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36 DB42 湖北省 地方 标准 DB42/T 746 2021 代替 DB42/T 746-2011 大蒜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pagation of garlic seeds 2021 - 04 - 01 发布 2021 - 06 - 01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T 746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条件 . 1 5 品种选择 . 1 6 脱毒良种准备 . 1 脱毒苗生产 . 1 原原种
2、生产 . 2 原种 . 2 7 原种、良种生产 . 2 整地作畦 . 2 播种管理 . 2 大田管理 . 3 去劣去杂 . 3 8 病虫害防治 . 3 主要病虫害 . 3 防治原则与方法 . 3 9 原种、良种的种蒜采收 . 3 10 种蒜的质量与贮存 . 3 11 生产档案 . 4 附录 A(规范性)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 5 DB42/T 746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代替 DB42/T 746 20
3、11大蒜良种繁育技术规程。与 DB42/T 746 2011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a) 更改了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各别标准的引用进行了更新(见 第 2 章, 2011 版 第 2 章 ); b) 变更产地环境质量的 适用标准(见 第 4 章, 2011 版第 3 章 ); c) “品种选择”补充了推荐品种(见 第 5 章, 2011 版第 4 章 ); d) 将“种苗准备”变更为“脱毒良种准备” (见第 6 章, 2011 版第 5 章) ,增加了“脱毒苗生 产” (见 6.1) ,增加了“种蒜选择” (见 6.1.1) ,增加了“茎尖脱毒” (见 6.1.2) ,增加 了“
4、组培苗扩繁” (见 6.1.3) ,增加了“试管苗驯化与移栽” (见 6.1.4) ; e) 将“原原种”变更为“原原种生产” (见 6.2, 2011 版 5.1) ,增加了“生产条件” (见 6.2.1) , 增加了“收获与贮藏”(见 6.2.2); f) 增加了“原种、良种生产”(见 第 7 章 ); g) 将“防治原则与方法”变更为“防治原则与方法”,修改了部分内容和适用标准(见 8.2, 2011 版 10.2); h) 将“种蒜采收”变更为“原种、良种的种蒜采收”(见 第 9 章, 2011 版第 11 章 ); i) “表 A.1” 更新了最新化学农药 (见附录 A, 2011
5、版附录 A); j) 删除了附录 B 种子检验方法 (见 2011 版附录 B) 。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当阳市长坂坡农业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尹延旭、王飞、李宁、高升华、郭凤领、吴方华、余楚英、姚明华、陈财、史 小艳、吴方圆。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 027-87665821,邮箱: ; 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系电话: 027-87380819,邮箱: 。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文件
6、 2011年首次发布为 DB42/T 746 201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42/T 746 2021 1 大蒜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蒜( Allium sativum L.)良种繁育的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脱毒良种准备、 原种、良种生产、病虫害防治、原种、良种的种蒜采收、种蒜的质量与贮存及生产档案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大蒜良种生产,长江中下游地区亦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7、于本 文件。 GB 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 NY/T 5010的规定。以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 pH 5.5 pH 6.5的沙质壤土为宜。 5 品种选择 应根据产品需求选择不同的大蒜品种,湖北省宜选择优质、丰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早熟蒜种, 如改良二水早、云顶早和吉阳大蒜等。 6 脱毒良种准备 脱毒苗生产 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再生试管苗,经检测确认不带大蒜潜隐病
8、毒( GLV)和大蒜花叶病毒( GMV) 等病毒的植株。 6.1.1 种蒜选择 DB42/T 746 2021 2 在当年生长季节进行田间株选,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生长势较强、生长旺盛的植株留种。种蒜收获 时单独保存,以备茎尖剥离之用。 6.1.2 茎尖脱毒 茎尖用 75%酒精浸润 3 s 5 s,再用配制好的 2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 6 min 8 min,之后用灭菌水清洗 3次 4次,在解剖镜下剥取带有 1个 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进行培养,培养时间和条件为温度 ( 23 2) 光照 2000 LX、光周期 13 h/d 16 h/d、培养 2周 3周便可成苗。 6.1.3 组培苗扩繁 扩繁前首
9、先进行病毒检测,可采用 ELISA试剂盒、电镜以及指示植物检测待确定无病毒后方可进行 扩繁。扩繁的倍数为 3倍 5倍,培养的时间为 1个月。 6.1.4 试管苗驯化与移栽 当试管苗长到 5 cm 6 cm时,根系较发达时在温室条件下驯化 5 d 7 d便可进行网棚移栽或温室移 栽。 原原种生产 应选择符合本品种特性,通过脱毒苗在容器中生产的微型蒜和在隔离条件下扩繁的种蒜。 6.2.1 生产条件 9月上旬,采用高畦方式种植,株行距为 5 cm 10 cm。原原种生产应选择封闭性较好的网棚隔离条 件。防虫网的孔隙度要求 40目,基质选择沙壤土,每 667 m2拌生物有机肥 400 kg 500 k
