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20 42 湖北省 地方 标准 DB42/T 1704 2021 水稻高 温逼熟耐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valuation test of varieties with tolerance to high temperature forced ripening in rice 2021-07-07 发布 2021-09-07 实施 湖北省 市场监 督管理 局 发 布 DB42/T 1704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2、. 1 4 缩略语 . 2 5 田间鉴定程序 . 2 5.1 鉴定试验的地区选择 . 2 5.2 分期播种 . 2 5.3 种植方式 . 3 5.4 收获 . 3 5.5 生育期和温度记录 . 3 6 室内鉴定程序 . 3 6.1 千粒重 . 3 6.2 整精米率 . 3 6.3 垩白度 . 3 6.4 耐性评价 . 3 DB42/T 1704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提出并 归口。
3、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江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田小海,闫浩亮,穆麒麟,游艾青,曹庆云,张运波,黄永平。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 027-87665821,邮箱: ;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长江大学,联系电话(第一起草人): 0716-8066541,邮箱: DB42/T 1704 2021 III 引 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日益加剧,湖北省水稻的灌浆期发生高温逼熟的概率和程度日渐严重,对 稻米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预防高温逼熟的危害,生产上采用
4、具有高温逼熟耐性的品种是最 为有效的手段。在新品种选育和新品种审定过程中,对育种材料和新选育的品种进行 高温逼熟 耐性鉴定 常为必须的步骤 ,本文件为此制定水稻品种耐高温逼熟的鉴定方法及其工作规程。 DB42/T 1704 2021 1 水稻高温逼熟耐性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品种(材料)高温逼熟耐性鉴定的 田间鉴定程序和室内鉴定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对湖北省早稻和中稻类型的籼型品种或育种材料进行高温逼熟耐性的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5、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350 稻谷 GB/T 5519 谷物与豆类 千粒重的测定 GB/T 21719 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 NY/T 2334 稻米整精米率、粒型、垩白粒率、垩白度及透明度的测定 图像法 NY/T 2915 水稻高温热害鉴定与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温天气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水稻灌浆结实期遭遇连续 3d及以上日平均气温 Tave 28 的天气。 3.2 适温天气 suitable temperature weather 水稻灌浆结实期日平均气温 Tave 28 的 (一般介于
6、24 27 )的天气。 3.3 高温逼熟 high temperature forced ripening 早稻和中稻灌浆结实期遭遇持续性高温天气,导致水稻灌浆加速,粒重变轻,品质变差的一种水稻 气象胁迫或灾害,是水稻热害的一种重要类型。 3.4 耐 热 指数 toleranceindex, TI 千粒重和整精米率的耐 热 指数为 高温条件下灌浆的 某指标的测量值与 适温条件下 灌浆 的该 指标的 测量值的比值,一般用百分率( %)表示,按式( 1)计算。 TI = A/B100 (1) 式中: TI 耐 热 指数,单位为百分率( %); A 高温 天气 条件下 指标 的 测量值; B 适温
7、天气 条件下指标的 测量 值。 DB42/T 1704 2021 2 注: 参考 NY/T 2915。 垩白度的耐 热 指数直接用高温与适温下的差值表示,按 式( 2)计算。 TI垩白度 = C1 C2 (2) 式中: TI垩白度 垩白度的耐 热 指数 ,单位为百分率( %); C1 高温 天气 条件下 垩白度 的 测量值,单位为百分率( %); C2 适温 天气 条件下 垩白度 的 测量 值,单位为百分率( %)。 3.5 耐性指数分级 rankingtolerantindex, RTI 根据大量实验结果,对品种的高温逼熟耐性 所涉千粒重、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等 三大指标在热害和适 温下的表现值
8、进行耐热性等级划分。每指标的等级分为 1级 4级,级别值越小耐性越强。 3.6 综合 耐 热 分 级 rankingintegrated tolerance index, RITI 品种最终的耐性评价采用 综合耐性指数 分级 表示 ,该分级受 品种千粒重、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等三大 指标中 的 最低 耐性分级指标限制 , 即 三大指标中等级值最大者的等级 , 为该品种的综合耐 热 等级。按式 ( 3)计算。 RITI综合 = RTI千粒重 , RTI整精米率 , RTI垩白度 (3)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Tave:日平均气温。 TI:耐 热 指数。 HT:高温天气。 TI千粒重
9、:千粒重的耐热指数。 TI整精米率 :整精米率的耐热指数。 TI垩白度 :垩白度的耐热指数。 RTI千粒重 :品种千粒重的耐热等级。 RTI整精米率 :品种整精米率的耐热等级。 RTI垩白度 :品种垩白度的耐热等级。 RITI综合 :品种综合耐热等级。 5 田间鉴定程序 5.1 鉴定试验的地区选择 通过历年气象资料分析,选择湖北省高温易发区,如江汉平原 或 鄂东等地开展鉴定工作。 5.2 分期播种 DB42/T 1704 2021 3 将待测品种(材料)进行分期播种,使各品种不同播期灌浆期分别经历高温和适温完成灌浆结实, 即根据历年鉴定地域的气象资料,按照水稻品种(材料)生育期,确定明确的播种
