 当在混凝土浇筑的顶面和底面进行测试时,应对超声测试面进行修正,测试面的测区声速代表 值应按式( 13) 进行修正 ; 4 m 1 0 4 i i i l v tt = = (13) 式中: 超声测试面的声速修正系数,在混凝土浇筑的顶面和底面间对测时, =1.034;在混凝土浇 筑的顶面平测时, =1.05;在混凝土浇筑的底面平测时, =0.95。 c) 当进行 超声 平测时, 宜采用同一构件的对测声速与平测声速之比求出修正系数 , 对平测声速 应按式 (14 )进行修正 。当被测结构或构件不具备对测与平测的对比条件时,宜选取有代表
33、性 的部位,以测距 l =200 mm、250 mm、300 mm、350 mm、400 mm、450 mm、500 mm,逐点测读相应 8 DB45/T 22292020 的声时值 t ,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出直线方程 l a bt= + 。利 用回归系数 b 与各测点平测声速的平 均值之 比求出修正系数 ,对平测声速进行修正。 4 m 1 0 4 i i i l v tt = = (14) 式中: 平测声速修正系数 ,精确至 0.01。 5.1.1.3.7 同一测区声速代表值和回弹代表值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 规定: a) 按 5.1.1.2.9的要求计算回弹代表值; b) 按 5.1.1.3.
34、6的要求计算声速代表值; c) 计算样本混凝土强度时,非同一测区内的回弹值和声速值不得混用。 5.1.1.3.8 混凝土强度代表值宜按式(15)或 式(16)计算,也可按 JTS 239的相关规定计算: a) 非泵送混凝土: c 0.6534 1.7506 cu , m , m , 0.0246 i ii f vR= (15) b) 泵送混凝土: c 0.2154 1.8538 cu , m , m , 0.0339 i ii f vR= (16) 式中: c cu , i f 第 i 测区混凝土强度代表值( MPa),精确至 0.1 MPa; m , i v 第 i 测区超声波声速代表值( km/s),精确至 0.01 km/s; m , i R 第 i 测区回弹代表值,精 确至 0.1。 5.1.1.3.9 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的确定应符合 5.1.1.2.11的规定。 5.1.1.4 钻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