10、g。及时拔除去不 符合该品种特征特性的单株、弱株和病株。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NY/T 394的规定。 6.2.2 收获与贮存 在 5月下旬 6月上旬,当全田 80%植株基部叶片干枯时,即可采收,收获不宜过迟。收获后晾晒 2 d 3 d后,去掉泥土,根须留 2 cm,装入带有孔隙的网袋,贮存于 0 1 条件下,备用。 原种 原种要求蒜头硬实、圆整,个头肥大,蒜瓣整齐,无病虫为害;品种纯度不低于 99%、健瓣率不低 于 99%、整齐度不低于 96%、完整度不低于 98%、水分含量不高于 50%。 7 原种、良种生产 整地作畦 应选择至少 2 a内未种同科作物的田块。宜播种前 7 d 8 d施足基肥,
11、每 667 m2施生物有机肥 400 kg 500 kg,硫铵 50 kg、过磷酸钙 70 kg、硫酸钾 15 kg。土壤宜耕翻 20 cm 25 cm,土块细碎,畦面平整。南 北向作畦,畦面宽 140 cm,沟宽 30 cm、深 20 cm为宜。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NY/T 394的规定。 播种管理 9月上中旬播种,每 667 m2种苗 2.5万 3万株,原种用量 130 kg 140 kg。播种前宜去除干缩茎盘, 同时剥除部分或全部蒜皮,用水浸泡 10 h后,再用 0.2%的磷酸二氢钾和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浸种 DB42/T 746 2021 3 0.5 h。宜逐行开沟排种或机
12、械播种,播种宜为行距 20 cm、株距 13 cm、深度宜为 3 cm 4 cm,覆土深浅一 致。 大田管理 7.3.1 化学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宜每 667 m2用 72%异丙甲草胺乳油或 33%二甲戊乐灵乳油喷施一次,喷药后覆盖 1000 kg左右作物秸秆或覆盖遮阳网。 7.3.2 水分管理 幼苗前期宜适当控水,以松土保墒为主,土壤过干时浇水;翌年春天花茎伸长期,要及时满足水分 要求;蒜头采收前 7 d 10 d停止浇水。 7.3.3 追肥 2叶 4叶期,每 667 m2施入 尿素 15 kg; 6叶 9叶期,每 667 m2施入尿素 15 kg、 硫酸钾 10 kg;翌年 2 月中下旬,
13、每 667 m2施入 尿素 20 kg、 硫酸钾 15 kg;蒜薹采后可结合灌水施入硫酸钾 10 kg 15 kg,追腐 植酸有机复合叶面肥 1次 2次。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4的规定。 去劣去杂 分别在蒜叶成熟期和抽薹期拔除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的单株,以及发 育不良和各种病害致死的单株, 选留茎秆粗壮、叶片浓绿、无病虫害、健壮的植株,在蒜头采收期选择蒜头肥大、蒜瓣均匀的种株,植 株抽苔时应及时将蒜薹抽出。 8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叶枯病、紫斑病、锈病、根腐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葱蓟马、潜叶蝇、葱地 种蝇等。 防治原则与方法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
14、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相结合。化学农药的使 用应符合 NY/T 393的规定。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 应符合表 A.1的规定 。 9 原种、良种的种蒜采收 5月下旬 6月上旬,宜在田间植株基部叶片干枯,上部叶片由褪色到叶尖干枯慢慢向下垂,假茎松 软时采收种蒜。采收后宜在田间晾晒 2 d 3 d后运至晒场晒干。 10 种蒜的质量与贮存 种蒜的标签应符合 GB 20464的要求。种蒜纯度不低于 95%、健瓣率不低于 95%、整齐度不低于 94%、 完整度不低于 96%、水分含量不高于 50%。种蒜的贮存宜以通风阴凉处,贮存温度为 0 1 。 DB42/T 746 2021 4 11 生产
15、档案 应建立生产档案,对品种选择、脱毒良种准备、原种、良种生产、病虫害防治、原种、良种的种蒜 采收、种蒜的质量与贮存及其他田间操作管理措施等进 行记载,档案保存期应不少于 2 a。 DB42/T 746 2021 5 A A 附录 A (规范性)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大蒜良种繁育过程中主要病虫害化 学防治方法见表 A.1。 表 A.1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及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天 ) 叶枯病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500倍喷雾; 或 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500倍液喷雾 。 10 紫斑病 58%甲霜灵锰锌可湿
16、性粉剂 500倍液喷雾;或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喷雾。 10 锈病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喷雾;或 20%丙环唑乳油 2000倍液喷雾;或 30%苯醚甲丙环乳油 3000倍液。 7 10 根腐病 嘧菌酯处理种子(有效用量 2.4 g/100 kg种子);或 40%氟硅唑乳油 8000倍液灌 淋根茎;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灌淋根茎;或 45%咪鲜胺水乳剂 2000 倍液灌根。 7 10 病毒病 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倍喷雾;或 1.5%植病灵乳剂 1000倍液喷雾 。消灭 传毒媒介昆虫,防治病毒的重复感染,如蚜虫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等药剂
17、; 蓟马可选用多杀霉素、吡虫啉、噻虫嗪、虫螨腈、唑虫酰胺等药剂。 10 蚜虫 3%啶虫脒乳油 2000倍 2500倍液喷雾; 20%吡虫啉 3000倍 4000倍液喷雾。 7 葱蓟马 60 g/L乙级多杀菌素 1500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倍液;或 25%噻虫嗪 5000倍 10000倍液。 7 10 潜叶蝇 20%氰戊菊酯乳油 2000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 。 7 10 葱地种蝇 可用 90%敌百虫 800倍 1000倍液,每隔 7 d喷 1次, 2次 3次;幼虫可用药剂灌根, 1.8%阿维菌素 3000倍液或 30%噻虫嗪 1000倍液灌根。 7