10、期,将各品种齐穗后 15d的灌浆敏感时期调整到分别经历高温 天气 ( Tave 28)和适温 天气 ( Tave 28,介于 24 27)两种温度条件。 5.3 种植方式 水稻秧龄 20d左右移栽,栽插规格为 20cm 30cm,每穴插 2粒谷苗 ,小区规格 3m 6m, 3次重复,肥 水管理和病虫防治按照当地水稻生产高产栽培管理方法进行。 5.4 收获 品种黄熟时立即收获,收获后在太 阳下或烘箱内立即干燥至种子含水量达 13.5%。 将 干燥后的稻穗 在干燥箱内保存,以备测定。 5.5 生育期和温度记录 准确记录每个小区始穗期、齐穗期。准确记录关键生育期的气温数据,采用标准自动气象站记录大
11、田周边实时气象数据或直接采用鉴定区域内最近距离的县市级国家法定气象观测站气象数据。 6 室内鉴定程序 6.1 千粒重 将收获后的稻穗 脱粒后风选去除空粒,自然晾晒至 GB 1350 规定含水量标准, 按 GB/T 5519测定稻 谷千粒重。 6.2 整精米率 按 GB/T 21719测定稻谷样品的整精米率。 6.3 垩白度 按 NY/T 2334测定稻谷样品的 垩白度。 6.4 耐性评价 6.4.1 千粒重的耐热性 根据品种(材料)在 适温 天气 条件下 条件下和高温 天气 ( HT)条件下的千粒重,计算该品种千粒重 的耐性指数( TI千粒重 ),千粒重的评级方法 应符合表 1中的规定 。 表
12、 1 千粒重耐热性分级标准 RTI千粒重 TI千粒重 ( %) 耐热性 1 TI千粒重 98 强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 灌浆前中期 的高温后,千粒重与 适温条件下 相比,高温对其影响甚微。 2 98 TI千粒重 95 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 灌浆前中期 的高温后,千粒重与 适温条件下 相比,高温对其有较小影响。 3 95 TI千粒重 92 不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 灌浆前中期 的高温后,千粒重与 适温条件下 相比,高温对其有较大影响。 DB42/T 1704 2021 4 RTI千粒重 TI千粒重 ( %) 耐热性 4 92 TI千粒重 极不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
13、料)在经历 灌浆前中期 的高温后,千粒重与适温条件下 相比,高温对其有很大影响。 6.4.2 整精米率的耐热性 根据品种(材料)在 适温 天气 条件下 条件下和高温 天气 ( HT)条件下的整精米率,计算该品种整精 米率的耐性指数( TI整精米率 ),整精米率的评级 方法应符合表 2中的规定 。 表 2 整精米率耐热性分级标准 RTI整精米率 TI整精米率 ( %) 耐热性 1 TI整精米率 90 强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灌浆前中期的高温后,整精米率与适温条件下相比,高温对其影响甚微,损失在 10%及以下。 2 90 TI整精米率 80 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灌浆前中期的高
14、温后,整精米率与适温条件下相比,高温对其有较小影响,损失不大于 20%,但达到 10%以上。 3 80 TI整精米率 70 不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灌浆前中期的高温后,整精米率与适温条件下相比,高温对其有较大影响,损失不大于 30%,但达到 20%以上。 4 70 TI整精米率 极不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灌浆前中期的高温后,整精米率与适温条件下相比,高温对其有很大影响,损失 30%以上。 6.4.3 垩白度的耐热性 根据品种(材料)在 适温 天气 条件下 和高温 天气 ( HT)条件下的垩白度,按照式( 2)计算该品种 垩白度的高温耐性。垩白度的评级 方法应符合表 3中的规
15、定 。 表 3 垩白度耐热性分级标准 RTI垩白度 TI垩白度 ( %) 耐热性 1 2 TI垩白度 强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灌浆前中期的高温后,垩白度与适温条件下相比,高温对其影响甚微,垩白粒增加在 2个百分点以下。 2 4 TI垩白度 2 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灌浆前中期的高温后,垩白度与适温条 件下相比,高温对其有较小影响,垩白粒增加 2个百分点以上,但不大于 4个百 分点。 3 6 TI垩白度 4 不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灌浆前中期的高温后,垩白度与适温 条件下相比,高温对其有较大影响,垩白粒增加 4个百分点以上,但不大于 6 个百分点。 4 TI垩白度
16、6 极不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灌浆前中期的高温后,垩白度与适温条件下相比,高温对其有很大影响,垩白粒增加 6个百分点以上。 6.4.4 品种 (材料) 综合耐热性评价 根据千粒重、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定级结果对品种(材料)的高温逼熟耐性进行综合评价,三个 定级指标分级的最大值即为 品种 综合耐 热 分级(式( 3),综合耐 热 分级标准 应符合表 4中的规定 。 DB42/T 1704 2021 5 表 4 品种 综合耐 热 分级标准 RITI综合 RTI千粒重 RTI整精米率 RTI垩白度 品种 综合耐热性 1 1 1 1 强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 灌浆前中期 的高温后,
17、 千粒重、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受高温影响甚微,各指标评级均为 1 级。 2 2 2 2 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灌浆前中期的高温后,千 粒重、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受高温影响较小,各指标评级均 小于等 于 2级,且 至少有 1个为 2级。 3 3 3 3 不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灌浆前中期的高温后, 千粒重、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中一个或多个指标受高温影响较大, 各指标评级均小于等于 3级,且至少有 1个为 3级。 4 4 4 4 极不耐热型,指供试品种(材料)在经历灌浆前中期的高温后, 千粒重、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中一个或多个指标受高温影响很大, 各指标评级均小于等于 4级,且至少有 1个为 4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